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逻辑考前知识点总结
逻辑知识点汇总
注意:逻辑要考察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体察和敏感度。
逻辑知识点分三大类:一是逻辑推理能力,二是综合归纳能力,三是评价论证能力。
一、逻辑推理能力。(20分)答案一定不用多看。包括11性质命题、12充分条件、1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14联言、15选言、16模态命题,17复合命题 18三段论
二、综合归纳能力(10分)21语义解释题2-4分,22争论焦点,23推出结论8-10分。
三、评价论证能力:(30分以上)31假设、32支持、33削弱、34评价论证分析,35指出论证缺陷、论证方法。
11、性质命题:方图记住。Especially:下反对关系中,可能同真,不可同假,一个为真,另一个真假不能确定,一个为假,另一个一定为真。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同理可得,否命题等价于逆命题。负命题就是矛盾命题。
排中律、同一律和矛盾律。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者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其中心有一假。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假,其中必有一真。排中律公式:
所有的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反对);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些S是P(反对); P且Q与非P或非Q,P或Q与非P且非Q;如果P则Q 与P且非Q,只有X才Y与非X且Y 16模态命题:
并非(A或者B)=非A并且非B,并非(A且B)=非A或B 并非(非A)=A A或者B=如果非A,则B P或者Q或者R,P不成立,Q不成立,则R P或者Q或者R,Q成立,则P和R都不成立 不可能P=必然非P 并非(P且Q)=或者非P或者非Q=如果P则Q
18、三段论:分三种:结构类似、补充前提、推出结论(用欧拉图)
结构类似:弄清题干中的结构;中项位置;结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陷阱:一是结论放在前面,二是用否定表肯定的意义,依葫芦画瓢。不是三段论的可能要求补充前提,找出前提出现而结论中未出现的,否定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两次,如
两个答案无法区分,选范围最少的。
21、语义解释(理解)题:不要发挥、不要夸大,不要补充条件,注意核心关键词,甚至是数关键词,不要绝对化。
22、概括两人争论焦点的:先找到第一个人的论据结论,再找关键词,最后找第二个人的。
23、推出恰当结论的:寻找语言标记,关键词;归纳求同,归纳求异。
35、指出论证缺陷、论证方法:三种论证方式:归纳、类比、探求现象间因果关系(求同、求异、共变)。要点是割裂证据和结论的关系:样本无代表性,以偏概全,样本层次不够。类比:A有X,B和A差不多,所以,B也有X 不完全归纳的类型:
1、简单枚举法:无代表性,举例加结论
2、科学归纳法:找到了因果分析,要削弱它必须寻找他因。
平均值有可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如中国GDP水平高,并不代表进入发达国家,建立在平均值基础上的结论可能有漏洞。总体比例和样本比例关系。
31、假设题 :找话题范围贴近的,条件不可缺少的,范围小点的,如果有两个都差不多,选支持力度小点的,要不低于、最骑码的条件。1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格式:有A就有B 格式:有A必有B 典型例子: 典型例子: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牢记)天下雨,则地上湿(牢记)理解:无之必不然 理解:有之则必然 规则:否前必否后,肯后必肯前 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其余两种情况未必,不用记,灵活掌握运(其余两种情况未必,不用记,灵活掌握运用)用)真假:前假后真时才假,其余未必 真假:前真后假时才假,其余未必 矛盾命题(否定命题):无B有A 矛盾命题(否定命题):有A无B 等值:如果A,才B等值于,如果A那么等值:如果A,那么B等值于如果Q那么B P 二者关系:
1、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充分条件。因此,“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 p”; “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 p”。
2、充分条件不止一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14、联言命题,15、选言命题 联言:
形式:P且Q,负命题(矛盾):并非P且Q=非P或非Q=如果P,则非Q=P、Q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相容选言:P或Q,负命题(矛盾):并非P或Q=非P且非Q P、Q至少有一个为真就为真,P或Q为真时,不能推出P真或Q真;若P或Q为真,Q为假,则P为真。
不相容选言:要么P,要么Q,负命题(矛盾):或者P且Q,或者非P且非Q。都真时和都假时才是假的。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负命题:非(如果P那么Q)=P且非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负命题:非(只有P才Q)=非P且Q
32、支持类的答案不需要充分性
33、削弱:以偏概全,因果倒置,方法不可行或无意义,另有他因,直接削弱结
论(也是最直接的削弱)
寻求现象间因果关系的削弱:一是确定他因导致了同样的原因;二是指出其因果倒置,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三是没有那种Y,也会有X。
类比削弱:指出两种的不同。
直接削弱:割裂对方证据和结论两者的关系就是削弱,你说没关系,我有关系,你说有关系,我说没关系。
统计样本调查中的削弱:指出样本和总体比例差不多
以偏概全:
1、几个样本、用百分比的一律不削弱;
2、样本层次不够 目的与方法:
1、方法不可行,2、方法和目的和效果没关系。
34、评价论证:抓住证据和结论
1、找关键词,话题范围要一致
2、论证方式要找到:一般是样本太少、样本层次不够,以偏概全。注意不要对论据进行怀疑,不要补充条件的答案,不要发挥,切记。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非模态命题关系命题联言命题命题复合命题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必要条件假言充要条件假言模态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The graph is made by Microsoft visio,I’m sorry to can not make it well.)
其它:欧拉图:先画所有,再画没有,再画有的
所有的S都是P为真,则有的P不是S真假不能确定 所有的S都是P和所有的S不是P不可同真,可能同假,下反对的两个不可同假,可能同真
第二篇:2012MBA逻辑知识点总结
2012MBA逻辑知识点与记忆口诀汇总大秘送
只要把这个看完并并仔细体会,逻辑你肯定学懂了 注意:逻辑要考察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体察和敏感度。
逻辑知识点分三大类:一是逻辑推理能力,二是综合归纳能力,三是评价论证能力。
一、逻辑推理能力。(20分)答案一定不用多看,但是要死记住口诀,全答对没问题。包括11性质命题、12充分条件、1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14联言、15选言、16模态命题,17复合命题 18三段论
二、综合归纳能力(10分)21语义解释题2-4分,22争论焦点,23推出结论8-10分。
三、评价论证能力:(30分以上)31假设、32支持、33削弱、34评价论证分析,35指出论证缺陷、论证方法。
11、性质命题:方图记住。Especially:下反对关系中,可能同真,不可同假,一个为真,另一个真假不能确定,一个为假,另一个一定为真。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同理可得,否命题等价于逆命题。负命题就是矛盾命题。
排中律、同一律和矛盾律。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者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其中心有一假。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假,其中必有一真。
排中律公式:
所有的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反对);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些S是P(反对);
P且Q与非P或非Q,P或Q与非P且非Q;如果P则Q 与P且非Q,只有X才Y与非X且Y 16模态命题:
并非(A或者B)=非A并且非B,并非(A且B)=非A或B 并非(非A)=A A或者B=如果非A,则B P或者Q或者R,P不成立,Q不成立,则R P或者Q或者R,Q成立,则P和R都不成立 不可能P=必然非P 并非(P且Q)=或者非P或者非Q=如果P则Q
18、三段论:分三种:结构类似、补充前提、推出结论(用欧拉图)结构类似:弄清题干中的结构;中项位置;结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陷阱:一是结论放在前面,二是用否定表肯定的意义,依葫芦画瓢。不是三段论的可能要求补充前提,找出前提出现而结论中未出现的,否定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两次,如两个答案无法区分,选范围最少的。
21、语义解释(理解)题:不要发挥、不要夸大,不要补充条件,注意核心关键词,甚至是数关键词,不要绝对化。
22、概括两人争论焦点的:先找到第一个人的论据结论,再找关键词,最后找第二个人的。
23、推出恰当结论的:寻找语言标记,关键词;归纳求同,归纳求异。
35、指出论证缺陷、论证方法:三种论证方式:归纳、类比、探求现象间因果关系(求同、求异、共变)。要点是割裂证据和结论的关系:样本无代表性,以偏概全,样本层次不够。类比:A有X,B和A差不多,所以,B也有X 不完全归纳的类型:
1、简单枚举法:无代表性,举例加结论
2、科学归纳法:找到了因果分析,要削弱它必须寻找他因。
平均值有可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如中国GDP水平高,并不代表进入发达国家,建立在平均值基础上的结论可能有漏洞。总体比例和样本比例关系。
31、假设题 :找话题范围贴近的,条件不可缺少的,范围小点的,如果有两个都差不多,选支持力度小点的,要不低于、最骑码的条件。
1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矛盾命题(否定命题):无B有A 格式:有A就有B 等值:如果A,才B等值于,如果A典型例子: 那么B 天下雨,则地上湿(牢记)理解:有之则必然
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其余两种情况未必,不用记,灵活掌握运用)
真假:前真后假时才假,其余未必 矛盾命题(否定命题):有A无B 等值:如果A,那么B等值于如果Q那么P 1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格式:有A必有B 典型例子: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牢记)
理解:无之必不然
规则:否前必否后,肯后必肯前
(其余两种情况未必,不用记,灵活掌握运用)
真假:前假后真时才假,其余未必 二者关系:
1、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充分条件。因此,“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 p”; “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 p”。
2、充分条件不止一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3、如果不X,则不Y=只有X,才Y=除非X,否则不Y=如果Y,一定要X
4、除非…否则 与只有…才的转换:除非与只有后面的内容一致,否则与才后面的内容相反。
5、不A,不B=只有A,才B=如果B,一定A
6、除非A,否则不B=A是B的必要条件,等值于或A或无B
14、联言命题,15、选言命题 联言:
形式:P且Q;并且P,而且Q;虽然P,而且Q;虽然P但是Q;一边P,一边Q;
性质:当且仅当P、Q全为真时P且Q为真,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且Q为假
负命题(矛盾命题):并非P且Q=非P或非Q=如果P为真,则非Q=P、Q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除非P且Q,则不能R,其否定式是非P且非Q,R;对“如果(P或Q),则R”的否定式是P且非Q,R或非P且非Q,R。
相容选言: P或Q 负命题(矛盾):并非P或Q=非P且非Q(并联电路断路时,P、Q都断路)
P、Q至少有一个为真就为真,P或Q为真时,不能推出P真或Q真;若P或Q为真,Q为假,则P为真。
不相容选言:
要么P,要么Q,P、Q中只有一个真时它是真的。其负命题(或矛盾命题)是或者P且Q,或者非P且非Q,都真时和都假时才是假的。
或者你去,或者他去,这种说法把相容选言变成了不相容选言,它是有条件的。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负命题:非(如果P那么Q)=P且非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负命题:非(只有P才Q)=非P且Q
32、支持类的答案不需要充分性
33、削弱:以偏概全,因果倒置,方法不可行或无意义,另有他因,直接削弱结论(也是最直接的削弱)
削弱:最能削弱,最不能削弱,先找支持,再找无关,再找最弱的削弱。寻求现象间因果关系的削弱:一是确定他因导致了同样的原因;二是指出其因果倒置,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三是没有那种Y,也会有X。
类比削弱:指出两种的不同。
直接削弱:割裂对方证据和结论两者的关系就是削弱,你说没关系,我有关系,你说有关系,我说没关系。
统计样本调查中的削弱:指出样本和总体比例差不多 以偏概全:
1、几个样本、用百分比的一律不削弱;
2、样本层次不够 目的与方法:
1、方法不可行,2、方法和目的和效果没关系。
34、评价论证:抓住证据和结论
1、找关键词,话题范围要一致
2、论证方式要找到:一般是样本太少、样本层次不够,以偏概全。注意不要对论据进行怀疑,不要补充条件的答案,不要发挥,切记。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非模态命题关系命题联言命题命题复合命题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必要条件假言充要条件假言模态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The graph is made by Microsoft visio,I’m sorry to can not make it well.)
其它:欧拉图:先画所有,再画没有,再画有的
所有的S都是P为真,则有的P不是S真假不能确定
所有的S都是P和所有的S不是P不可同真,可能同假,下反对的两个不可同假,可能同真
第三篇: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
逻辑判断:注意复习逻辑判断要分析历年真题中的各种题型比例重点练习。推理类虽然知识点多,但是题不一定多。论证类虽然知识点少但考的不少。要根据历年题型分布确定重点。
┏
1、推理 :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归纳推理
│
结构:判断推理: │
│
└
2、论证:加强论证、削弱论证
■翻译推理:
第一步:翻译(成败关键)
1、充分条件(前推后)p---→Q。---P是Q的充分条件
满足p,必然Q;不满足p,不必然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特点词:......必须.......如果.....那么.....所有......都......只要.....就............是........为了....一定.....可体现因果关系的句子(无连接词形式)
例:
人活着必须呼吸
人活着>>必须呼吸;人不活着>>>不一定呼吸
2、必要条件(后推前)p←Q。如果没有事物情况p,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Q;如果有事物情况p而未必有事物情况Q,p就是Q的必要条件。
特点词:只有.....才............才......除非.....否则.....除非P否则不 Q
Q--->p
p是Q的必要条件 ■◆谁是条件谁在后边
1、p的基础是Q
。p--->Q
2、p是Q的基础。
Q---->p 例: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好好学习是考大学的必要条件。
或者p,或者Q
-p-->Q ;-Q---->p
要想考上大学必须好好学习
--------
▲单句判断:
●几种关系:
所有的(凡是)S都是P
S--->P
所有的(凡是)S不是P
S---->-P
没有S是P
P--->-S----等价--S--->-P
没有S不是P
S--->P
不是S都是P
-S--->P
不是S都不是P
-S--->-p ===>P--->S
◆否定关系
○并非所有的A都是B
=
有的A不是B
○并非有的A是B
=
所有的A都不是B
注意:出现“并非”时候 “所有的” 改 “有的” , “是“ 改 ”不是“
举例:并非所有爱吃辣的人都是四川人===有的四川人不爱吃辣的。
并非有的四川人爱吃辣。=======所有的四川人都不吃辣。
◆等价关系: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AB并列关系.例如:所有的男老师都不是教授;===所有的教授都不是男老师。
○有的A是B
=====有的B 是A
AB相交关系
例如:有的教授是女老师;=== 有的女老师是教授
◆推出关系:
○所有的A都是B ====得到两句话----有的A是B、有的B是A
举例:所有的牛都是动物。===有的牛是动物、有的动物是牛。
○某a(这里指个体)是B
可以====》有的A是B
无法====》所有的A都是B 举例:小张爱吃辣,小张是四川人。
可以====有的四川人爱吃辣。
不可以
===所有的四川人爱吃辣。▲复句关系:
○A且B===》C且D
逆否命题转换
-(C且D)===》-(A且B)
摩根公式转换===》-C或-D===》-A或-D
最终转换:-C===>-A或-B 和-D===>-A或-B ★结论:-C ===>-A或-B 和
-D===>-A或-B(“且”可以单拆后)○A或B====>C或D
转换
A====>C或D 和
B====>C或D(“或”可以单拆前)★结论:“且”可拆后“可”者拆前。⊙小结:“或”在前“且”在后可单拆。其他形式都退不出来可知。A或B===C且D
▲双“如果”:A---->(B--->C)等价于 A且B---->C 例:“如果商品房价格太高,那么,如果不注意改善质量,商品房的销量就会下降”
▲或者关系:-A即B-B即A 例”李强考上公务员,或者孙玲未考上研究生“
-李强考上公务员
即--->孙玲未考上公务员
▲确定信息
找不到确定信息时:当A推出-A 那么结果就是-A(谁后谁对)就是A---->-A
结果:-A
-----------------第二部:推理
p → Q===》-Q→-p 逆否命题
★注意:”有的A是B” 这种 ”有的“ 没有逆否命题!
p → Q四类情况:
1、p → Q
2、-Q →-p
3、-p → 不一定(可能Q也可能-Q)
4、Q → 不一定(可能p也可能-p)○摩根公式:
-(p或Q)==》-p且-Q
-(p且Q)==》-p或-Q
■真假推理
1、矛盾关系
▲三种关系:
2、反对关系
3、包容关系
1、矛盾:
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两个互相矛盾的说法 甲说“是A”,乙说“不是A”,既为矛盾,其中必有一真或必有一假,真假确定在二者之间,其它人的话即可判断了)
要点:找到矛盾关系。
1、对象相同才存在矛盾关系。否则不存在矛盾关系。
2、A→B与A且-B矛盾。“天下雨”→“地就湿”
与
“天下雨” 且
“地不湿” 是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有的员工会电脑 与 有的员工不会电脑)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所有员工都会电脑
与
所有员工都不会电脑)
3、包容关系。
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解释:如--A→B
A与B有一个是真的 那肯定A是假的,如果是A真的那就推出B也是真了,没道理; 例:“天下雨地就湿”
只有一真 那“天下雨”是一定假的,如果“天下雨”了 那推出 “地一定湿”了,没道理。
A与B有一个是假的 那肯定B是真的,如果是B假的那就推出A也是假了,没道理; 例:“天下雨地就湿”
只有一假 那“地就湿了”是一定真的,如果“地没湿” 那推出 “天下雨”假了,也没道理 ▲约束条件:
2真2假 n真n假时候 找到矛盾或者全同关系,从确定推出不确定关系。
典型例题: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个人涉嫌被刑拘审,四个人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人口供其中只有一个假的。
问:如果以上判断为粘,则哪项是真的?(B)
A:所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分析推理
1、答案信息充分。
两种类型
2、题干信息充分
答案信息充分:
当答案信息充分时:如 A是...B是...C是...就是从答案分析入手,题干信息充分:
当题干信息充分时分析题干。原则是:找极端信息(最大、最小的)
-----------------■归纳推理:
题型“美国科学家发现,雄性非洲...鱼能通过观察........”由此可以推知()。
第一步:确定主体词。
主题词越具体越好,最好在题干中能找到。客体越大越合适。如“我手里有一个苹果”和“我手里有一个水果”就是客体越大越合适。
第二步:排除无关项。
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莫名猜测)、偷换概念(概念大了,或者小了,或偏了)、强加比较。都要排除。
第三步:答案。
做题顺序中注意:“可以推出”题型:有一个正确,从上到下;“不能推出”题型:三个正确,从下到上。注意第二步问题。
●数学推理:
注意一点:A>B
C>D
===>AC>BD 两个说的要是同一个内容。例题:在世界总人口中,男女比例相当,但黄种人是大大多于黑种人的,在其他肤色人种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由此可见()
A、黄种女性多于黑种男性
B、黄种男性多于黑种女性
C、黄中男性多于黑种男性
D、黄种女性多于黑种女性
解析:黄种人>黑种人
;由于总人口男女比例相当 但其他人种“男>女” 可得出
在黄和黑两种人种里
女>男。这样总人口男女比例才相当。
也就是: 黄>黑
女>男
结论:黄女>黑男
且两个说的都是黄种人和黑种人的比例。
选A正确
---------■形式逻辑: ■论证类
一、读取论证结构。
二、确定加强削弱内容。
一句话加强:
1、弱加强。a、再说一遍或换个角度、举个例子。或者解释一下。
2、强加强。(比较)a、旁人不灵。b、没我不行。
建立联系:
A-->B
│
A-->C │
B--->C
A--->B│
-A
│找出-B就是-A
总之就是寻找孤立主体间联系。
三、答案 ▲削弱
一句话削弱:和加强相反:反说一遍或举个反例(解释);
强削弱:旁人灵、没我也行。
两句话削弱:
两者之间“搭桥”
1、否定前提:A--->B|-A或
A且-B(最强)
2、注意典型错误:-A且B
▲比例论证
类型:设计比例问题、百分比、倍数等。要点:想清分子与分母问题。
分母扩大削弱、分子扩大加强。
涉及的范围不一样,比例不一样。如“男生研究生比女生多”可能是男生总数多,所以多等等。▲原因解释:
1、单因解释,“最能解释上述的是..”,a、解释现象(符合性验证,类似定义判断)。b、解释矛盾(找到两者联系那个),如:A-->C,C-->B,A-->C
2、多因解释,找无关项,其他擦边就行。
■类推比较
1、推理类比。“与题干推理结构相似的是...”,重在看结构,正确性不用考虑。
2、论证类比。“与题干推理方式类似的是...” 重在看推理,求同、求异、共变为重点。
求同:你有我有大家有。“你吃蘑菇了他。吃蘑菇了,大假都吃蘑菇了,中毒的人都吃了
求异:作比较,“比较健康人和不健康人”
共变:两个共同变化,你多他少,你少他多。“施肥多,产量就高;施肥少,产量就少。”
谬误型:
看点:
1、概念--强加联系,偷换概念。
2、论题--答非所问
3、论证--基于一个不正确的前提,使用了一个不正确的方法。“多数人都投票说你是小偷,如果你不是为什么大家会选你?”
--反面证明不了就说你不对。----“你不能证明你没做,就说明你做了”
--证明了不存在,就说存在“你证明不了外星人存在,就说明外星人不存在”
■日常逻辑(论证类)
题型:实验得出结论
1、对比实验。加强:就是没有其他原因了;削弱就是有其他原因。“一组参加了某培训成绩,比没参加某培训的成绩好。”
2、抽样/类比实验。加强:抽样具有典型性。削弱:样本特殊。“在A处的某方法实验证明有利于解决某问题,推出在所有地方也用此方法也可行”
3、数据共变,加强:解释原因(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削弱:因果倒置(原因和结果可以相反)。“两个数据同时发生变化”
第四篇:逻辑判断必考知识点总结
逻辑判断:
题型: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矛盾关系:
矛盾的性质:一真一假
最基本的矛盾形式:P与非P 常见的矛盾关系:某个是/某个非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充分必要条件:考试必考
解题方法:看推理形式
推理形式:A→B:如果A那么B 只要A就B 要想有A必须有B,都是前推后 推理形式:B→A:只有A才B 除非A否则不B 除非A,否则B:非B→A 等价推理:A→B等价于非B→非A 下反对:必有一真,不同假,关键看第三句。可能性推理:
论证模型:
已知现象A→结论B削弱方法:A推不出B
B不成立,用事实支撑 已知B,原因是A 削弱方法:原因是C(另有他因)
已知AB→A是B的原因 削弱方法:B是A的原因(因果倒置)加强型和前提型:
核心思想:弥补漏洞,使结论成立。
加强形式:在论据和结论间建立联系 直接支持结论 作答技巧:选择相关项,排除无关项 评价型:
核心思想:对论证方式方法进行评述 评价方式:论证结构相似
作答技巧:仔细对比,找最相似的 结论型:
答题原则:绝对化选项勿选。推论选项勿选。无关选项勿选。
第五篇:考前冲刺知识点总结
考前冲刺知识点总结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C3C5的变化)
影响光合速率的影响(光照强度、CO2的影响)
二、细胞呼吸(过程、影响因素净光合=总光合-呼吸)
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曲线)
四、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理解过程)
五、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六、植物的激素调节(重点在生长素,兼顾其他四种)
七、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过程
八、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重在血糖、体温、水盐的调节过程
九、免疫调节
十、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特点、数量变化曲线)
十一、能量流动过程
十二、有关颜色变化的实验总结(试剂、颜色变化、反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