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定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定稿)
2013.10.16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9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第一教研室
本大纲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大学生个体学习、成才的需要,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一、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服务并适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帮助他们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第三、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第四、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第五、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四、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及成绩评定办法(也适用于其它大一年级的公共理论课)实践项目一
[实践项目名称]:撰写一份《校园讲座的观感与评析》
[实践目的] 推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旁听各种题材的讲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作业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
1、观感部分占10分,不少于500字。应当包括: 课外讲座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主讲人(2分)。讲座内容的概述(4分)。
听后的主要收获、对自己的启发、教育意义等(4分)。注意:一定要根据讲座内容和观点等谈自己的收获。
2、评析部分占10分:不少于1000字。具体可以对讲座内容(包括讲座选题、主要背景、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讲人建议等方面)进行评论和分析。至少要对上述内容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进行评析。达到基本要求:评析条理清楚、说理充分,满分:6分
在评析中能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同时列出课外阅读目录):占2分 在评析中能结合教材内容:占2分
(评析包括:赞同、不赞同、商榷、讨论等方面。但必须是针对讲座内容。)《校园讲座的观感与评析》总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
实践项目二
[实践项目名称]: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或社会公德意识方面的调查并进行分析。[实践目的]: 通过本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和分析自身在思想品德或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表现,在观察、调查、分析中能明辨是非,升华道德情感,并养成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作业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 作业要求:
1、问卷式为主:有效问卷不少于50份;
具体要求:作业提交时附上有效问卷。
2、个案访谈式为主:个案访谈对象不少于5 人。
具体要求:作业提交时并提供访谈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访谈内容。成绩评定办法:总分20分:
1、调查设计、调查组织、调查资料记录和整理:10分。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方案。可以分小组自行调查。根据提交的调查设计和调查的问卷、访谈记录等评分。
2、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10分)。《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
实践项目三
[实践项目名称]:在校内外做志愿者的实践和体会。
[实践目的]:通过在校内外做一次义工或其它类型的志愿者,使学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培养踏实、吃苦、敬业的品格。
[作业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在校内外做一次义工或其它类型的志愿者,并撰写一份《做一次志愿者的收获与思考》占20分,可以以个人或者以3-5名同学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讨论决定本组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服务内容(校园义务劳动、社区服务、街头宣传等),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提交一张活动照片(5分)、一篇心得体会或感想(15分)。内容应包括本组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服务内容以及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实践和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
五、有关说明和要求
(一)每次实践后的文字材料必须手写完成,打印无效;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1500字。
(二)统一用印有“上海海事大学”字样的稿纸书写,并请在作业的封面上注明: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
(三)每次实践活动均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不得造假;一旦发现有来自网络或其他渠道的抄袭行为,一律严惩:扣除全部平时成绩,实践学分记0分,明年重新参加下一年级的实践学分考评!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崭新的课程。
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修订版 本书编写组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2.目的: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3.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这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基础上重新编写的,适应了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才的素质需要,教材在内容体系、重点难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调整和变动,着力体现了高起点、高目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2.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
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
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平时考查+实践报告。具体构成:考勤(10%)+作业(10%)+上课发言(10%)+三次测验成绩(30%)+实践报告(40%)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以及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联系,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
1、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的意义
2、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了解)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掌握)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了解)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思考题:
1、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掌握)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掌握)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了解)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掌握)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了解)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掌握)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大学生怎样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重点: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难点:
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掌握)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了解)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思考题:
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
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了解)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了解)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掌握)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掌握)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考题:
1、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4、诚信品德对于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树立遵纪守法的正确观念,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学难点:
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了解)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掌握)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什么是法律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4、简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努力成为法律的坚定维护者。教学重点: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2、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难点: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了解)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掌握)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了解)
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思考题:
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法治思维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3、大学生应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认识在公共生活中的相关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了解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中,婚姻家庭生活中以及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及个人道德品质。教学重点:
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
1、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了解)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掌握)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了解)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掌握)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怎样才能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4、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的关系是什么?
5、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如何加强自律、遵守社会规范?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授课学时:54
学
分:3
二、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践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律,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与难点】
1.大学生活基本特点;培养优良的学风 2.大学生身负的历史使命。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2学时)
1.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的主要内容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课的方法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4.适应人生新阶段
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6.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给父母的一封信 【作业与思考】
1.结合自己的感受,总结大学新生活的新变化。
2.从自身素质的结构情况来看,有哪些值得加强和改进? 3.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当代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的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参观海尔工业园或青岛港等知名企业
【学习思考】
1、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理想信念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践履爱国主义行为,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4.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做忠诚的爱国者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观赏爱国影片“首席执行官”
2学时
参观青岛山炮台遗址、康有为故居(课余时间完成)
【学习思考】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应怎样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3.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4.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大力弘扬和自觉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目的要求】
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和处境。【重点与难点】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2.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人生价值大拍卖
【学习思考】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2、谈谈你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都很“实际 ”,你认为“为人民服务”还能否作为大学生的人生目的?
6、有人说“顺境使人颓废,逆境使人成功”,请谈谈你的理解。
7、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驾驶员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思考与讨论: 黄志全表现出怎样一种人生价值观?谈谈你的感受。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目的要求】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二择其一,课余时间完成)
1、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根据校区分散特点,规定三校区学生自愿组合就近分别到社会福利院(浮山校区)、午山小学(崂山校区)、栈桥栈道(鱼山校区)至少做一次公益活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思考】
1、人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
4、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的品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目的要求】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模范。【重点与难点】 1.社会公德要求
2.在公共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律规范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5学时)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校园道德文明面面观
【学习思考】
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3、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目的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重点与难点】 1.职业道德要求 2.家庭美德要求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6学时)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课余时间完成)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研究 【学习思考】
1、如何正确理解职业的涵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4、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5、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6、在我国结婚有哪些条件?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目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抽,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重点与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3.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现身说法”活动
【学习思考】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谈一谈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在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掌握我国宪法和其他部门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重点与难点】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犯罪构成 2.程序法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7学时)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
旁听庭审(浮山校区、鱼山校区分别由教师组织到市南法院、青岛中院;崂山校区由教师组织在本校区法学院模拟法庭)【学习思考】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的原则? 2.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3.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罗国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刘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实践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作业
一、参与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可以任选一专题或自拟题目做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数5——10人。参考选题: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2、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
4、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
5、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
6、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
7、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8、关于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调查;
9、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
10、关于大学治安状况的调查。
11、关于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
12、关于“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
1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的调查;
14、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现状的调查;
15、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调查。
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等方法,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团队集体完成)。调查报告严格按学术论文写作,须注明参考、引用文献。
二、参与志愿者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同学们可以参加各学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办理志愿者证书,参加学院、学校、社区组织的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进行。活动需得到服务对象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签字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盖章认可。心得体会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感受及对志愿者活动的理性分析等。附活动照片。
三、走访岳麓名胜古迹、撰写课程论文。
岳麓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更是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同学们可以借地利之优势,走访岳麓名胜古迹,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论文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课程论文须严格按照学术论文要求写作,结合教材内容力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明参考、引用文献,附活动照片。
四、参与法庭旁听,撰写心得体会
参与法庭旁听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感受法律在社会上的维护正义与公平的神圣地位及法学理论在法律践行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同学们在现场更好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有助于同学们全面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心得体会要求联系所学先关法律知识,字数2000字以上(每人一份),附活动照片。
四种形式每组任选一种也只能选一种,各组原则上不允许跨班,每组最多十人最少五人,不要以个体形式进行。第六周交分组名单、任务分工及问卷提纲或活动计划,十六周交最后的调查报告或者论文等成稿——包括电子稿与纸面稿。调查报告不能通篇写成数据总结分析,必须包括现状、成因、对策三大部分。每人都必须写班次、姓名、学号,否则不计成绩。报告纸面稿统一用A4纸直版打印,左面装订。
第五篇:实践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2012年上期)
一、所有学生都需参加课程老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该活动成果将以20%的比例直接进入该学科的期末课程评分之中。
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以下五种实践活动内容中任选一项进行。
三、实践活动内容
(一)参与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专题或自拟题目做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数5——10人。
参考选题: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
2、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
3、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研
4、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研
5、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
6、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研
7、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
8、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
9、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
10、关于“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调研
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等方法,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团队集体完成)。调查报告严格按学术论文写作,须注明参考、引用文献,附调查问卷表格和调查问卷原件。
报告不能通篇罗列数据,而只能通过总结性数据表明你们所要调研的事态现状
(一),而后必须就其成因进行分析
(二),最后提出破解现状的对策或者建议
(三)。
(二)参与志愿者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同学们可以参加各学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办理志愿者证书,参加学院、学校、社区组织的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进行。活动需得到服务对象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签字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盖章认可。心得体会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感受及对志愿者活动的理性分析等。附活动照片。
(三)走访岳麓名胜古迹、撰写课程论文。
岳麓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更是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同学们可以借地利之优势,走访岳麓名胜古迹,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论文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课程论文须严格按照学术论文要求写作,结合教材内容力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明参考、引用文献,附活动照片。
(四)参与法庭旁听,撰写心得体会
参与法庭旁听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感受法律在社会上的维护正义与公平的神圣地位及法学理论在法律践行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同学们在现场更好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有助于同学们全面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心得体会要求联系所学先关法律知识,字数2000字以上,附活动照片(每人一份)。
(五)各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们按任课老师要求完成实践活动,提交实践活动成果。任课老师给教研组提供实践活动方案和评分要求。
所有同学应在第六周确定实践活动方式,交分组名单、分工情况和实践活动方案,第十五周交打印装订好的实践活动成果。
实践活动成果务必原创,抄袭者该门课程一律重修!
四、实践活动考评
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小论文只需任选一项即可,无需重复进行。以上各项最后除了交正式打印稿以外,还必须交电子稿。纸质稿和电子稿上都必须写明每位参与者的班次、学号及姓名,否则不计成绩。对实践活动成果我们将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评比,对评选出的优秀成果我们将给予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