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2:5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

第一篇: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金融机构。为适应新时代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联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和联户担保贷款方式。这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进信用社业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1.定价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贷款利率定价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专业人员在做好对市场利率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评价。而目前农信社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信贷人员未能有效,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对浮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影响了贷款利率定价的科学性。

2.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问题。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 信用社定价机制中资金成本测算缺失、利率风险意识不强、利率测算专业知识不足、贷款利率的定价依据较缺乏、没有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及信用社自身成本、效益等,造成了贷款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削弱了贷款竞争力,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

3.定价方法不完善

银监部门和省联社虽然制订了以行业信用状况、担保方式、银企贡献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对贷款利率定价实行差别化管理,但都没有科学具体的定价浮动标准,极易造成利率水平不适应业务发展与市场变化需求的问题。

二、对我市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信用社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客户盈利水平和自身效益等方面,积极探索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制订出更为合理可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建立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抵偿等情况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2.监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和省联社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使其逐步形成由市场内生的利率定价机制。并且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以《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窗口指导、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加大对农信社执行浮动利率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和监督其正确执行利率政策,促进其制定合理的利率价格,并支持其利用利率手段改善经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3.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支农主渠道,争取本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将涉农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4.充分利用点多面广和与农民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大资金组织力度,进一步增加存款总量,确保支农实力。信用社在我市占据着点多面广的优势,这些就更加有利于建设好农村信用社,健全和完善信用联社内部融资机制,充分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调节资金的能力,集中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这样不仅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而且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力。

5.做好宣传工作,为各项利率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农村金融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也要利用储蓄、收息和收贷的机会,耐心、细致地做好利率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及时知晓和正确理解现行利率政策,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新的政策实施农民还不了解,以及我国企业根据以往的需求也容易忽略农村信用社,种种客观外部条件需要我们必须做到加大宣传农村信用社,下大功夫对农村信用社的新政策进行宣传,一扩大其影响力。

6.农村信用社要强化内部管理,逐步建立起以安全为前提,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的贷款定价机制。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等逐步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科学合理 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要根据不同 客户状况,市场的差异和变化进行贷款定价,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来量化贷款价格、识别规避风险、整合信贷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要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从审查管理程序风险。限额、风险定价、利率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保证利率风险管理的序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增强自身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第二篇:1 利率定价方法体系建设

利率定价方法体系建设

自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相继开展了以加强“扁平化垂直管理”和“条线化专业经营”为核心特征的组织架构变革,新的组织结构体系初步成型。按照笔者的理解,各家商业银行在构建新组织架构的过程中,无论具体形式有多大差别,追求的重点都集中在两点:一是业务经营上力求形成“条线化”的架构,突出业务条线的集约化经营和集成化管理功能;二是内部管理构建“垂直化、专业化”的架构,突出管理支持和运营上的集中化、专业化管理职能。在这个大背景下,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作为业务管理职能建设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垂直化、专业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和机制建设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利率定价的核心在于银行价格政策的决策,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业务或者产品的价格能够在覆盖银行各项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率定价的核心管理职能应该落实到银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尤其是当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的时候,应该落实到管理会计部门)。因为只有这个部门才能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来控制银行各类成本,包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等,并能够在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成本管理方法来完成成本的核算、转移和分摊;也只有这个部门担负着从整体上对银行盈利能力负责的管理职能,它有责任依据银行最高决策层的要求来设定业务的盈利目标和资本的回报要求,并监督其贯彻落实。

但同时,利率定价机制还涉及多个经营管理环节,笔者认为,每个环节都应该由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提供专业的支持。比如,全行利率政策的确定,就需要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结合全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实际情况,向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并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最终决定,从而形成在全行有效、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利率政策体系;预期损失和风险成本的计算,就需要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按照银行的风险政策和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在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有关客户风险和债务风险的基础参数,并不断调整优化;等等。在明确管理职责的基础上,银行整体利率定价机制的组织架构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关于利率定价方法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其价格政策决策有其极为特殊的地方。一方面,它要满足特定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它还要适应银行业高风险的行业特征的需要。同时,银行业不像实体企业那样生产有形的实体产品,它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这决定了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成本具有无形性、间接性的特点,而产品的收入则具有长期性和风险性的特征。从历史上来看,西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法也走过了一条较为漫长的道路。从最优惠利率法、市场基准利率法到风险调整利率法,从单业务定价到关系定价,其发展的核心脉络是遵循提高银行风险回报率这一根本要求。而伴随着巴塞尔银行资本协议的形成和发展,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基础的现代利率定价思想逐步成为银行利率定价方法体系的核心。我们知道,作为企业的银行,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要获取超过平均资本回报要求的价值增长,这可以用下述简化的EVA计算公式表示:

EVA=P-R*(K)(1)

其中,EVA表示银行增长的经济价值,P表示实现的利润,R表示耗用的资本,K表示资本成本。

在利率定价的时候,将上述公式逆向调整,就可以得到业务或者产品的最低收入要求,即:

I=C+R*(K-r)(2)

其中,I表示业务实现的最低收入,C表示各项成本,r表示资本的无风险回报,R、K的涵义同公式(1)。

公式(2)便是现代商业银行基于风险回报要求基础上,确定利率定价的最核心的理论公式。它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实际情况,以贷款利率定价为例,我们可以将上述公式(2)展开得到一般的利率定价模型如下:

LR=FC+OC+EL+CC+(RR+/-CF)(3)

其中,LR是需要事先确定的贷款利率。

上式中,资金成本率(FC)即为贷款资金的成本,考虑适应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应该以市场为基础进行构建。比如,一种思路是可以采用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作为全行资金成本基准价格,在此基础上考虑银行市场融资的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调整得到各行不同期限的资金成本。另一种思路,是在资金完全集中管理的假定基础上,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调整流动性价差和信用价差得到。

运行及操作成本率(OC)是贷款业务相关的运营和操作成本。其计算思路一种是借助现成的成本计算和分摊系统,参考已经积累的成本数据计算调整得到;另一种思路是假设没有现成的成本计算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类似ABC(作业成本法)的方法,按照贷款主要价值链流程(如营销推广、目标客户服务、贷款前期调查、审贷、贷款发放、账务处理、贷后服务及管理)进行成本测算后得到。

预期损失率(EL)是贷款当期费用化的风险成本。可以以BASELII的内部评级法为基础,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EL=PD*LGD*EAD

其中PD是违约概率,LGD是违约损失率,EAD是风险暴露。这些参数的确定和取得需要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提供专门的支持。在初期没有数据积累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外部参数以专家模型法进行确定。

经济资本成本率(CC)是贷款业务耗用的经济资本的最低回报率,它是业务耗用的经济资本与资本成本的乘积。其中经济资本的计算思路,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根据BASELII的标准法计算,即采用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另一种思路是根据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内在的数学关系,采用违约率模型直接计算得到。而关于经济资本成本的计算,既可以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也可以参考银行内部的决策确定。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计算经济资本成本率的时候,要调整权益资本的无风险收益。

此外,预期利润率(RR)和竞争性浮动(CF)是一个附加的选择项,由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业务发展策略以及客户的综合贡献和客户关系目标等实际情况调整确定。

以上述模型(公式(3))为基础,结合客户类型的不同(如大客户、中小客户)、贷款类型的不同(如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业务类型不同(如存款、贷款),都可以确定不同的参数,从而给出不同的利率标准。由于此利率标准综合考虑了利率的成本覆盖和盈利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客户利率的谈判,会使银行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并且有利于衡量客户执行利率的回报状况,从而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各项存贷款业务的资本回报水平。

三、关于利率定价信息系统建设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不仅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和资本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还应该能够满足一线业务营销人员的需要。一个理想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应该能够为营销人员和业务谈判人员提供详细的银行成本资料和价格信息,使客户关系经理和营销团队在谈判的过程中,事先就能够明确地知道什么样的利率价格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底线,从而增强谈判能力,提高客户利率确定的针对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可移动的、开放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

利率定价机制-[飞诺网FENO.CN]

一个理想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是与商业银行内部各个信息系统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既要从银行成本管理系统中获取运营和操作成本信息,也要从银行风险管理系统中获取有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经济资本占用等风险参数信息,还要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收益率曲线和流动性调整等信息。此外,从关系定价的角度来看,理想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还应该从银行内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已有客户综合贡献度的信息;从全面管理会计实施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得到银行内部各个责任中心之间内部服务和内部成本转移的信息。从用户端来说,它还应该具备移动办公的能力,使系统用户(尤其是业务谈判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登录系统以得到系统的支持。

但是,实事求是地来看,要一步达到上述目标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在把握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法发展趋势和信息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先构建一个B/S结构、主要业务参数能够完全差数化设置的系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这个系统可以允许银行在其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前,以手工方式确定和维护各个主要参数;同时,也可以待配套系统成熟后,不用改造或者稍加改造便可以实现系统参数的自动更新。借助B/S结构,将后台管理和参数维护集中,有利于整个利率定价规则的统一,也有利于全行价格政策的传导;同时,客户经理等用户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够方便地登录系统获取需要的利率定价信息。在这个定价系统中,参数设置和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他们应该综合各个专业部门反馈的信息和数据,在补充必要的成本信息和盈利目标信息后,综合决策层的意见进行调整设置,并定期跟踪、分析全行利率价格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各项业务价格的成本覆盖和盈利实现情况。业务部门在营销和业务谈判中,负责收集具体客户和业务的信息录入系统并使用系统计算得到的价格信息,在权限内决定或者得到授权后决定最终的客户执行利率。运营部门结合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和系统打印的利率报价信息以及相应的审核文件,负责在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中实现相应业务的利率参数设置。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个事前的管理系统,定价系统不能完全代替绩效评估系统或者盈利分析系统。因为无论是运行操作成本,还是客户风险状况以及其他各项预先设定的参数,都可能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与事先确定的参数不一致。利率定价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根据历史情况和业务发展策略事先确定业务的价格水平,从事前管理的角度控制业务的成本和收益。定价系统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的反馈信息来不断调优,但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两者间的相互对账。

第三篇:利率市场化下的储蓄国债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下的储蓄国债定价机制

摘要: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高速期,在我国国家筹款中占重要地位的储蓄国债将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想适应的储蓄国债定价策略,逐步建立符合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储蓄国债发行定价的长效机制。

所谓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动记名国债品种。此类国债安全性好、收益稳定、购买方便、变现灵活,尤其是在近期理财产品收益普遍走低的背景下,其在资产配置中的投资价值更加凸显,颇受稳健型投资者的欢迎。每有新国债上市,各承销机构的销售额度通常在半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但由于目前我国储蓄国债票面利率在发行时就已确定,不随市场利率或者储蓄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在利率市场化这个大背景下,储蓄国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储蓄国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储蓄国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精神的体现,在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下,利率由原来的央行定价改为市场定价,充分发挥了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储蓄国债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稳步推进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在发达国家,由于国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流动性,国债利率通常被定为一国的基准利率。在我国由于国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再加上其具备地位高、信誉高和利率敏感等优点,最适合成为我国引导利率市场的基准利率。而国债利率要成为市场基准利率,必须具备较强的市场流通性和连续变动的利率期限结构等条件,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价格,这就需要实现储蓄国债市场化改革。

对于政府和个人来说,国债利率是衡量国债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指标。我国目前的利率高低顺序是: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较高的利率定价不符合市场规律,不仅增加了政府的利息负担,而且也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在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下,利率随着市场频繁波动,如果延续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储蓄国债将陷于“两难”处境:市场利率趋低时,就会增加国债发行成本;市场利率趋高时,理性投资者便选择抛债,影响国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合理使用。

(二)利率市场化对储蓄国债定价的影响

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在市场利率的上升周期,利率上升将直接导致储蓄国债与定期存款之间的利差空间减小,那么在国债发行时,投资者就会依据国内经济运行与CPI增长指数,谨慎考虑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储蓄国债的销售就将面临一定的利率风险。这种条件下的承销机构就将面临由于加息造成投资者将低利率 的国债大量提前赎回,占压银行资金的风险。当投资者遇到加息或投资股票、基金等收益更高的投资品时,就会提前变现手中持有的国债,而由于目前我国凭证式国债使用承购包销制,商业银行只能等到期后,才能由财政部来兑付本息,在此期间提前兑付的将由商业银行垫付,这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近年来,我国储蓄式国债的发行额度较大,到期时间过于集中,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集中兑付风险。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储蓄国债为固定利率的制度设计,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储蓄国债难以适应利率频繁波动的市场环境,一旦市场利率高于储蓄国债固定利率,投资者选择提前兑付的可能性激增,储蓄国债提前兑付的风险更加突出。

而若市场利率下降,由于储蓄国债的利率亦由于利率是固定的,又会相对增加储蓄国债的筹资成本。

近几年的金融调查统计显示:2011年-2014年储蓄国债的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收益率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相比最高收益率利差分别为0.45、0.75、0.66个百分点;而与同期金融理财产品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而且目前储蓄国债采用的固定利率定价模式定价时主要参考储蓄存款利率确定,在发行初时就已经确定,不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同时,近几年城市居民受物价持续上涨态势的影响,对以三到五年期为主的储蓄国债收益的投资预期不满意,大都认为与物价涨势相比收益回报率偏低,以中老年投资者为主的储蓄国债投资主体以开始改变对储蓄国债的投资偏好,开始转入其他投资方向。

(三)储蓄国债可行的未来定价机制

在利率市场化这个大背景下,储蓄国债在未来必须考虑设置重新定价机制,发行可变利率债券,在预定的重新设置日期,票息利率根据现行的市场利率进行调整,比如与同业拆放利率等利率指数挂钩。或者发行旨在保护投资者实际购买力不受通胀影响的通货膨胀指数化国债,将国债的利率分解为固定利率和通货膨胀率。

1、可变利率储蓄国债。目前,由于储蓄国债与银行存款的定价机制接近,所以银行存款是储蓄类国债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在确定储蓄式国债利率时,应该以银行存款利率和可流通国债的收益率做加权平均作为基准,并在基准利率上做浮动调整,积极运用市场利率导向策略,尽量减少储蓄国债筹资成本,如在利率下行周期实施固定利率策略,在利率上行周期实施浮动利率策略。据了解,可变利率债券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欧洲债券市场,在经济频繁变动时期或利率上升

时期深得投资者青睐。例如:美国EE类储蓄国债每年的5月和11月两次调整利率,利率相当于过去半年内5年期流通国债平均收益率的90%。

2、通胀指数型储蓄国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实际购买力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也可考虑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开发通货膨胀指数型储蓄国债。通货膨胀指数化储蓄债券的利率可由两部分组成,规定的固定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其中,规定的固定利率在债券整个期限内都有效,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应该采取消费价格指数(CPI)。例如,我国2014年的CPI指数为2.0%,那么,该储蓄国债的年利率=2.0%+发行时规定的固定利率。

平遥支行

孙禺

第四篇:银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会议发言稿

银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会议发言稿

人行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的信任,我非常荣幸当选首任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主任委员,谢谢大家!

下面,我代表在座的成员单位向人行领导做表态发言。加强行业自律是利率市场化能否稳妥推进的重要支柱,行业自律是市场行为,与利率市场化基本要求相一致,通过行业自律与沟通,可以引导商业银行强化财务约束,减少市场混乱行为发生。建立和完善市场定价自律约束机制,对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转型意义重大。一是避免商业银行存款竞争价格战推高客户预期和通货膨胀水平,进而导致贷款和全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增加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难度。二是避免银行激进拓展发展高风险业务,资产定价不能覆盖业务风险,导致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恶化,降低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促进贷款基础利率(LPR)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四是及时发现个别金融机构的不正当市场定价竞争行为,为监管部门加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共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保驾护航,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设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机制成员将按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中央银行的有关要求,从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升利率定价能力、探索贷款基础利率运用等多个层面积极参与并努力做好相关工作,共同促进自律机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各位!

第五篇:成品油定价机制

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概述: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发改委)牵头于2008年11月25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后,价格其实是有降有涨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关要逐步完善有关机制和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也要逐步适应价格上下波动的经常性情况。”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本次成品油调价前20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5%以上。所以,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经超过了20天,发展改革委经过观察和研究,决定上调油价。

据了解,在此机制下,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对于一些加油站进行的降价促销,国家对成品油实行的是最高限价,企业可以在最高限价之下自行定价,国家是支持合法的市场竞争的。历史因素:

油价接轨的3个阶段

成品油定价机制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

成品油定价机制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未作明显调整。直到1999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年6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经历了几次涨价。到2003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别是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190元和170元后,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月1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格(受SARS影响),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12月6日国家最终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成品油定价机制问题

1.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2.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3.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政府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4.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成品油定价机制方案:

于2008年11月20日前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座谈听证会,就完善正研究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降低成品油价格,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问题,听取地方政府和价格、财政、交通部门的意见。

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述座谈会还就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撤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问题,听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这次座谈会还约请税务总局、中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部门参加。成品油加个机制拟定: 背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确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规定的“当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高于5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提高到80美元。

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两种时间表可供选择:一是年底前,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和燃油税费改革一起启动,最早启动时间为12月1日;二是年底前先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降低成品油价格,于明年1月1日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即开征燃油消费税。具体如何“拍板”,正在等待国务院高层和相关部门的最后决策。

改零售基准价为最高价

成品油定价机制

早在2006年,国家就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并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零售基准价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允许企业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8%确定具体零售价格。

这一方案的出台意政府指导价,味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而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再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润确定价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见官方公开表述。

最新调整的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这一政策思路意味着,未来成品油经营企业将获得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同时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将加快,次数将增多。

实质上,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实践中,一直面临着尴尬局面。因为成品油供应体系存在着两个主体,一是民营企业,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后者在政府价格管控下,不能随意调整价格,而前者在供求变化和后者价格管控中,获取了利润空间。

“现在民营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当大。”石化专家、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薇对记者分析,目前国内成品油价偏高的情况下,民营加油站一吨能赚2000元左右。

如目前从国外进口的原油约50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是按照90美元/桶的价格出售,折合成人民币大概6000多元/吨,而地方炼油厂出厂的成品油价格4000多元/吨。按照目前规定零售价格上下只能浮动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只能降价8%。而民营加油站可以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渠道降价,从中赚得丰厚利润。

“采用最高限价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上述专家称,实行最高限价,意味着加油站售油,只要不超过最高限价,多低的价格国家不管。

对此,调整方案也给出了相应信息,即提出,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流通环节费用变化等情况适当调整流通环节差价水平。

“只要不突破最高限价,市场稳定,民众没有意见就可以了,企业出售油价低多少不用政府操心的。” 陈薇称,如果有了最高限价,加油站的利润空间将得到有效限制,不会有更大的暴利收益。调控区间调整

成品油定价机制

据悉,除了调整零售价格标准,成品油价格机制仍遵循2006年石油价格改革方案,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机制。

虽然这种间接接轨的机制不变,但据了解,政策层面未来可能在调控区间上进行适当调整。

按目前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看,价格部门核算出的零售基准价会被折合成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低硫轻质原油的一种,是美国石油工业的基准原油,已成为世界各地原油产品的重要定价基准之一)价格,当这个折合价格介于18-50美元每桶之间时,国内成品油价将与国际油价同步调整;但如果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国内成品油价将分别按照另外一套方法进行不等比例的调整。

具体核算是,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价格+成本+适当的利润率(按2004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为5%左右),来确定成品油价格。其中,18~50美元之间按照上述公式计算,50美元以上开始扣减加工环节利润,每上涨1美元扣减1%的利润率,到55美元减为零,55~65美元为零利润。

据悉,调整中的方案还提出,拟将50美元这个临界点调高到80美元。

成品油价格调整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复杂,为此,相关配套措施也是调整方案的重要部分。

据悉,如果按上述机制调整,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相关行业价格联动、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以及石油涨价收入财政调节等四个配套机制都将发挥“配合”作用。仍是局部性调整

尽管从上述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中,看出了更多的市场灵活性,但该调整思路仍属于局部性调整,市场化改革方向还是长期目标。

“中国成品油形成机制改革走的是渐进性道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牛犁对记者分析,虽然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但改革路径仍是循序渐进式的。

和牛犁持相同观点的专家认为,在现有管理体制和市场条件下,不能完全放开能源价格包括成品油价格。

“一方面,国家没有石油储备;另一方面,税收比例太小。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调控价格。”陈薇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可能会失控。

除此之外,在现有石油管理的垄断体制下,政府放开价格管制,将可能出现垄断企业联手抬价。这也是学者们担心的问题。

因此,能源价格改革尤其是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是,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条件,有足够的市场主体,才能产生合理的竞争价格。

“在没有放开市场主体管制情况下,只调整零售价格基准,是否会导致挤压现有民营企业竞争空间?”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价格机制下,民营经营企业还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如果中石化和中石油企业能够在“最高零售价”下自主选择降价空间,势必会对民营销售企业产生竞争压力。成品油定价机制特点:

2008年8月13-14日,发改委价格司将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讨论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届时除发改委的高层领导和业内专家外还有一些知情人士,发改委很大可能是既不彻底放手,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管得过多,而是适当调整,有紧有松。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的教授韩学功认为,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 油价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国内成品油价格仅与国际价格接轨不能真实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透明之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等。韩学功认为,理想中的石油定价机制应该是:将滞后价格变为适时价格,建立与国际市场变动相适应,反映国内市场供求特征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要有利于保证国内石油供应稳定性。

根据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由原先的上下浮动改为最高零售价格制。成品油定价方式:

“三桶油”自动调整

所谓自动对应调整,是指一旦达到新机制中的调价条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公司无需等待发改委调价通知,即可对应新机制规定价格自行宣布调价,这将是新机制中最重要的变革之一。

在国际油价处于一定区间内,当国内油价满足下调条件时,三大石油公司要在第一时间下调油价,而当国内油价满足上调条件时,三大石油公司则可根据各地区汽、柴油供应情况,选择不上调油价或在最高上调区间内适度上调。

“媒体早先所说的下放定价权并不准确,因为在一定区间内,上调或下调的幅度是由机制决定的,三大石油公司获得的仅仅是公布权或适度调整权,而当国际原油价格在区间之外时,为减缓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发改委仍将保留最终调价权。”该人士解释。

据了解,在新机制中,汽、柴油批发价仍采取最高零售价扣除合理成本的做法执行。三大石油公司也将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公布各省最高零售限价,这与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做法类似。

“由于担心过多承受油价上涨的舆论压力,石油公司方面并不希望由其对外公布调价结果,而是希望由发改委指定的中介机构公布,但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另一知情人士透露。

10月上旬,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行调整。

利得财富记者从上述人士处证实,已经上报的新机制中,已经明确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增加WTI作为新的挂靠油种,但最终参考的原油变化率仍可能是三地,这意味着或将剔除某地参考油种。而对于移动变化率幅度如何调整,该人士未作明确答复。

“缩短至10天的是调价周期,计价周期仍按22个工作日计算,调价期与计价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该人士举例,“例如11月1日调整油价后,如果11月10日调价条件满足,就可以再次进行调价,但调价的计价基础仍是上22个工作日(即10月中旬到11月10日)的三地移动平均价格”。

除此之外,该人士还透露,由于发改委不再下发调价通知,因此今后成品油定价公式也将趋于透明。现行定价机制虽然规定了“22天+4%”的调价条件,但是对于达成条件需要参照的具体参数及计算公式,发改委并未对外公布,各机构只是按照自己推导的公式进行模拟测算,计算结果并不十分准确。

“今后,相关细节可能会更透明。例如,具体挂靠油种以及汇率调整周期等,都有可能公布出来。”该人士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有关人士处获悉,在已经上报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中,除已经明确的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以及调整挂靠油种外,另一项重要改变是:当国际油价在一定区间时,发改委将不再就每次调价下发通知,而是由三大石油公司按照新机制,自动对应调整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新机制照此出台,将有利于理顺长期以来国际、国内油价脱钩的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荒。同时,新机制对于缓解石油公司炼油板块的亏损压力,也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趋势下,与国际油价接轨更深的新机制,或使国内油价上调频率加快。

向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以往,曾多次出现过调价窗口已经开启,但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改委并未及时下发调价通知的情况。

安迅思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师、易贸资讯副总裁钟健认为,采用对应自动调整方式,意味着国内油价调控将从“机制+通知”的半行政式手段,向更加市场化的手段进化。这是今年7月份发改委在让渡航空煤油调价权之后,继而部分出让汽、柴油调价权的适时之举。新机制有利于理顺长期以来国际、国内油价的脱钩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荒出现,这是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中的重要一步。

但钟健同时担忧,新机制实行后,由于缩短了调价间隔以及采取自动对应调整,届时国际油价的震荡将更直接地传导至国内,这对消费者而言不一定是好事。

他认为,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中应防止一个误区,即唯国际油价至上。由于国际油价中包含了大量地缘政治、美国货币政策、金融炒作等非成本因素,因此像照镜子一样跟踪国际油价并不明智。

“如果能将国内供求关系设置成一定的参数置入新机制,将更符合国内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还可减少油荒的出现。”钟健说。

不过,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炜瀚看来,只要“原油+成本”的基本定价框架不被打破,仅在调价周期、调价频率、调价方式和挂靠油种上做文章,对于消除短缺与高价、解决当前中国成品油市场的矛盾,都是隔靴搔痒。

他认为,现行定价框架中的“成本”是指油企的炼油成本。不难察觉,“原油+成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厂商角度表述,其本质是保护垄断利益,而非公众利益。

有利提升石油公司估值

针对此次调整,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市场中,从该政策中获益最大的将是中国石油(601857)与中国石化(600028)这两家公司。两大公司炼油板块长期亏损,主要原因即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及时。

当下A股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估值高于海外,但几大石油公司估值则恰恰相反。民族证券成品油分析师齐求实说,目前海外市场纯勘探类公司估值在15倍左右,信托网公司估值在13倍左右,化工类公司估值水平更高。但截至11月3日,中国石油估值在12-13倍之间,中国石化估值在8-9倍之间。这两家同时拥有勘探、炼油、化工与销售业务板块的公司之所以估值低于海外,主要原因即是受炼油板块长期亏损拖累。

他分析,如果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赋予两公司及时调价而无需上报的权利,将极大缓解两公司炼油板块的亏损压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估值。

目前,国内通胀拐点已现,主管物价与体制改革的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在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今后两月CPI有望控制在5%以内。众多经济学家更是预测,明年通胀形势将大为缓解。而且,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发改委体改司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调整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综合判断,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在年底前出台的可能性极大。

下载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石油定价机制

    国际石油定价机制 1.什么是国际石油定价机制? 国际石油市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体系。以三大期货市场与五大现货市场为主的国际石油市场......

    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五篇)

    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第一节利率的计算 一、利率概述 利率是指借款人在单位时间内应支付的利息同借贷资金的比率,这里的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利......

    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及运用

    试卷代码:33112533301 班级_20131114班___________学号_2013111411_____________ 姓名__杨丽琼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曲 靖 师......

    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推荐5篇)

    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某证券的β值为1.5,若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水平为10%,则该证券的风险溢价水平为。 A.5% B.15% C.50% D.85% 2. 假设P......

    基于内部资金利率的农商行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探索[合集五篇]

    基于内部资金利率的农商行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探索 摘 要:客户定价是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最主要措施,精准的存贷款定价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将以时尚经济的视角,研究商......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初探[优秀范文五篇]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初探 【摘 要】 通过对我国现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具?w业务特点,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应综合......

    县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

    **县农村信用社 人民币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管理,提高贷款综合收益以及市场占有率,本着“服务„三农‟,发展自......

    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范文大全

    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 油价今起10工作日一调22天+4%涨跌幅”的油价调整机制将成为历史。昨天,国家发改委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同时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今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