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序言

时间:2019-05-12 11:2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心得序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心得序言》。

第一篇:读书心得序言

读书心得序言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种生活, 是人生境界,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更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多年来,我校积极实施读书睿智工程,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我们的教师用手里的笔,饱蘸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感悟,描摹自己思维的火花,在新旧理念的碰撞中,在新旧方法的比较中,展开了从困惑、尝试、思索到成功体验的历程,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的读书心得。

为了展示全体师生的读书成果,学校在评选的基础上,把优秀的读书心得汇编成册。

沉甸甸一册在手,仿佛还浸濡着每位老师和学生的汗水,眼前浮现出他们清茶一盏、捧书夜读的场景。使劲吸一口空气,感觉墨香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

以后我们还将继续收集老师和学生的读书心得,同时也希望各位教师及学生踊跃投稿,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真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读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文化动力,是完全有必要的。为了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我们必须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其基本精神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土化、时代化。依据李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本文主要就笔者所研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进行分析,思考《序言》中简明介绍的唯物史观,并阐述几大理论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提出唯物史观的背景考究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阐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这也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运用和得到证明的过程。它充分表明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马克思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上大学研读的是法律专业,同时却又专心研究历史和哲学。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到时在毕业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开始任《莱茵报》的编辑,撰写文章参与了莱茵省关于林木盗窃案、,摩泽尔农民状况等问题的辩论,这些都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离开《莱茵报》之后,马克思先后写作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逐步认识到,“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锁钥,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而“关于市民社会的科学,也就是政治经济学”。

其后,马克思到达巴黎。在巴黎的布鲁塞尔的几年中,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开始系统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下了《巴黎笔记》,通过异化劳动理论初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开始了以劳动为锁钥的对社会发展史的探索。之后,在1847年撰写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竞技馆,首次阐明了唯物史观的观点,后来在《共产党宣言》中以精炼的语言向全世界公开了共产党人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理论的阐述

1、关于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序言》中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正如在序言中所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乃至整个上层建筑的变更。

社会生产力包含:物和人的要素。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先进程度不同的生产资料往往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以致会引发社会形态的嬗变。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但是,物的要素必须被人即罗东这所掌握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没有劳动者的话,生产资料只不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物,无法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它一旦应用于生产实践就会成为活跃的社会生产力。而生产资料的改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处于劳动者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失劳动者,那么一切的所谓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都无从谈起。正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所说,“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由上文分析可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追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谋求社会的进步。

《序言》还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以上表述是关于社会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的必然的延伸。在贯彻该理论的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单纯追求两个“决不会”的错误理论。首先,马克思在强调一种社会形态的建立归根到底是要有一定的相应的社会生产力作为基础时,没有也不可能规定这种生产力的具体水平。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弗里诺斯所说,“每一种社会制度趋于腐朽且将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淘汰的时候,率先发生转变过程的多半不再中心地区的富裕的、传统的和板结的社会里,而是发生在外缘地区的原始的、贫困的、适应性强的社会里”。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于一种社会形态的建立来说,只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正如在沙俄,虽然资本主义并不发达,但却是资本主义世界诸多矛盾集中的焦点,是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的一环。在这里广大农奴受到的剥削最为强烈,反抗也最为强烈。但在列宁、斯大林的带领下,他们建设了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智慧。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盾。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即使社会形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仍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其矛盾冲突的程度与表现形式。基本矛盾中两个方面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正如辩证唯物主义观中所说,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永远分为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一般在社会的上升期,适应是主要方面;而在社会的衰落期不适应则是主要方面。除此之外,不同形态的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但有一点必须得到承认,即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要么发生在政治领域,要么发生在经济领域,要么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而归根结底,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是发生在经济领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反映了经济领域内的阶级矛盾,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则是经济领域内的阶级矛盾的相互关系。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以及反应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不同经济利益群体在观念上的矛盾仍然是存在的。然而,不同利益群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太可能是一方在经济领域而另一方在政治领域或思想文化领域。这种直接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

3、人类社会的有机构成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各种历史现象往往只是采取人的意向和观念加以解释,而不去探究决定人的意向、观念和法律的物质力量,因此无法发现其规律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这样就有可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从而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如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经济领域、在生产关系上却存在着共同之处:同样都由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组成,都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其同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结论。与之类似,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使如此。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有机构成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三、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相关思考

1、历史性思想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将马克思的思想同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规定性在于:在马克思看来,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历史性的规定:资本关系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而不能将之永恒花、超历史化,并推广到所有社会。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历史性思想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理论的重要维度,也是他能够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维度。在过去的理论构建中,人们将物质生产看作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在一般意义上这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生产的这一基础性意义,也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从事用于所有人类社会的劳动出发,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的历史性规定消失了。物质生产过程体现为人与物的结合过程,大昂资本失去了历史性社会关系的规定时,其直接表现形态或者体现为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或者体现为货币。当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被简化为人与物的结合关系时,就容易陷入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以及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出发的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误区。以上所阐述的思想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人类生活的一般物质条件俩看,一切劳动都是物与物、物与人的结合,资本直接表现为没有资本形式所规定的物,这里的人当然也使没有历史性社会关系规定性的人。马克思主义批判这种只从物的角度来理解资本的理念,因为后者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制而扩大了对一切社会的看法,任何时代的生产资料都将被认定为资本。它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了,这种观点恰恰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体现。第二,当资本的关系简化为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交换就成为一切社会的规定。这种交换的倾向被古典政治经济学认定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由此,与资本的物化相一致的,就是人的一般抽象化,“经济人”即为这种抽象化的结果,二者也使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生产理念所需要的。第三,从交换的平等特性出发,一些社会主义者提出消灭货币的主张,希望从流通领域来解决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在马克思看来,使得上屏生产永恒花但又想废除上屏与货币的对立的想法就像是废除教皇而保存基督教一样荒唐,认为交换价值不会发展为资本,这只是一种虔诚的愿望。除此之外,如果将资本只是理解为货币,那么对资本增值的理解就只能表达为“在交换过程中分资本家将本该属于工人的部分拿到了自己的腰包”。正如罗德岱尔所说,“如果对资本利润的这种理解真正正确的话,那就会得出结论说:利润不是收入的原是源泉,而只是派生源泉,并且绝不能把资本看作财富的源泉之一,因为资本带来的利润不过是收入从工人的口袋转到资本家的口袋而已。”马克思指出,斯密的观点将剩余价值与利润混淆起来。从资本投资的角度说明利润,对利润的说明就会求助于资本家的发财欲望,而这种说明本身,又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为前提的。从生产领域转向交换领域来理解利润是理论逻辑 的退却,也使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固有的缺陷。如果我们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当成一种超历史的存在,那么剩下的就只是没有社会关系规定性的物与人,这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一般理论视野,也使从政治经济学处罚的社会主义者的视野。当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永恒化,才能产生社会契约论式的自由个人的想象。当马克思的思想进入到这个理论层面时,他才能真正的透视黑格尔,透视现代民主制和国家理念以及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潮。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进入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李璐入口,而要透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历史性构成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深层事视野。

2、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度解释

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区别开来的根本环节在于:第一,劳动同资本的最初交换是一个形式上的过程,其中资本作为货币出现,劳动能力作为商品出现。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交换的是劳动能力,而不是生活资料的等价物。一方是物化劳动的货币,是一般社会形式,另一方是作为劳动能力存在的劳动,这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交换,双方体现为买者与卖者的关系,这是一种形式上的等价关系,也正是这种形式上的等价关系,才使勃雷等人认为交换是最公正的。然而,与单纯形式上的交换过程不同的是是,整个过程的结果表现为:物化在自己产品中的劳动,大于物化在劳动能力中的劳动,因而大于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人的物化劳动;换句话说:过程的实际结果在于:资本家不仅收回了他花在工资上的那部分资本,而且得到了一个完全是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劳动同资本的直接交换在这里的意思是,第一,劳动直接转化为资本,变成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这个转化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第二,一定量的物化劳动与等量活劳动加一个不经过交换而占有的活劳动的追加量相交换。因此,生产劳动是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而不是决不带有特殊形式规定性的同生产条件发生关系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所具有的社会规定性同生产资料本身的物质存在是这样地结合在一起,而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观念中,这种社会规定性同这种物质存在是这样地不可分离,以致这种社会规定性甚至也被用到同它直接矛盾的那些关系上去了。这正是过去唯物主义没有解读出来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只从历史唯物主义一般视野出发,也无法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当时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马克思明确地说:这一点就被利用来为资本辩护,把资本与一般简单劳动过程的一种要素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说什么用于生产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品就是资本,原材料是资本,或者劳动工具、生产工具是资本,因此,资本是同一切分配关系和社会生产形式无关的、一般劳动过程的因素、生产的因素。停留于这种历史观的水平上,也就无法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特定规定,也就无法真正地揭

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过程,更是价值增值过程,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过程只是价值增值过程的载体,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增值,而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规定,是量的规定。如果完全抽象地讨论劳动过程,那么在原初的劳动过程中,就存在两个要素,即人与自然,就会把劳动看成是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资本的辩护士为了把资本说成是生产的永恒因素,说成是与一切社会形式无关、为任何劳动过程因而也就是为一般劳动过程所固有的关系,便把资本同资本借以存在的使用价值混为一谈,把这种使用价值本身称作资本;同样,经济学家先生们为了回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某些现象,宁愿忘记资本的本质的东西,即资本是把自身设定为价值的价值,因而资本不仅是自我保持的价值,而且同时是自我增加的价值。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论证的,只要把资本看成是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把工人的工资看成是资本的预付,那么利润也就来自于资本自身。

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我国发展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部分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已经失去了其实践价值。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断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体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直至近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事实上,这些理论的发展都是坚持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唯物史观并结合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逐渐加快,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也越老越强大。不仅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方向的正确性,同时还知道我们可以引导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更好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推翻。经过几百年的社会实践,我们可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人类社会最为正确的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特殊性。为马克思主义灌注中国特色的生命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可能更好的切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我国百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正确性,我们也应当在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加透彻、全面地贯彻下去。

第三篇:序言稿

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序言

安全需要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人们历来关注的重点。高校“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面对各种危险:或是潜在的,或是明显的,或是因无知造成的,或是由于明知故犯带来的,等等。在许多发达国家,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接受有关安全和生存方面的教育。安全教育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将会使大学生们终生受益。

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独立人生的第一站。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据统计,2001 年全国 58 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 11725 起,平均每校 202 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 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 4.87‰;立案 5736 起,立案率 49%。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 119 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他们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书是以大学校园里发生过的各种不安全案例为基础,介绍大学生应如何学会自救与求救,面对突发事件如何保护自己等技能,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本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本书分为绪论、政治安全、饮食安全、宿舍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求职安全、防灾避灾等十一章,每章又从“案例警示”、“案例评析”、“对策建议”、“安全训练”四个方面向大学生介绍生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故及预防、解决的方法、技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案例的形式展开指导,易于接受。

(二)实用性

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生的全部生活。本书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大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

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以案喻理,启发大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丰富安全防范知识,并通过“对策建议”及“安全训练”提高学生的防范技能。

(四)综合性

以大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从政治安全、饮食安全、宿舍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求职安全、防灾避灾等等十个方面将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交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剖析,全面保护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此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面对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为他们度过健康安全的一生起到基础性作用,从而有助于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学生使用。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在编辑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中心的感谢。

第四篇:序言

个人简历

一、个人情况 姓名: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本科所修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求职意向:食品包装,食品卫生检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加工控制,食品销售等工作 求职类型:全职或兼职

应聘职位:质检员,化验员,品控。希望地点:江浙地区 希望工资:面议

二、教育培训经历

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习。

三、参加社会实践经历

(1)在校期间曾到安徽华园乳液、芜湖山水啤酒厂、安徽种子酒厂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了该单位的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及检测项目。(2)大三期间曾在面包加工店,食品检测局等单位实习,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的要领,对一些产品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

四、在校实习

(1)参加了肉制品(火腿 烤肉),蛋制品(蛋糕)焙烤食品(面包 饼干)果酱,啤酒,酸奶,冰淇淋的加工实习,熟悉了加工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对消毒,分离,贮藏等知识得到巩固。(2)对鲜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鲜蛋及焙烤食品,进行了综合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掌握了食品中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金属离子(镉,铅,汞等)农药残留(有机氯,有机磷等)兽药残留(激素,抗生素等)的定性定量分析。掌握了常规实验方法和操作程序及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GC,HPLC,MS,等仪器分析的原理,操作和结果处理。

(3)基本掌握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具有评价和解释的能力。(4)对膳食营养有一定的指导和解说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营养配餐。(5)在校期间一直做家教,销售等兼职,使我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及人际。

五、所获奖励 获得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学习标兵”称号;获得安徽师范大学第三届大学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六、语言水平及计算机能力

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能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普通话二级甲等;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熟练使用office。

七、自我评价

1.大学四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总是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多次获得一等优秀奖学金。通过了英语四级与六级。大学四年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学习,食品工艺实习,而且作为实验室助手帮助老师做实验,因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学期间我也参加过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的时间在食品公司做兼职。在工作中我向来不怕辛苦,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事。

2.大学期间主修的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分析及检验技术,食品质量控制管理,食品企业管理学等。我认真学习,爱学好问,成绩良好,了解并主动学习了食品质量的GMP、HACCP方面的相关内容。同时自学了初级日语。3.熟悉食品工厂和实验室基本操作,如干燥,分离等,熟悉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原理,方法和一般过程.能独立执行一般的检验任务.对一般食品的加工贮藏工艺熟悉,能进行食品加工控制!从事食品质量的监督检验、策划设计、控制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4.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兼职的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我非常热爱食品专业,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在此领域能够有所成就,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序言

一、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宋庆龄的一生

1.家庭环境及求学 2.婚姻、前期革命和理想 3.只身独处革命中 4.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5.为新中国而奋斗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最后的辉煌

四、相关人物名言

结束语

第五篇:序言

积极推进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改革

(代序)

姜 钢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统一招生考试录取是国家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30多年来通过不断改革逐渐完善,特别是“阳光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考生、家长、社会和老百姓的满意度都在提高。总结起来,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我们通过制定一系列符合现阶段国情、老百姓认可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实施,使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但是客观地说,现在老百姓对高考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其中意见最大的一点,就是报考志愿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多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当前,全国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改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实行的是考后出分梯度填报志愿录取模式。这种志愿填报的结构和录取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生填报志愿难度大、风险高,高分段考生容易落榜;二是高校生源不平衡,差异大,常常出现“大小年”或“断档”等现象,高校招生宣传和录取难度加大。这种现象不仅对当年考生和高校有影响,同时还要波及到下一考生的志愿填报和高校的录取,虽然各地采取了许多高分考生保护的措施,但由于这种模式固有的不足,始终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志愿填报博弈性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分考生担心冲“高”落榜而“低”报志愿,这就造成了从表面上看,一志愿的满足率很高,但从深层次看,满意度并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舆论关注和部分考生家长的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老百姓不满意的现象呢?其主要原因是出分填报志愿引起的。过去考前填报是考生以自己的实力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填报,由于不确定的因素较多,考生填报院校的离散度较大,虽然也有“大小年”“断档”现象,但矛盾不突出。实行出分填报志愿后,考生虽然知道自己的分数,但是由于不可能对全局的志愿报考信息有一个准确的掌握,因而在志愿填报上仍会举棋不定。正是由于这种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的缺陷,造成了许多高分考生高分低就,甚至出现意外落榜。从高校招生而言,由于考生处于志愿填报信息“盲区”,“大小年”或“断档”等现象不但没有解决,甚至比考前填报更为突出。

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招生考试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以考生为本。高考事关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好坏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制度设计的理念上要体现以考生为本,在实施的操作上也要落实以人为本。不仅要维护考生的合法的受教育权,还要维护考生合理的选择受教育权。

践行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把招生工作公平公正进一步落到实处。梯度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出现的“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六月考学生、七月考家长”“运气好读好学校、运气差没有书读”,高校出现报考“扎堆、断档”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招生的公平公正,也助长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损害高校招生的形象。因此,必须寻找新的途径解决这种模式带来的考生志愿填报博弈性大、高分考生一志愿录取不了心理落差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对政府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过去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合理、影响老百姓利益要求改革的呼声更为强烈。虽然我们招生改革过去 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改革的步伐,通过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

为了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各省级招办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改革举措。2003年湖南省率先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改革,2005年到2008年间,江苏、浙江、上海、辽宁、安徽也先后跟进。从几年的招生实践看,新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减少、三提高”,即填报志愿风险减少了,高分落榜现象减少了,高校断档现象减少了;志愿匹配性提高了,录取透明度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考生的流向更趋合理,高校的录取线普遍提高,录取考生学业水平较为接近,更加有利于高校理性招生宣传和教学组织管理,进一步维护了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应当说,这种改革实践社会舆论高度赞扬,考生家长高度认可,是招生战线实实在在为考生着想、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

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改革,是在教育发展新阶段,解决当前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突出矛盾的较好方案和重要改革举措,各地要充分领会这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实现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高考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特殊历史环境下,采用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是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考满意度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在现行全国高考制度下,分数是评价考生能力、平等享有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最客观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最容易接受、看得见摸得着的评价标准。

推动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改革,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自觉改革不符合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在招生改革上真正做到思想上不断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实行平行志愿改革的省份,对在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有些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做法和解决方案,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为进一步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应该很好地借鉴。我们还要根据这种新模式带来的生源动态性、院校联动性等特点,统筹兼顾考生、招生院校、省级招办的权益,在计划管理、工作流程、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群策群力、共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方案,努力做到让人民更加满意。

平行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是一项新的改革,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定式和方法去认识和实施这一方案。各地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改革平稳推进。一是要研究平行志愿投档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得越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越少,并制定和细化实施方案。二是要尽快组织网上录取系统研发,开发适应新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软件系统。三是各省级招办要根据平行志愿投档工作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具体的实施细则,如志愿填报办法、特殊类型招生投档办法、投档分数排序规则等,高校也应根据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的新变化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本校的录取规则。四是招生院校、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对于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带来的诸如投档比例的确定、退档考生的处理等新的问题,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予以解决。

把平行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这一让老百姓满意、受益的事情办好,还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把新方案实施新规则和给考生带来的好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告诉大家。同时应加强对考生的风险意识教育,指导考生理解平行志愿录取方式的投档规则,合理填报院校志愿、专业志愿(专业调剂志愿)及志愿顺序,有效规避志愿填报风险。

平行志愿投档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省级招办服务、监督的职能。各级招办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把为考生服务、为招生院校服务作为工作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录取过程中要加强与招生院校的沟通、协调,尽可能为招生院校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把平行志愿录取改革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下载读书心得序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心得序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序言

    序 言 《滨江村志》这本书,比较客观、完整、全面地记述了滨江村从1936年到2014年,一百多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地理、风谷人情等方面的演变过程,是一本重要的历史资......

    序言

    《序言》教案 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中部 颜霞 【教学目标】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

    和平镇中心小学举行了读书心得交流会序言5篇

    和平镇中心小学举行了读书心得交流会序言和平镇中心小学自从在教师中开展“养成读书习惯、创建书香校园”主题读书活动以来,成立了以李志坚校长为组长的主题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报告(五篇范文)

    《导言》 &《序言》 读书报告 姓名:范宇新 《导言》和《序言》读书报告 范宇新 马克思和恩格斯可谓是家喻户晓,马克思不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当代共产......

    画展序言

    桃李争艳硕果飘香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热科院附属中小学的画苑里,桃李争艳,熠熠生辉,一派丰收的景象。 看,一幅幅素描、水彩,剪贴画;一件件蜡染画、铜丝画等手工制品。真可谓琳琅满......

    画册序言

    那些敞开的光线 透过时光隐秘的旋线 穿越洒满阳光的诗行 聆听世界,花开的声音 轻扣窗棂 小桥,流水,人家 燕子呢喃在童心的屋檐 细心而鲜亮的笔触 勾勒着,温婉而简约的梦 那些......

    自我介绍序言

    时光飞逝,我已经长大了,对于即将要走向实习岗位的我来说,制定出一份未来发展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地铁是当代社会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其特点有:绿色、环保、无污染、方便快捷等......

    同学会序言

    序 言 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丽两江河畔,鹿境(金龙)山南麓,原址为人杰地灵的鹿境约福佑之地,我等89届学子初中同窗三年,情同手足,虽阔别二十五载,思念之情却与日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