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社会大课堂 实践体验促成长
走进社会大课堂
实践体验促成长
开福区清水塘二小
刘云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爱国诗人陆游也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在孩子的天性当中,有很多的能力、品格,如果没有机会发挥,将永远处于潜伏状态,唤醒孩子们这些能力,提升他们的这些品格,社会大课堂,是最好的教科书。
小学生是未来公民社会的建设者,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学习过程,这是未来社会的呼唤,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我校以《小公民进社区的有效活动形式研究》课题为抓手,通过进社区参加系列实践活动,促进了小公民的健康成长。
一、见习观摩,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方法
“ 做一个教师,就该做一个公民教师。”这是我校党员、团员代表组成的公民教师队伍的口号。2011年以来,这支队伍还倡导全校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课程,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过程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并组成了三方携手的公民教师大队伍。大队伍定期带领小公民走进社会,服务社会。一是公民教师进社区讲课;二是公民教师进困难居民家慰问;三是走进社区宣传,形式多样。社区的课堂,教师备课的内容更加生活化,讲课时更加激情飞扬;慰问活动,送去物品和现金,送去关怀和爱心;宣传活动既有口耳宣传,也有小卡片,还有大展板。由于我们在活动之前有要求,要求小公民见习公1 民教师的服务,仔细观察,学习方法,所以,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了方法。
二、参与体验,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长
公民教育是一种行动的启蒙,其本质在于参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政治生活。正如傅国涌先生所说:“公民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有收效,才能找到方向,才不致于流为空洞的说教。”我们将学生引入波澜壮阔的公共生活,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1、开言布道,宣传主张
我校在推进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能拿出积极参与态度,不做旁观者,而是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去充当“主人翁”开言布道,表达自己的主张。
(1)阵地宣传。我校所在的社区有7个,小公民充分利用社区的橱窗,黑板报,张贴标语宣传、活动倡议书、自己制作的手抄报,还协助社区办主题黑板报、布置橱窗。宣传内容会包括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用语、市民道德建设规范等。
(2)口头宣传。抗战胜利日,他们走上街头为正义呐喊,为真相坚守,倡导大家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环保日,我校的“绿色少年”活跃街头,进行保护“地球村”的宣传活动;双休日,我校学生布阵组织文明创建你我同行的广播宣传;在社区摆台设点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学校“江滨之声”红领巾广播站现场进行了播音。师生联合成为一组,对小卖部的叔叔阿姨、过往的行人进行了安全知识的宣传,并2 派送我们精心制作的有关于交通安全、防溺水、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禁毒知识等等安全绘画提示卡片。
(3)自办报宣传。学雷锋日,我校小公民队伍来到华润万家超市门口宣传雷锋精神。首先,他们让路人阅读自制的“雷锋精神传递卡”,知晓雷锋精神,再将雷锋精神传递卡赠送给他,然后邀请其在学雷锋活动记载册上写下自己即将去做的一件好事,还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以便反馈。他们用这样的方法倡导大家做雷锋式的好公民。节水日,小公民在街头展示自办的节水宣传板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暑假,小公民们开展了节俭养德的宣传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自己制作的宣传手抄报,宣传节俭精神。
2、上书谏言,表达理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社会公共事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孩子们课余时间走进社区考察,并进行现状分析,发现社区中有一些小问题,于是他们开展了为社区文化建设献一计;对社区环境工程提一条;就社区门店取名建一言的活动,并通过一定渠道,理性表达他们的建议。于是,社区增加了宣传橱窗,增加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3、志愿服务,弘扬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我校小志愿者们学到的志愿者精神。他们承诺: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用心去服务,共同创文明。
小志愿者的活动精彩纷呈。(1)爱心传递活动。我校所处的一个社区里面,有一个困难家庭,父亲患有重病,母亲早已不知去向,孩子十多岁已患脑萎缩症五年,为了给这位孩子的家庭解决困难,我校四年级以上的志愿者,在家长、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每天如一日轮值送中餐,解决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抗战胜利纪念日,小志愿者们义卖胜利花,将爱心款献给抗战老兵:“以书架桥 共沐书香”,小志愿者们给郴州市汝城井坡学校送去了各种书籍;与老人结成“1+1老少同乐对”,每月两次走进老人家,每年一次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小志愿者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洗脸、梳头、修剪指甲和他们聊天、讲新闻、做游戏,表演节目,温暖老人心,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在活动中得到发扬。
(2)送文化活动。春节,小志愿者们给社区居民写春联,让社区家家户户年味浓厚;平时,给居民免费送报纸,让天下大事家喻户晓。
(3)体验活动。第19个环卫节,小志愿者们携手开福区环卫所开展了“编织爱心 保护环境”活动,他们观摩数十名环卫工人启动环卫机械,快速保洁、普扫、机扫和洗扫等环卫作业,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辛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与环卫工人代表、市政代表一起在“我为文明代言”告示牌上签名倡议。小志愿者们每年还利用寒暑假开展了卖报活动、摘葡萄、小小菜农活动、卖冰棒。
(4)特别的服务活动。小公民志愿者的身影,还活跃在其他公共场所。他们之中有的在车站、机场、交通要道、景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文明引导志愿行动;有的在汽车北站和交警叔叔们一起进行4 了春运志愿者服务;有的通过公开招募,当上了长沙市图书馆的服务员。特别是2015年4月4日,由长沙市文明办、长沙市民政局、长沙晚报社联合主办的“诗润清明”——朗诵达人·2014长沙唐人诗会在天心阁举行,我校5位小公民志愿者通过晚报公民自主报名选拔,分别参与其中祭奠英烈、诗歌朗诵、古筝演奏、“插柳迎春”仪式等多个环节,获得社会一片赞誉。
三、展示分享,在细细回味中品悟快乐
一位哲人曾说:“分享的幸福是双倍的幸福,分担的痛苦是一半的痛苦。”分享是一种大智慧。当孩子们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之后,一定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引导他们分享,能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收获新的成长。
1、举行“小小公民说假日”活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我校一定会为各班安排说假日的活动。说起假日的收获,孩子们话语滔滔:有的说,走进社区,参加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在也在精神上受到了感染;有的说,通过举行“超市寻宝”活动,体会到了父母购买家用的辛劳,提高了自理能力;有的说,通过亲手包饺子送往敬老院“敬老孝亲”活动,让他们认识到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有的小义工说起给邵阳贫困小学捐助爱心邮包,感到特别开心;有的说起活动策划的艰难,感到自己学习的知识还太少;有的说,文明劝导过程中发现有些市民行为习惯差,违法规则还不听劝,他们觉得,提高每个人的文明素养很重要。
2、举行晒照片活动。每学期,我校德育处、大队部、各中队均5 会举行社会实践照片展活动。板报、教室墙报上,贴满一张张孩子们在社会大课堂上实践的照片,这是对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最好的回馈,他们在互相欣赏中互相学习,收获的是不尽的开心。
3、媒体报道回放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行为总能吸引电视媒体的眼球,感动记者叔叔和阿姨,被记者们竞相报道。我校德育处做有心人,总把这些报道一一留存,每学期,各中队利用综合实践课回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百看不厌,幸福的滋味在回味中再次得到品尝。
社会是一部有魅力的“书”。三年多的实践,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与社会长在一起的孩子,才会深爱这个世界;与社会长在一起的孩子,才能拓宽思维,检验所学,欣赏到世界的精彩;与社会长在一起的孩子,才会拥有与社会荣辱与共的责任心、仁爱心。《新课程评论》的执行主编郑艳说:“大国民的尺度,往往立足于小时候的小事情。”因此,我大胆地认为,社会课堂是公民教育一种恒久的时尚!我们将永远在路上!
第二篇:走进社会大课堂
走进社会大课堂
在10月24日,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大课堂活动,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北京地质博物馆、朝洋公园里的光与声音的科学馆以及野鸭湖湿地博物馆,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光与声音的科学馆。
来到那里,我们首先去了地下一层,刚走下楼梯就听见前面的阿姨说:“每人拿一副眼镜,然后跟着队伍去找座位。我拿到眼镜之后才发现是3D眼镜,心里沾沾自喜:一场3D电影就要开始了。先开始电影很普通,到后来就3D感超强了。各种景物扑面而来,好想要撞到身上,使人控制不住地想要躲闪,伴随着同学们的惊呼,电影结束了。接着,我们上了第二层,这里有各种试验。我没有和同学们一起抢着玩那些试验,而是先认真阅读那些被人冷落的说明和机器原理。看完之后再动手试验,更体会到科学奇妙。
第三篇:走进动物园-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走进动物园》
——社会大课堂教学案例
何丽君 北京市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
在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中,我校依据孩子成长特点组织学生分层次参与活动。因我们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我们二年级参与了北京动物园的实践活动。在参观活动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这些可爱憨厚的动物,还了解到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到保护动物的必然趋势,从而也激发起学生学习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情绪。
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情况分析
北京动物园是国家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市文明先进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点。建国以来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园建立了友好联系,许多国家领导人及知名人士赠送给政府和人民的礼品动物都在这里饲养展出。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7号,与北京展览馆相邻,占地面积约 86公顷,水面8.6公顷。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1908年建成的万牲园,迄今已有90多年历史。原来名为农事实验场、天然博物院、万牲园、西郊公园,是中国开放最早、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现在共饲养各类野生动物490余种,近5000头只,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各种动物都有专门的馆舍,如犀牛馆、河马馆、狮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等。在此安家落户的有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白唇鹿、麋鹿(四不像)、矮种马、丹顶鹤,还有来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动物如非洲的黑猩猩、澳洲的袋鼠、美洲豹、墨西哥海牛、无毛狗、欧洲野牛、狮虎兽(即父为狮、母为虎的杂交后代)等。两栖爬虫馆分上下两层楼,内有大小展箱90个,展出世界各地的爬行动物100 多种,其中有一种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湾鳄。馆中部建立的跨两层楼的大蟒厅内展出了巨大的网蟒。北京动物园还成功地进行过动物的产卵育雏、传种接代工作。
(二)基地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动物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物种。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动物们的外形,还了解了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动物有了更深刻地了解。通过这次活动,感觉更激发学生喜欢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名称。能力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显性知识,培养学生爱动物、保护动物的主体意识。
2、学生将活动中的收获、感想,以日记的形式来展示。
3、评选出最佳小队(课前的准备资料、活动中的讲解、活动后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相机、记录本、笔。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活动前准备,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初步了解各科动物的品种。
1、课前分好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的侧重点通过上网、上图书馆、向家长或亲友询问,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重点让学生搜集此次活动中观看的几类动物,同时还可以搜集自己喜欢的其他动物)。
2、全班交流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这样学生对各种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有准备的去参加活动,更能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二)走进动物园,了解动物、感受动物。
同学们一走进动物园,立即兴奋起来,因为孩子们知道离自己喜欢的动物们越来越近了。
1、参观户外活动的动物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离园门最近的大象、河马、老虎、狮子等,因为这些动物已经进入户外活动。孩子们围着栅栏观看这些动物,边看边向小组内的同学汇报自己了解的相关情况。
生1:我知道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什么事情都要听雌象的指挥。
生1:我还知道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可以结成上百只大群。
生1:我还知道大象是哺乳动物,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生1:我还知道大象分为非洲象和亚洲象。
生1:狮子是非洲最大的一种猫科动物,主要在晨昏及夜间活动。生1:狮子是群居的动物,每群个体约3-30只,成员为雄狮、一群有血缘关系的雌狮和它们的儿女。
生1:老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
当孩子们走到大水池,看到河马时更是兴奋不已
生1:河马是陆上第二大动物,个头仅次于大象,有4米长。生1:河马用整天泡在水里的办法来度过非常炎热的日子。„„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做的非常充分,很多同学都能准确地说出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其特点,每个小组的同学在户外动物的学习中都能考取满分。那对于馆内的动物,我们又了解多少呢,看哪个小队的表现最佳喽!
2、观看馆内的动物
观看馆内的动物分两部分:犀牛馆和海洋馆。
在犀牛馆中,同学们看到了犀牛与白犀,虽然没有看到这些动物的全貌,但是却不减孩子们的欣喜程度,争先恐后地汇报有关犀牛的内容。
生1:我知道犀牛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和体形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当今第二大陆地动物。
生1:我还知道有白犀牛、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生1:我知道白犀牛性情温顺平和,基本不主动攻击人类。„„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相当热烈。当我们走进海洋馆时,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玻璃缸中各类鱼种,被大自然的神奇深深震撼着,鱼的世界真的是太美妙了。
生1:你们看这是我们课文中讲到的“中华鲟”。
生1:大家看这是“中华鲟”的生物标本,这个小的真的可爱。„„
当孩子们看到海豚时,孩子们高兴的欢呼起来。
生1:海豚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海豚是智商最高的动物之一。
生1:海豚大约包括了20几个属中的60多个种,其中海豚科是鲸目中最大的一科。生1:我还知道海豚用自己的声波为人治病呢。„„
师小结:同学们对于海洋的物种了解的也比较多,但是感觉还是不如陆地动物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希望回去之后你们多看看有关鱼类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说感受,写收获
1、我们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孩子们畅所欲言。生1: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平均体重仅次于虎的动物,也是唯一的群居动物。
生1: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生1:我还知道犀牛是现代陆生食草动物中最强大的动物之一。„„
师小结:看来你们的课前准备功夫都没有白费,有一定的收获,回去之后我们就写一篇有关今天课外实践活动的日记,谈谈自己的收获。
2、回校后完成日记内容。
(四)延伸学习内容
继续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为构建动物知识框架做好准备工作。预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2、了解到动物的生活习性。
3、激发起学生学习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情绪。预期效果:学生能从中有所收获,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四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摘 点击数:
676 更新时间:2008-9-21 17:19:42
摘要: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课堂、课外两大阵地的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内心体验,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目标。
关键词:生活 课堂 课外 动手体验 情感体验 活动体验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因此教育首先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杜威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必须源于儿童的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而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体验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重视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一、以课堂体验活动为主
1、动手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能使大脑处于最兴奋状态,学习情绪高涨,并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带动大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魅力。
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拥有着幸福的童年,对父母的辛勤劳作、操持家务、养育儿女的艰难并不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怀被看做是平常的、理所当然的。在《我从哪里来》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设计开展了一个“当一回妈妈”模拟体验活动。那节课上,我与孩子们一起反背书包,扮演“怀孕的妈妈”。孩子们随着我的语言引导,跟着我一起做动作,一起模拟体验“怀孕妈妈”的不方便和辛苦。一节课下来,我和孩子们都累坏了,孩子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原来妈妈是那么辛苦,我们才做了一节课就累坏了,而妈妈要整日整天整月都这样,生下我们后,还把我们抚养到现在这么大,多不容易呀。这节课中,因为我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角色引领班级孩子一起进行这一模拟体验活动,使得课堂中的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不再有人成为观众,因此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投入到了活动中,都获得了自己的体验。由于人人参与,提升了体验活动的信度和效度。在后来的活动交流中,学生们都积极发言,纷纷述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活动使他们更真实地感受了妈*的伟大,从而更加爱自己的妈妈。活动后的第二天,好多妈妈纷纷向我表示:昨晚,孩子们特别懂事,特别孝顺,回到家里,见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谢谢你,这么辛苦地养育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感受中产生顿悟。当然每个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在集体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合作完成。《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中有一个合作捏熊猫的活动。当时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同学捏其中的一个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里合作完成捏大熊猫的任务,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行动,结果第一次捏出来的大熊猫却迥然不同,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却不成什么样儿,怪物一个,同学们你责怪我,我责怪你,教室里一片哗然。我及时引导学生找出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的活动,这一次学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每组都捏得像模像样。通过前后两次的捏熊猫活动,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合作才能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才能给大家带来愉快的体验,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2、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如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个主题是《我为家人添欢乐》时,通过设计的一系列体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用自己的方式爱家人”可以是多方面的,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思考可以采用哪种方式给家人带来欢乐。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情境让学生表演:
1、奶奶病了,躺在床上------
2、妈妈下班回到家,很累了------
3、爷爷在家闷得慌------
4、爸爸正在休息-------第一个情境我让一个学生演奶奶,另一个学生演孩子,学生演得认真,看的也很认真,大家在笑声中知道了怎样照顾生病的老人。第二、三、四个情境我改变了做法,让多个孩子来表演同一个情境。让他们一个一个上前:我们看看这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再看看这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对同一个情境孩子们有不同的方法表示对家人的关爱。
虽然是假想的情境,但是孩子们在亲历体验中体会到说是一回事,做更是一回事。只有亲自去做了才是真正懂事的孩子。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行为都可能给家人带来快乐。更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做一个“开心果”不用做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给家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3、内心体验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永久,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德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有效地组织道德实践活动,有效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促使学生对道德的切身体验。同样品生课堂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模拟事件。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教室里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录像:放学后,在校门口,一位母亲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自己的女儿,当她看到女儿走出校门时,忙不迭地迎了上去,取下孩子身上的书包和水壶,递上早已准备好的酸奶和点心.关心的问:“今天累吗?口渴吗?快把这些东西吃了吧!”可是女儿却满脸不高兴,埋怨着:“烦死了!烦死了!”自顾自地吃着东西往前走了,只剩下可怜的母亲背着书包跟在后面„„初看录像时,学生们流露出满不在乎的神情,随着画面的逐渐展开,有的紧锁眉头,有的露出了羞愧之色,看来录像的内容对他们的内心触动很大,让他们陷入了沉思,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趁热打铁,出示了如下的内容:
1、想一想:你的父母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何?
2、说一说:你父母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关心照顾你的?
3、谈一谈:根据录像,谈谈你有何感想?
孩子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如今,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滋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长辈的一片爱心、苦心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为此,通过对父母日常生活工作的观察与回忆,启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到父母生活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从而激发起学生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提高行为自觉性。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谈一谈”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从而为落实行动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在本课中,教师尝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体验活动,为学生营造了思维空间,开辟了自由讨论的天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和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引起内心和情感的震动,从而提高道德认识,达到教育目标。
我们的品生课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往的说教常常令学生反感或是掩盖“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现状,学生个个都能说会道,但无法落实于行动。这就越发现出体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本片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能更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达到教育目的。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建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学生生活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是品生教育的宗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到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品德教育意境。而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离不开学习,更离不开生活。因此,思品课有效设计,要关注情境的创设,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以此激发儿童内心情感体验,让体验充盈课堂。只有这样,才会更有效地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最终达到品德的建构,品德的发展。
二、以课外活动体验为辅
以开放性活动体验为辅的教学策略,要求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具体教学行为,在体验教育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劳动,接触现代科技,接触大自然等,让学生在课外这一辅阵地中,得到切实有效地教育。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成小燕子、青蛙、桃花、柳树等,让学生模拟动植物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世界中去。通过学生亲自观察春天、体验春天,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并用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同伴们。如学生们通过“找、说、做”的表演方式找到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从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我想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过程,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内心深处想去保护大自然。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让品德回归生活”这一思想。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儿童走入生活、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中去收集和获取春天的信息,发现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一个大课堂。同时,通过“找春天”、“话春天” “写春天” “唱春天”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体验和领悟。在教学“话春天”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尽情地想,尽情地说。教师则融入其中,穿针引线,适当点拨,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自然之美,激发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了: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的有效目标。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我在教学《保护环境》时重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通过亲身参与校园环境调查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找到校园环境中不良的现象,从而引起:“我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的?”班级大讨论,最后通过大家一起制作环保宣传卡,投身到“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的活动中,获得内心体验,成为一个真正的懂得环保、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节课后,孩子们俨然成了校园内的环境保卫者。
附:环保小调查 调 查 人 员
调 查 组 长
校园中令人担忧的环保现象
地 点 现 象 1
我们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我尝试的就是一种体验领悟模式的学习,也就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保护环境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早就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现在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书本上这些接受性的道德知识的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容易形成敷衍的态度。所以,这节课,我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获取、深化、升华,通过体验达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
古人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虽然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这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内化了学生的品德言行,但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李雪红主编《小学品德教学拓新》广东教育出版社。
2、陈立春,《试论生活化德育》。
3、李秀伟、王作廷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与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新华出版社,2005。
4、邬冬星主编,《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潘慧芳主编《走进德育课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百例,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思品“活动化”教学的探索
——思品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苏州敬文实验小学 尤志华
内容提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课应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并从中得到感悟,改进生活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尝试开设思品活动化教学,从儿童的心理系统出发,根据儿童的兴趣组织活动,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以人为本;寓教育于活动;主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学生缺乏主动精神。活动化教学就是要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
一、什么是活动化教学。
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开展活动化教学是人本教育的需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展道德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认为:
1、小学德育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如: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在教学中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从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2、小学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做人处事的理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通过活动化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观念,真正体现德育课程新型的教育目的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换位、学会对话、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关注生态平衡,使教材真正成为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鼓励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及学生探究知识,明辨是非善恶所凭借的话题和范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
3、同时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突出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
三、活动化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过新年》一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欣赏活动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我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们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等。
3、实践活动这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课堂上我带领着孩子们踩气球,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过年了!
4、操作活动这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向自己可亲可爱的人的美好心意。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制作精美的书签、绘制漂亮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祝愿。
四、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德育课程教学中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德育课程教学活动化的基本特点。在实验中,我们认为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参与实践活动
课前实践活动时,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人。他们的思想意识,他们的灵魂,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是他们自我教育的最佳时机,自我成长的最好锻炼机会。这时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资料收集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在体验现实生活的同时,检测他们的道德行为,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
例如:我在上《电视连着你我他》一课时,要学生开展辩论赛。课前,我就布置正反双方根据自己的观点,收集、查阅、准备了大量的资料,来分别说明看电视是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等。这样在课堂上正反双方的辩手才有充分证明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正是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的辩论会上学生气氛活跃,学习劲头十足,大家激烈辩论,效果很好!
另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执教社区文化内容时,可带学生到图书馆参观,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体会到知识的伟大。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社区是文化的殿堂。如遇到有关我们的学校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带学生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去参观采访,让学生了解教师们工作的艰辛。这样,通过实地参观后再来上课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组织实践活动
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教学《学会合作》一课时,学文明理后组织学生做“两人背夹气球”的赛跑游戏,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从游戏活动中再次强化了道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又如:《坐立走有精神》一课,就是立足于孩子的生活实际,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实验教师采用了欣赏、讲授与练习结合的活动形式,从欣赏导入,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组国旗护卫队战士升国旗时飒爽英姿的图片,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解放军叔叔怎样苦练站功的:他们为了练好站姿,就贴着墙根站;为了站得纹丝不动,头顶砖头;为了使腰身挺直,他们在身上绑上十字架;有的叔叔发现自己脖子有时歪向一边,就在衣领上别了一个大头针,脖子稍一歪,针尖就扎脖子一下,这样才有了他们的“站如松”。听了介绍后,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体会,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反复强化,落到实处。
3、课后延伸参与实践活动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就不能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该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更深地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是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有效途径。因为现实的生活既是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阵地,也是学生实施道德行为的场所。
如教完《不说话的“朋友”》这一课后,就可以请同学们找找,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我们不说话的“朋友”遭破坏的现象。思考怎样让这些不说话的“朋友”再现往日的笑容,也可以请同学们在课后作一个调查,并填写调查表。
总之,“活动化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在课程上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社会促成长 实践出真知
社会促成长 实践出真知
——药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成功举办
4月9日下午5点30分,药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在A-114成功举办。药学院分团委书记黄耀辉老师,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杨博文,副书记万立阳,副主席周晓芳、甘霆及上届暑期社会实践星火小队队长谭亚东、虹霓小队队长陈静出席了本次宣讲会。学生会各部门干部干事及各班班委参与了会议。黄耀辉老师致辞指出,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而暑期社会实践正是大学生们全面发展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真正地锻炼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更好的铺垫。他提到,在实践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特长,将“中国梦”融入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活动介绍环节中。配合着诙谐幽默的宣传视频,社会实践部部长卢欣分别从选定时间内容及地点、组建小分队、申报立项等一系列环节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对活动流程的疑问。
随后,星火、虹霓两支小队队长分别为大家分享了他们去年在活动中得到的经验,通过PPT为大家讲解了竞标书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以及在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展现当代大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
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