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活动报告: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体验
9月5日,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来到xx实践基地学校参加了实践活动。经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明白了:社会实践是为了让我们以后更好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并通过活动磨练我们的意志力,只有正确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当然,这次的社会实践也让我们为将来踏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体验了不同的课堂。我们班先去的是抱石馆,在那里我第一次体验了攀岩的滋味。这是一次体验,也是一次收获。身体的协调、胆量的锻炼、观察的训练……这些都是攀岩课带给我的。
接着我们又去了普法课堂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中国的法律以及各方面的知识。最后我们去了xx博物馆,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海洋生物、xx往事、漆器的制作过程......面对博物馆内这一件件满载智慧和历史的物件,我们浮想联翩,我们心潮澎湃。一天的活动丰富而有意义。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现在许多家长都只重视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其实实践比学习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步入社会。如果只会死读书,那么将来走进社会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这次实践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我在这次实践中得到最重要的收获:
一、学会观察,充满信心。但这不是盲目的自夸,而是对自己做出肯定。挑战自己,做从未做过的事,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
二、了解社会,了解法律。这能够更好地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拥有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了解文化,了解历史。了解中华的博大精深,了解xx的历史文化,家乡往事。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却一直在继续,不一样的课堂,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
第二篇:不一样的课堂
不一样的课堂,一样的精彩
武夷山兴田黄土小学 蔡文德
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时间虽短,但获益良多。
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北京名师吴正宪,她给我们展示了《两步应用题》、上海名师潘小明,他给我们展示了《表面积的变化》、北京名师许淑一,她给我们展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加法乘法交换律》、江苏名师张齐华,他给我们上了《平均数》,并且还结合上课内容给我们作了精彩的讲座。同时,为我们上课的还有吴文俊老师《相遇问题》、饶冠珍《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听了这些名师的课和讲座,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10月14日,在武夷山实验小学举办的第二届“家长开放日”上的一节课----《比赛场次》,我觉得我自己的设计已经很好了,现在用这些老师们的方法来上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更好!现将自己的一点感受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我在设计《比赛场次》这一课时,我就在想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于是,在设计之初,我就是用视频给学生以学习兴趣,并由此将学生引入课堂。可是,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主要在于引入太过牵强,不自然,不生动,不够恰如其分!如,看完视频后,我提了个问题:“看完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这个视频是中国乒乓球金、银、铜三将并拿的)当学生充满激情的回答了爱国之后,并未及时地从数学角度来进行,并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并没有充分的调节器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进入到学习中来!纵观吴老师的课堂,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上课前,吴老师问道:“你们看到什么?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这就叫睁大你的数学的眼睛看问题!”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在吴老师执教的《两步应用题》一课中,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二、及时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课改实施了这么多年,课堂中仍不乏出现形式上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实质上却没达到一定的成效。我的课堂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在让学生说明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这24名学生的比赛场次的问题时,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可是呢,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进行讨论,而是利用这一宝贵时间进行他们的聊天计划!这不是流于形式是什么?在有的孩子在板演时已经出现了用画图法和列表进行解答时,却不能及时抓住这一有效的课堂生成,而是强拉孩子进入我早已预先设计好的PPT中进行讲解,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不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才能是什么?在名师课堂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他们的课总是及时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在潘老师的课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他的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减少?”“不算,你能看出来谁多谁少吗?”“不计算,你知道哪个表面积是最少?”“怎么找才能够不重复、不遗漏?” 这时的潘老师并不是急于让学生回答及时地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当学生说,第六个最少时,潘老师并没有肯定,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从而一同得到,要想不计算就知道哪个长方体的面积最小,只要看看他们复合的面积那个最多!你看,名师多么注重课堂的生成,多么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成果,多么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
三、挥洒自如的教学机智,意犹未尽的完美结局。
听吴老师的课,让我感受最深不仅是浓厚的人本主义思想,还有就是她在课堂上那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意犹未尽的课堂结局。吴老师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课一开始吴老师问:“大家说玩好还是上课好?”老师的本意是借学生说“玩”引出“猴子摘桃”,但孩子却说:“上课好”。这时,吴老师又问一句:“上课好还是玩好?”学生还是说“上课好”。这时,吴老师巧妙地一引:“上课比玩好啊,看来同学们真爱学习哪!那好,你们不要急着回答,40分钟后再告诉我,好吗?”话语不多,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课结束后,当老师问道:“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你们觉得烦吗?还想学吗?看来你们真的是上课好。” 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而我在上完《比赛场次》后仅仅是出现了一个谢谢,一个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目,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学有兴趣,反而有碍学生今后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怎么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怎么解答问题才是完美的?两天厦门之行,听了专家做课7节,讲座4场,从中找到了答案: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会解决问题策略,传授数学思想方法。正如主持人所说的一样:只有具备丰厚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技艺、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旋转中飞扬!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第三篇:不一样的课堂
不一样的课堂
我们从四面八方来,有着同样的心愿.我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想超越自我.但是,朋友
在这里没有诸葛孔明的谋略,有的是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态度;在这里更学不到阿里巴巴的咒语, 不断实践才是不断提高的法宝.这里有真诚,这里有热情.老师和同学在这里进行着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这就是思齐课堂.开口、开口、再开口!
实践、实践、再实践!
第四篇:不一样的课堂1
不一样的课堂
大良环城小学冯志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它在环城小学的数学课体验是不一样的。如邓敏丽老师上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全课抓住教学难点,游戏的规律必须个数相同,可能性相同,游戏才公平,让学生在摸球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堂中四角色不同的轮换,主持人高效的管理,提问人、评价人精彩的对话……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在环城,因为有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课堂才不会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思考和探索问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展现不一样的课堂。
第五篇:一次不一样的采访体验
一次不一样的采访体验(身边记事)
——记采访清卫阿姨 晚报小记者 王嘉怡
学校班级: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六(4)班
为了体验清卫工作的辛苦,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做清洁工作的邢阿姨进行了采访。刚见到她,是在男厕所的门口。我仔细地大量了邢阿姨一番:她个子不高,一头短发中还能看到她的几缕白发。
采访时正值邢阿姨在打扫厕所。正好让我们遇到了尴尬事:有一位四年级的男生用完厕所就一溜烟跑了,也不冲洗。刚好被邢阿姨逮个正着。邢阿姨告诉我们每天一来就能看到厕所里类似的事。
后来,邢阿姨带领我们参观了她的工作区域。我们一边看一边感叹:打扫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来到新大楼的楼梯上,邢阿姨告诉我们她自制了一把拖把。我们一提,立马感觉到好重!原来这是由三个拖把组成的大拖把,想着她每天都要拿着这么重的拖把进行工作,真是很辛苦。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清洁的过程中遇到了很难清除的污垢,邢阿姨要一次又一次的清除,直到清洁干净为止。最近,有一些同学恶意的去破坏邢阿姨的劳动成果,如:小便小在纸篓里,对着墙壁小便等一系列的破坏,邢阿姨忍耐的限度到极点时,便会向校长投诉,希望用教育来影响学生。甚至一些行为更恶劣的同学会将厕所的门给踢坏,给她的工作造成不便……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清洁工作是一些不怕脏不怕累的阿姨们做的,我们没有理由去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善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让周围的环境处处干净、整洁。保护卫生环境,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教师点评:这篇小短文,小记者从几个小细节了解到了清卫阿姨的辛苦:打扫的地方多、打扫的工具重,同学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小记者用眼睛感受到了阿姨的辛苦。
辅导老师:包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