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总结

时间:2019-05-12 13:0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总结》。

第一篇: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总结

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总结

一、从一滴蜜糖说起

有个旅客在沙漠里走著,忽然後面出现了一群饿狼,追著他来要群起而噬。他大吃一惊,拚命狂奔,为生命而奋斗。就在饿狼快追上他时,他见到前面有口不知有多深的井,不顾一切跳了进去。井底有很多毒蛇,见到有食物送上门来,昂首吐舌,热切引项以待。他大惊失神下,胡乱伸手想去抓到点甚麽可以救命的东西,想不到竟天从人愿,给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间横伸出来的小树,把他稳在半空处。於是乎上有饿狼,下有毒蛇,不过那人虽陷身在进退两难的绝境,但暂时总仍是安全的。

就在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刻,奇怪的异响传入他的耳内。他骇然循声望去,魂飞魄散地发觉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齿咬著树根,这救命的树已是时日无多了。就在这生死一瞬的时刻,他看到了眼前树叶上有一滴蜜糖,於是他忘记了上面的饿狼,下面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给老鼠咬断的小树,闭上眼睛,伸出舌头,全心全意去舐尝那滴蜜糖。那滴蜜糖就是生命的意义!

正是人的写照,试问在生死之间,谁不是进退两难呢?一滴蜜糖就是生命的意义,那一滴蜜糖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每天多一点蜜糖。

二、什么是幸福?

1.幸福=快乐+意义——人生的至高财富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幸福=成功+金钱+地位。为什么大众都会怎么认为呢?一是这些标准容易衡量,而人的情感、意义无法用来衡量,很难“数清楚”。二是从大众心理学来讲,个人处于群体当中时,群体的意识会代替个人的意识,再优秀的人也会变成乌合之众(对大众心理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大众观点,影响个人判断,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去看球赛,大家叫好,你也会跟着一起激动,一起起哄,可能你根本就没看见进球。比如股市到了顶端,群众的情绪极度乐观,仅有的谨慎随着不断上涨而忘得一干二净,这时你也会跟着买进。关于幸福的观念也是如此,大众把幸福=成功+金钱+地位,那么外围环境加上成功人士、有钱人、有权人看起来貌似很风光,那么对幸福=成功+金钱+地位仅有的一丝怀疑,也会抛之脑后,于是加入他们的行列。

避免大众心理的影响的唯一途径是跳出群众,至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思考。那么现在请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是幸福?

成功与幸福:

很多人把成功-目标的实现当成是幸福,无苦无获,努力的工作,然后把成功后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其实这时幸福的假象,它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解除,他无法维持长久。

财富与幸福:

财富与幸福关联度在财富很少的时候有较大的关联,比如没有解决温饱的,那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会觉得很幸福。但对于城市中的白领来说,年薪10万,再加薪,并不会增加更多的幸福,这就要从其他方面去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财富可以带来一定的幸福,但是财富是手段,而幸福是目标,两者不能等同。比如彩票得主,在短短1个月内,就回到他以前的幸福水平。

地位与幸福:

很多人以为有地位就是幸福,请问假如你升职做了经理,难道就是幸福吗?薪水是加了,但是责任也更大了,应付的事情更多了,八面玲珑,忙忙碌碌,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幸福?

成功、金钱、地位皆是社会的标准,或者他人的期待,而不是真我的呼唤,而幸福的生活,其目标必须是自发的,是为了满足自我存在的意义。生命的喜悦就是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幸福型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快乐),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意义)。把快乐+意义看作幸福,这是人生的至高财富。衡量人的标准既不是金钱,也不是知名度或者权力,唯有幸福才是衡量人生的标准。

2.幸福并非无苦无获,成功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幸福为代价

大多数人都认为:所谓“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说明:要成功和获得幸福就必须以经历痛苦为代价。

但是从来没有规定说成功一定要以牺牲快乐为代价。有很多为了学业和工作而努力的人,他们也过得十分开心。其实,你完全可以去选择做既让自己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不一定非要经历痛苦才能成功,也更容易感到幸福。因为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通常是快乐而觉得有意义的。

3.幸福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我们一向认为,只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努力和超越自己,心灵就会得到成长;只有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才能使我们感到充实和快乐。

一个增强我们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和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同时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论是从人生或是日常生活的角度都应该如此。就像梭罗所说:“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如果老是马不停蹄地前进,我们等于只简单地对每日的生活作出反应,没有给自己时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4、幸福不是永恒状态

幸福不是永恒状态,幸福不是无时无刻的快乐,幸福不是一直高涨的情绪,也不是完全没有负面情绪。没有痛苦就不会体会到快乐的情绪,生活就是不断出现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祈求永恒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

三、幸福的方法

1、建立幸福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幸福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只要能建立幸福的习惯,余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你想要怎样的幸福呢?比如,每周运动一次,每月跟伴侣看一次电影,隔天看看有趣的读物,偶尔来个冰激淋,每天半小时静静的听听音乐等等。每次建立的习惯不要太多,1、2个足够了,然后开始行动,慢慢固定下来,每个月多增加一点点幸福的习惯,你就会越来越幸福。

2、表达感激

把那些感激的事情每日记录下来,每天至少五件值得感激的事情,有利于提高生理和心里的健康水平。写下来的同时,还要去想每件事但是的体验和感受,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对现实中的幸福视而不见。

3、幸福的冥想

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把积极的情绪灌满全身,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开心的状态里,用30秒到5分钟的时间,让这种积极的情绪包围自己,在体内流动。

4、幸福时间图

画一个表格,包括每周的活动、意义(满分5分)、快乐(满分5分)、时间,并在时间旁著名以后是希望这种时间增加(++),减少(--),还是维持不变(==)。增加有意义又有快乐的活动,减少少意义少快乐的不得不做的事情,你就会变得幸福起来。

5、设定一个快乐和意义相结合的目标

设定一个内在的,自我和谐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目标(有意义)的作用是为了解救自我,不再迷茫,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眼前的快乐,才会有一种安宁的感觉。只有设定目标以后,我们才能安心把注意力放在旅途本身,沉浸在体验本身,我们享受快乐,同时展现最好的状态。目标是为了让我们享受眼前,目标是意义而不是结局。

6、塑造你的工作

在现有的工作中,增加那些自己觉得喜欢、有意义和自己擅长的事情,或者是在正在从事的事情中,挖掘其中的幸福,赋予工作本身更多的意义,从未发现快乐,从而提升了工作幸福感。

第二篇:幸福积极心理学

课程: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希望是一种习惯

系文法系

专业

班级文新101—2班

姓名王若臻

学号201090502228

指导教师滕涛

学年学期2011学年第二学期

2011年11月22日

希望是一种习惯

电影《Front of the Class》(叫我第一名)中讲述的是一位患有妥瑞斯综合症的孩子,总是难以自制地痉挛和怪叫,但他却凭借着对人生的乐观心态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客服重重困难,最后如愿成一名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在一次面试失败以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是一种戒不掉的习惯。无论自己遭遇多少困难,无论受到多少歧视,主人公始终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心存希望,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最终获得成功。

有个朋友乘船往英国,途中忽然碰到狂风雨的袭击,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朋友却看到老太太非常镇静地在祷告,眼神显得十分安详。风浪过往后,朋友十分好奇的问老太太:“你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呢?” 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戴安娜已经往了天堂,小女儿玛利亚就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的时候,我就向上帝祷告:“假如接我往天堂,我就往看看戴安娜;假如留我在船上,我就往看玛丽亚。不管往那儿,我都可以和我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故事中的老太太境遇和影片中Brad Cohen的遭遇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

积极心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的随身携带的法宝,华盛顿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困难而不安,Brad Cohen尚能在先天缺陷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微笑面对生

活,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实现梦想,我一直清楚的记得Brad Cohen在拿到奖成功时说的,千万别让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梦想,阻止你工作或玩耍或是谈恋爱。谁都会有面对困境的时候但并不是谁都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境,当你拥有了一个积极的心态,你就是成功的。有人说过,不管怎么样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来,天空还是蓝色的,云还是白色的,天空不会塌下来,我也不会倒下去,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正正常常的过日子,正正常常的过日子„„不要去在乎别人对你投来的不相信的眼光,坚定的看着前方充满希望的方向,没有谁会被命运打败,被打败的只有自己,一个被消极不自信的想法淹没的自己。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生,荆棘从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才能寻找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飞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可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你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坚持一下,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困难。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境遇,换一种想法,换一个角度,世界总会变得不一样。

当希望成为一种习惯,当积极成为心的一部分,所有的不满,所有的困难都将在眼前消逝„„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如何幸福

积极心理学——如何幸福

Shahar老师的十条幸福忠告(已改编):

1.遵循内心的热情。选择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且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物。

2.尽量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一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才是获得幸福感的不二法门。3.正确的看待失败。成功收获结果,失败收获智慧。

4.接受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不要只接纳自己认为好的部分而否定自己认为不好的部分。

5.简化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美妙,但是美妙的事情过多了会带来各种困惑而毫无幸福感。

6.有规律的为自己安排锻炼。适当做些体育运动,大大改善身心健康。7.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每天保持而不要克扣7~9小时的睡眠。

8.慷慨做人。没有钱没有时间一样可以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9.勇气。即便心怀恐惧,依然勇敢向前。

10.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不要把你得到的一切看成理所当然,每天记录5件值得感恩的事。

学习积极心理学:

如果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这个人生事实上是不太幸福的。因为幸福应该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终点。

我们幸福的程度不是由掌握多少信息决定的,而是我们对信息的理解、我们关注的重点,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灵容器的形状来决定我们幸福与否。

学习积极心理学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强调关注自我的改变。永远不要用一种置身事外的角度去看待那些观点和建议,学习和研究的最终归宿应该是自我。

关注生活的积极面:

人们越是关注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变成现实。如果我们总是关注负面的东西,个人的潜能是很难真正被开发出来的。

在教育的路上,只关注弱点不关注长处的最终结果会导致人们只能发现问题,而将原本就在眼前的美好事物忽略掉。正如人们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当成理所当然的,却把得不到的东西当成自己不快乐的原因。许多事例让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

快乐不等于没有不快乐,所以负面情绪的体验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生命现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带你到达幸福的彼岸,只有自己才能够对自己的幸福、快乐承担责任。

若是身处逆境,遭遇各种困难,却以积极的态度和想法来对待,便可容易的逆转处境,同时收获智慧与结果。若以怨天尤人的态度抱怨,你将丧失接下来更多的逆转机会。

从正确的角度提出问题: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非常成功的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不能做到”,于是我们便关注着我们的弱点,但是若变成问:“为什么他有了今天的成就?他是怎样做到的?为什么有的人尽管处境恶劣却依然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关注的重点就大不相同。

若是看到孩子的长处和美德,问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优点,他们会发现自己也有优点而努力;若是问孩子的缺点,自然也就不会得到正面的答案,“我不行”这个观念便会逐渐渗入孩子的潜意识中,孩子便会真的向这个方向发展。人的多数潜能正遭受这样的命运,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悲剧!

几点说明:

不能把幸福当成“成功人生”的手段,没有其他追求可凌驾于幸福之上。我们只能更快乐、更幸福,而不能把“幸福”当成人生的终点。

积极心理学以“改变”为基础。事实上,幸福的人既关注幸福,更关注从不幸到幸福的转变。

不要一味克服人性的弱点,而要学会适应它们。世界因不完美而完美。

相由心生,所以人对自己的认知、人的价值观等等,决定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所以,我们最需要更新的就是内在对一切的认识。

改变认知是关键:

心理学领域的一项研究成果:如果你是一个太看重结果的人,那么你达到目标后得到的幸福只能维持短暂的一段时间,然后你会回到原有的幸福感水平上;同样,如果你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挫败,一段时间后,你也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感水平上。

这项结果表明,外在的种种指标并不会影响你的幸福感,而内在的认知则决定你幸福与否。

通常我们只看到一场巨大的改变需要的时间和带来的影响,而不去看让这个巨大的质变产生的一些基础性的量变。而人改变认知的历程是长久的,是需要坚持的,一个人若真的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一定会主动、认真的思考什么样的认知是健康有益的、需要他学习并付诸行动的。

不需把自己变成完人:

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因为好坏是人定义的。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接受。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负面情绪中得到一些东西。现实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完美,只肯肯定自己正面的部分,否定甚至想遗弃负面的部分,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的不如意甚至是杯具的发生。

比如嫉妒这种情绪,人人都会有。因为我们所认识到的观念是: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抑制自己的嫉妒心,它却会越烧越旺,以致产生暴力。其实,嫉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情绪。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当家长或者老师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正面的部分,会误导孩子只能有正面的形象,孩子一旦表现出负面的部分,往往会自责内疚,认定自己的不好。如果在人面前打开自己,袒露自己真实的人格,才会唤起他们真实的人性。若所有人都能在别人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而非精心装饰的人,谁都能相互尊敬,且活得舒坦。

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对坏东西的厌恶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对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厌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自己,就先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疏导各种情绪,体验它们、接受它们。

相信自己,不要愧疚:

如果你相信自己能更幸福,你就一定能更幸福。你相信、确信的东西会自我实现:你相信某种药对你有效,这种药就会真的发挥效力;你确信某人能帮你做成某件事,这个人就真的能做到。

不要为想要的事物感到焦虑、担忧,不要去想你缺少它。很多人想要某种东西,却总是得不到,他们便抱怨,认为上帝不会赐予自己这样的普通人好运气。这时候,他们的“相信”正好发挥了作用:上帝的确不会让他们与好运相遇,因为他们不相信上帝能够给你这次甚至永远的好运气,自然你也相信他们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结果就是他们的确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全宇宙通用的“吸引力法则”。

另外,暗示的力量很重要。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愚弄”自己。别人说你怎样,你就会慢慢地相信自己就是那样的。正如家长说孩子笨、不是学习的料,于是单纯的孩子凭借着对父母的信任,就相信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他们的人生还未曾绽放多少光芒便黯然失色,一生平庸。

若是一个自信力很强的人,按自己的步子坚定地走,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片面评价,不按别人的要求和标准活,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就是那样的人,很容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得到!

所以,你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设法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如此,你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因为,来自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暗示能调动人的巨大潜能,使人变得自信、乐观。

还有,很多人也因为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些事情而愧疚、责怪自己,使自己沉浸于一种无法重新生活、乐观生活的状态。有一个近乎致命的认知就是:要愧疚、自责才是还孩子,这样子才对得起所有人。实际上,原谅了自己,你才能为自己、为他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不能光想不做,只有不断地行动,才能不断地发现自我,对自己做出最有肯定意义的评价。也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的注意方向决定你幸福与否:

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客观事物本身更重要。

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对痛苦的关注,并非痛苦这件事情本身。你关注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和行为。

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出身、人生际遇、社会地位、拥有的财富、别人给你的东西等,而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认知。所以,是否幸福,就看我们选择关注什么。

无论怎样的逆境,总有值得你庆幸的地方,但是执着于结果的人,往往看不出逆境中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心智也并没有得到成长。然而,人生的成长和飞跃,常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习一些东西。选择如何面对人生,全看自己。

上帝时刻眷顾所有人,但是却表达得十分委婉。上帝不会让你直接得到好处,而是让你从逆境中领悟智慧,得到生活的馈赠。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他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今天就是幸福的。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对我们已经适应的事物视而不见,不知珍惜,认为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只有经过困苦之后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幸福的。

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从现在开始就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吧!珍惜你的亲人、朋友,珍惜你呼吸的空气、盛开的鲜花„„为什么要等待失去才懂得珍惜呢?

懂得真正的感恩: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感恩常常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一种良性循环,感恩的人往往心怀一种信念和动力,这种信念和动力既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也能感动和改变周围的人,唤起更多的助人行为。一个人心怀感恩,他眼中的世界往往是明快鲜亮的。

生活对于每个人的真正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可以每天记录5件哪怕很小也值得感恩的事情,做更多感恩的行动。

放弃执着的压力:

很多人之所以体验不到更多的幸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将幸福放在了懒散懈怠的对立面。这种认知是基于人们看到的表象:付出与获得的成功往往成正比。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奋斗的艰辛,他就不会取得成功。

还有人认为人生的前半段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之后,剩余的人生就会变得很幸福了。然而,当一个人真正得到了一切之后,他却未必幸福,这样的例子可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看到。

另外,有压力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也不要盲目追求零压力。

身心互动原理:

人类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反过来,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可以导致情绪的变化。

当无法调整内心情绪时,你可以调整肢体语言,带动出你需要的情绪。比如强迫自己做微笑的动作,你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

外在的行动也可以改变内在的认知。有时候自己强迫自己行动,也能够改变你的情绪状态。有些事情看着很难做,一旦强迫自己开始了,你就更容易进入状态。

改变的程度:

一个人的成长,少不了尝试各种新的挑战,战胜了挑战你就会对一件新的事情感到适应和舒服,不再紧张害怕。

想要舒服,就先要不舒服。如果你每天做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年下来,你就发现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多。

但是,最好不要作出太大的改变,否则身心很难适应,甚至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你要开始锻炼身体,你可以先限定运动量,日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否则身心俱损。

简化生活: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睡觉的时候睡觉,那就是禅。

其实单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令人开心的,但是堆在一起之后就不好了。正如两首美妙的曲子一同播放,你只能听到噪音。很多时候,那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堆在一起后,就变成了幸福的杀手。

对于承受巨大压力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学会尽量简化自己的生活,适当休息。吃饭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只是单纯欣赏食物的美味,这就是很好的休息,也符合冥想的原理。

少做一些事情,我们的效率会提高,生活的满意度也会上升,创造力和生产力也能增强。

对于如何选择,就要问你的内心了~选择的标准就是你的内心是否真的想做那件事、喜欢做那件事。若是迫于压力和他人的标准,比较建议你尽量少做。生活就是一种投资,你无需什么都抢着做,少做一些事情你照样不会损失多少,甚至收获更多。提升幸福感:

适量做体育运动。冥想。

每天睡8小时左右。拥抱。

情感关系中的几点提醒:

1.社交并不是越频繁越好

2.爱情不能给你安全感,能给你安全感的人只有你自己 3.新奇的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4.不要执着于完美的爱情,否则爱情必败

5.注意良好沟通,体谅、理解对方的一切,更高的境界是看到并培养对方的优点 6.追求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这就是健康关系的基础 7.允许冲突的存在 8.懂得欣赏,懂得赞美 9.做最真实的自己

10.有时争吵能让彼此更了解对方

语言和材料主要来源: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拆掉思维里的墙》小部分(此外,不收钱地为这本书做一下广告,真是让人醍醐灌顶的难得的好书啊!)

学识有限,还有很多相关内容和具体事例没有打上来,不过太长了也难看,写此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都能了解这些东西,活得开心快乐!

第四篇:积极心理学总结

积极心理学总结

dxg

不知不觉,这学期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就结束了。我从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导学老师们给我们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它也是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导学老师们放的哈佛大学幸福课的学习视频。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TalBen Shahar)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他的这一理念及其精彩的授课,使得幸福课在哈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被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程“经济学导论”。

所谓的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并不是一门新的心理学科。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旗手Seligman 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积极心理学正是对战后和平时期心理学依然只强调矫正心理疾病的反叛。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

一、幸福的关键在于转变。

心理学所经历的发展和转变轨迹——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心理学从仅仅关注人类心理的消极和缺陷方面转变为更加关注人类心理的健康和良好方面——为我们如何建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我们要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

其实,很多时候对积极和幸福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人们生活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固执、对负性情绪的固着。当我们仅仅将注意力聚焦于一个问题,那我们会偏执于问题的一面而无法自拔,会错失许多现实的重要部分而看不到全面的真实的现实。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举得例子,一个人失恋了,被女友抛弃,他会非常的难过,想想自己哪里不好,开始自卑,反省反省反省,然后变成恼羞成怒,怨女友,怨老板,怨政府和总统„„他的世界变得只有这一件事,看待这件事的眼界只集中在这一点。其实,他并不是不能幸福、不能快乐,失恋没有限制他的积极,而是他自己限制了自己的积极。

二、实现转变的前提是内心的安静。

泰勒·本·沙哈尔也指出,内心的平静是十分重要的,平静一直是东方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无论佛学的“空”还是中国土长宗教——道教追寻的 “无”、“无我无相”。有学者指出,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就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东方哲学,主要是佛教的哲学文化。

《Kungfu Panda Ⅱ》,似乎正是演绎了这一点。这是一部带有浓重东方色彩和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影。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热爱功夫的熊猫——阿宝,它为了捍卫中国功夫,勇敢承担起与邪恶作斗争的重任。但是就在此时,阿宝心中深埋的痛苦回忆却复苏了——小时候父母惨遭杀害、自己被遗弃在冰天荒野中,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时一个人指点他:“不要挣扎了,让它自然的流动”,“你人生的开始或许不算好,但是这并不能决定你是谁,你的其他部分的人生才能决定”。记忆慢慢展开,如水般流淌,阿宝面对灾难的记忆,学会了勇敢而平静的接受,他领悟到了心如止水(inner peace)——功夫最高境界。此时,涌现在脑海中的是养父的关爱、师傅的教导、自己对功夫的追求,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身上的使命,最终捍卫了中国功夫。阿宝曾说过“你得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因为那已经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你选择现在成为什么”。它的遭遇是现实中人生的隐喻:只有接受现实,获得安静,才能实现转变,才能从悲观和负性事件中走出来,才能关注到生活中积极的因素。这些都是实现思维、视角转变的前提。

三、安静源于对事实的主动接受和个体内隐信念的正确。

安静是如此的重要,但是令人沮丧的是,安静的获得是那么的艰难和不易。一方面,安静的获得需要主动接受事实。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言,有些事我们不完美,我们能够改变;有些事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必须理解并主动接受它的存在——我们必须接受人性,接受自我,接受我们自然产生的情绪。另一方面,安静的获得需要正确而健康的内隐信念。无论逻辑学还是心理学都发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或者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怀疑或更改的坚定信念,这些信念是人们进行日常推理的内隐性的大前提。正如三段论中大前提之于推理的作用,内隐信念对于个人心里健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比较而言,这些内隐信念主要是与个体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常见的健康的内隐信念有:“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是独特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有信心和力量,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试图压抑自然痛苦时,只会强化它;拒绝人性时,只会导致次优的表现。只有发自内心的接受,思维才不会僵化而会流动,就如同流淌的浑水会在流淌中随着泥沙的沉积而变得清澈,内心会随着思维的流动才能获得安静。电影中阿宝的内隐信念是它对中国武术的挚爱、是捍卫功夫的强烈使命感、是父亲的关爱、朋友的支持和师傅的教导等,这些内隐信念属于人类高级的精神现象,但是它们的重要性或许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幸福,有人曾经把它编在歌里,有人曾经把它写在书籍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去追求幸福呢?

1.遵循内心的热情。选择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且能够让自己快乐的课,而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

2.尽量多和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的工作缠得不可开交,亲密的人际关系才是获得幸福感的不二法门。

3.正确地看待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关键是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烦乱与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坦然地接纳这些,允许自己偶尔地失落和伤感;然后再问问自己,接下来做什么会让自己感觉更好一些。

5.简化自己的生活。更多并不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未必对自己有利。审视自己是否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应该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为自己安排锻炼。体育运动应该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事情。适当地做一些体育运动,能够?大地改善身心健康。

7.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每天保持7~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在醒着的时候,会让自己感觉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感到更开心。

8.慷慨做人。没有钱没有时间一样可以帮助别人。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在帮助自己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9.勇气。即便心怀恐惧,依然勇敢向前。

10.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在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的存在。

最后,作为结束语,我想说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义情节,遇事冷静,懂得控制情绪。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中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让悲伤包裹自己!虽然我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积极的心理能带给我快乐,带给我健康的心理!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份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明天。

第五篇: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精选)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

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所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I spent close to 30 years of my life unhappily successful.I was the Israeli national squash champion, completed my undergraduate degree at Harvard, and subsequently spent a year at beautiful Cambridge University, studying education while earning my blue in squash.More than titles and degrees, though, I desperately wanted to be happy, or at least happier than I had been.I started to study psychology in the hope of finding some answers, and it was through my studies that I realized what should have been obvious to me all along-that happiness is mostly contingent on our state of mind, rather than our status or the state of our bank account.”

塔尔·宾-夏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

“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心理学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

塔尔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拥有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他所开设的“ 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哈佛学生超过了总人数的20%,其中23%的听课者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这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塔尔博士在哈佛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敬仰,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

由于他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有限新闻网(CNN)、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和追踪报道。10年来泰勒博士专门从事个人和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自信心,以及领袖力提升的研究。除了教授哈佛大学的课程外,他还受聘为多家著名

跨国公司的心理咨询顾问和培训师,他的课程因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企业家和高管们誉为“摸得着幸福 ”的心理课程。

塔尔·宾-夏哈尔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

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塔尔·宾-夏哈尔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纸: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 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

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

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

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

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 次,每次只要30 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 到9 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

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

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下载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方法 克服抱怨[共五篇]

    积极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学医的人伤不起,这句话我已经听了很多遍了。这是我一个在安徽医科大学的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确实,他们学医的课程一个星期五十多节,比我累了很多,而且还......

    幸福心理学总结

    幸福心理学——让幸福与我们同在姓名:芦鹤学号:1110600016班级:2011级物理师范一班摘要:幸福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到底要怎样获得幸福?本文从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为什么不幸福和......

    积极心理学课程总结

    积极心理学课程总结在暑假就已经大致看了下哈佛公开课里最受欢迎也是,哈佛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幸福课。翻译成中文,也就是这学期上的这门课,名字叫积极心理学。一开始听这门......

    幸福课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范文大全]

    1/3幸福课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来源:网易公开课/讲师:TALBEN 整理:2011-9-8 幸福课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研究积极的人少,研究悲观的人多。健康的模型疾病模型 Positive physology Tal......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课程感悟

    为了幸福,我要改变 幸福是我们最求的终极目标,是我们的人生意义所在,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现成的幸福,幸福是需要我们去努力最求的,我们不能被动地等着幸福突然降临,而是要主......

    浅谈积极心理学

    浅谈积极心理学 摘要:为了对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此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背景、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主要观点、运用领域、启示和意义、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

    积极心理学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和体会 动科131 王姝怡 15113101 不知不觉间大一的时光已经进入尾声了,在这一年中,我选择了积极心理学作为我公选课中的一门。当时我对这门课并不了解,从字......

    积极心理学

    心得体会 很庆幸这学期选修的是积极心理学这一课程,通过学习让我在心理素质这一方面有了较大提高。本次积极心理学主要学习了性格特征、微笑、赞美、幸福和沟通等等 。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