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参与的志愿活动分享与体验
我参与的志愿活动分享与体验
11月10日5点,天未亮,万籁俱寂,我们踏上了前往SOS儿童村遥远的征途。出发的心情是感激而兴奋的,感激张老师给我们志愿者体验的机会,兴奋是因为期待前方未知的旅途带来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精彩。早在初中,我就在书上了解到儿童村的存在,书上把它描绘成一个梦幻岛,一个幸福的避风港,还给失去父母的儿童一个温暖的家庭,让他们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我曾无数次想象儿童村里的生活,而今天,是揭开谜底的一天。
如计划中一般,我和冯晓顺利地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在儿童村大门汇合。他们热情地大致介绍了儿童村的情况,给我们换上志愿者的衣服,然后把我们引到了各个不同的家庭。
妈妈比想象中年轻,正当我怀疑她是否能“镇”得住淘气的孩子时,“典典,快让姐姐看看你的数学作业!”严厉的语气已让我心头一凛。典典是个可爱、羞涩、乖巧的小姑娘,是四个孩子中的老大,她比同龄人多一份早熟、懂事,却不时流露出小心翼翼、不自信的一面。我接过典典的作业扫了一眼,遗憾地发现除法求余数、估算题没一题能做对,当时脑袋“嗡”地一下懵了——怎么基础那么薄弱?该怎么和她解释除法的竖式?越基础的知识越难教,况且碰上了基础不好的学生。我绞尽脑汁用各种比喻给典典讲解,可是看着她迷茫的大眼睛,我知道她还是没能透彻地理解,而且妈妈又催促着让典典学英语了,只好先让她死记硬背。谁知英语才看了半小时,心急的妈妈又要典典写语文作业,让我给弟弟听写英语单词,此时我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了„„两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依依惜别,回到了志愿者之家1号楼,大家互相分享了活动体会,评选了本星期的志愿之星,宣布活动结束各自回学校了。
在归途中,我的心情一半是沉重的,一半是欢喜的,感触良多。这个项目已经持续9个月了,仅路程往返就需要四小时,这意味着志愿者们无论严寒酷暑,每星期得抽出大量的时间,就为了陪伴儿童村孩子们的区区两小时,他们的毅力和奉献精神令我深深折服。儿童村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旁边就是少年宫,能与之相比的福利院可谓是凤毛麟角,但是高墙栅栏和严密的警卫、附近的荒芜彷佛令之与世隔绝一般,或许每星期的志愿者,就是孩子们通向外界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渠道之一。想到这,不禁起了怜悯之情,同样是孩子,为什么他们要遭受命运的不公,在灾难中失去父母,但他们又是幸运的,能在儿童村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当典典怯生生地问下次我还会不会来,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了,下次我来的时候要看到你把功课做好哦!”虽然客观条件不允许(只有这一次体验机会),但那是我内心中最诚挚的回答,我愿意以自己的力量抚去她心中的尘埃,用微渺的光辉点亮一个个小小的角落。
在此之前,我还参加过运动会志愿者、图书馆志愿者等志愿活动,对志愿活动可说是略懂皮毛、一知半解,而且这些活动常常苦于没有经验,计划不够周全,造成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比如一些不礼貌的运动员、图书馆承诺兑现的志愿证明未实现等。一个好的志愿活动应该能让我们的内心充实、有满足感,能给我们一个实现价值的平台,收获一种特别的生活体验,像儿童村项目一样,虽然辛苦,但是每个人都认为它值得我们的汗水的付出。
这次儿童村项目即将结束,但志愿者服务永远不会结束。我希望能让儿童村项目受到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有更多有地位、有能力的人来关注弱势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帮助,让儿童村的孩子们能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课程的建议及想法 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提供了一次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机会。我曾面试学院的志愿者支队,可能因为是女生且身体瘦弱的原因,被无情地淘汰了。在志愿北京的网站上,也很难得到志愿者服务的机会。所以,这门课就像是福音,给了我们一个实现心愿的平台。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志愿者服务只有我们去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其中的意义。如果只是用旁观者的态度,或者从书本上学习理论,往往有如雨水滴到荷叶上,很难真正体会,得到深层次的感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在中国传诵了几千年的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友爱互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但目前,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中国志愿者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相关的制度建设也非常缺乏。
目前中国志愿者有8000多万,只占人口总数的7%,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0%-40%。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志愿活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占相当大比例,且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大,许多志愿者终身从事志愿服务。
多数在中国开展项目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参与他们在中国的活动。据清华大学NGO 研究所调查统计,中国约有80多万家县以上的NGO团体,开展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外基金会的资助和志愿者自酬资金两种途径。目前,中国企业家对环保等 志愿活动的捐款较少,全社会对公益团体的实际资金支持不足,许多NGO的公益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流产。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公益意识,需要越来越多 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该课程通往志愿者服务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指引我们走出黑暗。老师的谆谆教诲,开发同学们对志愿者服务的兴趣,埋下了一颗志愿者服务的种子。
显而易见,我相信自己是众多提出这条相同建议的学生中的一员——强烈建议张老师增加志愿者服务实践的内容。学习理论的目的是在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果少了实践体验,该课程就像是黯然失色的宝石,失去光泽。
第二篇:志愿活动参与情况证明
志愿活动证明
兹有***学院***系**专业***同学入学以来参加的志愿活动活动如下:
(一)2010年11月,参加食堂清洁志愿者活动;
(二)大一下学期,参加经管系组织的义卖报纸志愿者活动;
(三)2010年12月23日,参加福州左海公园清洁志愿者活动;
(四)2011年3月25日,参加福建工程学院北区图书馆整理图书志愿者活动;
(五)2011年11月30日,参加清洁教室志愿者活动;
(六)2011年12月26日,参加福州市儿童公园清洁志愿者活动;
(七)2012年4月7日,参加福州鼓楼社会福利中心志愿者活动;
(八)2012年5月20日,参加整理自行车志愿者活动;
特此证明。
2013年4月23日
第三篇:参与志愿活动感悟[范文]
志愿者协会的工作感悟
青年志愿者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助人,也是自助。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做好事,这本身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每个大学生都有参与社会事物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位同学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者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参与志愿者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离感,对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青年志愿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规范和行为模式。青年志愿者行动所树立的是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倡导的是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奉行的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和爱国、爱民、爱集体的道德原则,为社会奉献爱心,为人民办好事。
在我工作期间,协会内的大部分同学对协会工作都是认真负责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百分之百,但对工作认真负责与把事情做好是两回事,所以非常负责的协会负责人开会时挨砖一点也不奇怪。但有时负责人会感到委屈,会感到吃力不讨好,其实这也大可不必,把心态放正常了就好。
在我参加的所有活动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两次募捐活动。在武汉大学募捐中所有同学都能能坚持三个半仅四个小时,真是不容易。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我们就已经和要去的同学们联系好,以应急需。我还想提一下对于学生志愿者的态度。大学生志愿者的最大特征就是热情很高,参加志愿活动与其理想境界夹杂不清。可以这么说,我们协会承担了一些正直青年的理想,成为他们释放青春的理想基地。所以,即使是那些大三大四的学生,也一再参加协会活动,这就说明协会对于他们有很强的归属感。事实上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暂且不说,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不使他们失望,或者说要积极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出再苦再累的力也值。虽然协会在资金方面不能指望学生,但学生绝对是协会坚强的后盾,找不到人帮忙或者别人没有时间参加活动的时候,学生的作用就出现了。
志愿者及其志愿者活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1990年深圳建立“青少年义务工作联合会”,1993年北京大学学生自发组织“爱心社”,同年底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5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职员者协会,这标志着中国青年着远者活动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组织化、规范化的轨道。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其“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鲜明宗旨,为社会做了大量的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随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暴露了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志愿者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者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物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者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者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参与志愿者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离感,对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席卷全球,交换原则无孔不入的世界里,仍有一批又一批的人乐此步疲地投入义工的队伍,赵为民《中国青年》上写到:“义工,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义而不在工。人门的工作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劳动本身。„„我们逼近要把义工看作自己的一个榜样,更需要从他们内心深处挖掘出可以使我们好义向善的决定因素。其实,这种因素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有些人没有开掘自己的善心,只不过有些人被客观环境拖进了另外一个无情无义的泥潭。”.把义工比喻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并总结出快乐守恒定律:
快乐守恒第一定律:当你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上的回报时,一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
快乐守恒第二定律:当一个人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助人为乐或了善好施时,他当年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的罪恶回得到一定的忏悔与救赎;
快乐守恒第三定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收入人群越容易产生义举与义工。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抬头,社会责任感随之淡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导向和旗帜,也需要一定的载体来落实。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要求出现的新载体。青年志愿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规范和行为模式。青年志愿者行动所树立的是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倡导的是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奉行的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和爱国、爱民、爱集体的道德原则,为社会奉献爱心,为人民办好事。它以雷锋精神为自己的旗帜,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最质朴、最诚实、最平凡、最伟大的传统美德。实践证明,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宏扬社会正气、树立社会新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需要的途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超越现实利益之外的行为,扩展着志愿者的心灵体验,扩展着志愿者对人和社会的理解。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志愿服务的涵义。马克思说:“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就应当是年轻人职业选择的指针,不应当认为这两种利益是彼此敌对,互相冲突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专业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的伟大人物。”
另外,大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社区建设、扫除文盲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从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学会和理解了很多原来陌生的东西,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同时,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培养了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利益的不断调整,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形成,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布格局已经凸显。针对社会的这种变化,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四个多样化”问题,即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物资利益多样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与之对应的是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文化以及社会观念领域,存在着大量失范现象,其发生及存在的深度与广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从未经历过的,对于我国社会体制转型的消极作用也是空前严峻的。同时由于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过大,更加剧了社会的消极心理。如果没有社会缓冲机制,这些消极现象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
青年志愿者自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保障事业,从一开始就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作用。在党的历史上,先进青年总是接受和传播先进社会思潮的先锋,在引导社会进步思潮的发展问题上祈祷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天,青年仍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行动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石灰协调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失范现象作出贡献。另外,由于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职员者有不同阶层的成员自发组成,他们由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而集合在一起,成员间形成了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原有的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差异已退居次要地位。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把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一种社会整合功能,促进了社会和谐。
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践与思索
首先,应帮助同学建立持之以恒的思想,把志愿者服务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是形容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生动写照。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多依赖学校团组织的力量,在团组织的倡导下开展一些活动。平时没有任务干,来了任务赶紧干,集体活动一窝蜂,不是植
树种草就是打扫卫生,轰轰烈烈走过场。在很多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多停留在承担突击任务的层面,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的项目不愿组织参加,对社会上大量存在的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性低。
其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缺乏应有的内涵。很多大学生把青年志愿者行动看作学雷锋做好事,认为志愿者行动是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职员者工作看成单方面的给予。于是在现实中,虽然青年志愿者行动年年搞,但往往把它简化成一些具体的劳动和事务。青年职员者行动应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如果变成了行政命令或组织任务,既挫伤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与职员者行动的宗旨相违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第三、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内容应大力扩展。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而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已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学龄前儿童课余活动、保护妇女、移民难民安置、社会义举、社会正义、民权、社区开发、文化和艺术、卫生和医院等等。
第四、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规范志愿者的管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日前颁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志愿者注册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实施。《办法》对注册志愿者的定义、基本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和培训、激励表彰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它代表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相应地,高校也应建立一定的补偿制度、对学生的志愿行为给予价值肯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既能服务社会,又是自觉成材的有效途径。正如志愿者誓词里所讲: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践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总结我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建立持之以恒的思想,把志愿者服务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是形容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生动写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多依赖学校团组织的力量,在团组织的倡导下开展一些活动。平时没有任务干,来了任务赶紧干,集体活动一窝蜂,不是植树种草就是打扫卫生,轰轰烈烈走过场。在很多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多停留在承担突击任务的层面,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的项目不愿组织参加,对社会上大量存在的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性低。
很多大学生把青年志愿者行动看作学雷锋做好事,认为志愿者行动是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职员者工作看成单方面的给予。于是在现实中,虽然青年志愿者行动年年搞,但往往把它简化成一些具体的劳动和事务。青年职员者行动应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如果变成了行政命令或组织任务,既挫伤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与职员者行动的宗旨相违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第四篇:志愿参与
社会工作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思考
(吴军江苏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
内容摘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性是社区矫正的重要特点,决定了社会志愿者必然是社区矫正中一支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志愿者能否在社区矫正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社区矫正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调动社会力量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改造,也是整合社会矫正资源的需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从志愿参与者的类型、参与规模以及参与内容方面就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Abstract:关键词:社会力量
社区矫正
志愿参与
Key words: social force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volunteer participation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是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行刑社会化的题中之义。为了促进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力量在矫正工作中的作用,本文对社区矫正的志愿参与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工作体系主要由三大结构组成:第一,司法行政机关作为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等日常管理工作,其工作人员以公务员为主,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的管理队伍;第二,其他与社区矫正相关联的国家机关,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主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矫正对象的管理,促进矫正质量的提高。第三,社会力量,以民间组织和各类志愿人员组成;前者为社区矫正提供专业协助的机构和个人,科学的利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多方面的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后者由基于社会责任感自愿为社区矫正提供无偿服务的社区志愿者。
一、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现状
在社区矫正组织体系中,除国家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外,社区志愿者无疑也是社区矫正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具有成员构成多样化、服务类容丰富、服务方 1 作者简介:吴军,男,1983年生于安徽安庆,江苏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助教,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区矫正方向的教学。式人性化的特点,从而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疏远感,有利于矫正对象重新适应社会。
首先,志愿人员构成类型方面,既有在校的学生,也有在医院、学校、福利院等部门工作的职员;既有年轻力壮的中青年人士,也有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一般较高。总体来看,社区志愿人员主要由社会知名人士、社区居委会成员、离退休干部、矫正对象的近亲属以及其所在单位的人员组成。从宜兴志愿者成员来看,相当一部分志愿者来自于当地社区,如退休老教师协会,老干部、老军人,在校大学生,他们来自于本地,熟悉社区情况,有的甚至于矫正对象住在同一小区。在宜兴张渚镇,笔法发现,那里的志愿人员不仅熟悉当地情况,而且富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威望。他们基于内心对社区矫正事业的认同,为社区矫正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志愿参与形式方面,一般社区矫正志愿人员以加入某类专业性的社会组织的方式为矫正对象服务,比如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的形式,聚集几名乃至几十名具有较高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队员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志愿者个人也可以向矫正部门提交申请,签订帮扶协议,为矫正对象进行帮教活动。
最后,从工作内容来看,社会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专业辅导、咨询,“一帮一”结对子帮教等多种形式,参与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工作,促进矫正对象的改造。具体来说,有向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也有利用社会工作的专门方法帮助矫正对象的,还有的通过与矫正对象的沟通交流,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指导帮扶和法律援助等。总之,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针对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能有效地开展针对性帮扶。
二、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
尽管社区矫正志愿参与从参与人数来看以及服务的内容等方面来看,对社区矫正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
第一,志愿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社区矫正的志愿人员与其他项目的志愿人员相比,规模偏小。相当一部分是相应政府部门的宣传,而非通过自己的了解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社会志愿者的吸收主要通过职能部门去宣传动员,做工作来吸收,在工作中,导无私奉献,没有必须的经费保障,很难持久地调动社会帮教志愿者工作积极性。一部分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有抵制情绪,他们认为罪犯犯了罪就要坐牢,就应该在监狱服刑,不应在社会改造,不应给他们过多的自由,选择不参与社区矫正的志愿者服务。居委会人员参与社区矫正,由于其本身工作量大,以及社区矫正工作的复杂性,又拿不到相应的报酬,一些社区参与人员对矫正对象的管理显得较为马虎,难以起到日常监督管理的作用。
第二,志愿人员整体素质依然不高。从现有社区矫正志愿者来看,多数为退休的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所有志愿者当中,在校大学生时间服务有限;退休人员年龄大,体力较差,有的与服务对象之间有明显的代沟和思想隔阂,尽管帮教志愿者出于善意,但孜孜不倦的老一套的说教,有的服刑人员只当耳边风,这样的帮教往往会流于形式,甚至还会引起服刑人员的厌烦心理。较之专业人员,当前大部分志愿人员缺乏社区矫正专业方面知识,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单一,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解决矫正对象的吃饭、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而对于矫正对象心理的、精神的、法律的、社会关系的以及就业技能、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要求则很难满意。面对志愿者年龄结构普遍老化的现状,而矫正对象日趋年轻化的趋势,这使得他们在交流中普遍存在代沟问题。
第三,对社区矫正志愿人员的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方面,规范志愿者组织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大的空白,使得这些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缺少规范化的途径,而且没有法律的支持,志愿者组织很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另一方面,缺少正式的组织、培训、管理、评估、保障和奖励机制,这就导致目前志愿者组织良莠不齐,这些组织提供服务的质量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此外,对设立社区矫正志愿组织的门槛过高,也在无形中失去了一部分潜在的志愿者协会。
三、关于增进社区矫正志愿参与对策
第一,通过宣传志愿精神和社区矫正的相关知识,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士参与社区矫正。运用各种载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与高校、团区委、区关工委等部门建立互动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吸收高校大学生、“五老”等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同时,鉴于工作对象和性质的特殊性,需要采用特殊的工作方法。为进一步做好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工作,组建专业心理矫治队伍,招聘一批高校法学、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使之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因为,社区矫正志愿者不仅要有很强的志愿精神,还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从招募志愿者开始,就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论是个人志愿者还是团体志愿者,都要有专业技能,这样才可以在各个方面帮助有不同需求的矫正对象。此外,针对志愿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对于构建常态化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进人机制具有显著的作用。
第二,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多样化帮教方式,提高社区矫正的工作实效性。笔者认为,就刑罚本身来说,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司矫正对象的考核与奖惩工作,对服刑人员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他的工作内容,如心理矫治等工作都可以由志愿人员完成。相比于矫正机关工作人员而言,通过签订协议以及委托授权的形式,不仅可以节省司法行政部门的人力,而且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三,通过构建组织、培训、管理、评估、保障和奖励机制,形成志愿参与工作保障体系。矫正志愿者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但企图通过速成的方式来培养专业矫正志愿者是困难的,因而应该进行合理、科学、系统的培训。虽然,目前各行各业不断地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体,志愿者和志愿者现象层出不穷,但工作人员往往因缺乏专业的知识及经验,致使在推动志愿者工作上产生困难和障碍。尽管现实中不少个人志愿者没有经济补偿,完全是凭借爱心从事志愿服务。这种志愿精神值得提倡,但在本工作上的花费应该得到报销。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很难保证志愿者工作的持续性,对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津贴是管理的重要方面。虽然志愿者的参与是出于对社会的道义,但合理、必要的津贴有助于保护志愿者的公益热情,为他们的参与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丁元竹,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赵新东,社区矫正管理概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靳立飞 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4)谭恩惠,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引导及参与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5)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矫正的角色定位[J],学术界,2008
联系方式:吴军
***
763038361@qq.com 地址: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 刑事执行专业科
第五篇:参与志愿工作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
一、学习主动、工作认真
作为一个市政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我在不管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都能做到工作认真负责、仔细、积极、热心,勇于创新,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上积极进步,课外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时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志愿者活动严于律己,热情服务,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工作中,获得了同时和志愿者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在路政养护科主要负责道路日常绿化养护、市区道路及配套设施管养工作、对高架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及数据处理。对待工作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自己分管的绿化养护工作以现场检查为主,每周都有两至三个工作日在现场进行检查,对任何道路绿化情况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并作出及时处理。绿化事业是一份颇具意义且有活力生机勃勃的事业,城市绿化除了美化我们生存的环境更能净化我们每一位的心灵,我将一如既往的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我的本质工作中。
三、积极与外界联系、开展义务服务活动
在建设系统的大家庭中,组织各类为人民服务的有意义的活动很多,特别是为常州市民的方便出行作出很多的努力,而我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BRT公交路线的开通试运行,作为志愿者的我在公交站台为市民进行引导,为所有市民服务尽一份心。在常州省运会的活动期间,为确保交通顺畅,经常利用假期进行道路巡查,为来自所有各地的运动健儿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而努力。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希望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志愿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下,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承诺,书写充实而高尚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