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浅谈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摘 要】 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意境,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由感而发,自然而然表露真情实感,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思想感情;体会
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就五年级下学期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本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独特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回忆了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虽然文中所描述的这些生活片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但文本本身对五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平时对生活的感知和童趣。另外,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的语言特质,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并展开想象,体会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感情,达到感情共鸣。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骆驼给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领悟围绕骆驼队来回忆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为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第二课时通过读几个主要的描写骆驼的镜头,体会骆驼给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领悟围绕骆驼队来回忆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一、依据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题引入,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解决写了什么。一开课,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会很快地聚焦到骆驼队这一事物上来,我顺势就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骆驼队写了些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很快地概括出四个画面:学骆驼咀嚼、议论驼铃的作用、想剪骆驼皮毛以及追问骆驼的去向。通过对这四个画面的梳理,学生很快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管是看骆驼咀嚼还是想念骆驼,每个童年的场景,30年后在作者脑海中都记忆犹新,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令人感慨,从中不难体会到作者对骆驼队的难忘、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所以,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依据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看骆驼咀嚼这部分,其中有一处细节――“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抓住一个“呆”字,我为什么看呆了?让学生读出了英子的稚气,感受到童年的我是那么天真可爱,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启发学生,这么个小不点儿啊,别说骆驼,就算是一只小鸡一个蚂蚁都会让她兴奋不已呢。并让学生一起看看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回忆自己五岁时的另一段趣事。(出示语段)
一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
问学生:读了大屏幕上的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进一步追问,这会看到的不是小油鸡而是骆驼,也许这位来自台湾的小姑娘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再联系课文中的这段话(出示“看呆了”句),你想说些什么?此时,英子不仅仅觉得好玩,而是一下子看“呆”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否也有对某种事物看呆的时候情况,感同身受,进而体会到作者对骆驼队的喜爱和难忘。
通过细节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描写的真实与生动,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依据带有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很快学生就能把目光聚集到文末的三个段落,找到三个直接抒情的句子:“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于是学生一下子就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四、依据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体会思想感情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骆驼咀嚼的傻事是6、7岁时候,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42岁了,已经过了30来年了。30多年啊,那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已经离开北京,居住台湾了,根据这些,你再读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潜心会文,披文入情,冬阳童年骆驼队,那是温暖人心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依然在,可是童年却不在了。引领孩子要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怀想那美好的童年,与作者共情。
作者在表达自己情感时,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含义深刻的语句中的情感和态度,尤其注意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与诵读中一定要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给了方法之后,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呢?
我先从本单元教材中选择了《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三篇课文中自主选择一个片断,让学生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让学生分组朗读思考,再进行集体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感情。
再次总结回顾方法:在阅读中可以采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默读课外阅读材料《母爱的力量》,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自读,体会,填写练习,集体交流评议。
通过结合课例教方法、结合练习巩固方法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就达成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目标。但是作为五下的阅读教学,在读写一体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理解上,还得让学生明白怎么写,也就是要让学生领悟作者林海英围绕着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一表达方法。因此便有了第三环节:结合练笔用方法。即感悟写法,唤起回忆,吐露真情。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童年趣事,我指导学生从‘趣’上选材,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通过细节描写等突出童年生活的乐趣,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体会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法,对此次作文很感兴趣,并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康雪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八法”[J].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4(23).[2] 熊建峰.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J].读写算(小学高年级),2014(1).
第二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范文]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归纳整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形成知识的体系。学习重难点
1、重点、难点:通过交流、练习,能灵活运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经过之前语文的学习,想必大家一定掌握了不少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检查一下自己都掌握了哪些语文阅读能力?(默看一分钟,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二、讲授新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小学生要通过朗读和诵读理解作品,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此外,有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改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需要理性的判断,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规范、统一;“体会”则是感情的把握,注重的是过程,重在自主感悟,自由表达。”中心思想”仅仅是就文章的主旨而言,而“思想感情”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阐释,后者的外延比前者要大得多。
三、实际练习
完成金笔阅读第十二课的练习。
第三篇: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三、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边读边思考,进行质疑问难。(2)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难问题。
四、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⑵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⑶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
第四篇: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后作业第2题 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如: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说实话,对于这类题目,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我们小朋友还真不好做。据我所知,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大多情况都是泛泛地说说,或者随意地写写,以完成老师的任务为目的。就算答完了,自己也没一个底。
对于这个问题,用“引”“议”“联”“结”的方法写好读后感。然后,把写读后感的方法运用于做各类阅读题。对于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运用写读后感的方法来解决。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把“引”和“感”结合起来。
“引”,就是引用原文的内容,它是感的基础。我们常常说,有感而发,我们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引发的感慨呢?这样以来,我们才不是空发感想,我们的感想才能立得住脚。“感”,它是“引”的结果,它是目的。我们要感得实在,感得真切。做到了这两点,我们回答起这类题目来就得心应手了。
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引)这个句子讲的是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与敌人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吃。这时送来的打糕,比雪中送来的木炭还要珍贵啊。(感)朝鲜大娘和全村妇女,冒带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感人事迹,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支持,以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无限感激。
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引)这个句子中的“您”指的是文中的大嫂。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解决饥饿问题,冒着危险去前沿阵地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掉了双腿。(感)这样的壮举,充分地体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厚感情。而且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反问句,使句子的感情更强烈了。一方面,表达了大嫂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大嫂的无限感激,以及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这类题目,同属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珍视独特的阅读感受”一类题目。只要我们认真地读懂了原文,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行了。当然,我们要掌握做主观题的方法,按照要求,按照格式来回答这类题。做多了,总结多了,你就很会做这类题目了。熟能生巧嘛!
第五篇: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那么,我们每一个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又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例如:我们学过的我们学过的《古井》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以及长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的事情。但是只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想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想到:课文为什么要写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为什么要写乡亲们常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你看他们想的问题多么有价值!但想出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中体会作者通过这些主要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当同学们经过反复品读全文,认真思考后,一定能体会出:写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是表明古井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写乡亲们常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是表明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这就是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井和乡亲们的敬佩之情。又如:《那片了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后来,我应邀到叶老先生家去作客,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一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叶老先生是一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他对写作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对小作者热忱帮助,关心爱护。从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叶老先生的感激、崇敬、怀念之情。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妇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例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的最后两段就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感情的段落。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品读这两段话,从中细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请听: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同学们你从这段话中,尤其是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通过你的联系全文,用心品读,此刻你一定体会到了作者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见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那么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深夜的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他只能是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的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再请听: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此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是不是己经体会到此时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向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此时此刻,作者心中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已溢于言表。
又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就连行进在期间的男女老幼也返朴归真,‚野‛性十足后,赞叹道:‚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这不就是直接在抒发对索溪峪的赞美吗?相信,同学们一定也体会到了。
刚才我们学习了依据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再一起学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第三种方法:
三、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穷人》这篇课文中,先讲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出门去看出海打鱼的丈夫是否平安回来时,又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生病的邻居西蒙。当她发现西蒙已经死了,而两个孩子还在她身边熟睡时,她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在她把孩子抱回家的路上,有这样一个关于桑娜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同学们,这句话含义比较深刻,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呢?这里老师向你们介绍一种叫做‚抓住关键词,领悟真感情‛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话中哪一个词最关键呢?相信多数同学都已经找了那就是:非这样做不可。
(2)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查字典或认真品读我们一定知道这里‚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又不难知道:‚这样做‛的意思是‚桑娜觉得当时必须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3)、想一想为什么?从中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桑娜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抱回家呢?已经读过这篇文章的同学可能想道:因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已经死去,此刻,母亲又死了,孩子总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如果没人管他们,他们以后怎么办呢?你的想法真好!我们的主人公桑娜当时也一定是这么想的,你看她不是已经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了吗?那么她这么做是经过反复考虑了吗?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话,老师相信,此刻你一定已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句话中看出:当时她做这件事并没有多加考虑,而是不假思索地抱回了孩子。那么此时我们又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驱使自家贫困,生活艰难,已有五个孩子的桑娜不假思索地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呢?对,你想对了,那就是良心,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充满同情,诚心诚意帮助他人的心使她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非这样做不可
看:
渔夫听到邻居的死讯后,搔搔后脑勺说,‚…得把他们抱回来!…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首先让我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相信同学们一定找到了,那就是‚熬过去‛。然后让我们想一想‚熬过去‛是什么意思?我们或者根据生活体验,或者用查字典的方法,可以理解‚熬过去‛就是‚忍耐,艰难地度日‛。最后让我们问一问‚为什么?也就是‚渔夫为什么说我们总能熬过去呢?‛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对,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不难明白,已有五个嗷嗷待哺,生活极度困窘的渔夫,此刻虽然意识到多抚养两个孩子会给自己增加负担,但他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已经准备好过更艰难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他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甘愿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这就是一个‚熬‛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相信你一定体会到了。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白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含义深刻的话: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同学们,象这样含义比较深刻的句段,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1)边读边思考,进行质疑问难。
同学们,请你一边默读,一边一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有的同学说从这句话中知道:爸爸不仅是介绍白杨树,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有的同学说还想知道:‚爸爸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你的想法和他们的一致吗?真不错。是啊,‚爸爸的心愿到底是什么?‛课文中并没有直接写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意义深刻的话,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用
(1)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难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先联系下下一自然段。请你想一想:从这一段中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你能推想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有的同学说:我从第一句推想出: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联系课文的时代背景,我知道爸爸妈妈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有的同学说:我从第三句推想出:孩子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而我从第一段的描写中‚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知道新疆很荒凉,环境恶劣。有的同学说:我从第二句推想出‚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上学。而我知道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设得更好。此时再让我们联系上一段,你有没有觉得爸爸的话中有话?请看: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而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请同学重点挑一句研究一下话里边包含的意思。有的同学们从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中已经体会到: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也有的同学从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而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中体会到: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那种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的忠诚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也有的同学从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中体会到: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明白了爸爸的心了吗?
你看,我们正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才理解了这句意义深刻的话,明白了爸爸的心。同学们,你是否学会了这种抓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诵读即背诵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我们通过朗读不但能理解作品,同时也能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另外,我们在朗读与诵读中一定要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例如,我们在读《开国大典》时,就要想象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正在与三十万人一道参加开国大典。这样,当我们读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便会油然而生,便能情不自禁地像作者那样发出感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当读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当读到对阅兵式的描写时,便会同作者一样,对新中国的保卫者发出由衷的赞美。
再如,我们在学习《难忘的一课》时,知道文中出现了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是‚我‛在教室的窗外听到的;第二次是‚我‛‚怀着敬意‛走进教室,情不自禁地与学生们共同朗读起来;第三次是‚我‛参观了学校的小礼堂后,‚紧紧地握着‛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一句话。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应该带着感情阅读,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去,在对全文、对这三句话的反复朗读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出作者以及台湾师生深深的爱国之情。此外,有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开头就直接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文章。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使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就直接写出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恨。再如:《难忘的启蒙》一文的第一句话:‚我时常怀念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的我的启蒙老师们‛,开篇就点明了‚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结尾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结尾一段,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吧!‛又如:《峨眉道上》结尾是这样写的:‚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着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直接说明了铺路的艰难,赞美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如《可爱的草塘》、《我爱故乡的杨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