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01: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篇:2016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第一篇:建筑学

1、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2、公共建筑组成: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次要使用部分。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一般有平面方式和立体方式;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杻纽交通。

3、公共建筑群体组合:分散布局组合、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4、可能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它

5、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10-30层。

6、单栋住宅,160米,4*4,大于80米设人行出口,机动车出口150米,7、低层,占地大,基础市政设施投入大,高层,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8、12层以上设2部电梯;防火云梯高度30-50米;塔式建筑每层不超过500平方米。

9、寒冷地区,短内廊,住宅朝向选择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

热带,夏季风,减少东西向阳光对建筑的直射。炎热地区住宅建筑朝向依次是:南向、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内、东向、北向、西向

10、全厂性生产流程分为:沿轴,垂直轴、环状生产线。11、工业,交通道7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

12、建筑用地适用地适用坡度:工业0.5%--2%,居住0.3%-10%,机场0.5%-1%,同时,根据竖向规范,工业仓储最大10%,居住最大25%,公建20%, 13、一层60-100kpa,二层100-120kpa,三层120kpa,小于100kpa,变形问题注意。14、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15、建筑后退;允许突出红线的情况如下: 有人行道:2m.0.4, 2.5,1,3;3.5,1 5,1,3;无人行道:2.5,0.4,,5,1 16、场地入口:主干道交叉口,70米;过人行道非交叉口边5米;公交站边线10米,学校入口20米。

17、大量人流的公建工程,一面临路,1/6边长,2个不同的方向疏散 18、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日照、通风、景观。

19、设计场地:平坡、台阶、混合式;当小于3%时平坡,大于8%台阶,但500米,,20、设计标高高出洪水位0.5米,21、室内外高差,一般0.15(有进车道),无进车道时,0.45-0.6(0.3-0.9)22、道路中心标高低地块0.25-0.30米,23、方便排水,场地0.3%,最大8%。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1%-3%之间,允许在0.5%-6%之间变动。

24、设计程序,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25、砖混结构;横向,纵向,内框架体系。

26、框架由楼板、梁、柱、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

27、单层刚架76米,拱式40-60米,简支18米,屋架预应力60米,使用最多的是24-36米。28、空间体系:网架,薄壳,和折板(27米)及悬索

29、高层结构,24米以上,一般24-50,较高50-100,超高100-200,200以上特殊高层。

电梯在超过8层的公建中,一般不少于2部,不多于8部。

30、东西墙是南向墙的2倍以上,屋面是南向墙的3.5倍左右的辐射热总量。

地下室高出最高水位0.5-1米以上时外培部分需做防潮处理;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

一般建筑的功能构造有:防水、保温、隔热构造。

31、8度和9度防震情况:1)高差6米,2)有错层,3)各部刚度不同,32、中国古代木结构:枱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3、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材”,清“斗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宋朝的〈〈营造法式〉〉。

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应了封建宗法制度

34、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古代建筑等级差异主要表现在屋顶、开间和色彩。

35、“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36、最早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37、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大唐代木结构。

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最古老的楼阁式建筑

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元山西芮城永乐宫

38、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河南登封崇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砖塔。

39、园林“汉以前皇家,南北朝山水,唐全面发展,两宋推广,40、雅典卫城中心——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伊瑞克先神庙——爱奥尼克柱 41、古罗马《建筑十书》券柱式,罗马建筑的成就——图拉真广场,万神庙——现代之前最大跨度的建筑。

古典建筑是指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和希腊盛期的建筑的同称。

42、中世纪建筑,宗教特点,穹顶与帆拱,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建筑——扶壁、肋骨拱与束柱——比萨教堂。

哥特式建筑——尖券、尖形助骨拱顶、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棂,巴黎圣母院

43、文艺复兴,世俗建筑。

巴洛克建筑————讲求感性,追求曲折多变动感,和视觉效果。

文艺复兴时————佛罗伦萨教堂之穹顶。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是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44、水晶宫,第一座,,通用车间,真正的第一座现代建筑。45、新建筑运动与四位大师。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功能、灵活不规则手法,造价低,建筑本身艺术。

柯布希埃——萨伏伊别墅,机器美学,朗香教堂,马赛大楼,密斯.凡.法.罗——钢与玻璃的运用。

赖特——有机建筑,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

46、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与矛盾性,47、建筑造型:相似、变形、对比、均衡是基本常用手法。48、建筑不超过3种颜色。深度和层次是空间的本质。49、外部空间的类型,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外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和封闭空间,此时形成的人的视线与界面分别构成18°、45°、45°以上的视角

第二篇:城市道路工程

1、行人:净高2.2,净宽0.75-1.0,自行车: 2.2,净宽1.0 机动车净宽:小汽车2.0米,公共汽车2.6米,大货车为3米。铁路宽限4.88,电力高限6.5,5.5 2、航运,一级航道3000吨,净高12.5米,四级300吨,7-8米,六级50—100吨。

3、行车视距,计算车速80,115, 100,160米,120,210米,50,60米,60,75米。

4、路拱一般有抛物线形、直线形和折线形三种,常用的是抛物线形,采用各种变方抛物线的形式。

5、车行道宽度3.5米,混和3.75米,支路最小3米。6、一条车道1800辆/小时(理论)平均500_1000(小汽车),一条自行车800_1000辆。

7、车道拆减(0.8-0.89,0.65-0.78,0.5-0.65)8、双车道7.8米,四车道14_15米。

9、一块板次干道,单向车行道最小宽1辆公交,一辆大车,再过自行车即可。

设计横断面,通常选用“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规划机动车交通量。

10、1条自行车1.5,二条2.5,三条3.5米。自行车双向3.5米,加上其它,非机动道4.5米。

二辆自行车与一辆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停车站应宽5.5m。

自行车交叉口自行车交通组织方法:1.设置自行车右转弯专用道;2.设置左转弯候车区;3.停车线提前法;4.两次绿灯法;5.设置自行车横道。11、人行道宽,0.75,1800人/小时,地道等0.9米,1400人/小时。12、绿化带最大宽度一般4.5_6米。

13、平曲线最小于250米时,应加宽,超高缓和段15_20米,,10米。14、交叉口转角半径,15-25(主干道25—30公里),8-10(次干道20---25公里),5-8(支路15—20公里),3-5(单位出入口5—15公里), 15、人行横道,4-6m;30米,安全岛1米,停止线1-2米.16、交叉口拓宽,左转3-4辆,增左转车道,增设车道可窄0.25-0.5米。

交通量较小的交叉口,异形交叉口一般采用渠化交通和交通指挥的交通组织形式。

17、环岛车速0.5倍;交织角20-30度,宽度不小于18米,横坡不宜大于2%.18、地下人行过道宽4-6米,净高2.3-2.6米。19、互通最小净距,80(1000);60(900);50(800);40(700),一般有快速路网的城市,1—1.5公里左右。

20、变速车道,驶出端1/15—1/20,驶入端1/30的斜率。

21、平原城市,道路最大纵坡5%以内。人行坡道一般为10%-12%。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22、一般当坡度小于0.5%时,或外距小于5cm时,不设竖曲线;半径为10-20倍平曲。城市道路设计中,如果需要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设置时,一般希望平曲线与竖曲线分开设置,实在不行将竖曲线在平曲线内设置。

23、小汽车、净高2.2,横净1.6,纵向2.0米,车尾1.0,构筑物0.5和0.6。横向安全距离:一般可取为1.0~1.4m。

24、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库)。

25、次干路设,应为港弯式或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支路也宜为港湾式。26、露天停车25-30平方,路边16-20平方,室内30-35平方。

27、自行车停车设施,和1.93,宽0.60,总高2.25米(骑车头顶净高)28、视三角,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1.2米高

29、设置立交桥的条件:快速道路大于80公里速度与其它道路相交;主干道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6000辆当量小汽车时,……

30、设置人行天桥的条件:1)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于5000人次/小时,且同时时入该路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大于1200辆/小时;

2)行人横过城市快速路,3)通行环行交叉口的步行18000人次/小时,且同时车辆2000 4)铁路相交,阻滞人口1000人次,或道口关闭15分钟。

31、绿化宽度宜为道路红线宽度的15%~30%,行道树分枝高度应为3.5m以上,分隔带上高度不宜大于1.2m。

32、道路绿化布置的原则是保证交通安全。

33、规划交通流量超过2700辆/小时,不宜设置环行交叉口。环行交叉口任一交织段上,规划的交通量超过1500辆/h当量小汽车时,应改建交叉口。

第三篇:市政公用工程

一、给水工程

1、总规:选址选工艺。估干管。分区,修正补充,详规:水量、水质、水压、布水管网,输配管径,校核水压。

2、城市用水分四类。生活、生产、市政和消防

3、用水量预测方法,五类:递增法,分类加法,人均,单位用地,发展增量法 4、水体五类标准,1,2类特殊控制区,禁止排放,;3类重点控制区,执行一线排放;4,5类一般控制区,三级排放标准。城市水源的保护包括水质和水压的保护。

5、地表取水点周围100米,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单独泵站、池周边10米;地下水源、水井周边30米。取水口位置距码头边缘至少100米。

6、取水构筑物:水深2.5-3米,100年防洪标准,枯水量保证90-97%,枯水位保90-99%;7、干管200,配水100,消防不小于150,入户20;树状和环状网。8、平行干管500-800米,连通管800-1000米。9、最高日最高时流量,是设计管网的主要依据。10、严禁非饮用水网,自备水网接入市政水网,11、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15米,与污水管相平行时,间距取1.5米。

12、城市给水设施布置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和循环给水系统

二、排水工程

1、总规:排水制度,排放标准,提出污水综合措施,分规:控制管径,排水干管,主要工程设施位置;详规,统计计算污水量,复核管径,主要标高,处理工艺初步方案。

2、城市排水按照来源和性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3、污水量按70-90%生活用水,通常排放系数城市水污取0.7-0.8,城市综合污水0.8-0.9。4、污水处理分三级。一级物理,二级生物处理溶解可降解有机物,三级活性炭、离子交换等处理不可降解有机物和深解性无机物。5、污水厂,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生活区最小300米。

6、道路宽超40米,可两边设一条;最大埋深7-8米,超点0.6-0.7米。理想覆土厚1-2米,最厚6米。《综合管线规范》道路红线超30米,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也配气管;超50米,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污水干管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街道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设在污不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上.超60米,两侧消防……

7、重现期,一般1-3年,重要3-5年。

8、径流系数:0.6-0.85中心区;0.45-0.6(一般);0.2-0.45公园、效区等。与暴雨雨型、地面渗水性、洼地截流量有关,与用地性质无关。

9、雨水宜在人行或草地下,不宜在快车道下,也不宜在交通量大的干道上。10、雨水口间距25-60米。污水管最大埋深不超过7-8米。

11、排水泵站宜单独设置,泵站周围应尽可能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隔离带

三、供电工程

1、总规: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分规是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详规中:计算用电负荷,规划10kv电网,选择布局变配电站,规划设计低压配电网。2、供电分区,照顾到电网结构形式,一般不超过20平方公里。

3、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居住20-60W/平方,公建30-120;工业20-80

规划单项建设用地:

居住100-400kw, 300-1200kw;200-800kw 1)电水平法中涉及的各功能分区用电水平分别为:

农业区用电水平:d=3.5~28万kwh/km2;

中小工业区d=2000~4000万kwh/k㎡;

大工业区d=3500~5600万kwh/k㎡;

居民区d=4.3~8.5万kwh/k㎡。

2)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电力弹性系数法是比较先进的预测方法,其误差是一次性的,是应推广采用的。;

4、电源有城市发电厂和区域变电所两种。5、燃煤电厂贮灰场容量10年。电厂址,防洪堤应超过一百年遇洪水位0.5-1.0米.6、核电厂1公里为隔离区。

7、110-500kv变电所标高应在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35为50年一遇。8、火电厂一般用地在15-70公顷之间。9、变电所供电半径:35----10;5—10公里。

110—35,10;15---30公里

220—110,10;50---100公里。

10、配电所一般为户内型,单台变压器不宜超过630kv.A,2台。

11、城市一次送电220kv,二次送电110kv,高压配电10kv,低压配电380/220kv.12、高压配电网——放射式、环式、或多回线

低压配电网——放射式、环式、格网式

一次送电网——环式,单环或双环,二次送电网——电网结构应与当地城建部门协商,并纳入总规并以落实。13、电力电缆:直埋敷设;沟槽敷设,排管敷设,隧道敷设,架空及桥梁构架安装,水下敷设。

14、地下电缆两侧各0.75米,海底电缆两侧各1公里,港区两侧100米,江河,各100米;中小河流50米。15、高压走廊:500---(65-75);330—(35-45);220—(30-40);110,66—(15-25).35—(12-20)

四、燃气工程

1、规划内容。分区确定输配干网,保护要求等。详细规划确定管径、计算用气量、估算。

2、燃气分为:天燃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气四类。

3、预测方法:比例估算法,不均匀系数法。用气不均匀,包括月不均匀,日不均匀,小时不均匀性。

4、液化石油气供站位于城市边缘,也服务站10公里,全小上。5、燃气的日用气量和小时用气量是确定气源、输配设施和管径确定的主要依据。也是燃气预测与计算的主要任务。

6、液化石油气各城市储存天数多在35-60天,厂供时灵活掌握,基地供时,计算月平均日用量的2-3倍。厂供根据供气规模、运输方式和运距等因素确定。7、燃气储配站三个功能:调峰、加压、混和。燃气调压站:稳压、调压。8、调压站分为:区域调压站,用户调压站,和专用调压站。0.5公里服务半径。9、瓶装供应站供气规模以5000~7000户为宜,不超过10000户。实瓶存量一般按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的1.5倍计;空瓶按1倍计;总贮量不超过10m3。供应半径一般不宜超过0.5~1.0km;与民用建筑保持10m以上距离,与重要公共建筑保持20m以上距离。

10、低压一级燃率低,投资高,只适合面积2—3平方公里的城市和地区,中压一级管网,投资省(适合新区),二级管网管道长,投资增加,但安全,中压B二级管网适合街道狭小,房屋密集的地区,三级、四级适事大中城市,三级供气可靠,但系统复杂,投次较大。

11、低压燃气干管网络边长300米为宜,中压环线2-3公里为宜。12、高压、中压A压力较高,——————城市边缘。中压管网是城区的输气干线,网路较密,一般在市内的非繁华的干道上。13、煤气制气厂属于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采用双回线路。大型煤气厂宜采用双回的专用线路,避开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空隙间隔地带,考虑预留发展用地

五、供热工程

1、规划内容:分区规划计算干管管径;详细规划计算范围内的热负荷,布局管网,管径。

2、热负荷分根据用途为:室温调节,生活热水,生产用热。根据性质,分民用和工业用。

3、“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

4、居住区和公建,一般采暖综合指标建议值取60—67W/平方米。

生活热水负荷计算,主要涉及水温和热水用水标准两个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度,计算水温为65度.空调冷负荷一般采用指标概算法进行估算,一般为70-90W/平方米.5、热电厂蒸气输远距离3-4公里,排灰渣场地10—15年。燃煤电厂贮灰场容量10年

6、热网可分为蒸气管网、热水管网和混和管网;也分为枝状网和环状网;也分为开式和闭式。从热源到热力点,为一级管网,一般采用闭式、双管或多管制;从热力点至用户间称二级管网,要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7、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最小净距为0.5米。

8、架空和地下敷设,地下敷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和无沟敷设。其中无沟敷设是最经济的一种敷设方式。

9、1座供热面积10万平米的热力站,其建设面积在300平方,若同时供热水,增50平方为。

10、冷暖站供热面积宜在10万平方米以内。

11、热电厂、集中锅炉房等热源设施,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同时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六、通讯工程

1、人口密度大于2.5万人/平方公里,服务半径0.5公里。邮政网点 2、邮政杻纽和局所的选址原则。

邮政杻纽的选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宜同时两侧都是城市主干道。

3、每座电话端局的终期容量为4~6万门,每处电话站的终期设备容量为1~2万门。

4、电话管道0.8-1.2米之间,埋深0.7-0.9米。5、微波通道,10倍,20度。

6、据统计分析,电话需求是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

7、移动电话网,根据覆盖范围,采用大区、中区或小区制。大区30-60公里服务半径,大区用户容量小450Hz,几十几百到最多一万户。小区制,分为基站区,1,5-15公里服务半径,900Hz,容量可达100万户。中区制15-30公里半径,1000-10000用户。

8、电话局的位置,应能适应整个局、所规划中各个时期的用户发展需要;交换区域形状尽可能成为矩形,最好接近正方形,避免其形状变成长形或交换区界的界线过于曲折。9、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净距不应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净距不应小于1.5m。

七、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详规中提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以及垃圾收运方式。

2、城市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物和危险固体物

3、我国目前0.6-1.2kg/人,规划0.9-1.4kg/人。垃圾管道截面最小0.6*0.6米。

4、环卫车辆5000人一辆估算。

5、固废原则“减量化、资源化、减少资源消耗和加速资源循环。

6、焚烧处理减少体积:85-95%,重量70-80%;热解生活垃圾,减容量达60-80%。

7、我国要求对医院垃圾集焚烧。

8、公厕繁华街道300-500米,一般750-1000米,新居民区300-500米,未改造旧区100-150米。每平方公里不小于3座。

9、城市按2500-3000人设一座公厕。

10、建筑面积千人指标:新居住区6-10平方米;车站码头等15-25平方米;旧区20-30平方米。街道公厕5-10平方米/人;一座公厕面积30-50平方米。

11、废物箱:商业街25-50米,交通干道50-80米,一般道路80-100米。生活垃圾收集点70米半径,供居民直接顷倒的收集转运站200米,占地40平方。

12、小型垃圾转运站,150吨/天,用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00平方。

大型垃圾转运站,450吨/天,用地面积大于45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大于300平

八、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1、当沿街建筑超150米时,或总长超过220时,应设消防车通道。沿街没与内院通道80米,消防车道净高净宽4米(建筑物内)。

2、消防道路宽应大于3.5米,净高4米。尽端式道路回车场15*15米。

3、超3000座体育场,超2000座会场,占地超过3000平方米展览馆,应设环行消防道。

4、消防间距,6,9,13米。城市消防设施中,不可少的消防栓和消防站。

5、消防站:一级6,7辆,3000平方;二级4,5辆,2500平方;三级3辆,2000平方米。

6、消防站责任区4-7平方公时,5分钟;5万人以下城市一处消防站。

7、消防站与学校50米,与危险品设施200米,且位于其上风或侧风向。

8、消防栓间距120米;路宽大于60米时,两侧设置。距墙体0.5米。

9、防洪标准。特别重要的机场,110-200;重要机场50-100;一般机场20-50。

防洪堤的转弯半径通常应大一些,一般为5----8倍的设计水面宽度。

10、设防烈度6度,6,7,8,9,10等级。6度以下非重点。6度重要城市和国家重点抗震城市,以及7度以上地区城市。按照破坏程度进行分级,称为地震烈度,按震源放出来的能量来划分,称为地震的震级,震级小于2.5度,人一般感觉不到。

11、抗震间距12;6+0.8h;14+h。高层住宅与周围建筑的间距是根据耐火等级和建筑高度而定

防火间距,一、二级分别和一、二级和三、四级为 6,7,9米;三级分别与三、四级8,10米,四级与四级为12米。

12、抗震通道15米;场地分别,1,1.5,2.0,2.5人均避震面积。

13、人防面积:战时人口的30-40%,人均1.5平方。2%总面积或总造价的6%.14、防空设施避开易燃50米,有毒100米,人员掩蔽与生活工作地点不于于200米。

九、工程管线综合

1、压力和重力流;架空与地铺、地埋线。大于1.5米叫深埋。

2、工程管线的避让原则。

3、管线共沟敷设原则:热力不应与电力、通信、和压力管道共沟。排水管线应布置在沟底;凡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共沟。

十、城市竖向规划

1、一般采用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设计等高线法。

2、高差1.5米挡墙要设护栏,护坡0.5-1.0;草坡坡度宜小于0.5。

3、挡墙1.5-3.0经济高度,不应超6米,超6米应退台,条件许可情况下,挡墙1.5米退台。

第四篇:信息技术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及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数字通讯和遥感。

1、GIS由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储存与管理、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和成果的输出四部分组成。

2、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3、典型数据管理技术为关系模型数据库;投影与选择两种查询功能,加上连接。

4、电磁波反射,摄影和遥感。

5、数据的质量问题有五种: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上的一致性、完整性和人为因素。

6、栅格与栅格的叠合最简单,矢量与矢量的叠合晨不同的“层”之间。矢量叠合有三种:点和面、线和面、面和面。

7、网络分析:沿交通、市政线分配点状供应设施的资源等。

8、格网分析。专门针对栅格数据的。常有坡度、坡向、日照强度,以及填挖方等。

9、矢量模型,适合大比例,边界明确的事物。

二、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1、CAD和GIS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减轻用户在购买软件和培训的负担;

2、遥感与GIS结合,用于更深层次的查询、分析与表达。3、互联网和CAD,GIS,遥感的结合。

互联网与CAD,将使远程协同设计得到发展。

互联网与GIS,使空间信息的查询以及简单的分析远程化、社会化、大众化,促进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互联网与遥感相结合,使遥感图像的共享程度提高,应用更加广泛。

三、CAD与图形、图像下理技术。

四、遥感技术应其应用

1、大气窗口:选择合适的电磁波长范围,减轻大气的干扰。

2、光谱范围,光谱分辨率;图像覆盖范围和几何分辨率;时相是遥感影像的主要技术指标。

3、彩红外,过滤掉蓝光。又称假彩色。

4、图像解译的主要特征:波谱特征、物理特征、几何特征。5、卫星遥感技术向多光谱,高分辨率方向发展。超低空是指离地面500米左右。6、辐射较正,辐射差异带来图像色调的差异,往往需要较正才能正常使用。7、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地形测绘、土地使用调查、建筑物调查、绿化、植被调 查,环境调查、景观调查,交通调查,人口估算。

8、图像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9、天气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波辐射的透明度,因此,传感器选择的探测波段一般是反射、吸收散射率较少而透射率较高的波段。10、1)彩红外航空像片:色彩饱和度高,对植被、水体的分辨率高(植被呈红色)。

2)热红外扫描图像:白天黑夜均可成像,对地面温度的分辨率可达 5℃,常用于

城市热岛分析。

3)微波雷达图像:微波可穿透云层,能分辨地物的含水量、植物长势、洪水淹没等。

4)mss图像:美国的陆地卫星提供的图像,扫描通道有4个,几何分辨率为79m×79m。

5)tm图像:扫描通道有7个,几何分辨率30m×30m(红外通道是120m×120m), 6)hrv图像:由法国卫星提供,扫描通道有4个,全色通道几何分辩率为10m×10m,其余通道为20m×20m,周期为26天。第五篇:城市经济学

1、数学模型应用在城市领域中,较多地集中于交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当做一个整体,采用总量经济分析方法;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单个的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住宅、交通、就业、环境等问题。

2、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常用名,也是微观经济分析的最有力工具;

经济学需求定义:在特定的时间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经济学供给的定义:在物定时间内,每一个价格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3、供需理论三个假设:完全竞争、经济人(不是自由人)、完全信息

4、供给与需求曲线。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供给与价格成正比或者说,价格的升高会带来生产量的增加。

5、价格的弹性与刚性。必需品顷向于刚性;非必需品倾向于弹性。土地在行业层次和企业层次上的土地供给是有弹性的;住房短期是缺少弹性的。

6、基础设施,政府直接定价;如果企业自主经营,可以通过指令性限价或通过专营许可管理的办法。

7、政府价格如果高于均衡价,无实际影响;如价格上限在均衡价格之下,会造成需求超过供给,发生物品短缺;

8、补贴比价格管制好,不会直接影响市场供给,因而不会引起短缺现象。

9、如果说价格下限定得过高,会引起供应的过剩。

10、外部性。在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应考虑。

11、土地经济学内容:城市土地一般理论、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中的经济问题。

12、土地四特性:希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使用方式变更困难性、区位效益性。

13、“价高得者”,土地经济学中常用地租竞价曲线。商业导向市中心集聚,居住、工业等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域发展。

14、同心圆,持续压力,向外不断转移,即渗透;交通因素,扇形;乌曼,多核心。

15、土地产权中,所有权和使用权最重要。

16、土地供给、中长期是仍呈弹性。在行业和企业层次是有弹性的。政府要控制一级市场,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供给土地。总的来说,是不完全弹性的。

17、基础设施与一般商品相比具有特殊性:1)服务公共性与社会性:2)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3)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18、基础设施经营要从投次、经营和激励体上找原因。

19、基础设施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经营:三个特点:

1)明确的目的、连贯性;2)拥有自主经宫权;3)财务的独立性。20、城市公共财政:计划时代:分配、调节、监督

市场经济:资源分配、收入分配、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21、城市公共财政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违护。

22、财政收入来源:税收、利润、规费、债务四大收入。

23、财政支出:市政建设、科教文卫、生产支出、生活支出、管理支出。

24、霍夫曼定理。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4

25、工业发展阶段论:农业经济阶段,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小于20%;初兴20-40%;工业加速阶段大于40%。

26、产业成长阶段论: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其中工业化又分为前期(轻纺工业)、中期(重化工业),后期(机电一体化);后工业化社会,就是第三产业GNP比重高于一、二产业。

27、产业结构演进论: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即传统结构阶段以农业为主、二元结构时期的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复合结构阶段(工业技术装备到各行业)、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以当代高技术为特征、高度化结构阶段(以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

28、罗斯托“起飞论”三个条件:1)5-10%的生产投资率;2)选定一个或几个主导部门;3)起飞的制度保障等,有储蓄。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经济成长的基础是布登布洛克式动力——人类经济与非经济动机和欲望所造成。

29、经济增长,表现为值实物、价值、人口的增长三方面。30、需求指向理论,指城市外部市场对城市产品的需求;

供给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的要素供给情况;

在城市经济中,供给基础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城市的物质与技术基础,二是专业化协作程度,三是投资环境。

31、两种经济的增长方式:1)要素推动,2)要素生产率提高。

32、经济增长路径四个不同阶段:1)要素推动,2)投资拉动,3)创新推动,4)财富推动。

33、城市与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

34、城市与区域一化化的五个内容:生产要素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一体化。

35、经济发展,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即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和工业比重增加。

36、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

2)经济开放度,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强度和范围有决定性作用。

3)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增长方式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4)经济体制,计划模式下,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市场经济模式下,市场机制圣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37、1965年,美国学者汤普森《城市经济学导言》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8、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在国家的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划定国内生产总值是以生产的国界为准,而不是以投资和劳动力的来源为准。

第六篇:城市地理学

1、城市地理学的四个领域:1)城市形成与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问题与对策研究

2、城市首位律,4城市=P1/(P2+P3+P4),11城市=2P1/(P2+P3+……P11)

城市金字塔,K,不同等级城市数量之间关系,用每一规模等级城市数与其上一规模等级城市数相除的商,限K值来表示。

位序——规模法则。q=1,理想状态,q<1,分散状态,q>1为集中分布。

3、中心地理论。1937年,博士论文《德国南部的中心地》,1)不同等级的中心地;2)市场六边形;3)中心地组织;

2)中心地职能能够得以存在的条件是最大销售距离大于门槛距离,实际销售距离介于两者之间。

4、市场原则:K3,1,3,9,27……,中心地1,2,6,18……

交通原则:K4,1,4,16,64……,中心地1,3,12,48……

行政原则:K7,1,7,49,343……,中心地1,6,43,294……

5、克氏认为:经济开放、交通方便的地区,市场原则是主要的;

山间盆地,联系不便,相对较为封闭的地区,主要是行政原则;

新开发区和发展中的年轻国家,交通线是开发关键,交通原则最为重要。

6、核心—边缘理论,其中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均衡增长理论认为,打破恶性循环,要维持各部门的均衡发展,可以避免供给方面的困难;非均衡理论不同意仅靠投资增加可以打破恶性循环。

7、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匀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增长极存在与否,决定在于有无发动型工业。

8、核心——边缘模式。在发展中,核心对边缘有两种完全不同效果,一种是负效果(极化),一种是正效果(扩散、涓滴效应)。很多学者认为是一种控制和依赖的关系。

9、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

1)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极点法、等高级法、网络法、相互作用法、密度法、地域等级体系法、栅格汉、系统动力学法、等七种。

2)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景观分析法,城市填图法(又分为方格法和断面图法),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10、社会空间结构,包括社会区分析、因子生态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两种各有优点。

社会区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演绎方法,从整个社会的社会变动中推导出变化。第一步是指标的选取。形成三个复合概念: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

11、城市化概念。1867年,西班牙赛达,《城市化理论》,我国是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道路,是重要途径,即向小城镇集中。

城市化的复杂性表现在他的转化主体和过程.城市化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从转化的主体看,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从城市化过程看,美国学者费里德曼分为城市化I型和城市化II型,前者是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后者是抽象的、精神的的过程。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道路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广域的城市化就是逆城市化。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所谓的效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即人口往郊区即效区化,效区人也向外移,即逆城化,80年代城市复兴,即再城市化。

1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预计2010年达到51.8%,我国47%。2)大都市带:3)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发展中国家仍以农村向城市为主

13、新中国城市化特征:1)波动性较大;2)一元到多元;3)规模体系动态变化明显;4)省际差异大。

“一五”时期稳步发展,”大跃进”时期过度城市化并第一次出现反向城市化,”文革”期间,第二次反向城市化,改革开放后,稳步提高.14、城市地域结构:第一圈层是中心商务区;第二圈层边缘地带,分布了批发业和工业部门;第三圈层是内城,主要是低收入者居住地。再外层是内郊,最初郊区化发展的地区,第五,第六圈层形成了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及工业园区和商务区。

15、中心商务区,是墨菲和万斯,CBHI,高度指数>1;CBII强度指数>50%(建筑面积总和)

CBHI,高度指数>4;CBII强度指数>80%硬核(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

16、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有两种,即主要指标法(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和复合指标法(日本学者提出的城市成长力系数和城市度等)17、残差法是霍伊特为了简化直接调查的程序而提出的一种间接方法。他先把已经知道的以外地消费和服务占绝对优势的部门,作为基本部分先分出来,不再过细地区分内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他假设的比例为1:1。18、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城市职能是多变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第七篇:城市社会学

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七个方面和四个内容。

1)历史、位置、区位结构与社会组织、动态过程、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导进 2)人类生态学、城市社区、城市问题、规划和城市化

2、社会构成的五个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思想文化因素

3、社会发展理论:社会运行几大主题(需要——互动——管理与控制——变迁与进步)

4、社会需要:生理、安全、友爱、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

5、社会控制:积极的和消极的。形式化和不怎以形式化的。美国罗斯首次提出“社会控制”。

6、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1)历史循环论,2)社会进化论,3)社会均衡论。

社会进化论的三个基本假定:一是相信变迁是一个积累过程,二是变迁增加了复杂性,三是变迁提高了人们的适应能力,因之激发了进步。

7、社会均衡论。均衡是社会体系运行的最终目标,在均衡系统里,社会体系是和谐而不无冲突的,它反对社会进步、革命、革新、趋向保守的理论。

8、人类生态学理论。芝家哥学派,20世纪20年代,将竟争、淘汰、更替优势的原理引入城市研究。

9、城市有两种希缺资源,一是经济商品,二是地理空间。

10、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竞争、冲突、调节、同化。

11、城市生态过程:集中和分散、聚集和离散、隔离、侵入与演替。

12、社会地区分析,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城市社会研究方法。三个指标: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

13、城市性状态理论:沃思,1938,城市“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的永久性居民点”,人口众多,居住稠密,异质性是城市居民三特征。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异质性三个变量。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芝加哥学派偏重描述性研究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

14、城市性状态的主要特征:复杂的社会分工、高度的社会流动性、城市居民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人际交往较强的匿名性、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居民宽容与容忍意识较强。

15、新城市社会学派。新城市主义学派的观点:现象不只是空间决定的,城市空间受财富和权力的支配,受资本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秩序的支配。

1)新韦伯主义认为:城市资源分配不公平是造成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

2)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资本运动三级环程理论。初级,产业和消费性生产投入,次级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三级向科、教、文、卫、社会事业。

哈维认为:资本在次级环程投资是城市发展与变迁的主要决定因素。

3)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派:城市社会运动三个目标,即抵制利润获取,支持集体;社区文化创造与认同;自治管理与市民组织参与决策。

16、社会学收集资料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

17、城市社会学研究中运用经验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实验法和社会调查法。社会学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18、老龄社会:60以上10%,65以上7%;

19、失业,经济因素以外的因素:科技进步、季节性工作、人口发展控制程度和劳动力流动。经济的不发展是造成失业的根本原因。

20、社区构成的五要素: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21、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两大类型。

195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社区发展计划”,其宗旨是:加强社区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提高社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解决社区存在社会问题。强调社区成员参与计划社区改造,通过改造达到社区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协调。

22、社区研究的方法:实地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新生态学,“POET”四个变量。

23、社区邻里的三种理论:1)社区失落论;2)社区继存论,3)社区解放论。

24、街道与居委会是基本组织形式,三个行为主体,在三个层面互动的过程。

25、从历史角度:流动性社区,村舍型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

根据空间特征:居住社区,精神社区。

社区结构和特点: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26、城市社会隔离:由于阶层(扇形分布),家庭核心(同心圆),种族、民族团状集聚,三个因素叠加,形成总的社区隔离分布。

27、城市社会的整合:制度性、功能性、认同性整合。

28、城市更新的三个转变:

1)从清理贫民窟,到环境综合整治。2)从物质环境规划到社会、经济和物质相结合的方向。3)从急剧到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谨慎的渐近方式。29、1962年,规划选择理论,确立了倡导性规划概念。(《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地互相协作配事的基础上。30、公众参与规划事业有以下作用:

1)满足市民自治需求,促进民主发展,2)在不改变存体制的原则下,鼓励参与、维持社会安定,3)市民参与,以稳定民心、使之合作,4)确保市民对政府的监督,确保维护公共利益,5)相互信任,促进规划实施。第八篇:生态与环境保护

1、生态学,德国赫克尔,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

2、生物的物质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构成。其特点一为空间性二为营养性。

3、生物能量环境,太阳,一是热能、二是光能,其特点是唯一性、区间性。

4、生物圈,相互作用部分,位于大气、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的交接的界面处。

5、生态因子。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因子有能源(太阳能,其他能源)、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水,空气等。

6、种群——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7、群落——群落可简单地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可分为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

8、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生物生产——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太阳能——化学能;消费和分解)

2)能量流动——形式转变,能量转移,能量利用,能量耗散。

其特点有: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只有0.14%;能量流动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动,是不可逆的;流动中能量减少,并以热量形式消耗;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十分之一定律)

3)物质循环三个层次:生物个体层次;生态系统层次;生物圈层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循环三种类型:气相、液相和固相循环三种。

4)传递信息:物理、化学、营养、与行为信息,单向的,不可逆的。

9、生态平衡:广义,某个主体与其环境的综合协调。狭义,生态系统的平衡。

10、生态系统服务:既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

也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

1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

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

4).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

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

6).环境资源的有限。

12、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生态系统,2)居民的生存环境质量,3)将生态学知识应用于城市研究、城市规划与管理。

13、城市生态系统: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14、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15、城市生态系统一般分为: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一级系统。

16、城市生态系统的五个特点:人为主体;人工化环境;流量大、容量大、密度高、运转快的开放系统;依赖性、独创性很差的生态系统。其研究必须结合人文社会学科。

17、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三个:生产;生活(消费)、还原(调节),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实现。还原功能包括自然净化和人工调节两方面。

18、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多能源,多方式传递、人工,三废形式,单向性等。

19、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依赖性,输入与输出,生产性大于生活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在人为干预,产生大量废物。

20、环境影响评价三个目的:1)明确主体责任,2)提设计要求,3)管理依据,约束条件。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21、项目保护途径有四个:保护、恢复、补偿和建设。

22、城市环境:自然、人工,(前二者为物理)社会、经济、景观五部分。

23、城市环境容量:人口、自然环境、用地容量、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等

交通容量,受城市道路网形状、城市道路面积、出车率、出行时间的影响。

24、自然环境容量: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三种。

25、水环境容量:与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标准密切相关。

26、土壤的容量:取决于污染物的性质和土壤净化能力。

27、热岛效应:生产、生活燃烧;硬质材料;空气中大量污染物。

28、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水体的自净作用;水体的稀释作用;水中的微生物;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

29、CO约80%是汽车排放的。

30、飘尘,小于10微米;降尘,大于10微米。

31、“光化学烟雾”,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混和形成的污染现象。由大量汽车排气少量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32、生活污水:浑浊、深色、恶臭、微碱性。生产废水不经处理即可排放???

33、水体的PH值小于5或大于9时,大部分水生物不能生存。

34、交通噪声约占80%。减少城市噪声的最好办法是增加噪声源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

3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宏观环境分析,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因素分析,制定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三个方面。

36、城市大气污染整治:1)合理利用大气容量;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37、城市水污染整治: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提倡回用水;3)强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统合理规划,5)建水域污染整治工程。

38、固体废物:一般工业、有毒、城市垃圾和农业固废四种。城市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物和危险固体物

39、有毒固废处理:焚烧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40、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41、垃圾“灰化”,只有5%体积。

第二篇:《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1、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和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人流集散)。

2、公共建筑一般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3、公共建筑的交通与空间的联系方式:

答:(1)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宜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2)要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要求;(3)联系方式灵活: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4、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答:空间的主与次;等关系

5、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有分散布局和中心式布局。其组合应有三个要点:

答:(1)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区分,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闹与静;内与外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上,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

(3)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

6、住宅的基本平面类型:

答:独立式住宅、联立(并列)式住宅、联排式(将独院式住宅拼联至3户以上)住宅、单元式住宅、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跃层式住宅等。

层数划分:低层住宅(1—3)、多层住宅(4—6)、中高层住宅(7—9)、高层住宅(10—30)。

7、工业建筑各功能单元的组织原则:

答:(1)依据功能单元前后工艺流程要求——流线短捷、环节最少、避免逆行、避免交叉。

(2)依据物料与人员流动特点,合理确定道路断面与其他技术要求。(3)依据功能单元相连最小损耗的原则;(4)依据功能单元的环境要求;(5)依据功能单元发展的可能与需求

8、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答:竖向构件:基础、墙体、门、窗; 水平构件:屋顶、楼面、地面; 交通构件:楼梯

9、建筑色彩美学的色彩的形与色:

答:形要素:直线、曲线、斜线、体; 色要素:色相、明度、纯度、面积。

10、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

答:(1)从建筑的使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

(2)群体建筑艺术处理,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遵循多样统一的基本原则,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建筑的空间环境艺术,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空间环境。

11、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特征

答:(1)中国古代建筑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示,横向方向以步架称谓。古代单体建筑中以“间”作为度量单位;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以“院”来表示;

(3)结构与构造: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结构形式为主,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形式。

1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由高到低为:

答;①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十一、九、七、五、三间。③色彩:黄、赤、绿、青、蓝、黑、灰。

13、道路横断面的认识(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样的道路设计?

认识: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带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加道路绿化用地与其它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常称为红线宽度。

单幅路: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区道路。1

双幅路:适用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快速路、非机动车较少的主干路或次干路;横向高差较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宜采用分离式双幅路。双幅路单向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较多的主干路或次干路。三幅路适用的最小红线宽度为32m。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或主干路。四幅路单向机动车道数不少于2条,非机动车车道不小于2条。

14、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有哪些?城市停车场按照对象分哪几类?

答:机械式停车场;平面停车场系统;智能立体停车库;遥控停车场管理系统

1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

(2)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

(4)布置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16、城市用水分类

答:根据城市用水目的的不同及用水对象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不同要求,将城市用水分为四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

17、城市给水设施布置的一般原则:

答:(1)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来布置;

(2)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方案,考虑近、远期结合;

(3)在保证水量条件下,优先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较好的水源;

(4)考虑管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5)充分考虑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可能性;

(6)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工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

18、污水排放系统规划:

(1)、分类:污水排放系统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系统。

(2)、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则:让最大区域上的污水自流排出,尽可能让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充分利用地形,污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简洁顺直,节流大管道的长度40m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管;污水管道应尽量避免穿越河流、铁路等障碍物。

(3)、污水管道敷设:埋深较其他管线大,支管多;会发生渗漏对其他管线有影响,一般布置在最下部;埋深及覆土较深,覆土一般为l~2m较理想,最深不要超过7—8m;离出水口或污水厂最远或最低的点,是排水系统的控制点,一般是排水系统的最高点,是控制整个系统标高的起点。

19、数据储存与管理

答:(1)空间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表示:图形、图像;表现方法:点、线、面和三维表面

(2)属性数据(文字数据):表示:数值、文字表示,也可用其他媒体;储存、管理属性数据的技术:关系模型的数据库。

20、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答:GIS和CAD结合;遥感和GIS结合;互联网和GIS、CAD、遥感的结合21、CAD的功能

答: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其功能如下:交互式图形输入、编辑与生成;数据存储与管理;图形计算与分析;可视化表现与景观仿真

22、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用途举例

答:1.地形测绘。2.土地使用调查。3.建筑物调查。4.绿化、植被调查。5.环境调查。6.交通调查。7.景观调查。8.人口估算。

23、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征

答:城市经济学既是一门以经济学基础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又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融会综合的边缘科学,是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它系统地运用经济学原理、揭示城市经济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运行规律;分析城市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要素组织;

对主要的城市问题做出科学解释;研究城市经济性运营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城市经济学在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24、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城市经济学包括三部分:

答:(l)宏观经济部分:城市化普遍规律;城市化道路;经济区、城镇体系与中心城市;

(2)微观城市经济部分: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人口经济;城市土地经济;城市住宅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经济;城市财政与金融;

(3)专题研究部分:城市开发区的发展与建设;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思考

25、城市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答:(1)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贡献包括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2)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等,最常见的还在于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此外还包括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等。

26、几个概念

答:(1)土地的产权制度: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并影响土地使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土地的权属中最主要是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3)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做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扰的权利。

(4)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享有占有、使用及一定程度的收益、处分的权利,并享有排除第三人非法干涉(包括土地所有者)的权利。

27、经济增长与发展

答:(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收入和产出的扩大。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农业比重下降而工业比重提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总是伴随着增长,增长并不代表发展。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不可取的。

28、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演化规律的学科,其核心问题是城市的空间组织演化问题。

(2)两个研究方向:一方面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区域城市系统的空间组织演化;另一方面针对城市个体本身,研究城市内部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演化。

(3)四个基本领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29、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答: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关系密切。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实践。反之,城市规划为城市地理学提供研究课题、研究素材和实践验证,促进城市地理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但是这种理论与应用的关系不是完全对应的,城市地理学除应用于城市规划以外还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等,也具备较强的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城市规划除需要城市地理学的知识外,还需要其他许多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之间是非完全对应的理论和应用关系。

30、城市社会发展理论

(1)社会运行

含义:是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运行的机制;二是社会运行的状态及其评价。

(2)社会控制

含义:利用社会或文化的工具,对个人或集体行为进行约束。大部分社会控制现象可以认为是人们通过社会化,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内化,从而变成了人们自觉行为的结果。

类型和方式: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如法律、条例、规程、奖励、处罚、宗教活动等。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包括公众舆论和时尚。

(3)社会变迁

含义: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或人们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社会变迁的理论:历史循环论、社会进化论、社会均衡论。

(4)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 人们为了调控社会运行的状况、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而对社会的有关系统、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规划。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教育系统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等。

(5)社会发展指标:是指描述和评价社会整体及各方面存在和运行状况的项目及其数值。这种数值有两种:一是现实社会实证材料的统计数据;二是根据一定的历史、现实材料的分

析,按一定的理论提出的数据。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社会或社会中的一个系统的存在和运行状况,必须采用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项目结合而成的社会指标体系。

31、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答:(1)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社会学拓展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

(3)城市规划本身也属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2、城市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

答:城市生态学含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城市生态系统;②研究城市居民生存的环境质量

33、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答: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

34、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答:城市生态系统由城市人类和生存环境两部分组成。

35、城市生态系统特点:

答:以人为主体的特点、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流量大、容量大、密度高、运转快的开放系统、依赖性强,独创性差、必须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

36、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答: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还原(调节)功能、区域主导。

37、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答:(1)从宏观上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从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对建设项目从环境影响角度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其对环境的有害的最佳实施方案。保证建设项目投产运营后既能达到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也为安全、稳定的生产打好基础。

(2)从较具体的角度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服务于三个目的: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对建设项目的环保工程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提供科学依据;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对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具有约束力的文件。

38、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答:建设项目对环境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但一般主要指后者,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类型:原发性与继发性

(2)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因素

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

建设项目的性质(轻、重工业;采掘、加工;新兴、传统)

建设项目的生产流程及技术水平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环境容量

建设项目与所在地区其他城市要素的空间关系

第三篇: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

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城市具备的基本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外延扩展的主要发展形式: 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城镇群形态。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

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

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

城市产业系统:第一、二、三产业。

城市产业:主导、配套、服务性产业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分类

一、居民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对外交通用地

六、道路广场用地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绿地

九、特殊用地

十、水域和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直接可进行比较;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和统计。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与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一类、二类、三类用地)

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的方面: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城市问题:环境恶化、交通拥塞、住宅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空间形式的表象。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高效益和高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道路系统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及城市环境整洁、宁静、美观的要求。

按交通性质区分分类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

城市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面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干扰、电波干扰等。从城市规划工作看,最主要的是

水污染问题。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包括:取水、净水、输配水规划(工程)

污水的处理工艺:沉砂、沉淀、曝气、生物过滤以及消毒等

加检查井的条件:排水管线管径大小变化、线路方向改变、坡度发生变化

排水管断面衔接方式:管顶(最优)、管底和水平面衔接

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系统。

排水管道:雨水管、污水管。

排水制度:分流制、合流制。

给水管道包括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居住区组成要素:物质(包括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精神(社会制度、组织、道德等)

居住区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

居住区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要求:舒适、卫生、安全、宁静、优美和节能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使用性、卫生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节能性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观念:“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噪声防治:“避”“隔”合理布局、利用绿化、利用地形、利用人工屏障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单元形式:基本式,不等长,等长,转角,锯齿,曲线,混合组合形式: 行列、周边、混合、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

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相关的因素:日照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消防要求

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通勤、生活、服务、应急

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宅前小路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道路的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混合式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系统(含人车共存系统住用地组成与分类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影响居住用地选择的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用地标准。

住宅类型:①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称为住宅; ②供单身居住的建筑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

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用地自身要求、交通运输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城市三大可持续发展途径: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的开发

城市规划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居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城镇体系规划包括:“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能分工【职能结构】城镇空间布局。

城市更新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

城市中心的构成:由各类建筑物、活动场地、道路、绿地及设施等

城市设计的作用: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

城市: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系统: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额那一部分淡水资源

城市用地: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

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区域、国家、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日照距间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公共空间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城市规划的任务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

编制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系统构成: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方案比较的内容:土地及利用、居住用地与工业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及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及投资费用,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的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分布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要求不同;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3管线内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4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5当规划区分期建设时,干线布置应全面规划6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避让原则处理(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⑦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垂直净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管网布置原则:尽可能减少路线的长度和埋深,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污水处理厂的进口和主干管末端的衔接,尽量采用重力自流形式、避免提升,管道减少与河流、山谷、建筑物交叉,管道尽量避免在快车道和窄车道下布置,顺畅、直线布置,与建设周期同步布置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目的:将城市用地主要的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排水的标高相互协调 基本内容:①结合城市用地选择。②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③使城市道路的纵坡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④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⑤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土方工程,考虑填、挖方平衡 ⑥适当地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

给水水源的选择:① 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需求,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② 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③ 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区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④ 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可多个水源。

排水制度概念和优缺点① 分流制:用管道分别收集雨水或污水,各自独立成系统,污水管专门排污水,有些工业废水要单设管道系统。(管网分离);优—污水处理率高,长期进行受益;缺—工程量大。②合流制:只埋但以的管道系统来排除污水和雨水;优—投资少工程量小;缺—污水处理率低,改造资金难度大。注:不完全分流制:两套管网都可处理污水,雨水量大则分流(闸门)雨水量小则合流。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措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和造价估算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②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心商务区必备条件:最高地价、最贵房屋建筑,容积率最高,城市交通枢纽,金融贸易、保险中心,有最大、最豪华建筑物,日夜人流量差最大

第四篇:城市规划复习总结[定稿]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

1、城市的概念

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中心。城市是与乡村相对的概念,城市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它本身是人类聚居的一种形式。对城市的理解基于以下三个前提: 城市是相对农村而言的;

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概念,从任何一个片面角度或特征触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 城市的概念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2.城市的特征  人口特征  经济特征  职能特征  建设特征

3、城市的类型 按人口规模分类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按职能分类

首都、省(自治区)中心城市、工矿城市、交通枢纽、特殊职能城市、一般县市。按布局形式分类

块状

带状 星座状 组团状

大都市连绵区

4.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四个阶段(P11) “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

 “相对集中”时期: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

 “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化的初期 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

5.城市化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其表现为:

农业人口——城市人口

农村景观——城市景观

农业经济活动——非农经济活动 农村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

6.城市化概念涉及4个方面的含义

 城市化是城市对农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 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 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7.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P13)

 单一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PU=P/U  复合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城市化的阶段规律(S型曲线)(P13)

 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到70%之间):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以上):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也称稳定阶段。

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 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 农业发展为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 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 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 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 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 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 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 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 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

 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 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10.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1.城市规划的实质

达成社会公共利益和协调各种利益集团矛盾的手段。12.城市规划的工作特点(1)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当考虑城市的建设条件时,就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的水文地质等范畴的问题;当考虑城市性质、规模时,又涉及大量的技术经济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究各种建设方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而这些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不能孤立对待。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泛的知识,树立全面观点,具有综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作配合。(2)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一种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一种手段.几乎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有关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例如,城市的性质、规模、工业配置,居住面积的规划指标,各项建设用地的指标,等等,都不单纯是技术和经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关系、消费与积累比例等重大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政策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方针政策.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3)是一项具有地方性特点的工作

城市建设是一项地方性的事业。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具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城巾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规划的编制过程变成为宣传规划的合理性和动员实施规划的过程,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中组织城市建设的有力武器。

(4)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14.城市规划的意义

 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城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  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15.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16.城市发展战略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17.城市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

城市的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城市是一个综合实体,其职能往往也是多方面的,城市性质只能是主要职能的反映。18.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

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 ①标明城市类属的概念

①标明城市功能的概念 ②相对稳定(非一成不变)

②多变 ③希望的目标或方向

③现状 ④关注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④有多个职能 ⑤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⑤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

19.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

 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就业人数,可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 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 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幼、中小学等的重要依据;

 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规划指标主要依据;  分析年龄结构,可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20.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按照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划分方法,即区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每一产业中细分为不同的行业、部门。21.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增长引发要素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从而使某些产业部门增长较快,某些部门增长较慢,甚至有些产业收缩、转移或消失的结构变化现象。

根据经济发展的逻辑序列演进,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及主次序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最初,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综合和就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至首位,其就业比重也迅速提高;当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以服务部门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趋于提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并稳定的在一定水平上。

工业内部结构也逐渐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演进;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由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再进一步迈向以高、精、尖工业为中心;在产业结构的要素密集程度上,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演进。

22.城市用地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23.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10大类

46中类

73小类

10大类:

居住用地

R

公共设施用地

C 工业用地

M

仓储用地

W 对外交通用地

T

城市道路广场用地

S 绿地

G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特殊用地

D

水域及其它

E 24.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2)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

(3)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

(4)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

(5)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

25.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26.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柯布西耶一反自空想社会主义与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他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其中心思想包含在两部重要著作中。一部是发表于1922年的《明日的城市》,另一部是1933年发表的《阳光城》。1925年他还提出了巴黎改建的新设想方案。

他的城市规划观点主要有四点:

(1)他认为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最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的交通负担越来越大,而这些地区对于各种事业有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就局部而论,采取大量性的、高层建筑的形式能取得很高的密度,但同时在这些高层建筑周围又将会腾出很高比例的空地。他认为摩天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他认为摩天楼朝气蓬勃、坚固、雄伟和反映时代精神,就像过去高耸的大教堂是形象地宣告对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信仰。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4)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27.赖特的“广亩城市”

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规划思想。他认为,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经没有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他的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是:希望保持他自己所熟悉的,19世纪90年代左右在威斯康星州那种拥有自己宅地的移民们的庄园生活。在他所描述的“广亩城市”里,每个独户家庭的四周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用汽车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加油站设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内。这种主张分散布局的规划思想同勒·柯布西耶主张集中布局的“现代城市”设想是对立的。50~6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赖特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28.城市黄线

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是城市七线之一。

制定城市黄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管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城市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城市黄线的划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与同阶段城市规划内容及深度保持一致;

(2)控制范围界定清晰;

(3)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29.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割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30.城市园林绿地的定额指标的确定

(1)应从植物净化大气、吸收噪音、调节小气候、防免灾害等保护环境的功能方面, 推算出城市绿地的需用量;

(2)要从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规模、现状等条件出发。我国人口多, 耕地少, 城市用地紧张, 既要恰当合理发展城市绿地, 又要尽量少占农业良田;(3)城市性质及大小;

(4)还要根据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来考虑定额标准。

31.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

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铁路、汽车、水运、空运)

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驮背运输、滚装船、“空中休息室”等)

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 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 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32.汽车运输的特点

 机动灵活,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 短途速度较快

33.长途汽车站的位置选择

 既方便使用,又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

 尽量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可合并设置;  大城市可以按不同的方向和流量设置数个汽车站;

 货运站应接近货源和供应区,与居住区有一定的距离;  与城市道路又方便的联系,又不造成干扰。

34.公交优先

就是城市内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公交优先是能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方便群众、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缓解当前城市人多地少、车多路少、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

35.公交优先的内涵

公交优先应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企业改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先。

财政投入上的优先要求政府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给予公共交通发展的优先地位,主要是财政和税收的支持和优惠。

规划上的优先要求在城市规划上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并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和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如制定和实施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规划。交通规划中,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先进的公交体系规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规划一个能体现和实现公交优先的道路网。

建设上的优先主要是指基础设施投资分配、计划安排和工程设计等,向公共交通倾斜,在公交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上给予一定的方便。

道路通行上优先:一是在城市交通主干道上开发公交专用道,解决规划与管理相脱节的问题;二是在信号灯灯控管制系统中设立公交优先通行信号;三是在交通要塞解除控制公共交通流量的限制;四是减少对公交设置禁行道路;五是限制小汽车进入市中心区域,优先建设综合换乘枢纽,方便小汽车与公交换乘。36.航空运输的特点

 速度快  运价高

 不受地形条件限制  安全

37.停车场的位置选择(1)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广场式停车场

(2)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

路外综合性停车场+设施前布置停车场(3)一般中小型停车场的位置

38.路幅宽度与道路宽度

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道路红线 boundary lines of roads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一条车道实际通过多少车数,一般是从实际观测中和用类比的方法估算。

39.城市蓝线

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并确定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并附有明确的城市蓝线坐标和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40.城市绿线 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绿线分为现状绿线和规划绿线,现状绿线作为保护线,绿线范围内不得进行非绿化设施建设;规划绿线作为控制线,绿线范围内必须按照规划进行绿化建设,不得改作他用。

41.城市紫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42.城市规划中的“七线

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橙线和黄线。

“红线”主要针对道路控制;

“绿线”是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等;

“蓝线”规定城市水面,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及护堤;

“紫线”规定历史文化街区;

“黑线”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

“橙线”轨道交通管理

“黄线”地下文物管理。43.城市建筑高度计算

城市建筑高度分区是在城市景观总体设计时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自然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等条件对城市建筑高度进行限制,实行分区建设。

建筑高度是指主体建筑的高度,由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的距离。建筑高度的计算公式:H=3*Z+R+L+0.5 H:建筑高度;

3:层高基数;

Z:层数; R:裙楼高度增加值,可取1-2m/层; L:女儿墙高度;

0.5:室内外高差

44.城市建筑高度分区

我国建筑高度分区的办法大多参照了民用建筑层数划分的做法,分为4个等级。一级控制区:高度小于14米(1-3层的低层住宅); 二级控制区:高度在12-24米(4-6层多层住宅); 三级控制区:高度为20-30米(7-9层的中高层住宅); 四级控制区:高度在36-80米(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45.景观视线走廊的保护(1)观景点的视野保护

(2)景观视廊的控制

(3)控制城市天际线,突出标志性建筑 46.居住用地选择

 自然环境优良

 与功能地域相协调  注意环境污染的影响  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  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联系  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分析  注意留有余地 47.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   经济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

地方性与时代性原则 超前性与灵活性原则

48.居住区绿化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 要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合理组织,统一规划。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 绿化应以植物造园为主进行布局。

 居住区绿化中既要有统一的格调,又要在布局形式,树种的选择多方面做到多样而各有特色。

49.滨水区建设的核心思想和战略目标

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滨水区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塑造生态的城市生活空间。50.步行空间设计的质量评价(1)安全性(2)空间尺度(3)洁净程度(4)便利程度(5)景观质量(6)环境氛围

5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

历史保护区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环境,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变迁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可能绝对保持原有的地方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在总体上要达到完美,只能是相对的,即通过基调的主导作用去体现风貌的相对和谐性或倾向性。这种体现主要反映在历史风貌保护的不同层次上。重点保护层次

指那些最能显示历史文化环境个性特征的历史街衢、地段或风貌小分区,如:①北京天安门广场、景山前街、屯溪老街、上海外滩和南京东路;②北京以故宫为核心的皇城区、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东交民巷使馆历史区、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区;③苏州郊区的同里、周庄江南水乡古镇;④潮州、韩城、平遥的老城区;⑤安阳殷墟遗址,等等。

一般保护层次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凡是老城的历史分区,往往同时存在历史环境保护、旧城改建、新建筑建设的矛盾与统一问题。因此,保护规划、强调基调的作用至为关键。一般保护层次又可以包括两种情况:①老城区基本保存了平面的历史格局,重点突出了重要文物风景的风貌,成片成街保留了一些传统民居、传统名街和老字号等。同时从老城迁出了工厂、仓库、铁路、公路,控制了新建筑选址、建筑高度、艺术风格的协调秩序,并取缔了违章乱建。北京皇城外的老城区,苏州、扬州、济南、保定的老城区,上海、天津、武汉包括旧租界的部分老城区等均属这类一般保护层次。②老城区的平面历史格局尚存,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遭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甚至拆光。在老城改建中没有注意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城墙、城楼和成片的传统民居、街市、老字号等。

第五篇:城市规划复习总结

城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区

城市化: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和自然观念。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成历史不长,活着历史虽然很悠

久,也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但其整体风貌主要是近代的。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逆城市化: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区域空间一体化,大城市走向郊区化的现象。过度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生脱节,出现过量乡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超过了国家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导致城市失业、城市贫困、犯罪和社会**等问题的现象。低度城市化:当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而出现的城市化滞后。

城市中心区:是指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域,为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综合服务空间,并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总建设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城市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赖以维持生态与发展的资源综合体。小城镇:是指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基础设施: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一般条件的非营利行业和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中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基本观念:(1)整体观念(2)区域观念(3)自然观念

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类: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

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国际宪章有: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宣言、华盛顿宪章。

城市中心区结构形态:单核集聚模式、区域性集聚模式、多核集聚模式

基础设施的分类: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

英国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分为三个层次:历史古城,保护区和登录建筑。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中心与中心区规划,城市住区规划,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历史环境保护规划,旧城更改新建规划,城市交通法展战略与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核心内容:辩证方位,体国经野,和天人合一。也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念,区域观念,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含义及思想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匠人建造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口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前面是朝,王宫的后面是市,每朝每市各百步见方。意义:这段话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依据,因为蕴含了天象学及风水学知识,且建筑形体积只有对称美,反映出强烈的皇权之上的理念,折射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和宗教礼法.城市保护宪章:1933《雅典宪章》和1977《马丘比宪章》是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导则。

《雅典宪章》的思想:系统阐述了城市和它周围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城市和乡村都是构成一定区域的组成要素;创造性地把城市的基本功能概括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认为居住时城市的首要功能;同事指出了保存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是十分重要的。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过程呈现出一条“逻辑斯蒂”曲线。(1)初期阶段:城市发展水平低、速度慢;以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占比重大。(2)中期阶段: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3)后期阶段: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市人口增长趋于缓慢,城乡差别越开越小。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1)直接因素:城市本身所在区位、景观、生态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范围、城市性质、能源、公共建筑等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条件。(2)间接因素:城市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国家政策和行政体制、规划设计理论和建筑法规、文化传教理念等人文条件。

国外城市规划的思想:(1)田园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模式,其形态规划总面积为圆形,道路网为环形放射,将城市划分为6个扇形区域。(2)明日城市: 反对城市不断扩展,提倡在原有旧城的基础上,在大片绿地上成组营造大楼来提高人口密度而降低建筑密度,以分层分级组织交通人流车辆来提高城市效率而保证居民环境质量。

周边式住区规划理论:住房沿周边布置,中间留出土地供城市森林和学习用地。环境质量高。旧城广义上包括哪两种类型?(1)一类是历史古城,至今还基本完好保留古城墙和城内路网格局,古城风貌尚存。(2)第二类旧区或因建

城市道路的等级和功能:(1)快速路:主要服务于机动车中长距离的出行,满足车辆快速行驶的要求;是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动脉,连通的功能占主导地位。(2)主干路:担负着联系城市用地组团之间、各区域之间、大型交通集散点之间和对外交通节点的职能。(3)次干路:起分散主干路交通的功能,还是联系主干道的辅助性干道,也是分布在城市各区域内的地方性干道。(4)支路:是地区性服务的道路,其功能以“到达”为主,直接为城市用地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慢的初期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的中期阶段和高水平城市化基础上的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占很大比重,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阶段,因此,城市化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城市人口比重需较长时期才能增长到30%左右:进入中期阶段,工业化的速度的加快推进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技术进步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就从30%左右上升到60%~70%;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人口增长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呈缓慢甚至出现停滞,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区域空间一体化,大城市走向郊区化甚至逆城市化。

下载2016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复习要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笔记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析要点 1、居住区用地位置的选择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2、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是否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3、居住......

    2009城市规划实务考试复习要点总结[合集五篇]

    2009城市规划实务考试复习要点总结 本人08年过了三门,原理79,相关68,法规64,09年过了一门实务63,09年等成绩的心情难以形容,这其中的奥秘我不说i大家也知道,废话少说,把握09年总结......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2) 1.2行政法学的有关知识 1.2.1了解法律的概念和行政法渊源。 1、法律的广义概念:指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概......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

    1. 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 城镇化水平计算: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 田园城市理论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

    2014年《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笔记

    2014年《城市规划与法规》复习笔记 1.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l、1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1.1.1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1、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2.[5篇模版]

    城市化S型曲线: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力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的时候,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五篇范例]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化: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