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探索实践国防生“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

时间:2019-05-12 11:2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州军区探索实践国防生“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州军区探索实践国防生“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

第一篇:兰州军区探索实践国防生“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

兰州军区探索实践国防生“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

“准军官”接足“地气”长底气

兰州军区结合国防生素质能力现状和战区特点,从2010年开始,探索实践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强化科技信息素质,加强部队实践锻炼,提高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模式(简称“两强化一实践”),缩短了国防生的素质短板。近年来,从该战区签约高校毕业的国防生,有1100多名走上营连主官岗位,500多名成为专业技术骨干,230多人获三等功以上奖励,涌现出了扎根神仙湾边防连的十八大代表潘晓宇、被军区授予“人民卫士”荣誉称号的崔志恒等先进典型。

短板究竟“短”在哪里

这些年,一提起国防生就说有“短板”。国防生的素质短板究竟“短”在哪?

兰州战区基层部队大多驻守在边远、高原和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辖区边境线长达6800多公里,战备训练和维稳任务非常繁重。据兰州军区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调查统计:从1999年至2004年,因思想基础不牢、怕吃苦和完成不了学业被淘汰的国防生就有134人。

国防生科技信息素质弱。近几年,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装备陆续列装,兰州军区团以上单位军事综合信息网和政治工作网全部开通。国防生虽然经过4年的学习培养,绝大多数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具备了一定的科技信息素养,但与迅猛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国防生仅限于能维护管理网站,对更深层次的软件制作,特别是对高新技术装备,往往说不上话,插不上手。

对于第一任职能力,更让基层挠头。普遍存在着不了解不熟悉基层部队,与官兵感情比较淡,不会管兵不会做思想工作,不会组织训练,自身军政素质不过硬,适应和融入部队比较慢等问题。

从表面看是国防生的素质短板,从深层看,是培养不到位和不对路引发的连锁反应。针对这些症结和问题,2010年以来,兰州军区组织签约高校分管领导和选培办同志赴外区学习考察国防生培养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多次深入部队调研。同时,召集签约高校、驻校选培办和用人单位三位一体共同把脉会诊,形成了“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当年就组织700余名毕业国防生到10个作战旅团建制连队进行两个月的实践锻炼。

夯实思想根基贯穿全程

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是关键。军区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指导签约高校和驻校选培办,把理论灌输、日常教育、文化熏陶、实践体验、点滴养成,贯穿国防生培养全过程,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我军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国防生到延安革命圣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等8个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见学;开展走访英模、读书演讲等活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具有战区特色的喀喇昆仑精神;结合新生入学、部队实践锻炼和毕业分配等时机,搞好针对性的时事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不断增强国防生的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灵活多样的形式,扎实有效的载体,使毕业国防生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加牢靠,献身国防的信念更加坚定。据统计,兰州军区去年毕业国防生入党率达到了75.6%,比上一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毕业国防生100%服从组织分配,96%志愿到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工作,46%的国防生被分配到新疆军区作战部队和边防一线。

国防生刘剑威是个商家子弟,原本只想来部队体验生活,干几年就回去子承父业。在某旅参加实践锻炼时,他分在了要求严、训练苦、作风实的邱少云生前所在连,全连官兵“视纪律重于生命”和“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他,毕业分配时他强烈要求分到邱少云连当排长。

国防生潘晓宇毕业时主动申请分配到海拔5000多米的神仙湾边防连,扎根雪域高原,爱岗敬业,被军区表彰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荣立一等功。他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强化国防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非常重要,只有把献身国防扎根基层的思想打牢了,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立得住、干得好。”

“两个强化”衔接递进

这是前不久笔者在基层调研时看到的可喜景象:一些战士电脑出了故障,首先想到的是国防生;训练课件制作,领导点将的是国防生;团里成立新装备训练攻关小组,成员大多数是国防生„„

近年来,兰州军区携手签约高校,把强化科技信息素质作为国防生培养的重中之重,贯穿专业学习、军政训练、实践锻炼等各个环节。一方面把高质量完成学业作为硬性标准,确保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利用院校和驻地科研资源,鼓励国防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等活动。先后在7个高科技院所建立国防生见习基地。协调6所签约高校建立了国防生军事阅览室,投入60多万元购置了280种以军事类为主的图书万余册,为国防生学习军事知识、培育军事素养创造了条件。

国防生王新在学校期间就加入了火炮兴趣小组,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他很快研制出“炮管光学校正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据统计,近3年来,兰州军区国防生有247人在全国、全军各类科技大赛中获奖,59人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7篇。

为提高国防生的第一任职能力,他们按照“在校军政训练、基地化集中集训、部队实践锻炼”的步骤制订培养方案,采取轮流担任模拟营连骨干、承担普通大学生军训、开展军政能力素质比武竞赛等活动,使各培养阶段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军政训练和实践锻炼时间累计达到8个月。特别是毕业前3个月,组织国防生到10个作战旅团集中淬火,按照当兵锻炼一个月、代理班长一个月、见习排长一个月的顺序强化实践锻炼,全程参与连队日常教育训练管理和值班值勤等工作,了解掌握管兵带兵和组训方法,实现任职能力的不断升级。

国防生曹东刚到某团见习时,由于成长经历和环境不同,加上文化层次的差异,与官兵谈不来,不愿谈、也不会谈。3个月的朝夕相处,他与官兵建立了信任、增进了感情,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说”,深深地融入了兵群里。某红军团政委周维华无比感慨地说:“国防生今非昔比,思想基础打牢了,胳膊腿练硬了,精气神更足了,何愁不能适应部队!”去年底军区组织国防生考核,军事体能科目100%达标,5000米跑优秀率达到72%。

第二篇:试议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试议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分析了目前国防生培养中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在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培养中的改革措施。通过成立国防教育学院、设立通信工程国防生班、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优化课程体系、选拔优秀国防生担任承训军官等一系列措施,国防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军政素质能够得到同步提高、统筹协调,第一任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成为“听党指挥、军政兼修、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论文关键词:国防生;培养模式;军政素质;课程体系

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国防生培养制度正式建立。这一要求抓住了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实际措施,对于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科技强军、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加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决策是培养部队干部的一条重要渠道,事关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大计。随着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不断推进,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已成为军队生长干部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与普通高校紧密合作,携手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国防生是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题。

然而,国防生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的工程,随着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不少制约国防生培养工作的问题纷纷涌现出来。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国防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重点解决国防生培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西安邮电大学2004年与兰州军区签署了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协议,成为兰州军区的国防生培养单位之一,几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国防生人才培养任务。为了更好地支持国防生培养,学校于2011年7月成立了国防教育学院,致力于协助驻校选培办及各院系进行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目前我校已经成为西北规模最大的开展国防生教育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400多名,分布在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等部队紧缺和适合军事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尤其以通信工程专业的国防生人数最多。多年来学校在国防生培养方面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全面提高,成立了国防生学院,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学校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密切协作,使国防生培养工作得到了兰州军区的认可。

一、国防生培养突出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校国防生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目前国防生培养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1.国防生无就业危机感,学习动力不足

国防生是与部队签订就业协议的定向生,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的学位后将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国防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军队任职,基本不需要为未来工作担心,导致国防生没有求职的压力。因此,他们在学习上没有足够的动力。

2.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的统筹协调存在矛盾

根据新型国防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普通高校培养的国防生要有别于过去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和直接从地方大学招收入伍的毕业生,应该是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军事素质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国防生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军官双重身份,在完成普通大学生应修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参加军政训练,这必然会占用国防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甚至会影响其正常的专业学习。由于缺乏对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的统筹协调,大部分国防生在两者之间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容易出现“瘸子现象”。

3.军事素质仍显薄弱,难以满足部队第一任职需要

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和普通大学生教育最显著的区别。虽然各地方高校在积极探索国防生教育方面都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按照现代军事指挥人才生长标准要求衡量,当前国防生军政训练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国防生的军事素质仍然稍显薄弱,不能满足部队第一任职的需要。扎实的军事技能是国防生在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从不少毕业国防生到部队工作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国防生的军事素质与当前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国防生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积极与兰州军区沟通,在驻校选培办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设立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班

根据我校国防生较集中于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将过去国防生分散在各班的做法改为集中在一个班,形成单独的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班。这样便于为国防

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便于将国防生的军政训练纳入到教学计划,便于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国防必修和选修课程,将军政训练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2.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是面向通信与信息行业,口径宽、学科交叉融合多、适应面广的专业。学校在培养过程中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与满足军事人才培养特殊需求相统一,积极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等规定,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的培养目标:依据“重视基础、加强实践、军政并重、一专多能”的原则,使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基本具备合格军人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掌握坚实的通信工程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于军队通信专业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军人。

3.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

国防生既是大学生,同时又是后备军官,因此国防生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军政素质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把军政训练课程纳入国防生培养方案,作为国防生的必修课程。

针对国防生军政素质薄弱、难以满足部队第一任职需要的问题,我们对国防生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优化调整,实行了“3.5+0.5”的培养方式。国防生在校四年的八个学期中,前七个学期在校学习,完成必修学业,最后一个学期到作战部队淬火锻炼,帮助国防生提高带兵能力。“3.5+0.5”培养方式对于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特别是带兵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从培养机制上帮助国防生思想上补课、经历上补缺、素质上补短,有利于帮助国防生尽快适应并融入部队。前七个学期的军政教育分为理论授课、日常训练和暑期集中训练三部分。其中军政理论授课由本校相关老师和外聘军校教员完成;日常训练包括“队列日常训练”、“军事基本技能日常训练”两部分,由驻校选培办和学院共同组织,主要安排在早操、双休日进行;暑期集中训练主要进行“队列训练”和“军事基本技能训练”课程的集中训练,安排在一年级、三年级暑期内实施,到部队训练机构集中训练。其中军政理论课程包括:军事理论、政治素质、军事法律、兵种知识、军事技能等五类课程;另外,设计“队列训练”、“军事基本技能训练”、“当兵锻炼”、“兵种见习和综合训练”等课程在暑期和第八学期在部队完成。通过这些军政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增强国防生的军人意识和军事素质。

4.设置军事特色鲜明的课程,专业知识与军队特色融为一体

国防人才必须在军事思想和专业知识与技术上都满足国防科技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国防生尽早接触到与军事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科研项目,在对国防生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满足通信工程专业基本知识结构的同时,加大了专业课程的军事特色和军事应用技术含量,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信息安全”、“通信对抗”、“雷达对抗”等诸多适合军事领域的专业课程,并让学生深入部队一线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设备和技术。

三、担任新生军训教官,进行带兵能力实战

与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不同,国防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缺乏部队的氛围和带兵实习的机会,所学军政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应用于实践,效果事倍功半,很难达到《普通高等教育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的要求。从2010年起,在兰州军区驻校选培办的大力配合下,我校国防生开始担任新生军训教官,表现出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知识丰富等优势,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驻校选培办利用暑假组织国防生进行集训,组织岗前培训,考核选拔承训教官,系统学习教学法,使他们做到“真学、真会、真懂、真教”。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亲身实践当“指挥官”,练胆魄、长才干、强素质,正好能够弥补国防生缺少部队实践的不足,为国防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国防生实践锻炼搭建了新的舞台。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国防生综合能力,为国防生的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国防生的在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牵引效果;同时也搭建了驻校选培办与学校全方位合作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优势互补。

四、结语

作为西北地区较早开展国防生教育的高校和兰州军区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训基地,西安邮电大学多年来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全面提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学校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密切协作,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国防生教育管理办法。对于招生量最大的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采用单独编班、科学定位培养目标、“3.5+0.5”的培养模式、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军事特色、担任军训军官进行带兵能力训练等措施,致力于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根基,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强化军事训练素质,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了部队的认可。我校毕业的国防生有18人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国防生标兵,有189人被陕西省军区政治部表彰为优秀国防生。

第三篇: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瑜、杨竞

“订单式”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订单教育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也是增强学校市场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企业所需人才能在订单培养集中批次得到解决,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减轻企业“二次培训”的费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订单式培养不仅仅要重视数量,更注重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较好地实现学校与订单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促进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大唐委培班”是大唐国际公司与我校合作实行订单教育的企业冠名班,已经进行了两期实践,现将探索与实践中的感受与大家分享。高等职业院校采用“订单式”培养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专业技能为培养核心。订单教育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订单式培养”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急需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为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订单式”培养是由学生、学校、就业单位共同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考核标准,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培养方式。“订单式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参与制定签约学生的培训课程,将化工系的部分课程与煤化工专业课程进行了置换,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校教师参与煤化工学科教学,为化工系开设煤化工方向的课程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便利,更有

利于我校拓宽就业渠道,大唐委培班的订单式培养教育工作,是我校订单式教育探索的实例。

“订单培养”是校企共赢,相互选择的结晶

“订单式培养”是在坚持满足企业需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有实力并与校方有共识的“订单式培养”企业。应瞄准行业或领域寻找“订单式培养”企业,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增强学校抗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企业也比较看中学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以系为主体,选择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按照企业要求,实施大规模的“订单式培养”,一般采取多专业组合或单专业岗位群式培养,企业在不同专业中挑选学生组班,开设企业需要的通识课程,学生的专业学习依然在原班级中完成;也可在与企业生产性质相关专业学生中组班,在已学的专业基础上改变专业方向,学成后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服务。

“订单培养”学员的选拔与管理

根据企业用工专业需要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择优录用“订单式培养”的学员,学校及各系在选拔订单培养学员时不得为了扩大规模强行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所选择的学员,应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经学校担保,学习期满正常毕业并经企业指定的医院检查身体,合格后由企业接收。

定向培养学员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定向培养学员单独设班的学校应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与学员教学工作,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进入企业或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学员,由企业委托的工程师和学校指派的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委派或认可的教职人员应就学员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做出鉴定,并及时与企业沟通。

“大唐委培班”定期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员课余生活,提高学员品位和素质,经过近几个月的不断探索实践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如下的几个特色:

1、班级凝聚力增强;2,学员的整体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企业认同感增强;

3、通过组织爱国主义活动、公益活动、请老师作针对性报告,学员思想觉悟、政治觉悟有所提高。大唐委培班逐渐成为我校订单式培养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很多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我校大三的准员工还在学校接受培训,许多大二同学就已将自己的就业目标锁定在了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

教学组织和专任教师的选派

订单式教学打破了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需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同时任课教师也要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校应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填充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项目化课程。由于“订单班”培养方式有别于普通班,因此应单列教学计划,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使学生从毫无职业基础向胜任职业岗位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充分考虑现场应用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对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课程进行选择,不仅要增加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还应融入企业的理念、文化;在教学方法上,应着眼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宽边缘、多接口的动态特征,考虑学生今后能够“适岗”、“应变”、“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实践教学赋予新内涵、新要求和新方式。充分利用企业设施和实际岗位,采取实习、实训、顶岗、现场教学、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和考核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选拔我校05级计算机控制和热工过程自动化10名学生做为大唐订单培养的仪表学员接受实训。其中7名正在天津接受工厂实践培训,提高实践能力。

订单式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提高订单式培养的质量,关键也在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激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采取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途径有三种:

(1)利用企业的优势直接从企业请工程师充实到教学一线(2)订单培养企业安排校内教师到企业下场实习(3)聘任企业中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员来校兼课。学员质量考核与评价工作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质量评价也是一个新问题。校企联合办班的学生管理与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学校负责考核理论教学部分,企业负责考核实践教学部分。学生操行管理,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包括:成才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教育。企业侧重学生在实习期的间接管理,包括:岗位规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等。“订单培养”的学生并非高枕无忧,校企双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行“滚动淘汰”。以每学期学生校内课程和企业所设课程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在企业实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达不到校企双方所规定标准的学生予以淘汰。大唐委培班,采取了多种形式约束和激励学员,辅导员与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部领导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大唐国际煤化工项目筹备处2008届委培学员培养规划》对培养对象实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约束学员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企业设立《大唐委培班学习成绩奖学金》、《大唐委培班CET4、CET6奖学金》等政策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追求卓越,进而激励学员。“订单式培养”因企业、专业等的要求不同在组班和管理等方面也会有所差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积极探索和完善,充分展示和打造我校的“订单式培养”的特色,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最终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多赢的效果。

第四篇:“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实施背景】

一是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于1998年9月,2010年开始尝试订单培养,经过多年建设,电工电子专业现有维修电工、家电维修、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制热制冷、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室、电子装配生产线实习室、电工模拟操作实训室等各类实训室19个,设备总值约1000多万元。可满足现有专业发展方向所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是我校电工电子专业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电工电子专业人才,有效的缓解了电子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又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在职业学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

三是从校企合作前景来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对高技能水平人才的需求有不小的缺口,企业更青睐招聘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希望职业学校提供多方的帮助,而职业学校可以借助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近年来,眉县职教中心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就业学生达14000多名,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效益,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些都是眉县职业教育宝贵的资源和资本。眉县职教中心近年来紧紧抓住“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资源,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积极实施“校企共育,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打造了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施过程】第一、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核心构建“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提炼生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兼顾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下的项目教学模式探索,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校本教材,以课程体系为主线建设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开发数字教学资源;以弱化课程成绩为原则建立学校、企业一体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企业锻炼、国家级、省级培训、对口职业学院培训、校内拜师等途径,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第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新建、扩建、校企共建共享型实验实训基地,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和内涵建设。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组建了三星视界、上海达丰两个定向班,并根据这两个企业的性质及对知识能力,操作能力的不同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标准。与三星视界、天津LED、上海达丰、浙江奇美电子等企业联合制定了 “校企共育、订单培养”的培养计划,并对对新招员工进行了订单培训。

【实施条件】

第一 订单式培养要付诸实施,前提是必须有下单单位,即合作企业。选好合作伙伴,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着眼,合作企业应该是发展前景广阔,需要人才较多、管理者素质良好而又热心于教育的单位。

第二 未来几年,宝鸡市的机械制造、家用电器、新型建筑材料等将有很大的发展,需要众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批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同时,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大量高素质有技能的人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一村一品”,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 开展校企合作的丰富实践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眉县职教中心紧紧抓住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始终坚持以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宗旨,实行校企和校校合作的开放办学制度。重视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是开展了“订单式”教育,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一对一地对口培养。二是依托骨干企业,借助相关专家、学者力量来进行专业开发,设计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校人才培养更贴近于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

第四 是搭建了校企双方进修平台。学校派教师到企业下厂锻炼,以提高实践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学校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建设外聘专家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实验室。通过校内实习工厂开展对外产品加工业务和技术开发业务,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下的项开拓专业视野;依托学校场地、师资、设备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员工提场地。

目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典型技术难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及成果】

1.专业设置市场化。专业设置是开展好“订单”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调查、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新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主干课程设置、实训模块安排、专业开发条件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决策。2.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职业化。所谓课程模块化和职业化是与企业磋商探讨,就订单式培养学生的研修课程作了全方位的整合,针对性地将订单培养目标学生进入企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必备应用技能课程纳入教学范畴,以实现职业性需求与教学模块化的充分融合。通过对职业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培养目标的综合能力与结构特点及课程类别,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设置“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实践模块”四大模块。主要课程包括必需够用的专业基础、专业过渡和专业组成课程的整合;订单模块是指根据订单企业需要,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课程的整合;实践模块是指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课程的整合。

3.通过多次深入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并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研讨、论证下,确立了“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完成了将专业理论基础课《电工基础》与《电工技训》整合,《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训》整合,建立了《电工技能与训练》、《电子技能与训练》2门特色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编写完成了《工厂电气控制实训》、《电子装配实训》两门精品课程。专业课程全部实行“理实一体”的教学,专业课程统一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做到了边教、边学、边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三星视界、天津LED、上海达丰、浙江奇美电子等企业联合制定了 “订单式培养”的培养计划,并对对新招员工进行了订单培训,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

目前,眉县职教中心的“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毕业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2000年以来,学校招生连年创出新高,在校学生从建校初的6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十余年培养学生近20000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式就业学生达14000多名,毕业生持双证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率一直是100%,对口就业率达到94%,满意率达96%。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效益,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为学校办学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品牌,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中来,形成校企结合、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体会及思考】

“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与职业中学的职业培训、企业、行业乃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模式。“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坚持“服务、互动、共赢、发展”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将有助于学校成为育人基地的同时,也成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信息、人才的交流平台,而企业、社会则成为技能人才培育的母体和土壤,才能有效实现互利共赢。

可以肯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效果,即学生可以安心学习,不愁就业。订单式培养还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学生在实习阶段,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不但可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企业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在传统培养模式下,学校的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后,用人单位还要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造成了人才培养成本和时间上的浪费。而订单式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融入用人企业的文化之中,将磨合期提前,从而极大地节约了培养成本和时间。

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资源。学生就业形势好,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一大批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第五篇: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探索与实践

王 喆 罗进文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 要】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吸取国内外大学研究生培养经验,对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进行探索,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提出“四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即变“单人指导”为“团队指导”,变“单一培养模式”为“多元培养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面向培养结果”为“面向培养过程”。形成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突出研究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 研究生培养 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17-02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导师数量不足,使得一个导师带的研究生过多。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以小组和团队的模式进行研究生的培养,以优化师资结构和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解决研究生扩招和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集中精力完善和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生的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研究生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建立。

为了适应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面向21 世纪实用高科技人才,我们依托甘肃省“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精心组建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指导团队,结合一级学科体系结构的特点以及多年教学和科研的丰富经验,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效果。

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提出“四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形成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突出研究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一 组建团队和梯队,变“单人指导”为“团队指导”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生指导工作,我们在培养小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组建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指导团队,并吸收部分副教授和讲师形成研究生培养梯队。团队硕导中有教授5 人,副教授3 人,博士3 人。整个团队和梯队年轻、充满活力。各位教授专业特长各有侧重,有的理论研究功底深,有的实践经验丰富,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特长优势互补、专业知识强强联合的团体,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团队成员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修炼,不断总结提高,培育创新成果,几年来积累了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奖励8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7 项;申请专利2 项;出版著作10 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8 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 检索2 篇,EI 检索20 余篇。

二 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多元培养”替代“单一培养” 我们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多种方式和多种手段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自主能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团队研究生研讨会制度

以前我们联合组织的每周一次研究生讨论会已经坚持了多年,后来又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将原来的研究生讨论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打破了导师界限、年级界限和专业界限,由多位导师组成了研究生指导团队,共同公开组织定期研究生研讨会。每周布置专人进行专题讲座,报告要求做成PTT 格式,事先将演讲稿用电子邮件发给所有与会人员,以便让大家有准备地进行探讨,交流心得体会,学习相关专业发展新动向。通过专题讲座和研讨,不仅使每一个研究生得到准备专题讲座文稿、演讲的锻炼机会,还促进了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开阔了研究生的视野,营造了启迪智慧,提高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学术研究氛围。研究生研讨会制度不断完善,落实到位,活动内容丰富多彩,5 年来,记录在案的研讨会已成功组织了200 余次,专题讲座进行了170 余次,其中导师专题报告20 次,外请专题报告10 次。2.组织研究生课题小组

根据科研项目将研究生分成项目小组,每个课题小组3~5名研究生,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分组,或由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自己申报课题分组。分组时尽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个人特长和才能,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每个小组指定组长负责,定期进行讨论和研究,用集体智慧来攻克难关。3.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

支持研究生到校外现场实习,主动为研究生牵线搭桥,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使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目前已经有50 多人到现场实习,其中16 人通过实习经历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工作。

4.指导研究生参与教学工作

指导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工作,如帮助导师批改作业、辅导质疑、实验指导、辅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积极承担成教教学工作等。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际锻炼,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系统学习的能力。

5.引导研究生发表高质量论文

引导研究生及时总结科研工作,撰写高质量论文,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向核心期刊投稿。建立核心期刊奖励制度。5 年来本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共发表论文70 余篇,其中EI 检索5 篇,国内核心期刊20 余篇。6.鼓励研究生独立申请课题

鼓励支持研究生独立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在甘肃省组织的2008 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活动中,本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共有6组同学组织参加了科研项目申请,3 组申请成功。其中二组获得甘肃省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7.指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

本团队成员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工作。研究生通过参加调研、收集资料、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辅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工作,促进了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指导中获得省级一等奖。8.利用多种手段加强联系

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利用网络、电子邮件、QQ、MSN、飞信以及博客等现代信息手段,融合多种联系方式加强与研究生的联系,频繁、方便的与研究生联系,及时对研究生的疑问、意见和问题给出回应,实时地解决问题。9.研究生论文选题严把关

注重研究生小论文和大论文选题的把关与指导。要求研究生从研一开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提出一些研究题目,在满足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指导,以便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要求研究生论文尽可能地保持连续性,突出专业特色,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结合实际应用,使研究内容尽可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本团队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选题70%以上来自科研项目,其余来自新技术研究。10.全程调研毕业研究生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全程跟踪调研,加强与毕业研究生的联系,了解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工作现状,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与要求,以便及时调整后继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三 探索研究生教学方式改革,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质疑式”教学方法。逐步形成“教研交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的焦点由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到关注研究生怎样学上来,使研究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研究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信息传输上,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在教学管理方式上,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研究生自我控制为主。组织研究生在学习中进行讨论,这是一种交互性强、鼓励研究生积极发表意见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研究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再次审视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的交锋中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研究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培养研究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2.变“面向培养结果”为“面向培养过程” 在研究生教学培养目标上,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知识能力并重、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在研究生教学内容上,加强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互通,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不断跟踪新技术发展,拓展教学科研新内容。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根据现有实验室设备资源,因地制宜。在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现场学习,如学校的计算机中心、电话信息中心、铁通端局、实验中心、联通CDMA 和GSM 基站等地,请现场技术工程人员为研究生介绍实际运行的设备和网络组成,使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场的实际相结合,提高了研究生现代通信网及交换技术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注重对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对学习过程实施全程考核,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保证学习质量。建立从学习、讨论到总结,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视角、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四 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较高层次,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使命。几年来,我们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打破单一培养模式,突出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打破导师界限、年级界限和专业界限,由多个导师一起公开组织定期研究生研讨会,交流学习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学习方法,介绍相关专业发展新动向,共同研究科研中遇到的难题,集中集体智慧攻克难关。通过这样的研讨会,低年级的研究生可以向高年级的研究生学习,尽快定位,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学习交流中,扩大了每个人的知识量,因为一个人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相互学习将能多倍扩大每个人的知识量。这样的研讨会已经开展了几年,有多人参加,已毕业六届,研讨会的形式得到了所有参加者的认可。

截至2009 年,本团队为国家培养了80 多名学有专长、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科研和实践能力强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高层次专业人才。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遍布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华为、中兴、烽火集团、铁路各大设计院、UT 斯达康、爱立信等通信领域的著名大公司以及大学承担重任,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本团队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显著,毕业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工作表现亦得到所在单位的普遍赞扬。本团队在研究生培养方式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成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也为本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探索积累了经验。

下载兰州军区探索实践国防生“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州军区探索实践国防生“两强化一实践”培养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德育探索与实践【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

    1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万州区汶罗小学陈小红***小学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面临着三大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这三项改......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详细论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活动说明了研讨式教学的显著效果,实现了综合培养大学......

    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5篇材料]

    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兼议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吴安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5) [摘 要] 通过“研训一体”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职后培养,同时又把这种......

    基于TOPCARES―CDIO漏斗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定稿)

    基于TOPCARES―CDIO漏斗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在基于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中提出并实施的漏斗式培养模式改革理念,将......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5篇)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我校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的“2+ 1三段式......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研究及实践探索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研究及实践探索 【摘要】两化融合是国家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两化融合是一个渐进过程,如何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信息化新环境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计算机教育》 作者:李 祥1绪论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