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赏析对大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及自己的认识感受
理学院20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温莹莹 学号:114253010128 舞蹈赏析对大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及自己的认识感受
舞蹈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它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传达信息,表达情感与思想。用自身特有的规律和言说方式来创造美,展现美,欣赏者如果不懂得如何去鉴赏,就不能进入舞蹈美丽的情感世界就感受不到舞蹈艺术的美,但人的舞蹈鉴赏能力并非天生俱来的,它是要经过培养,训练而逐渐得到提高。
舞蹈鉴赏课对大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积累舞蹈艺术知识。艺术修养的基本构成中,舞蹈知识是其中一个因素。对其舞蹈作品进行欣赏可以促进我们欣赏知识的增长。类如:关于共鸣和真正的鉴赏能力等,还可以丰富我们相关的舞蹈史和流派以及风格等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巴赫的《三部创意曲》中,此曲运用了复调手法,具有巴罗克艺术风格,富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含蓄和严肃以及平衡。对此作品进行欣赏,可以了解前期古典乐派的艺术风格。
其次,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艺术精神。艺术精神在艺术修养中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主要指人文精神,例如一些艺术理想、态度和气质及个人追求等。从它对人生的影响角度分析,它对人生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通过欣赏高尚的舞蹈作品可以潜移默化着人心,渐渐的健全大学生们的人格。舞蹈作品越优秀,它的描写就越生动而深刻,而它的艺术形象也非常的鲜明而典型,当然会更加的引起我们的欣赏兴趣。
而且它还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与科学认识不同的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在人类的审美驱动下和审美意识的调控下,对人类心理的多种功能,例如:审美情感、感知和想象以及理解等进行调动。同时,也对舞蹈作品表达的感情进行悟解和观照以及体验,它也是遵循一种情感逻辑,使人类更加突出情感和理解。审美能力是大学生艺术修养组成因素之一,通过对舞蹈鉴赏来提高我们审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体会舞蹈艺术中的美,其二,通过鉴赏舞蹈艺术,感知艺术家的审美情感。
我觉得舞蹈赏析就和找女朋友是同理的,如果你正真喜欢她,就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她的美!
其外在: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
关于内在: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
通过这学期的鉴赏课,知道了欣赏舞蹈要通过其动作、姿态、技巧表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舞者所表现的东西。也知道了中西舞蹈的不同与相似之处,通过这门课程让我不断增强审美感受,提高自身审美素质,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通过自身彰显自己的性格,走自己选择的路在属于自己的青春舞台上展现属于自己的光芒!
第二篇:对舞蹈艺术赏析课的感悟
对舞蹈艺术赏析课的感悟
人文学院 历史学专业 刘应芬 201106407105 上了舞蹈艺术赏析课,在看了各类舞蹈作品后,我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前呢对现代舞的理解是错的,很多认识都比较肤浅。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舞蹈的内涵和功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在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生存繁衍、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发展变迁,都在舞蹈中留下了珍贵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一些民族地区一代代言传身教保留下来的、最原始的舞蹈,反映了原始世界的社会现实,它是原始人将内心生活,即主观经验和情感的对象化,是对人类的本质所作的直接展示,只不过是用舞蹈这种形式传承和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探寻人类文明史最有力的直接证明。可以说,舞蹈是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实而生动,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当时生活的现状,甚至预示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体现艺术应有的记录历史与预兆未来的双重价值。用德国艺术史学家、社会学家,现代艺术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格罗塞的话说:“再没有其他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的了”。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这一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到过,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我查了一下。舞蹈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舞蹈除有与其他艺术品种所共有的形象性、典型性、感染性等特征外,其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无论是谁,不跳舞便不懂生命的方式”——早在公元2世纪基督教诺斯替教派的赞美诗中就对舞蹈做了这样的评价。我觉得这是当之无愧的!
一、舞蹈艺术赏析中艺术鉴赏必要性
我觉得舞蹈艺术赏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教育者,其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舞蹈艺术能自然而然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更好的满足学生美育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教学目的。在舞蹈艺术赏析课中,我们应该对所学舞蹈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通过舞蹈教学来了解整个艺术领域的美。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鉴赏观念。用一句话来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
二、对舞蹈教学艺术鉴赏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发挥艺术鉴赏作用,加强对舞蹈艺术课的认识
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就应该开拓我们自己的视野,让我们的舞蹈学习和艺术鉴赏结合在一起,就会使自己的舞蹈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一点学舞蹈的同学应该和我有一样的体会。因为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的舞蹈,我认为:舞蹈是有生命的,它并不是单一的动作,要舞蹈具有生命力,就应该加强对音乐素质的感悟,使其舞蹈能力能得到提高。要不断的开拓我们的眼界,加强我们对不同题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优秀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对相应音乐的风格、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音乐艺术鉴赏作为一种抽象艺术,我们就能更好的去赏析舞蹈。看是复杂,但是只要想通了,就感觉理所当然了。我也陷入过纠结中,我曾经不会在音乐中找拍子,音乐一来我就紧张,不是快了,就是慢了,闹得很尴尬,差点就放弃了,后面学会了后,跳着舞的时候我都是开心的微笑着。
(二)发挥艺术鉴赏作用,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艺术鉴赏在舞蹈艺术赏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从发展之初,就是伴着各种敲打节奏出现的,现在的舞蹈艺术也是随着音乐起舞的。而且老师也说过,欣赏舞蹈的时候要注意听音乐,好像也是这样的,一个舞蹈中会有几个波段,而且与故事的发展情况相配合,平静缓和的音乐,舞蹈演员的动作就比较柔和,故事情节也比较平静,当音乐激昂的时候,舞蹈演员的动作就随之变得剧烈,故事情节也差不多达到高潮,当音乐最后缓和下来时,舞蹈演员的动作再次缓和下来,故事也到达了最后的结局。可见,音乐与舞蹈是分不开的,音乐艺术鉴赏对舞蹈教学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舞蹈动作大部分是通过生活中不同的动作经过提炼、加工而成,但更多的时候是来自音乐。只要听到能使自己震撼的音乐,其就会根据自己现有的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进行分析,并将作品以视觉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也有一定的了解。就比如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说实话,一开始我看不懂,在老师的讲解下,和自己回宿舍再多次观看后,我开始懂了,体会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感觉跳舞的就是我,呵呵,当然不是我啦。
(三)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提高我们队舞蹈艺术教学课质量 艺术鉴赏在舞蹈艺术赏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舞蹈艺术赏析教学中,仅靠老师对音乐艺术进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自己的参与。就音乐艺术而言,其能全面、立体化的表达相应的情感,我们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就应该积极的了解音乐艺术。毕竟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如,老师其实可以在教学生欣赏《筑城记》的时候,先给我们放一些关于《筑城记》中的出现音乐及商朝时期的一些视频录像,让学生感受一下当时商朝时期的社会气氛,再欣赏剧目《筑城记》,我们可以对这个舞蹈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老师在放映舞蹈视频的同时,可以在旁边适当的告诉我们《筑城记》故事的文化背景、作品大意,期中舞蹈的柔臂、硬腕、耸肩、笑肩等一些动作应注意的动作,脆而有棱角,动作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体现出古代先民那种特有的韵味和独特的气质。音乐作为舞蹈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其不仅能督促我们更好的学习和诠释舞蹈,还能将其带入一种意境之中,没有对这一舞蹈进行相应艺术鉴赏,没有将舞蹈和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就不能使观众真正的理解其内涵。从中可以看出,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作为一门情感艺术,情是其内在的核心。在老师的教学中,引导我们用心去领悟音乐世界中的美,将心、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展现艺术的魅力。
三、对舞蹈艺术赏析的进一步感悟
我们知道,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是艺术接受的一种主要形式。审美鉴赏是指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凭借审美知觉对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发现和判断,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鉴赏具有下列特点与性质:
第一,审美鉴赏具有直觉性。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对审美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夏夫兹博里把这种“马上见出美”或“立刻认识美”的感官称为“内在的眼睛”,比如,当我们欣赏一个舞蹈或当我们欣赏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演唱时,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或者感叹服装很漂亮,音乐很好听,就是这种审美鉴赏直觉性的具体表现。审美鉴赏直觉性具有三个特点:首先,表象性和意蕴性的统一;其次,感受和判断的统一;最后,经验性和新鲜性的统一。我在网上看到有一幅油画,画面上有一架黑色钢琴,白色乐谱,一位穿着墨绿色天鹅绒长裙的少女正弹着琴,透过那美丽的面庞,让人看到她柔美、恬静的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审美鉴赏表象性和意蕴性的统一,就像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我感觉最好的体会方式是融入那个场景当中。
第二,审美鉴赏具有情感性。审美鉴赏根源于情感需要,满足的也是情感需要。从艺术鉴赏的实践来看,人们对艺术形象的观照是一种动情观照和寓情观照,即不仅是艺术对象激发鉴赏者的情感,而且鉴赏者也寓情感于观照对象之中。鉴赏主体的情感活动由接受转为主动,活跃于鉴赏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情感判断。诗人杜甫听了同时代的音乐家袁敬定的演奏后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列宁听了伊撒亚•多波洛文演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对高尔基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对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审美鉴赏中的这种自我沉醉,是情感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进入鉴赏佳境的表现。审美鉴赏的情感性具有下列特点:
1、情感性是受动与能动的相互转化和具体统一。人们在审美鉴赏中产生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等种种复杂情感,首先在观照对象时受对象刺激、感染、震撼而触动引发的。因此审美鉴赏中的情感开始主要是受动性情感。例如,欣赏喜剧小品时,能引起人们的滑稽感、轻松愉悦感;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马勒的交响乐作品,会让人感受到压抑、沉重与痛苦;歌曲《马赛曲》则令人振奋和激动不已;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能使人心情放松、舒畅;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威尼斯船歌》让人仿佛看到意大利威尼斯河上行船往来,碧波荡漾的景象„„这些体会如果只听一遍 不够的,有时候与当时的心情有关的,比如你在心情兴奋,激动高兴的时候就适合听《马赛曲》,如果此刻的你处于悲伤,低落中听《命运》你就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欣赏舞蹈作品时也是这种感觉。但是,审美鉴赏中情感的受动不等于被动,它随即又转化为能动。即在审美鉴赏中,情感不仅受物而动,也还会随兴而发,自由生发,有着极大的主动性。一是主体对对象所传达的情感具有选择性,他选择自己乐意接受,能满足自己审美需求的情感;二是主体对由对象所激起的情感具有生发性,即他会能动地调动自己在生活经历中所曾体验过、所积累的情感去与当前情感相比照、相应和、相融汇,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中生发和强化自己乐意接受的情感,从而获得最大的情感满足。这种情况,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可能,但是感觉会比较难。
2、情感性是认同性和排他性的有机统一。老师在上课中说道主体与客体,结合所查资料,我认识到:在艺术审美鉴赏中,情感一方面受鉴赏对象所表现的情感的诱发、触动、制约和规范,一方面又有鉴赏主体根据自己情感经验和情感需要的选择、接纳和生发,因而便必然有所认同,有所抗拒,既可产生“像喜亦喜,像忧亦忧”的主客体情感相容相生的状况,也可能产生“像喜未必喜,像忧未必忧”的主客体情感相拒相斥的状况。这种认同性和排他性情感的产生,既有上述艺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方面的原因,这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蕴和性质是否能与鉴赏主体的内在情感相契合,成为鉴赏者的情感需求,为道德的、政治的、或宗教的、民族的情感所认可和接纳,认同则产生共鸣,反之则抗拒排斥,我理解的就是这样!
3、情感性是领悟与感动的相互渗透与自然统一。审美鉴赏中由艺术对象所激发的主体的情感性,既表现为情感性的感动,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又表现为心灵性的领悟,能决定情感的去从是非,并且往往是在感动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又倍加感动。审美鉴赏中的情感性既不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也不只是理性认识的反应,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合为一的结果。如《飞天》中,立志故事与凄美爱情的交融,我们随着故事的进展产生的喜怒哀乐及对生活的感悟,在感动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又倍加感动。这就是情感性的一个体现。
小结
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之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来传达各种信息,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之后,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就比如老师放的一个少数民族的,祭祀,农耕,生活的舞蹈视频。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美国苏珊·朗格称“在一个由各种神秘力量控制的国土里,创造出来的第一种形象必然是这样一种动态的舞蹈形象,对人类本质所作的首次对象化也必然是舞蹈形象”。舞蹈史学家王克芬在《中国文明史》中指出:“舞蹈作为人类社会古老的文明现象,不仅是最早的艺术,还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艺术,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所以说能够欣赏到一部舞蹈作品是非常幸运与幸福的事,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对舞蹈了解加深了,之前只知道好看与不好看,动作优美与否,只会觉得:哇,好厉害,怎么做到的!现在我可以从舞蹈中看出舞蹈所要表达给我们的东西,看出舞蹈中的故事,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每位同学看过舞蹈后,对舞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怎么都会有一点认识,但是在看《流浪者之歌》时,我感觉思绪好像被堵住了似的,我一直很想知道“绿叶”到底是代表什么,同学们说是希望,嗯,感觉对的,但是就代表了希望吗?以及,为什么要设定一位一直站着的舞蹈演员(和尚),有什么作用呢?记得一位同学说了一句他的站立和其他舞蹈演员形成对比,暗示:“人在做,天在看”我觉得他呢是一位出家人,出家人不是看破红尘了吗?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是不是表示一种听天由命,在流浪中随波逐流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穿越人世,看破红尘,只为出家!呵呵,我感觉站着的他,和其他演员形成了对比,一种积极和消极的对比。因为我的理解中,舞蹈一定要有动作,它是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完全不动,意味着什么呢?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想象能力还欠缺,从而影响了对舞蹈的欣赏与理解,所以我的感悟会狭隘。之前我喜爱舞蹈华丽的外表,现在我更喜欢它蕴含的最真实的内在,就像对一个人的喜欢,不是因为他帅,而是因为他有内心高尚的品质,这就是我对上了舞蹈艺术赏析课的最大的感悟,谢谢老师!如有不足之处望老师多多指教!
第三篇: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摘要:舞蹈是人类“艺术之母”,在人类还没有语言的时期,人们用于传授劳动过程与劳动动作所用的形式我们追溯它是舞蹈的起泺。从舞蹈起源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最初的艺术形式。人类社会进入了2 1世纪,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在众多素质教育途径中,舞蹈教育是不可忽略的。而舞蹈整赏课更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关注舞蹈艺术架起了一座心与心交流的桥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舞蹈、审美
艺术的世界里,有一个奇妙的国度,她属于舞蹈。自古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舞蹈艺术与美联系起来:舒展的肢体,曼妙的舞姿,高难的旋转„„无一不博得啧啧惊叹,舞蹈在人们心目中自然有了定位。十五世纪诞生于意大利的芭蕾舞蹈艺术经历几百年的磨砺更是量化为唯美的标签。舞蹈通过自身与其他姊妹艺术不同的传播形式带给欣赏者视觉的享受,情感的满足,精神的愉悦。提及舞蹈,总会让人联想到一切优美的辞藻。久而久之,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思维定势:美即舞蹈。无独有偶,纵观艺术长河,艺术虽然没有拒绝表现丑,但却不允许丑以其本来面目存在,而必须变为美,因此艺术总是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格局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被打破,艺术中丑的比重急剧增加,并在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大有与美分庭抗礼之势。面对艺术审美的历史骤变,如何在大学课堂中把握舞蹈美育的审美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还记得在看《舞蹈世界》里的舞蹈比赛,通过舞蹈动作把阿婆的乐趣生活,军人的刚强坚韧,恋人的痛苦缠绵,梅兰芳的蓄须忠国,维吾尔人的热情人生等等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随他们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心随其动。可见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对大学生审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舞蹈作为情感的艺术、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方面起
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通过舞蹈艺术的韵律、节奏、表情和构图给人以美感而获得的。它感染着欣赏者的感情。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对舞蹈鉴别和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知识、性格爱好和价值观念。同时也是学生感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价值观的过程。正如捷克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知识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感官的感知能力是一个人接受新知识的必备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从感官开始,然后通过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使人对具体事物的探讨生成理论,最后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作出判断。注意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学生只有拥有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净化,人格才会不断完善。舞蹈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使学生的感官更为活跃,更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学生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态度,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健全。
审美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功能。舞蹈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的审美作用体现在舞蹈的节奏、表情和构图上给人以美感和在舞蹈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它不仅感染着观众的感情,也鼓舞着舞者本人的情绪。观赏者与舞者之间的情绪互相影响下,从强烈的节奏感中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
在生产力落后的原始社会,人们重视最基本的生存,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往往借助于无形的神灵来寄托心愿。他们渴望没有杀戮、没有灾难的温饱生活,对天神祈雨时的虔诚,五谷丰收后狂舞的喜悦无不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紧密相连。这时的艺术审美是原初状态的,实用的,生活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迅速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这时的艺术审美是发展中的,唯美的,虚幻的。伴着工业化的进程,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冲突下,人们的主体性强化,驾驭事物的能力提高,审美视野随之扩大,充分体现文化的成熟和宽容。人们的感觉系统因之而发生改变,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形式均出现大的改变,现当代艺术呈现出与传统艺术迥然不同的风貌。科学美学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码艺术的扩张,更显现出科学文化审美的突出成就。艺术家们纷纷重新解读传统艺术,并开始涉足以前的禁区,使审美范围拓展了,变其为精神征服的审美对象,让艺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我们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者说,凡是艺术就是美的„„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等于美。”这体现了当下艺术审美的特点:开放、理性、多级、客观。
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过舞蹈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人生的珍重大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与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和生
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第四篇: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认识
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更要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什么是数学能力?本书的第十二章阐述:认知发展理论、心理计量学以及认知心理学都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并无统一定论。近代心理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并具有一个复杂的结构。西方心理学家们认为一般 智力因素、数因素和推理因素在数学能力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认为,对数学材料及其关系的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学生的数学能力主要是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的,同时也是在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1、数学能力结构诸因素的发展客观上存在不平衡性,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数学教学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中所存在的这种客观性。总的讲,小学时期儿童数学能力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提高水平,这是儿童发展的一 般趋势,但具体到数学能力各因素的时候,这个一般趋势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这在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中就显著地体现出来了。如:对应关系、守恒、分类整理(子集与全集的关系)以及单纯序列等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成绩提高很快。而可逆运算、函数思考、对数字和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即 使经过多次训练,学生成绩提高也很困难,这说明数学能力结构各因素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我们的教学必须针对学生必理发展特点进行,一切落后或逾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都将获益甚微,事倍功半,甚至会阻碍学 生智力的发展。
2、迁移和培养。从训练来看,凡能将课堂所掌握的知识、运算技能迁移到同类的以不同形式出现的题目上去,成绩就高,反之就低。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迁移能力,首先要注意使 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迁移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要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这是迁移的关键。迁移从本质上讲就是概括,学生之所以能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就是因为学生能把当 前遇到的新课题纳入到已有的相应数学知识结构中,并从中找到与新课题的共同点,发现新课题的本质,从而提取出原有的知识去解决当前的具体问题。所以,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迁移的关键,如果从低年级就 开始注意这个问题,那么在六年的学习中,学习的数学能力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3、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应落在发展的后面。维果茨基把儿童发展划分为两个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地解决问题,独 立地学得知识;第二种水平是儿童尚处在形成状态,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独立地获得知识,需要成人的帮助,这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育者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和教学的最高阈限,所以,了解教学对象的总体“最近发展区”及每个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使我们的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那么,学生的数学能力将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进行数学能力训练的目的。
第五篇:《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论文
题目:《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论文摘要:大学中的舞蹈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力的重要途径,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艺术鉴赏能力和参与能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是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在普通高校中普及舞蹈教
育,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大学生、舞蹈、审美
舞蹈是一种人体的艺术,是一种人体生命律动的展示,它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一些经过艺术性加工和提炼的肢体动作作为表现手段,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面部的表情为基本的要素,借助服装、舞台、灯光、布景等辅助手段,鲜明地反应出人们的不同思想、信仰和审美,从而表现出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情感。从中国古代的“大司乐、乐府、梨园”到今天的各个层次学校中的舞蹈教育,舞蹈正以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让人们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在高校中普及舞蹈教育,不但可以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优美的气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喜欢艺术、喜欢舞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中舞蹈教育,其主要意义在于身形塑造方面、能力提高方面 和审美能力提高方面。在此主要谈其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的影响。
舞蹈作为美育的最佳形式,其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们在参与舞蹈的过程中,得到了感官的愉悦和意向的感悟,超越了功利的意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精神的境界,其本质意义上说一种情感的教育,这种以审美为核心的审美特征,也是舞蹈的审美本质所在。
首先,舞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感受美和表现美。罗丹曾经说过,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审美能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于美的发现能力和感受能力。通过舞蹈欣赏,将使学生获得感官愉悦,使自己的情感和舞蹈作品的情感发生碰撞和共鸣。例如对于抒情性舞蹈的欣赏,这一类型的舞蹈是通过舞蹈,来抒发人物的某种思想情感为主题的。例如杨丽萍的《雀之灵》,通过对孔雀惟妙惟肖的模仿,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意境,表现出人们对于孔雀的喜爱和生命上的相通。又如对于力量型舞蹈的参与,这类舞蹈的节奏快,动感强,和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在实际的参与中,体现出了一种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不自觉地就将舞蹈的美展现出来。
再次,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与舞蹈同源而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就像是一对亲姐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它在舞蹈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音乐为舞蹈起着渲染和烘托气氛的作用,给人物应有的性格刻画,与舞蹈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如民族舞《蒙古人》,激越的音乐让我们看到的是蒙古人民的率直和豪迈;舞剧《天鹅湖》里的场景音乐,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刻画出公主美丽、善良、纯洁的形象。音乐还可以激发感情,让人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节中,在音乐中的舞蹈,既加强了节奏感,又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最后,舞蹈能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和潜能,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从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体的器官更加灵活敏锐。舞蹈从不同程度上增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因为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它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人的思维创新能力。这也充分证明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舞蹈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学生形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还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欣赏,舞蹈活动的参加,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当今这个讲求合作、整体的时代,舞蹈活动和表演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团队意识,增强个人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最后在一些列的欣赏和参与中,获得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建议各个普通高校能够对舞蹈教育的普及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行持久深入的研究,切实让舞蹈教育成为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军,开展舞蹈美育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3年4月版
[2]于平著,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刘桂芳,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7月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