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韩兴娥心得

时间:2019-05-12 12:4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韩兴娥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韩兴娥心得》。

第一篇:学习韩兴娥心得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学习观摩心得体会

泸溪县明德小学 张卫芳

上周,赴山东潍坊参加了州教科所组织的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学习观摩活动,感悟很深。韩老师很多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一、应付考试有妙方

她的学生不怕考试,成绩很好。有的老师担心,只用两个星期上教材,而考试的时候主要是考教材的内容,这样会不会造成考试成绩比不上其他班?或者,至少,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成绩会跟不上?韩老师的班级并没有这种情况,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她就开始实验,第一期的期末测试她班上的成绩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能做到这点,仔细看她的经验介绍,她有很多“应付”考试的好方法。比如,一年一期的时候,她不要学生练习组词,因为很多字学生不会写,组词“浪费”学生的时间,考试要考怎么办?在复习的时候,她将100多个要求会写的字每个字组三个词,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读,“应付”考试没有问题。写字怎么办?她采用让学生描红的办法,把100多个会写字打印出来,楷体,放大,加粗,让学生在这样的“韩氏”字帖上描红,学生爱好浓厚,学生的书写工整,考试时错别字也少。

二、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 韩兴娥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审讯鼠贼》中,经历了五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熟读韵文,简单理解:“升堂审讯列罪状,一贯偷盗太疯狂。率领队伍逮鼠贼,勾结伙伴毁杂粮。”第二步是认读20多个生字。第三步认读用熟字拼凑的30多个生词。第四步认读用学过的字编写的6个句子。第五步读一读联系韵文内容编写的一段话。

三、构建新的识字系统

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较少时,这些字在大脑皮层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是极容易消失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构成语言系统,使新学的汉字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大脑皮层构建新的链接,产生新的系统,从而融会贯通,牢固掌握。韩兴娥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就构建了一套新的系统。一是她将学生学过的字按偏旁归类,让他们体会偏旁部首的意义,同时巩固认读生字。二是让学生伴着乐曲唱韵文,展开联想记生字。在童音荡漾中,生字学习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他们的最爱。三是为学生编辑的《韵文小字典》成了学生识字的得力助手。当某个字发生暂时遗忘时,学生可通过定位联想快速想到此字在某课某句话中的位置,记得不扎实时可以查找韩兴娥老师专门打印的《韵文小字典》。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时,韩兴娥老师从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背诵那个字所在的韵文。学生在这种富有韵味的语境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

四、奖励方法独特

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韩老师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些新办法。比如说,她做了一些分数牌,学生做好一件事便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牌,这些分数牌就如同她们班的货币,可以用它来换分值不等的彩纸,可以用来借书,可以用来换本子、铅笔、橡皮……她曾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也曾写“密信”告诉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把奖品拿回家时,一定要夸张地表示奖品好得不得了。家长反映,孩子每天如数家珍地数自己得到的分数牌,自愿多识字、多读书来挣取更多的分数牌。这样优生得到的奖品多一些,后进生也一分一分地积攒,也有得到奖品的机会。有时候,她从韩老师的教室外走过,经常会看到学生兴高采烈地在换取奖品。学生的积极进取心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

韩兴娥海量阅读学习体会

相 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怎么读,读什么,课内和课外怎么读,是我们语文教师永远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困惑中进行了许多尝试,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结果依然一片迷茫。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例外。我喜欢语文,却始终不得要领;喜欢教学,却始终没有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我喜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样的句子,却始终没有“晓声”与“识器”,一直漂浮在肤浅的水面。自认为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从小到现在,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却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语文的风格。自认为是一个还够有毅力的人,人到中年之后,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也是庸人一个,没有在任何一件事上坚持点名堂来。至少在读书教书这样的事情上,就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今天,在参加完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之后,我写下这些拙劣的文字,以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多点深思。

1、教师质朴 学生精彩

灵宝教育人认识韩兴娥,很多源于张建超老师的增量阅读,我也不例外。怀着期待的心情,目睹了这样一位教育名人的风采。看她的人,一位大众教师的形象,朴素大方,没有光鲜的外表,;听她的课,课堂语言很简洁,没有任何的修饰语言,甚至没有导入、过渡等一些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课堂上教师没有精彩的点评,没有激情奔涌的煽情,典型的“原生态”课堂。若不是她的名气大,也许会评为不达标教师;听她的报告,没有优美的言语,没有惊人的口才,完全是一个率真的女人;听她的事迹,敢直接提意见给局长,并公然拒绝教研室的考试,俨然一位很有个性的教师。但正是这样一个“讷于言”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却着实精彩。她执教的是四年级的《骏马的悲歌》,学生的语文素养极高,发言中成语运用、诗句引用恰到好处;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到位;联系历代像李贺这样仕途坎坷的文人信手拈来;诗歌的朗读无论男女都能绘声绘色„„作为语文教师,看看自己的学生无不让人感到汗颜!

2、过程简单 内涵丰富

她们这个名师团队,课堂上的环节极其简单,是任何一个教师、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做到的。基本就是“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用一用”这样几个环节,想来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样,都在积累运用上下了一番苦功,让文化的积淀成为课堂的常态。仔细品味,每节课的内涵都是丰富的,讲中年级《骏马的悲歌》有诗人的生平,有时代的背景,有同样遭遇的文人链接;有历史故事的穿插„„讲低年级《成语儿歌》时,有象形文字的认识;有成语故事的来源;有成语的背诵;有活用成语的检测题;还有不同类型成语积累的闯关题„„有效的时间内做了很多高效的事情。

韩兴娥海量阅读学习体会

相 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怎么读,读什么,课内和课外怎么读,是我们语文教师永远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困惑中进行了许多尝试,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结果依然一片迷茫。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例外。我喜欢语文,却始终不得要领;喜欢教学,却始终没有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我喜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样的句子,却始终没有“晓声”与“识器”,一直漂浮在肤浅的水面。自认为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从小到现在,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却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语文的风格。自认为是一个还够有毅力的人,人到中年之后,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也是庸人一个,没有在任何一件事上坚持点名堂来。至少在读书教书这样的事情上,就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今天,在参加完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之后,我写下这些拙劣的文字,以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多点深思。

1、教师质朴 学生精彩

灵宝教育人认识韩兴娥,很多源于张建超老师的增量阅读,我也不例外。怀着期待的心情,目睹了这样一位教育名人的风采。看她的人,一位大众教师的形象,朴素大方,没有光鲜的外表,;听她的课,课堂语言很简洁,没有任何的修饰语言,甚至没有导入、过渡等一些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课堂上教师没有精彩的点评,没有激情奔涌的煽情,典型的“原生态”课堂。若不是她的名气大,也许会评为不达标教师;听她的报告,没有优美的言语,没有惊人的口才,完全是一个率真的女人;听她的事迹,敢直接提意见给局长,并公然拒绝教研室的考试,俨然一位很有个性的教师。但正是这样一个“讷于言”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却着实精彩。她执教的是四年级的《骏马的悲歌》,学生的语文素养极高,发言中成语运用、诗句引用恰到好处;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到位;联系历代像李贺这样仕途坎坷的文人信手拈来;诗歌的朗读无论男女都能绘声绘色„„作为语文教师,看看自己的学生无不让人感到汗颜!

2、过程简单 内涵丰富

她们这个名师团队,课堂上的环节极其简单,是任何一个教师、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做到的。基本就是“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用一用”这样几个环节,想来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样,都在积累运用上下了一番苦功,让文化的积淀成为课堂的常态。仔细品味,每节课的内涵都是丰富的,讲中年级《骏马的悲歌》有诗人的生平,有时代的背景,有同样遭遇的文人链接;有历史故事的穿插„„讲低年级《成语儿歌》时,有象形文字的认识;有成语故事的来源;有成语的背诵;有活用成语的检测题;还有不同类型成语积累的闯关题„„有效的时间内做了很多高效的事情。

溧阳市请安小学

潘红娟

韩兴娥,一位普通、朴实的语文老师,她不善言辞,惜字如金。听她的报告,似乎没讲出什么东西;课堂上的她与“名师”这样的头衔也毫不沾边。可是,看看她的学生,太厉害了!各个底蕴丰厚,出口成章,实在是超乎你的想象!及至看了她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加上网上查阅她的资料,心底敬意油然而生!

在“海量阅读”实验中,一年级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学完六年级的教材,三年级认识3000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教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四五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字左右的习作成了普遍现象,其中富有文采者也不是个别现象;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一系列的数据令人惊叹,韩兴娥老师的成长之路和她的“海量阅读”让我有了对我们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如何实现专业成长?——和学生一起阅读

一位特级教师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诚然,语文教师需要这许多种能力。但是这样的标准,似乎让我们这些普通的小语老师有些够不着,遥可望,不可及。

新课程把老师和学生称为“学习共同体”,要求课堂教学要达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可是在有考试压力的课堂上实现平等的交流,何其难也!没有平等的交流,何来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又有多少老师说从学生身上获益甚多、甚重?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阅读。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一个传播文化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应该学着做一个文化人,边教边学,哪怕是和学生一起学,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实现课堂上的对等交流。何况,像韩老师那样“进行海量阅读,不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一般老师、一般学生都能适用。”

二、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利用课内抓课外阅读

因为我们老师教学的视野总也望不到教材之外的富饶的土地,一个学期的教学知识就局限于几百个生字,三十篇课文。在一种固定的思维的约束下,我们就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运行,从来没有想到要脱离这个轨道,我们目之所及总是方寸之地。我们凭什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凭什么让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大肆挥霍他们的童年?是教材里那一篇篇美文吗?——坐井说天阔,教材的那片天地太小了,有多少孩子在课堂上有徜徉、遨游的惬意?是一道道精心设计的训练题吗?更不是;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吗?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我们一定是被一些东西禁锢住了。比如复杂多条的课堂环节,复杂多样课堂评价标准: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节奏是否适当、过渡是否自然、导入是否精妙、过程是否流畅、收尾是否耐人寻味……,可是,我们费尽心机的精妙设计到底与学生价值几何,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道至简。于永正老师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阅读,“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想,我们应该依靠语文实践活动这条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依靠课外阅读(课外指书籍而非时间)这一片浩瀚的海。

通常认为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然而,读书哪如嬉戏乐?阅读比电视、滑板、晃板、更赢得人心吗?教师管得了课内,能管得了课外吗?课外阅读抓得有声有色、成绩卓然的又何曾见?我们常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既然如此,既然阅读如此重要,为什么不可以好刚用在刀刃上,将阅读教学在课堂上浓墨挥洒?

因此,利用课内的时间阅读课外的书籍、文章,不啻是一条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领学生海量阅读

新课程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我们应该要怎样的语文素养?喜欢不喜欢,热爱不热爱,痴迷不痴迷语文,这一基础的语文情感始终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首要标准。我们凭什么让学生爱上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天天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语文习惯,学生是可以受用终身的。“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读”才是硬道理。这两点最重要的都在韩老师的课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轻负担还要高效率;知识面广还要考试成绩高;作文写得少还要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学好文化课还要全面发展……这是诸多家长和老师的梦想。韩兴娥的“海量阅读” 实验让“鱼和熊掌兼得”的美梦成真,她的海量阅读带给我们的启示也将更深入。

我想,要想推广海量阅读,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一起读足够量的书,必要时还要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阅读的课外书;才能将海量阅读真正地实施起来。

第二篇:韩兴娥海量阅读 心得感受

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韩兴娥老师的大胆批判精神与课堂教学重构

陶继新

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语文教师韩兴娥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否保证?剩余课堂时间教学什么?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韩兴娥老师及其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

对语文教育的痛恨与批判

韩兴娥老师是孔子所称道的典型的“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一类人,甚至给人“欲说还羞”的感觉,即使在课堂上,她也是少言寡语。如果仅从这种表层推断,多认为她是一位诸事随和、缺少批判意识与创造精神的老师。可是,真正深入采访之后,记者发现这只是一种假象。她对语文教育批判之强烈,即使堂堂须眉也多望尘莫及。

韩兴娥老师对记者说,教学最初几年,她一直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而且痛恨之情也如影随形地在她的心里游弋不去。

一、教学内容舍本逐末

韩兴娥老师说自己上小学时就对语文课本殊无好感,因为读的次数太多,早已失去了兴趣。每学一篇课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模式:读生字、解释词语、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或中心)思想。待她当了教师,起初虽然对此特别烦感,可还必须重蹈原先小学教师的覆辙。教学这些内容,如果说考试时还有一定作用的话,考试之后便被学生不假思索地抛之九霄云外,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课后作业多半价值较低,学生不感兴趣。如果不把精力放在这些作业上转而阅读中外名著,学生乐此不疲且收获颇丰。如果课堂之上舍弃那些价值低而学生又生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取法乎上”地阅读学习课本之外的经典作品,学生就会有以一当十的收获,并由此爱上语文。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当今依然流行的小学语文教法,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此舍本逐末的后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不再是文化人而是固定内容的传声筒,学生不再是积极主动学习的生命个体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不单单课堂之上所学甚微,而且还浪费了学生的生命,压抑了学生的潜能,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发展。

二、“公开课”成了做秀课

对于现在流行的“公开课”,韩兴娥老师颇有些担忧。为了讲好一节公开课,教师往往无法安心正常的教学工作,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地准备,还要有专家 指导、教师协助、学生预习等,它成了集体“成果”,成了精彩的做秀“表演”。而在这种准备之中,不仅要耗去专家、教师、学生很多精力与时间,而且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演习中丧失了学习兴趣与创造活力,特别是教师从中摈弃了求真而不断地作假,学生从中失去了本真而潜意识中认可了作假。一节公开课演示“成功”的背后,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真谛的流失,是为未来的假人性、假产品做了一个恶性的铺垫。

如果说自然生态的恶化给人类敲响警钟的话,教育教学生态的恶化就更应当为人类敲响警钟。还教育教学一个本真的面目,还教育教学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才能使语文教育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家庭作业多而无益

教师常常为学生完不成作业而恼火,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补作业,间或还要颇费周折地找到家长交流。韩兴娥老师想,把书面作业放到课堂上岂不省事。人们常说,应该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可事实上,最爱他们的教师、家长,却无意中扼杀了他们的幸福。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晚上做作业到9点、10点甚至更晚者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而对做这些作业乐此不疲者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爱子心切的父母由是代劳者也就不再成为新闻。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作业的价值小之又小,甚至是劳而无功或劳而无益。没有时间尽兴地嬉戏,没有时间阅读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截断了连通儿童玩乐世界的笔直大道,阻遏了聆听古今中外大师的思想教诲与美感体验,孩子便成为在枯燥乏味而又绝少价值与意义的空间中机械转动的机器人。

四、批作文如喝中药

学了五六年语文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如同经历一场劫难,休说写得真实生动,就是不出或者少写错别字也难以做到。韩兴娥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批改作文如喝中药一样苦不堪言。本来,“我手写我心”如同春之草长、冬之雪飘一样自然,可学生却提笔忘字与文思枯竭,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样难以攀援这一写作的“高峰”。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五六年的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打通学生走向从容写作的坦途,甚至无意间将其写作的天赋泯灭于萌芽之中。因为教师没有教会他们观察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没有让他们插上想象与幻想的翅膀,更没有让他们大量阅读进而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飞跃。于是,写好作文就成了小学阶段难以跨越的一个坎。

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小学高年级课本每册一类字不过100多个,二类字的数量也明显低于中年级。但是,尽管每个学期复习十几遍,但考试中诸如“给二类字注音”这样的试题,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出现错误。

这成了韩兴娥心中的一个痛。2000年春天,她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日本汉字教育专家古井勋博士经过14年的潜心研究发现:“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学生最强,年级越高,逐渐降低。”可见,错过了儿童识字最佳的“关键期”,结果是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也都是事倍功半。

适值青年路小学从一年级进行大量阅读实验,韩兴娥“大量阅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就在青年路小学畅行无阻地开展起来。

一、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

韩兴娥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审讯鼠贼》中,经历了五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熟读韵文,简单理解:“升堂审讯列罪状,一贯偷盗太疯狂。率领队伍逮鼠贼,勾结伙伴毁杂粮。”第二步是认读20多个生字。第三步认读用熟字拼凑的30多个生词。第四步认读用学过的字编写的6个句子。第五步读一读联系韵文内容编写的一段话。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学习速度之快与质量之高令人惊讶。由于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用半年时间学了600字,下学期又轻松认读了900字,有此成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教学中将识字与阅读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既调动学生认读积极性,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据校长高树军讲,韩兴娥老师所教的学生,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常用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在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常用字,达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要求。

二、构建新的识字系统

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较少时,这些字在大脑皮层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是极容易消失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构成语言系统,使新学的汉字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大脑皮层构建新的链接,产生新的系统,从而融会贯通,牢固掌握。韩兴娥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就构建了一套新的系统。

一是她将学生学过的字按偏旁归类,让他们体会偏旁部首的意义,同时巩固认读生字。二是让学生伴着乐曲唱韵文,展开联想记生字。在童音荡漾中,生字学习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他们的最爱。三是为学生编辑的《韵文小字典》成了学生识字的得力助手。当某个字发生暂时遗忘时,学生可通过定位联想快速想 到此字在某课某句话中的位置,记得不扎实时可以查找韩兴娥老师专门打印的《韵文小字典》。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时,韩兴娥老师从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背诵那个字所在的韵文。学生在这种富有韵味的语境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

三、诱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吸引,为了诱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韩兴娥老师经常性的给学生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予以刺激。同时,隔段时间便给学生家长发贺信,真诚地赞扬学生的进步,并提出希望。在李国庆副校长的帮助下,韩兴娥老师仅仅在低年级就给学生家长发了几百封贺信或喜报。一年级上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她建议家长利用过春节这一有利时机,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显示一下本领,从而让孩子体验刚入学半年就能认识600个常用字是多么的了不起。据家长反映,孩子自信心的树立与他们在众人面前认字、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据谭宁老师讲,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韩老师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些新办法。比如说,她做了一些分数牌,学生做好一件事便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牌,这些分数牌就如同她们班的货币,可以用它来换分值不等的彩纸,可以用来借书,可以用来换本子、铅笔、橡皮„„她曾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也曾写“密信”告诉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把奖品拿回家时,一定要夸张地表示奖品好得不得了。家长反映,孩子每天如数家珍地数自己得到的分数牌,自愿多识字、多读书来挣取更多的分数牌。这样优生得到的奖品多一些,后进生也一分一分地积攒,也有得到奖品的机会。有时候,她从韩老师的教室外走过,经常会看到学生兴高采烈地在换取奖品。学生的积极进取心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

大量阅读登堂入室

韩兴娥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实验,是因为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翻来覆去之“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之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难道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就不能在课堂上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一睹为快?难道学生反复做的那些低级的苦不堪言的作业,能比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诗句更有价值?

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

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阅读不宜在语意的理解上用力太多。但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促发联想,激发兴趣。

韩兴娥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的要求就是读熟。不是教师为主体的范读,而是学生作为读的主角。学生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齐读、指名读中“听”会的,而是自己 “读”会的。

培养“小老师”便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韩兴娥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韩兴娥老师还允许学生随时下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在低年级阶段,韩兴娥老师的学生轻松地通读了本年级的人教版教材、辽宁韵语教材、修订前的三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以及学校图书室里的《阅读文选》《拼音报》等。课堂阅读就达50万字,相当于一般小学同年级学生阅读量的10多倍以上。

二、中年级:高效率地大量阅读

进入中年级之后,韩兴娥老师以两个多星期学一本教材的高速度教完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部学完,其余课堂时间就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本以外作品的大量阅读上。于是,每一学期每个学生阅读100万字的大量阅读便在课堂之上拉开了帷幕。

1.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韩兴娥老师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如教学11册课文《桂林山水》时,只提“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学习2000多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

韩兴娥老师的班级书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但来源却并非一个渠道。有从学校借的,有学生从家拿来的,也有韩兴娥老师个人的藏书。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兴娥从来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韩兴娥老师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她要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检查的过程 同时是指导的过程。

教师通过参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这样做训练了学生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认真阅读的习惯:拿到一本书,学生便自然地拿起笔边读边圈划批注,有时查查字典,有时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

三、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一次听韩兴娥老师的课,给我的震动之大是始料不及的。她用的教材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教学哪篇课文不是早准备好的,而是让我来当场指定。刚一上课,翻开这本多达60多万字的“教材”,才发现文章大多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小段文言文和相关的白话历史资料两部分组成。随手一翻,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中的《鸿门宴》一文,于是就说,就教这一篇吧。说完之后,又感于心惴惴,深怕自己的率意而为有可能造成这堂课的失败。但韩兴娥老师平静得如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从容自若,她先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纠正了错误读音,然后便由学生自由朗读。不长时间,便要求学生背诵古文,并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辩。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抢先发表个人意见,假如达不成共识就会引发争论,然后出现一个对几个、一组对一组、有时候会自然形成观点对立的辩论集团,各自引经据典,努力说明己方的观点和意见,试图说服对方。学生的思辨欲望被激活了,她却成了旁观者。12分钟,教学任务完成。韩兴娥老师又说,请陶老师再选一篇。在惊愕未定中,我又选了《楚汉之争》一文。同样,10多分钟之后,任务又已完成。其后又教学了《古诗三首》。如此教学看似“不求甚解”,其实教学容量之大,学生获益之多,是我在其他课堂之上绝少见到的。

据高树军校长讲,韩老师教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时,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只粗略地学习文言引文,准确掌握字音、句读,白话历史故事则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第二阶段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进一步学习文言引文,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前后联系地理解文言文;二是使用班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历史知识。记者所听的课,属于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

高速大量阅读,使学生在低、中年级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50万字和300万字。在实验班学生(五年级上学期)读书量调查中,读过上百本乃至几百本中外名著的学生已大有人在。

笔有千钧任歙张

从潍坊采访归来之后,我的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韩兴娥老师探索的语文教学之路,无疑于在我的心里投放了一颗原子弹。而到家之后第二天,我意外地收到了她的学生发来的一组电子邮件,匆匆打开一看,便立即沉浸其中。原来他们所写的内容都是当时我去听课,特别是采访他们的情景。这些小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彼时彼地我的全部活动,他们的真切感受,都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出来。这哪是小学生之文,分明是颇有文学爱好的中学生的作品啊!于是,我的电脑文件夹里,就有了永久保留的一份精神产品。

第二次采访韩兴娥老师,就有了新的探询,那就是她的学生何以出口成章,挥笔成文,而且如此富有灵性与文采。

韩兴娥老师说,她很少命题作文,旨在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中受用。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于是,他们成了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关注生活的写作者。

但仅有写作素材并不能写好作文,关键是韩兴娥老师将大量阅读引进课堂。“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原动力。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成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佳句叠出。古人云:“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四五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字左右的习作,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其中富有文采者也不再是个别现象。

实验成果令人们疑云消散

韩兴娥老师用两周时间完成现行教材的教学任务,且不布置课外家庭作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因为当今人们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往往与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而考试内容,又多出自教材。如此匆忙地将教材学完,考试成绩难道能有保证吗?

一、大量阅读的学生不怕考

可韩兴娥老师对此却胸有成竹。她说,大量阅读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积累多了,考试就如小菜一碟。而死读课本不进行拓展学习者,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稍有难度的课外题,多是难以应答甚至不知所云。

赵丹同学告诉记者,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已学完了六年级的课本。语文、数学成绩全班都得了优秀;还考了六年级的卷子,平均分不比六年级的考生低多少。现在,他们已经学完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并且还打算把《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书也学完。

据张振东副校长讲,家长开始对孩子能否考好自然会有怀疑,可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之后,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他们也就心服口服了。特别是孩子由此对读书产生的特殊感情,又由读书而提升了文化素养,他们已经对韩老师心怀敬意了。

二、读书不会成为负担

相当于现行教材阅读量10倍以上的教学内容,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成了 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也是记者生疑之处,在采访学生时,便特别提到这个问题。但孩子们一脸的轻松,说这是大人们在杞人忧天。他们非但没有感到是一种负担,反而因为读书而有了一片阳光心态,有了主动的追求。

赵丹同学说,只要健康有益的书她都爱读。书本就像那沙漠里的绿洲,使她在迷茫中获得了希望;书本又像那明净蔚蓝的天空,任她自由翱翔;书本又如那高雅、幽静的世外桃源,使她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陈晨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茶余饭后,手握一本书,其味也香;枕边床头放上几本,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方寸之间。浩瀚书海,自己不过是沧海舟子。鲁迅、巴金、曹禺、曹雪芹、罗贯中„„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照亮着她前行的路程。”

孙玥同学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情有独钟,她说,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点燃了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火花。从春秋时期的百家诗至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人类文明的火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四大发明”闪耀着祖先智慧的火花,“四大名著”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累累硕果„„她就是在这些灿烂的文化中,享受幸福,不断成长的。

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还将所读过的与所了解的书目连缀成文,令老师与家长为之拍案称奇。比如魏榕同学《书名联串》——《大卫.科波菲尔》诞生在《呼啸山庄》,《母亲》的去世使他成了《雾都孤儿》,他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经历了《罪与罚》,付出了《孤星血泪》,逐渐对这个《悲惨世界》产生了《傲慢与偏见》。后来,《唐.吉诃德》成了他的《漂亮朋友》,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红与黑》《阴谋与爱情》以后《复活》了。懂得了《热爱生命》,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懈地《追求》,使他终于成为《英雄凯撒》式的人物,并由此赢得了《上尉的女儿》的爱情,在《神奇的花园》,他接过《珍妮姑娘》送来的《麦琪的礼物》,满怀《理智与情感》,参加了《青年近卫军》,开始了新的《一生》。

高树军校长说,学生阅读量虽然非常大,但由于每读每新,每读都有兴趣,越读知识越丰富,所以,不是读得多了就增加了心理负担,而是读得少了做那些味同嚼蜡的作业成了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由此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为书香人生奠定了基础。

韩兴娥老师很为学生的活泼而欣慰。天真无邪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童言无忌呈示于课内课外。体育场上,有这些孩子活跃的身影;文艺舞台上,有这些孩子出色的表演;作文、电脑等各种大赛之中,他们经常榜上有名。阳光,幸福,成了对他们的共同写照。

据悉,近期潍坊市教育局将在全市推广韩兴娥老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但愿韩老师的一些有益的探索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

第三篇: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学习心得

刘清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样一个充满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泉城---山东济南,有幸参加了“全国新语文阅读和写作模式研讨会”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我更是有幸聆听到了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专题报告,齐静老师的“比较阅读”专题报告,以及邢淑红老师的“主题阅读”专题报告。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但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深远悠长……

其中使我内心受到触动最大的是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讲座,韩老师干脆利索而又不失亲和,我不但佩服韩老师的谦虚和真诚,而且佩服她的大胆改革。

她说:“我不是学者,不是专家,就是一位区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带领孩子认认字,读读书,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她说:“今天我向朋友们推广的做法,你们可能做不到,因为你们的大教育背景不允许你们做。你们忙着应付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哪来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呢?”足见韩老师的谦虚与真诚。

是呀,“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5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韩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 时间关键词:课内。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质量关键词:海量。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可是要真正地将读书活动进行到底,时间必须有所保障。为此,韩老师向校长提出要求,取消考试,为海量阅读的试验提供时间的保证。虽然开始遭到了部分家长或老师的质疑,然而实践证明,海量阅读与考试并不冲突。孩子们没有了考试的枷锁,会更有充足的时间来徜徉在书海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在广泛阅读中,孩子们的识字量突飞猛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远远高于平行班,至于生字的书写这道难题在韩老师的集中训练中也迎刃而解。孩子们不再视复习期为灾难日,那快乐的情绪,强烈的读书欲望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期待的。学校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学生”,具备从学习中体味到快乐和幸福的能力的学生。韩老师的这种大胆改革的魄力令人佩服。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相长的关键是阅读。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一个传播文化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就可能逐步实现课堂上的对等交流。所以说,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是一条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成长的通衢大道。总之,通过此次学习,我会尽力将所思所感践行在教学实际中,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语文教育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让我们的孩子变得阳光、幸福,让轻负担高效率的教育梦想成真!

第四篇:韩兴娥老师书体会

大家好,我们三年级组接到的任务是阅读本书的第四章《中高年级阅读教学》。

先说说在这章里老师介绍的内容。韩兴娥老师首先介绍了她在中年级时两周教完了一本教材。第二是介绍她在他们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指点下,开始引导学生《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指导一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比如《史记》《资治通鉴》。因为在〈中华上下五千年〉里有271个故事,第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文。第三她介绍了在六年级时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论语》《道德经》。

在第一环节中,她介绍了两个快速秘诀。一是精博结合,大量诵读。二是共游书海师生同乐。在第一秘诀中,她介绍到自己的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就学完了小学6年12册课本,让学生在四年级时跟级学生考同一试题,成绩能达到六年级的平均分。并说了速读方法:一是略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如《小英雄雨来》《猎人海力布》等,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就行了,二是精读的也不去条分缕析。精读文或是美文佳作或者是学生理解有一下难度的文章,就一个课时学两至四篇,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听录音开火车自由读竺。然后由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问题要能涵盖全文,帮助学生理解朗读课文。如读《桂林山水》只提一个问题:桂林的水、山有什么特点?。

这样快速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也能让学生自动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达到无师自通、心有灵犀的境界。韩老师还特别推崇特级教师韩军主张的学语文应该“举三反一”。学语言应以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在先,大量读书识文,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并提出学语文,不是“日日清”而是“日后通,不是“清清楚楚一要线,而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不是”打一口井,而是挖一片坑。书面语言的学习如同口语的学习一样,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

第五篇: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

1、时间关键词:课内。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她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让家长想办法解决。

2、质量关键词:海量。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

注于阅读。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3、方法关键词:阅读。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三、“课内海量阅读”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她的教材组建法,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好妈妈儿歌400首》《三字经》《弟子规》甚至音乐课本上的儿歌也被她编为识字的读本。就是教材,也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教材还是跨年段的,二年级的学生可能用到了四年级的教材。这些被韩兴娥老师当做常规教材的读本,既有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绘本图画书,也有轻易不会走进小学课堂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有的是砖头般厚实的大部头,有的可能是刚从报刊杂志上复印的一篇文章,韩老师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相应地引进课堂。

对于习惯了常态课程理念的教师而言,这么多读本同时放入一节课里,怎么用?它们的内容如何统一?教学的主线如何突出?常规课

里那种恒定的起转承合的环节如何衔接?韩老师的做法就是:一个字“读”来解决。

2、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简约而不简单

她的做法是一篇文章读熟了,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所提的问题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来,差点的学生想一想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做到这两点看起来难度很大,需要耗费诸多脑细胞去备课,其实不然,备课是一气呵成: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此后,直到上课前课本就再也没有翻开过。备课简单,教课也简单。

韩兴娥在一节课上能让学生有声朗读达三十几次,读各种文字的总量能达到一万多字,同时还能背诵两三首诗歌。因为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规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各种读书形式唤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每一个人都被别人关注着,也始终关注着别人的读法。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

全班共读一本书也是一种读法。韩老师说,她们的图书室里配置了大量的优秀小说,从二年级开始,她就带着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的重点是小说的内容。她的的学生还发明了“贴标签”,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

物„„比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那个洞可以用“深不可测”,洞四周墙壁上有很多东西,让人“目不暇接”。再比如彼得·潘学海盗贼的声音,学得很像,那叫“惟妙惟肖”。

3、课内外相结合----模糊理解,活学活用

通过海量阅读她总结出:“海量阅读”速度虽快,但不是拔苗助长。进行海量阅读的学生由于读得多,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理解课本。面对他们暂时理解不了的文章,老师不必让他们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总会有理解的那一天。

4、目标明确,方法科学——韩兴娥的海量阅读符合汉语言教学的规律。

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

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高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物。

这个课程内容可以看出海量阅读的阶梯递进目标,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有了低中年段的积淀,才有高年段的读写自如。

韩兴娥带着学生坚持读完一本本有厚度的书。比如60多万字的《上下五千年》,韩老师领着学生来回读过两三遍,将书中的故事和文言原文烂熟于心,这种功力对学生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内容起先可以囫囵吞枣,再反刍时就会轻车熟路。“让学生自己读懂文字”后来就成了韩兴娥惯用的手法、自觉的行动。有些问题即使她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她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使学生在高品质的海量文字中畅游,终于实现了海量阅读进课堂的目标。

经过老师的引领,她的学生都喜欢上了阅读。写作也是得心应手。

下载学习韩兴娥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韩兴娥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韩兴娥讲座的一点感想

    听韩兴娥讲座的一点感想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唐文黎 两周教完一学期的教材;考试不过是一次练习而已;除了循环日记外无课外作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者不在少数;带着小学生给高中老......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报告实录 这是我去今年夏天一本新书的题目。那么如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呢?我做了十年的实验,就是课内海量阅读。方法呢说起来非常简单,......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一年级) 开学第一天,让学生有事可做 一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用哭,跑,乱几个字形容实不为过,老师则是提高八度的嚷,忙,哄,一年级老师,烦不胜烦! 为什......

    听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有感

    听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有感 相公中心小学庞晓敏 韩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将语文教得简单一点、扎实一点。 将语文教得简单一点。对于教材,包括补充的,从入学到高年级,韩......

    潍坊韩兴娥海量阅读系列活动有感

    潍坊韩兴娥海量阅读系列活动有感 早就久仰韩兴娥老师的大名,也曾读过有关她的一些文章,对她的课堂教学及教学理念有所耳闻,总觉得这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前学校也专门邀......

    韩兴娥老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韩兴娥老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低年级,韩老师在课堂带领学生集体诵读50多万字儿童书籍,认识2500字常用汉字,并在记诵古典蒙学作品的过程中认识许多不太常用的字。(P80) 四年级上......

    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陈琴 五年前,若多的教师通过网上、多家杂志以“两个星期上完一册教材”的爆炸式新闻认识了韩兴娥。笔者也是因为读......

    清云 读韩兴娥有感(交流稿)新2

    读书交流稿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陈清云 她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海量阅读”,“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字,完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