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体验而有情五篇

时间:2019-05-12 00:4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因体验而有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因体验而有情》。

第一篇:作文,因体验而有情

一天,我的学生张策让我点评他的新作,读到一半,即产生了“刮目相看”之感。

张策平时大大咧咧,一些常用字,不是添一笔就是少一画,有时都粗心到“因” “囚”不分,至于前言不搭后语,更是家常便饭。但这篇文章,一反常态,不仅文从字顺,连标点符号都用得很准确。

张策的妈妈是一名报社编辑,工作繁重而琐碎。他来到妈妈的办公室,亲眼目睹了妈妈工作的认真、辛苦和劳碌,忍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笔下的文字栩栩如生,与之前的文章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一个在课堂上写作文“惨不忍睹”的中学生,写起体验式作文来判若两人?为什么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却把写日记当成享受?由此我想到“生活和写作”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文训练。

说实话,我骨子里是鄙视“训练”这一说法的。我以为,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技术的问题、方法的问题、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问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心灵的问题、情感的问题、体验的问题、感受的问题……

谈起作文,所谓的行家会脱口而出“要调动学生的生活”“要引进源头活水”“生活是作文之本”等等,但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学生的“生活”?如何真实本能地反映这种生活?搞笑的是,刻板的作文教学喜欢抱着政治的大腿套解那种向上的“生活”,也就是把“生活”集体化、概念化、脸谱化,甚至时代化,唯独看不到个性化、真情化、揭露化和批判化。可以歌功颂德,可以陈词滥调,可以套什么模式,按什么法则,就是不喜欢日记式的随感,就是不倡导“我手写我心”,就是不强调人的本能和天性。

个人的真实生活,表达的本能欲望,就这样非常吊诡地成了作文教学的“不可承受之轻”,作文已经被应试摧残得“面黄肌瘦”了。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有血有肉、有真实内容和情感的事。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把它告诉别人,口头上说,便是说话,用笔写下便是作文。作文就是思想和语言的结合,是表达与交流的自然需要,是提炼与传播的基本技能。“我思故我在”,作文是自我确定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写作还是一种娱乐,那些文人墨客诗词唱和,那些咬文嚼字灯谜对联,不是很高雅的游戏吗?这种语言叙述的巧妙安排,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是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谁都知道,在中、高考中,作文成绩占据“半壁江山”,谁敢小觑?再世俗一点,“文章千古事”,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转瞬即逝,而一篇好的文章却能千古流芳。即使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也不想“文以载道”,但作文可以像音乐、舞蹈、绘画那样,给心灵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那么,怎么写好作文呢?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谈写作文的体会时说,写作文的“窍门”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改。鲁迅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

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茅盾则强调:写完了,狠心地改,不厌烦地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我觉得,这三位大家的话已经完全阐释了作文的真经。

张策这篇作文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体验、他的触动,是他想写——情动而辞发,不吐不快。如果仅是坐在教室里,学了一篇《编辑部里的故事》,就写读后感,效果肯定差许多。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因体验而精彩

常州市勤业中学 莫晔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往往因过分强调其学科特点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甚至因其枯燥乏味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体验式学习通过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活动情境实际结合起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通过探究互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探究、感悟、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体验式学习能激发起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而焕发光彩。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知识增长与身心发展同步的过程。体验,是人存在的方式,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师生共同发现或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对话与交流等活动或情境,使学生在对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自主发现问题,经历探究过程,形成知识与能力,发展思维水平,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课自身特质决定了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必然性。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德育心理,从学科角度看,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心理过程:如情绪、意志、性格等;二是个体心理特征:包含个人与社会、情趣、情操、自律等。这就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品德。从课程目标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入手,整合心理学学科资源,淡化心理学学科体系,启发学生“健心”的智慧,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健康心理素质。显然,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其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并非呈正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不是光靠刻板的学科教学模式就能形成稳固的信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动”和“体验”就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其实施过程就是发现和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通过探究互动,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丰富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这一课改目的决定了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必要性。体验式学习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激思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于“感悟思辨”: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体验式学习可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体验感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因体验而精彩。怎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呢?心理健康教育课始于体验、感悟,具有内发性。悟于探究、反思,具有生成性。终于迁移、运用,具有实践性。因此,首先,要通过发现和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并出现改善、完善它的愿望;其次,要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探究,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探讨改善、完善心理品质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最后,要通过实践运用,使知行和谐统一,并通过有效的暗示使学生心理素质达到进一步升华。在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依次是:激趣启思→感受体验→领悟升华,并在体验多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后,使之达到知真,情深,意坚,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一、游戏活动,激发探索需求在进行有关“自信”章节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自我形象”认可度有一个了解,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和你的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游戏:请一位体重适宜(约60千克)的同学躺在桌上,其他同学站在桌子周围,每人伸出两根手指,不用手掌及手的其他部位,能不能把这位同学抬起来?听到这个游戏玩法,许多同学都惊呼起来:“两根手指,怎么可能?120斤重呢!”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自由猜测交流想法,等做完游戏后,才发现事实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难,最好的一组7名同学就轻松地把一位60公斤重的同学抬离桌面两分钟。游戏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事先觉得有可能做到吗?你是想试着做一下这个游戏还是算了?你的手指感觉如何?你有什么感悟吗?游戏,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和探究心理中体验对自我的认识,在体验中产生的问题又使学生把感性认识引入理性的思考,从而完成了对自己“自我形象”认可度的测查。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同样使教师回想起两位不同时代的中外教育家的箴言: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积极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把生活中的心理问题隐藏在活动和情境中,将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学生以对心理健康教育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强烈的内在认知驱动力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产生了探索心理奥秘的强烈愿望和内在需求。这种体验,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生活的巨大力量,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活动和情境,可以采汲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更形成于师生共同的精心设计中。除了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方式:

二、心理短剧,演绎内心世界初中生喜爱活动,表现欲强,心理短剧就是十分切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一种心理活动的承载体。心理短剧就是通过戏剧表现的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产生的困惑、烦恼、冲突等,融入心理学知识、技巧,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编排并表演的过程。学生在心理短剧的表演和观看中,能站在角色立场,体验角色处境和心情,宣泄和释放各种情感,缓解压力,感悟道理,并获得一些化解心理困境的技巧和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心理素质迁移运用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由于心理短剧取材于学生生活,再现于艺术手段,渗透于学生心灵,像一些靠教师灌输大道理不能解决的话题如:中学生早恋、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亲子沟通、友情与“哥儿们意气”等,通过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短剧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生动、有趣,或使学生产生共鸣,或引发学生的争鸣,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价值观的交锋、碰撞中愉快地领悟其中的道理,产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三、实践活动,亲历情感升华“社会即学校”,课堂教学与生活相通,与实践相连。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网络虚拟实践等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精心设计心理铺垫——自然催生问题情境——水到渠成升华情感”的流畅、递进的过程;是一个知情合一、主动构建价值观体系的过程。在教学《勇敢战胜挫折》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提到战胜挫折就想到伟人”的习惯性模式中脱离出来,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过程:说一说——先从自我经验出发,说一说人生遇到的哪些挫折是最可怕的,以了解自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做一做--再按兴趣意见相近的组成小组设计情境体验活动:如认为身体残疾是最大挫折的小组扮演盲人生活一整天,体会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不便和因此对情绪、意志力的影响。认为经济拮据是最大挫折的小组试着用十五元钱安排一家人的一天生活,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挫折。在活动中进行情绪情感体验并产生一系列问题:真正的残疾人是怎样生活工作的?这样活着有意义有乐趣吗?下岗人员是怎样度过艰难日子的?他们快乐吗?在学生有急切的心理需求中开始社区实践活动:访一访——分小组选择采访对象,根据自己在模拟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实施采访。如“身体残疾组”在教师的启发下采访学校附近新村内的获“自强青年”称号的盲人按摩师。因为有了切身感受,学生观察的角度、提问的深度和情感的共鸣都是以往教师带着学生去“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后将这种实践活动的录象在课堂中播放,同样激起了更多同学的心灵震撼。而“经济拮据组”实施了对下岗再就业的学生家长的跟踪采访,体验他们对生活的耐受力,对工作的珍惜和敬业,对孩子深沉朴实的关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挫折以怎样的勇气战胜挫折。来自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的实践活动,将平时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人物、事件等从注意的背景清晰的转化为注意的对象,让学生用全新的眼光来分析、审视来自身边的榜样或典型,陶冶了学生情操,升华了他们的人格,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四、自我展示,凸显个性风采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彰显个性魅力,培养健康人格,自我展示活动即在课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让他们凸显个性,展示才能,体验成功。这种展示,既有学生特长才能的展示,如“培养高雅情趣”课中,将课堂作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绝活”“绝招”;这种展示,更有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展示,如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持人,从学生的视角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走出教材束缚,广泛收集信息,用不同形式和手段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学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身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是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的最佳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目标。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就要求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应因人而异,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目标,要求教师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培植。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获得成功体验,凸显每个人的个性风采。

五、探究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对问题的探究,只有基于对问题的探究,才能激发求知欲,才能产生长久的体验,才能使学习成为真正的意义构建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并在探究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探究为体验式学习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在教学“培养高雅情趣”时,对于认识庸俗情趣的害处,泛泛而谈的理论和刻板的远离生活的典型形象渗透不到学生的心灵。教学中,在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庸俗情趣的表现和影响的材料并展示材料引发初步感知后,选择较为集中的话题——“中学生上网”,引导学生由思生疑:“中学生上网到底利多弊多?”在这样一个开放性话题下,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提出小组观点,并探讨如何论证该观点的方法和途径,各小组有的通过调查访问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的看法和观点,有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通过对网吧上网、家庭上网的内容、时间等方面的比较设置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形成并论证自己的论点,经过课堂集中讨论和辩论,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认识更客观,体验更深刻。在探究中体验,要求教师是导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书本敢于超越教师,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从而使探究活动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体验式心理健康课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从教学中的主角转换为“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其次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轻认知目标的达成,重情感、意志、性格、个性等情意目标的设立,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以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为起点,从而达到初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第三要重新定位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从教材的框框里跳出来,视学生本身的经验、经历,学生的小组,心理课堂开放、和谐的气氛,来自于学生、家庭、社区的故事等等为新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课真正因体验而精彩!《》

第三篇:数学课堂因体验而精彩

数学课堂因体验而精彩

小学数学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呢?“现代数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人们常说:“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良好方式之一。

一、提供自主时空,体验数学知识“再发现”过程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所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观察、想象、推理、猜测、验证等探索活动,让学生不断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过程。例如,在“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索与思考过程,笔者是这样展示教学的。笔者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在形象具体、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感受“相同加数连加”这一数学现象,接着举例设疑:“老师报一个连加算式,如‘8+8+8+8……’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又对又快地把老师刚才说的话重复一遍?”每位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记住算式,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地想办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像这样的算式除了要注意“相同的加数是几”外,还要注意“相同加数有几个”。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自主感知并概括出结论应该是“10个8相加”,接着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含义。为了引入乘法,笔者设计如下情境:①出示4张桌子8台电脑,问:“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怎样列式?有几个几相加?”②出示8张桌子16台电脑,问:“现在又有多少台电脑呢?用加法怎样列式?有几个2相加?”③出示20张桌子40台电脑,问:“现在有多少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学生回答的声音开始时响亮又整齐,接着就慢慢小了,再接着就有人开始笑了,最后只剩下几位同学回答。笔者趁机问:“怎么不说了,你有什么感受?”生■:“太麻烦了,算式太长。”生■:“如果写出来,连本子都不够写呢!”这时,笔者趁热打铁:“能不能想出一个简便的办法来解决?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以上情境,以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一实际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强烈的思维反差中自主发现“求几个几相加”用加法列式比较麻烦,从而自然产生用乘法计算的心理需求;而这种心理需求,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有足够的兴趣去自主“发现”与“创造”新知识。

二、提供活动机会,体验解决问题全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教学“分类与整理”一课,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什么方法记录才能看得简单、数得简单、记得也简单”呢?笔者先进行“教师报水果名称,学生做记录”的活动,没想到学生们记录的方法精彩纷呈:①报一种水果就画一个图形,画完之后再分别数。②先把水果分类,再用数1、2、3表示(有一个就用1,再有一个就在后面写2)。③先分类,再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也有的用“+、-、×、÷”等符号表示的。④先分类,再用统一的符号表示,有画“○”的,有画“√”的,有画竖线的,有画横线的。⑤先分类,再用画“正”字的方法表示等。这时,笔者组织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讨论非常热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画水果图形的方法不够好,每个水果图形都要画,太慢了。”有的说:“先分类,然后再用多种符号表示的方法较好,让人看得清楚,速度也快。”有的说:“先分类再用一种符号表示的方法最清楚,且速度又快,让人一目了然。”还有的说:“画‘正’字的方法最好,因为它能很快数出有几个。”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体验总结出来的统计方法远远超过课本上出现的统计方法。这种通过亲身参与数学活动、体验解决问题全过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仅切身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又培养了他们的优化意识。由此可见,你为学生提供多大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就会还给你多大的惊喜。

三、加强实践性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行教材的最大特点便是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本上的画面营造了一个个精彩的生活情境,教学时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情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性练习。例如,认识完100以内的数,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结果就有:“我爷爷今年86岁”“从学校门口到教室要走78步”等很有价值的数学语言。认识完“人民币”,来一次“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超市买菜,并写一则数学日记;也可以让他们当回“小小调查员”,调查市场上水果、蔬菜、鱼、肉等食品的价格。认识完乘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如“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一双手有几个手指头?”“一个汉堡5元,买5个汉堡一共要多少元?”等,并让他们制成学习卡片。这些活动,是有目的地让学生们寻找、体验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观察、判断、分析、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为教学的实践者,教师要在实践中努力外化数学的价值与影响力,让学生真正地喜欢数学、体验数学、欣赏数学,让课堂因体验而精彩,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人人都乐于品尝的“心灵鸡汤”。请相信,如果您的数学教学能给学生以切身的体验,那么,即使您只是一位小学教师,即使您身处偏僻的深山或边远地区,您却是一位真正的大师,您的生命也因此充满了真正的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水门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第四篇:生命因体验而精彩读后感

假期拜读了《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一书。再次深刻感悟: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体验和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的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徘徊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我们过于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伪命题之间纠结。拘泥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经验教学,把学生的个性压抑在那份成绩单上。不允许学生有张扬的个性,需要的是循规蹈矩听话的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服从安排和安静学习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也被禁锢在学校制定的条条款款当中,不得越雷池半步。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又怎么能教育出个性鲜明,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呢?

教育是生命的一次自我体现和自我展示的过程。缺乏体验的教育制度是无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没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也就没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必将失去其本质的意义。教师原地踏步的在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备课、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考试、考核……学生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机械的为了分数而“努力”。

三、五年下来,职业的倦怠在教师中弥漫,初入岗位的那份激情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和简单重复。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职称,为了一个优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简单的做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者,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教会学生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人后能为社会做贡献,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能营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能力的体现不是在于学生分数的高低,严格的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教育生涯中成就自己生命的精彩。这样的亲身体验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体验教育”正是在寻找一种有效的策略,有了亲身的体验,我们才能去感悟生命赋予我们的精彩,才能去穿越教育的“沼泽”,冲出教育的“迷雾”,真正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掌握他们成长的轨迹和规律,还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的成长历程。孩子们有了体验,他们的心灵才能被打开了,他们的思维就能绽放出花朵。在不断的体验中,孩子们所体现出来的对同学的关爱,对未知的惊讶,对成功的欢呼会出乎你的意料。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教育正是“用环境、用孩子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教育是用心、用情的事业,它的最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只有将教育的内涵浸润到每个人的心灵,融入个性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来,校园也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人生、幸福童年的美妙成长空间。真正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我们的教育已经迷失的太远,教育是一个培育生命的事业,而缺乏体验的生命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实现。我们的教育不是产业,我们的学校也不是工厂,我们的教师也不是技术工人,我们的学生更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教育是情感和知识塑造与创新的发展历程,也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事业。

我们的教育因为有了体验而精彩,这样的体验是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向我们展示着生活最真实的一面;人生没有彩排,我们的课堂也不需要反复的排练,最真实的就是最精彩的。每次走进校园,每次走进课堂,都是孩子们一次全新的体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快乐?这本书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的蓝图”。

第五篇:《生命因体验而精彩》读后感

《生命因体验而精彩》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因体验而精彩》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假期拜读了《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一书。再次深刻感悟: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体验和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的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徘徊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我们过于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伪命题之间纠结。拘泥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经验教学,把学生的个性压抑在那份成绩单上。不允许学生有张扬的个性,需要的是循规蹈矩听话的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服从安排和安静学习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也被禁锢在学校制定的条条款款当中,不得越雷池半步。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又怎么能教育出个性鲜明,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呢?

教育是生命的一次自我体现和自我展示的过程。缺乏体验的教育制度是无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没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也就没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必将失去其本质的意义。教师原地踏步的在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备课、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考试、考核……学生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机械的为了分数而“努力”。三、五年下来,职业的倦怠在教师中弥漫,初入岗位的那份激情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和简单重复。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职称,为了一个优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简单的做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者,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教会学生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人后能为社会做贡献,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能营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能力的体现不是在于学生分数的高低,严格的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教育生涯中成就自己生命的精彩。这样的亲身体验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体验教育”正是在寻找一种有效的策略,有了亲身的体验,我们才能去感悟生命赋予我们的精彩,才能去穿越教育的“沼泽”,冲出教育的“迷雾”,真正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掌握他们成长的轨迹和规律,还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的成长历程。孩子们有了体验,他们的心灵才能被打开了,他们的思维就能绽放出花朵。在不断的体验中,孩子们所体现出来的对同学的关爱,对未知的惊讶,对成功的欢呼会出乎你的意料。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教育正是“用环境、用孩子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教育是用心、用情的事业,它的最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只有将教育的内涵浸润到每个人的心灵,融入个性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来,校园也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人生、幸福童年的美妙成长空间。真正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我们的教育已经迷失的太远,教育是一个培育生命的事业,而缺乏体验的生命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实现。我们的教育不是产业,我们的学校也不是工厂,我们的教师也不是技术工人,我们的学生更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教育是情感和知识塑造与创新的发展历程,也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事业。

我们的教育因为有了体验而精彩,这样的体验是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向我们展示着生活最真实的一面;人生没有彩排,我们的课堂也不需要反复的排练,最真实的就是最精彩的。每次走进校园,每次走进课堂,都是孩子们一次全新的体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快乐?这本书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的蓝图”。

下载作文,因体验而有情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因体验而有情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因小标题而精彩

    作文因小标题而精彩 小标题,可以让你的作文跨越较长的时间,也可以频繁的更换地点,人物,镜头等,从而展示出曲折的情节,并多侧面多角度表现主题。此外,它也便于读者一下子抓住文章的......

    作文 生活因什么而精彩

    [作文 生活因什么而精彩]生活因什么而精彩生活因什么而精彩?我带这个问题询问周边的人,作文 生活因什么而精彩。爸爸说:生活因拼搏而精彩,我们要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而拼搏,只......

    作文因你而快乐

    活因你而快乐 人们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楼下的赵爷爷就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待人就像对自家人似的,也曾给过我很多温暖。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快到吃午饭时......

    因坚持而美丽作文(范文大全)

    因坚持而美丽作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因......

    作文生活因 而精彩

    初三语文学案 课题:生活因而精彩总课时数: 设计人:孙健健 课型:新授 设计时间:2007.11.29使用时间 [要求](1)题目《生活,因而精彩》(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3)文......

    因你而快乐作文(范文大全)

    因你而快乐作文汇编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作文因中心而精彩

    作文因中心而精彩 考场作文,往往把中心突出作为衡量一类文的重要标尺。古人言:“意,文之帅也。”意即文章的中心。可见,一篇文章,中心立意是何等重要。明确了中心,也就明确了谋篇......

    因《红岩》而感动

    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丽如画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吗?《红岩》,它会告诉你。火红的年代,赤胆的忠诚,革命者穿透一切的目光,这是我读完《红岩》之后脑海中不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