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王桂香最美教师有感
因为自善,所以至美
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王桂香”的视频,心情久久难平。忘不了讲台前辛勤耕耘的身影,忘不了课堂上孜孜不倦的叮咛,忘不了课余时嘘寒问暖的关怀,忘不了诸多磨难下沧桑而倔强的神情。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动了我。是什么让她在那样落后的小村,那样的家庭下,经受住生活条件的困苦,教学环境的艰苦,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呢?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她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是她内心深处助人的善念,让她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王桂香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
第一: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王桂香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第二: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记得那年我教初二,转来一个沉默寡言,眼神恍惚暗淡的学生。几天后我就发现他抽烟,喝酒,上课睡觉,对谁都不搭理,还经常跟外界社会上混混联系。吵他也不起任何作用。后来有幸见到了他奶奶--一个九十五高龄的老红军。得知她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相依为命,虽然有政府扶持,不愁吃喝,但是精力有限管不了孩子日常习惯,天长日久养成了很多恶习,而且从小没有父母疼爱,孤僻冷漠。老奶奶的话语一句一句震惊我的心灵。我下决心改变他。从此跟他一起吃饭,学习散步,还带他逛街买衣服。慢慢的我们成了好朋友。并且联合班里的学生给他办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派对,多么冷漠的一个人,在讲台上泪流满面,那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从此之后她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变得开朗了。又说又笑了。初中毕业就去海南当兵了。第一封信是写给我了,感谢我对他的关系和爱护,我们永远是朋友。看着这封信,我激动的留下了眼泪 第三是甘于奉献。德高为师,奉献为荣。奉献是老师的天职,同时也是教师事业心和道德感的使然。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育事业当作我一生奋斗的目标。每天提前到校是我多年来的习惯,进班第一件事就是摆桌子,摆讲台,巡视卫生情况。这样做,我不是为了标榜自己,只是为了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
今年新教育理念改革正在实行,我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更是义不容辞加入此行列,在领带的培养下,不断的出去学习新教育理念,参观新教育先进单位展示。加上自己新的创新,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焕然一新,同学们踏进这样的教室学习劲头更浓了。同时我在班里举行了读好书比赛。书法大赛,手抄报大赛,并且组建了衍纸手工社团,同时我也作为一员,展示了作品,参与了评比。同学们感受到了别样的学习乐趣。我每天也是忙碌并快乐着。
“胸藏有梦,心中有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只是王桂香自勉的话,也是他的工作写照,正是这种永不动摇的信念,让她在教育的道路上忙并快乐着。我将坚持向王桂香----这位“最美老师”学习,学习她的责任心、爱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将它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行动中去,让“最美老师”的精神继续传遍全国各地。
第二篇:学习最美教师有感
学习最美教师有感
最美教师,美在责任
责任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担负起自己职责,做精,做细每一件小事,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学习她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尽心,对工作的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是琐碎中体现。自己的工作与最美教师对比,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我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心中应该时刻装着患者,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
最美教师,美在细节
细节成就了最美教师的大爱。细细地品味她们救人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无论哪个细节出现脱节,救人就可能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作为一名江医人,尤其作为一名窗口药学人员,每天面对的几百上千的患者,需要调配上千的处方量,工作不可谓不繁杂,责任不可谓不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更加细致,耐心,诚心,真心,细心才可以圆满不出错地完成繁重的处方调配任务。
最美教师,美在团结
学最美教师还要学习她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同事之间,部门之间都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才能体现出集体的智慧,才会更具战斗力。看了最美教师的事迹,我们要把学习的心得体会付诸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学最美教师最需要的是感动之后的行动。
正如衢江四小的校长所说的“我们没有大楼,我们没有大师,但是我们有大爱”。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也要带着仁爱之心努力工作,坚持“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将责任和奉献精神化为自觉行动,坚守平凡岗位,将自己的专业所学服务于广大患者,为江医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发挥自己该有的作用。
江医药剂科门诊药房王晓峰
2012.2.24
第三篇:学习最美教师有感
因为爱,才强大
-----------学习“最美教师”有感衢江区职业中专 李娜
衢江四小三位老师因为寻找迟到学生,救起三条生命,事迹轰动三衢大地,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让我深深体会了最美的教育,是由最美的老师做出的。三位老师因为心中有爱,执着的去找孩子,点名、打电话、调课、开车一路寻找、贴纸条、询问店长、充话费,直到打通电话,转危为安。如果不是三位教师的心中这份爱,怎么会在报端,再看到那两张稚嫩阳光的笑脸。
三个“最美老师”所在学校的校长马建红老师说:“我们学校没有大楼,我们也不是大师,但我们不可以没有大爱。”大爱便是人性的集中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小爱不少,也容易,比如爱自己,爱孩子,爱父母,爱爱人„„可是能够把爱扩散开去,无私地再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去爱别人,爱别人的孩子,爱别人的父母„„这就不简单了,比如衢江区四小的这三位老师,比如夏肖艳店长,比如常山舍身救人的老人占祖亿„„他们都是用爱用人性去温暖别人的最美的人。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教师更多了一份责任,“不是家长,胜似家长”,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真正的去感受学生的需要,内心的想法。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个多样的群体,多是初中班级的落后生,老师放弃的对象,大多数学生都不够自信,常常一副破罐破摔的样子,如何让他们感到温暖,如何让他们从心里接受教师的爱。从叛逆到懂事,这个过程中,如果心中不是有爱的支撑,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份膜拜,如何能不停的在多从角色中转换,课堂上的教师;生活中的家长;心灵上的朋友;“最美教师”的报道,给了我更多坚持的理由,有了这份坚持,让周围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爱。让教师,不再是职业称呼,而是一份爱的代言。
最后还是引用一下白岩松的话:有的时候对一种行为的赞美,就是对另外一种行为的批判。希望社会营造出越来越好的环境,让每个人心中的爱都能够被激荡出来。
第四篇:桂香读后感
桂香,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和千百个普通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名字一模一样!
在中国浙江的钱塘江南岸上生活着一群与命运作着不屈抗争的人,桂香读后感。至清朝后期始,由于钱塘江道的不断变迁,钱塘江南岸多出了一些无主垦种的土地,由于钱塘江坍江的特征,土地面积时有增减,这些土地俗称沙地。萧山绍兴一些穷苦人家为了活命,把家搬到沙地上,垦荒开地,养家糊口,与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沙地的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诞生一些新的地名和名称。在沈青松先生的《沙地风情》中有很多记录,在许仙(许顺荣)先生的小说中也能找到很多影子。像“沙地江司”这个名称,就是沙地上独有,旧称一般有威信,受人尊重的人,我太爷爷叫赵年九,去头蓬老街茶店喝茶时人人尊称“年九江司”。而桂香只是沙地上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封建时代与命运抗争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在解放前后这段特殊时期,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叫“桂香”的普通女子不屈于命运,与时代、与风俗作着抗争,尤其值得我们这些沙地的后辈铭记在心,在《桂香》这部小说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之前我看过陆亚芳和方国娟关于萧山沙地、围垦的小说和散文,但她们偏重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当我一开始读到《桂香》的时候我以为作者肯定是我的父母辈,但我错了,桂香的作者年龄和我差不多,许多历史名称和典故却是我从未涉及过的,作为一个沙地、围垦的文学爱好者,她的写作和学习精神尤其值得我学习,读后感《桂香读后感》。
我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对于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文学价值的现阶段写作体验一窍不通。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把萧山沙地、围垦的历史和变迁用笔记录下来,让后来人能知道在萧山沙地短短一佰多年的时间中沙地人用自己的双手赶超了别人几佰年的发展历程,把萧山围垦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建设成为了大江东开发的热土。
随着大江东开发的不断深入,萧山围垦的面貌将不断变化,许多围垦人物和故事将更多地存在于历史深处,就需要我们有人用笔记录下来,所以《桂香》的作者值得我们尊敬,因为她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
《桂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桂香》的作者值得我们每一个围垦人和围垦人的后代尊重。
第五篇:桂香读后感
桂香,多么迷人的书名;桂香,多么美好的回忆;桂香,多么扑鼻的味道。桂香,是多么的令人记忆犹新。这本书讲述的是围绕一名叫桂香的小女孩张开的故事。描写了萧山沙地人的起居生活。我也是萧山沙地人,当地的语言,当地的习俗,当地的建筑,活灵活现。他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河边嬉戏、玩耍。在池塘里洗澡,在农田里种菜。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自制的“篝火晚会”,特别是在冬天,可暖和了。
在刺骨的寒风中,我拿来了成年的麻杆、打火机和蜡烛。我先把麻杆一根根相对,摆成一个尖尖的“小塔”;然后用折断的麻杆在“小塔”的周围围成一圈;点燃蜡烛,拿一根麻杆,点燃一端;在“小塔”的塔尖滴上蜡烛油。五、四、三、二、一,点火。“小塔:瞬间燃起,在寒冷的冬夜,这把旺火像是明天的希望。
在爸爸小的时候,那可更加好玩。那时候没有空调、冰箱,炎热的酷暑,热的小爸爸一天到晚往家后的那条“避暑河”里跳,小爸爸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小爸爸的兄弟们早就已经游泳游了好几个来回了。小爸爸还没有到一个来回,就被小爸爸的爸爸给抓去了。小爸爸可不会善罢甘休,一吃完晚饭,小爸爸又来到河边,跳下水去玩,这下小爸爸可玩的很开心,小爸爸的爸爸又来了,小爸爸说:“我在洗澡。”小爸爸的爸爸没有办法,只好摇头而去。小爸爸看天色差不多放动画片的时间了,小爸爸连忙跑到了电视机前,刚刚好到蓝精灵播放时间,小爸爸和姐姐看起来动画片。
妈妈小时候可没有爸爸那么闲。妈妈告诉我,她小的时候要做饭,还要帮外婆割草、种田,比起爸爸,可要累多了。
沙地,是我长大的地方;沙地,是我玩耍的地方;沙地,是我永远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