第一篇: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维护
微生物室常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显微镜、高压灭菌器、冰箱、水浴箱等。这些仪器设备的质量维护对于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性能维护方法及维护频率参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如使用手册中未详细注明或实验室自身无法完成,由生产厂家协助解决,每年至少一次。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要求对培养基进行两方面的质量控制:无菌试验以及已知菌生长试验。无菌试验一般为随机抽样3-5%,在35℃条件下培养48h,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无菌试验;已知菌生长试验的前提条件是实验室有足够的已知菌储备,其中包括标准菌株(如ATCC或NCTC标准菌株)及经过准确鉴定的临床分离菌。如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标准菌株。已知菌生长试验应明确预期结果。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已知菌生长试验。
三、细菌染色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细菌学检查过程中,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使用频率最高。1.革兰染色IQC要求:利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或其他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2.抗酸染色:利用已知的抗酸杆菌(AFB)阳性涂片每周或在更新炭酸复红染液时至少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四、细菌鉴定或鉴别常用试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鉴定或鉴别试验的IQC就是利用已知菌或标准菌株(如ATCC或NCTC标准菌株)进行鉴定或鉴别试验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监控。应用频率较高的试验IQC每周至少一次,频率较低的试验IQC随标本一同进行。
五、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
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包括一般β-内酰胺酶测试、超广
谱β-内酰胺酶(ELBLs)测试、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以及定量药敏试验(即MICs测定法)。1.一般β-内酰胺酶测试的质量控制:至少每周一次。质控菌株可使用临床分离的已知菌株,但最好使用标准菌株,如淋病奈瑟菌ATCC31426(β-内酰胺酶阳性绿脓杆菌ATCC27853)和淋病奈瑟菌ATCC43069(β-内酰胺酶阴性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ESBLs测试的质量控制: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原NCCLS)目前仅提供了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测试标准。其测试标准参照最新的CLSI文件。质量控制随临床测试菌株一同进行。
3.纸片扩散法及MIC测定法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质控试验条件、质控菌株选择及质控允许范围参照最新的CLSI规定。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
4.某些耐药菌检测的质量控制:一些耐药菌株如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球菌、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等的IQC具体方法、质控菌株及质控预期结果参见最新的CLSI规定。质量控制随临床测试菌株一同进行。
第二篇: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
第三篇:《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制度
(1)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
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
END
—
第四篇: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制度范文
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制度
1、临床细菌室守则:临床细菌室是进行细菌学实验的场所,在此完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细菌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1细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外部污浊气体和昆虫进入室内污染环境。室内禁用电扇,以避免加速气体流动,造成细菌播散。1.2菌室必须装有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离操作台面1m的高度,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对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1.3室内备有工作人员洗手使用的肥皂和自来水源。此水源不可与处理标本相关的水源共用,须设置消毒剂水盆,供操作后浸手用。1.4室内必须常备消毒剂,如来苏或过氧乙酸,一旦发生菌液溅落试验台或地面,应能立即进行消毒处理。1.5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洗,地面至少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1.6室内对接收的标本和消毒过的器具,要分别指定地点放置,特别是对无菌和有菌器具要明显分开。用过的试管、平皿必须及时高压灭菌处理。1.7不能或不便高压灭菌的标本和废弃物品须焚化处理。1.8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1.9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2、无菌室守则:对无菌实验室以及在其中操作的要求如下: 2.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无菌室与外界可开一拉门小窗,供传递器具用。2.2在无菌室中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等操作,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它操作。2.3用前应以紫外灯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蒸熏,彻底消毒。2.4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应换专用鞋、专用衣。在无菌室内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口罩每次用后消毒。2.5无菌室应仅限操作人员进入,操作时应严格关门,其他人员可在室外观看或经拉门小窗进行协助。2.6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用超净工作台代替无菌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操作。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2.7无菌室应配备空调设备,保证不因室温而影响工作。对临床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 2.8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诊断细菌学的全面知识。2.9一般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的知识。2.10通晓细菌室守则,并严格遵守。2.11负责人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的新进展。
2.12定期或随时与临床医生联系,主动参与临床病例讨论,了解病情及治疗情况,达到细菌检验与临床的密切联系。2.13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3、临床细菌室工作人员守则:在细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既不要给室内带来污染,也不要被室内的微生物感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3.1穿专用的工作衣帽入室,必要时应戴口罩。3.2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3.3室内禁止饮食、吸烟、闲谈等非专业活动。3.4养成在室内手不触及口、脸、头发及躯体的习惯。3.5操作中不可说话,以免口中飞沫污染标本。3.6每次完成工作和离开实验室前,应用肥皂洗手,接触了致病菌类,须用消毒剂消毒手。3.7个人物品不许带入室内。5.3.8当工作环境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必须用适当的强消毒液泼洒覆盖污染物,并报告主管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3.9工作人员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应用弱或中等消毒剂清洗,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进一步采用特殊措施。
4、标本涂片并干燥后做革兰氏染色或抗酸染色,以油镜检查。报告方式:未查到细菌/霉菌,或查到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或查到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查到抗酸杆菌/未查到抗酸杆菌等。脑脊液标本查隐球菌,将标本高速离心,弃上清液,取一小滴置于载玻片上,加一小滴墨汁混匀,然后加上盖玻片镜检。
5、如遇不能处理的细菌标本,请与检验科主任联系。
第五篇: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制度
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制度
1.临床细菌室守则...............................................................................3 2.无菌室工作则...................................................................................4 3.对临床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5 4.临床细菌室工作人员守则..............................................................6
临床细菌室守则
临床细菌室是进行细菌学实验的场所,在此完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细菌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细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外部污浊气体和昆虫进入室内污染环境。室内禁用电扇,以避免加速气体流动,造成细菌播散。
2、细菌室必须装有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离操作台面1m的高度,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对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
3、室内备有工作人员洗手使用的肥皂和自来水源。此水源不可与处理标本相关的水源共用,须设置消毒剂水盆,供操作后浸手用。
4、室内必须常备消毒剂,如来苏或过氧乙酸,一旦发生菌液溅落试验台或地面,应能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5、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试,地面至少每周用消毒剂拖擦1次。
6、室内对接收的标本和消毒过的器具,要分别指定地点放置,特别是对无菌和有菌器具要明显分开。用过的试管、平皿必须及时高 压灭菌处理。
7、不能或不便高压灭菌的标本和废弃物品须焚化处理。
8、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
9、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无菌室工作守则
对无菌实验室以及在其中操作的要求如下:
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无菌室与外界可开一拉门小窗,供传递器具用。
2、在无菌室中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等操作,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它操作。
3、用前应以紫外灯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蒸熏,彻底消毒。
4、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应换专用鞋、专用衣。在无菌室内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口罩。
5、无菌室应仅限操作人员进入,操作时应严格关门,其他人员可在室外观看或经拉门小窗进行协助。
6、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用超净工作台代替无菌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操作。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
7、无菌室应配备空调设备,保证不因室温而影响工作。
对临床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
1、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诊断细菌学的全
面知识。
2、一般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的知识。
3、通晓细菌室守则,并严格遵守。
4、负责人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的新进展。
5、定期或随时与临床医生联系,主动参与临床病例讨论,了解病 情及治疗情况,达到细菌检验与临床的密切联系。
6、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临床细菌室工作人员守则
在细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既不要给室内带来污染,也不要被室内的微生物感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穿专用的工作衣帽入室,必要时应戴口罩。
2、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3、室内禁止饮食、吸烟、闲谈等非专业活动。
4、养成在室内手不触及口、脸、头发及躯体的习惯。
5、操作中不可说话,以免口中飞沫污染标本。
6、每次完成工作和离开实验室前,应用肥皂洗手,接触了致病菌类,须用消毒剂消毒手。
7、个人物品不许带入室内。
8、当工作环境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必须用适当的强消毒液泼洒覆盖污染物,并报告主管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
9、工作人员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应用弱或中等消毒剂清洗,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进一步采用特殊措施。
10、标本涂片并干燥后做革兰氏染色或抗酸染色,以油镜检查。报告方式:未查到细菌/霉菌,或查到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或查到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查到抗酸杆菌/未查到抗酸杆菌等。
脑脊液标本查隐球菌,将标本高速离心,弃上清液,取一小滴置于载玻片上,加一小滴墨汁混匀,然后加上盖玻片镜检。
11、如遇不能处理的细菌标本,请与检验科主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