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老师传授易筋经之练习体会
王老师传授易筋经之练习体会
前言:参加完王洪欣老师于2011年12月初在上海的易筋经课程后。道友们写下了这几篇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也报答王老师的指导之恩。
一:以意领气,万法归一----达摩易筋经学习体会
2011年12月3日-4日两天,我在上海图书馆参加了太湖大学堂王洪欣老师传授达摩易筋经的课程,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目前对我们普通人最有实用价值的韦陀十二式。回来之后,除了练习之外,又从互联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感触颇多。
众所周知,学习任何法门,都要有几个相关要点,不然的话,很可能会走偏,甚至相反,得不偿失。大体上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法脉清晰
教授者自身圆满且愿意教授 学者资粮具足且能与教授者相应 教授方法得当
如果以上这几个要点能够落实得清楚,那就应该错不到哪里去。我的体会也基本上围绕上述四点进行。只是资料来源没有细致地去考究,完全有可能会出现知见上的错误,还请大家原谅。相关体会整理的也没那么细致,仅供参考。课程缘起
此次课程的缘起,系道友在洞山祖庭偶遇古道法师,后由古道法师牵线,道友出面函请,经南公上人同意,方定此事。
需要说明的是,王洪欣老师自入太湖大学堂后,从未在外亲传过达摩易筋经,此次南公上人居然同意王老师出堂传法,因缘之殊胜,可见一斑。
法脉传承
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南北朝时,达摩东渡,在少林寺北五乳峰上的山洞面壁九年,收授弟子慧可等人,向其传授大乘禅宗,后被尊称为禅宗初祖。
初祖当年传法时,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差,便传授了达摩易筋经这套练功方法。这套功法包括“静功”和“动功”两部分。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练静功一般注重“参话头”,现仅存有静功十段等。而动功的练法在少林寺一直延续,历代虽有战乱等因素扰乱,但从未失传。练法主要以服气、行功、排打为主,现存有动功十八式、神勇八段锦、神勇余功等。不过,在传承过程中,《易筋经》也有过不同的本子。另有一本载十二图势,有字诀或偈语,一般被称为《易筋经十二势》:即“韦陀献杵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饿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等。此次王老师所传的韦陀十二式,后九式的名称与此大致相同(个别字稍有不同),但前三式的名称完全不同,分别为:第一式:环拱当胸、第二式:平接甘露、第三式:掌托天门。
中国禅宗从初祖传至六祖都是一脉单传,但六组慧能之后,禅宗不是一脉单传,而是一花开五叶,即有名的五宗七派:沩仰宗、临济宗(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中国禅宗于南北朝时始于少林寺,及后,却没有-直在少林寺发展,尽管少林寺历代也有杰出的禅师,但禅宗各祖都没有回少林寺弘法。尽管这样,当年初祖留下的达摩易筋经却一直在少林寺不断传承,成为后来少林武术的基础。元代,曹洞宗著名的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大力发展少林“以武修禅”的修行方法。福裕禅师不但将曹洞宗建立于少林寺,更使少林寺达到空前的发展,故被誉为“开山祖师”。
自福裕雪庭禅师开始,少林寺便按以下七十字诗排列顺序以命法名,这七十字诗是: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这七十个字,是用来命名法名,表示辈分的。法名是入禅时师父所起,一生不变,而法号则是师父随意命名。法名只有辈分高的可以直接称呼,法号则为平时称谓。
教授者自身圆满且愿意教授
王洪欣老师,法名释永欣,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33代(永字辈)拳法传人。祖居嵩山少林寺后山,历史名镇轩辕镇。幼年即醉心少林功夫。后因缘成就,得以拜嵩山少林寺功夫大师释行书门下习武修佛。王老师自幼勤奋,寒暑如一,虚心恭敬,深得释行书大师之器重。四十年来潜心修习,研究少林禅学、传统功夫、中医经络学说、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养生功法,收益非浅,不但使自己年幼时虚弱之身体得以强健,更使自己达到暨刚劲有余而又筋脉柔和、手法如绵的境界。在96年全国武术精英邀请赛上荣获“武林名师”称号。曾任“少林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少林拳,太极拳专习院”少林系主任及总教头、“中州武术学院” 院长兼总教练等职务。
王老师不仅自身对少林禅、武医及内功养生心法造诣颇深,还利用各种机会普度众生。1999年以来多次在内地、香港和欧亚多国做文化交流,推广少林传统功夫、养生文化,潜心培养少林功夫传人,传承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心法及传统少林功夫文化,亲传弟子分别在美国、日本、欧洲传授少林功夫及养生功。
2006年王洪欣老师由香港政府“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引进,受聘于“香港少林武术文化中心”任武术总监,以推广教学少林寺“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心法及传统少林功夫为主,深受港人欢迎。
2008年,王洪欣老师到太湖大学堂礼见南公上人之后,即从香港返回内地,归隐于太湖大学堂,不再对外授课。此次,经南公上人批准,王老师欣然出堂,到上海图书馆传授达摩易筋经功法,一方面是南公上人和王老师两位大菩萨的悲心,另一方面是学法弟子们的福分,再加上古道法师的穿针引线及道友的殷勤礼请,众缘和合,方才缘起。
学者资粮具足且能与教授者相应
学习达摩易筋经,对学者的资粮来说,要求并不高。只要意识清楚,能够先放下自己的观点,虚心听明白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点进行练习即可。至于能否做到所要求的动作要领,王老师并不强求。相反,常常在个别动作上,王老师开辟方便法门,以利学员学习。
为了达到每名学员都能够受益的目的,在总结以前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王洪欣老师此次主动提出要限定学员人数,以便自己能够照应到每名学员。最初只限定20人,但报名踊跃。主办方不得已采取各种善巧方法,选取学员。非常巧合的是,入选的各位学员几乎都看过南师的书,有的甚至以前曾在太湖大学堂跟王老师学过,或者曾经从王老师的学生那里学过达摩易筋经的学员。修行要点及相关体会 不语
从起势到收势,嘴巴在整个过程中是闭合的,没有一字一句从中流出。嘴巴的关闭,可以使人的精力集中,享受安静、平稳的境界。以前在打禅七的时候,经常会看见有的师兄持不语戒,自己也曾想试试,但始终也没真正做到。达摩易筋经从预备式到结束,一路下来至少要40分钟,斩断各种机缘,不说话也是个功夫。意缓
整套功夫,王老师说只在两个字:“缓”和“匀”。在我理解,“缓”是指自己的“意念要缓”,不能忽而想东忽而想西的,也不能止在一处不动,“意缓”的目的是要按照动作要领,以意领气,用观想的方式进行吐纳。如第一式:环拱当胸。要观想气从头顶百会穴入,经头、胸、腹而入(此时吸气),然后,在丹田部稍做停留(此时是住气),分两腿向下,从足底涌泉穴出(此时呼气)。气匀
另一个字是“匀”,我理解是“气息匀称”。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单独“意缓”或单独“气匀”,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但把两个搭配到一起,一心两用,合二为一,往往很难,尤其是筋脉还没有通畅的时候,更加困难,需要长期进行训练。
就我个人来说,前四式,目前基本上能够做到“意缓气匀”。但从第五式逐渐开始,随着动作的不到位,“意”即“缓”不下来,“气”也不能“匀”了。方便
按照王老师的传授,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首先动作要正确(质正),其次程度要足够(量圆),第三动作先后衔接清楚(次第不乱)。但因学员根器的不同,有的做的就好一点,有的做的就差一点。针对这一情况,王老师慈悲开示,可以方便,慢慢来,也就是说目前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但是要经常做。
老师说,有很多人通过修习,得很大利益。如大学堂的一个年轻人,原来双手弯腰下压,基本是压不下去的,后来通过练习,腿都可以抬到头上了,身体筋骨非常好。我现在基本处于这个年轻人当年的状态。相应
王老师说,达摩易筋经有四百多式,现传我们的韦陀十二式是经过整理,最适合我们现在人的功法。打的好的话,一套下来,收势的瞬间,会有进入禅定的某种喜悦,甚至不愿舍弃。我想,这大概就是“殊途同归,万法归一”的境界。可惜我目前只能在做前四式、第七式、第十一式这六个动作时,稍稍有一点这方面的体会。连接
刚回来的时候,由于动作不熟练,往往强调每一式动作的要点而忽视式与式之间的连接。实际上,动作之间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动作再熟练,之间如果没有善巧的连接,就不能达到“意气合一”的境界,“缓”和“匀”也就无从谈起。比如第八式:三盘落地。动作要连做七次,但在每一次最后抬起和下次双手向下、身体下蹲这两个动作的连接上,吸气是一次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分开练习,是两次吸气,一起合练,是一次吸气同时完成这两个动作。深入
实际上,此次王老师所传的达摩易筋经韦陀十二式,只教了相关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尚属于初级阶段。随着我们不断的练习,对达摩易筋经的学习还要不断深入。如对功、法、理、诀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南公上人曾说过,《易筋经》之口诀,分为显密二个部份,如易筋经十二势图谱下的文字,即是要领,又是口诀,要细心体会。如韦驮献杵第一势,诀曰: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这十六字诀,包含了调心,调息和调身。附记
学佛的目的,对自己来说,是“了生死”;对他人来说,是“度众生”。作为一名愿意走修行之路的凡夫来说,行走的过程将会很难。不用说别的,就“色身转化”这一点来说就非常难。色身转化不了,定境就很难保持。没有定,即使表面上看,戒持再好,那也是没有入心,所谓的持戒也是落空(非性空之空),更别说智慧了。
虽说“磨砖不能成镜”,但从定生慧却是修行的必然。因此,如何尽快转化色身,尽快进入禅定,是当前学佛者的一个难点。而达摩易筋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选的方法。学习期间,见到王老师在课余时间研读《成唯识论》,大为惊讶,不禁想起南公上人在《如何修证佛法》一书中所说的话:“有些朋友认为,只要修持作功夫就好了,不一定要看经论,那是绝对错误的,要知道,作功夫,如果理不明,见不正,功夫就不会上路。换句话说,功夫作不好,那就是因为理不通达。” 感恩南公上人!感恩王洪欣老师!感恩古道法师!感恩诸位道友!
善达生
二:练习易筋经体会(上海赵女士)
能参加于12月3、4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由王洪欣老师全程传授指导的“达摩易筋经”课程,我倍感荣幸。
一直以来我对佛道修行以及中医养生兴趣颇深,通过阅读南老师以及其他善知识的著作,我深刻地了解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畅通的经脉、充沛的体能是悟道、证道、行道的重要基础。可惜我在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中,一直只专注于学业,太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虽然近年来学习中医调理还算取得了蛮大的进步,但是自己目前的身体状态离修行人想要追求的精气神状态还是有很远的距离。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体会易筋经的动作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动作强调缓和慢,配合呼吸吐纳以及意念引导,以培养和增强内炁为目的;另一类动作侧重动静结合,一张一弛,一刚一柔,有利于周身气血的鼓荡以及打通人体气脉;另一类是拉伸筋骨,可以舒筋活络,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老子《道德经》中也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个由软变硬的过程。所以练就一副柔软的筋骨,对于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我本人就是肝气淤滞的虚寒体质,脾胃比较弱,人很瘦,凡事容易紧张急躁。而且从小就有筋缩倾向,小学中学几次入选校区体操队、芭蕾队,每次都是因为韧带太紧而中途退出。
在这次的易筋经课上,王老师说很多年纪大的人,五六十岁才开始练习易筋经,只要每天坚持,两三个月后韧带都可以有极大的改善。他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所以之后我几乎每天坚持在家练习。开始练习由于动作不熟练,前后连贯性不好,有时候还会遗漏某个动作。但是随着习熟,这个问题就渐渐克服了。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内炁场的存在,仿佛有股引力在牵引着双手缓缓地动作。而且我的韧带也的确比几周前松弛了不少。呼吸方面的体会是,有时候在两个动作之间,呼和吸之间“息”的时间会自动延长,人仿佛就象“怔”住一样,暂时没有呼吸的需要,也不会觉得憋气。感受最深的是三盘落地势,由于我过去膻中这里经常有堵塞感,所以有两次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由于上下气流的对冲,让我胸口有强烈的“突突”的感受。但是每次动作结束后,人都觉得神清气朗、通体舒畅,甚至有两三次还体会到了王老师所形容的“象喝了一点小酒,飘飘然,如痴如醉”的感受,神识好像还沉浸在虚境里一样自在。
但是俗事多的时候,人就容易走神,不但动作会做错,心浮气躁,也找不到那种炁感。目前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比较快,一般半个小时就匆匆完成整套功法了。虚静、形神专一是我下一个阶段追求的目标。最后衷心感谢王老师的耐心教导!
三:《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法练习体会(上海张女士)
12月3、4二日参加了王洪欣老师传授的《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法练习班。回家后保持每天练一次,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收获还真是不小。
所以参加这个功法练习是因为我从小体质就弱,精神头比较差,总有力不从心之感,到现在48岁了,更是觉得身重易烦。特别是每天早晨醒来,总觉得头重脚轻,厌烦无比,有时想想自己都讨厌自己。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看到了这个易筋经功法练习班开班通告,于是打电话去咨询报名,当时也只是想学一个锻炼身体的方法而已,心想锻炼总比不锻炼好吧。
然而,惊喜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着。
两天的时间学了大约8个预备动作和韦陀12势的12个动作,对我这个从来都不运动的人来说,实在是辛苦无比,感觉浑身每一个部位都疼,特别是没法按要领呼吸,每次吸气觉得憋得厉害,好不难受,不过无论如何还是坚持下来了。奇怪的是这么辛苦的练习,早晨醒来的时候竟然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以前的那种烦闷不见了,很是惊奇,于是,培训结束后,我坚决每天练习,无论动作是不是完全符合要领,我都做一遍,还是那个想法,做总比不做好,半个月过去了,感到自己的身心越来越轻快,以前的那种无缘无故的烦躁明显减弱,还不断有同事问我最近用了什么化妆品,皮肤看起来蛮有光彩的样子,呵呵,“资深美女”也是女人啊,一样听了很开心噢。
回想起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简介中介绍“人之有病,皆因烦恼日多,肢体渐懒,或安逸享乐,懒惰不动,或肥腻充食,难以散化,或四大不调,诸病乃生。此时能知涵养生命之根本,调和阴阳动静,和合身心,易筋经乃是一上好功法,经过练习可使筋脉随功行变易,达到外坚固内清虚,阴阳和合,筋脉健康,身心康和。”诚不欺我啊,想想自己现在动作都做不准确,只是每天练一次都有这么明显的变化,如果坚持几年又会有何等样的进步呢,哈哈,还真是让人期待呢。
四:瑜珈易筋经——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上海那先生)
作为身瑜珈jia的一种,易筋经韦陀十二式的确是非常适合我们初学者的体功练习方法,再配合音声瑜珈(金刚念诵准提咒或华严字母等),坚持修习,期望达到专一瑜伽qie(四禅八定)的程度。至于心瑜珈(类似禅宗心法)则不在本文讨论之中。
如来禅,按部就班,慢慢修,快快到。通过半个多月的练习,虽不如有些道友进步那么明显,但自己体能及筋骨柔韧有一定好的提升,则是不言而喻的。王老师的瑜珈功夫到达啥程度,咱不敢问,但我知道古道法师练了瑜珈后,可以双腿立直,上身弯下去,嘴能咬到脚趾头……
祈愿自己在易筋经体功练习与准提法修持的道路上,能相似达到“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也没有“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
与道友共勉
五:“达摩易筋经”功法练习体会(金华汤先生)
因缘确实是不可思议的,通过一个意想不到问题的当场问答,我竟可以去上海参加王洪欣老师全程传授指导的“达摩易筋经”功法练习。
通过二天的认真修学,王老师教得一丝不苟,我也学得不亦乐乎,一个一个动作,空了就练,累了就在脑子里“放电影”,把一个个动作在脑子里回想。看着极简单的十二个动作,认真按王洪欣老师的要求去做,是那么的累,那么的不能坚持。我自以为以前有武学功底,学动作又快,任何动作对我来说,总是容易的,不想学练易筋经的苦累,远比打一套拳更甚。且每个动作都与呼吸配合,其易筋的效果明显更快更到位。
由于以前练武,很多动作都已是成形,纠正动作使之规范,符合易筋经的要求,其实不容易。通过操练易筋经,使以前模棱两可的一些武术动作,得到纠正。并使形体更加端庄,内力充沛,精神旺盛,其中有不可言传的许多感受,非练过的人,实是我写不出来,而非秘而不宣。
以前由于受场地的限制,每次打坐结束,是没办法经行的,只能动几下身体,打个套路,或练几个从光盘里学来的瑜伽动作,可能是一直从书里学,也没个师承,又贪多不化,功夫一直没长进,又俗务缠身,练起功来更是三天打鱼,二天撒网,不能日日坚持。很早就知道少林易筋经是非常珍贵的武学宝典,心向往之已经很久了。
这次有幸跟王洪欣老师学习,一招一式,尽显易筋之精髓,一语一言,全是武学之根本;心喜之余,练功也格外卖力些,不但使腕、肘、肩、腰、胯、膝、踝等关节全部得到了锻炼,并确实做到了筋脉随功而变易,达到外坚固而内清虚的作用。真想全民都来修学易筋经,这样不但可以身强体健,还可以调和阴阳动静,和合筋脉的作用,对从事静的工作或动的工作的人,都会获益匪浅。
要想功夫上身,两天的学练完全是不够的。回家后每天练习十分重要,古人说:“得诀归来好修行”,只有通过不间断的练习,慢慢使动作熟练并渐渐内力增长,易筋易气,这样才能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得力。
通过这次跟王洪欣老师学练易筋经,使以前练的很多武术动作和瑜伽动作,都能融会贯通,实在感叹“师傅一点,胜过苦练三年”这话的不谬。希望有机缘再跟王洪欣老师学上几次,补正动作,汇报自已的感受和接受更多的要领,更多更深地挖掘老师的宝藏,不但让自己受益,也希望易筋经从此发扬光大,使天下人受益。
六:易筋经韦陀式十二式练习体会(上海王女士)
我是2010年1月份在太湖大学堂实验学校的家长会上第一次学习易筋经,今年12月是第二次跟着王老师学习。其中有半年时间坚持了每天做1遍,余下时间只是偶然做。最初开始学习时做一遍非常累,手腿都酸。坚持半年后,腿部的筋明显松了,双手下压的动作很容易就做到了。感觉呼吸比较顺畅,偶然有小腹松感觉,最大的变化是走路很轻松,明显比过去走得快。之后,断断续续练习,为有明显感觉。
这次学习矫正了一些上次遗漏的细节问题: 第一是有几节中踮起脚尖的要求看清楚了,做的时候,手指尖脚趾尖着地感觉能更好地运动一些平时不用的小肌肉,所以做完之后能体会到放松;
第二是注意到小腹要收住,不要跟随上半身的运动而扭转,这样就感觉腰部的运动很舒服,虽然没有空,已经体会到一点点松;
第三是对每一式衔接过程的呼吸转换稍清楚一些,尽量保持整套练习中对呼吸的觉知,可以比较专心地调呼吸,做时杂念较少,现在每次做完全套练习之后精神特别好。感恩王老师。感谢所有的人。
七:参加上海易筋经学习的体会(大连李先生)
2011年12月3-4日我有幸参加了王洪欣老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易筋经学习班。小时候就曾经有过武侠的梦想,向往天下第一的武功心法,后来看到第一本南先生的书是《如何修证佛法》彻底折服打破我的武侠梦,没有任何武功能超过佛法的境界。但是“佛法不离世间法”当然也不离武功,不离易筋经,遇到高明的老师机缘非常难得,倍感珍惜。
王老师是曾经是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做为内地人才,引入到香港推广少林武术文化,现在在太湖大学堂跟随南先生参学,这次课程是经南先生批准到上海传授两天的易筋经韦驮十二式。
在学习班里见到了熟悉亲切的几位出家师父,还有好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师兄来自全国天南海北20来人,因缘聚合让我们欢聚一堂。王老师非常随和谦虚,但是几个动作示范,要领的讲解,确实是厉害的很,真有东西,应了一句话越是平实越是高明。
两整天紧张的学习中,尽管做的动作中有些自己做的不到位,也很辛苦但是没感觉累,感觉时间不够用过的飞快。即使在课间大家还是在体会要领,互相切磋动作要领和学习内容,珍惜难得的机会。假如在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机会好好跟王老师学上一年,不知道和现在的我会有什么不同?
具体功法的体会,等我练习几个月后,再向大家汇报,现在每练一次都全身出汗,膝盖热,感觉就是挺好。
八:习练体会(连云港雷先生)顶礼老师!
弟子愚钝,进步很慢。尽管每天观想着与老师您一起练习功法,但是内心还是十分渴望见到老师。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习练体会。
我是名工程师,平日坐着打电脑时间长,运动又少,11年下来,体质就成了眼前的这个瘦弱样。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吧,我感觉习练功法18天来,受益很大。总体上感觉,身体爽快了,胃口好了,经常有运动的冲动了。走路腰板直起来了,胸肩不喜欢窝着了,精神头渐渐好起来,打坐腰力也好一些。
我基本上每天早晚五六点钟各练习一遍。连着预备动作,一遍70分钟左右。较刚学的那2天,体力好一些,70分钟能站得下来,腰眼不那么酸疼了,压腿和下腰动作可以坚持3口气了,做九鬼拔马刀时脖子没有那么别扭了。一套练习下来,汗出,气和,有一种满足感,站着不想动,偶尔有一种静定的意思。
相对我自己,尽管日日有所进步,信心倍增,但是我体会出很多不足,离老师的教导还有十万八千里。有些细节忘记了,有些动作因体能和筋骨现状做不到位,加上懈怠少炼,内心时恐有愧师望。
动作方面,我最困难的是卧虎扑食。课堂上就没有正确的做出来过,到现在还是没感觉。头尾翘不起,腰部塌不下去,臀部塌塌的,整个脊柱是斜坡向下的,很难看。前拱和后坐的动作也做不出弧形的感觉。后坐时腿骨顶髋骨,下不去。
第二困难的是掉尾式。交叉双掌撑地做不到,还是用十指撑地。前压时气吸不足,顿脚跟时喷气短。那种揉搓的感觉做不出来。
体能方面,急需锻炼。譬如做倒拽九牛尾和卧虎扑食到第6、7次呼吸时,腿直发抖。做倒拽九牛尾时肩关节拉得啪啪作响,做完卧虎扑食白天屁股会疼,做青龙探爪时肘关节会被推疼,我怀疑自己用力不当。转念又想,啥呀?这点苦等受不了还好意思说。
气息方面,动作与气息配合不上。譬如做九鬼拔马刀时,扭动到位置时,吸气往往还没有结束。动作快可能是姑息脖子疼的缘故吧!做出爪亮翅收式时,三次呼吸与腕肘肩的放松节律配合不来。做三盘落地、倒拽九牛尾和卧虎扑食等动作结束时心跳加速,气息会乱,往往需要调息2至3次。
凝神领意方面,往往还在检查动作是否到位,做不到形神配合。做摘星换斗观看掌心、反照五脏六腑时,心神稍有宁静。偶尔返照一下呼吸,发现呼吸匀称,有点观呼吸的感觉。但是做其他动作,譬如平接甘露时,观想呼吸的意念太重,往往呼气被下行的意念给阻滞了,放弃观想,气才能呼得完。我肯定自己弄错了。我弄不明白是引导呼吸还是静静的看着呼吸。我想问的是,是不是呼吸归呼吸,观想归观想?我体会发现眼神凝聚或者奋力喷气时,妄念少一些,大部分时间妄念还是进进出出。我领会课堂上老师的意思是:意动-气动-形动,意停-气止-形到。不过我还处在动作熟悉和稳固阶段,谈形、气、神合一简直如痴人说梦。上面我罗罗嗦嗦地写了一大堆,实在是辛苦老师了。
南太老师讲瑜珈体功对修行非常重要,我渴望着因缘聚会时能学习到。每每回想起当我望眼欲穿,忽然又接到道友的电话,通知我可以到上海向王老师学习真正的易筋经的那一刻,我都泪流满面,一次次地沉浸在至福之中。每天在起式前和收式后,我总要观想礼拜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礼拜达摩祖师、礼拜南太师父、礼拜王老师,感恩一切众生,忏悔自己的懈怠,默诵自己修习易筋经的誓言--与易筋经活在一起,勤正修持,习有所成,传播正法,造福千万莘莘禅修佛子和广大病苦百姓。
达摩祖师曰:诸佛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无有是处。弟子自知拙劣,祈请老师慈悲不弃,渴望常受指导。顶礼老师!
九:学练《达摩易筋经》(大连刘女士)
这次在上海学易筋经的韦陀十二式,是我第一次参加有关瑜珈的课程。我从小体弱,长大也是好懒喜静,不喜欢运动,只知道乌龟是喜静的却很长寿。接触佛法后感觉静坐挺舒服的,可是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今年参加了两次首愚上师的准提禅七法会之后,感到应该动静相宜:适当的运动应该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修行的。于是,有意无意地在家里翻看了一些时下流行的瑜珈书籍,正在一头雾水时,恰有此机缘学习易筋经,实印佛母之慈悲护佑。去之前想象过王洪欣老师的样子,但真正见到时,老师比想象的还要平易近人,目光也更内敛、深邃。
课程已经结束两周了。回来后基本坚持每天练习,下面是自己这几天的一点粗略体会,供养给师兄们,供参考:
一、预备动作很重要,这也是老师在课上讲过多次的。
预备动作可以帮助活动身体的各部位,能拉动身体两侧、大腿内侧,后部的筋,那些部位正是人体胆经、膀胱经、肝经等经络的分布之处。
在上海上课的时候,弯腰指尖触地都费劲儿,经过这几天的练习,前手掌可以轻松着地了。
二、“力不丢,息不散”。
练习时在室内,当窗而立,感受着外面的冬日暖阳,按老师所教的观想和平静的呼吸,心也会变得很宁静,十二式做下来,微微出汗,通身舒泰,走路时腿也轻松许多。有一次自作聪明,边听广播边做,结果心乱了,气息也乱了。体会到了“心动气动,心息合一,动功、静功殊途同归”的感受。
最喜欢的动作。
喜欢做最后两式:“折躬式”和“掉尾势”。做“折躬式”时,感觉自己的头像个皮球,柔软而有弹性,随着呼吸一缩一放,很有意思,所以每每这个动作都要特意多呼吸几次。放开双手后,可以体会老师说的外面的每个细微的声音都可以听得清楚。
“掉尾势”开始练时觉得很难,腿后部的筋拉的很疼,左右摆髋也不协调。经过这些天练习,身体柔软了,动作也熟练很多,感觉身体内部的脏腑充分得到按摩。
最难做的动作。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最难就是“卧虎扑食式”。虽然被老师在课上纠正了好几次,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动作不到位,反到像老虎在伸懒腰。目前还在改善当中。
以上是我学习达摩易筋经的一些体会。南师讲过,我们修持之所以不能得定,是因为身心没有调整好,尤其身体的障碍太多。如果能四大调和、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较容易了……易筋经是一上好的功法,深信经过练习,可以阴阳和合、筋脉健康、身心康和,对修禅定尤有助益。
首愚上师常讲要懂得法的珍贵,懂得珍惜。“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这次有幸学习,非常感恩!
第二篇:武林秘籍之易筋经
武林秘籍之易筋经
正文 易筋经修炼口诀与方法
若上述能对各位有用,请各位收藏和投我一票,谢谢!
『动以养生、健身、顺生节欲、取利去害』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春三月』,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神得爽
『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气得泄。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收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
『导引之息』,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者一息,吐者六气,吹呼唏呵嘘泗。
『吹之去热,呼之去风,唏之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泗以解极』
『达摩易筋经』据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最负盛名的内功心法,『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108式,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108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之气为主,故名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武林秘籍之易筋经
正文 易筋筋之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
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若上述能对各位有用,请各位收藏和投我一票,谢谢!
正文 为什么修炼易筋经?
一,日精月华
后天的万事万物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的特性和表象。但先天的统一性使他们之间保持着互通互化的关系。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修行家莫不注重借助天地万物所呈现的信息和释放的能量对自己的功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和本质的超越,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天炼人,以物炼人”的本义所在。
太阳和月亮是地球外围的两大能量宝库,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四面八方的宇宙空间辐射这不同性质的能量(日经月华)这些“超级”能量一旦被修行者真正的采取运化和运用,那么它们是以修持者变成“超人”而顺利地就自己的需要一切甚深功德。但是具体的采取方法历来就是一个秘密很少有人知道,而且即使知道,若无恒心与毅力,同样无法完成这段修行。
现在将《易筋经》的关于日经月华的采取方法告诉大家。
望朋友们不懈的努力以便顺利地达到自己美好愿望。
什么时候最适宜修炼?
一。时间,地点与行功姿势
采取提议的精华(日精)时间要在农历每月初一的早上这个时候,日月初次精气久蓄,生机无限,采取月亮的精华时间最好在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这个时候。月亮如金水满盈华气正旺。
采取如果初一,十五天气不适,可以在初二,初三和初十六,十七等日子。
如果错过这三朝三募之期,日经月华即渐亏损,不宜再采取应待下月再取。地点应选取空气清新,行人稀少,噪音低,地势较高而又宽敞的地方。如山坡,屋顶,庭台,院庭等处。这些地方安静而又不阴冷,通达而又不荒凉。真合练功之用。
练功时,以坐势为主,立势为辅,坐即盘腿而坐,单盘,双盘,任其自便。身体平正,目视东方周身放松。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双手互握轻轻放在腿根或腹前。
一天练习几遍最合适?
根据《易筋经》原文的要求:初练者,“日行三次”为宜。即:早、中、晚三次。
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古时相比已有很大程度的差别,“日行三次”很难坚持。笔者通过练功实践提出:日行1—2次,每次练2遍。
首先,日行1—2次,是指早晚各行一次。晨练空气好,情绪相对稳定,是练习的黄金时段。晚练,在完成了一天的事务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宽裕,练习后可以更好地促进睡眠。如果每天早上或晚上练一遍,只要坚持也是可行的。
其次,每次练2遍是因为《易筋经》属意、气、形高度协调的练习方法。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易筋经属于小强度运动项目,每次只练一遍对内脏器官有一定的锻炼价值,而每次练2遍则能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易筋经修炼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易筋经》原文指出:“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
练习中“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练动式,必心力兼到”。易筋经全套功法习练过程中要求形意相合,伸筋拔骨。所以在练习前和练习中对习练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应做好习练前准备,如穿上合适的服装(最好是宽大、有弹性的),排除二便(不要忍便习练)。
其次,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压腿、踢腿、活动各关节,使人体在生理上产生“预热”,以免在练习中由于过度牵拉而受伤,尤其是冬天或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就更为重要。
第三是心理上,练功前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逐步由复杂趋于简单,习练中要做到眼随手走,神贯意注,心力兼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习练效果。若在练习中神散意驰,心君妄动,形意不合,就会徒具其行而不能获实效了。
第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习练中绝对不能因为追求某一标准动作而不顾动作要领。有些动作暂时达不到标准可以先做“意到”,在熟悉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再逐步达到标准动作的要求。
易筋经之炼气诀,容我仔细与君说。祖师留下壮身法,子前午后君休错。定气凝神锁心猿,两手插抱跌足坐。
识得先天太极初,此处便是生身路。瞑目调息万缘空,念念俱无归净土。气透通天彻地寒,无出无入一吸间。
海气滚滚浪千层,撞入北方坎水渡。河车逆运上昆仑,白云朝顶生甘露。背后三关立刻开,金光射透生死户。
气走须弥顶上流,通天接引归神谷。水火升降此时求,白虎锁入青龙窟。龙虑一会神气生,再运六六三十六。
三十六兮少人知,窍妙分明在坎离。颠倒配合妙通玄,来似金刚去似绵。达摩留下修身药,上至泥丸下涌泉。
气至脐兮白鹤飞,倒像芦芽穿膝时。行往坐卧君须记,精满神全气自回。神气足兮光不灭,又与诸家有分别。
有人识得此消息,硬如金石坚如铁。行行步步谨提防,此是神仙真口诀。浑身锻炼如生铁,只此飞身到金阙。
第三篇:传授真功夫 太极拳真功夫的练习技巧及要领
传授真功夫 太极拳真功夫的练习技巧及要领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掌握的技巧很多,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快速的练出太极拳的真功夫,今天太极拳小编就是要给大家介绍太极拳真功夫三字秘诀(打、练、行),实战技巧及基本要领,主要认真的学习这些原始太极拳才能帮助你提供太极拳的境界。下面随着太极拳小编一起来见识一下什么是太极拳的真功夫吧!太极拳真功夫三字秘诀
练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你会发现太极拳是个灵活变化功夫。很多拳友在练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开始感觉枯燥无味了。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凡是看不透的未来的东西,总会让人迷茫的。
每一个练拳者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好师傅或者有一个非常好的同学,那就不一样了。好的师傅会时刻告诉你现在所处的境界,并会因材施教,告诉你目前该努力的地方。
习练太极拳前要排空思想杂念,全神贯注,不能三心二意,身体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拉伸全身筋骨肉。
一旦把师傅指出的问题攻克了,那就立马上升一个档次。好的同学也是一样,因为基础相同,但如果他在某个方面有所领悟,就会突飞猛进那么一下子,这就给一起学习的同学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也是很好的激励和鞭策。
有了这样的师傅和同学,你的学拳生涯就不会那么枯燥,也就不会那么迷茫了。既然,大家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练习太极拳,其实也都希望能把太极功夫练到身上。
之所以会有迷茫,也不过是看眼前的情况,自己离太极真功夫相距甚远罢了。其实,就拿走路来说,再远的路,只要走的方向正确,总有到达的一天。而一个好的师傅,就是一个会给你指明方向的人,一个告诉你正确路径的人。
太极拳的实战功能主要体现在推手和技击中,想要学到太极拳的真功夫,就要掌握打、练、行三字秘诀。
一个初学者,经过什么样的路径才能练成太极功夫呢?这里我愿意把师傅的传授与大家共同分享。记得初学太极时,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到师傅这样的指点打、练、行。就是这三个字。师傅说,这三个字就是练成太极功夫的路径。
师傅说:所谓打、练、行,就是打拳、练拳、行拳。简称打、练、行。走过打拳、练拳、行拳这个过程,一个人的太极功夫就基本练成。所谓打拳,就是太极的初级阶段。第一步是打拳
主要是记住动作,用的是胳膊和腿。表现也是从比较生硬、僵直,慢慢转向柔化。
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松跨、劲断意不断、不丢不项、舍己从人”的这些“规矩”虽然也要求体验,但往往是顾此失彼。这一阶段。打个不恰切的比喻,就像练书法的楷书一样,横平竖直,练的是大的框架。第二步是练拳
练拳阶段主要在“轻灵”、“松沉”和“虚实变化”、“阴阳转换”上下功夫。但是对于太极拳“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松跨、劲断意不断、不丢不项、舍己从人”的这些“规矩”,却有更高、更严的要求,此时,就不要拘泥于框架的大小。
而是要根据你的情况,拳架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可慢可快、可动可静,拳架的练习要从守规矩到破规矩再到合规矩并慢慢地要对意念和气有所体会,这个阶段好比书法的行书,练的是由外入内的功力。
从打拳到练拳,也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过程。也就是说,打拳,打出的是框架,练拳练就的是招熟,并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第三步是行拳阶段
行拳是懂劲之后的练法。所谓行拳,其实是意行和气行。
也就是“用意念在里面练”,抛开外形的意行和气行,则能练就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界。到这种境界无论走、坐、躺,都在太极之状态了。
师傅说的一个人“坐”在那里也在练拳,“躺”在那里也能“走”一趟拳,就是这种状态,达到这种状态,难道不是“神明”的境界吗。这就像大书法家醉后的草书了,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太极拳实战技巧
传授真功夫 太极拳真功夫的练习技巧及要领
一、知形
即对人体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这里主要是指导对对方形体变化的把握。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应对,只能随人之进退快慢而相随。
在这一过程中,最佳时机在于把握对方最初的动作雏形,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最易处理。
在实战中要善于观察周边,学会将对方的力量化解掉,太极拳讲求的是后发制人,不是双方力量的大小的较量。而是技击的较量。
如果一动之机失了,可以继续破坏对方的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无损亦。
如果这一机又失去,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点,没了力点,对方的进攻同样无效。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对方发力距离之外到对方发力距离之内的过程,是一个知拍功夫。这个过程,是大多数练太极者长期难以做到的难解之谜。
太极拳的实质的武术,在双方交战中,要善于观察对方的动态,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提高大脑思维能力。
二、懂劲
这里谈的懂劲,其实在上面用身体处理对方的力点时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对方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为发人于丈外。太极拳集合了多种功能,无论男女老沙,通过练习太极拳都能从中获取到各自的需求,坚持练习能延年益寿。
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
许多人在实战中常常感到我破对方的招后再去打对方时,对方却又变了,所以只能化了再化,永无发人之机。其实,这中间的秘诀在于没有把握住化发结合。
太极从来都是阴阳共存,而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之说。要做到化发结合,其诀在于“遇力成桩”。而桩必须是活桩,一虚一实,实腿承力,虚腿调整重心并及时根据对方重心之运动而进桩摧力。也就是说,在承、化对方发来之力的同时,桩就要动起来,或进桩掤挤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劲,或绕步而走,施之以摆、扫、挒、扭等劲。总之,必须化发同时,以桩摧力。学习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一、练拳需要拳论的正确引导
1、拳论要深入理解和研究
“练拳须从无极时,阴阳开合认真求。”要练好太极拳,就要重视太极拳论的研究和学习。这就要求多看多读名家、宗师的拳论、拳谱,要反复的阅读,细心的揣摩。
即使是同一个拳理,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新的体会与认识,特别是对于易学、中医学、经胳学等难以理解的内容更要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精髓,分析辨别,去伪存真。
2、习拳需要正确的拳论指导
初学太极拳的人们往往过多强调练,而忽视了拳理的学习,甚至有的习拳者练拳多年连拳谱名称还叫不上来,只是依样画葫芦盲目机械练习;更有甚者每日下苦功练数十遍,岂不知已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得不长久矣。
所以说,进行实践练习的前提,就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行拳理论。
二、行拳走架要规范
正确掌握太极拳姿势与运动方向,是习拳者进入初步阶段,也是研形阶段的根本要求。形是指行拳走架时身体各部位的体形特征,包括手、足、身、腰、头各部分。
习拳者在演练过程中要记住中正、放长、饱满始终是打好太极拳的根本原理。不但要弄清一招一式应该怎样才算符合要求,还要进一步弄清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动作姿势及具体要求又如何?
1、拳架定势要“三合”
要严格按照太极拳中正放松的要领去训练,让习练者的太极拳姿势具有正确性。习拳者动作处处走弧型,用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要领来检查姿势的规范性;运动时要求做到步法正确,手法清楚,身法中正和顺,眼法顾盼有度。
2、行拳过程要规范
动作的规范,将基本功中的腿法、身法、步型、手法的规格要求,转换到拳势中去,使拳法符合规传授真功夫 太极拳真功夫的练习技巧及要领 格要求。
通过逐渐达到周身协调性,保证行拳者在太极拳运动中按规定的路线和姿势,以轻灵柔和的运动形式,巩固太极拳姿势和方向的整体协调性、运动连贯性、动作一致性。动作规范,是练习任何武术的基本要领,太极拳也是一样。
3、拳架练习要先套路,后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三、学会“懂劲”才能提高
劲为何物?劲是内气充足在外的表现,这种劲不是拙劲,而是外表看似非常缓和、柔绵的拳势引得内气散布于身体四肢的鼓荡。
习拳者在学会了套路,依样画葫芦地打拳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只有内外合一(即产生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进入太极拳中级阶段,“懂劲”阶段。
这个阶段对初学者是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习练者对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单劲以及缠丝劲、开合劲等复合劲要从原理上弄清各种劲别产生的原理、特征,相互之间关系、引化之方法。要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脊发出的力达到四梢,使练拳者逐步达到“懂劲”阶段。
传授真功夫 太极拳真功夫的练习技巧及要领
第四篇:衡岭讲坛之养成教育大家谈王老师
衡岭讲坛之养成教育大家谈: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学生行为习惯之我谈
在公式中,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1.01表示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0.99代表每天少做一点点,结果它们是37.8与0.03的区别。1.02表示每天比别人又多做一点点,0.98代表每天又少做一点点,结果它们是1377.4与0.0006的差距。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道理:成功没有捷径,就是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点。有些人或许会问,这是数学公式跟人的生活没有关系,我初次看到这个公式没看懂,在心中不断质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道理很快就被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所验证了。在大家的心目中,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是成功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是成功的,焦点访谈原主持人敬一丹很成功,敬爱的毛主席很成功,现在的国家主席习总书记也很成功,翻看他们的人生经历,不都是经过了千辛万苦的努力才成为成功人士吗?论资质,他们中的一些人的资质甚至不如我们,这其中的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才勉强考上了一个专科学校,不正是经过不断努力才走向成功的吗?
回顾自己一年多来的工作,我时常被那些繁琐的事务忙昏了头,慌了心智、离我最初的期望相差甚远。有位关系非常好的同事开玩笑地说:“你带的班级成绩老是千年老二。”我笑而不答,心中甚是羞愧。当然同事说的是玩笑话,是对我的关心和厚爱。仔细总结和分析我班的成绩,两次大型考试两次人均分第一,但两次总分排名都是第二。不难发现,我班的尖子生不突出,优生不优是困扰班级整体成绩的问题根源。另外,班级男生居多(30名),女生甚少(9名),班级学生心气浮躁、意志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个别学生思想放松、行为放纵,对学习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动力。曾几何时,我头疼不已。李校长的一句话惊醒了我:“干工作,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我要继续挑战自己,把努力当做一种习惯,在班级管理中我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下面我就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
一、明确标准,严练三姿
为提升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学初我在班级实行了学生“三姿”专项训练,目的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及学习习惯,磨炼同学们顽强的意志,转变同学们的精神风貌,从而促使同学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1、开好班会,明确标准。
(1)通过图片和身边事例使学生明白不良姿势造成的危害。
不良的“三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危害:不良的坐姿,很有可能会造成骨骼的变形,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出现驼背或肌肉疲劳等症状,甚至影响学生将来的身体美;
不良的读姿和写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学生视力的下降或高度近视。
(2)通过图片和亲身示范使学生明白正确的三姿标准。中小学生“三姿”标准
1、读写标准:眼睛离课本距离一尺;胸距课桌距离一拳;握笔的姿势: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的下端,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笔杆的上部斜靠在食指的根部。笔杆与纸面约呈现45°角。
2、坐姿标准:上身与站立姿势基本相同,头正、肩平、身正、立腰挺胸。下身应当是臀部坐在椅子或凳子上,两腿上半部(即大腿部分)自然平放,从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自然垂直。两脚自然平放在地上。
3、站姿标准:头正、颈直、挺胸、收腹、立腰
2、亲身示范,影响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手好字,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写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良好的坐姿、读姿、写姿也会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所以,每天我会抽出10分钟和学生一起进行“三姿”专项训练来影响同学们。
3、严格要求,强化训练。
(1)、定时训练:每天定时抽出三个10分钟时间进行“三姿”专项训练,早饭后读姿训练、午饭后写姿训练、下晚自习后坐姿训练。
(2)、不定时训练:每天不定时进行“三姿”专项训练,例如:班会前读姿训练、音乐课前坐姿训练、课间的写姿训练等。
(3)、训练落实:明确三名学生为责任人监督全班同学课堂上三姿表现情况,并做记录及时汇报。我随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巡查,同时对做得不规范的及时批评纠正,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特别要表扬那些有进步的学生。
4、家校联合,齐抓共管。
要养成一个好的“三姿”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我利用班级微信群把同学们的三姿训练图片发给家长,要求家长在家指导孩子“三姿”养成的一些方法,并及时监督落实。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努力做,也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对于这项工作,单是“知”而不“行”,单是“说”而不“做”,是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的。我准备努力做到“课课抓,人人抓,日日抓,月月抓”,建立检查通报制度,坚持长抓不懈,使同学们真正养成良好的三姿习惯。
二、每天一记,抒情达意。
学生在校的每一天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会发生很多故事,让同学们把这些故事通过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实时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要求同学们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字数控制在100—300字左右。
2、内容要求当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并写出感想。
3、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书写,下晚自习时由学习委员收交。
4、每天早读时间,我会亲自对学生的日记进行批阅。
5、批阅日记多以激励语言为主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通过这样的做法,大大增进了同学们的写作习惯,日记本返还到学生手中后,他们总是观看我的批语,这也算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方式。激励着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三、用心良苦,真情相伴。
在上一学期时,有部分家长想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真实状况,于是我萌发了班级家长陪读计划。从上周开始实施,陪读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记录。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名家长入班陪伴,反映良好。
1、要求本学期内全班每位同学家长抽出时间入班听课一天。
2、家长陪读可通过听课、查看作业、与科任老师交流、询问同学等方式来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
3、要求家长陪读后填写好家长陪读记录表
四、班级风采,逐现成效。
通过积极不断地努力,我班班容班貌越来越好。
各位老师们、各位亲们: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吧!虽然我的班主任经验还不够丰富,还在前进的路上,但我会给自己定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努力争取收获一个更完美的自己。因为人生只有努力,才不会有遗憾。我的分享到此结束,再一次真诚希望大家对我这点不成熟的做法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五篇:家教体会之一二
家教体会之一二
故城县郑口第一小学张雪梅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所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有出息是每一位家长的理想和愿望。孩子的健康成长受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从出生起在家中,与家里亲人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面我就家教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读书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使孩子愿意去做,才能做得好。在我原来任教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叫李其贺。非常喜欢看书,他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只要有时间,就会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而且一读起来就很入迷,我经常碰到他爸爸陪他去书店看书,或者把他放到书店自己在那看书,回家时再去接他。大量的阅读,为他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头痛的作文,对于他来说却是轻松自如的。受他的启发,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有吸引力的故事,给他讲读,有时候,还把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编成故事讲给他听,这样不但能增长他的知识,还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而且帮助他明白些做人的道理。随着年龄长大,内容逐步加深,还提出一些故事中的问题,让他思考,如果他不懂就再讲读一遍或给予适当的提示,让他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这个方法收益颇佳,不仅扩大了他的词汇量,而且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丰富了他的情感。在他小的时候就能运用很多形容词来描述他所见到的事物,如见到电视里的火灾镜头会用“浓烟滚滚、烈火熊熊”来形容;要下大雨了会说“乌云密布,大雨就要来临”;看到小鸡、小狗,他说:“动物是是我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到读一、二年级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词汇,我就不再给他讲、读,而是让他自己看书了。现在书已经是儿子的好朋友了,读书成了儿子的享受,一种休闲。
二、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
许多家长把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差的标准,这是不太应该的,尽管学习成绩的好坏常常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光看成绩还不全面。因为决定孩子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其中我觉得意志品质的锻炼相当重要。一方面要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儿子的头脑还算聪明,长得倒是人见人夸,所以有时候难免露出骄傲自满情绪,学习也随之放松,这时我就会告诉他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使他懂得学无止境,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帮助他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记得他在四年级时,有一次期末考试不理想,回到家里很不愉快,本来有说有笑的他一声不吭,饭也吃不香,甚至偷偷地落泪,我马上察觉他情绪不对,就问儿子“是不是考试没考好?”儿子点点头伤心地说“妈妈,这次考得都不太好。老师说这次我可能评不上‘五三好学生’了。” 听了儿子的话,我没有责备他一句,而是诚恳地安慰他:“这次考不好,评不上‘五好学生’都没关系,还有下次呢,关键在于错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你不懂还是粗心?”然后拿出试卷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鼓励他要有自信,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勇敢面对,找出原因,慢慢克服。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要讲究一个“信”字
和所有的友谊一样,两代人的沟通也要讲一个“信”字。说话算数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和儿子有一次出去吃饭正好碰到我班一个同学在和别人下象棋,他很羡慕,“妈妈,我也想和李玉哲下下象棋”,我随口说“好啊,有时间我把他接咱们家,你俩下一回”。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到。看着儿子疑惑的眼神,听着他一遍遍的追问,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我终于带着儿子到他们家拜访了一次,还把李玉哲接到我们家陪儿子玩了一回。通过这件事,让孩子懂得了答应过的事情必须要做到!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安排时间也非常重要
别的家长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非常喜欢看电视,一回家书包一扔,电视机前面一坐,等
你催了一次又一次才很不情愿地拎起书包去做作业。我儿子自从上一年级开始晚上就从不看电视,只有到了周六周日才看,而且如果我有事外出,留他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他会隔一段时间给我打电话汇报:“妈妈,我已经做完了某项作业了,可以看会电视休息一会了吗?”在得到允许后他会很自觉地看十至二十分钟的电视或者休息一会。
总之,所谓家教,各家有各家的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