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人怀《创新路上的感想》讲座有感(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1:5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人怀《创新路上的感想》讲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人怀《创新路上的感想》讲座有感》。

第一篇:刘人怀《创新路上的感想》讲座有感

刘人怀《创新路上的感想》讲座有感

在去年11月3日举办的“纪念徐芝纶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我有幸参加了刘人怀先生的报告会。

“14年,历经无尽屈辱、辱骂、不谅解,我的研究理论终于在1978年成功发表,这是我的成名作。”时隔30年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在面对容山中学1000多名学生时,回首往事的他也还是那么激动。

在讲台上,刘人怀回忆起了年轻在乡村学习的那段时光。他说,当时的自己,运用所知晓的医术,利用重力原理拼了一台小机器,并利用这个设备救起了一名垂死的年轻小伙子。

他还回忆了自己关于精密仪器波纹圆板弹性元件设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从他研究到1978年3月,他的研究成果在《医学学报》第一期发表,中间过了14年。从一开始骂得一文不值到成为研究出精密仪器波纹圆板弹性元件设计理论的中国第一人,刘人怀告诫同学们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哪个创新不是一开始就受到欢迎的。”

“一个人要创新要具有充分的知识,具备超强能力,我们必须强大起来,用知识武装好自己!”同行的同学们听了听了刘人怀讲座之后感叹不断。有同学表示非常崇拜刘人怀,“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很佩服他的坚持,我也会朝着我的梦想坚持努力。” ■精彩语录

创新必须具有“三心”——责任心、耐心、好奇心;具备三个条件——宽厚的知识积累、勤奋、善抓住机遇。

改变面貌要有决心和能力。

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无论哪个创新不是一开始就受到欢迎的。■刘人怀简介

刘人怀,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四川省成都市人。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原暨南大学教授、校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

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与他人共同创立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研究了6类板壳的非线性弯曲、稳定和振动问题,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了精密仪器仪表心脏——弹性元件设计公式。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第二篇:创新讲座感想

创新学术讲座

——课后感想

创新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源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作用。同时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指南,它还应作为一种行动贯穿到我们每一项实践中。同时创新还应应用于我们的各项专业研究领域,以便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本文则以土壤盐渍化改良为例,主要概述了创新的一般概念和要求,以及在土壤盐渍化改良方面的应用实践。

目录:

1.创新的概念.......................................................2 2.创新的发展.......................................................2 3.创新人才和创新思维的培养.........................................3 3.1创新型人才...................................................3 3.2创新思维的培养...............................................3 3.2.1创新思维的禁锢和突破方法................................4 3.2.2创造力培养..............................................5 3.2.3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5 4.创新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6

1.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起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分为两个层面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实践创新要以理论创新为指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目的,理论创新要以实践创新为检验标准。创新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而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创新,比如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改变工具的使用方法,改变工人的组成和结构;比如为实现仪器工具的多功能,我们可以改变工具的结构,或许稍微变动一下其零部件我们就可以得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工具。这些例子都叫创新,不只是造出了一种新的东西,或想出了新的方法才叫创新。2.创新的发展

创新是在20世纪初形成理论。其概念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概念包括五方面: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1962年,由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七十年代又将概念扩展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有关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厄特巴克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缪尔赛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进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了对创新的认识: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创新双螺旋)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而且知识社会条件下以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进一步得到关注。

3.创新人才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1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思想和心理上有自信、有激情、有责任担当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科学技术和专业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型人才。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创新心理的培养。自信心不足,点子不能成为行动,行动不能得到坚持;缺乏激情,创新没有动力,思维会僵化,行动会迟缓;没有责任心,创新风险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难取得持续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6个方面:一是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二是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五是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六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3.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教材知识的学习。创新的培养要培养其发散思维和个人思维的独创性、相异性。创新思维要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说,在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 3 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生活中一个经典的创新思维的例子: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推销鞋怎么行。于是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来了,兴奋地发现,这个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思维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3.2.1创新思维的禁锢和突破方法 创新思维的培养中的障碍破除: 第一,我们要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

我们的思维要创新,主要有三大障碍,首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即平时大家所熟知的转牛角尖。思维一旦进入了死胡同,就很难出来,那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了。思维定势的产生是由于我们习惯了权威,权威说过了,我们就很难改变,于是思维就固定了;还有就是从众心理,个体逐渐、盲目地顺应了群体和先验和情感,也造成了思维定势。俗话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要思维创新就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其次是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思维惯性,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生活中相同的食物或情景反复出现,不断刺激和作用于人的大脑,就形成条件反射;人们不断重复同样的经历和感知,日积月累上升为经验性的东西,就容易形成思维习惯或思维惯性,甚至固化为思维定势。要克服习惯性思维的干扰,最重要的是要看问题的本质而非表面,要仔细研究问题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见到问题就匆忙用脑中已有的模式去分析、判断。第三思维封闭,考虑事情时站得层次太低,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境界就会很小,没有打开,思维封闭了,很难创新。

第二,我们要思维创新。

知道了我们思维上的障碍,就要力图去打破思维障碍取得思维创新。首先打破思维障碍我们要采取多向思维法。第一为顺向思维法,就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律按照常规去推导。第二叫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 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在生活中例子很多,如司马光砸缸就人的事例就很典型。第三是转向思维,或称颠倒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因果颠倒思维,还有要借脑思维,借人家的大脑来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第四即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一种通过把注意力引向外部其它领域和事物,从而受到启示,找到超出限定条件之外的新思路,实质上是一种联想思维。曹冲称象的典故中就是用到的侧向思维。

知道了这些思维方法,我们在实际的生活工作和研究中就要有意识地运用,多角度思考问题,促成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

3.2.2创造力培养 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成果。创造力的发挥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和无畏的环境。在良好的心态下才能很好地发挥创造力。积极开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你要问一个为什么。其次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是基础,哪怕是异想天开,哪怕是异想天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最忌的就是闭门造车,所以发挥创造力要多与人交流信息,多与人合作,多参加实践。思想交换的结果是一个思想变为两个思想,在思想碰撞过程中,要是碰出新的思想,新的思想火花,就有3个思想,4个思想,5个思想出来,所以要交流要合作。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用于实践,所以检验创新也要在实践中进行。

3.2.3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积极性低。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第一要改革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兴奋起来,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创新欲望。然而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个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人,在该领域里是不可能有新颖见解的,只有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外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质疑,才有可能有创新之举。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4.创新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创新涵盖众多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因此,创新可以分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商业创新等等。

世界粮农组织研究表明,全球盐渍化土壤在除了南极洲以外五大洲均有分布,总面积达9.5×108ha,占陆地总面积的7.26%。其中盐渍土面积大洋洲(37.5%)>亚洲(33.3%)>美洲(15.4%)>非洲(8.5%)>欧洲(5.3%)。中国的盐渍化面积分布广泛,面积约为1.0×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比例约为37%,残积盐渍土约为45%,潜在盐渍土约为18%。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在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和西藏等19个省区。盐渍化问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灌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土壤盐渍化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表现出环境和经济两方面的危害。一些环境问题的出现与发展,也引发或加重了盐渍化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旱象增加。海平面上升.直接或非直接地加剧了积盐过程、盐渍化的危害和潜在盐渍化的威胁。另外,盐渍化过程常与荒漠化过程相伴生,同步发展,甚至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盐渍化将是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如农业灌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的产物。而且,有证据表明,今后乃至下个世纪,土壤盐渍化将伴随着灌溉的发展而逐步扩展,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农业持续发展、地表和地下水质、动植物群落,最终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间题。因此,盐渍化及盐渍土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研究者正全力研究改善中国盐渍化现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是目前的盐渍化面积不可能在近50年的时间里减少。由于土地资源的减少,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目前对盐渍化的研究正趋于白热化状态。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方案。要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就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达到创新目的要经过几个阶段:

第一,对专业知识要熟悉,要有基本的专业素养,掌握基本的理论研究。比如盐渍化的形成背景,影响因素,地域差别;盐渍化土壤分类;盐渍化调查研究方法,传统调查分析方法,现代调查方法(电磁感应、GIS方法、遥感技术等现代 6 方法的应用);盐渍化改良措施等理论知识。有了知识,还要对这方面感兴趣,有兴趣去了解它,有欲望要去进一步研究它。

第二,要充分查阅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时刻关注本方向研究进展。比如盐渍化目前状况,调查分析方法的发展,改良方案的研究等。不仅要看,还要对文献中的核心部分进行总结、归纳。

第三,要积极思考。在看文献的基础上,要认真思考,熟悉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善于发现不同方法应用于同一项分析是否可行,同一批数据可以用几种不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什么规律,原因是什么,不同地域应用同一种改良方法有什么差别,需要做哪些改进,或怎样确定在特定区域采用何种改良方法合适,等等。科学研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善于查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也不是照搬照抄,我们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第四,要积极参与实践,在经过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要将想法付诸实践,检验是否可行,一种方法要经过反复的验证才能确定其可行性,何况是创新。我们要积极把调查分析方法和改良方案进行应用检验,以便于我们创新思想的实施和进一步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创新计划。

在此基础上,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后就可得出土壤盐渍化调查分析和改良方面的创新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中国要发展,就要培养创新人才。大学生要积极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习惯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解决问题。

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一个年轻人的大学生活,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但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部。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与基础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环境有密切关系,而且创新成果往往是他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在工作实践中显现出来的——要接受社会检验。因此,大学、中小学、政府、社会、家庭要明确各自在创新人才培养成长中的职责,形成合力,为创新人才的产生创造条件。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养成。同时不同类型的大学和学科专业,决定了其所培养的创新人才类型必然各有特色。

第三篇:创新学术讲座课后感想

创新学术讲座课后感想

创新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源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作用。同时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指南,它还应作为一种行动贯穿到我们每一项实践中。同时创新还应应用于我们的各项专业研究领域,以便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

而创新型人才指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思想和心理上有自信、有激情、有责任担当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科学技术和专业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型人才。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创新心理的培养。自信心不足,点子不能成为行动,行动不能得到坚持;缺乏激情,创新没有动力,思维会僵化,行动会迟缓;没有责任心,创新风险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难取得持续进步。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教材知识的学习。创新的培养要培养其发散思维和个人思维的独创性、相异性。创新思维要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说,在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我们的创新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被禁锢住了,要彻底解放我们的思维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我们要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我们的思维要创新,主要有三大障碍,首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即平时大家所熟知的转牛角尖。思维一旦进入了死胡同,就很难出来,那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了。思维定势的产生是由于我们习惯了权威,权威说过了,我们就很难改变,于是思维就固定了;还有就是从众心理,个体逐渐、盲目地顺应了群体和先验和情感,也造成了思维定势。俗话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要思维创新就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其次是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思维惯性,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要克服习惯性思维的干扰,最重要的是要看问题的本质而非表面,要仔细研究问题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见到问题就匆忙用脑中已有的模式去分析、判断。第三思维封闭,考虑事情时站得层次太低,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境界就会很小,没有打开,思维封闭了,很难创新。

第二,我们要思维创新。知道了我们思维上的障碍,就要力图去打破思维障碍取得思维创新。首先打破思维障碍我们要采取多向思维法。第一为顺向思维法,就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律按照常规去推导。第二叫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在生活中例子很多,如司马光砸缸就人的事例就很典型。第三是转向思维,或称颠倒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因果颠倒思维,还有要借脑思维,借人家的大脑来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第四即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一种通过把注意力引向外部其它领域和事物,从而受到启示,找到超出限定条件之外的新思路,实质上是一种联想思维。曹冲称象的典故中就是用到的侧向思维。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关我国未来的兴盛。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积极性低。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第一要改革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兴奋起来,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创新欲望。然而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个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人,在该领域里是不可能有新颖见解的,只有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外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质疑,才有可能有创新之举。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养成。同时不同类型的大学和学科专业,决定了其所培养的创新人才类型必然各有特色。

第四篇:听刘教授书法讲座有感

听刘教授书法讲座有感

周五上午,有幸在桓台实验学校参加了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教授的写字教学培训会。听了刘教授的报告,使我对写字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认识到写字教学对于一年级孩子的重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在这个阶段基础打不好,那“别字”、“错字”就会伴随孩子一生。

郭沫若先生对中小学生写好字有过这样的论述:“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首先要做到的是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对于学生以后的字写得好不好起关键作用。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手指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如果执笔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写字姿势的不正确,这样写字时间长了除了不能

写出一手好字,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影响视力。因此指导执笔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教师应做好示范并讲清要求:手离笔尖一寸远,然后逐个观察指导,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手把手的纠正。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在教一年级的学生写字之前,首先要介绍田字格的各部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四个小格,这些对于以后老师教写字的笔画时起重要作用。一年级起步阶段,老师的示范是直观教学的最好手段,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生动的动作,亲眼目睹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领略到汉字的结构美。教师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练写的整个过程看,应先练习笔画和部件,再练习框架结构。同时,对其中的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写完一个字后还要从整体看这个字写得是否匀称,整体感觉如何,学生再加以模仿,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练习写的时候,也要养成自我体会书写美,把自己的字与老师的范字或书上的范字作比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有效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并养

成观察习惯。指导学生观察汉字,要让他们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部件、笔画是不是经过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综合观察汉字的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观察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感悟点画形态、结构布局、笔法特点、体验呼应。只有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将来学生才能自己读贴,临贴。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神,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过多的书写容易使肌肉疲劳,手指发酸发麻,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适度原则,即教师布置的练习量要适度,教师要求学生每个字练习的遍数也要适度。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一年级的孩子存在着极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每位老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在走上讲台之前,把自己要教的字认真研究一下,自己先试一试,练一练,找到写好这些字的难点和技巧所在。这样课上的指导便会得心应手,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五篇:听数学专家刘教授讲座有感

听数学专家刘教授讲座有感

六月二十二日上午,全体数学教师及部分没有课的老师,在学校会议室聆听区数学专家刘润玉教授的专题讲座,标题是“新课程实践以来老师们走入了一些误区”,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误区一:教学中过于强调“情景化”

“情景”要恰到好处,真正对数学课有帮助,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该要的要,不要的坚决不要。

误区二:算法的多样化也走入了误区 算法的多样化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老师们要注意两化:优化、多样化。“多样化”要有一个量,老师们要把握一个尺寸:有些需要介绍,有些不需要介绍。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介绍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解题思想。

误区三: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没有专门的单元

建议老师们在解题中,把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给学生讲清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意思的处理教材。

误区四:媒体教学的使用问题

媒体教学应由

繁→简

抽象→具体

静态→动态

隐形→显形 建议:实事求是,要用的就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不需要用的坚决不用。误区五:板书的误区

教学时该板书的一定要板书,并注意板书的系统性。有了媒体后,忽视了板书,教学可以通过板书体现层次的魅力。

误区六:练习的误区

建议:要作为备课的重要环节,起“巩固、综合、发现、思考”的作用,其中“综合”很重要,书中较少。例:三年级连乘应用题,可举例:一块地长几米,宽几米,每平方米收稻谷几千克,这块地可收稻谷多少千克?如果每千克可卖几元,一共可卖多少元?像这样把几个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误区七:用教材也走入了误区

备课时要钻研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有独到的见解

建议:在布置回家作业时,要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自己配作业,这也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我这次听教授的讲座,感觉收获很大。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比如:新教材中没有专门的“混合运算”,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这是平时训练不到位所造成的。“解决问题”也伸透到各个单元,无系统性,算法的“多样化”也只在“多”字上做文章,有些知识在每个学期讲一点点,一两节课的知识到下个学期再上课时已忘得干干净净。老师们在上课时确实受“情景化”、“多媒体”的影响,有些“浮”。当然,教授对新教材也进行了肯定:最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收集信息。光这一点肯定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们对新课改作一些贡献:提供一些素材,指出一些不足……我想:下学期上课时,老师们会争对上述几个“误区”调整自己的授课,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下载刘人怀《创新路上的感想》讲座有感(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人怀《创新路上的感想》讲座有感(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洋思中学校长刘金玉讲座有感

    听洋思中学校长刘金玉讲座有感福州市鼓山苑小学 张华2009年7月25日至28日我参加了在武夷山举行的“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教师培训暨“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我聆听了......

    听洋思中学校长刘金玉讲座有感5则范文

    听洋思中学校长刘金玉讲座有感贵州省荔波县甲良中学蒙有芬 2013年12月7日,我参加了在荔波县举行的“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教学模式,课堂展示”专题研讨会。我聆听了刘金玉专......

    听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讲座有感

    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提高教学有效性 ——听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讲座有感洛新局磁涧小学 郭晓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新......

    听刘德武老师的讲座有感[五篇范例]

    听刘德武老师的讲座有感 上周五我和同事们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二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听了各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刘德武老师,简直......

    创新素质与人才培养讲座报告有感[小编整理]

    创新素质与人才培养讲座报告有感 1月14号,我参加了素质讲座--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关系。这场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知道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

    机械创新设计与参赛感想 l刘红周

    梦想点亮青春 坚持造就成功 刘红周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96班) 刘红周,男,陕西商洛人,大学本科学历,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自096班学生。2009—2010年在五四......

    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民乐靠挖掘乐队潜力的严肃创作前行 ——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刘长远的作品百听不厌,......

    创新的理念、智慧的课堂(听朱乐平讲座有感)

    创新的理念、智慧的课堂 ——听朱乐平讲座之体会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俞静丽 有幸聆听了朱乐平老师有见地、有特色的专题报告——从“圆的认识”看图形与集合教学,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