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3: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实 验 总 结

(一)问题提出(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哪几个方面)

(1)新课程背景下,研究陶艺教学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曾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陶艺逐步为校园所创导。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2)国内外陶艺教学研究促使陶艺教学研究专业化

在国外,陶艺教学在技法、制作上有独特的表现。它与其它材料结合极大地拓宽了陶艺的范畴。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使得教学丰富多彩。我国现在的陶艺教学已有一定的深化,但总体还是很薄弱。人教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虽有陶艺课程的涉及,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但12册内容铺开面太广,让教者和学者无法有统整的思路和学习上的经纬脉络联系。

上阶段全国陶艺课题使我校师生在实验课、个案研究,总结经验方面积累了大量案例、资料。如果说我校校本教材《工艺》中(此校本教材获常州市小学优

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的部分陶艺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塑型能力,而今的课题提出更利于陶艺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更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3)小学陶艺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新课标下的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学生跟着美术专职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对陶艺是会有所感觉有所悟。但是陶艺教学需要投入,一些认真态度欠佳的教师,怕陶土给教学带来脏、乱、麻烦等,就绕过此内容,改上其他主题。加上一些兼课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陶艺教学难以执行。一些城市边缘或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条件甚至没有机会接触陶艺。其原因有二:1.陶艺的黏土购买不方便、有些家庭无经济条件购买;2.由于一部分美术教师对陶艺课接触比较少,不知如何教学生,也不知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创造条件为陶艺教学服务。另外,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制约着教师发展及对陶艺教学的思考。

(4)小学陶艺教学及校本教材研究,引发学校关注: 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学陶、玩泥的需求,深知陶艺教学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树立学校美术学科形象服务的。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陶艺讲义、教材,建立课外陶艺兴趣小组,甚至僻出教学时间为学生陶艺活动提供保障。一部分学校精心编制的陶艺校本教材,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的充实和拓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派了用场。但是也有些教材则缺乏基础性、系统性、整体性,对本校学生或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学生陶艺学习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校本教材编出的后续工作,缺少人力、资力的投入,更难以进行教材的研究及实施后的统整。

(二)研究实施的过程

(1)研究目标 ·发展目标:

1)使学生学会借助陶艺教材,或以陶艺材料为主要创作媒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理想、个性、情感、意识和审美观点,同时,发展学生视觉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工作目标:

1)促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持续兴趣和关注。学校充分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2)教师从陶艺教学和编制校本教材中,通过实践、体验,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学习状态,课题将充分调动教师内在动力与追求,努力营造个人开发的环境。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二个板块: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及研究;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编撰、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各年段及周边地区学生学陶、玩陶的教材创作思路。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陶艺校本教材的实施情况,了解其可操作性、实效性、基础性、趣味性、开放性。我们设置了阶段性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教材使用及陶艺教学的反馈信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提炼教材实施的有效性,做到由点及面地推广。我们老师的部分论文、随笔、教学反思都促使大家把经验化作理论及时提炼,转换成新生的、对课题有用素材。

(4)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寻求理论或实践层面上的创新。

(5)案例研究法。以具体的师生、课堂教学、团队合作作为个案研究,或以具体的课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载体来研究“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价值及实效。

·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计划

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8月

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检索,确定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论证、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请专家指导、认证,并确定实施步骤;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执行计划。

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12月

学习理论;专家指导;阶段总结(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问题,调整、改进教学及编写的教材,作好阶段总结,做好课题研究台帐);写出研究论文;编写低、中、高年段陶艺校本教材;定期进行教材实施的研究、汇报活动。

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作好研究活动的一切材料,成果的整理、归总、分类、提炼工作。课题结束时,形成反映研究水平的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一批有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开展现场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束期间,进行现场教育实践活动展示。研究结束,有一系列的支撑研究成果的辅助性材料。

·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各年龄段对陶艺学习的需求。

(2)研究自编陶艺教材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并实现一定的周边辐射性。(3)研究陶艺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比赛的成绩、获奖论文、发表的文章)

07年

论文《陶艺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意识》在学校德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网络环境下陶艺欣赏课的教学体会》获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三等奖。

论文《妙用“阅读”在美术教学中》“师陶杯”获二等奖

论文《加快渐行的步伐》一文被刊登在第15期《实小科苑》上。论文《主题单元教学,让美术课走向多元》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陶艺网站》设计在常州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呀

(三)》、《头饰与帽子

(一)》(陶艺题材)参加江苏省优质资源下乡活动并拍摄成省级录

像课(发布江苏省教研网)。

开发的《手工工艺》(陶艺教材占三分之一)获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

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部分学生的作品被选入江苏省小学美术教材11、12册(课程标准版)常州市教师艺术作品展

张展获一等奖、董琪获三等奖。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市级课题《在陶艺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顺利结题,获结题证书。08年

《主体与背景》一课在学校术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辅导学生张静作品《棒球小子》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小幼师生陶艺作品创新大赛”获三等奖。

辅导学生陈洁茹作品《滑向奥运》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小幼师生陶艺作品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辅导学生颜玺参加“2008年第二届常州市中小学生书画、陶艺比赛”获三等奖。

辅导学生陈洁茹参加“2008年第二届常州市中小学生书画、陶艺比赛”获一等奖。

张展被江苏省常州市教研室聘为第三批美术兼职教研员。

张展参加新一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江苏版美术教材修订工作。09年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阅读”》在《中国美术教育》09.12国家级刊物发表 《陶泥乐——浅谈小学陶艺教学》在《学习方法报》2010.1.4(3185期)发表 《从儿童中来

到儿童中去》江苏省教科院丛书09.12发表 《浅谈儿童的创意训练》“杏坛杯”、“师陶杯”省级三等奖 董琪在“校术科教师评优活动”获二等奖 董琪在“常州市小学美术评优课活动”获二等奖

常州市“沧海美术”杯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展

张展获一等奖、董琪、周苏明获三等奖

辅导史英杰、白萦璐同学参加“常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分获一、三等奖。

(四)突出抓了哪些内容,用了哪些手段(如:案例分析、例证)

(1)研发校本教材方面:建构了我校陶艺校本教材基本框架与体系,开发了低、中、高3册教材。

运用经验总结法,建构完善我校原有校本教材《工艺》中的部分陶艺内容,使《工艺》教材逐渐转变为陶艺主题教材《乐陶陶》。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寻找较为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进行校本教材的编撰,在《乐陶陶》编写过程中及时推广实施,并及时总结提炼教材实施的有效性,做到由点及面地铺开教育教学。我们的陶艺校本教材基本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觉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顺序。

例:在编纂校本教材的最初,我们围绕陶艺题材组织课程单元,使不同类型课程多元交叉,相互联系,变化中求统一。在不损害学习者兴趣的前提下,兼顾课与课之间,册与册之间的经纬结构关系。3册教材编排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册与册之间。我们根据人教版、苏少版、我校《工艺》教材拉出了下列条线:

·建筑一条线:有门窗墙、老房子、我的房间、我设计的建筑、我设计的园林、桥、新老街道、桥上桥下、中外民居、现代建筑、我设计的未来建筑等。

·学生生活一条线有:放学后、难忘的幼儿园、乘车印象、我和动物朋友、买菜、节日、迷人 的游乐场、参观旅游等。

·生活用品的内容有:电话机、有趣的椅子、新奇的帽子、车、船、罐子和壶、漂亮的鞋等。

·人物一条线有:各种族、各民族朋友、会说话的手、外貌有特点的人、我的成长变化等。

·动物一条线有:虾和蟹、有趣的昆虫、鸟和家禽、动物朋友等。·大自然一条线有:雨、花儿朵朵、树、夏日印象、冬天的回忆、秋风瑟瑟等。·卡通一条线:卡通卡通、卡通设计等。

·泥版画一条线有:手印联想、叶子拓印、感觉肌理、立线浮雕等。·设计和应用一条线:漂亮的衣服、盘子、我设计的小设施、我设计的船、我设计的飞机、我设计的鞋、我造的乐器、变化的柱子等。

·抽象思维训练一条线:做声音、做味觉、做嗅觉、做性格、做情绪等。此外还有走进博物馆系列:有小泥人、中国民间玩具、外国民间玩具、现代建筑壁画、江苏古代陵墓雕刻、非洲雕刻等。

我们在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要求,以课标阶段标准

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总体思路与《标准》的要求相吻合。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用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我们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同时我们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陶艺教材既渗透优秀的陶艺传统文化,也涉及了现代陶艺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基于上述架构,我们着力校本陶艺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拟为小学陶艺教学的研究提供创作思路。教材编写亮点具体表现在:①教材有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介入适量的专业术语。②图文并茂的效果,加入课堂互动场面的引领。③技法点击,制作过程切合学生实际。④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以及课后拓展、挑战广场等的设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要素。⑤借助校本教材的研究及编写,关注教师的专业主动发展,为学校的特色办学奠定基础。

我们还通过案例研究法,来了解学生在使用校本陶艺教材后的感受。抛出问题:1.你喜欢上陶艺课吗?2.你最喜欢的陶艺题材是什么?3.你最喜欢教材中的哪一个陶艺课?4.你最不喜欢的陶艺题材是什么?4.你最得意的陶艺作品是哪件?5.你最不成功的陶艺作品是哪件?6.你在陶艺课中学到了些什么?7.你对学校的陶艺课有什么建议?等等。

在如实听取孩子的建议同时,我们积极修正陶艺教学及教材内容。为方便学生陶艺制作,学校尽量提供一些黑泥和白泥,或者告诉孩子稀有泥卖的地点;学校在硬件资源匮乏情况下,腾出一间小工作室,提供陶泥存放地;我们也根据孩子建议,平衡美术、陶艺课时,适量增加陶艺课的课时;陶艺制作题材拓宽,内容更加丰富;在中高年级陶艺教学中,学校考虑提供部分陶艺工具,多给些自由创作的机会……

我们通过这些载体来研究“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价值及实效,使教材在实际中用好、管理好。

(2)陶艺教学方面:学校陶艺教学全面铺开,陶艺课时充足,陶艺制作创新连连。

为保证课题组教师对陶艺教学有进一步的研究,学校校长室、教导处给予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克服排课程表的重重困难,让学校美术课、陶艺课实现2节课连上,外加每周一次的陶艺学生社团活动。这样的时间保证,使学生作品的完整、创意的表达不仅到位且有保证,也为丰富教材内容提供了帮助。

我们在编写教材同时,研究陶艺课堂教学。并创设了一新动作“粉彩陶艺”,其实这是

学生在陶艺制作过程中自创的一种用刮、抹彩色粉笔屑的方式,使原本色彩单一的作品亮丽起来的制作手段。因较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对色彩审美的需求,所以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从启用教材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创新方式。教材正是在这种反复使用,提炼升华中才有这样一种无形的挑战,才使学生的创作越发有个性的表达,越发有发自内心的“神韵”。我们觉得:教材的编撰——实践、运用——对教材使用的反思,可以说,我们的教材真正是从儿童中来,最终又回到儿童中去。

中期报告中,我们曾经提及:“我校是所百年老校,班容量的扩大,使得实施陶艺教学的硬件设备受挤压,三、四个教师同用、抢用一间陶艺教室教学是经常的事。另加上教师上课谨小慎微,怕弄脏教室,制作不敢放大。学校现无作品展示室等,好的作品无处存放,制作无对比,欣赏无实物。对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阻碍。”至2010年,我校仅剩的一间陶艺教室也派作他用。鉴于此,我们有了《在普通教室上好陶艺课》的研究欲望。我们认为:这个单项研究,其实是对总课题研究的一次普及实践,也是对“校本化”、校本教材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最好诠释。

我们的做法是:“统一要求、统一步骤。”所谓统一要求,我们有统一的课前准备、有统一的桌子摆放要求、有统一的一次性桌布保洁、有统一的“预备操”(学生取泥、用泥等的要求)、有统一的启动动作等。所谓统一步骤,我们即有陶艺作品基本形的制作引导、有创新的启发、拨动,有放开手脚的激情演绎时间,更有完成创作时收拾“残局”时的沉稳规定……正是因为有了两“统一”,使得我们的陶艺课堂严谨且充实、规整且洒脱、务实且开放,激情中更有美丽。在两个“统一”下,我们的普通教室再也不会因“脏”而上不起陶艺课,不会因“闹”而上不来陶艺课,不会因“乱”而上不完整陶艺课,更不会因“烦”而不上陶艺课。当陶艺课有了规范、有了尺度、有了纪律、有了秩序,靠“普及”就近了些;靠“深化”就跨前了一步;与“校本”就更贴近了……

(3)教师成长方面:在课题中见证成长,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

课题组老师不单单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我们通过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成长。如:专业水平提升,在市比赛中名列前茅,年轻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课题等……(成果附录中有体现)教师在陶艺教学和编制校本教材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课题研究中,我们习惯于:

1)从迁移的角度思考写教材

在把握教材时,根据教材显现的特点,着眼于技法的迁移,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学习内容、所得举一反三,并根据教材中的陶艺语言、制作方法,进行延伸、创造。

例如:《感受泥性》一课,课中道:把你的小手放在陶土上,是什么感觉?用小手捏捏又是什么感觉?再揉揉是什么感觉呢?

在实验研究课中,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一句话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让学生用语言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的触摸进一步体味陶土……

根据统计,学生能当堂说出几十种感觉来,而且课堂十分活跃,学生都沉浸在语言表述及触摸陶土的的喜悦中。通过这种延伸迁移的形式,确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从拓展的角度去思考教材

中国画把空白处称作“计白”,有“计白当黑”之说。在陶艺创作中,一些作者也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声之处”,因此教材就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想像,去拓展。

例如《小泥人》一课,教材出示的照片是一艘小船,船头坐着一个老人,佝偻着背,两袖间一杆鱼钩斜伸出来……那他的背景语言是什么?是一片湖水?还是周围群山绕?……像这样的个性拓展想象,在教材的每个环节、每个单元都有体现。对“空白”的想像,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皆符合实情,不仅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体现了创新精神,落实了创意、技能的训练。

3)从想像的角度去充实教材

有人说,陶艺创作特别具有灵性,创造的空间特别大。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再创造,来充实教材,来发掘教材的无穷魅力,是此次校本陶艺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

当师生用习惯了陶泥的制作,偶尔“试用手工泥来制作创作作品,那会使学生作品更漂亮!”这种拓展一是基于学生兴趣,二是基于学生对色彩搭配、协调的考虑,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材质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当学生学会泥饼、泥块的制作后,偶尔试用“镂空法”,会有新奇的感觉,“镂空法”的拓展,不仅适用于平面造型,还使学生做成更精彩的立体陶艺!《毛毛虫》、《三只小猪》等彩泥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4)从整合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研究实践中发现,要想让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教材的趣味与整体的设计思路要统一。如:最基本的技法搓泥条、泥团、捏小泥块等,我们整体设计成为一个单元。由此理清了技法一条线:让学生一次性体味泥土的柔韧、感受泥土的“芬芳”。如:认识各种陶土和陶艺所用工具并取一份陶泥——说出对泥的感知——把泥块变变形——根据教师的要求搓泥条(或泥团、泥块等)——欣赏各种相关资料——把泥条(或泥团、泥块等)堆积成一立体的形状——感受作品的立体感——感受作品整体的美。

5)从联系的角度去丰富教材

自始至终给予学生关注,予以指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我们的泥板制作一课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丰富教材内容的。不同的造型的泥板,用大家学过的泥条、泥团、泥块等装饰泥板,展开想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创生出了极为有趣的形象,有凸起的线形、有凹进去的碎点、有块面的造型、也有综合各种技法的惊人表现……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拘泥于教材的学习,而应该是结合教材,沟通生活,发展思维,发展动手能力的学习。我们的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反过来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也是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的,如果我们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属于我们自己的教材才能更好为学生服务。

(五)问题与思考(如:没有研究结束的内容,还存在的困惑等)

(1)教师发展方面:较缺乏陶艺教学研究的学术性文章的有效引领(一般杂志刊登陶艺教学的文章偏少),走出去的机会还不多。(因一周课时数在20节左右,调课难,教师有畏难情绪)

虽然,通过此课题研究,教师自身提高了一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但对“陶艺”的深刻理解还不够,课题研究未充分调动教师内在动力与追求。

(2)学校硬件设施方面:陶艺教学研究场地有待改善。因学校是所百年老校,班容量的扩大,使得实施陶艺教学的硬件设备受挤压,至2010,学校已无陶艺专用教室。虽然,制陶炉、陶艺工具、设备等应有尽有,无空间摆放等于没用,这对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阻碍。

(3)教材设计编写:“学生第一”的理念还要加强。教材编写中,版面有时还过于呆板,图片不易激趣,挑战广场设置太少,激发学生灵动思维的文字、图片有待完善。

(4)学材准备方面:由于收费有严格规定,学校不能收取任何费用,研究中学生所需大量材料得不到保证。我们的陶泥是让学生自己购买,许多学生往往只购买1块陶泥,影响作品的品质、大气。教师有意收集泥料,无奈收存受空间约束。

(5)进展速度较慢:其他教育、教学任务以及上级领导规定动作太多,往往挤掉课题研究时间,有效分配科研时间的意识有待加强。

(6)陶艺教材周边辐射性:虽然有部分学校利用我校《乐陶陶》陶艺校本教材,但都因课题

组组长的个人原因启用,如果课题组长去掉身上所谓“光环”,所编教材仍旧被大家公认、启

用,那真正做到了普及、使用、辐射。

课题研究的时间虽然告一段落,但课题留下的许多困惑、疑难还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

中一一击破、一一解决,只要我们有积极的科研状态,相信,课题只是作为我们研究的一个起

点,对教育教学的追求、探讨将激励我们一路踏实走好!

常州市实验小学陶艺课题组

第二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 一般规划课题 ———《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子课题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实 验 总 结

常州市实验小学 二0一0年六月

(一)问题提出(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哪几个方面)

(1)新课程背景下,研究陶艺教学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曾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陶艺逐步为校园所创导。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2)国内外陶艺教学研究促使陶艺教学研究专业化

在国外,陶艺教学在技法、制作上有独特的表现。它与其它材料结合极大地拓宽了陶艺的范畴。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使得教学丰富多彩。我国现在的陶艺教学已有一定的深化,但总体还是很薄弱。人教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虽有陶艺课程的涉及,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但12册内容铺开面太广,让教者和学者无法有统整的思路和学习上的经纬脉络联系。

上阶段全国陶艺课题使我校师生在实验课、个案研究,总结经验方面积累了大量案例、资料。如果说我校校本教材《工艺》中(此校本教材获常州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的部分陶艺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塑型能力,而今的课题提出更利于陶艺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更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3)小学陶艺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新课标下的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学生跟着美术专职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对陶艺是会有所感觉有所悟。但是陶艺教学需要投入,一些认真态度欠佳的教师,怕陶土给教学带来脏、乱、麻烦等,就绕过此内容,改上其他主题。加上一些兼课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陶艺教学难以执行。一些城市边缘或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条件甚至没有机会接触陶艺。其原因有二:1.陶艺的黏土购买不方便、有些家庭无经济条件购买;2.由于一部分美术教师对陶艺课接触比较少,不知如何教学生,也不知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创造条件为陶艺教学服务。另外,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制约着教师发展及对陶艺教学的思考。

(4)小学陶艺教学及校本教材研究,引发学校关注: 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学陶、玩泥的需求,深知陶艺教学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树立学校美术学科形象服务的。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陶艺讲义、教材,建立课外陶艺兴趣小组,甚至僻出教学时间为学生陶艺活动提供保障。一部分学校精心编制的陶艺校本教材,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的充实和拓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派了用场。但是也有些教材则缺乏基础性、系统性、整体性,对本校学生或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学生陶艺学习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校本教材编出的后续工作,缺少人力、资力的投入,更难以进行教材的研究及实施后的统整。

(二)研究实施的过程

(1)研究目标 〃发展目标:

1)使学生学会借助陶艺教材,或以陶艺材料为主要创作媒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理想、个性、情感、意识和审美观点,同时,发展学生视觉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工作目标:

1)促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持续兴趣和关注。学校充分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2)教师从陶艺教学和编制校本教材中,通过实践、体验,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学习状态,课题将充分调动教师内在动力与追求,努力营造个人开发的环境。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二个板块: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及研究;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编撰、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各年段及周边地区学生学陶、玩陶的教材创作思路。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陶艺校本教材的实施情况,了解其可操作性、实效性、基础性、趣味性、开放性。我们设置了阶段性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教材使用及陶艺教学的反馈信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提炼教材实施的有效性,做到由点及面地推广。我们老师的部分论文、随笔、教学反思都促使大家把经验化作理论及时提炼,转换成新生的、对课题有用素材。

(4)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寻求理论或实践层面上的创新。

(5)案例研究法。以具体的师生、课堂教学、团队合作作为个案研究,或以具体的课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载体来研究“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价值及实效。

〃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计划

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8月 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检索,确定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论证、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请专家指导、认证,并确定实施步骤;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执行计划。

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12月

学习理论;专家指导;阶段总结(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问题,调整、改进教学及编写的教材,作好阶段总结,做好课题研究台帐);写出研究论文;编写低、中、高年段陶艺校本教材;定期进行教材实施的研究、汇报活动。

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作好研究活动的一切材料,成果的整理、归总、分类、提炼工作。课题结束时,形成反映研究水平的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一批有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开展现场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束期间,进行现场教育实践活动展示。研究结束,有一系列的支撑研究成果的辅助性材料。

〃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各年龄段对陶艺学习的需求。

(2)研究自编陶艺教材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并实现一定的周边辐射性。(3)研究陶艺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比赛的成绩、获奖论文、发表的文章)

07年 论文《陶艺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意识》在学校德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网络环境下陶艺欣赏课的教学体会》获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三等奖。

论文《妙用“阅读”在美术教学中》“师陶杯”获二等奖

论文《加快渐行的步伐》一文被刊登在第15期《实小科苑》上。

论文《主题单元教学,让美术课走向多元》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陶艺网站》设计在常州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呀

(三)》、《头饰与帽子

(一)》(陶艺题材)参加江苏省优质资源下乡活动并拍摄成省级录

像课(发布江苏省教研网)。开发的《手工工艺》(陶艺教材占三分之一)获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

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部分学生的作品被选入江苏省小学美术教材11、12册(课程标准版)常州市教师艺术作品展 张展获一等奖、董琪获三等奖。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市级课题《在陶艺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顺利结题,获结题证书。08年

《主体与背景》一课在学校术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张静作品《棒球小子》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小幼师生陶艺作品创新大赛”获三等奖。

辅导学生陈洁茹作品《滑向奥运》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小幼师生陶艺作品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辅导学生颜玺参加“2008年第二届常州市中小学生书画、陶艺比赛”获三等奖。

辅导学生陈洁茹参加“2008年第二届常州市中小学生书画、陶艺比赛”获一等奖。

张展被江苏省常州市教研室聘为第三批美术兼职教研员。

张展参加新一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江苏版美术教材修订工作。09年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阅读”》在《中国美术教育》09.12国家级刊物发表 《陶泥乐——浅谈小学陶艺教学》在《学习方法报》2010.1.4(3185期)发表 《从儿童中来 到儿童中去》江苏省教科院丛书09.12发表

《浅谈儿童的创意训练》“杏坛杯”、“师陶杯”省级三等奖 董琪在“校术科教师评优活动”获二等奖

董琪在“常州市小学美术评优课活动”获二等奖

常州市“沧海美术”杯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展 张展获一等奖、董琪、周苏明获三等奖

辅导史英杰、白萦璐同学参加“常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分获一、三等奖。

(四)突出抓了哪些内容,用了哪些手段(如:案例分析、例证)(1)研发校本教材方面:建构了我校陶艺校本教材基本框架与体系,开发了低、中、高3册教材。

运用经验总结法,建构完善我校原有校本教材《工艺》中的部分陶艺内容,使《工艺》教材逐渐转变为陶艺主题教材《乐陶陶》。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寻找较为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进行校本教材的编撰,在《乐陶陶》编写过程中及时推广实施,并及时总结提炼教材实施的有效性,做到由点及面地铺开教育教学。我们的陶艺校本教材基本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觉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顺序。

例:在编纂校本教材的最初,我们围绕陶艺题材组织课程单元,使不同类型课程多元交叉,相互联系,变化中求统一。在不损害学习者兴趣的前提下,兼顾课与课之间,册与册之间的经纬结构关系。3册教材编排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册与册之间。我们根据人教版、苏少版、我校《工艺》教材拉出了下列条线:

〃建筑一条线:有门窗墙、老房子、我的房间、我设计的建筑、我设计的园林、桥、新老街道、桥上桥下、中外民居、现代建筑、我设计的未来建筑等。

〃学生生活一条线有:放学后、难忘的幼儿园、乘车印象、我和动物朋友、买菜、节日、迷人 的游乐场、参观旅游等。

〃生活用品的内容有:电话机、有趣的椅子、新奇的帽子、车、船、罐子和壶、漂亮的鞋等。

〃人物一条线有:各种族、各民族朋友、会说话的手、外貌有特点的人、我的成长变化等。

〃动物一条线有:虾和蟹、有趣的昆虫、鸟和家禽、动物朋友等。〃大自然一条线有:雨、花儿朵朵、树、夏日印象、冬天的回忆、秋风瑟瑟等。〃卡通一条线:卡通卡通、卡通设计等。

〃泥版画一条线有:手印联想、叶子拓印、感觉肌理、立线浮雕等。

〃设计和应用一条线:漂亮的衣服、盘子、我设计的小设施、我设计的船、我设计的飞机、我设计的鞋、我造的乐器、变化的柱子等。

〃抽象思维训练一条线:做声音、做味觉、做嗅觉、做性格、做情绪等。此外还有走进博物馆系列:有小泥人、中国民间玩具、外国民间玩具、现代建筑壁画、江苏古代陵墓雕刻、非洲雕刻等。

我们在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要求,以课标阶段标准

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总体思路与《标准》的要求相吻合。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用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我们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同时我们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陶艺教材既渗透优秀的陶艺传统文化,也涉及了现代陶艺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基于上述架构,我们着力校本陶艺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拟为小学陶艺教学的研究提供创作思路。教材编写亮点具体表现在:①教材有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介入适量的专业术语。②图文并茂的效果,加入课堂互动场面的引领。③技法点击,制作过程切合学生实际。④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以及课后拓展、挑战广场等的设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要素。⑤借助校本教材的研究及编写,关注教师的专业主动发展,为学校的特色办学奠定基础。

我们还通过案例研究法,来了解学生在使用校本陶艺教材后的感受。抛出问题:1.你喜欢上陶艺课吗?2.你最喜欢的陶艺题材是什么?3.你最喜欢教材中的哪一个陶艺课?4.你最不喜欢的陶艺题材是什么?4.你最得意的陶艺作品是哪件?5.你最不成功的陶艺作品是哪件?6.你在陶艺课中学到了些什么?7.你对学校的陶艺课有什么建议?等等。

在如实听取孩子的建议同时,我们积极修正陶艺教学及教材内容。为方便学生陶艺制作,学校尽量提供一些黑泥和白泥,或者告诉孩子稀有泥卖的地点;学校在硬件资源匮乏情况下,腾出一间小工作室,提供陶泥存放地;我们也根据孩子建议,平衡美术、陶艺课时,适量增加陶艺课的课时;陶艺制作题材拓宽,内容更加丰富;在中高年级陶艺教学中,学校考虑提供部分陶艺工具,多给些自由创作的机会……

我们通过这些载体来研究“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价值及实效,使教材在实际中用好、管理好。

(2)陶艺教学方面:学校陶艺教学全面铺开,陶艺课时充足,陶艺制作创新连连。

为保证课题组教师对陶艺教学有进一步的研究,学校校长室、教导处给予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克服排课程表的重重困难,让学校美术课、陶艺课实现2节课连上,外加每周一次的陶艺学生社团活动。这样的时间保证,使学生作品的完整、创意的表达不仅到位且有保证,也为丰富教材内容提供了帮助。

我们在编写教材同时,研究陶艺课堂教学。并创设了一新动作“粉彩陶艺”,其实这是

学生在陶艺制作过程中自创的一种用刮、抹彩色粉笔屑的方式,使原本色彩单一的作品亮丽起来的制作手段。因较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对色彩审美的需求,所以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从启用教材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创新方式。教材正是在这种反复使用,提炼升华中才有这样一种无形的挑战,才使学生的创作越发有个性的表达,越发有发自内心的“神韵”。我们觉得:教材的编撰——实践、运用——对教材使用的反思,可以说,我们的教材真正是从儿童中来,最终又回到儿童中去。

中期报告中,我们曾经提及:“我校是所百年老校,班容量的扩大,使得实施陶艺教学的

硬件设备受挤压,三、四个教师同用、抢用一间陶艺教室教学是经常的事。另加上教师上课谨小慎微,怕弄脏教室,制作不敢放大。学校现无作品展示室等,好的作品无处存放,制作无对比,欣赏无实物。对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阻碍。”至2010年,我校仅剩的一间陶艺教室也派作他用。鉴于此,我们有了《在普通教室上好陶艺课》的研究欲望。我们认为:这个单项研究,其实是对总课题研究的一次普及实践,也是对“校本化”、校本教材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最好诠释。

我们的做法是:“统一要求、统一步骤。”所谓统一要求,我们有统一的课前准备、有统一的桌子摆放要求、有统一的一次性桌布保洁、有统一的“预备操”(学生取泥、用泥等的要求)、有统一的启动动作等。所谓统一步骤,我们即有陶艺作品基本形的制作引导、有创新的启发、拨动,有放开手脚的激情演绎时间,更有完成创作时收拾“残局”时的沉稳规定……正是因为有了两“统一”,使得我们的陶艺课堂严谨且充实、规整且洒脱、务实且开放,激情中更有美丽。在两个“统一”下,我们的普通教室再也不会因“脏”而上不起陶艺课,不会因“闹”而上不来陶艺课,不会因“乱”而上不完整陶艺课,更不会因“烦”而不上陶艺课。当陶艺课有了规范、有了尺度、有了纪律、有了秩序,靠“普及”就近了些;靠“深化”就跨前了一步;与“校本”就更贴近了……

(3)教师成长方面:在课题中见证成长,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

课题组老师不单单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我们通过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成长。如:专业水平提升,在市比赛中名列前茅,年轻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课题等……(成果附录中有体现)教师在陶艺教学和编制校本教材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课题研究中,我们习惯于:

1)从迁移的角度思考写教材

在把握教材时,根据教材显现的特点,着眼于技法的迁移,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学习内容、所得举一反三,并根据教材中的陶艺语言、制作方法,进行延伸、创造。

例如:《感受泥性》一课,课中道:把你的小手放在陶土上,是什么感觉?用小手捏捏又是什么感觉?再揉揉是什么感觉呢?

在实验研究课中,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一句话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让学生用语言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的触摸进一步体味陶土……

根据统计,学生能当堂说出几十种感觉来,而且课堂十分活跃,学生都沉浸在语言表述及触摸陶土的的喜悦中。通过这种延伸迁移的形式,确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从拓展的角度去思考教材

中国画把空白处称作“计白”,有“计白当黑”之说。在陶艺创作中,一些作者也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声之处”,因此教材就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想像,去拓展。

例如《小泥人》一课,教材出示的照片是一艘小船,船头坐着一个老人,佝偻着背,两袖间一杆鱼钩斜伸出来……那他的背景语言是什么?是一片湖水?还是周围群山绕?……像这样的个性拓展想象,在教材的每个环节、每个单元都有体现。对“空白”的想像,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皆符合实情,不仅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体现了创新精神,落实了创意、技能的训练。

3)从想像的角度去充实教材

有人说,陶艺创作特别具有灵性,创造的空间特别大。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再创造,来充实教材,来发掘教材的无穷魅力,是此次校本陶艺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

当师生用习惯了陶泥的制作,偶尔“试用手工泥来制作创作作品,那会使学生作品更漂亮!”这种拓展一是基于学生兴趣,二是基于学生对色彩搭配、协调的考虑,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材质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当学生学会泥饼、泥块的制作后,偶尔试用“镂空法”,会有新奇的感觉,“镂空法”的拓展,不仅适用于平面造型,还使学生做成更精彩的立体陶艺!《毛毛虫》、《三只小猪》等彩泥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4)从整合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研究实践中发现,要想让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教材的趣味与整体的设计思路要统一。如:最基本的技法搓泥条、泥团、捏小泥块等,我们整体设计成为一个单元。由此理清了技法一条线:让学生一次性体味泥土的柔韧、感受泥土的“芬芳”。如:认识各种陶土和陶艺所用工具并取一份陶泥——说出对泥的感知——把泥块变变形——根据教师的要求搓泥条(或泥团、泥块等)——欣赏各种相关资料——把泥条(或泥团、泥块等)堆积成一立体的形状——感受作品的立体感——感受作品整体的美。

5)从联系的角度去丰富教材

自始至终给予学生关注,予以指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我们的泥板制作一课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丰富教材内容的。不同的造型的泥板,用大家学过的泥条、泥团、泥块等装饰泥板,展开想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创生出了极为有趣的形象,有凸起的线形、有凹进去的碎点、有块面的造型、也有综合各种技法的惊人表现……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拘泥于教材的学习,而应该是结合教材,沟通生活,发展思维,发展动手能力的学习。我们的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反过来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也是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的,如果我们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属于我们自己的教材才能更好为学生服务。

(五)问题与思考(如:没有研究结束的内容,还存在的困惑等)

(1)教师发展方面:较缺乏陶艺教学研究的学术性文章的有效引领(一般杂志刊登陶艺教学的文章偏少),走出去的机会还不多。(因一周课时数在20节左右,调课难,教师有畏难情绪)

虽然,通过此课题研究,教师自身提高了一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但对“陶艺”的深刻理解还不够,课题研究未充分调动教师内在动力与追求。

(2)学校硬件设施方面:陶艺教学研究场地有待改善。因学校是所百年老校,班容量的扩大,使得实施陶艺教学的硬件设备受挤压,至2010,学校已无陶艺专用教室。虽然,制陶炉、陶艺工具、设备等应有尽有,无空间摆放等于没用,这对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阻碍。

(3)教材设计编写:“学生第一”的理念还要加强。教材编写中,版面有时还过于呆板,图片不易激趣,挑战广场设置太少,激发学生灵动思维的文字、图片有待完善。

(4)学材准备方面:由于收费有严格规定,学校不能收取任何费用,研究中学生所需大量材料得不到保证。我们的陶泥是让学生自己购买,许多学生往往只购买1块陶泥,影响作品的品质、大气。教师有意收集泥料,无奈收存受空间约束。

(5)进展速度较慢:其他教育、教学任务以及上级领导规定动作太多,往往挤掉课题研究时间,有效分配科研时间的意识有待加强。

(6)陶艺教材周边辐射性:虽然有部分学校利用我校《乐陶陶》陶艺校本教材,但都因课题

组组长的个人原因启用,如果课题组长去掉身上所谓“光环”,所编教材仍旧被大家公认、启

用,那真正做到了普及、使用、辐射。

课题研究的时间虽然告一段落,但课题留下的许多困惑、疑难还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 中一一击破、一一解决,只要我们有积极的科研状态,相信,课题只是作为我们研究的一个起

点,对教育教学的追求、探讨将激励我们一路踏实走好!

常州市实验小学陶艺课题组

张 展 撰写

2010.6.19

第三篇:《陶艺》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陶艺教学由2006年冬季创办至今已有将近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疑惑,也有过思索和探讨,也学习过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但如何能拿来在我们临池中学进行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我们不断的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陶艺、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我们将来想怎么样开展陶艺。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一下我校陶艺校本教学的发展思路。

一、我们为什么要搞陶艺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从表象看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宣传橱窗等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但它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动态中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和深度的一种体现。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陶艺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切入点之一。陶艺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他成为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陶艺本身的价值使然。

陶艺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它的产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中国的陶瓷艺

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陶艺”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而且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新基础的深入开展,“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主动健康的一代新人必定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一所学校的好坏不仅仅停留在升学率的多少,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低,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学校的育人观也是全面的。陶艺恰恰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中学开设陶艺课程,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佳选题。它以其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快乐和满足,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建设特色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办学的归宿。“合格+特长”已成为众多学校实施素质

教育的切入点。“合格”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同时建设特色学校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品牌建设需要,是学校战略发展新的增长点。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环境等因素,选择某一或几个优势方面的工作进行积累和拓展,逐步形成学校的显著亮点,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二、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

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鞭策下,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校于2006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从2008学起,我校逐步开设六—八年级陶艺课程,并开始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逐步编写了教材。在教材的内容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融合,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逐渐向综合方面发展,使陶艺校本课程富有时代感。教材的编写还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组织。

建立一支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从2006年起,我校专门成立了课程开发组。一线教师进行陶艺教学方面的探究和实践,搜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形式,定期汇总教研。做到边实施,边开发,边挖掘,边总结的同步进行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我们先后三次改编写了教材,并逐步生成了适合我校师生的教材。同时为保证组织机构民主、顺畅运行,学校强调三个意识,即校长要有协调意识,分管领导要有服务意识,实验教师要有精品意识,为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

为推进陶艺教学,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配齐、开设了高标准的陶艺教室、作品陈列柜,设置了专门烧制陶器的窑炉。但由于近两年学校陶艺教室的搬迁,陈列室、窑炉、等一些设施暂时不能到位,但在新校的规划建设上,陶艺专用教室,及一些配套设施将得到更全面的配置。

(三)科学合理课时课程安排

陶艺校本重在普及,使学生在陶艺教学的大文化背景下受到教育。学校全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展陶艺课。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陶艺教学体验,做到“人人动手,个个玩陶”。每学期每人有8次陶艺教学,每次2课时,课时安排还和美术课教学相结合。陶艺教学和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泥塑、面塑、雕塑、绘画等教学的整合,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构建大综合的陶艺教学特色之路。

(四)陶艺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校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是建立在老师上实验课,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随着陶艺课程的研究与推进,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厚积薄发,在专业刊物的指引下,编写了名为《陶艺》的陶艺校本教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确立课程总目标 :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陶艺发展史、陶艺技法,从经验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艺造型语言。

2.通过作品设计与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寻求,加强空间造型能力。3.通过制陶实践过程,主动探索尝试表达新颖的设计途径与方法。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陶艺是人类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语言,为日后进一步体验陶艺作铺垫。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课程年级目标。低年级:

1.以培养学生喜欢玩泥巴为主,不急于要求学生塑造出作品,在游戏中体验泥巴的硬、软、干、湿等不同性质并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形,以提高其兴趣及信心。

2.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种技法、探求陶土的可塑性。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

3.能够捏塑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条、球体、立方体、泥板等,并进行简单的图案刻画。中年级:

1.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如木棒、牙签、竹筷、铁丝等。

2.能够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并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3.尝试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平面的或立体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其造型能力。

4.逐步养成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拍摄照片,作简单的介绍,养成乐于与人共赏的习惯。高年级:

1.喜欢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发现其意义并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2.培养学生有计划性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创作之前,能根据构想草图,预想必须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以及制作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创作。能注意到特体量感与动势的表现,并逐步接触拉坯,学习简单的釉色法。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教材要适合12岁以上年龄段的学生。遵循以“玩”为主宗旨,以感受陶艺,享受玩泥的快乐为主线,以人文性的语言贯穿整个教材。本教材突出“两个易”:

1、陶艺技巧和知识学生易接受,要与中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相适应。

2、学生的材料容易搜集,如课余练习黄泥和橡皮泥均可成为陶泥的代用品。

(三)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多学科的整合,是突出了“六个结合”:音乐与陶艺的融合,语文文学与陶艺的融合,历史与陶艺的融合,生活与陶艺的融合,民间艺术与陶艺的融合。陶艺和综合实践相融合。例如:音乐与陶艺,由音乐欣赏到乐器的触摸了解再到我做的乐器,学生听觉、视觉、手觉、感知、了解、创造。一堂校本涉及多个认知领域。又比如历史与陶艺的融合,有一课叫《我做的兵马俑》,我先让学生网上了解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让学生进行描述,想象。最 6

后假设自己是考古工作者,请他复原当年的兵马俑原貌。学生对这样的课非常感兴趣。其作品呈现出来的创造性常常让我们感到惊奇。

(四)过程性评价在三册教材中得以体现。低年级是“快乐的陶艺学期”,中年级是“发展的陶艺学期”,高年级是“收获的陶艺学期”,每册对学生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更新。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遵循评价的趣味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原则,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还加入了家长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收获,使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三、探索陶艺校本的进一步发展之路

虽然我校陶艺校本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觉得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教师在持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迫切需要明确校本进一步发展目标,制定是陶艺发展的近三年规划,寻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我们将增加和完善以下措施。

(一)开展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的理论培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键在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新课程的热情与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准备进行以课题研究为支撑,通过校本科研、校本教研加强培训。要求老师业余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的自学,并寻找机会向陶艺家请教有关陶艺专业知识,使我校的课程开发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支持,也有专业知识上的引领。老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做到有课题,从实际教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写出相关的论文与案例。老师科研意识的形成,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校本重在普及,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校本的开展能让更多的具有陶艺天赋的学生被发现从而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1)、课外陶艺兴趣小组 就能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需求,学校要更好的组织陶艺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玩陶。课外兴趣小组人员和时间,以各年级喜爱陶艺的学生组成,限全校20-30名学生。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兴趣小组重在提高,学生制作出一件件充满艺术气息,富有生活气息的精美作品就是成果。

(三)方法和措施: a.档案记录:兴趣小组每人都有档案,记录其学习陶艺的心得感受、个人看法的文字资料和他们的陶艺作品图片数据库,注重收集学生的个体成长资料。b.作品宣传:每人作品用数码相机采集,文字用电脑存盘。发布于学校网页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社会知名度。c.陶艺活动:可以让学生成立陶艺公司,开展作品收藏、馈赠亲友、精品拍卖等艺术活动。以提高学生陶艺制作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四)加强陶艺教学的横向联系,走出去,请进来。以区域研讨,观摩课,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教学交流,拓宽思路,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五)成立教师陶吧,让每一个教师体验制陶的乐趣。在陶吧里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营造全校师生玩陶氛围。

(六)设立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可以在陶艺实验中得到体现。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

1.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边实践边开发的策略过程,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陶艺课程的成功开发,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及课程资源的优置化,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凸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2.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发展感知能力和三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总之陶艺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玩泥巴中培养了审美情趣,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真正落实了“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结语:艺无止境,所以从事艺术的人是快乐的。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你的付出使他人得到快乐。陶艺教学是快乐的。

临池镇初级中学美术教研组

2010年3月

第四篇:校本教材研究(最终版)

开发校本课程

助力德育管理

文昌中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办学资源,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学生实际,立足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学校经过近三年多的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初显成效。我校自主开发的《文昌中学学生德育读本》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分“校歌”、“管理制度”、“中学生自护自救安全常识”、“心理健康常识”四个部分,共40篇,在课堂使用后,学生反应良好。

第五篇:陶艺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陶艺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肖镇小学张文杰

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校领导一直很重视,通过以往的教学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从表现的内容角度去确立教材的横向体系。学生的陶艺制作,不像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他们的陶艺作品是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因此,教学要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陶艺教材内容的选择从表现的角度当以课题为主线,且以学生所熟悉喜好的内容,又适于表现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故事,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从塑造的形式去确立教材的纵深体系。学生陶艺塑造的形式不外乎这几种:(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条盘筑成型。(d)挖空法。(e)综合成型。因此,学生的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小学生在做陶时,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装饰。因此,教材的内容在塑造手段选取适宜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的方法,同时又能够在教师有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起学生去创意性地塑造,这样安排,表面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的技法要求,实际上这样做,能够减轻技法学习上的超重负担,增强学习上的兴趣与动机,渗透性让学生自觉掌握一些基本技法。

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的知识,和创作方法,在认识上从陶艺就是玩泥巴改变为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从对学生的思想方面,学生喜欢一些能够展现他们才能的课题,特别是这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创意构思的动脑动手结合的课题,学生会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教师就更加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艺术是充满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时刻留意观察学生身上的显现出来灵性,并予以正确的、恰当的引导,这样才会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小天使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下载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艺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陶艺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韩店镇肖镇小学 张文杰 知识目标:1、识陶艺是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2、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

    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中心小学 匡海江 *** 内容摘要:本文是我近段时间陶艺教学的一点经验和看法。试图通过陶艺来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供大家学习和......

    《关于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

    《关于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陶艺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陶艺的制作......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实施初探doc(5篇)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实施初探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盛小学 金长刚 摘 要 陶艺校本课程的开设,顺应当代美术教育改革方向,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

    阶段一 (一二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

    小学篮球校本教材

    抚宁县第三中学 体育校本篮球教材 体育组 前言 为迎合阳光运动的提出至现在足以看出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凡是有了阳光,给我们的感觉一定是很积极,很健康的。随着新课程标准......

    小学校本教材《踢毽子》[范文模版]

    踢毽子 目 录 前 言 .................................... 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踢毽子的起源 ........................ 3 毽子的制作 .......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邵阳完小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目录 前 言„„„„„„„„„„„„„„„„„„„„„„3 第一部分: 交通安全常识 „„„„„„„„„„„„„„„4 第二部分: 消防安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