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远程培训心得
丘北县天星乡中心学校 张贤
2018年10月14日下午,我有幸参加由上海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讲师——张蓉讲解的(关注学习经历 培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这一研究课题的远程培训。培训过程中,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我对语文教学设计的了解,是语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具体环节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今天听了张蓉讲师的课,我对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有了系统的认识,总结了以下心得体会:
首先说说张蓉讲师的解读内容,她从以下四个方面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解:
(一)研究缘起,在此课题中她提到教学现状的警示;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
(二)学习活动设计原理
(三)分时段学习活动设计
(四)学习活动实施
张蓉讲师的讲解让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上有了新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根据教师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进行。所以确定明确的教学思路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关键。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主体性原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做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整体性原理: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感受丰富的情感,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
(三)艺术性原理: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四)规律性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五)言语性原理: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要给学生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六)有效性原理:我们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下面我简单说说我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学悟到的几种方法:
一、线索引导法
线索引导就是把文章的所有内容用文章的主线串通起来。散文一般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的神就是我们要用到的线索,它能够把所以文章纲举目张地统领起来,我们抓住了它就能够居高临下地审视文章,从而能够深入地剖析文章内容。
五、表演示范法
有些课文是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动作性,我们可以用表演的方法,来对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充分参与。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表演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内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这要比一般的讲解分析要好得多。尤其在教情感十分强烈的课文时,朗诵可以做到运用语言作媒体,把作品的思想感情直接注进学生的心田。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我们要想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教学设计,就要不断地钻研教材,在教学实际中去摸索、研究。
第二篇:语文学习心得体会---张戈庄小学
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张戈庄小学--刘淑君
2014年3月11日,我参加了青岛教研室组织的教育部“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课题《小学母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暨青岛市小学语文“主题能动教学法”研讨会。课堂上执教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孔、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氛围、可行的教学建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谐与温馨„„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反思了自己。
在本次学习中,王玲老师的《春笋》,金迪老师的《汉字英雄大会》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着手点,骨干老师们从课堂不同的角度做了观察,并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点评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次我认真聆听了来两位教师所做的示范课例,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 1
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王老师在教学重点段落时,用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然后用自己个性话的语言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流露,加上老师适时精到富有激励性的点拨,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课堂气氛自然、活泼还井然有序,再让学生看美丽的图片试背课文,自然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得到了情感体验,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存有遗憾的艺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省、深思、实践——也唯有此,才能使遗憾不再是遗憾,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第三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张宁宁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石庙梁家小学 张宁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反复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新的教学观念: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三、挖掘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的探究性。
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五、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四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张曼茹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黑池镇中心小学 张曼茹
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观看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五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一直这么认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正是因为对这份职业的憧憬,我走入了一所师范学校,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希望这份执着能伴随我在教师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使得人生更加精彩。
以下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几点感触:
1.切实的意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次在上课前我都去做我所能想到的一切准备,但当我走进课堂我才发现课堂与我的预设有着一定的出入。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说让课堂变的更加的生动活泼,使得我讲的多而思路不够清晰,一堂课中的问题被抓的散了。这就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课备的不够精,不够稳,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设计切实有效的教法,这样老师上课会很轻松学生收获的也多。
2.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动力。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各门课程的奠基石。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觉得应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学语文,这样才能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语文课堂也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生活中的见闻感触就是写作文中最好的题材,那么无疑在写作时我会尽可能的去引导孩子们去“忆”真情,去“看”实物,去“听”心声,去”思”......3.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个拥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他的成绩是不会差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我想对于这些小小少年来说非常重要应从小从基础抓起。培养孩子养成认真的倾听的习惯,养成大胆大方大声的说话习惯,养成规范整洁的书写习惯,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养成......以上就是我近期在教学中几点浅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