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浇灭了煤矿政工干部的激情
谁浇灭了煤矿政工干部的激情
王某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此时的妻子已经熟睡。虽然困意还未消,但他还是决定暂不睡觉。因为他知道,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他:5月份马上就要结束了,然而本月的外宣工作还没起步,省级以上媒体的发稿量不多,集团公司的内部报刊发了不少篇;矿党委书记交代的宣传栏的设计工作还没有任何头绪;明天矿长参加集团公司的汇报材料还没准备好„„想起了这些,王某打开了电脑。而他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心思去工作,准确地说,是根本没有任何激情。4月份的工资下来了,打在卡里的1000多元的工资让他觉得愧对全家。于是,他打开电脑桌面的WORD文件,再一次修改他的辞职报告„„
王某是河北省某矿的1名普普通通的宣传部干事。“10年厂长路路通、10年技术当高工、10年经商成富翁、10年政工一场空”的写照,不时刺激着他的整个神经。“其实说真的,我真想下井,最起码没这么多杂事,没这么憋屈,最起码工资也高很多啊。”与王某一样,由于体制机制等各种原因,许多矿山企业的政工干部,“人在心已走”,即便在岗也是得过且过。他们遭冷遇或被忽视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使企业政治工作受影响,也让他们自己觉得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没有激情,干得没劲。”政工人员常挂嘴边。
现状堪忧!
相对其他的岗位而言,政工岗有着特殊的要求。它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深的知识功底和一定的工作能力。这看起来重要、要求又高的岗位魅力正日益消失。、据了解,近年来,很多矿山企业招收技术、管理型的大学毕业生都在几十人至几百人,而政工型毕业生的招收则寥寥无几。一个几千人的企业,专职政工干部屈指可数,其余均为兼职干部,“一人多岗,一岗多能”,严重削弱了政工队伍的力量。而人才梯队形不成,某些单位便让其他岗位的人员来任职,实现岗位交流,可人家压根不愿意来。
“能干的不愿呆,不能干的干不了,政工人员结构断层,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是当前政工群体的真实写照。
“我们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河北省另一家矿山企业的宣传干事刘某则对政工部门的队伍常常处于变动之中感到担忧。在政工干部中,一人多职的现象大量存在,组、宣、纪、办等多项工作集于一个部门寥寥几人身上的情况也相当普遍。
“一人多职”造成政工工作的“多而杂”。“就拿我们单位来说,宣传部就4个人。一个部长负责协调工作,一个负责内外宣报道工作,一个负责内宣工作,还有一个是摄像。”刘某对记者透露了实情,他们平时的事情是一个接一个,除了负责宣传报道之外,还要负责企业内部的文化宣传工作,领导的讲话稿也是宣传部的工作之一。“说实话,来政工部门是出于对写作的喜欢,可是现在根本就没有时间。”
一家矿山企业的政工部门的两个职能岗位一个人。“我平时还要负责照相、摄像,有时党建、工会、团委、办公室的活,像落实会议精神、职代会那样的大型活动,都少不了让我们分些东西来写,还要出论文集、画册„„”这位写作强人刘某也不免踌躇满面。
政工干部的事情“多而杂”。“每天8点上班,我7点10分到岗,打开自动化办公系统收邮件。编辑稿件后,一篇篇地在企业的网站上进行编辑、更新,这大概要1个小时左右。然后翻开记事本,按轻重缓急,开始写宣传稿、需要上报的各种材料、拟厂内各种管理类的文件等。我们厂的宣传、纪检在一个部门,所以,我还是纪检干事。写材料和稿子的间隙还要负责招标、开标。到下属单位进行党风廉政检查。废旧物资出厂、产品外发等涉及敏感岗位的事,都要到现场进行监督。我身上就扛着相当于传统政工干部十几个人的工作。”
政工干部目前在企业的处境相当尴尬。另一位某大型矿业企业的政工人员也表示,政工干的是不亚于体力劳动强度辛苦的脑力劳动活,但地位不高。一线岗位、专业技术部门„„政工摆尾。
在很多领导眼中,政工部门可要可不要,但一遇到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才回过头来想政工部门的缺位。“但缺位不是不作为,应该多想想是不是决策造成的。”这位政工干部说出了掏心窝的话。
“政工干部的减少也与企业领导的思路有关。”某矿政工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矿长、书记本来都出自于生产部门,就造成了提干都是从生产部门提的现象,在领导的眼中,生产部门很重要,而政工部门做的工作就全然无视。”
更有甚者。有的单位政工部门动不动就罚款,不管是稿件写得不够好还是不够全,全凭领导一句话就罚了。“现在,每天早上上班开的碰头会上,领导都会先把昨天的事做总结,“先批评、再罚款”。本来每天早上大家都是高兴去上班的,但一上班先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想想看,这一天你会工作好吗?再加上罚款,本来会干的活大家都不愿意争着去干了。反而造成大家都是处在提心吊胆的心情下工作的。”
很多政工人员总是提起“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老话,这也成为他们坚持在这个岗位上的惟一理由。而不在这个岗位的“局外人”似乎都看清了局面,他们的选择是“逃离”,这也印证了新时代的一句话——“是镜子总会反光”。
河北某矿政工魏某,在坑修区干得挺好,月工资3000多元,后来领导看他写稿子不错,弄到政工部门了,现在月薪2000多元。
类似的事情重现在某矿山单位,“领导看一个搞设备的大学生不错,可以培养,风声一漏,那孩子吓得不行„„我们这还有学法律、学英语的,跟生产都没太多关系,没什么合适的岗位,可人家也不愿意搞这行。”知情人透露。
症结在哪?何以造成这样的局面?
被调研者众说纷纭。有的说,随着社会转型和企业改制,一些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将经济奖惩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大幅削减政工人员或将不合格的富余人员填充到政工岗位,存在企业管理“一罚就灵”的认识,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这样的局面就在企业的职工中留下‘政工干部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同时,搞政工的是要求综合素质特强、奉献特多,但事情特杂,永远只能替别人做嫁衣裳。”
“这是最要命的。全单位的人都不重视的部门,怎么能提高哦。”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利害。
这也造成了政工干部晋升途径的单一。“干好了最多也只能升个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啥的,很少有能转型搞生产、设备什么的。”吴某说起这些更加心灰意冷。
价值考量方法不科学也严重打击了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基层的政工人员来说,工作成绩似乎难以量化,对企业产值、效益增长的贡献也很难用数据说话。
众所周知,政工人员从事的是一种“务虚”的工作,不像经营岗位、技术岗位那样容易出成果,工作性质决定了政工人员的工作效益很难在短期内显现,效益的量化考核较困难。由于政工人员不能直接创造利润,对单位的贡献看不见摸不着,很多管理者把政工人员看成是“花架子”,导致政工人员的待遇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政工人员得的远远少于其他经营、技术领域人员。社会对政工人员也存在一定的歧视。
“政工岗位的收入也不是很高,是企业里相对清贫的岗位。”一位政工人员表示,政工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工干部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单位划分绩效工资基数,按一档科室二档科室这样算,政工排最末;比如,企业部门合并首当其冲的是政工部门整合。减干部也是先减政工干部。高级政工师在企业里已是最高职称,但也只是比照职称系列里的副高级别享受待遇。更重要的是,政工干部经常是做了事情还不一定被领导肯定。“我觉得现在政工干部的年轻化和领导的年老化差距在拉大。年轻人思维敏捷,老政工干部守旧如一,双方思想达不到合谋,想法往往是不统一,再加上年轻人提出建议总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同,所以,大家就都不去提建议,出现了“领导一句话说了算”的局面。科员干得好了领导会表扬一句,干得差了就会罚款,而且每次的罚款都是加倍的,本来工资比起生产上的人就不高,加上罚款1个月,干工作挣得还没有罚款多。”某国有企业煤矿的1名政工干事透露,某矿1名科员,因科内工作多而人员少,他要承担几项工作干,但由于工作中一个小的失误,1个月下来罚了几百元,“要知道他的工资才千把块,这干个什么劲?”
调研发现,由于政工人员潜在的无形价值被长期忽略,政工人员的地位难以得到认可,游离于单位的核心管理层之外,导致一些政工人员尤其是年轻的、有一技之长的政工人员,想方设法要转岗,千方百计要转行,以增加收入。频繁的流动使政工人员整体的素质急剧下降,有的单位政工岗位也就成为安置人、照顾性的岗位,使得政工人员“暮气有余而朝气不足”,整体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单位不重视、职工工资低、岗位没前途”成了众多政工干部的“心病”,而这又无形中影响着很多人工作的积极性。在记者联系的很多人眼中,“典型人物的事迹宣传、重大事件的新闻宣传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月将自己的外宣任务完成就好。”“没有办法啊,将就着搞吧”、“我们单位的新闻能见报就行,百字和千字无所谓”、“前世作了恶,今生搞写作”、“我是老政工了,很麻木了”„„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路在何方?怎么办?换岗位行吗?“好像不待在政工口还不行哟,但领导更愿意让我在政工口待,这年头愿意吃苦写文章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王某说道,新来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干,尤其是在企业,毕竟生产、经营、设备是实实在在能看得见产生效益的地方,政工的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也赶不上搞技术的。退出去不干?“我好像还真没有那么大魄力,退了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以前我有个同事,也是搞政工的前辈,看见一些国企的办公室主任,40岁下岗去摆地摊,他就办了内退,外出打拼了。还有的同事,干了十几年的政工,在单位成绩裴然,随同读博的老公辞职、移居后,却一度很不好找工作。”
往上升迁呢?“更不太可能,可以说,当前的情况是,进政工这行很容易,出去就难了,而晋升则是难上加难。政工干部晋升只有两个渠道,一是书记,二是工会主席,屈指数数有几个能做到的?
在调研中,数十家矿山企业的数名政工人均表示,“当前的局面就是这样,‘换不掉、出不去、升不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出路问题,他们自己其实早就看清了。
“首先要解决职称待遇问题。”某煤矿某单位的李某表示,对于地勘单位的政工人员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据他介绍,2010年,一直在贯彻落实的政工人员职称待遇问题没有得到落实。部分政工人员考取了经济类职称,又因为事业单位实行了定岗定编,政工人员不在经济岗位上,拥有经济类职称也没法被聘任。政工人员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工作情绪发生了很大波动。职称问题不解决,直接的影响就是收入,其他诸如住房分配、三金缴纳等等都受影响。
“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思政工作也出生产力’。”某矿的政工干部表示,只有在员工中树立科学的观念和平等的心态,充分肯定政工人员的工作和贡献,政工人员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而另一位政工人员则表示,要改变当前政工干部的地位问题,要尽快疏通政工干部的晋升问题才是根本,还要改进当前国有企业的提干方式,“国有企业已经出现生产部门提干都是‘拉网式’的现象,只要是有关系、有亲戚的,一人提便会多人呼应。”“例如,某矿一个矿长的亲属在基层,该矿主管系统的领导就提议把某某提干,其实,那些副职大家都知道是矿长的亲属,没有一个不同意的,大家都会说好,这也导致了那些副矿级领导要推荐让谁提干时,其他人是不会阻挡的。所以,在提干过程中会引起一部分科员的不满,因为,有能力的科员知道被提干人的水平不高,这就打击了一部分科员的工作积极性。”
当然,在企业把“一碗水”端平之后,每一个政工人员都应该有更深刻的思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既不能妄自菲薄,把自己的工作和地位看得一无是处;又不能飘飘然,把自己看得过高,要冷静而理性地找准自己的“坐标”。“身为企业员工的‘减压阀’、‘加油站’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支持力量,企业政工干部应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毕竟‘有为才能有位’。”一位经常和政工干部打交道的行业内人士表示,企业政治工作的对象是职工,是做职工的思想工作的,因此,企业政工干部加强其自身的修养显得格外重要。
某矿的一位老政工也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只有同基层职工保持密切联系,重塑自身的“亲和力”,走入职工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赢得职工群众的赞赏、信赖和拥戴,才能理顺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才能真正把政工工作搞好。另外,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多关心、体贴、帮助普通职工群众,了解他们的安危冷暖,敢于发出基层职工群众的声音,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戴。
第二篇:《谁饿了》反思
2011—2012学
(二)音乐《谁饿了》公开课反思
本节活动课我运用的是奥尔夫的音乐教学。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在音乐教育中带给小朋友首先应该是快乐,其他才是其次,否则小朋友只会远离它。音乐素质的提高并不是学习一种乐器演奏技术和打节奏,音乐素质的提高却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乐器和打奏作品这是肯定的,让我们的小朋友多一点机会去接受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是让小朋友在轻松、欢乐中感受到音乐来自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感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时候了 在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情境图(彩虹农场),精心设计了活动过程:师生问好――练声游戏――学习新歌《谁饿了》——打节奏。心想,这样我就可以组织一个较好的音乐活动了。
当我指住情境图问小朋友小猫咪在哪里?”小朋友齐声答道:“小猫,在房子里。”当时我被愣住了,心想:惨了,我明明把它藏着得现在没有了神秘感他们会继续听我的吗?于是,我就用很夸张的表情、动作来介绍小猫咪。”接着,我用儿歌朗诵的形式(对应图片)让幼儿了解了《谁饿了》的歌曲内容。
在新歌学习过程中,我请幼儿来当小猫,我不断地引导幼儿说“一只小猫出来了 饿得肚子咕咕叫看见了 小老鼠 咔吧 咔吧 吃掉;但由于班上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有点弱,而且几乎没有自我调控的内部感觉标准,所以他们都是跟着我的动作来唱歌的。因每次上音乐课时都有跟小朋友打上节拍,所以在第三个环节中请幼儿跟着图形谱来打奏节拍时气氛变得很浓。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也做到了让 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希望在下一次的公开课中能与老师交流更多不同的教学发。
执笔:余燕珊 2012.5.16
第三篇: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社平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简称,顾名思义,社平工资就是指全社会的平均工资。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工资制度只统计城镇全民单位和集体单位即可以基本达到全面统计的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后,其他经济成份单位蓬勃发展,虽然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后增加了内资和外资等其他经济成分单位,但仍然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缺少私营单位以及个体经济单位雇工的工资统计,导致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工资的平均水平。近两年,通过私营单位工资调查试点的数据推算,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约为现行工资统计范围中从业人员的一半,并且其中54.2%集中在制造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较广,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比重都超过45%。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统计并公布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实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目前平均工资计算的覆盖群体仅为城镇以上国有、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包括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的在岗职工,并不包括私营企业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
很显然,平均工资以一个数据确实不能代表每个职工的实际水平,它代表的是工资总体情况,并不代表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
资料来源:苏雅彤、蔡启奋《平均工资代表了谁》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09(有修改)
袁编辑,您好,《平均工资代表了谁》选自中国统计学会2011年在全国开展的统计科普征文活动的征文集,25篇结集出版,并命名为《无处不在的统计》,苏雅彤、蔡启奋的《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我的教材在资料来源的注明是《平均数工资代表了谁》应改为“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是其中被选中的作品。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原文比较长,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需要,我做了改动,但仍能反映作者的主题思想。
《无处不在的统计》是中国统计学会编(或作者),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书号:ISBN978-7-5037-6341-0/C.2557
袁编辑,您辛苦了,请您多多指教,有事我们及时联系。
第四篇:教师招惹了谁?
教师招惹了谁?
评论者:韩华涛
这几年媒体关于教师的丑闻报道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是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下降了,还是部分民众本身心态不正,不尊师重教,故意以小放大,折射出教师地位极其卑微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违背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件发生,教师丑闻只是极个别现象,民众不应因个别事件去否定道德楷模——教师这个群体,如果非要把“丑陋”、“披着羊皮的狼”、“奸诈”等这些带有明显歧视和侮辱性的词语戴在广大教师的头上,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评价,伤害的不仅仅是广大辛勤付出的教师的感情,更伤害着教育的质量和民族的未来,是一种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
一、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教师是一种奉献型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今大部分教师奋斗在祖国基层,长期拿着低工资、低福利,为国家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全国大部分地方教师工资低于2000元,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广大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工作岗位,涌现出了如张丽莉、吕映红、范妹锁等这样的道德楷模,可以说广大教师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地,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论,拿着1000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干一辈子的平淡的“臭老九”,这样的活不好找人干,但在中国却有3000多万人干着这样的活,至少有2000万基层教师在贫困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职业,这不是傻得表现,如果说这事傻,那么这2000万人大部分愿意傻,这种傻是人类最纯洁的奉献!广大教师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所以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故意炒作是一种违背良知的丑陋心态,混淆视听,不分青红皂白的侮辱教师,是对奉献的一种践踏,这种心态严重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挫伤了教师奉献的积极性。
二、极少数不代表整体,不要用不健康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
当今社会,百姓对于部分公务员腐败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中国有700多万公务员,如果100人中有1个腐败分子,那么700万中就会有7万名腐败分子,百分之一的腐败率是很正常的,这7万名腐败分子的行为损害了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于是坊间议论所有的公务员都不是好东西,这是典型的以小夸大,高估了中国的腐败程度。同样,因为个别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而去否定教师这个群体,反对教师涨工资、加福利、反对教师享有较高的退休金,这也是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归根结底,部分不理智的民众就是只看到公务员和教师的光鲜的一面,看到拿较高退休金的一面,于是就嚷着教师丑闻,实际是在为教师不该涨工资、不该拿高退休金而造势,他们从来不去看看教师一辈子的辛酸,一辈子的奉献,可以说是一种恶人思想。
三、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近年来教师队伍里出现了很多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等等这样或那样违反职业道德或者法律规定的事件,说到底,还是因为工资待遇差。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工作,教师也是人,也有家庭,也需要养家糊口,教师也有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权利,说白了,工作不能养家糊口,别说是教师,任何一个人都会想法设法改变困境,为了多赚钱,为了更好生活而奋斗。所以教师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资低。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第五篇: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
[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英雄的背影锁定在黄昏蔽日的塞外,静立在血流成河的城下,凝结在易水水河畔冻白了头的芦苇中,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
残阳如血
刀光剑影,闪闪的寒光反射出英雄饱含沧桑的双颊„„英雄矗立在历史的刀尖,不肯回头。
顾城说,我们的现在在黑夜中惊醒,在白日里沉睡。现代的快节奏江湖得兼没有了江湖的你死我活,战场的刀光剑影,却平生出一份尔欺我诈,笑里藏刀,甚至连**都不那么纯粹。英雄一去不复返,安详的外表下早已没有昔日的纯朴,仗义;混沌,麻木,浮躁,虚荣,功利是现代人的特征,英雄怕是凉了心,回不了头。
如今的我们怕是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大漠孤烟我直”的壮阔;“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豪迈;封存的记忆被封存在时间的尘土中变得苍白无力,谁遗失了英雄?时光,岁月还是我们的心?那凄凉的“醉卧沙场君莫笑”,那悲怆的“壮士一去不复返兮”鲜红的血,滚烫的泪,封存的记忆,被烙上岁月的封存,锁上岁月的痕迹,久久的不曾褪色。
可如今的我们却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在这个白天里沉睡,夜晚中惊醒的时代搜寻,无奈的苦苦搜寻。
二、时代
有人说“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幸福的”
也许,无论我们怎么珍惜,歌颂,英雄都不属于我们的时代,潜意识里我们意识到“安详和平的年代是美好的”
乱世出英雄
这是对很矛盾的关系,初中二年级作文《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分享好文◆我们都喜欢侠胆义肝的英雄,却讨厌他们所在的乱世。
我们忘不了易水河畔的荆轲,可谁又愿意回溯几千年历史,接过他手中的匕首,与赢政对决。
我们怀恋城头抚琴的孔明,可谁又情愿在纷纷战事中惊惶喘息。
我们神往山清水秀的梁上,可谁又愿意逼上梁山的“好戏”重演
我们赞美“直捣金穴”的岳父,可谁又愿意“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连夜将忠良捉拿”的历史再现。
英雄是现代社会的神,是供我们皈依的“宗教”是尖锐灵魂的安息之处。我们如此爱戴英雄,然而我们毕竟“叶公好龙”。我们安详于现实生活,沉睡于冷漠,麻木。
三.如今
如今,岁月辗转了几千年,英雄褪了色,可望不可即。他们有的,是纯粹的信念,他们有的,是坚定的目光,他们有的还是似梅般傲雪的肌骨,如梅般绽放的清香。
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信念,思想,豪气及其它都注定他们决非池中之物,所以他们是英雄。
“岳爷”及手下将士的血映红了天,恰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赵一曼那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而她“零落成泥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可悲的是绽放的红梅只能隔着玻璃窗,暖气片被人们评头论足,却沉默不语。
在如今,是谁遗失了英雄?岁月的痕迹,匆匆的脚步,你我还是这个在黑夜里惊醒,又无奈在白日里沉睡的时代?为什么不能在如今给英雄一个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