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桂香学习心得
学习王桂香心得体会
在2016年“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武陟县大封镇司马岗小学教师王桂香从全省159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名候选人之列.她的事迹迅速在河南传开,引导和激励着奋斗在一线的我们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立足本职,敬业奉献。
一是学习王桂香老师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01年,王桂香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面对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而双双病倒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王桂香擦干泪水,强忍心中的悲痛,毅然扛起了生活的重任。每天早上5点,王桂香便起床做饭,然后为瘫痪在床的婆婆穿衣、洗脸、喂饭、喂药;晚上与婆婆同睡一张床,半夜为老人翻身盖被、收拾大小便。十几年如一日,成为了我们孝亲敬老的楷模。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她这种敬老爱亲、任劳任怨、孝感天地优秀的传统美德。对老人多些耐心,多听听、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并把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的教育给学生、孩子,让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永远传承下去。并根据这件事把中国其它的优秀传统美德也一并宣扬出去,教育学生敬老爱幼、尊敬师长。
二是学习王桂香老师对教育的认真负责。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阻碍王桂香对教育事业的狂热追求。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常常学校家里两边跑。每天中午下了班,她就立即骑车往家赶。等伺候一家老小吃完饭、安顿好孩子后,她又急匆匆地返回学校。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学习她这种尽职尽责、真诚无私、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也把这种优秀的精神教育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应该在学习中认真负责,不抄袭,不欺骗。小组长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欺上瞒下,组员做好自己工作,按时给组长过关。
三是学习她任劳任怨,敢于承担,吃苦耐劳的精神。2015年8月,镇中心校决定由王桂香到司马岗小学负责。将一个倒闭的破败不堪的摊子收拾起来尤为艰难。学校没有男教师,她就带着两位特岗教师换灯泡、粉墙壁、钉窗纱、制教具„„使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学校旧貌换新颜;她凭着良好声誉,奇迹般招收到了32名学生;她用责任心恢复了村民对学校的信任,使一所“倒闭”了的农村小学重新焕发出来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司马岗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
她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博大的胸怀,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她的这种精神换来了桃李芬芳,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赞誉。她做的这些事情,没有定力的人很难坚持下来,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很难坚守下去。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她的这种精神,甘于奉献。这种精神我们也应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王桂香的事迹,懂得感恩。使他们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做到甘于奉献,在班级在工作中,班长、组长、课代表做到甘于奉献,牺牲自己的时间为班级做事,这种精神就是王桂香精神,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小组长给组员讲题,也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在为组员服务,我们应该鼓励这种精神的发扬,老师学习同时让学生学习,让他们懂得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并懂得感恩。
“胸藏梦想,心中有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是王桂香自勉的话语。也应该成为每个老师自勉的话语。也同时可以告诉学生“胸藏梦想,心中有情,做一个幸福的班长(组长、组员)”是他们自己自勉的话语。不仅让老师懂爱,懂奉献,关键更是让我们的学生懂得敬老爱幼,懂得奉献。
第二篇:远程教育学习心得周桂香
远程教育学习心得
我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在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成为课堂的主题。
教师需要通过培训,通过与共同体成员的深入的交流,通过这些机会建构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需要尝试,可能还会冒一定的风险;我们需要在一个能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尊重和支持的环境当中从事我们的学习。通过探究,通过尝试不断地寻求知识,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如何利用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怎样才能调和多样的学习需要,包括智力发展、文化、性别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怎样调和?这些都是当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此问题的思考,也能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分析、阐明。
对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如果自己能成为学科的积极的学习者,我们就能够对自己教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也能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哪些内容是能吸引学生的。同样,通过交流,教师也能够体会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到每个参与合作的人员都能为集体的智慧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与同事之间的相互的交流,共同的研究,我开始认识到对话对于理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认识到一个倾听者对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对共同体集体智慧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
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机会,这个机会来自于专业发展所蕴含的学习精神-------一种探究的精神,对教学实践的探究,对学习的探究,对更广泛的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探究。有了这种探究的精神,学习必然能够是终其一生的。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到培训、交流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远程培训为我们学习、工作带来的方便性。学习时间是短暂的,转眼间我们就要学习结束,待到我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中,让它充分发挥效益,为学生服务。
本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深深认识到了,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是为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是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的!更是为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服务的!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实现了不同时空师生的教学互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增强了教育功能,提升了教育的研究水平。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立志成为一名成功者!
第三篇:桂香读后感
桂香,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和千百个普通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名字一模一样!
在中国浙江的钱塘江南岸上生活着一群与命运作着不屈抗争的人,桂香读后感。至清朝后期始,由于钱塘江道的不断变迁,钱塘江南岸多出了一些无主垦种的土地,由于钱塘江坍江的特征,土地面积时有增减,这些土地俗称沙地。萧山绍兴一些穷苦人家为了活命,把家搬到沙地上,垦荒开地,养家糊口,与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沙地的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诞生一些新的地名和名称。在沈青松先生的《沙地风情》中有很多记录,在许仙(许顺荣)先生的小说中也能找到很多影子。像“沙地江司”这个名称,就是沙地上独有,旧称一般有威信,受人尊重的人,我太爷爷叫赵年九,去头蓬老街茶店喝茶时人人尊称“年九江司”。而桂香只是沙地上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封建时代与命运抗争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在解放前后这段特殊时期,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叫“桂香”的普通女子不屈于命运,与时代、与风俗作着抗争,尤其值得我们这些沙地的后辈铭记在心,在《桂香》这部小说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之前我看过陆亚芳和方国娟关于萧山沙地、围垦的小说和散文,但她们偏重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当我一开始读到《桂香》的时候我以为作者肯定是我的父母辈,但我错了,桂香的作者年龄和我差不多,许多历史名称和典故却是我从未涉及过的,作为一个沙地、围垦的文学爱好者,她的写作和学习精神尤其值得我学习,读后感《桂香读后感》。
我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对于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文学价值的现阶段写作体验一窍不通。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把萧山沙地、围垦的历史和变迁用笔记录下来,让后来人能知道在萧山沙地短短一佰多年的时间中沙地人用自己的双手赶超了别人几佰年的发展历程,把萧山围垦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建设成为了大江东开发的热土。
随着大江东开发的不断深入,萧山围垦的面貌将不断变化,许多围垦人物和故事将更多地存在于历史深处,就需要我们有人用笔记录下来,所以《桂香》的作者值得我们尊敬,因为她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
《桂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桂香》的作者值得我们每一个围垦人和围垦人的后代尊重。
第四篇:桂香读后感
桂香,多么迷人的书名;桂香,多么美好的回忆;桂香,多么扑鼻的味道。桂香,是多么的令人记忆犹新。这本书讲述的是围绕一名叫桂香的小女孩张开的故事。描写了萧山沙地人的起居生活。我也是萧山沙地人,当地的语言,当地的习俗,当地的建筑,活灵活现。他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河边嬉戏、玩耍。在池塘里洗澡,在农田里种菜。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自制的“篝火晚会”,特别是在冬天,可暖和了。
在刺骨的寒风中,我拿来了成年的麻杆、打火机和蜡烛。我先把麻杆一根根相对,摆成一个尖尖的“小塔”;然后用折断的麻杆在“小塔”的周围围成一圈;点燃蜡烛,拿一根麻杆,点燃一端;在“小塔”的塔尖滴上蜡烛油。五、四、三、二、一,点火。“小塔:瞬间燃起,在寒冷的冬夜,这把旺火像是明天的希望。
在爸爸小的时候,那可更加好玩。那时候没有空调、冰箱,炎热的酷暑,热的小爸爸一天到晚往家后的那条“避暑河”里跳,小爸爸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小爸爸的兄弟们早就已经游泳游了好几个来回了。小爸爸还没有到一个来回,就被小爸爸的爸爸给抓去了。小爸爸可不会善罢甘休,一吃完晚饭,小爸爸又来到河边,跳下水去玩,这下小爸爸可玩的很开心,小爸爸的爸爸又来了,小爸爸说:“我在洗澡。”小爸爸的爸爸没有办法,只好摇头而去。小爸爸看天色差不多放动画片的时间了,小爸爸连忙跑到了电视机前,刚刚好到蓝精灵播放时间,小爸爸和姐姐看起来动画片。
妈妈小时候可没有爸爸那么闲。妈妈告诉我,她小的时候要做饭,还要帮外婆割草、种田,比起爸爸,可要累多了。
沙地,是我长大的地方;沙地,是我玩耍的地方;沙地,是我永远的故乡。
第五篇:北师大学习心得 王桂香 辉县市实验学校(定稿)
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培训心得
王桂香 辉县市实验学校
2015年12月10日至12月18日,我们一行120人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新乡市“市培计划”——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高级研修,怀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相聚在北京师范大学这片学习的乐土,完成了为期9天的优秀班主任培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10位北京市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的精彩讲座。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幽默的语言、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由不得你不相信他,由不得你不仔细听,由不得你进入他所制造出的那种氛围中„„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信念:怀揣快乐去做好每份班主任事务。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丰富”。
参加培训的第一天上午,我们听的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院硕士谷金玉教授的《了解心理发展 提升教育功能》,谷教授的讲座,侧重于从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有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教育是什么?他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在教育当中,我们老师可以做一个“笨”的人。而教育是技术加艺术,归根结底,教育是一门艺术活。二是他告诉我们,做为教育者的我们,特别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你做了什么永远也比你说了什么更重要。你让小草结出苹果不是小草的错,那是我们的过!赵建玲老师的《伴你同行路 与你共成长》讲座,她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以良好的师德去感染学生、博大的爱心打动学生。她是这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开学的第一张调查表到班委的组建、每个学生的生日电子贺卡的精心设计、班队会设计、学生毕业赠礼等等,我们无一不和赵老师一起收获着难忘和感动。史家小学万平老师的《教育是温暖的》,让我懂得了一个点,是起点,也是终点,看似偶然的一点,却是儿童成长的开始,一个点以及一个点的延续,意味着一个学生获得了一份有价值的动力„„教师的教育活动中,一些时空关键点很重要却很平凡,是需要我们自我把握住的。可能不经意的一个点就成就了我们整个教育人生„„老师们,把我们的教室当作“镭”工作室吧。蔺桂瑞教授的〈幸福教师,从关爱心灵开始〉,让我懂得了第一,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要用积极良好的心态,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解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李梦莉《我的班长我的班》、郑丹娜《全接纳 慢引导——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陈延军《新教育常态下的新型班主任工作》、陈纪英《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教育工作》让我心生感慨,使我懂得从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每天从事的是紧张而冗杂的教育工作,背负的是沉重的责任,有时简直喘不过气来。教育是激情与智慧并重的事业,我们必须时刻永葆激情,每天以无比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咀嚼幸福,体会快乐。班主任工作要有阳光的味道。我们需要的是有价值的教师,教师的工作任务应该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从“教会知识”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从“接受”转变为“创造”.这就决定了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任务转变,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
二、“前沿”。
此次培训,除了专家们“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解读外,我们还参观了由原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亲自办学的朝阳区北京市润丰学校。卓立校长为北京市特级教师,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北京市杰出校长、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小学优秀党支部书记、北京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优秀校长和优秀书记等。润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追求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知识的和谐;人与 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们的 他们办学宗旨是三全三爱三服务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把润丰学校办成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 我们的学校是润丰人的学校愿景。学校还配有体育馆、游泳馆、报告厅等附属设施。学校采用一流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教室、专业教室配备了多功能触摸电视,用于教学活动。润丰学校给我们的印象是集科技馆、体育馆、艺术馆等于一体的一个集合体,他们前沿的基础设施、前沿的办学理念让我们为之叹服。三是查找不足,明确方向。通过此次培训,进行自我反思,寻找自己与“优秀班主任”之间的距离。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优秀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细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多读书勤反思
陈纪英主任说“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孩子和家长知道。”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生命不止,学习不息。除了参加培训,互相听课等学习形式外,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
(1)多读各类杂书。老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已,让自已的知识不断更新,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从哪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了,中外名著、天文地理、百科全书都应该涉猎,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
(2)应该读教育教学专著。读陶行知,读杜威,读苏霍姆林斯基,与大师进行对话,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3)读教育教学杂志。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站在理论的前沿,把握教改的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2.会欣赏会宽容 一是要学会欣赏。如果学生老是遭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相反,你能发现错误中的闪光点,学生看到了希望,会投之更多的热情,直至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正如陶行之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二是要学会宽容。王立军主任给我们讲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很多的短,一辈子都补不上来,那我们为什么不扬他的长呢!借一个表扬给孩子,这个孩子就可能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应当允许所有的孩子偷偷地改正自己独自一个人犯的错误。用宽容的方法,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3.有激情敢创新
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观摩学校课堂教学、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使我感觉到自己有许多不足: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专家们用他们极为深厚的语言和理论功底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个看似高深、深奥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去。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