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时间:2019-05-12 00: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一篇: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兴趣 爱心 艺术评价

摘要:

一、用爱心感染让学生感受成功。

二、让成功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有时成功就原来如此。

三、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的最佳匹配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艺术地评价学习成果,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重要性。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感受。

一、用爱心感染

爱心是教师实施有效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老师的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以前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如:在上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时,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要求每个学生至少画两个圆,再看一看你还认识圆的什么。可是第二天,检查时我发现龙梅同学一个也不动,我慢慢地去了解才知道她原来圆规和三角板什么也没有,这样我去买了一个圆规和幅三角板给了她,在这个单元她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又表扬她,从那以后,我发现她学习更用功了,成绩不断地上升,在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中,数学从原来的30多分考到了85分。

二、让成功走近学生

要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了创造师主感情交融的心理环境,还要破除学生对数学学习“成功”的神秘感,并重视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每接一个班,我总要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指出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都是“成功”。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这样以后学生慢慢地不断地学习积少成多,成绩就一步步地提高了。

三、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的最佳匹配

从宏观上看,目前小学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则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根据我和绝大多数学生住校的特点,早上也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告别了“不及格时代”,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艺术地评价学习成果

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即意味着“成功”,他(她)们会在赞扬声中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去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艺术性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由于我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感情愈益融洽。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促进了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参考书目:《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学》

《心理学》

第二篇:让学生在探索和感受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探索和感受中学习数学

——《小数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第八册数学P61-64页小数除法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结合具体情景,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这节课也是下节课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小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乘法的算法并明白了它的算理。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类比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想到把小数除法先变成整数除法去做,再利用商的变化规律去解决小数除法的问题,但这种方法有局限性。

三、设计思路

有了小数乘法的基础,我在讲《小数除法》的数学课,设计思路是质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学生创设观察、发现、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引起探究;新困惑、再次探究;总结规律,达到高潮的过程,将抽象、枯燥的静态知识变成学生动态的兴趣的探究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发展、变化的。

四、学习目标

1、通过“算一算平均每支笔的售价是多少元”的情况,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正确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正确掌握并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

例1:开学了,超市发推出了买一盒(10支)圆珠笔送2支的优惠活动,一盒笔售价是14.76元。在优惠活动期间,平均每支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

生:在优惠活动期间,14.76元可以买12支圆珠笔。师:那你们会列式了吗?

生:会。14.76÷(10+2)=14.76÷12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自主探究 第一层次: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计算一下这道题。师:四人一组交流你们的方法,推选代表准备汇报。

组1:我们组类比小数乘法的方法,先将14.76扩大100倍是1476,1476÷12=123,再将123缩小100倍是1.23。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生: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们真聪明!用类比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这时,学生中无人举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感受到学生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二层次:

师:我给大家介绍另外的方法吧。14.76÷12表示什么呢? 生:它表示把14.76平均分成12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介绍了书上的解法,并让学生思考了这几个问题。学生讨论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介绍书上这类题的方法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新知有初步的了解后指导他们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便理解新知。] 第三层次:

练习题:18.75÷15。

大多数同学用的是他们自己探究的方法。第四层次: 例2:1.95÷26。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师:没有完成的同学举手。

这时,大约有一半的同学都举手了。师:说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我先将1.95扩大100倍是195,再求195÷26的商,这时,我发现有余数不能除尽。

师:你们四人一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吧。

生:我们想的办法是在195后添“0”再继续除,得出商是75。我们在195后添“0”,195又扩大了10倍变成了1950了,商75要变成1.95÷26的商应缩小1000倍而不是100倍。

师:从这道题中你们发现刚才你们自己探究出来的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生:我发现如果有余数不够除时,被除数已经变成整数了。师:想想在什么数后面添“0”不改变数的大小呢? 生:在小数后面。

师:那你们就别把被除数变成整数,用老师给你们讲解的第二种方法计算一下? 师: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用第二方法就不会出现刚才的问题了。因为没有改变被除数,被除数是小数,在小数末尾添0大小不变,所以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引起探究;新困惑、再次探究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从而从内心中接受新知识然后主动去理解和应用它。]

教学反思: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

整个教学设计,先以超市优惠活动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

二、注重实践与探究。

新课讲授时,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问题时,没有进行铺垫引导,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探索,转化为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练习中反应出学生对自己探索的得到的东西记忆深刻。但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师讲授的第二种方法呢?这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第一种方法的缺点。

三、再次试验加深感悟 学生在解决例2时,发现用他们自己探究出的方法解决遇到了困难。通过讨论虽找到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却在实际解决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教师这时给予了引导,让学生试着用第二种方法。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第二种方法。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第二种方法的理解。

第三篇: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分享,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班有一位活泼可爱,淘气又赖皮的小伙子。

他,有一个温馨的名字。他,也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开朗、活泼的小男孩。日常生活中,总是跟班里的同学玩成一团。可是,我多次发现我们在举行分享会的时候,他从家里带回来的零食基本没有动,而是全程索取其他同学的零食。当时,我还以为他只是霸道而已,所以只抢别人的。但我已经留意他这个行为了。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总是会有这个毛病,自己的东西总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毛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与家长沟通,找准切入点。我联系他的父母,向他们提出自己发现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的这个问题。然后了解孩子在家中分享的情况。得知孩子在家中也不乐于与邻居们分享,然而据我了解,他父母是大方得体的人,为何他会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呢?所以,我与家长约定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分享。

二、日常生活中,找好机会相机引导。日常生活中,我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们通过获得的奖品而跟同学们分享,让他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让他们从而明白分享快乐的道理,并且常会找他聊天,了解他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发现他不是不愿意把东西与其他人分享,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不敢与别人分享。

三、当与家长再深入了解的时候,发现他在父母鼓励的情况下会与大人分享。可是更多的时候,当他伸手把好吃的东西给予大人一起分享的时候,这时大人们都会说:“不用,谢谢你!我们是逗着你玩的,你自己吃吧!”简单的一个谢绝会使孩子觉得你们都在“耍”他。无形中就会造成伤害他的自尊。就类似“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当下一次别人再向他要分享的时候,他便自然下意识地去保护自己,防止自己再次被“耍”而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班级举办活动的时候,我总是在一边鼓励他,让他主动去跟别人分享,然后再说说自己分享后的感受。让他从中一点一滴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慢慢的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四、懂得分享的快乐。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孩子赢得玩伴,使孩子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 处、共同享受,使其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心理健康,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当这个学期,我们班再次开展分享会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行为让我非常的吃惊,我看到班里有一个小伙子拿着一大袋的东西,到处跟别人分享,并且一边分享,一边笑着。我好奇走过去问道:“这次是妈妈告诉你要分享的吗?”他很自豪的答道:“没有啊,是我自己主动跟他们分享的。”听到这里,我心里已经笑了。因为这个小伙子,已经懂得了分享的快乐了。

看到他由原来不愿意与同学分享到主动与同学们分享的转变,让我明白到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力量的强大。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第四篇: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愉快的事情印象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记忆深刻,难以忘记。既然情绪对人的影响这样大,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呢?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是一种适宜学生需要的好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兴趣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1积极诱导引起学生写作兴趣

新课标降低了学生写作的要求,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其实做到这点并不是什么难事,要求教师在刚刚开始进行写作训练时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学习写话作文很容易,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话,平时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可以怎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单幅或多幅画面来说一说自己看到、想到的有趣情节;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一天中看到、听到、感到最有意思的事情,并说清为什么有意思。学生们一一说过后,教师指导他们将自己所说的内容正确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并明确告诉他们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记录在本上的过程就是写作,本上的内容就是作文。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感到写作很容易,于是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兴趣。

2愉悦心情促使学生细心观察

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直接的办法时就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文章前面所说那样: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对任何事都会很感兴趣,这时让他做一件自己平时不愿意做或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出色。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可爱的校园》时,在布置观察作业前,我问学生:“你喜欢咱们学校的校园吗?你认为校园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因为学生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朝夕相处,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情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们充分观察校园的时间,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古老的六年级办公室最吸引人,因为在那里辛勤工作的老师将一批批合格毕业生送入中学,而且有些历史的青瓦红柱建筑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校园里显得特别庄重;有的学生认为操场上的参天青松最感动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们总是挺直胸膛,体现出刚强不屈的顽强作风;有的学生发现校园中的紫藤架最美丽,尤其是到了初夏时节,在满眼浓浓的绿色中挂着一串串类似于紫葡萄的花,好似一幅色彩艳丽的水粉画……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这无疑是学生们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

3适当鼓励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适当的鼓励。因为积极、适时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并且反过来再次促进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让他们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发现许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可写。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笔下的文字就如同源源不断的涌泉一样,将一位位慈母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那位讲述雪地里一对母女脚印故事的学生最后用诗歌的形式抒情并赞美了自己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得到一把新提琴的那位学生,不仅饱含激情地写下一篇名为《羊胎素与大提琴》的作文,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知道自己还小,没有能力为妈妈买来让她年轻漂亮的美容霜,就用妈妈为自己买的新提琴深情地拉一曲她最爱听的乐曲。此时此刻,流露于笔下纸端的文字是最美、最能打动人心的,因为它饱含着妈妈和孩子之间那浓浓的亲情。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4恰当评改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练习中积累写作经验,逐渐自己悟出写作窍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精心批注,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的方法。“精心批注”的“精”,不应该是面面俱到般的精细,而是对内容、语句的批改精确、到位、强调重点。这里讲的重点应该包括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批改时要有针对性,避免类似“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描写欠生动”等一系列让学生难以把握的空洞评语,更不能因为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就夸大其词,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味地强调其优点。由此可见,适当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情绪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抓住他们的好奇、好胜心理,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写作、学会写作,这体现了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是很好地完成作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五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小学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小学数学

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

刘巨祥

【摘 要】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已是当前教育的普遍共识,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寓情感于学习活动,就是教育者须认真探究及实践的课题。为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以解决生活数学,尤显得重要。

【关键词】经历

体验

探索

生活化

实践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用“经历、参与、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数学活动与学生的体验过程已息息相关、不容孤立。而我们知道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他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区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将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想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后者肯定由于前者。因为后者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种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在创新教育的大前提下,我觉得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定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他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便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小学加减法法则”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有关商品的单价,以及商品的买卖,并且亲身去买一些商品。上课时,在复习了小数的意义及整数加减法的法则之后,让学生报出所买商品的名称、单价及应付的钱。然后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共应付的钱?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经亲身体验后,能从元、角、分的角度表达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也有的学生由于见到小数的都是小数的单价,能用小数的组成表示列式和计算的依据。然后观察找出所列竖式的共同点,并与整数加减法比较,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含义。这样巧妙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亲身体验知识的来源,有亲切感、真实感、兴趣高、体验深。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中体验

(一)参与实践操作,促进经验获得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样,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如“将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6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遵循迁移规律,学会解决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和强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遵循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把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扩大形成内化,或者学生主动地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组去顺应新知识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时,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探求平行四边形计算方法,很显然大部分学生用量底和边长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很自以为是,当学生用边长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去比时,问题产生了,面积怎么会小了呢?看来量边长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大胆想象,动手操作,协作交流,及时点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绘学校平面图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小学生营造充分平等、和谐的体验 氛围是体验学习的重要前提;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是体验学习的关键所在。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他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才智》2011年27期 宋燕 [2]《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中小学电教》2012年第四期 吴连峰

下载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德育显性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生命教育中更是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

    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翅膀 毛嘴小学丁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英语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英语 [摘 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重点就如何开展有效英语课外活动的途径进行探讨,旨......

    超越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

    超越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 人民路小学蓝伟美 从教快30年了,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每一次的培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收获,在一次次培训和自己的实践中,自己也慢慢地成长。但这次进修......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摘 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让愉快的心情融入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力。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

    让高三学生在激励中走向成功

    让高三学生在激励中走向成功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需要心灵的抚慰和持续的精神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中“体验”的重要性,我与同组的......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

    一年级“认图形”教案 金北中心小学郭正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看、摸、画、围等多种实践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