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局
教育局机关建设工作汇报
首先,对各位领导对我局进行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下面,就一年来教育局机关建设工作情况作以汇报。
一、抓管理,提效能,不断推进机关建设水平提高 一是抓学习,强素质。坚持学习为先,教育局党委立足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及单、双周理论、业务学习制度,由机关支部具体组织实施,有详细的计划、明确的内容、完整的记录,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集中与交流相结合。结合开展“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项目建设”、“思想作风建设”、“软环境建设”、“警示教育”、“评选身边好人”和学习先进人物等活动,将学习调研落到实处。中心组成员每年撰写调查报告不少于2篇,每位同志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习心得体会2篇以上。当前,利用网络、多媒体学习成为教育局机关理论学习的一个特色,人人是学员,人人是教师,机关干部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抓建设,重手段。我们从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及行风建设入手,建章立制。实行每月工作例会制度,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严格执行各股室工作制度及工作职责,强化机关干部自我发展计划、股室和个人工作总结等系列工作措施,健全责任制、承诺制、公示制、考评制、问责制等制度,实行微机化办公和签到签退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我们在机关 干部中开展了“比学习、钻业务、看实绩”活动,今年暑期组织了“百名教师”评教育局机关活动,效果都很好,提高了文明规范的机关建设水平。
三是抓宣传,展亮点。今年,教育宣传报道实现了新突破。目前为止,县级及以上媒体对教育报道达65篇(条),其中盘山电视台报道53个,《盘锦日报》对盘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艺术教育、特色教育方面进行专版报道3个,其他报道5个;辽宁卫视新闻联播报道2次,《辽宁日报》、《中国教育报》报道各1次。还有,教育局编发《盘山教育》2期,编制《盘山教育信息简报》30期。
二、搞调研,抓载体,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 第一,注重党建工作理论研究。上半年,教育局党委以“如何有效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等党建重点工作为课题,积极组织开展党建研究,围绕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对全县14所学校进行的党建工作调研,为探索教育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办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二,注重活动载体的设计。教育局党委在活动设计上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基层,坚持“五个好”、“五带头”、“五强”的标准。机关活动载体设计上,我们设计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强素质、促质量”这个载体,通过调研、解题、帮扶等多种形式,机关干部深入到每所学校,深入到课堂一线,全方位解决一批关系学校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办好一些促和谐的好事实事,形成锻炼培养干部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工作重心前移,办公地点下移。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我们设计了“三联系、三示范、三评价”活动载体,将创先争优寓于教书育人之中,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三联系”是要求每个党员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名非党教师、联系一名学困生,让广大师生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三示范”是着眼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共产党员示范班、示范组(室)和示范课评比活动,让党员走在前面。“三评价”是着眼于提高师生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由联系对象从思想觉悟有无提高、工作学习能力有无提升、工作学习成绩有无起色等方面评价“三联系”效果,让师生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进行直接评价,使创先争优活动的效果直接呈现。
第三,注重典型培养与选树。在“三联系”活动中,县职教中心坚持大胆创新,拓宽思路,为社会适龄残障群体搭建了有效的服务平台,通过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残障人群走向社会提供了有效帮助。当前有26名残障学生在学校就读,学校为他们免除全部学费的同时,由26名党员及教师负责他们的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在大家的爱心与“不放弃”的关注下,实现了学校放心、家长舒心。针对生源基础差的特点,县二高中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一对一”助学活动,成为近年高考升学不断创造新佳绩的保证。在“三示范”活动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党员“送教下乡”活动,这种服务基层的形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县高中建立了共产党员示范班、示范组(室)和开展示范课评比活动,党员起到了带头作用,使得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在先进人物典型选树上。局机关的金海元同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刻苦专研业务,他组建的教育网络视频模式应用系统走在全市前面;县高中王远贺校长懂管理、善管理,使县高中一跃成为省内“小有名气”的学校;古城子学校退休教师赵希波,16年来如一日情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谱写了 “老有所为”的赞歌。陈家学校阚学英老师,坚持硬笔书法领域的实践与创作,推出了“沙盘书法”教学,为学校特色教育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这些先进人物的事例,成为我们教育系统广大党员群众学习赶超的目标。
第四,注重帮扶活动的实效性。在“万名干部大走访”活动中,在重大节日、春耕农忙期间,教育局机关干部深入帮扶家庭送慰问款物达7000余元,办理各类实事10余件。例如,沙岭镇孟家村被帮扶对象王树生,一家4口人,3人是残疾人,一家人全靠他种地维持,家庭负担沉重,家中还没有电视机。得知情况后,教育局局务会议作出决定,将王家列为教育局重点帮扶对象,2011年春节前夕,徐局长等局领导带着电视机、拿着棉被、抬着面粉等物品亲自来到王树生家中了解生活状况,送去了关怀和慰问。同时,在2011年春节期间,教育局 还为200名特困教师送慰问金50300元。
三、招项目,跑资金,全力实现“百日攻坚会战”目标 一是抓工程,赶进度。新县城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10年8月动工兴建,历时一年,除幼儿园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收尾工作外,学校行政楼、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已于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投资达6000万元。投资1.2亿元的教育园二期工程,即县二高中、职教中心、电大、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办公楼、体育馆、游泳馆等6万平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到今年11月份,预计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0万元。
二是抓招商,引资金。教育局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百日攻坚会战活动实施以来,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教育局与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就完善盘山县学校“班班通”工程2亿元融资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县政府的项目审批、项目投资方对盘山县的投资环境考察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进行签约前的后续工作。另外,教育局还洽谈、对接项目5个,向上争取教育立项资金达到1600万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日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先争优活动和业务工作的某些环节上还结合得不够紧密方面。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在如何更大地发挥教育机关干部的作用上下功夫。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强素质、促质量”活动方案,每名机关干部要带着思考、带着课题,带着感情,带着方法下到学校,全面熟悉校 情、教情和学情,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宗旨意识和自身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水平提高。同时,我们还结合“万名干部大走访,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号召,搞好近期的走访帮扶活动。
盘山县教育局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教育局
感谢信
——致江西省广昌县教育局
广昌县教育局:
在充满激情、青春洋溢的2012年夏天,我院组织学生社会考察团和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美丽的中国白莲之乡——江西广昌县,进行了为期十天,以“情系广昌献青春,心向祖国团情真”为活动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在这十天里的时间里,广昌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于生活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上,给予我们深入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院向贵局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我院“三下乡”服务队在以纪念建团九十周年为契机,弘扬“爱党爱团”教育主旋律中开展了一系列如:雄关漫道真如铁,革命精神永矗立——拜访老红军、老党员干部等活动,承蒙广昌县政府部门热情帮助,热心帮忙联系老红军、革命家故居、青年村官,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再如,在“关注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暑期文化辅导活动及高中校园大学生公开课活动中,商院服务队对于政府部门积极招收学生,联系好高中学校,提供活动的场地的帮助也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在举办参观学习广昌县知名企业和开展调研活动中,广昌县政府也是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派专门的负责人带领我们参观并进行详细地解说。政府及校方给予服务队提供的住宿,就餐条件,使服务队有了充分的后勤保障,使服务队员们无后顾之忧,进一步推进活动的成功举办。
十天的时间虽短,我们却从贵局各级领导的接触和交流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工作的艺术;领略到了基层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精神的崇高。我们要学习你们“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学习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你们不辞辛劳、始终坚守在祖国建设事业最前线的品质。
最后,衷心祝愿广昌县全体政府及相关机关工作人员工作顺利!祝愿广昌县所有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广昌县的明天更加美好辉煌!
此致
敬礼!
中国共产党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委员会
二O一二年九月五日
第三篇: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各地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情况,及时纠正中小学、幼儿园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保证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行动顺利推进,根据《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关于开展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将在7月初启动对各地监督检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省整体推进,突出工作重点难点,监督检查各地对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制止和纠正中小学、幼儿园存在的违背教育方针、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加大对各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指导力度,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健康实施。
二、督查内容
各地、各学校学习、宣传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文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全面部署集中整治行动情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对《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落实执行情况;各地、各学校对照省颁布的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开展自查自纠,制定具体措施,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问题和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整治情况。
全年将根据不同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确定重点检查内容。今年暑假,督查的重点将是各地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招生行为、补课行为、示范高中举办复读班行为等。
三、督查方式
督查采取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地方自查和异地互查、系统内检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年不定期检查和暗访。
教育厅成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组织厅处室(单位)、各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科室的人员和媒体记者对照《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对各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情况随机明查和暗访。每个市随机抽查若干个县(市、区)和学校,或根据举报线索直接到被举报单位,通过个别访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会议等形式,调查了解和核实掌握各种不规范行为。各市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本地督查工作。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省教育厅在公布举报电话、设立规范办学行为网上平台的同时,将在全省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对周边有关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向省教育厅反映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提出处理建议和要求,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
四、结果处理
教育厅每季度将对明查暗访、社会各方面的举报情况及时进行了解核实和归纳整理,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向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报告。建立季督查通报和专题通报制度,每季度对督查结果在全省教育系统内进行一次通报,对督查中发现的办学行为不规范的单位和个人专题通报批评,提出整改要求,纠正办学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的规定严肃查处,并以适当的方式公布处理结果。
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结果将与各县(区)党政领导教育督导考核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考核相结合,与各地教育强县评比、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和省级示范高中建设相结合,凡是督查中发现严重违规且屡教不改的,将在各类考核评估中实施一票否决,并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市规范办学行为领导小组名单、社会义务监督员名单、举报电话近期内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附件: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安徽省教育厅
二OO九年七月八日
附件:
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程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副组长:
金燕省教育厅副厅长
王宜省教育纪工委书记
李明阳省教育厅总督学
张培银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成员:
张尔桂、崔裕超(办公室);杨建华、王华维(思政处);韩光(政法处);许绪荣、任启飞(人事处);石金明、朱曙培(计财处);缪富国、郑德新、夏业柱、姚德勇(基教处);杨多兰、陈小平(职成处);王淑芳(师范处);周晓芹(督导办);刘业勋(体卫艺处);宣进、王敏(纪工委);邸建伟、杨成华(考试院);张守祥、陈启刚(教科院);李锋、路建军(电教馆);李强、王
应雪(装备中心);林光中、孙壮志(校产中心);李灿莉、钟博仕(宣教中心);朱庆、陈伟、李智勇(信息咨询中心);耿成平(治乱办)。
第四篇:教育局2009
教育局2009—2010学第一学期工 作 行 事 历
九月:
1、开学工作检查
2、召开庆祝教师节暨新区七校开学大会
3、召开中小学教学业务工作会议
4、落实省“五严”规定和徐州市“十条禁令”督查
5、安全工作检查
6、中小学教学工作专题调研
7、开学收费检查
8、学科中心组会议
9、高中各科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10、小学质量调研分析会
11、小学中心教研组教研计划评阅
12、小学作业管理专项调研 十月:
1、高三各学科复习教研会
2、三星级高中验收评估(新城中学、四中)
3、“百名教坛新秀”评选活动
4、课程改革示范合格学校评选活动
5、常规管理校校行活动
6、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推进会议
7、省优质幼儿园评估(八路、邹庄、戴庄、车夫山)
8、开展专题研讨教材培训活动
9、中小学教学工作专题调研
十一月:
1、期中考试
2、期中业务视导评估工作
3、小学学生基本能力测试
4、常规管理评比
5、优秀实验课、优秀电子备课和课件制作大赛
6、中小学教学工作专题调研
7、控辍工作检查
8、高中各科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 十二月:
1、开展“四室”检查活动,评选优秀实验室、图书室等
2、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3、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检查
4、立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专项检查
5、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工作考核
6、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治理
7、教学工作专题调研
8、初中学科教学研讨会 元月:
1、迎接徐州市标准化检查
2、中小学优秀教案、优秀备课组、优秀备课组长评选
3、期终考试 二月:
1、安全工作检查
2、学期结束工作
第五篇:教育局工作总结
****教育局五年工作总结及五年工作规划 一、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间,**工作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两基”攻坚为重点,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教育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教育步入了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区委、政府将“两基”攻坚、“两基”迎国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抓组织领导、抓宣传动员、抓依法治教、抓资金投入、抓指标提升、抓督查指导、抓责任落实等措施,建立了区乡村(校)三级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两基”工作机制。2008年6月,“两基”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两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二)教育强区、“普高”工作如期实现。区委、政府将创建教育强区、“普高”工作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和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统一规划、分批达标、整体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教育强乡镇、“普高”工作。2010年、2011年分别实现了教育强区和“普高”目标,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经费投入高、教育质量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和学校布局结构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的“五高两化”基本要求,教育在全区经济社会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益凸显。
(三)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水平巩固提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9.9%、98.9%; 15、17周岁人口完成率分别为99.7%、86.9%,较五年前分别提高了0.6%、2.3%、1.1%和1.8%;民族教育、幼儿教育持续发展,全区回族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8.9%,幼儿入园(班)率达到94%,较五年前提高了0.8%、5.8%和1.7%;回族
在校学生45874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4.6%,与原州区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依托固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东西部合作办学,完成中职招生4846人;青壮年非文盲率98.4%,较五年前提高了2%;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
(四)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积极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采取“撤、改、扩、合、迁”等途径,改制、撤并学校及教学点133个,全区现有中小学校228所(含教学点),较五年前末减少65所,学校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争取国家危房改造项目、农村寄宿制项目、校舍安全工程、自治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及各类援助项目资金3.3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6所,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全部消除了校舍危房;全区中学、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7.4和3.8平方米,比五年前分别分别提高了1和0.3个百分点,特别是市区“大班额”、“入园难”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城乡办学基础进一步夯实进一步扩大了教育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购置计算机4693台,装备计算机教室111个、多媒体教室258个,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288个、教学光盘播放点105个,实现了“三种模式”的全面覆盖;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接入学校比率分别达到44%、23%和54.8%;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达到17:
1、11:1和9:1;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合格率、运用教学比率分别达到35%、92.8%和87.6%,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19%、25.8%和37.3%。
(六)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制,改进和完善了校长选拔任用办法,采取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式,选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57名,配备中小学、幼儿园副职67名,选聘村小校长160名;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将14所乡镇初级中学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切实强化了农村中学管理;认真落实自治区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制度,将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农村初中,提高了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建立初中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制度,切实提高了初中学生的
综合实践能力。
(七)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断优化。招聘特岗教师313名,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升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师德素养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了“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师德教育工作,涌现出国家优秀教师558人(次);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采取集中讲授、分散研修、“走出去、请进来”、网络教研、片区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2万多人次,区(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教师培训1万多人次,校长1100多人次,培养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32名,市级骨干教师155名,县级骨干教师944名,形成了四级骨干教师梯度群体;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7.8%,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6.5%、3.7%。
(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基础教育学校综合质量管理工程,扎实开展了“村小行动”、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等工作,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建县级以上各类示范性中小学103所;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建立了校本研修制度;深入实施课堂质量工程,促使教师“达标”复核工作转化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创办原州教育信息网、《**教育研究》(双月刊),加强教育信息交流与沟通;制定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奖励办法》,重奖教学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间,高考累计录取学生13902名,录取率连续五年超出自治区平均水平;新课程改革成果进一步显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九)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3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有序进行,营养早餐工程总资金619万元,惠及181所农村中小学44709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事实,有效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在每个乡镇建立了公办幼儿园,市区迁建了一幼等幼儿园,进一步缓解
了我区幼儿园“公办少、民办弱、城市挤、农村缺”的问题,破解了“入园难”。积极争取项目,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大学生1600余人,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和社会支持教育能力较弱,教育投入不足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
——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差异较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需长期不懈的努力。
——学前教育的现状与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乡(镇)幼儿园发展缓慢,县城幼儿园入园难成为影响民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职业理念、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薄弱,农村教师业务能力水平较差等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城市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学校“空壳现象”及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不能满足等成为新的教育矛盾。
——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职业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办学规模、效益不突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人民群众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需要不断改进办学合作形式,各类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区内外、东西部合作办学。三、五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以创建教育强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一级人才和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
生,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方针
(三)总体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能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促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2、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努力发展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加快教育改革进程。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新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四)具体目标
1、特殊教育:5年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在关爱中成长发展。
2、学前教育:全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教育毛入园(班)率分别达87%、72%和60%以上。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依法管理民办幼儿教育,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基本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3、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初中毕业率分别达到98%和95%;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5、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让更多的学生异地就业。
6、民族教育:小学,初中回族学龄儿童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两基”标准,高中阶段回族学生比例达到或超过自然人口比例,使民族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7、成人教育:积极促进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技术与资格培训的发展,实现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8、基本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教育质量全市领先,达到自治区中上水平,创建西部基础教育强(县)区。
四、主要任务
1、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改革办园体制,解决入园难题。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加强政府统筹力度,发挥政府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法管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和示范,公办与民办幼儿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新建幼儿园8所、新建农村50幼儿园所,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设点,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农村“小班化”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改革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技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建立外来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力争人均受教育年限预期达到10年。
3、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大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优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因地制宜地配置教育资源。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办好必须保留的教学点。对保留的农村规模较小的初小和教学点,要加强师资配备,通过城镇或中心学校教师“走教”以及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务院、自治区各类项目投入406093万元,改扩建五中,新建寄宿制中小学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用房、购置生活设施设备、购置安装集中供暖设施设备,为100所农村中小学各新建科技楼1幢、艺术楼1
幢、体育馆(或风雨操场)、标准操场,为169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教师周转房,为206所中小学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及图书等,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校舍建设总面积1185080平方米(其中新建1055310平方米,加固1297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力度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扩大办学规模,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城市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尖子班”的规定,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农村学校扶持力度,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中小学优质资源的城乡共享;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保障外来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
5、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宣传,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成立原州区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心,统筹政府、社会及个人资助工作,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异地就业的学生,按照自治区规定采取在当地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统一注册,学习期间区享受自治区资助政策,由注册学校集中管理,按月支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争取项目投入8940万元,新建原州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筑面积达到17800平方米,增加教学仪器设施、实习设备及附属设施建设,实现招生48个职业高中班,容纳学生2400人。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实行初、高中学生合理分流,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可逐步试行“2+1、2.5+0.5”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即:在本区接受2—2.5年的基础教育,在异地接受0.5—1年的职业技能教育)。依托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举办阿语专业,培养阿语人才,市职业学院每年在原州区招生人数在1600人左右,东西部联合办学每年输送学生人数不低于700人,科技、农牧等部门积极配合,使区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3000人以上,确保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7、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农村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使农村教师“安居乐业”。对长期在农村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终身从教。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执行国家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聘任改革,逐步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校际交流机制,完善和健全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实施新一论“千 百 十”园丁工程,加强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建设,造就一批深受人民群众拥护、学生爱戴的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8、加快各类继续教育发展。实施“国培计划”、厦门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力建设行动计划等,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教
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完善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和教师培训激励机制,将教师完成培训学时(学分)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绩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设新的原州区教师培训中心,争取项目投入4424万元,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增加设备仪器购置及附属设施建设;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创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成区-乡-校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加入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建立灵活多样的“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全区(县)教研网络,与中心校、学校(城区中学、中学)配合,选拔中心校教研员(文理各1名)和学校(城区中学、小学)教科研主任,形成区(县)——乡(镇)级——学校三级主体式教研网络,建立农村小学片区教研基地学校,培养乡校两级教研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健全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学校自身发展能力。加强网络教研,“十二五”期间,教研员应熟悉教育网站和大型网站的教育频道,能利用博客群组和聊天群组开展网上教研,建立原州区远程研修基地,加强网络教研工作力度,办好、办强原州教育信息网站的六盘部落博客群组,使之成为在宁夏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教育教学交流平台。积极支持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原州教学站建设,发展各类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9、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
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0、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主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实施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切实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构建科学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评估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建设一批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加强学校体育场馆、艺术设施和示范基地建设,争取项目投入22150万元,新建10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44000平方米,以及体育、健身、娱乐设施购置和附属设施建设,给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校外活动场所。建立学校体育、艺术评价体系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