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理医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病理医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病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起因、发生机理,为人类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病理医生在临床医学的实践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也就是说同临床医生一道对各种疾病做出诊断,并且对各种疾病的发展预后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病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起因、发生机理,为人类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病理医生在临床医学的实践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也就是说同临床医生一道对各种疾病做出诊断,并且对各种疾病的发展预后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病理诊断的用途
1.确定疾病的诊断。随着临床检验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有不少疾病在经过临床有关检查后就可以作出临床诊断。但是,无论目前各种临床检查技术如何进步,对各种肿瘤、大多数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疾病而言,病理诊断仍然是最正确、最可靠、最后的诊断。
2.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病理依据。
3.提供影响疾病肿瘤预后因素的信息。
4.了解疾病的发展及疗效判断。
病理诊断的产生
临床送检的所有组织、细胞均可以进行病理检查,包括各种手术切除标本、抽吸的体液及各种分泌物等。这些标本经大体观察、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处理后,在光镜下观察作出病理诊断。
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定量、原位杂交、PCR等技术在病理学检查中的应用,使得病理诊断手段更加全面。
病理报告的阅读
病理报告单的形式可能不尽相同,但报告的内容不外乎有以下这些:
1.细胞学报告
①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标准,有五级诊断标准
Ⅰ级 涂片内无异型或不正常细胞。
Ⅱ级 细胞学有异型(包括良性变形细胞、炎性增生细胞、核异型细胞等),但无恶性证据。
Ⅲ级 细胞学怀疑恶性,但不能确定。
Ⅳ级 细胞学高度怀疑为恶性,但因癌细胞少或退化变性使癌细胞不典型。
Ⅴ级 细胞学肯定为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典型。
②全身体表及内脏器官的肿瘤穿刺细胞学诊断
标准可考虑巴氏五级分类标准。但针吸细胞学能吸取到各种组织成分和细胞,应如实描写肉眼所见,做出切合病变实际的诊断结果。
2.组织学报告
组织学诊断是病理诊断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多数病例来说都是最后的诊断。组织学诊断依赖于对活检组织或手术标本的肉眼观察及光镜观察,通过对病变组织及细胞形态的识别、分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
病理报告一般由5个部分组成,即病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临床诊断等),标本大体检查所见,镜下描述,病理诊断(报告中最重要部分,包括器官、组织名称及形态学诊断)及附注。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病理诊断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明确肯定病变部位及疾病的诊断,如:胃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侵及浆膜层;幽门淋巴结4枚,其中1枚有管状腺癌转移。
②不能完全肯定或有所保留的诊断。一般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能确定为恶性,但其组织来源难定。此类报告中,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如:(喉部),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又如:(腹膜后)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倾向于神经源性。③描述性诊断,如:(右小腿)送检组织部分坏死,边缘见鳞状上皮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④阴性病理诊断,如:送检小块组织,严重挤压变形,无法诊断。
并非所有的活检或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最终都能得到完全确诊。无法确诊的原因一方面与任何一种疾病的自然病理发展过程有关,活检可能取自于肿瘤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刻,因此缺乏诊断性组织学特点:一些所谓的交界性或很早期的恶性病变,包括上皮性或间叶性增生,它们所表现出的组织学特点与良性肿瘤或反应性病变几乎相差无几。此外,术前放疗或化疗等治疗会改变组织的病理特点,造成病理诊断的困难或误诊。
3.手术中病理诊断
手术中病理诊断包括术中冰冻切片、术中快速石蜡切片和术中细胞学诊断,其中以冰冻切片应用最多。目前,国内外普通应用冰冻切片技术或快速石蜡切片技术来解决手术台上的诊断问题,要求准确和快速是病理医师在其实践中所做的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手术中冰冻切片或快速石蜡切片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取材有限,组织学图象不如常规石蜡切片好,要求诊断的时间短,因此,诊断准确率不如常规病理诊断,有部分病例病理医生无法做出诊断,只能等待常规病理切片诊断。
第二篇: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专题
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以系统为单位,介绍一些常见共同的病理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根据临床医学口腔专业教学的目标: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面向临床。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介绍学科所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能力,加深对患病机体的认知。掌握部分专业英语词汇,加强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时间安排:
内容 理论课时数 讨论课时数 绪论、疾病概论 1 水、钠代谢紊乱 2 水肿 1.5 发热 1.5 钾代谢紊乱 2 酸碱平衡紊乱 4 缺氧 3 应激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休克 3-12
2.因果交替(形成疾病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3.局部与整体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康复、死亡(临床死亡过程的三期和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2.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 3.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 4.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二、熟悉: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常见的致病因素和致病特性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水平衡紊乱
一、脱 水
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1.低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
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2.等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高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水中毒
水中毒: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钠代谢紊乱
一、低钠血症
1.低渗性低钠血症
摄入过多、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至细胞外。2.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轻度高钾血症常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
加;
(2)重度高钾血症常使肌细胞出现去极化阻滞状态)、心脏的影响(高钾血
症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室纤维颤动;
(3)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脏停搏)、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3.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2.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 1.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性物质的来源、碱性物质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评价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
pH值、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
硷(BB)、硷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 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
1.原因和机制
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中毒的基本特点 4.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机制 5.不同类型酸、碱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二、熟悉: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六章 水 肿 [教学内容]
一、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4.淋巴回流受阻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1.GFR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滤过分数增高、心房利钠肽减少、肾血流重分布、醛固酮和ADH增多。第二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皮下水肿的表现特征
二、全身性水肿表现特征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常见全身性水肿
一、心性水肿
二、肾性水肿
三、肝性水肿
[目的要求]-78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四、组织性缺氧
1.原因
细胞中毒、线粒体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三、循环性缺氧
1.原因
2.血氧变化特点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第三节
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代偿性变化
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
2.细胞损伤
细胞膜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
二、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呼吸系统的变化
(1)代偿性反应
呼吸加深加快、胸廓呼吸运动增加、2.循环系统的变化
(2)呼吸功能障碍
3.血液系统的变化
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表型重建。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五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六节 氧疗与氧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不同缺氧类型的基本概念、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区别点 3.缺氧时机体的代偿适应与失代偿性变化 4.缺氧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910 2.内生致热原和中枢性发热介质生成、种类及其作用 3.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改变
二、熟悉: 1.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2.了解热限及其成因 3.了解热型及意义 4.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
第九章 应 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 1.应激原、躯体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的概念。
2.“全身适应综合征”分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第二节
基本表现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变化
应激时LC-NE的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机体的代谢、功能改变。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应激时糖皮质 激素分泌增多的生理意义、应激时GC分泌增多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应激时CRH
分泌的中枢效应。
3.其他激素反应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β-内啡肽。
二、细胞反应
1.急性期反应
(1)急性期反应蛋白:蛋白酶抑制剂、凝血与纤溶相关蛋白、补体成分、转运蛋白、其他蛋白质。
(2)急性期反应的发生机制:APP的诱导生成、神经内分泌的调理作用、其它因素。-1112
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兴奋、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产生、溶酶体酶释放。
3.微循环变化的意义
动脉血压的维持、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
4.临床表现
二、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
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改变
2.微循环淤血的机制
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产物增多、内毒素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休克期属可逆性失代偿期
4.临床表现
三、休克晚期(衰竭期 DIC期)
1.微循环灌流变化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血流流变学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其他促凝物 质释放、TXA-PGI平衡失调。22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4.临床表现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细胞的损伤与凋亡
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3.心功能障碍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休克的概念和发生的始动环节 2.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3.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13-1415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细胞数量减少
2.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3.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2+(1)肌浆网摄取、储存和释放Ca障碍
2+2+2+肌浆网摄取Ca能力下降、肌浆网对Ca的储存量下降、肌浆网对Ca的 释放减少。
2+(2)胞外的Ca内流障碍 2+(3)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4.心肌重构的失代偿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1.钙离子复位迟缓
2.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4.心室顺应性下降
三、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
2.肺水肿
二、体循环淤血
三、心排出量减少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衰发生的原因和诱因 2.心衰发病过程中心脏代偿和心外代偿的环节、机制及其意义 3.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4.心衰时肺脏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1617
三、心血管系统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五、血液系统变化
六、肾功能变化
七、消化系统的变化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2.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4.肺性脑病和肺原性心脏病的概念、发生机制
二、熟悉: 1.呼吸衰竭的分类 2.单纯性肺通气降低、弥散障碍、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CNS和循环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 4.呼吸衰竭时对呼吸系统的变化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6.呼吸衰竭的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二、发展过程和分类
1.发展过程
2.分类
819
2.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与机制 第十七章 肾脏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病因与分类
二、发病机制
1.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肾血流量急剧减少、肾内血流重分布。
2.肾小管损伤
形态学变化、功能受损。
三、临床过程与功能、代谢变化
急性肾小管坏死可分为少尿型急性肾衰与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1.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1)少尿期
少尿、无尿及尿成分变化;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 毒。(2)多尿期
(3)恢复期
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
二、发病过程及其机制
1.发病过程
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
2.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肾小管-间质损害、矫枉失衡学。
三、功能代谢变化
1.泌尿功能障碍
021
第三篇:试论合唱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合唱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林静静
合唱是音乐中的一门综合艺术,是当前普及性最强、大众参与面最广的艺术品种之一。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构成,其音域宽广、感情色彩丰富,在要求歌唱者做到音准无误、声音统一的同时还要求在心灵情感上相融相通。合唱作品内涵丰富,题材多样,一般采用多调性、无调性等多种旋律方式进行,和声语言丰富、织体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表达人类崇高情感、传递思想与精神感受的方式之一。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把合唱作为凝聚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很好途径。所以,在我国音乐教学实践中普及合唱教学非常必要,它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合唱艺术蓬勃发展,合唱这种集群众性、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的演唱形式,随着各地区音乐院校、歌舞团体的广泛建立、新创作合唱歌曲的不断产生而成为音乐体裁中的一种普遍类型。全国各地举办的合唱节数不胜数,各大媒体对合唱艺术的关注度也日趋增多,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合唱艺术正处在繁荣时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采,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 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在校生中,学校班级人数相对充足,这为有效开展合唱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广泛地纳入合唱教学应当成为广大音乐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合唱效果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嗓音,训练有素的合唱团的音色如同天鹅绒般既柔和又明亮,充满张力,具有很高的审美愉悦价值。合唱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准确地唱出自己的声部旋律,正确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美的,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来调整音准、节奏和音色,使各式各样的声音从粗糙到精细,从僵直到柔美,从个性到和谐统一。起初,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用“啊”字模唱一些简单旋律,给每个学生选定声部,让学生了解各自声部,学会从一个歌唱者的角度给自己定位。音准方面的训练先从简单的横向音程练习开始,再到纵向的和弦及音程练习,刚开始教师以钢琴伴奏,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然后从给各声部第一个音再到只给标准音,让学生学会彼此聆听,自行调整音高,以达到和谐。节奏的训练也应采用从简到繁的方法,比如同一声部中的大小切分和在不同声部之间形成的大切分,提高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合唱训练中,等学生的音准、节奏都将不再是问题,接着对发声方法提出要求,以改善音色,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学会用均衡、柔美、统一的声音去歌唱,不再一味追求音量的大小,知道避免个性突出。通过发声练习可以磨合各不相同的音色,让学生用打哈欠时候的那种身体、口腔放松的感觉去唱,声音不在于大,而要找圆润、共鸣、收放自如的感觉。练习过程中注意感受集体的声音,同时要学会控制声音。
二、合唱激发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1.通过接触合适的作品激发兴趣
合唱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歌唱能力的有所不同,教师通常都会选择与学生整体歌唱水平相适应的作品。保持歌曲难度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保证学生能把握的前提下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从低年级开始选择一些在自然音域的、表达童真意趣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铃儿响叮当》等,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加上一些难度适中的表达爱国情感的歌曲,如《七子之歌》、《歌唱祖国》等,让学生从歌唱中体验爱国情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到了较高年级相应加大一点难度,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歌曲,如《感恩的心》、《明天会更好》、《祝福祖国》等,这类歌曲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就像是在倾诉自己的心声,能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艺术形象,情感得到自然升华。学生的合唱水平逐渐成熟,加之接触到教师为其选择的一些题材、风格、体裁、形式等各不相同的作品,自然从中积累了更多的和声、曲式、歌唱、表演等方面的音乐知识,既能保持了浓厚的兴趣热情,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水准。
2. 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审美的机会。让学生倾听合唱音乐,欣赏、聆听的过程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歌者与听众在演唱和聆听的过程中均能获得巨大的审美体验,此种愉快属于人类最美好、最激动、最震撼人心的音乐之美。欣赏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起初向学生介绍合唱音乐的时候选择的一些时间较短、内容样式较多的节目,到后来的专业性较强的演出、比赛,都会将学生带到不同意义的审美世界。通过对合唱音乐的介绍,告诉他们合唱的本质、目的及追求,让学生熟悉这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合唱音乐。在学唱新作品前先让同学们聆听、欣赏该曲有着引导和启发性的意义,教师通常会准备新学合唱歌曲的录音、视频给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大概体会一下歌曲所要表达感情,然后再一步步学习,基本熟悉和掌握之后,再继续完善各环节。当然,欣赏的内容并不单单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另外安排一些更加丰富的内容,如视听一些不同形式的、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作品,观看各类合唱比赛的视频,有机会还可以带学生观看现场合唱表演和比赛等。总之,合唱中的欣赏内容保持和培养了学生对合唱的兴趣、热情和感知能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合唱作品和丰富多彩的合唱形式,体验合唱情境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合唱的音响效果与和声美,激发他们对这种协和美的追求,从而在自己参与合唱的时候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进入情境。各种各样欣赏的过程是学生的内在能力提高的过程,合唱是亲历,欣赏是感悟,在这样不断亲历、不断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三、在合唱中学会正确表达情感,丰富思想感情
1.处理情感,学会正确表达
合唱歌曲的感情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引导了学生正确表达情感。要想更好地表达音乐思想情感,树立艺术形象,就要对歌曲作艺术处理,如速度的选择、铺垫与高潮处起伏的力度的变化等,处理的过程中要遵循对比统一原则。教师在充分熟悉和理解合唱歌曲背景基础上,根据作品各不 相同的特点来区分教学,正确把握每一首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做出正确的示范。当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指导学生学习唱歌曲、理解歌曲、演绎歌曲的同时,便启发了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把握歌曲的内容,正确表达情感,做到以情带声,达到声音、情感的统一。
2.通过指挥来调动丰富的感情
在合唱队中,指挥占据着统领的位置,优秀的指挥者,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来感染合唱队员,从而激发队员们内心的情感。除此外,指挥还负责提示全曲速度、力度、气息控制以及情感处理等等。一个好的指挥在排练前已经掌握了作品的背景和风格,对作品的重难点把握也很精确,同时指挥者靠敏锐的听觉发现各声部之间出现的微小问题,并提出来加以改正。同样,指挥者合理的左右手分工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右手给予准确的节拍和速度,左手协助进行表现音乐表情以及控制各声部之间的此起彼落等,当学生养成了看指挥的习惯之后便拥有了敏捷的思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指挥者的眼神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眼神的交流是通往心灵的路径,优秀的指挥会用眼神跟歌唱者进行交流以达到情感的共鸣。总之,指挥者依靠自身的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加之以适当的身体语言,来引导合唱队员饱含深情地演绎作品。
四、合唱增强学生信心与实践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奉献精神
1.参加实践表演,增强信心与实践能力
合唱教学中,最终实践表演检验了教学成果,更是增强学生信心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合唱是作为一种注重表现形式的音乐,最终是要面对听众评判的,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表现合唱歌曲的内容、树立音乐表达的 形象、最终实现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比如参与一些校内外合唱交流活动及社会文艺演出,都能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增强学习信心与实践能力。在演出、比赛后教师及时为学生做总结,教导学生面对失败要善于找出不足及原因,以便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进。
2.体验合作、团结、奉献精神
合唱重在配合,需要众多人员共同奉献力量来完成作品,当今社会以独生子女为主,许多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合唱正是培养团队奉献精神的最好途径之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在讲述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自己创作合唱歌曲来教授一群问题儿童,打开了他们封闭的心灵的故事。合唱的集体性特点使合唱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联系在了一起,它不像单纯的音乐课那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单独地起来唱,可以随性地唱,合唱对此有一定的约束,学生参与在合唱中必须按照合唱的要求来进行歌唱,把每一个个体融入集体中,形成统一的声音,学生在合唱中了解到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他人共事并产生互动,相互理解,共同成长进步。一个水平较高的合唱队伍,必然是声音和谐统一,感情投入的,在有效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时间各声部之间旋律都各不相同,学生必须倾听彼此的声音,唱出自己所在声部的旋律,渐渐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同时也学会思考和意识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不断调节声音、发散情感,渐渐做到声音和谐统一、情感交融,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也逐渐增强。让学生参与到合唱中也具有培养团队奉献精神的意义,因为各个声部旋律的不同使得学生歌唱的同时也在聆听,听着集体发出的和谐动听的声音,而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集体、注入了情感,进入了丰富的音响 世界,情感上得到了满足,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在培养了良好的音乐感觉和丰富的音乐想象力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提高了,具有了可贵的团队奉献精神。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对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和身心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而且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合唱教学中,每一个学生能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地学习、研究,创造更美、更和谐的声音,拥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学会更深层次的审美,在集体的氛围中学会沟通、合作、理解、包容和团队奉献,在这种崇高的音乐精神中潜移默化,从而更加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生活,身心日益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音乐让孩子更聪明》 莎莲娜.哈伯
中信出版社 2.《中国合唱卡在哪里》 紫茵
音乐周报
3.《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指挥探析》 陈建安
人民音乐出版社 4.《分析 探讨 纪念 随感》 桑桐音乐文集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5.《乐话.音乐通论》 青主
吉林出版社
第四篇:大医精诚——《临床医学导论》实习感受
大医精诚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实习感想 95期3班 张博 090314 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为了可以更早地接触临床治疗,体验医生的角色,更真实地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我利用寒假在当地的一所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实践工作。
我进行实习的医院——通辽市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的综合性医院,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院设备精良,项目齐全,在自治区处一流水平;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我所在的科室是呼吸泌尿内科,由于掌握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都远远不足,我能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尽可能地学习各种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努力培养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虽然我能做的很少,并且都是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我认为自己向成为一名理想中的好医生这一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在这短短的一周中,我了解了许多,更学到了许多。
首先是制度与责任,“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每个工作日,在早八点进行正式交接班,值班医生和护士报告医嘱、处置情况和病人的体征。交班完毕后,各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进行依次逐个查房,准确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认真聆听病人主诉,必要时对病人进行询问和查体。查房完毕后,医师需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情发展书写病历并下达医嘱。执行医嘱则是护士的责任,医师的每一次医嘱都必须再三确定,而后由护士执行。护士没有下医嘱和擅自用药的权利,医生下医嘱后也不能随意干涉护士的操作或亲自执行医嘱。
每个科室都制定了各自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历诊断治疗上的问题;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等
这些严格的制度确保了医师和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各自的责任、各司其职,保证了医师和护理人员在自己的专属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更好地服务患者,这就是最大限度地对患者负责。
其次是专业和熟练,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做到“术业有专攻”。
医师必须掌握全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除此外还需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学甚至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问题及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健康卫生问题。
护士则需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做到稳、准、轻、快、敏捷;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执行口服、注射、其他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等。
医师和护理人员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为他们解除身心上病痛。
在这短短的一周中我也了解和学到了许多医护方面的常识和技能。了解了常见的呼吸泌尿疾病,以间质性肺疾病、过敏性疾病、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常见,其中间质性肺疾病(ILD)现在更多地被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 lung disease, DPLD),DPLD是指一大组不同性质的肺部疾病,它们弥漫分布于双肺。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少特异性,虽然影像学上有一些特点,但常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绝对依据。开胸肺活检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由于DPLD涵盖的病种太多,其中仅有少数几种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疾患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极差,因此成为呼吸专科医师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我还了解了利用血培养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我还掌握了一些临床操作的基本要领,如测量血压、输液换液、抽血等。
再次,医护工作者的言行和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的开展和进行。
在言语方面,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亲和友善,不能使用命令的语气和冷淡的态度,要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属的各种问题。病人得病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恐惧感,这个时候病人会潜意识地相信医生,依赖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就必须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患者,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微笑可以令人感到安心、温暖和力量,所以在医院,最常见的就是医护人员真诚的微笑。
同时,作为一名医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严格要求自己。有两件事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
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
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摘自一位医生的手记
“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这些都是强调作为一名医生所要坚持的原则和道德底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医者需要一颗仁心,医术是仁术。
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大医精诚》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医护工作者承担着“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因此,除了精湛的医术,医生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如医生宣言中庄严的誓言: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
我将要尊重所寄托予我的秘密;
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同胞;
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的考虑介入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
我郑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诺言。
实习的这七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掌握了许多知识,更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医生这一神圣职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使我产生了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高尚的素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综合性的知识:全科医生掌握全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除此外还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学甚至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问题及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健康卫生问题。
高尚的素质:全科医生肩负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担,对每一位人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一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必须具备有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甚至具有政治家的智慧,洞察眼前所经历的一切事物,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具有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需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不断进取。
丰富的生活经验: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的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人文科学边缘的接合,他们生活在社区,距居民最近,不是在高墙内的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各人的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丰富的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他们的头脑,使其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越的管理才能:全科医生以病人为中心,维护患者的利益,站在较高的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并且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政府、企业、慈善等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诊听,更是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因此在其工作中施展了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有这种才能,方能当好一个全科医生。由于全科医生对医疗和医疗费用的卓越管理,而获得了医疗保健“守门人”的专业称号。
执着的科学精神: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人民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生为满足社区和个人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究研,只有具有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处理好社区和人群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
我将以此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医生而竭尽全力。
第五篇:周强: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大有可为
周强: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大有可为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孙晔)今天下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与该校2006届毕业生就积极投身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建功成才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中国农业大学介绍了近年来该校
毕业生就业特别是投身西部、扎根基层、成才报国的情况。毕业生代表资源环境学院杨洋、人文学院冯宇坤、理学院黄建忠、生物
学院赵翼等同学纷纷发言,介绍了自己求职的情况,表达了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运用所学知识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决心。
在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后,周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他希望大学生们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现代管理、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他鼓励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积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他还希望大学生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国情,认识国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用理论知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