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船员已经被边缘化和误解很严重了,作为本船和公司的颜值担当,这口气实在憋不住了,就不潜水了,怒献首答。答案很长,没兴趣就看黑字好了,主要给老问我愚蠢问题的基友们看的。本人92年出生海员,如今在目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19000TEU集装箱船之一的(只是个暂时,今年或明年估计就会被替代)中海印度洋,任职三副,服务于欧线。谈体验的话,原本想把工作与生活分开谈的,可鄙人不才,发现实在分不开。恕愚钝,力详尽吧。
先介绍下,19000TEU的集装箱是什么概念,400米长,58.7米宽,我腿短,干个活甲板走一圈都要10分钟,有时候走得我想骂娘。由韩国现代重工制造,中海印度洋于2014.12月起,已投入运营一年多。全员23人都是中国人。就这绿油油的货!!
下面正式开吹,我尽量正经哈。
本人三副,主要负责航行值班和救生消防器材的保养,执掌全船生杀大权,说着突然感觉自己好厉害,容我小骄傲一会。驾驶员上班分三个班,早晚8-12,12-4,4-8点。三副是8-12点,最不影响休息的班,毕竟航海比较依赖经验,这个工作时间也最不影响船长休息,随时上来指导,保驾护航。一个班配一个驾驶员和水手,大致来说,驾驶员按照《国际避碰规则》瞭望并指航,水手协助瞭望并操舵。
我们船欧线航行一圈基本要3个月,从上海出发,途径宁波-深圳-马来西亚-新加波-苏伊士-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耗时一个半月,返程再一个半月。国内航行条件比较差,壮哉我天朝渔民,走自己的路,把别人逼的无路可走,几年来被渔船支配的恐惧,练就了见渔船撒腿就躲并哭爹喊娘的本领。论航行复杂条件,天朝海域真的不是针对谁的水平。但,小渔船基本英语不太好,见到歪果仁船还是会给三分薄面,我们船又是英文名,CSCL INDIAN OCEAN,稍微能沾点光,免遭小渔船毒手。可我还是敬重渔民们的,真正征服大海的人们,8级风,4米浪高都出来打渔,高危职业第三位的他们是真正的斗士,伙食差,危险系数高,工资低。这世上就怕比对,看到他们风雨无阻地飘摇,我们的生活显得格外优越。
在国内航行,东南西北四大海域的歌神,黄海老中医,不会给你机会寂寞,用于协调避让的高频里永远嘈杂热闹,谩骂,荤段子,rap都有。高频里出现韩国或台湾女三副协调避让的声音,都能被四面八方调戏到捂脸羞羞,至少节操为负的我听得都羞羞了。这侧面反映,海上工作女性的稀缺和海员的心理状态。寂寞,无聊,巴拉巴拉,你全往上套,十有八九不会错。但孤独,不行。孤独属于我这种浪子,而且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我们海员是可爱的,不能可耻嘛。说我下流可以,我承认。
一出国门,就是桃花源,雷达屏幕比我心灵还要干净,再往远处走,绝望。在印度洋航行一星期后,有鸟拉屎在你头上你都感觉亲切,不问出处,肯定是只好鸟。更别提虫子了,直接收了当宠物啊!!驾驶台玻璃太干净,这哥们一头给撞过来,等了它一早上,他还是醒不过来,蠢死了。但到了海盗区,又真不希望遇到船,那心情太复杂,容我哭一会,这大喜大悲的受不了。这里得吐槽,这装备再加上一支激光笔,防海盗。。是要用激光笔亮瞎他们么。相对而言,远洋航行班轻松很多,我们船巨大,所以在印度洋季风季节影响不大,但如果船小稳性差一点,真能把你摇得吐到怀疑人生,想跑快都无能为力。不要问我为啥知道,因为本人在船上吐晕过,而且那条船也很大,360米。太丢脸,此处就不多着墨了。但自从那半个月吐完,我耳朵里平衡系统被磨得笨了以后,就好多了,难道这就是失聪? 想着重分享下在船上生活的体验。
船员群体容易被大众遗忘,忽视,渐渐的,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爱护对待自己了。体验基本上是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大多船员都忘了要对自己好点,衣服都是一穿好几年,问其原因是船上穿好看的没人看,下船休假又觉得过段时间就上船了,用不着买新的。就这样,我去年夏天见你,是这两件衣服,明年见你,你还是这两件衣服。有种故人相见,山河不变的错觉。就这样,我这种在陆地上穿的像个土鳖的人,在船上就摇身一变变成潮人,这体验挺美妙。
大部分船员的这种情况,让我在其中显得很另类,套派上船,我两个28寸行李箱,再大包小包的,其他人都一个24寸的小行李箱,然后像看到未知生物一样打量我。其实我只是比较在意在船上的生活品质而已,枕头,毛巾,肥皂等生活必须品,大都自己买,护肤品自己备3个月的,装着装着就2个大行李箱了。或许上帝是公平的,我长得太帅,所以其他人不用洗脸不用护肤品,皮肤还比我好!!
每个人一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我房间里放个香薰,身上喷点香水,在房间做个面膜,被看到就成为大家吃饭吹牛的谈资。
船上月初会发洗衣粉,可还会买消毒液,柔顺剂,每次新来的领导检查房间卫生时,都会一惊。在陆地上很平常不过的生活品质,在船上立马会被用精致讲究来形容。买这些也只是因为船上洗衣机公用的,我自身携带傻x病毒,怕传染给大家而已。我是个会买两个礼拜量换洗内裤的邋遢犀利哥,但突然变成讲究人,很不习惯。大多数都拿推子把自己头发推光,省洗发水,我下地烫了个头,就显得更加异类。刚烫好的几天,都会被他们摸着光头吐槽。就这个头,我其实来证明,我是颜值担当的。
这条19000TEU的船还配有桑拿房,可门从来是锁着的。问过政委为啥关着,他说没人用,我说我用啊,他说,你一个人可不行。我。。蒸个桑拿变成集体活动了啊。
我们船上健身措施真是少的可怜,一台小小的跑步机,一张乒乓球桌,没了。看到我每天下午在房间里拿瑜伽垫练plank,俯卧撑,咿咿呀呀的时候,其他人都以为我疯了,在猥亵地板。这次去欧洲,打算自费买个沙袋,再做一次异类也好。每次检查都得藏起来,说有安全隐患。。
在吃这方面,是内贸航行的优势,新鲜的水果蔬菜都能满足。远洋就蛋疼多了,这次回程在好望角那,洋葱大白菜,自己发的豆芽,都是蔬菜了。在马来西亚停靠补给后,看到绿色的蔬菜,那比过年吃饺子还高兴。船上做的菜又比较油腻,高脂肪的饮食比较多,我又在船上练身体,练完吃那些基本白搭,就会自己买燕麦片,看到油腻的基本不吃,或者过水。大家同一桌吃饭,我这一举动,又是异类。然后,我每次上船蔬菜吃不到多少,都是肉,体重却会掉。而和我一起上船的船长,3个月胖了10斤。这是没蔬菜的日子,真心过不下去。这勉强能生存下去,粗茶淡饭比较适合我!命贱好养活。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船上生活,只能勉强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要是每个船员不可避免的问题,海上举目无亲,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的要求都是奢侈的。我实习的时候,一个木匠师傅,我们在黄海上航行北上,没信号。他母亲病危,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去世2天后,手机有了信号,才知道。我没见到他落泪,可眼里尽是苍白。一个三管轮,有了信号才发现,订婚的女友要悔婚,想挽回的机会都没有,黄海上,也沉下了他的无奈。
虽然船员谈恋爱会比陆地上艰难许多,但感动与幸福依然常在。每每看到同事的妻儿不远千里,只为温存片刻,血还是会热:每每看到同事离岸近的时候,生活区跑遍找信号,低头捣鼓手机,投入到骂他们傻Ⅹ都没人反驳时,总还是暖心的。
那次电视节目相亲中,女嘉宾问我,在海上如何维系感情时,我是这样回答的:“这的确是一个现实且尖锐的问题,可是,在我看来,船员的感情会更加深刻和真挚些,经历过沉淀,思念慢慢堆积成你想念的人的模样。”(尼玛,临场能力爆表啊,女嘉宾立马扑倒我了)在岸上,你们或许能每天相见,可太近的距离,失其全貌,爱或许离开一会儿会更好。之前深感亏欠对方,从而过渡补偿,可如今不再这样认为。表达爱的方式有千百种,恰如其分就好,无关高下。来之不易,格外珍惜。在爱这个话题中,我们永远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公式,只能孜孜不倦地去寻找一个无限逼近的解析解。在船上我才开始写长信,梳理自己的情绪,相比而言,我在陆地上的状态就浮躁不堪。而且,回到陆地上,船员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会报复性增长,我就有比较严重的社交依赖症,从熊希灵 的回答里(谢谢你),看到一个概念: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会错过一些周围人有意义的经历,渴望通过了解别人的经历来保持与他人联系的感受。这背后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机制,若有知友了解,求告知。
如今这五条万九箱位的船,有卫星信号,中普船员每个月150m流量,干部船员300m流量(这里我就不吐槽凭啥这还要等级之分),相当于2G的网,但qq和微信还是能聊的,像我这种比较奢侈还刷刷知乎。除了西非和印度洋有一段没有覆盖,其他世界各地还是都覆盖了。这的确让船员的生活,有了质变。能隔着好几个时区,相爱。被遥远的牵挂真的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近几年,中海的集装箱船应该都会推广开来。
船员的存在感,自我认同感,幸福指数普遍低于陆地上工作的群体。存在感是很大的难题,船员基本是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的,想刷存在感基本都没机会。因此,船上也有不乏少数,努力刷存在感,没事儿找事儿的人。这点在船上的有家室的领导阶层比较常见,依我愚见,算是生理需求中的本能,也算尊重需求吧。(不对请指正,欢迎随时打脸)长久以来的远离社会,导致自身成就和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这些从大众对船员的刻板印象与认知程度上就可见一斑。存在感不强导致自我认同感也偏低,这点在我接触的中普船员中有明显的表现,他们在这份工作中容易找不到自己劳动所输出的价值,工资偏低也是一部分。
幸福指数这比较好理解,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船员的生活是幸福的吧。而船员本人也会有一种过渡补偿心理的存在,觉得有愧于家人。虽然几乎人人都有神经官能症,可船员群体相对而言会严重点。
在欧洲国家下地的船员行为比较典型,本是去领略异国风情,一群人硬生生的变成了扫荡。超市基本被扫荡一空,奶粉每人两罐(我自己都没断奶,还要凑人头拿奶粉),有孩子的各种德国奶瓶,美国锅子,不知道是养孩子还是养八国联军。歪果仁看到我们都胆寒啊,唉,我搭讪路上的妹纸要求合照也被拒绝,就是那大包小包的掠夺行为害的,明明我颜值如此爆表o(^▽^)o。本来下地应该是基本是悠闲的逛逛,走走看看,体会下风土人情,可大多数船员都没想到过这一点,就是为了家人,为了朋友,疯狂购物。无暇顾及自己。心理健康也是比较令我担忧的一点,船员的心理健康,被很多人忽视,包括船员本人。特别是远洋船员,比如欧线,横跨印度洋,拨钟倒时差节奏还不算很快,基本12天要拨8个小时,睡眠质量受到影响。(这里有个很有趣的体验,你能比较一天有25个小时,23个小时和正常生活作息的区别。)集装箱船靠离泊时间长,靠港装卸货节奏快,工作强度大对影响情绪也很大。像我们船,靠离泊基本要2个小时,比如半夜12点靠码头,一切顺利的话,我晚上8点上班到半夜2点才能休息,早上8点又要上班,然后半夜12点离泊又要加班两个小时。国内港口距离间隔又短,基本一圈下来,人就累趴了。由于工作强度大,纬度的升高,季节性情绪失调的影响,船员情绪波动会很大,就像突然来大姨夫一样。这点一开始我没发现,可在高纬度地区或是恶劣天气,性格温和且情商很高的船长竟然会突然暴怒,我才开始意识到。是否和光照时间和体表温度这些因素有关。别问我怎么意识到的,被暴怒的就是我,尼玛。
有次开会,船长就说,都说“船员有广阔的心胸,其实不然,我们的心就这么大。”说完,握拳状,我一看,还行啊,正常心脏的大小。后来仔细一看,特么的,那是握的空心拳啊,就一颗花生这么大。刚想骂他瞎bb啥呢,可转念一想,我是心胸如大海宽广的船员啊,不能动怒,机智如我,还好没被他骗了。可,不得不承认,船员因为长期的工作环境压抑,生活相对枯燥,再加上我之前说的那些原因,长此以往,船员情绪控制能力也会降低,所以有回答说,几乎一半船长都是神经病,也是有道理的。像我还没做船长已经基本疯癫了也是少数。
像我们船,额定人员23人,8个月,基本你就天天见到另外那22张脸,都是糙老爷们,就算再能扯犊子,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把上下5000年都聊了,也是相对单调乏味的。船员与外界接触的缺乏,也导致了在社交技巧,情绪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上的退化。
身边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和我一个班的水手大哥,做了10几年船员,基本七大洲四大洋都跑过了,可在情商和社交技巧能力方面,就退化了很多。他经常对我说,觉得自己越跑船,脑子就动的越慢。(其实,变蠢是真不怪跑船,是你自己不爱动脑子吧。)他说话就老爱对着我的脸,凑得很近的说,我不是很喜欢安全距离被这样侵犯,就刻意拉开距离。他却没有意识,我走哪就跟哪,敌进我退,一个班驾驶台我能兜个50圈。直到他说累了,我才得以放松。有一次,离码头,他没按时上来,我事后和他沟通,并无指责和怪罪之意,可他觉得我故意挑他刺,直接翻脸。我当时真是瀑布汗啊,但哥情商高,哄了几天,他才恢复常态。
船员这职业,最操蛋的一点就是,生活和工作无法割裂。通常一个套派是连续工作8个月,没有一天休假,在船工作一天,就是24H待命,一有duty call或者发生紧急事件就加班,再加上工作需要,生活容易支离破碎,失去重心是很平常的。随便举两个例子好了,元旦假期刚过,船靠深圳装卸货,船22点离泊,中午一下班,我就屁颠屁颠下船玩耍了,刚打了半小时斯诺克,刚找回点手感,啪啪啪连击好多好多下,一个电话过来说,船旗国检查官来了,尼玛,杆子立马一扔,钱一扔,打了车往回赶。明明那是我休息的时间啊!!我长这么帅,穿这么潇洒,打次球多不容易啊!下次地美女都没看几眼!尼玛!
但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幸福的,船长和大副不能同时下船,船长上午要接待各路人马,大副又要配货解决装卸货的问题。所以无论国内国外的航线,船长和大副下船机会很少,两三个月不下船脚踏实地是很正常的情况。这不憋出个病来,我都觉得奇怪。领导就是辛苦啊。
船员解压方式的匮乏,对情绪影响很大,所以,船员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是酗烟酒,黄赌毒五毒俱全。因为这些能释放压力,刺激多巴胺分泌。在这条船上,我算是精神比较好的,貌似除了我就没有人运动了。大家都热衷于熬夜看电视剧,或者,狂练麒麟臂(你懂的)。在船上停止运动的几天,我的精神状态立马跳水式下滑,转而抽烟会很凶。很感谢@匿名回答的那位知友瞎说了很多大实话。海员得到关注度不够是不争的事实,平权之路也道阻且长。但在这里,我得用火星互撸娃这个名字实名反对,反对匿名回答中说高级船员房间只有80年代旅馆的样子。这我实在接受不了啊,不说了,直接上图。如今中海4250以上箱位的房间和这个就差个小冰箱,无论中普船员还是干部船员。哪里80年代,哪里没有舒适度!!真空马桶,冰箱,一应俱全啊,无敌海景单人房好么,偏要说不现代,这我也无法反驳,根据国际消防规则来的,都用的防火材料,不好看但实用啊。而且,明明很简约干净舒适好不好!!为了拍照,我还整理了房间,贴心的我不能脏了各位眼睛嘛。
说高危职业,这怎么说呢,保障船舶安全和货物安全,本来就是船员的职责所在。工作环境也没有所描述的如此危险,匿名答案说的例子太过极端,都是技术和操作失误,都是可控的。除了极端情况外。但,因为危险系数高,加工资这点,我特别赞同。
举个栗子,去年元旦(老是元旦出事,求取消元旦),我们船在黄海北部(又是黄海,求填平黄海)南下,那天全船会餐,大厨也因8个月服务期满,在广州公休了。而在下午2点,大厨忘了把房间的烟头掐灭,导致烟头从烟缸上掉落,烧着了沙发,然后房间烧了,最后,B层都快烧了。如果不是船长指挥得当,全船人员配合得当,船上消防员英勇,估计,只有弃船的份了。只有20分钟,生活区都已经黑烟滚滚,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黑暗,黑到防爆手电只能照到10cm。因为烟太大,得到上面的楼层打开下风侧的门,我深吸一大口气,有史以来最帅的上楼梯,完全凭感觉跑到了F层,开门通风。事后,想想我真是身手矫健,英勇无比。若摔倒在楼梯上,小命就没了。要求2分钟能穿完,大斧子,斩断世上所有不公,有没有很腻害!PLAN B,逃!!经过30分钟的奋战,我们24个人拼了命,保住了几亿的财产。加工资咱们就不谈了,至少发个三好学生,优秀党员给我啊!还扣了我船一个月安全奖!我也来说下,这个职业和行业现状吧。与之前相比,在中国,船员如今在工资上完全没了优势,拿一万箱以上运力的集装箱船来说,本船的水手一个月到手才1300美金左右,菲律宾和印尼的水手都有1500美金,三副3500刀,二副4500刀,大副6300刀。船长也才14000美金,连中产都挤不进。而国内新的三副基本才1300刀左右,简直都白菜价。薪资水平不再有吸引力,再加上工作性质特殊与工作环境的恶劣,在中国做船员的体验势必糟糕,毕竟,大多数人都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情怀。如今航运业的低迷,情况在近5年也不太会有改观。估计中海和中远合并之后,工资还得降,唉,我只能带着情怀工作了。
可说了这么多,船员生活的体验,并没有像答案说的这么糟糕,不是情怀加分,也不是自我安慰。平胸而论,船上生活相对陆地生活而言,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吃饭不用自己做,洗衣服方便,上下班不会拥堵,不必要的社交也没有。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是非常可观的,能否有效利用是个人选择。
我们的确会因为这工作失去很多,我不能像陆地上一般,打篮球,看我爱的比赛,拿着球杆和基友打出147,和爱的人如胶似漆的黏。可在那汪洋中的所见所闻,周游列国的经历,也是一比巨大的财富,无法用得失去衡量。
像我如此low的一人,若不是选择了这个职业,或许一辈子没办法去这些国家,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冒险的经历。我们太过于放大自身的苦难,抽身出来,会发现那只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而已。海上不止有眼前的苟且,同样存在诗和远方。在漫天星斗下,的确会怅然,那应当是两人十指勾画的场景。可当流星划过,你照样会双手合十,由衷感谢这些你所遇见的美好,你们看的是同一片星空。若不是这份职业,我如此low的一人,才不会闲得蛋疼去了解天文地理,水文气象。更了解这个世界,贴近自然。
这样的免费的福利,也不应该被选择性忽视,不是么? 我想我还是会执着地走下去,在未知的海域,定会遇到更好的自己,那是我的one piece。
最后,致敬下所有在海上工作的人们。当然不包括我啦,我可是浪子!!我是要做
上海贼王的男人!!不许笑,致敬就好。
来路不由己,但前路可期。谢谢,完。
——————问答环节——————
谢谢各位提出的问题与关注,对问题,集中回答下吧。1.答主啥学校毕业,哪里人,工作多久,有什么门路上船做海员?有女海员么?对于这种查水表的问题,我得好好回答。方便上头人肉搜索嘛,本学渣毕业于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有个很贴切的名字叫,海妓院。误会我是海大的朋友,对不起了各位。本人上海人,2013年4月底开始见习,转正做三副也有9个月了。如何做海员?这个问题 @布鲁鲨(谢谢你的回答,让更多人关注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大恩大德,来生再报哈( ̄▽ ̄)')已经回答的很详尽了,各位可以移步看下。中海如今水手已经市场化,都是基地指派,这些我不是很懂,sorry。有女海员的,只不过大陆没有,台湾和韩国还是挺多的。欧洲不了解。
2.我是不是GAY?有没有女朋友?答主属于那种随身备餐巾纸擦口水或者堵鼻血,或者。。嘿嘿(痴汉脸),路上看到美女就走不动道,女朋友在旁边上吊都视而不见的猥琐变态色情狂。所以,我不是。我和我的1分女友很性(幸)福。我和她加起来可有10分,嗯,没错,我有9分,哈哈。另外90分不用给我们,我怕她骄傲,让我们自行努力吧。谢谢各位关心我的情感状况啦。我现在得去给她充气了。3.那海报咋回事儿?这可是看我答案送的福利啊,各位爷,请笑纳。这本是一套挂历,另外11张我送其他同事了。我这营养实在是跟不上啊,这麒麟臂说着说着又要发作了,唉。。等我1分钟。
4.是否有美化船上生活?尽我所能的客观描述了,可若还读上去有偏颇,深感抱歉,我尽力了。我的生活在船上看上去的确有点装x,可,我还是会尽力影响其他青年船员,组成自己的装B天团,统治航运业。人们还是本能地选择去看到美好的东西,只是大家看待角度多元的问题。
5.有很多好心的知友,私信给我,劝我早日下船干点别的。很感谢大家的关心,可,极度装B地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相信还是能影响更多的人的。往小了说,我或许看不到反清复明大业完成的一天,可还是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啊!!我的基友,著名电车之狼 @丁大伯 曾在一个阳光菲薄的夜晚,在我耳边这样说:一个人总得隐忍所有的黑暗,把光投射出去,把坏的变好,把好的变得更好。(我相信他在地铁上也是这么做的。)
最后,喊出这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第二篇: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1、薪水:
薪水目前是统一应届本科 9K,研究生 10K,博士 12-14K 左右;五险一金按工资标准交,年终奖分等级A/B+/B/C/D,每个等级内也有排名,A一般5-7 个月,B+ 为3-5 个月,B则是2-3 个月,C的话有的部门有少许奖金,但大部分都是没有奖金的,D属于裁退绩效。
年终奖一般是年中发4-5 月份沟通,5-6 月左右到账。
每年A/B+ 的员工有很大机会涨薪,B涨薪机会几乎没有。大约 3 年一次普调薪水,幅度 20%-30% 左右,目的是和当时的应届生收入水平靠齐,否则招不到应届生了,另外老员工也被应届生倒挂;
2、补贴:
没有车补,饭补,通话补助,住宿补助等任何补贴。如果晚上加班到 8 点之后,可以自己到后台去申请 7 元的夜宵补助(税前),但如果不申请则没有,另外超过申请时间了也没有补助。另外有的部门加班到 10 点后打的回去可以报销;
3、交通:
公司一般处于城市的郊区或是开发区,开车去的话赶上早高峰一般花个 30 分钟-1 小时,班车收费5-10 元每趟不等,深圳总部有多趟班车可选择,小一点的研究所则只有一趟班车,通常 7 点前发车,得早起才能赶上。另外,加班到 20:40 之后的晚班车不收费;
4、考勤:
未转正前需早上 8 点前到公司刷卡,转正后可弹性工作制到 9 点刷卡,不过欠的一个小时工时得在当月补齐。每月可有 2 次忘刷卡机会和 2 次忘带卡机会,不过如果经常忘刷卡或忘带卡会影响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
5、伙食:
本人所在的杭州研究所,分批就餐,人还是很多。早晨一般消费 5 元,中餐 10-15 元,晚餐 10-13 元左右,食堂提供微波炉,可自己带饭。由于在郊区,园区附近的小餐馆比较少,因此大部分在食堂解决,有车的话可以几个同事开车出去下馆子;
6、加班:
周三和周五不用加班,周一可加可不加,周二和周四没活也基本要得待一待,属于潜规则加班日;中午有午休时间,可以自己买个午休床,有些部门甚至可以睡到 2 点才起来工作,晚上通宵时也可以拿来睡觉。
由于华为整个公司已经比较庞大了,所以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真正开始研发,大概有几个月的闲适期,这期间加班不多,但一旦立项,就是各种拼命赶着催着过点,发版本,这时候加班就比较多了,LZ 曾经连续通宵加班 7 天,在机房里跨年看烟花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另外,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是要求加班的,给予双倍工资或是结算为调休假。平时的周末加班是看部门,一般会有加班记录,不是无偿加班的,不过各部门不同,有的是结算为调休,有的是结算为加班费(双倍工资),未使用完的调休,在离职时会以双倍工资的形式结算给你;
7、晋升:
由于华为每年都会招很多应届生,所以想凭资历上位那得等很久了,内部升级一般是 2 年升一次(应届本科/研究生一般是 13 级,应届博士 14 级),先得做技能鉴定,然后再晋升,薪水视能力涨幅 500-2000 左右,不过内部职级,对于升任管理岗或是内部转岗之类的还是比较重要。
外部挖过来的人一般职级比土著要高,但是土著有股票,空降的没股票。
另外,如果能和领导甚至领导的领导搞好关系,或是具备 PPT,邀功,吹牛,扯皮等技能,晋升之路会比其他人更快一些(大公司通病);
8、股票:
走之前华为正在改股权制为期权制,估计也是看到很多老土著手握大把股票,让很多新员工不满的原因了吧,另外华为的股票得自己掏钱买,相当于把存款存在公司那,每年到期会分红,收益率 15%-20% 左右,年终绩效B以上都有理论配股,不过B的概率最小;
9、机会:
如果是校招的,建议还是把华为作为一个跳板,社招的可视情况长期发展。原因是校招进去的很大概率会被 HR 随机分配到各个部门,我见过大学做 java 的被分去做 FPGA 测试,另外像我这种想做产品经理的,被分去做了嵌入式研发。如果被分配的任务刚好是你感兴趣的工作,也不妨多待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被受重视。
在华为这种大公司,普招进去的人往往只能做到螺丝钉的角色,能力和技术成长不如小公司,能够快速升职加薪的往往只有一两个“火车头”,华为特推崇“火车头”文化,而“车厢”往往就被抛弃或是无视。
若是要想转岗更是比跳槽还难,在华为,部门墙很严重,人员的管控也是同样,若是想转岗或是去其他部门,得自己部门同意放人,对方部门同意接收才能通过。
另外,说从华为出去会比较好找工作的,还真不是,因为每年从华为离职的人太多了,另外像本人这种嵌入式转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人,更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10、氛围:
华为的整个氛围还是比较严肃和工程师思维的,整体比较偏硬件,就算做 web 或是移动互联网的项目经理,也或多或少有过硬件相关的经历。如果想去那种活泼又热血的公司的话,华为可能还不太适合,月底部门秘书会组织一次生日会,两个月的寿星一起来分蛋糕。另外,偶尔也会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 XX 好声音,小型的运动会之类的;
11、奋斗者协议:
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放弃指令性加班工资(即下班之后的加班工资)和带薪年休假,这个协议也可以不签,不过会有一定影响到年终考评和年终奖;
另外,未签奋斗者协议的员工没有资格提拔为管理岗,职级晋升也会受一些影响。
12、异地研发:
这是华为一个轮值 CEO 想出来的办法,可以减少出差带来的开销,所谓异地研发,就是实质是长时间出差工作,但没有任何出差补贴的工作方式,有的异地研发长达一年。另外在华为工作有一定机会出差到各个地区的研究所,如深圳总部,可以趁机去趟香港购物,也有机会出国进行交流(前提是你很 NB);
13、其他:
华为总体来说还是在向上发展的,随着越来越多的 90 后加入华为,应该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另外,如果最终是想创业或是比较机灵的人才,建议还是不要去华为了,因为随着你跟华为的员工待的日子越来越长,你会慢慢的跟他们变成一样,失去你的激情,失去你的机灵,然后慢慢的成为了你之前讨厌的那种人。
第三篇: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文/蒋墨梓
2012年7月入职华为做嵌入式开发,2014年4月离职华为,2014年7月找到一份创业公司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
这是我离职时写的,当时写的比较匆忙,所以想到什么写了什么,这里具体分析一下从华为的工作体验,供其他在华为工作或是拿到华为offer的朋友参考:(由于是做研发岗,从研发岗的角度分析)
1、薪水:
薪水目前是统一应届本科9K,研究生10K,博士12-14K左右;五险一金按工资标准交,年终奖分等级A/B+/B/C/D,每个等级内也有排名,A一般5-7个月,B+为3-5个月,B则是2-3个月,C的话有的部门有少许奖金,但大部分都是没有奖金的,D属于裁退绩效。
年终奖一般是年中发4-5月份沟通,5-6月左右到账。
每年A/B+的员工有很大机会涨薪,B涨薪机会几乎没有。大约3年一次普调薪水,幅度20%-30%左右,目的是和当时的应届生收入水平靠齐,否则招不到应届生了,另外老员工也被应届生倒挂;
2、补贴:
没有车补,饭补,通话补助,住宿补助等任何补贴。如果晚上加班到8点之后,可以自己到后台去申请7元的夜宵补助(税前),但如果不申请则没有,另外超过申请时间了也没有补助。另外有的部门加班到10点后打的回去可以报销;
3、交通:
公司一般处于城市的郊区或是开发区,开车去的话赶上早高峰一般花个30分钟-1小时,班车收费5-10元每趟不等,深圳总部有多趟班车可选择,小一点的研究所则只有一趟班车,通常7点前发车,得早起才能赶上。另外,加班到20:40之后的晚班车不收费;
4、考勤:
未转正前需早上8点前到公司刷卡,转正后可弹性工作制到9点刷卡,不过欠的一个小时工时得在当月补齐。每月可有2次忘刷卡机会和2次忘带卡机会,不过如果经常忘刷卡或忘带卡会影响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
5、伙食:
本人所在的杭州研究所,分批就餐,人还是很多。早晨一般消费5元,中餐10-15元,晚餐10-13元左右,食堂提供微波炉,可自己带饭。由于在郊区,园区附近的小餐馆比较少,因此大部分在食堂解决,有车的话可以几个同事开车出去下馆子;
6、加班:
周三和周五不用加班,周一可加可不加,周二和周四没活也基本要得待一待,属于潜规则加班日;中午有午休时间,可以自己买个午休床,有些部门甚至可以睡到2点才起来工作,晚上通宵时也可以拿来睡觉。
由于华为整个公司已经比较庞大了,所以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真正开始研发,大概有几个月的闲适期,这期间加班不多,但一旦立项,就是各种拼命赶着催着过点,发版本,这时候加班就比较多了,LZ曾经连续通宵加班7天,在机房里跨年看烟花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另外,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是要求加班的,给予双倍工资或是结算为调休假。平时的周末加班是看部门,一般会有加班记录,不是无偿加班的,不过各部门不同,有的是结算为调休,有的是结算为加班费(双倍工资),未使用完的调休,在离职时会以双倍工资的形式结算给你;
7、晋升:
由于华为每年都会招很多应届生,所以想凭资历上位那得等很久了,内部升级一般是2年升一次(应届本科/研究生一般是13级,应届博士14级),先得做技能鉴定,然后再晋升,薪水视能力涨幅500-2000左右,不过内部职级,对于升任管理岗或是内部转岗之类的还是比较重要。
外部挖过来的人一般职级比土着要高,但是土着有股票,空降的没股票。
另外,如果能和领导甚至领导的领导搞好关系,或是具备PPT,邀功,吹牛,扯皮等技能,晋升之路会比其他人更快一些(大公司通病);
8、股票:
走之前华为正在改股权制为期权制,估计也是看到很多老土着手握大把股票,让很多新员工不满的原因了吧,另外华为的股票得自己掏钱买,相当于把存款存在公司那,每年到期会分红,收益率15%-20%左右,年终绩效B以上都有理论配股,不过B的概率最小;
9、机会:
如果是校招的,建议还是把华为作为一个跳板,社招的可视情况长期发展。原因是校招进去的很大概率会被HR随机分配到各个部门,我见过大学做java的被分去做FPGA测试,另外像我这种想做产品经理的,被分去做了嵌入式研发。如果被分配的任务刚好是你感兴趣的工作,也不妨多待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被受重视。
在华为这种大公司,普招进去的人往往只能做到螺丝钉的角色,能力和技术成长不如小公司,能够快速升职加薪的往往只有一两个“火车头”,华为特推崇“火车头”文化,而“车厢”往往就被抛弃或是无视。
若是要想转岗更是比跳槽还难,在华为,部门墙很严重,人员的管控也是同样,若是想转岗或是去其他部门,得自己部门同意放人,对方部门同意接收才能通过。
另外,说从华为出去会比较好找工作的,还真不是,因为每年从华为离职的人太多了,另外像本人这种嵌入式转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人,更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10、氛围:
华为的整个氛围还是比较严肃和工程师思维的,整体比较偏硬件,就算做web或是移动互联网的项目经理,也或多或少有过硬件相关的经历。(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如果想去那种活泼又热血的公司的话,华为可能还不太适合,月底部门秘书会组织一次生日会,两个月的寿星一起来分蛋糕。另外,偶尔也会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XX好声音,小型的运动会之类的;
11、奋斗者协议:
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放弃指令性加班工资(即下班之后的加班工资)和带薪年休假,这个协议也可以不签,不过会有一定影响到年终考评和年终奖;
另外,未签奋斗者协议的员工没有资格提拔为管理岗,职级晋升也会受一些影响。
12、异地研发:
这是华为一个轮值CEO想出来的办法,可以减少出差带来的开销,所谓异地研发,就是实质是长时间出差工作,但没有任何出差补贴的工作方式,有的异地研发长达一年。另外在华为工作有一定机会出差到各个地区的研究所,如深圳总部,可以趁机去趟香港购物,也有机会出国进行交流(前提是你很NB);
13、其他:
华为总体来说还是在向上发展的,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华为,应该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另外,如果最终是想创业或是比较机灵的人才,建议还是不要去华为了,因为随着你跟华为的员工待的日子越来越长,你会慢慢的跟他们变成一样,失去你的激情,失去你的机灵,然后慢慢的成为了你之前讨厌的那种人。
第四篇: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上)
前面和大家分享过在宾大沃顿商学院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本文我们来看美国斯坦福大学带给学生的是怎样的体验,本文作者主要对自己的专业ME进行介绍,想要申请美国斯坦福大学ME专业的学生自已细细品读哦,一定会受益良多的。
本文转自知乎,原题: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作者:蒋涛
3个月前刚从斯坦福毕业的我,应该是比较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鉴于自己只是个Master而不是PHD,我的个人感受仅仅适用于在Stanford念Master的感受。从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机械工程专业(ME)的硕士学位,对于斯坦福的感受将简单就天时,地利,人和三点来展开,以自己最熟悉的机械系为样板:
天时:
斯坦福的机械系从2012年起超过了MIT成为了全美第一,当然第一还是第二本来也没有太大意义。之所以提一下只是为了说明斯坦福的ME目前依然处于一个上升势头。无论从学生规模,教授规模,论文质量数量还是与工业界的互动,斯坦福的ME都在稳步地前进中。这个时代,窃以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是人工智能,精密制造和互联网。分别对应了CS,ME,EE等专业。而这三个专业,斯坦福全部都是全美第一。具体到ME上,斯坦福的众多王牌课程几乎囊括了整个硅谷的用人特色。产品设计方面有极富盛名的ME310ABC,与电子结合的课程则有ME210,ME218ABCD,另外在thermal以及Manufacturing方面均有行业的泰斗级教授亲自授课。通常的情况是某个方向的业内公认权威教程的作者,他本人就在斯坦福教授这门课,而教授的内容甚至会大量融入教授本人最新阶段的研究成果。这部分的精华,在斯坦福以外的地方难有机会接触。另外ME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没有任何一门课是必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喜好在学校提供的14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Depth,精修喜好的课程。同时还需要在剩余13个方向中再选择一个作为Breath,浅修该方向课程。(不过说实话,以斯坦福的学习强度,所谓的“浅”修,哎,您懂的。)即便如此,依然会有剩余至少15学分给予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程。ME在工业上的应用已经很难独立,通常都会和其他专业交叉,例如Biomechanics,Robotics,MEMS等等。ME的学生有需要也有义务去学习周边学科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方便。
以我自己为例,我选择了Product Design作为Depth,Mecha-tronics作为Breath,但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同CS的学生一起学习了人机交互;同EE的学生一起学习了IOS7 programming; 同Statistics的学生一起学习了信号数据处理,甚至花费7学分学习了日语。如今已经毕业,反而是那些交叉课程,成为了我寻找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
地利: 地利当然就不得不提斯坦福所在的硅谷了。与其说是斯坦福坐落于硅谷倒不如说是硅谷始于斯坦福,这其中的历史渊源还涉及了斯坦福历史上一位开明的校长,他把属于斯坦福大学的一大片地区用远远低于市价的价格租给或者卖给公司建厂建办公室,交换条件就是这些公司在将来发展壮大之后招人时要优先考虑斯坦福的学生。来租地办公司的大多是中小型公司,也就是Start-Up(毕竟当时的大公司也不差这点地钱。)几十年过去了,硅谷本身已经不属于斯坦福的地了,但是所有硅谷的公司招收学生时优先考虑斯坦福却是亘古不变。更由于最早落户于斯坦福周边的是中小公司,这里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浓厚的创业氛围。硅谷这些数不清的公司为斯坦福的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地段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无论是科研还是进入工业界,永远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斯坦福每年从政府那里能拿到的国家科研资助少于东部的大多数常春藤学校,而每年从周边的高科技公司获得的资金注入却独霸全美。这一少一多完全体现了地域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名次并不高却由于身处咽喉要道,学生找工作时依然顺风顺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神校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而更多的国际知名的学校由于位置没有紧靠工业群给自己的学生在找工作上带来困扰。CMU的CS和斯坦福的CS现在并列全美第一,可是CMU的毕业生也有一部分前来湾区找工作;我也有在哈佛,耶鲁和MIT的很多朋友每个学期的斯坦福Career fair都会坐飞机前来参加,看重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机会太多。此处并没有黑其他学校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斯坦福人,看到自己学校的招聘会能吸引全美各地的名校牛人们前来还是倍感自豪。
第五篇:一天的监狱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一天的监狱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高墙内外,亲人如何与服刑人员相见?新犯“入监第一课”要学什么?外籍服刑人员如何管理改造?监狱里的医院有什么不同?2月27日,来自《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民主与法制》、《南方法制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走进广东省东莞监狱,在高墙内担任“临时警官”,体验监狱警察的日常工作。
监狱领导:时刻保持警惕,紧盯制度落实当天的监狱值班领导是监狱长张贵灵,记者跟随他体验了一天监狱长的工作。在监狱指挥中心,张监狱长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各监区、AB门、监狱医院、伙房,检查警察的在岗履职情况和服刑人员改造情况。除了视频巡查,张监狱长还要到各监区现场巡查。现场巡查过程中,一名6监区的哥伦比亚外籍犯反映,他已经3年没能联系上家属了,请张监狱长帮助他。张监狱长告诉他,监狱会请求上级部门通过外交途径,再次帮他寻找家属。
当天下午,服刑人员李某的父母来监狱上访,李某还有1个多月就刑满释放,春节前突发脑膜炎,并发肺结核,监狱立即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抢救。李某父母对李某的突发疾病表示怀疑,张监狱长安慰了李某父母,并对负责接访的工作人员说,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家属的一切要求,打消家属疑虑,现场视频和病历尽早提供给家属。会见中心:不会让亲属白跑,彰显人性化管理记者体验会见管理中心接待。一大早,会见中心大厅就来了近十名申请人,在这里,他们等待着与亲人见面。“我不知道他在哪个监区,我是他的哥哥。”10时30分,一名中国香港男子前来办理申请会见并递上了想要会见的服刑人员姓名。“首次会见时常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也不会让亲属们白跑一趟。”会见管理中心的吴警官告诉记者。1东莞监狱向记者介绍会见办理情况
2监狱警察解答服刑人员家属的咨询东莞监狱还开放了亲情帮教会见,服刑人员可以与亲属面对面会见。2月1日,东莞监狱远程视频会见室正式投入使用,服刑人员能够与亲属实现远程视频通话,降低会见成本。会见管理中心在大厅外还设置了一个户外的监区警察户外接访处,在这里,有当天会见监区的警察在户外花园为前来咨询、会见的亲属解答疑问。入监教育:布置家庭作业,写家书告诫亲属莫行贿“第18条,在指定铺位就寝,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休息。”在东莞监狱的十四监区有一批刚刚入狱的新犯,张警官正在为他们讲解监狱行为规范。130人的新犯中,有来自尼日利亚、越南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服刑人员,为了让他们能更好理解入监教育内容,张警官还对讲解内容进行了英文翻译。
入狱“第一课”上,监狱警察给新犯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写一封家书,告知家属不能行贿拉拢警察。监狱医生:日常巡诊看病,鉴别真伪促改造记者跟着警官体验了监狱医生的工作。急诊门诊是监狱医院工作重要一环,记者坐诊一小时,和警官一起对几名服刑人员的病情进行了解,开具辅助检查单。
14时,记者和警官一起到住院部查房。4楼的病房住着两位因为中风瘫痪的服刑人员,服刑人员许某今年68岁,2013年开始就因中风瘫痪,“24小时都要有人帮他翻身拍背,不然他可能会因长期卧床感染其他疾病。”15时后是在劳动监区巡诊。记者和警官一起带着药箱和血压仪、测温计等工具在监区门口为服刑人员初诊,如果现场无法确诊,会再开单子让病犯去门诊部做详细检查。监狱医生跟外面的医生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曾警官说,监狱医生需要对病患病情“鉴别真伪”,比如有的服刑人员为了逃避劳动,会选择装病。带班警察:一天固定点名9次,练就“听声识人”本领“陈××”“李××”,27日6时,东莞监狱三监区内,值班狱警正在清点该监区服刑人员人数。这是监狱一天工作的开始。东莞监狱三监区罗监区长说,像这样固定时间的点名,监区一天有9次。“为确保监管安全,像服刑人员进出车间、小院,我们也会要求全体报数,保证人员无缺漏。”
“9次点名要求五分钟点完,确保没有冒名顶替、缺人漏人,再实时上报监区分控中心。”罗监区长说,几年下来,他们基本练就了不看花名册点名的“盲点”本领,很多还能做到“听声识人”。记者体会
记者们“零距离”体验了东莞监狱各种不同岗位,“亲密接触”了服刑人员。作为体验者,活动结束后,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既是法治建设的实践之地,更是法治文明的浓缩之所。“法治”是确保监狱安全和队伍安全不二法门,但最好的制度若无强有力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法治和安全便无从谈起。监狱警察肩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重任,用智慧与汗水让服刑人员重获新生,就连 “与罪犯个别谈话教育”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也蕴含着监狱警察们许多的付出和心血。他们承担着许多我们常人难以想像的压力和责任。记者们由衷地对那些奋战在高墙内的监狱警察感到钦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体验,但深切感受到监狱警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秉承法治、安全、科学、绿色的治监理念,用凡平、忠诚与担当书写新的篇章,践行“治本安全观”,为构建平安法治现代监狱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