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公司 (Apple) 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1:1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苹果公司 (Apple) 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苹果公司 (Apple) 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第一篇:在苹果公司 (Apple) 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苹果公司(Apple)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織田正德的回答(66票)】: I worked at the Apple Campus, but that's all I am allowed to say.【知乎用户的回答(40票)】: 谢谢邀请。

说说不涉密的。对工程师来说,午餐不免费,晚餐对工程师算是免费,不过诸位可以yelp下cupertino restaurants,没错,湾区美食枢纽的库市排第一的就是敝公司食堂:)压力:看组,看时间,总的来说,hardware》software。但是在新产品新软件发布前,那种累得要死却有很激动的感觉实在没有任何公司可以比,因为所有产品都是直接面向消费者,之前所有保密的新功能新产品,都可以在发布后,对亲人朋友说:hey,I made xxx 工作环境:我知道的基本都是独立隔间,不是好多公司那样的大网吧开放办公,设备嘛,顶配的mbp和pro各一台,以后需要还可以申请再领,其他附件去IT那边随便拿。生活:cupertino基本上就是apple 王国了,地理位置很赞,交通方便,治安好,两家大华,美食多,小肥羊,杨师傅烧烤,85度c,三好拉面...(好像跑题了T T),apple除了无限循环路的总部,还密密麻麻占据周边班得利,迪安扎,斯蒂芬克瑞格的各个区域,95104的Monta Vista高中更是号称湾区第二好的学校,所以结果就是房价不断高涨, 小一些创业公司租不起库市的房子,基本都跑去san jose或者palo alto了。

再补充一下大家关心的面试吧,apple不像google fb ms这些,有针对毕业生的校园职位,没有像他们一样general hire进来分组这种的。所有职位都是按组来招聘,组里缺人了,告诉hr然后po职位出去,这就意味着,面试的时候,所有面试官都是你未来的同事,经理或者有合作组的工程师,而不像大部分美帝IT大公司,是从不同的部门挑一些人来面试你。所以对毕业生来说,拿面试最好的方式是找内推,只要简历还不错,这里的不错,不是说无所不能,技术超一流,而是和你要投的职位描述的技能要求最大可能的匹配!match,match还是match!这样至少能保证你可以拿到一个电话面试。

【Zongkai的回答(53票)】: 一楼正解。尤其在IL2,保密级别最高。不过整体氛围还是挺欢快的,lobby有复古街机,每周二送来各种零食在墙边堆着,走廊里也有冰桶啤酒。忙起来就靠零食和沙拉在办公室边干活边吃,披星戴月搞到夜里,出来吹着海风回家;轻松时,去食堂要个pizza,坐在草地上晒着太阳聊聊天,享受加州阳光 【TianhengChen的回答(18票)】:

保密保密。。保密。。还是保密 【陈亚星的回答(5票)】: 谢邀...总之保密第一,说什么之前要三思再三思。.总体氛围和这边大公司都差不多,比较自由,放松,没有太多约束。有很多小福利,像免费饮料,偶尔出现在办公室cafe的各种免费小零食,组织个活动啥的,大家关系也比较随和,平时工作也比较有趣,有挑战。总之干的开心。【曹旭的回答(4票)】: 谢邀。。但是请原谅 真的是要保密。。【拖泥不带水的回答(3票)】: 泻药。第一次被邀请回答,人家还真是有点小兴奋~呢!可惜有心无力,题主问的是在总部工作,我只是在苹果中国工作过的一枚小小的员工。而且因为苹果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所以还是非常junior的职位。不过确认造就了我今后完全没有想到的职场之路:)【屠苏的回答(1票)】: 居然会被妖,不过只是在苹果中国apple store工作过的一只。保密确是很大的感受,在新品发布上我们也只是比大家早一晚知道确切消息。

最大的感受:这是个令人尊重的大企业。顾问式、体验式销售,没有kpi员工感受很好,顾客购物也很轻松。leader对员工很关心,平等、自由,只要有个理由我都可以随时请假,但大家反而更不会随意请假;假期很多,每月都会多出约一天的apple假期,加上年假。。太爽了!休息室的配置很高端,椅子据说是库比提诺一样的,好几千一个;27寸的imac一排溜下去,很土豪,这是最奢华的“网吧”了吧。

apple store在中国扩张很快,招的人现在感觉有些参差不齐,store毕竟有限,个人发展感觉不是太好,1年多就溜走了。但只要是喜欢零售,这绝对是最好的体验了(有些主观,没去过别的retail,但在apple工作,真的不错)原文地址:知乎

第二篇: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1、薪水:

薪水目前是统一应届本科 9K,研究生 10K,博士 12-14K 左右;五险一金按工资标准交,年终奖分等级A/B+/B/C/D,每个等级内也有排名,A一般5-7 个月,B+ 为3-5 个月,B则是2-3 个月,C的话有的部门有少许奖金,但大部分都是没有奖金的,D属于裁退绩效。

年终奖一般是年中发4-5 月份沟通,5-6 月左右到账。

每年A/B+ 的员工有很大机会涨薪,B涨薪机会几乎没有。大约 3 年一次普调薪水,幅度 20%-30% 左右,目的是和当时的应届生收入水平靠齐,否则招不到应届生了,另外老员工也被应届生倒挂;

2、补贴:

没有车补,饭补,通话补助,住宿补助等任何补贴。如果晚上加班到 8 点之后,可以自己到后台去申请 7 元的夜宵补助(税前),但如果不申请则没有,另外超过申请时间了也没有补助。另外有的部门加班到 10 点后打的回去可以报销;

3、交通:

公司一般处于城市的郊区或是开发区,开车去的话赶上早高峰一般花个 30 分钟-1 小时,班车收费5-10 元每趟不等,深圳总部有多趟班车可选择,小一点的研究所则只有一趟班车,通常 7 点前发车,得早起才能赶上。另外,加班到 20:40 之后的晚班车不收费;

4、考勤:

未转正前需早上 8 点前到公司刷卡,转正后可弹性工作制到 9 点刷卡,不过欠的一个小时工时得在当月补齐。每月可有 2 次忘刷卡机会和 2 次忘带卡机会,不过如果经常忘刷卡或忘带卡会影响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

5、伙食:

本人所在的杭州研究所,分批就餐,人还是很多。早晨一般消费 5 元,中餐 10-15 元,晚餐 10-13 元左右,食堂提供微波炉,可自己带饭。由于在郊区,园区附近的小餐馆比较少,因此大部分在食堂解决,有车的话可以几个同事开车出去下馆子;

6、加班:

周三和周五不用加班,周一可加可不加,周二和周四没活也基本要得待一待,属于潜规则加班日;中午有午休时间,可以自己买个午休床,有些部门甚至可以睡到 2 点才起来工作,晚上通宵时也可以拿来睡觉。

由于华为整个公司已经比较庞大了,所以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真正开始研发,大概有几个月的闲适期,这期间加班不多,但一旦立项,就是各种拼命赶着催着过点,发版本,这时候加班就比较多了,LZ 曾经连续通宵加班 7 天,在机房里跨年看烟花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另外,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是要求加班的,给予双倍工资或是结算为调休假。平时的周末加班是看部门,一般会有加班记录,不是无偿加班的,不过各部门不同,有的是结算为调休,有的是结算为加班费(双倍工资),未使用完的调休,在离职时会以双倍工资的形式结算给你;

7、晋升:

由于华为每年都会招很多应届生,所以想凭资历上位那得等很久了,内部升级一般是 2 年升一次(应届本科/研究生一般是 13 级,应届博士 14 级),先得做技能鉴定,然后再晋升,薪水视能力涨幅 500-2000 左右,不过内部职级,对于升任管理岗或是内部转岗之类的还是比较重要。

外部挖过来的人一般职级比土著要高,但是土著有股票,空降的没股票。

另外,如果能和领导甚至领导的领导搞好关系,或是具备 PPT,邀功,吹牛,扯皮等技能,晋升之路会比其他人更快一些(大公司通病);

8、股票:

走之前华为正在改股权制为期权制,估计也是看到很多老土著手握大把股票,让很多新员工不满的原因了吧,另外华为的股票得自己掏钱买,相当于把存款存在公司那,每年到期会分红,收益率 15%-20% 左右,年终绩效B以上都有理论配股,不过B的概率最小;

9、机会:

如果是校招的,建议还是把华为作为一个跳板,社招的可视情况长期发展。原因是校招进去的很大概率会被 HR 随机分配到各个部门,我见过大学做 java 的被分去做 FPGA 测试,另外像我这种想做产品经理的,被分去做了嵌入式研发。如果被分配的任务刚好是你感兴趣的工作,也不妨多待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被受重视。

在华为这种大公司,普招进去的人往往只能做到螺丝钉的角色,能力和技术成长不如小公司,能够快速升职加薪的往往只有一两个“火车头”,华为特推崇“火车头”文化,而“车厢”往往就被抛弃或是无视。

若是要想转岗更是比跳槽还难,在华为,部门墙很严重,人员的管控也是同样,若是想转岗或是去其他部门,得自己部门同意放人,对方部门同意接收才能通过。

另外,说从华为出去会比较好找工作的,还真不是,因为每年从华为离职的人太多了,另外像本人这种嵌入式转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人,更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10、氛围:

华为的整个氛围还是比较严肃和工程师思维的,整体比较偏硬件,就算做 web 或是移动互联网的项目经理,也或多或少有过硬件相关的经历。如果想去那种活泼又热血的公司的话,华为可能还不太适合,月底部门秘书会组织一次生日会,两个月的寿星一起来分蛋糕。另外,偶尔也会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 XX 好声音,小型的运动会之类的;

11、奋斗者协议:

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放弃指令性加班工资(即下班之后的加班工资)和带薪年休假,这个协议也可以不签,不过会有一定影响到年终考评和年终奖;

另外,未签奋斗者协议的员工没有资格提拔为管理岗,职级晋升也会受一些影响。

12、异地研发:

这是华为一个轮值 CEO 想出来的办法,可以减少出差带来的开销,所谓异地研发,就是实质是长时间出差工作,但没有任何出差补贴的工作方式,有的异地研发长达一年。另外在华为工作有一定机会出差到各个地区的研究所,如深圳总部,可以趁机去趟香港购物,也有机会出国进行交流(前提是你很 NB);

13、其他:

华为总体来说还是在向上发展的,随着越来越多的 90 后加入华为,应该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另外,如果最终是想创业或是比较机灵的人才,建议还是不要去华为了,因为随着你跟华为的员工待的日子越来越长,你会慢慢的跟他们变成一样,失去你的激情,失去你的机灵,然后慢慢的成为了你之前讨厌的那种人。

第三篇: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华为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文/蒋墨梓

2012年7月入职华为做嵌入式开发,2014年4月离职华为,2014年7月找到一份创业公司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

这是我离职时写的,当时写的比较匆忙,所以想到什么写了什么,这里具体分析一下从华为的工作体验,供其他在华为工作或是拿到华为offer的朋友参考:(由于是做研发岗,从研发岗的角度分析)

1、薪水:

薪水目前是统一应届本科9K,研究生10K,博士12-14K左右;五险一金按工资标准交,年终奖分等级A/B+/B/C/D,每个等级内也有排名,A一般5-7个月,B+为3-5个月,B则是2-3个月,C的话有的部门有少许奖金,但大部分都是没有奖金的,D属于裁退绩效。

年终奖一般是年中发4-5月份沟通,5-6月左右到账。

每年A/B+的员工有很大机会涨薪,B涨薪机会几乎没有。大约3年一次普调薪水,幅度20%-30%左右,目的是和当时的应届生收入水平靠齐,否则招不到应届生了,另外老员工也被应届生倒挂;

2、补贴:

没有车补,饭补,通话补助,住宿补助等任何补贴。如果晚上加班到8点之后,可以自己到后台去申请7元的夜宵补助(税前),但如果不申请则没有,另外超过申请时间了也没有补助。另外有的部门加班到10点后打的回去可以报销;

3、交通:

公司一般处于城市的郊区或是开发区,开车去的话赶上早高峰一般花个30分钟-1小时,班车收费5-10元每趟不等,深圳总部有多趟班车可选择,小一点的研究所则只有一趟班车,通常7点前发车,得早起才能赶上。另外,加班到20:40之后的晚班车不收费;

4、考勤:

未转正前需早上8点前到公司刷卡,转正后可弹性工作制到9点刷卡,不过欠的一个小时工时得在当月补齐。每月可有2次忘刷卡机会和2次忘带卡机会,不过如果经常忘刷卡或忘带卡会影响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

5、伙食:

本人所在的杭州研究所,分批就餐,人还是很多。早晨一般消费5元,中餐10-15元,晚餐10-13元左右,食堂提供微波炉,可自己带饭。由于在郊区,园区附近的小餐馆比较少,因此大部分在食堂解决,有车的话可以几个同事开车出去下馆子;

6、加班:

周三和周五不用加班,周一可加可不加,周二和周四没活也基本要得待一待,属于潜规则加班日;中午有午休时间,可以自己买个午休床,有些部门甚至可以睡到2点才起来工作,晚上通宵时也可以拿来睡觉。

由于华为整个公司已经比较庞大了,所以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真正开始研发,大概有几个月的闲适期,这期间加班不多,但一旦立项,就是各种拼命赶着催着过点,发版本,这时候加班就比较多了,LZ曾经连续通宵加班7天,在机房里跨年看烟花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另外,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是要求加班的,给予双倍工资或是结算为调休假。平时的周末加班是看部门,一般会有加班记录,不是无偿加班的,不过各部门不同,有的是结算为调休,有的是结算为加班费(双倍工资),未使用完的调休,在离职时会以双倍工资的形式结算给你;

7、晋升:

由于华为每年都会招很多应届生,所以想凭资历上位那得等很久了,内部升级一般是2年升一次(应届本科/研究生一般是13级,应届博士14级),先得做技能鉴定,然后再晋升,薪水视能力涨幅500-2000左右,不过内部职级,对于升任管理岗或是内部转岗之类的还是比较重要。

外部挖过来的人一般职级比土着要高,但是土着有股票,空降的没股票。

另外,如果能和领导甚至领导的领导搞好关系,或是具备PPT,邀功,吹牛,扯皮等技能,晋升之路会比其他人更快一些(大公司通病);

8、股票:

走之前华为正在改股权制为期权制,估计也是看到很多老土着手握大把股票,让很多新员工不满的原因了吧,另外华为的股票得自己掏钱买,相当于把存款存在公司那,每年到期会分红,收益率15%-20%左右,年终绩效B以上都有理论配股,不过B的概率最小;

9、机会:

如果是校招的,建议还是把华为作为一个跳板,社招的可视情况长期发展。原因是校招进去的很大概率会被HR随机分配到各个部门,我见过大学做java的被分去做FPGA测试,另外像我这种想做产品经理的,被分去做了嵌入式研发。如果被分配的任务刚好是你感兴趣的工作,也不妨多待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被受重视。

在华为这种大公司,普招进去的人往往只能做到螺丝钉的角色,能力和技术成长不如小公司,能够快速升职加薪的往往只有一两个“火车头”,华为特推崇“火车头”文化,而“车厢”往往就被抛弃或是无视。

若是要想转岗更是比跳槽还难,在华为,部门墙很严重,人员的管控也是同样,若是想转岗或是去其他部门,得自己部门同意放人,对方部门同意接收才能通过。

另外,说从华为出去会比较好找工作的,还真不是,因为每年从华为离职的人太多了,另外像本人这种嵌入式转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人,更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10、氛围:

华为的整个氛围还是比较严肃和工程师思维的,整体比较偏硬件,就算做web或是移动互联网的项目经理,也或多或少有过硬件相关的经历。(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如果想去那种活泼又热血的公司的话,华为可能还不太适合,月底部门秘书会组织一次生日会,两个月的寿星一起来分蛋糕。另外,偶尔也会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XX好声音,小型的运动会之类的;

11、奋斗者协议:

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放弃指令性加班工资(即下班之后的加班工资)和带薪年休假,这个协议也可以不签,不过会有一定影响到年终考评和年终奖;

另外,未签奋斗者协议的员工没有资格提拔为管理岗,职级晋升也会受一些影响。

12、异地研发:

这是华为一个轮值CEO想出来的办法,可以减少出差带来的开销,所谓异地研发,就是实质是长时间出差工作,但没有任何出差补贴的工作方式,有的异地研发长达一年。另外在华为工作有一定机会出差到各个地区的研究所,如深圳总部,可以趁机去趟香港购物,也有机会出国进行交流(前提是你很NB);

13、其他:

华为总体来说还是在向上发展的,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华为,应该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另外,如果最终是想创业或是比较机灵的人才,建议还是不要去华为了,因为随着你跟华为的员工待的日子越来越长,你会慢慢的跟他们变成一样,失去你的激情,失去你的机灵,然后慢慢的成为了你之前讨厌的那种人。

第四篇:在耶鲁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是美国东北部老牌名校联盟“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的成员,也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中最重视本科教育的大学之一。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之一,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其本科学院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院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本科生院美国前三名的位置,位列2016-17年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第3。耶鲁大学共走出了5位美国总统、19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16位亿万富翁等等。(百度百科)

耶鲁大学作为这样的一所世界名校,学子也来自世界各地。那么在这样一所名校中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和大家分享一下江宏、Joel Butterl、Brian Ong三位学生的耶鲁就读体验。快来看看吧!(本文源于知乎,原标题: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江宏

Yale 相对于其他学校是个人文气息很浓厚的地方,不像在 MIT 或 Harvard 那样会感受到紧张的竞争氛围,所以我在 Yale 读 Ph.D.的五年是相对闲适的。第一二年有一些研究生的课程,之后的三年里我基本上是每周和导师在一个咖啡馆见一次面,聊一聊需要一起讨论的问题,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那时因为靠奖学金度日,而美国的书通常都很贵,所以有很多时间是在 Yale Bookstore 喝咖啡看书度过的。

Yale 自己有一些很不错的博物馆,曾经去过多次。校园里有频繁的各类活动和表演,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在一个人文味比较浓厚的环境中生活其实是非常好的。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毕业考试前通常会办一个个人的小音乐会作为 rehearsal,我有时也会去听。最遗憾的事情是因为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没有利用那么好的环境系统地学习一些其它学科的东西。不过遗憾总是会有的吧。

对于 Ph.D.来说,无论在哪个学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导师的作用要大于学校的作用。我的导师 Michael J.Fischer 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我们之间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他传授的知识或许在走出学术界之后未必会对我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影响会持续一生。他是德裔美国人,德国人严谨的人格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刚到系里的时候,有时会写信给他问问题,他在回信里除了回答我的问题之外,还会指出我邮件里的语法、拼写、标点方面的错误甚至风格方面的问题,以至于我直到今天写邮件和文章都有反复检查几次的习惯,对于细节的注意也是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在毕业前的最后阶段我们有一些新的成果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发表出来,之后我就去 Google 工作了。一年之后我们决定把那部分成果发表到某个 journal 上,否则会很可惜。所以我们在几个月里用各自的业余时间把论文写完提交了,并且通过了 peer review 的过程,没有任何 reviewer 提出本质的质疑,编辑告诉我们论文被接受,只要提交一个 camera-ready 的版本就可以发表。但在整理最终版本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缝隙。我们仍然相信定理是正确的,但是证明过程的其中两步间有一个微小的缝隙,怎么都无法严谨地合拢。他毫不犹豫地发了一个 email 给 journal,说因为发现一个定理的证明不完整决定撤回这篇已经通过 review 的论文。他对我的影响通常就是来自于类似这样的一些经历,对一个学生来说,这比多发表几篇论文要宝贵得多。

Joel Butterly 大家好,我是Joel Butterly。我本科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之后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博士学位。在这里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就读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耶鲁法学院自1987年有法学院排名以来一直都排在全美第一。耶鲁法学院是一个非常小的学校。拿它和同样顶尖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做对比,哈佛法学院每年招收500名左右的学生,而耶鲁大学每年只招收不到200个学生,这也就是说整个耶鲁法学院只有不到600名学生,而哈佛大学法学院则会有1500名学生。

虽然耶鲁法学院只有600个学生,它的经费却高得吓人:超过了十亿美元。因此,耶鲁法学院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可以邀请各种各样的嘉宾来学校讲座,提供不同的渠道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法律领域去探索研究(很多全美最好的法学教授都在我们学校)。

课程设置的安排看上去是相对轻松的,因为你不需要上太多的课。但是每一门课都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成本。对于任何一门课来说,一天晚上被分配读200-300页的法律性极强的阅读作业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耶鲁的学习生活还是非常的紧张的。

我认为,在耶鲁法学院最困难的还不是上课。最困难的是和你一起上课的同学都太聪明,太优秀了。我记得曾经有人给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智商测试,超过95%的学生的智商都达到了天才及以上的水平。

Brian Ong 耶鲁大学有个很可怕的组织——“校友会”:这个组织能让从耶鲁毕业出去的学生不受大脑意识控制地向母校捐钱!

耶鲁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各位名人的演讲总会成为焦点,记得我毕业的2006年,著名的CNN主持人同时也耶鲁校友Anderson Cooper成为我们的演讲嘉宾。他的幽默感和下面这席话让我印象深刻:

“今天我很勉强的站在这里要多亏耶鲁校友会(Yale Alumni Association)的精确定位技术。因为你们还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可怕,让我给你们先打打预防针吧:你的余生都会在耶鲁校友会的关注下度过,就算走遍天涯海角,耶鲁校友会都会追捕到你。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住在哪个国家,他们会写信给你压榨你挣的每一分钱。我很严肃的告诫大家,好好享受接下来的 24小时吧,因为你们现在还是学生。周二早上他们就会记下你的数据,你的住址,然后开始跟踪你。如果本•拉登也是耶鲁校友,他们肯定知道他到底在哪一个山洞里。”

当时只道是寻常,来到上海后,我才对这段话细思恐极。

每过几个月我都会收到来自耶鲁校友会的信和一封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校友杂志。信的第一段通常是对耶鲁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变化的介绍,非常地温暖而让人有怀旧感,而从第二段才是重点:希望各位校友慷慨解囊,为母校捐钱。封封如此!

不过耶鲁做得很有技巧,校友会不会等到你已经功成名就了再开始来伸手向你要钱,因为有可能到了那个时候你对耶鲁的感情已经淡化。他们会从你一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就迫不及待地向你寄送这样的信件,一方面让你没有机会脱离耶鲁的影响,另外他们会很有计划性的让你从一开始就养成为母校捐钱的习惯:一开始工作,你的薪水并不高,但是给母校捐献你月薪的0.2%,即使只是10美元也是你对母校的支持,我们仍然感激你对母校做得贡献。就这样,校友们就逐渐陷入了校友会设下的“圈套”,养成给母校捐钱的习惯,而相当多的耶鲁校友都是各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很多人富甲一方,他们财产的0.2%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耶鲁大学依靠这个成熟的校友捐赠体系和学校基金运作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又为很多优秀的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这些依靠奖学金上学的毕业生们,在事业成功之时更会感激学校的培养,反哺学校,给与慷慨的大笔捐赠,这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耶鲁300年的发展中不断前进,长盛不衰,始终处于世界一流 大学的行列。

第五篇: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属于常春藤盟校,是美国大学协会创始成员。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5所大学之一,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毕业于该校。历史上,哥大的著名校友还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二十位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二十九位美国州长、三十四位国家元首等等。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等,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据统计,有100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校友44名)曾在哥大工作或学习过,位列世界第二。哥大在2017年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2017 《华尔街日报》/《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大学排名,哥大名列第3。

那么,在这样一所世界名校中学习、生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本文转自知乎,原文标题: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一欧

1、城市对于大学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纽约的伟大成就了哥大的伟大,一个大学必然是一个城市的高层精神建筑,这个行为逻辑很简单很粗暴:如果你是一名对冲基金经理或者著名导演,你会选择家庭范围内的最好的大学送你的小孩去学习跟你相似的专业。那么在1990以前,美国最有财富和知识的一批人还是多数聚集在纽约以及东北部,所以给纽约、波士顿、宾州的学校带来了大量的生源,常青藤也是聚集在这一片区居多。有人说纽约只有金融,这非常不对,纽约远远不只是金融的城市,那是香港的经济定位;纽约是欧亚进入美国的第一大港,从经济形成的原理来讲,一个continental级别的港口,经济要素肯定包括了贸易、制造、餐饮等基础行业,进而必然形成强势的零售、地产,大量的财富积累不可避免导致了金融、咨询、设计、艺术等的昌盛。如果你在纽约只接触到一个圈子,那么只是说明你没有用好生活中的2nd degree connection罢了。因此哥大毕业典礼上,在家长的方阵中,摄像机扫过的瞬间,你可以找到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导演、演员,这就是他们送小孩来读书的地方。

2、学生面貌、流行文化

Gossip girl是严重的误导。虽然哥大有很多富豪子弟,但是大多数非常低调,很多同学家里很有背景,比如家里是著名的私募基金,或者西班牙王室,但是顶多只有看见他们穿成比较decent的preppy style。哥大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讲究preppy的装扮,Ralph Lauren, J Crew, Brooks Brothers是首等受欢迎的品牌。Preppy的穿着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和商业课题,这个行为下的消费者对于几个特殊的品牌有很强的偏好。穿学校球衣的人也非常多,哥大的篮球队在美国大学的排名不错,橄榄球队是常年垫底的,去哥大就不要穿football的衣服和帽子了。

3、各种意识形态冲突

哥大的意识形态多样化,非常自由,主要是按照学院划分。由于金融业的过分强势,几乎工学院、社会学院的很多专业学生都想进入华尔街,商学院就不必多说,处于哥大校园的中轴线位置,占领了最好的图书馆。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排名非常靠前,风气比较务实,所谓的务实就是,大家都在图书馆里面投简历和谈论工作,学术在这里不是最受推崇的。人文类学科的学生则相反,高举人文关怀的旗帜,在2012年底的时候,公然在学校广场上围成圆圈反对华尔街;然后对面就有西装笔挺的商学院学生走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冲突。

4、学术

虽然没有出现LSE或者Chicago那样的学派,但是哥大的经济学一直非常强势,或许是太兼容并包让这个学校的学术无法统一成一个派系。学校几大诺贝尔台柱Joseph Stiglitz,Ned Phelps,Jeff Sachs都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研究。Stiglitz研究宏观经济学已经到了学界泰斗的地步,现在也还在哥大讲课;Ned Phelps有很多微观的理论;Jeff Sachs则在SIPA下面的一个类似于研究院的机构从社会学的角度开始创新性的研究。此外,工程系虽然没有特别大红大紫,但是近年来随着前任市长Michael Bloomberg的强力打造,利用纽约市的media industry强大的保证,在新媒体所属的细分领域有快速的提升,目标是赶超硅谷。

朱英楠David 哥大本科四年,说两句亲身体验。

先科普一下其他答案纠结的哥大的4个本科学院:

•CC(录取率6%左右,2015年27,000多人申请)认为自己才是哥大最orthodox的学生,也就是另一答题中有资格说自己是HYP之后排名第四的本科学府;

•SEAS(录取率7%左右,2015年8,600多人申请)排名不如CC,但也是不错的学院,而且跟CC的学生统一orientation、一起住宿舍、统一所有校园活动,所以除了上课很少在一起之外,CC和SEAS的学生们基本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尤其是大一(必须住校园墙内临近的5栋宿舍),所以两个学校之间的学生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另外,SEAS这几年越来越难进,从我入学时(2007年)的19%录取率降到了2015年的7%;

•GS(录取率32%左右,2015年600多人申请,另有多个joint-degree programs)是一个“提供传统的本科教育给非传统学生”的学院(如高中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直接读本科,或在本科期间中断过一段时间回到学校继续的学生),不住CC/SEAS的宿舍,也很少在课外一起social(毕竟年龄不一样),所以基本上感觉不太像同一个学校的小伙伴;

•Barnard(录取率25%左右,2015年5,600多人申请)跟哥大的关系可能连Barnard校长自己都很难解释清楚。不同校园、不同宿舍,但经常和CC/SEAS一起social,所以学生之间关系融洽,但申请渠道完全分开,是所有哥大学院当中最纠结的。

哥伦比亚大学简史

聊体验之前,先说说没什么人了解的哥大历史。哥大创立于1754年,在大不列颠帝国国王乔治二世的皇家特许下成立,因此哥大的原名叫做“King's College”(国王学院),是纽约州成立的第一所大学、全美第五所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前创立的9大殖民学府之一。

美国独立战争后,为了与皇室撇清关系,哥大改名为“Columbia College”(哥伦比亚学院)。“哥伦比亚”一词源于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是一个在独立战争后十分受欢迎的名词,象征着北美大陆新世界的独立。后来,哥伦比亚学院于1896年更名为“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同时也由位于纽约中城区Madison大道的原址迁移到Morningside Heights的新址。

大牛校友

申请一所学校最大的原因当然包括校友的去向,因为衡量一所学校的终极指标不是排名、教授、课程、资金,而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

在过去262年里,哥大共培育了3位美国总统、26位国家元首、9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123位普利茨奖获得者。另有39为非校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哥大有关联,多为哥大教授或研究人员。

我本科学的经济学,所以也一直比较关注金融行业的知名校友。除了以上耳熟能详的两位罗斯福总统、巴菲特、奥巴马,哥大在金融界知名的校友还包括前高盛董事长Stephen Friedman(Law'42)、前花旗银行CEO Vikram Pandit(SEAS-BS'76、MS'77;Business-MBA'80、PhD'86)、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CEO James Gorman(Business'87)、KKR创始人Henry Kravis(Business'69)等。“奶茶妹妹”章泽天赴美交换的女子学院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哥大隶属学院,稍后详解)的校友更包括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的太太Laura Blankfein(BC'75),而巴纳德学院校长Debora Spar也自2011年起任高盛董事会董事。

哥大知名的中国校友还包括胡适(PhD-1917)、徐志摩(未毕业)、杨澜(SIPA'96)、李开复(SEAS'83)等。

从上面这些杰出校友的毕业院校中不难看出,尽管哥大在人们眼中可能是一个整体,但其实哥大校内各学院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在专业领域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今天的哥大共有20所学院,包括3个直属本科学院(Columbia College【CC】, Fu Found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SEAS】, 和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GS】)和1个隶属本科学院(Barnard College【BC】)。哥大下属的各学院另与全球许多学校设立了各种joint programs,包括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America和Julliard音乐学院等。

我的本科毕业于Columbia College,也在这里着重分享一些在Columbia College读书的体验。

哥大本科教育的核心:立三观的Core Curriculum 作为哥大创始学院的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简称“CC”)2015届的录取率仅有6.4%,在常春藤里排第二,仅次于哈佛(Harvard College)的6.2%。而CC的本科教育中最著名的就是近百年历史的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也是哥大最为引以为豪的综合教育体系。作为通识教育的典范,哥大的核心课程涵盖了文学、哲学、音乐、艺术、写作、科学、第二语言、体育锻炼等领域的全方位知识体系。

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最早源自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曾提出一系列作为一个“自由公民”应该接受的全面教育体系,后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演变,直至近代的欧美教育体系中。今天,通识教育在欧美盛行,其目的旨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哥大的核心课程中最重要的有两门课,分别是Literature Humanities(简称“Lit Hum”,文学人文学)和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也简称为“CC”,当代文明基础)。其它核心课程均在一个学期内修完,这两门课需要上两个学期,而且均是20人的小班教学。

CC的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不久,便会收到一本邮寄过来的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这是让每个CC学生自豪的一本书,证明自己是Columbia College而不是其他学院的。

虽然我在高中时期也读过莎士比亚、乔治•奥威尔、马克•吐温等作品,但真正接触西方古代文学经典还是在大一的Lit Hum上。从公元前1200年的《伊利亚特》到公元后1927年出版的《To the Lighthouse》,这门课绝对是对西方社会文化源头的最好入门。

Lit Hum里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有柏拉图的《The Symposium》和希罗多德(Herodotus)的《The Histories》。前者定义了“爱”,而后者定义了“幸福”(具体的展开说篇幅太长,有兴趣探讨的可以另起问答)。和许多核心课程当中的哲学论点一样,这些可能毕业后再也难打开的书籍奠定了许多CC学生的三观。

其实文学还算相对易读,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里西方哲学才真正进入到核心课程体系中最富有挑战的领域。

如果说Lit Hum中的文学作品打开了对人类历史理解的一扇门,当代人文基础这门课的文献才真正从根基上解析了人类是如何通过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元素,从一批简单的高智商哺乳动物,逐步建设起史无前例的人类社会(最近在读《人类简史》,所以对之前CC读过的东西多了几分感触)。从帕拉图的“洞穴之喻”探索什么是启迪、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探索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到亚当斯密眼中理性利己的人类所营造的繁荣社会、康德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结合,这门课上所引发的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甩开了所有其他课程好几十条街。

哥大核心课程的内容也会与时俱进,比如为应对全球化发展所添加的《古兰经》和Global Core(全球核心课程,即非源于西方文化的文学、哲学课程)。但与此同时,核心课程仍然有非常古板和倔强一面,比如哥大著名的Swim Test(游泳考试,在校内泳池里来回两趟即可),如果不能通过,即使所有学分都修够了也无法毕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主编Mortimer Adler就曾因为没能完成游泳考试而拿不到学士学位,直到60年后哥大给他补发荣誉学位。

哥大校内:自由、多元和PC 和其他藤校一样,课程仅仅是本科教育的一小部分,校园活动占据了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本科期间,我参加过学生会、兄弟会,当过街舞社社长,创建过阿卡贝拉合唱团,休过学、创过业,还成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

最高峰的时候,一周每晚的会都能排到十一二点。很多美本的学生会有类似的calendar,其实大部分over-achiever无论上什么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地满满的,所以不足为奇,也不算是哥大的什么特色,除了有很多活动是跟“纽约市”相关的罢了(比如在纽约Asia Society的活动、去MET博物馆参观、参加JP Morgan纽约总部的networking event等)。

而对于哥大校园文化最与众不同的还是在于进出这所大学的人。因为坐拥纽约市的地理优势,哥大校长Bollinger早在2003年就创办了一个World Leaders Forum(全球领袖论坛),每年邀请像克林顿、普京这种级别的世界领袖来校内对话。而我对哥大校园文化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正是我刚入学时,伊朗总统Ahmadinejad(内贾德)应邀参加World Leaders Forum的那一次。

2007年9月,伊朗总统Ahmadinejad应邀来到哥大。美伊关系彼时异常紧张,因为Ahmadinejad否认Holocaust(犹太人大屠杀)、高调反对同性恋,甚至认为911事件乃是美国政府自导自演。

从媒体、政客到哥大教授和学生们,都对邀请Ahmadinejad大加挞伐。但Bollinger校长是研究美国宪法的权威学者,这次邀请也正是要体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精神。最后,Ahmadinejad如期而至,全校沸腾了,上千名学生坐在校园草坪上观看对话直播。尽管在对话过程当中,校长在言辞上丝毫没有客气,不断质问Ahmadinejad有关人权、政治方面的问题,但整个过程除了口头交锋之外别无干戈,非常顺利,即便是反对者们也都通过和平抗议表示对于言论自由的尊重。

而这仅仅是哥大作为一所世界级学府所必备的自由和多元氛围的冰山一角。

哥大本科生里只有39%的白人,其余全部是非裔美国人、拉丁裔人、亚洲人等少数民族,更有近20%的国际生,分别来自60多个国家。毫不夸张地说,哥大是纽约这个种族大熔炉的缩影,而这种多元文化和自由、包容的校风早已深入骨髓。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哥大便是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的历史阵地,在女权运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天,哥大最具前瞻性的政治问题包括LGBTQ人群的平等待遇、合法婚恋,如何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降低第三世界国家贫困人口等。哥大学生的多元背景、教育体系、以及对于社会话题的开放包容,都充分地将每一位走出哥大校园的CC学子培养成为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领域发展的世界公民。

由于这样多元、自由的环境,使得与弱势群体相关的敏感话题和言论都更被崇尚以中立的方式呈现。在西方,这种言论表达方式被称为“PC”(“Political Correct”或“政治正确”)。

今天对于“政治正确”一词也有很多负面评论,因为过分强调PC其实会降低沟通效率,也可能因无法自由表达偏见而使偏见加深。但相比不顾政治正确、互相伤害和诋毁的环境,拥有一定政治包容的中立言论才能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权利,促进多元化社会的团结和融合。

哥大校外:The Empire State 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校园生活,对于在哥大整体读书体验影响最大的可能仍然是她的地理位置:纽约市。哥大的全名其实并不是Columbia University,而是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可以说,纽约是大部分人申请哥大的重要原因,也是哥大在地理位置上可以碾压其他藤校的巨大优势。

纽约是一个典型经过周密规划的方形矩阵城市,哥大位于114街,在曼哈顿北部,距离闹市区也就20分钟地铁。

哥大本科基本上周五都没有课,因此常挂在我们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Thursday is the new Friday”,社交活动从周四晚上就会开始,而一到周五,大批的学生就会坐1号地铁往南20分钟到中城区(Mid-town)看百老汇歌剧、去MET(大都会博物馆)和MoMa(现代艺术馆)看最新的展览、去Governor’s Island骑脚踏车。

还有些较早步入职场的人,会利用课外时间去华尔街投行、Madison Ave的广告公司(《广告狂人》的故事发源地)、第五大道的Fashion House实习。

纽约的繁华、多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赋予了哥大学生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但也同时稀释了原本属于学术、社交、校园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哥大在藤校中是一个人际关系相对冰冷的地方,因为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并不会像其他藤校学生一样对学校本身有着过多的归属感和依赖性。

在这一点上,哥大倒是充分体现了“纽约人”我行我素的个性。自信的眼神、高冷的步伐、不耐烦的语气,都是纽约人的特征。在纽约,地铁上经常会留出空位,因为站着更能够显示出他们的个性和主见。无论是华尔街还是时代广场、报摊大叔还是餐厅服务生,大部分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独立自主的,这也让许多无法独立的人难以适应。

我见过被父母一路呵护长大的学生,来到哥大后因为诱惑太多,整晚在外饮酒社交,无法很好地安排作息时间,结果一学期挂掉好几门课。我也见过和我同一年毕业的校友,平时不怎么去上课,也很少在图书馆里看到,每天参加很多社交活动,但最后拿着4.0的GPA直接考上法学院读JD。

可以看出,哥大读书的体验跟纽约这座拥有“宇宙中心”之称的国际大都市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整个曼哈顿都是哥大的校园。这里的文化、生活、娱乐、社交、职业……全人类在此刻所拥有最好的一切,都触手可及。

下载在苹果公司 (Apple) 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苹果公司 (Apple) Cupertino 总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纽约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成立于 1831 年,是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学之一,也是美国唯一一座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名校。所设课程压力不大,但要求甚高。而34名诺贝尔奖得主更是使......

    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上)

    前面和大家分享过在宾大沃顿商学院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本文我们来看美国斯坦福大学带给学生的是怎样的体验,本文作者主要对自己的专业ME进行介绍 ,想要申请美国斯坦福大学ME......

    在美国西北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简称NU,是一所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是美国录取难度较大的大学之一,十大联盟成员校,也是该联盟中唯一的私立大学。西北大学在US News2017年国......

    在石门中学和佛山一中就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在石门中学和佛山一中就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抛砖引玉,希望看看大家的想法。无聊间搜索了这个话题= =一不小心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下子勾起了我回答的欲望,还有那份情怀。所思所想......

    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SU)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SU)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第一次在知乎上写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回答主要阐述个人体验,图片非常多。除了地图来自于学校官网,其他照片都是自己用手......

    在北京大学读书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

    在北京大学读书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 在北京大学读书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是学五食堂的鸡腿饭、小西门的鹅腿还是博实CBD凌晨2点钟守候刷夜归来同学的温暖灯光?是选课时的拼rp、......

    【日本留学生招聘】在Target 做Business Risk是如何一番体验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日本留学生招聘】在Target 做Business Risk是如何一番体验 请问你现在在Target具体的responsibility是......

    一天的监狱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一天的监狱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高墙内外,亲人如何与服刑人员相见?新犯“入监第一课”要学什么?外籍服刑人员如何管理改造?监狱里的医院有什么不同?2月27日,来自《南方日报》、《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