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系列评论之一
吉林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系列评论之一
从今年开始,全省市县乡党委将自下而上集中换届,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也将陆续展开。此次换届恰逢“十一五”精彩闭幕、“十二五”顺利开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换届风气如何,直接关乎换届工作成败,关乎党的形象和威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把正风肃纪摆上突出位置,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明的纪律,维护换届工作的严肃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靠严肃的学习教育。“治病不如防病”,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提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目的就是要先从思想上正本清源。要净化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党性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正确对待手中民主权利,坚决杜绝在换届中找“帮手”或当“帮手”,搞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要组织进行专题学习,通过制作专题片、印发纪律须知卡片和警示教育案例等方式,将换届纪律要求告知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参加推荐选举的人员,做到警钟长鸣、引以为戒。要通过签订承诺书、开展谈心谈话等活动,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在换届中的责任和义务,使换届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有严格的责任约束和纪律约束。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靠严厉的监督查处。“治乱用重典”。加强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范,严肃查处是最具威慑力和杀伤力的武器。只有把全程监督防范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贯穿始终,才能保证换届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换届期间举报问题每日零报告和重要举报问题直报制度,及时发现换届中的异常异动情况,适时掌控换届全局。要通过实施有关事项报告审查、违纪案件专查、复杂案件协查、换届工作督查等措施,对违规触碰“高压线”的重拳出击,从快从严查处,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对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典型案件,该曝光的曝光,不让投机钻营者如愿,不让遵纪守法者失望,真正把换届工作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靠严格的考核评价。换届风气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开展换届纪律知晓度测评、换届考察人选是否存在拉票等违规违纪行为定向测评、换届风气综合测评,把干部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换届纪律好坏的“标杆”和“尺子”。要以换届中是否存在用人问题、换届人选是否存在违反纪律等情况,对换届风气进行印证评价,作为追究和问责的主要依据。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靠严密的组织领导。抓好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是严肃换届纪律的前提保障。换届工作无小事,各级党委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教育,加强监督,加强管理,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主要领导同志要超前谋划、提前运作、亲自指挥,通过精心设计、科学摆布,把换届纪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减到最少量,降到最低点。要加强组织部门与纪检机关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严肃换届纪律上坚持重大问题共同研究、重要工作共同部署,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通过扎实的工作,让教育深入人心、让监督密不透风、让惩处严肃给力、让考核真实有效,真正把中央提出的“5个严禁、17个不准”的纪律要求作为“高压线”、“防火墙”,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保证换届工作平稳、健康、有序开展,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编辑:姜珊)
第二篇:某市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总结(2006-12)
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
着力抓好市、镇两级集中换届工作
一、坚持标准,加强指导,圆满完成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一是广泛考察,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提供了准确依据。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提前做好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的调查研究,摸清干部底数,并注重把平时考察、考核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的人事安排工作紧密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换届选举全额定向民主推荐,进一步掌握详细情况,为拟定干部调整人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精心组织,强化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确保乡镇党政领导换届选举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市委下发了《应城市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意见》,成立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了换届工作专题业务骨干培训。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还联合派出了换届工作指导小组,对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三是履行程序,保证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严格要求各乡镇党委遵守选举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法定程序,做到步骤不减,标准不降,确保了各乡镇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顺利通过选举产生。四是优化结构,提高了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按照“年龄调轻、学历调高、班子调优、整体调强”的工作思路,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前,我们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几次微调,共调整干部239人次,其中年轻干部89人,女干部32人,为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2006年12月22日,我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新一届90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48名纪委班子成员和10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以及38名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顺利当选。换届后,乡镇党政班子平均年龄36.8岁,其中35岁以下干部42名,占46.7%,且每个乡镇领导班子中都配备了1名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青干部;有女干部10名,占11.1%,其中有2名担任乡镇主职;大专以上学历87人,占96.7%。
二、超前谋划,认真组织,扎实做好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一是严格把关,切实做好党代表和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推荐、层层遴选、严格审查,使我市253名党代表和252名人大代表的条件、结构比例、代表分布、选举程序等,既符合上级的有关要求和党内的有关规定,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二是发扬民主,慎重提出新一届市委委员、纪委委员以及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在确定新一届领导候选人预备人选时,市委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上级党委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市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从优化班子结构、激发班子活力、提高整体素质、增强整体功能的要求出发,注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气质结构、性别结构的合理搭配,提出了“两委”委员及人大、政协常委建议名单并上报孝感市委审批。三是精心组织,确保第六次党代会和七届人大及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圆满成功。根据市委换届工作方案,科学地制订了三个会议的日程安排,保证会议的组织严密到位,环环紧扣。2006年11月25日至28日,我市胜利召开了第六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市委委员39名、候补委员7名和纪委委员27名;选举产生了出席孝感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38名;2006年12月27日至2007年1月1日,召开人代会和政协会,选举产生了37名人大常委、27名政协常委和49名出席孝感市四届人代会代表,推进了我市“四大家”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圆满完成了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各项任务,基本形成了年龄结构梯次配备,专业知识结构优势互补,妇女干部配备合理的新一届市级领导班子。
三、注重引导,强化纪律,确保市镇两级领导班子换届顺利进行。一是狠抓学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的自觉性。换届前,专门组织了一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学习了孝感市纪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加强对换届工作监督的通知》(孝组发„2006‟7号),学习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对原武汉市蔡甸区副区长周社民等搞非组织活动,干扰人大选举案件的情况通报。在六次党代会召开前,市委召开了五届六次全体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在人事安排前后,谢思芳同志还分别与市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个别座谈,特别是对一些交流轮岗和不再提名的同志,认真进行交心谈心,宣传政策,沟通思想,强调纪律,要求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正确对待组织的安排决定。二是注重正确引导,切实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换届工作中,狠抓了代表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加强了对党员代表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正确领会中央、省委和孝感市委的精神,增强党性观念,讲政治、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严肃认真、积极审慎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自觉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并通过党员代表,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其他代表,共同贯彻落实组织的意图。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换届工作动态。一方面,依靠上级抓监督。在这次换届工作中,省委巡视组多次巡查我市,对于干部考察、换届选举等一些重点环节实行跟踪督查。“两会”期间,省委巡视组不仅在代表预备会议和主席团会议上公布了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而且与代表们同吃同住,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另一方面,畅通渠道抓督查。换届选举期间,我们专门安排联络员分别旁听各代表团的讨论,重点是掌握代表们在酝酿讨论各项候选人时的有关情况,了解代表的思想动态,保证换届工作中的各方面情况和信息,特别是问题信息在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时间处理,争取工作主动。同时,注重从社会舆情中了解情况,掌握换届工作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换届工作中,我们还设立了举报箱、开通了举报电话,对换届问题举报实行专人负责,及时处理,建立了举报问题快速反映处理机制,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篇: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核心竞争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七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在产业发展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若干不同产业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自然生态优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动态性、合理性、竞争性、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应该看到,我区的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较弱。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 态势长期向好,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后金融危机时期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此背景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构建有我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我区的核心竞争力。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在增量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下转第二版)
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坚持把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快建设国家级能源、新型煤化工、冶金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税费政策,营造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
构建我区现代产业体系,最要不得的是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和因怕这怕那产生的“恐高症”。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冲破惯性思维束缚,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行动起来,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来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走出一条具有我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路。
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结合我区实际,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我们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抓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努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同时,我们也 3 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五年,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强化草原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实施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立法,使草原生态保护步入良性轨道。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落实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决制止乱垦滥伐、乱采乱建等破坏草原、森林生态行为。
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农村牧区及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管体制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节约利用能源,积极实施国家重点节能工程,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节约材料,鼓励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节约利用 4 水资源,统筹农牧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生态用水,提高中水回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管理,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发挥农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集约化水平,推广循环利用技术,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消费体系建设,构建循环型城市与社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增加森林、草原碳汇,建立森林、草原固碳标准体系,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评估考核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篇:转变干部作风系列评论
永煤公司转变干部作风系列评论
评论之一:
多么忙不重要 忙什么才重要
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可见,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珍惜岗位,忙事业、忙责任、忙民生,把永煤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得到了上级的认同和员工的拥护,这是大局、是趋势。
然而,在极少数管理人员尤其领导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忙吃喝、忙关系、忙应酬等现象,考虑自己的多、关注企业的少,计较个人收入的多、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少,导致本单位经济效益下滑、员工队伍人心涣散。
忙碌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工作状态。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对永煤的干部而言,在忙碌中学习、进步,在忙碌中出业绩、出亮点、出经验,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保证永煤在集团公司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稳固。
首先,各级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正确的事,从方向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当前,永煤的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发展成果与员工长久共享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切实摆正个人与企业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珍惜岗位奉献期;要有超前的思想,高尚的觉悟,领先的行为,用心做事、用心做正
确的事,打造“团结奋进、人企共赢”的大好局面。
其次,要有明确的思路,把事情做好,从目标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作为集团公司的排头兵,永煤必须做大做强,当仁不让,永争第一,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领导班子要抱定“一届更比一届强”的积极心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要心怀感恩,感恩组织的认可、上级的信赖和员工的付出;要心怀责任,勤于思考、乐于奉献,思考安全如何保、效益如何增、民生怎么办;要心怀全局,放眼长远,对标排序,找差距、补短板、提能力、谋发展。
其三,要有精准的工作抓手,高效做事,从方式、方法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要继续发扬“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把制度的规范、亮点的突破、执行的高效作为努力方向,以全员学习为抓手,以阶段性和动态考核应用为切入点,促使干部员工素质根本提升;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真正形成闭环管理;要加强监督、指导、纠偏以及考核结果的
评论之二:
要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
工作中,有着这样一群人:工作分得多了,他就心里嘀咕,认为领导故意找麻烦;同事被提拔了,他就两眼发红,觉得组织对自己有偏见;领导指出缺点,他就满腹牢骚,琢磨着有人给他穿小鞋……
琢磨什么,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作风。品行正派的人,琢磨工作的多;心术不正的人,琢磨人的多。人的心思是有限的,在人的方面琢磨多了,工作上就琢磨得少了。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把心思整个扑到工作上,把干劲全部投入到事业中。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是公司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古人说,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岗位是公司提供的,权力是群众赋予的。作为一名干部,面对岗位,面对信任,更应当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时刻抱着对公司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就是要在工作当中持续提升。工作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要学会横向比,同样的工作,也许你已经做了很多年,你觉得自己做好了,但是只要别人比你做得更好,那就说明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那就说明你没做好。要善于纵
向比,对于重复的工作,要经常琢磨,与昨天相比,今天比昨天有了什么进步?流程有了什么优化?和同行业相比好了多少?你琢磨了没有?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就是要在考验面前保持冷静。“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面对同样的情形,琢磨工作的人能够从自身找原因,而琢磨人的人往往把原因归咎于他人。在琢磨工作的人看来,工作分多了,是领导有心压担子;同事被提拔了,是给自己树标杆;领导挑缺点,是为了让自己更快进步。这样的人头脑冷静,能够在荣誉面前让一步,在责任面前勇担当,组织信任、领导放心、群众拥护。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把琢磨用到工作上,工作才会明显进步,永煤的事业才会不断向前。
善用其财,无愧其禄(2009-03-29 10:36:28)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译文] 钱财不担心得不到,担心的是得到钱财后不能好好地使用;官禄、福分不担心不降临,担心的是有了官禄和福分却不能无愧于心地去面对。
[评说]
人类生活首先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求,然后才是其他,所以人生离不开对财富的需求。如果为了积累财富而刻意去追求,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可见财富是个双刃剑,运用得好会让财富为社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运用失当,反而会因财而丧命。
财富是百姓辛勤创造的,俸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所以做官就要为民做主谋福,如果做官后不理民事,甚至碌碌无为,做个昏官,那就愧对了那份俸禄,所以有句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评论之三:
要多关注业绩少琢磨钱
目前,部分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工资、奖金,把主要精力放在想办法谋取个人利益上,而不是注重提升个人工作业绩,没有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方设法提高个人收入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通过个人的辛勤努力,走合理、合法的渠道,业绩有了,薪酬自然会提高。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把更多的精力、心思放在岗位上,努力提升个人、团队业绩,实现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提升业绩是永煤发展的大势所趋。集团公司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后,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永煤作为集团公司的排头兵发挥中坚力量义不容辞,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发扬一次创业、二次创业的精神和高昂的斗志,谋事布局一盘棋、干事创业一团火,干部形象一面旗,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提升业绩。只有企业做大做强了,“蛋糕”做大了,我们每个人才能分得更多的“蛋糕”,薪酬和岗位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提升业绩是永煤干部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如何提升各项业绩,用业绩、利润说话,保证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的稳步提高,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拥有的事业心。因此,各级干部应树立远大理想,认清形势,站位全局,把心思放在如
何把工作做好,如何提升各项指标,如何提升个人、团队素质上,共同把永煤的事业推向新辉煌。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承认你是称职的干部,我们才能共同打造一个高尚、卓越、受人尊敬的企业。
提升业绩是永煤干部考核、选用的核心要求。“德才兼备”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重品德、重业绩更是永煤干部选拔的优良传统。随着公司干部考核体系的日趋完善,工作业绩越来越成为干部考核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以业绩为重,只有凭业绩说话,才能得到组织、员工的认可,才能获得相应的尊重和收入。与此同时,公司对标排序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事业为重,凭业绩说话,否则,必将被公司快速发展的态势淘汰出局。
评论之四:
要积极思维少一些等靠要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在当前永煤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领导干部都以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带领本单位员工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奋勇争先。但仍有部分单位的部分领导,习惯于心安理得地等靠要:等上级的统一要求、安排和部署,没有上级的指示,就按部就班,茫然无措;靠上级的扶持、倾斜、输血,没有上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的倾斜支持,就思路停滞,畏首畏尾;要官位、要地位、要职位、要经济待遇,没有这些,就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等靠要本质上是一种主观依赖思想,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等,只会丧失机遇;靠,最终会希望破灭;要,要不来根本出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根本最终要落脚在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思维、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上。
加快发展,等不起,靠不住,要不来!
等不起,就要干!百舸争流,奋勇拼搏者先;白驹过隙,先人一步者胜。在集团公司跨入世界企业500强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对标先进,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企业
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确保永煤永当河南煤化排头兵。
靠不住,就要闯!先人一步,遍地黄金;与人同步,头破血流;后人一步,啥都没有。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瞻前顾后、拘泥于条条框框,禁锢了前进的脚步,而要以解放思想的闯劲和激情,多思考,多实践,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积极行动,破解难题,在坚持科学、尊重规律的前提下,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唯有以恒常不息的韧劲、敢闯敢干的锐气,积极面对挑战,抢抓机遇,持续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永立潮头。
要不来,就要创!各级领导干部要明白,无论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最终都靠业绩说话,靠辛勤耕耘创造。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关注工作少琢磨人,多琢磨业绩少琢磨钱,把全部心思用在岗位上;要经常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了钱而工作还是为了事业而工作;经常问问自己为企业做了多少贡献,是否尽到了职责,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真正把永煤的事业当作共同的事业来经营,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才能与企业一起成长进步。
迎难而上,才会勇立潮头;积极思维,方能开创一片天。等不起,靠不住,要不来,发展关键靠自己。
第五篇:新疆精神系列评论
论爱国——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过去的一年,是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是2100万天山儿女同心致力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一年。
在新疆精神的激励下,新疆经济较快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感大为提升。
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豪情,新疆人意气风发踏上了新征程。
如果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不难发现,贯穿这一进程始终的,正是伟大的爱国情怀。没有这种情怀,就不会有19省市援疆干部抛家离乡、义无反顾参与新疆建设的英雄壮举,就不会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身家园建设的巨大热情。
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新疆精神的核心。
爱国是一种奉献。没有等价交换,没有讨价还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只要祖国需要,就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爱国是一种信念。没有选择,没有抱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不论祖国是贫弱还是富强,是遭受欺凌还是扬眉吐气,我们都深深地爱她。贫弱,靠我们去改变;富强,靠我们去创造。祖国的兴衰荣辱永远和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爱国主义生生不息,根深叶茂。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从各族群众积极捐款购买“新疆号”战斗机支援抗日战争,到斯拉木父子“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从古至今,爱国始终是一面大旗,无数的爱国志士和爱国史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史;也正是这种源于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使新疆历经侵扰而不散。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
新疆的特殊地位和现状昭示我们:以爱国为荣是当代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最现实、最需要的价值认同,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赢得反分裂斗争胜利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在成就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中,只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才能使新疆变得更美好。
爱国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爱自己的家园、爱自己的同胞;只需要我们用执着服务人民、用血汗浇灌绿色梦想,拒绝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珍视、爱惜我们的国土和家园。同胞之间相互尊重、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共同遵守和维护共同秩序。
爱国不一定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为祖国繁荣、人民富裕默默耕耘。对我们而言,最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像米吉提〃巴克那样具有一种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把爱国热情凝聚成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共同意志,汇聚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事业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同心同向、创造“新疆效率”,同调同力、提升“新疆能力”,让世界看到新疆人的团结、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新疆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
“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努力。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禀资,各尽所能。
让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爱国!
论感恩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感恩,是新疆精神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年来,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天山南北各领域已发生诸多可喜变化;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历史进程中,全区呈现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当下,进一步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怀感恩之心建美好家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中央和各援疆省市对我们的深情关爱和支持,转化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精神动力。
感恩是什么?
感恩展示了一种崇高的情感,从亲情、友情、乡情等等,再到自己的祖国;感恩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感恩是崇高的义务,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感恩,但是每个人必须怀有感恩的心态,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美德,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质朴的心灵。“饮水思源”古训家喻户晓,“投桃报李”古语深入人心;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
报”等经典名言,都是对感恩内涵外延的深刻诠释。
感恩是与报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你才会感知付出、学会感恩、践行感恩。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与历史形成的民族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感恩文化密切相关。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祖国,指向了我们伟大的党。
这使得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这也是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确存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不少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漠与缺失,甚至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在需要感恩的时候,依然出现失语,毫无反应,那不是含蓄、内向,更不是持重,而是寡情薄义与违情悖礼。
为此,我们一定要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尤其要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年来,我区在经济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激发人们知恩感恩的热情,感恩伟大祖国,感恩党和政府,感恩新的时代;大力倡导各族人民以感恩之心去相互欣赏、相互关爱、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凝聚起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
感恩不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感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仅仅有赤诚于心的感恩之情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将其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转化为用自己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最大的努力奉献于行,为美好新疆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代表着时代主流,推动着社会进步。
弘扬新疆精神,用一颗感恩之心报效伟大祖国,把中央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转化为建设美好新疆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一个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新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巍然屹立在共和国西部!
论勤劳——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勤劳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
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勤劳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的意思。勤劳既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品格和思想精神因素,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人们从事社会变革、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著称于世。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和严酷的社会斗争中,锻炼和培育出来的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及俭朴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劳勇敢是形成最早、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劳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和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身体力行。
劳动创造世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抑或将来,勤劳是创造社会财富最本质的力量。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沙石里可以淘出金子,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从吐鲁番的“地下长城”坎儿井,到阿克苏的大型人工湖——克孜尔水库;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戈壁惊开新世界,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于全国第一;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倾其一生培育“金皇后”甜瓜,到民间慈善家阿里木靠卖烤肉资助贫困学生……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勤劳之歌。
一项针对新疆各民族对自身民族性格认同的调查研究表明,勤劳作为传统的优秀品质,一直是支撑新疆发展的主要品质要素之一,在今天依然得到各民族的一致认同。
在新疆,勤劳已经成为一种奋发向上、气势磅礴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坚韧持久的精神,一种长存心灵深处、永远激励着新疆各族儿女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这十多年来,新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都是各族干部群众辛勤劳动的成果。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各族人民更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出了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累累硕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劳不仅是对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与未来新疆区情的呼唤;勤劳不仅是新疆各族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更是进一步推进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展望未来,新疆的前景无限美好。科学跨越,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耕耘、去创造;后发赶超,需要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努力、去实现。
勤劳,对于新疆各族群众来说,就是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提倡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反对依赖、依附的习惯,反对“只图享受,不问耕耘”的懒惰思想。对于新疆的各族党员干部来讲,就是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要有埋头苦干、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干劲;要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勤奋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排除一切障碍,与各族群众一道,把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美好未来,属于那些勤勉的人。让我们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勤奋开拓、勤苦敬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再创新的辉煌!
论互助——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互助,一个美丽动人的词汇!互助,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字眼!
中华民族有着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易经》中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孟子》中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间名谚更直白:“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所有这些,都是对互助文化的诠释与礼赞。
互助,亦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两千多万各族儿女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创造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互助,无数事实证明它原本就是新疆各族儿女一种自然、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在新疆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
统。
人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互亲互助。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0”人物的维吾尔族“慈善家”阿里木,8年间卖了30多万串烤羊肉串、攒了10多万元,用满是烤羊肉串味道的“辛苦钱”,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阿里木的感人故事一经网络视频形式推出,就在全国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感叹其助人为乐可嘉,赞佩其人间真情可贵。
人间需要温暖,在困难时更需要患难与共。正在热播的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内地只身飘泊进疆的画家刘沛,被“甜水巷”一个大杂院各族居民呵护的故事:一份温暖,有情有义;几多互助,有滋有味。影片以小见大,表达出互助和谐、创造幸福比什么都重要。“甜水巷”,实际是新疆人共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理解,多少年来风风雨雨中的互帮互助让我们温暖、收获感动,也让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无助,会让人感到绝望、看不到希望;而互助,会让一时陷于困境中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继而产生力量走过艰难困苦,创造人间奇迹。
曾经在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伊犁巴彦岱公社”居住多年的著名作家王蒙,在他新出版的书籍《你好,新疆》中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新疆是我的乐园,即使在苦难的岁月里也罢。新疆是我的亲人,即使人际关系受到了种种扭曲也罢。新疆是一首最美丽最深情的歌……”
怎样的土壤就会孕育怎样的禾苗。现今在乌鲁木齐有一个“乌鲁木齐公益群”,主要是一群70、80后的年轻人,无论寒暑雨雪坚持开展公益活动,为灾区捐助衣物,为残疾人义演、义卖,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奉献爱心……福海县从事个体装潢工作的郭丞,13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被医生判定最多只能活两年多,正是得益于这个“公益群”的帮助,郭丞坚持到现在,且出版了三本书《躺过长夜》《风中的胡杨》和诗歌集《心灵的呼唤》。
互助不唯助人利己,且能提高修养。在新疆各地处处有像“乌鲁木齐公益群”这样的志愿者身影,他们不仅为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送去精神的抚慰,而且还在影响、改变着许许多多人,使这些人变得热情、阳光、积极、乐于助人,成为建设新疆美好家园的有力分子。
现代文化需要弘扬互助合作精神。从新疆来看,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发展、实行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广义上的互助;各民族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和共享,是互助;十九省市对口援疆,也是互助。“以我所长补人之短,亦以人所长互补其短”。在援疆大潮中,我们应该向援疆省市躬身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在互助合作中,援疆省市与受援地的互动互补,更会达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共同未来。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互助精神,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持续给力,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
论开放——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一种气度,是新疆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开放意味着敞开心扉,意味着尊重、包容和理解,意味着吐故纳新的大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大智慧。
在新疆的历史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开放的基因。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马绢互市”“茶马贸易”,特别是横穿整个古代新疆地区的“丝绸之路”,就是开放性、包容性的生动诠
释。新疆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融洽关系,也生动反映了历史上新疆的开放包容。
开放的精神,不但在历史的天空光辉耀眼,现在的新疆也处处闪现着开放的智慧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成为“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大通道,在区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发展空间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程度高,发展空间就大,发展空间大,发展活力就足,发展速度就快。
当下,新疆正迎来千载难遇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机遇,步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智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唯有开放,才能尊重差异,相互欣赏,为跨越式发展奠定和谐的根基。“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拥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开放、联结、贯通、吸收,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与活力。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迥异,各族群众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同心守望,关键在于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
唯有开放,才能从谏如流,从善如流,为跨越式发展带来丰富的养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开放包容,不仅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更是善于直面问题并调动一切因素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我们必须承认,新疆和内地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行业各领域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唯有以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善于学习,善于借鉴,让一切积极力量为我所用,实现新疆的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
唯有开放,才能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跨越式发展不同于按部就班的常规发展模式,必须打破旧框框,突破旧思维,摒弃旧模式,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才能敢为人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突破桎梏,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走出一条先行先试的新路子。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已先后三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宁夏、内蒙古、江苏等省区市学习考察,开拓视野;自治区决定用两年时间,分批选派2.2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锻炼……一个又一个举措,为开放作了一次次生动的注解。
开放的世界呼唤开放的新疆。新时期新阶段,从城市到乡村、从北疆到南疆,新疆的青春与活力在开放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焕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开放的时代,身处开放的世界,肩负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不固步自封,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画地为牢,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事业的大发展,以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的大跨越!
论进取——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梁
启超,更是用激情四溢的语言礼赞进取精神:“其当道天下之所不敢道,为天下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学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瞑不视之概;其徇其主义也,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观,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其成也,涸脑精以买历史之光荣,其败也,迸鲜血以赎国民之沉孽。”
进取精神是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进取精神更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就写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励志名言,在这种刚健勇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感召激励下,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光大和升华进取精神,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现实需要。
放眼四望,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势头不改;中部地区奋力崛起;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方兴未艾;即便是在我们所处的西部,各省区市也呈现一派你追我赶的态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除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强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意识,是新疆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未来责任。
古人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有所作为,说到底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更要有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责任感。有了这份责任感,才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进取精神。否则,再好的决策也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再新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好的愿望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全民境界。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美好新疆的一分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各级领导,要承担起统率和决策的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创一流的激情干事谋事;作为普通劳动者,要承担起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激发蕴藏在各族群众之中的内在求新能量,让一切有利于发展,形成人人思发展、人人谋发展的进取氛围。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创新思维。
进取精神体现在不断创新上。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在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作思维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条件差、基础弱,只要不断创新思路、推陈出新,完全可以有大作为;条件再优越、形势再有利,如果不思进取、不敢进取,也会一事无成。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否始终保持进取精神,是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
进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生命力,是一个地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活的灵魂。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敢闯敢干,以进取精神科学发展、加快跨越;敢作敢为,以进取精神后发赶超、促进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重天,不断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