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传播学读后感[模版]

时间:2019-05-12 11:4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艺传播学读后感[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艺传播学读后感[模版]》。

第一篇:文艺传播学读后感[模版]

《文艺传播学》读后感

--------就电影媒介来说

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传播信息的媒介多种多样,原始的口口相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了,随着全球一体化,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对彼此都充满着好奇,各种文化艺术涌入我们本就不平凡的生活。我们不管是主动或是被动,总是需要去了解。即使是被迫,我们也会在各种媒介上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信息。我们可以花低成本从报纸中获取信息,只是需要你是一个有闲暇的人,你才可以有一手拿茶杯一手拿报纸的待遇,在高速发展的现在,大多数人事没有这个时间去享受。现代社会每人手拿一部手机,随时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似乎有一种我知天下事,可天下事与我无关的感觉。我们虽然一切在手中,事实却是我们是局外人,我们似乎已经忘了感同身受。少了深入其境的激情。

个人最偏爱电影这个传播媒介。它没有电视剧般地细水长流,也没有广播报纸的稍纵即逝,更没有网络世界的杂乱无章。它可以把要表达的效果在两小时左右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我们的心跟随它,并让我们在感同身受后发自肺腑的去思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它不会让我们转眼即忘,也不需花费我们的精力去长久的等待。电影媒介真的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可以让我跟着它哭,跟着它笑,跟着它怀念,跟着它看世界。

2010年在中国上映的《阿凡达》,我被它里面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那无与伦比的美丽,它让我们体验到的科技的发转以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真的让我很佩服。这部影片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个很富有想象力的人,所谓的天才来形容他我也不觉为过。他导演的《泰坦尼克号》也备受欢迎,这可是让我当初流了很多眼泪的,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恋爱的悸动以及面对危难是的互相拯救,以及男主最后的死亡,真的很难让我形容这种感受,真正去自己体验才会有难忘回忆。我第一部进影院看的国产片是《致青春》,赵薇的毕业大作。这正是一部致青春。勾起了我对青春的回忆,每段青春都会有遗憾,都会出现几个刻骨铭心的人。给现在还处于青春时代的我们一些劝告,青春就是用来放肆的,别等到失去了再去缅怀,我们有义务让它过得更精彩。对于青春以逝的人儿来说,提供一个光明正大缅怀的机会,回忆的机会。而《小时代》这几部曲,充分的展现了现在社会的奢靡与差距。原著作者也是一位过着极其奢靡生活的主人翁。带给了我们一种金钱社会的印象。现实生活中何曾不是这样呢?有些人一辈子的收入还不抵别人一天的消费,这时不免想起了一句俗语:人比人气死人啊。我们只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无限大。就像我的某位老师说的:就现在这物价房价,我们这一生没有个一千万就别想过舒坦日子。这或许有些夸张,但又是事实。最近新看的一部片子是赵薇黄渤主演的《亲爱的》这是根据事实而拍的,关于孩童被拐及寻子的故事。最深刻的是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这部片子让我们又继续关注到了被拐孩童。这个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看完后我的感想是人贩子固然可恨,可是自己的看管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后悔,自己首先得做好防范措施。电影媒介呢,还是得自己去亲自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奥妙。

文艺传播学顾名思义就是文学艺术的传播,具体来说就是各种媒介的产生,以及各种媒介对于文学艺术的传播、演变、创新。在没有读这本书前,我对于文艺传播学的理解是文艺的传播,重点理解的是文艺二字,对于传播没有过多的理解,更没想到文艺传播的媒介会有如此之多,且文艺的发展与这些媒介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不过我还是要官方的给大家解释一下文艺传播的定义,它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艺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文艺传播的信息是一种特殊信息,其特殊性就在于这种信息的制作过程中会投入制造者的个人因素。而文艺传播信息的流动过程是文艺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迁徙、变动、蔓延,达到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篇: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

(一)

《传播学概论》这本书"集中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其中包括传播学。传播功能。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及传播效果的研究。包罗万象的,如果静下心来看这本书,基本上还是能读进去的。但是它并没有向书中所讲的那样,运用n多技巧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首先它的书皮儿就很烂,像80年代的出版物。其次,是它的印刷,就算做不到80克双铜板纸,也不好这样粗制滥造吧,跟卖药广告差不多。好吧,我就当是为我们学生省钱得了。下来它的瓤。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传播模式以及传播控制研究这几处的抽象概念很多,比较不容易理解。相反的介绍传播的社会功能,信息,受传者的文章通俗易懂,可读性高。而且了解传播的作用及受传者的心里对学习新闻传播很有帮助。

书中的第六章向我们介绍了"把关与把关人"的概念。把关的实际含义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当人们自以为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看到了生活的现状及发展时,其实只不过是看到了经过记者与编辑选择加工,层层把关之后所给出的现实画面。正如台湾传播学学者李金铨所言:"大众媒介中的大部分音讯从来源到目的地,都是经历沧桑,而失去本来面目的。任何一个大众传播组织,都没有办法守门人的干扰,所以,没有一家大众传播媒介,不管报道网如何普遍,设备如何完美,态度如何真诚有办法把世界的本来面目十分真确地表现出来。"

在网上,无数的在线信息网站及上千的小广播台和电视台都依赖google所提供的新闻来获取信息,google对4600个出版物进行搜索,发现新闻,而且对这些新闻从高到低进行排位。专家担心google会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决定人们对信息的取舍。google担心那些有偏见和不正确的新闻会排在质量新闻之上,作为一种修补,google提出了项新闻技术的专利申请,即根据来源质量排列先后。

新闻网络topix的总裁ct有着不同看法,他认为google这样做是强调新闻来源和权威。网络杂志webpronews的作家dm则说"网络上不需要任何把关人,一切由计算机所产生的客观性来决定。"美国技术研究分析专家de也认为,现在搜索引擎成了把关人。确实,搜索引擎公司的"把关人"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具体潜在的控制大量在线活动的能力。

在我看来,要不要把关这是个问题,是不是客观这根本不是问题。我希望看到信息的本来面目,但我知道这不大可能,因为我与信息之间始终隔着那个该死的把关人。

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

在第八章"传播媒介与有关理论"中,主要介绍了大众传播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出现于印刷媒介的诞生,准确的说是现代印刷媒介——书籍和报刊的先后问世。大众传播在人们生产活动中产生了日益巨大的影响。而现在除了大众传播外出现了另一种传播方式——分众传播,即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部分人、满足某方面需求的转变,也就是从“大众”向“分众”的转变。

比较而言,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递一点到多点,体现的是集体的、社会的、国家的意志,分众传播的特点则是信息传递多点到多点,体现的是承认差异、尊重个体,从必须“求同”,到允许“存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重大变化,这种转变是技术的进步,是文化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转变的主要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就是社会和媒体发展的第二次进步”。

最后还要说说我认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可以用到传播学的理论和知识。

这样说吧,传播无处不在。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二)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传播学的起源和传播过程的理论和模式。传播学是一门多科性边缘学科。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等各个相关学科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分别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传播效果研究。所谓“学以致用”,研究传播学的目的之一我想就是找到最正确的传播方法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而传播效果研究是与之匹配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都对传播效果有影响。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都利用了这些,比如广告就是利用画面对视觉的冲击力,配之声音或者投消费者的喜好,用广告中的场景是消费者有接近心里或者趣味心理,因而对它所介绍的产品产生兴趣。而利用名人或权威人士来做广告也使广告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从而消费者愿意去购买商家所宣传的商品。

在新闻传播中也有这种情况。新闻工作者会对同一件事实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做多方面报道,以使受众引起对这件事实的关注和兴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传播的效果并不是无穷的,而是有限的。譬如会有“休眠效果”。向家长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很不耐烦,对家长的教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这种传播显然是没有效果的。

我希望老师在今后的课上能更多的教一些如何更好地进行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应利用怎样的方式贺技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还有,在现代社会中那些活动是利用了传播学的知识来向人们传播思想或事物的。譬如政治选举时研究民众心理,进而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我觉得这些更能对我们今后有帮助,使我们更能看清一些东西。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三)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这门新兴的多科性的边缘学科的书,在理论上对传播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传播学概论》主要介绍了传播学的历史、现状,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传播功能,对传播的控制、受传者及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及高新科技对传播的影响。

我认为第九章《受传者研究》为重要章节。受传者是信息传播的对象,是传播过程的要素之一,是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传播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对受传者的研究是传播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如果没有受传者,传播学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传播的宗旨就是为受传者服务。对受众的构成、影响手中信息接受行为及受众、媒介、效果三者之间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高新科技对传播的影响》。()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数字化时代。信息革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广播—黑白电视—彩电—等离子纯屏电视以及各种高配置的电脑,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它一点一点融入人们的生活直至密不可分。当然,信息的传播也受到高科技的冲击。报纸—广播—电势—网络,数字化在传播中日益明显。网络的产生是人们真正感受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随着“信息高速路”建设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已成为时代的宠儿。人么可以通过电脑网上冲浪,还可以使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接收新信息,从而促使传播者提高新闻时效性。不仅如此,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传统传播媒介带来一定压力,促使其改进自身的工作、谋求自身的发展。

通过《传播学概论》,我初步了解了传播学。但书上的知识是基础的、理论的,要向更好掌握,就必须不断实践。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理解传播学的真谛!

第三篇:传播学概论优秀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课本,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传播学要研究的内容及其传播的意义。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抓住个章节课本知识的重点话语,加一自己的理解及一些资料的辅助,就能大略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比较感兴趣的章节是第5章_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它主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信息的社会作用,功能,以及传播理论所涉及的一些特殊功能性。比如: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环境检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

这个章节也是我认为的,对我的传播学学习以及新闻专业知识学习具有启发性的内容之一。新闻传播的学习以及专业新闻报道。采访的学习,首先的前提就是要弄清楚传播的社会功能及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让我们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意识到春播信息对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造成的影响和作用。才能要求我们抱着严谨的态度来学习新闻学以及传播学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今后在传播信息,创作新闻作品时,考虑到的更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作用,以次来严格要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成为合格的新闻人才。

我认为最难学习及理解的章节多是一些理论性知识占主要内容的章节,比如。第12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以及个章中理论知识的部分,它们大多涉及传播学研究的一些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派别的理论成果,语言比较专业拗口,读起来比较生涩难懂。

我认为应该重点讲解的内容有第5章—传播学的社会功能,第7章—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第9章受传者研究及第10章—传播效果的研究。这些章节的知识内容较为难懂,而且与我们所学的新闻专业有很大联系,对我们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写作新闻,采访技能等有只管重要的作用,只有弄清信息传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弄清信息传播的效果—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弄清信息受众学要什么样的信息,才能个好的为我们的信息传播,新闻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让我们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几实践中,更家得心应手。既然如此,当然,这些章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完全可以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的,为我们的学习及工作提供充分的“知识武装”。

传播学作为一门多科学的边缘学科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它的诞生是有条件的,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类科学不断延伸并相互联系,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就为传播学的产生作好了铺垫,同时,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世界的各个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成为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传播学在美国问世了。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广泛的,广义上讲它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而从狭义上讲它又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在内的传统学派,另一派是和美国对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面对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方法相应的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然而,事物之间的联系总是多层面和多角度的,这就需要没一种研究方法又相应的存在几种不一样的特点,以满足对事物某一侧面的深入研究和调查。

无论是什么样的传播学都离不开传受者和受传者这两个主体。它们之间的沟通对于传播的效果好与坏是至关重要的,传播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传者的信息需求,而受传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更渴望从传受者那里接受到自身感兴趣的信息,这就需要传受双方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即传受者对受众进行调查,受众给予传播者信息反馈。

虽说传播的直接明显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而效果的产生自然对社会产生影响,而社会的发展也会给传播学的方方面面带来变化。科技的进步日益丰富着传播的媒介,提高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使得传播学更好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让新鲜的信息能够一最快的速度传递到每一寸空间,让传播学的曙光照亮整个大地。

第四篇:《少年文艺》读后感

我读书我成长

-------《少年文艺》读后感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征订了《少年文艺》这本书,这本书是妈妈推荐我定的,因为妈妈小得时候就很喜欢看这本书。她曾经陪伴妈妈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

拿到这本书,我们一家人爱不释手。由于我识字少,妈妈就和我一起读。最喜欢的是“小河丁丁”的小说,既有童趣,又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心里 开朵野百合》写的是童年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捉迷藏的场景。字里行间我读到的是他对童年的怀念。《零陵香》的主人公“小脑袋,细脖子,宽肩圆肚箩筐腿。”相貌丑陋,可是心灵却是美好的。主人公老水是一只乌龟的化身,因为许多年以前,“我”的爸爸放生了他的孩子,所以千方百计的来报答、帮助我们全家。一只乌龟都知道知恩图报,人不是应该做的更好吗?读过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善良的举动会有回报的。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再想想自己,经常在春天的时候和小伙伴到河边捉一些小蝌蚪回家玩。这些小蝌蚪长大以后能吃多少害虫呀!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感到惭愧。妈妈说:“三月,是学雷锋的日子,我们人人都要像雷锋那样,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指导老师:姜厚娟电话:***

第五篇:《楚门的世界》读后感 传播学

从《楚门的世界》思考如何应对媒介的信息奴役

一 电影《楚门的世界》

影片《楚门的世界》将一档真人秀节目作为讲述对象,故事发生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小镇。22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合法收养了一名婴儿,将他培养成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THE TRUEMAN SHOW的主人公,公司为此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然而这一切楚门却浑然不知。正如导演基斯督所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楚门是真的。楚门从小生活在桃源岛上,看上去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事实上他的生活在5000多部摄影机的记录之下,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看他,他不知道身边所有人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都是这部大型肥皂剧的演员。这一切使一位既是THE TRUEMAN SHOW的群众演员又是该节目忠实观众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楚门发现似乎每个人都很注意他,公司每一个人都是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地工作,附近的路上相同的人和车反复往来,在医院工作的妻子竟然不是医生护士„„种种可疑的迹象使楚门感到这个世界中的所有人都在欺骗他。

楚门试图走出这个小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导演基斯督将一切设计得近乎完美,甚至连日出、日落、大海、打雷、刮风、下雨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他牢牢地将楚门控制在桃源岛的超现实世界中。几次的失败促使楚门决定从海上逃脱,然而他却发现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基斯督仿佛上帝一般与楚门进行了一次交谈,楚门终于毅然离开了束缚他近30年的“牢笼”,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

二 拟态环境中的信息控制力

桃源岛世界实际上是一种拟态环境,对于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来说,他一直以为是真实的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甚至成长历程都是大众媒介建构的,是“议程设置”好的,他所获得的一切外界信息也无一例外经过了媒介的选择与重组,这样,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使他对环境的认知产生错觉,误以为他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这使得他在得到施维亚的忠告前,没有对自己所处环境产生过丝毫的怀疑。无疑,在这部肥皂剧中,楚门扮演了一个传媒操纵的牺牲品,没有什么比生活在谎言和欺骗里更值得同情,没有什么比失去奋斗的欲望而安于现状更加可悲。

影片中的楚门生活在一个完全由媒介构建的非真实的真实社会中,反思今天的日常生活,我们又何尝没有受到媒体或多或少的信息操控。钱钟书先生曾在《窗》中写到“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

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作为大众传媒的受众,我们很多时候就充当 “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的人”,不同的是,窗子逗引进来的是真实的风和真实的太阳,尽管那只是大自然万千世界的一部分,但大众传媒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客观真实,而是媒介真实,我们享受着这仿真的“风”和“太阳”却浑然不觉。于是,耳朵和眼睛在这样的信息黑洞中欺骗了我们自己,我们难以分辨是我们选择媒体还是媒体奴役我们,我们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已经成为了媒介信息控制下的牺牲品。

三 受众个体对于媒介信息奴役的抵抗

楚门在离开基斯督的虚拟世界时说出这样一句话“你无法在我脑内装摄影机”,这可以称得上是对信息受众的主动性最好的描述,也就是说人内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性与不可知性,这也为人内传播的过程提供了一种外界的不可控制性,挑战着媒介对传播效果的理想预计。可以将人内传播的过程类比于化学反应,都是初始材料在一定反应过程后得到最终产物,而人脑对信息的处理毕竟不同于化学制剂的反应,信息的化合过程不具备固定的模式,作为信息源的大众媒介自身也不能完全把握住信息化合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正是基于此,楚门的离开才出乎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的预料,为基斯督的真人秀节目画下了一个失败又同时完美的结局。

楚门最终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怀疑和反抗性探索正是对媒介给予他的信息压力的反抗,我们可以从楚门的个人性格特征来分析受众个体如何抵抗媒介的信息控制力。从传播效果的角度看,受众个人的性格因素是制约传播效果的因素之一,楚门在童年时就立志做一个探险家,航海是他从小的爱好,只是在父亲被设计溺水而亡后才产生了恐惧,这样的兴趣决定了他性格中的某些因子是不安定的,他离开桃源岛的想法也并不是长大之后才有的,而是掩藏在了他的内心没有被唤醒,直到施维亚的出现与现实的逼迫强化了他离开的欲望,使他面对狂风巨浪的阻挡时依旧坚持要继续前行。由此可见,对于受众来说,培养自身良好的性格,例如丰沛的求知欲,强大的意志力等等,都可以在某些时候成为应对媒介信息压力的特殊武器。但不可否认的是,性格因子的抵抗作用只在特定的时刻才能发挥出来,并且这种因子一定要是受众个体的坚定信念,才能超越于群体压力和媒介的信息幻像,这又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

从基斯督媒介集团的信息传播过程来看,真人秀的失败结局、楚门的逃脱,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施维亚,施维亚的忠告无异于一个强烈的噪音,干扰了基斯督媒介信息的正常传播,最大程度上促使楚门重新审视周围的环境,产生怀疑与不安,最终找出了自我解脱的路。对于楚门而言,施维亚扮演了他个人“意见领袖”的角色,两人之间的爱情又促成了楚门对

施维亚特殊的信任,即使在周围环境都向他传达着施维亚不可信的概念时,他依然被她临别的忠告深刻影响着,并且施维亚的忠告使他对现实产生了很强的社会不安感,加剧了基斯督集团信息传播效果的衰减。当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时刻,这位清醒者若能成为一个交际范围内的意见领袖,将十分有利于同一圈子里的其他人抵御来自媒介可能的信息奴役,而意见领袖的形成过程,在面临着超强大的媒介信息压力的情况下,更多可能源于人际间情感的诉求与影响,楚门与施维亚便是一个极好的代表。所以,不被媒介信息掌控,不仅需要受众个体自身的努力,往往对我们足以施加巨大影响力的初级群体成员的正确意见也是反对传媒完全操控受众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 受众群体对媒介信息控制力的抵抗

受众群体对媒介信息奴役的抵抗能力的提高,与现代网络的发展紧密伴随。电子传播时代,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使传播渠道日益缩匮,信息流动更加快捷,信息传播所受的约束也相对较小。群体的抵抗,往往还是从某些个人对媒介信息的质疑开始的,之所以能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主要在于网络媒介的可控制性相对低于其他媒介,至少在目前的传播实践中表现如此。

可以发现,我们所关注的许多重大事件,尤其是涉及政府、官员等一些容易被权力操纵的敏感话题,网络为大家相对自由地获得更多信息提供了平台。许多事件的真相得以开掘都经历了如下的过程:首先,受权力控制的媒介作为信源进行大众传播,某些个体受众对其信息产生怀疑;接着,得益于现代网络的特点,产生怀疑的受众又充当信源,将其与主流背反的信息传播出去,形成第二股传播势力;然后,广大受众得到第二股传播势力的信息,完成人内传播后进行信息选择,在符合个人逻辑与判断的情况下,背反信息达到其理想的传播效果,得到其他受众的认同,经过一次一次的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受众群体对媒介信息奴役的抵抗。

结语

毋庸置疑,媒介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毕竟在这个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社会进步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需要思考的是,在大众传播的高效率与广泛性极大的方便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已经沦为媒体的奴隶,我们是不是与楚门同样生活在一个完全由媒介操控与设定的“虚拟社会”中而浑然不觉。时间推移,当网络媒介、以至于所有媒介都可以被完全操控的一天,我们作为受众,又该何去何从。

下载文艺传播学读后感[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艺传播学读后感[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播学论文

    从“窃听门”事件看媒介传播的责任本位1004班 常雪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的投资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收视率、发行率、点......

    传播学读书笔记[最终定稿]

    从以上摘抄不难看出,波兹曼认为,童年不同于婴儿期,它不属于生物学的范畴,而是一种社会产物。而童年的概念,来源于中世纪以来的成人与孩子之间那道“秘密”的墙,如今电视媒体的兴起......

    传播学习题

    《传播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大众传播 3、传播学 4、信息 5、组织传播 二、简答题 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2、简......

    10-11传播学(范文模版)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1、什么是大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话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特点: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绪论: 1、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收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传播学相关理论

    概念: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简介......

    传播学介绍

    传播学专业共设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 1.传播理论研究方向,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传播效果研究、传播体制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课题领域。责任教授郭庆光......

    传播学读书笔记

    传播学读书笔记 广告的目的是把各户的商品或服务光广而告知,传播是广告进行的一个重要媒介主要介绍了有关传播的知识内容.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当然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