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4:3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最终版)》。

第一篇: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最终版)

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

从大三才刚刚开始接触音乐美学这门课程,课程虽短却学习到许多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在课堂上面,书本上面,课程上面都能获取各种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知识。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从字面文本意义上来观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也是比较学理化并有些抽象的词汇,非专业学人恐就字面理解也会具有差异性与困难。当我们走进音乐厅,直面感性聆听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时,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赞扬还是批评,它总是已经随着作品音响的进行而在聆听者的内心中产生了一种对作品的内心触动——即已经产生了一种所谓的“听觉内容”。这样一种由音乐作品而引起的“听觉内容”是伴随着音响的进行而在观众的内心中产生的,我们是否可以说这种感受性的内容是音乐音响传达给观众的一种音乐内容呢?如果我们承认了它是音乐所具有的一种内容,那么为什么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聆听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性内容呢?这些看似简单肤浅的问题,却是最本质并难以完全回答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音乐是否具有内容,音乐的织体形式本身是否又具有自我客观意义上的“形式内容”?我们常讲大三和弦的明亮,小三和弦的柔和,除去审美主体客观的听觉心理与自我客观存在的听觉感性审美规律之外,就音乐客体即音乐结构上的形式逻辑而言,它是否具有音乐客体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上的内容呢?大三和弦的明亮,小三和弦的柔和,这两种听觉感受的来源是否可能本来就存在于音响的客观规律之中呢?即音响自我的形式逻辑中已经存在了音响明亮柔和的物理性结构规律,它不以人的听觉变幻为转移。如果这样一种形式意味上的内容客观存在,那么,仅就音乐形式客体而言,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承认音乐有其自身的形式内容,由此,即使是音乐的形式也同样存在着形式意义上的内容。而形式意味上的内容涉及到音乐作品的历史流变与方法变迁,作曲家采取什么样的作曲方法论就决定了会出现什么样的音乐织体结构形式,从而也就意味着会出现什么样形式意义上的内容。与作曲家作曲方法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及其形式织体构造毫无疑问也会受到作曲家人本意识与审美情态理想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作曲家的方法论与美学观念的选择直接导致了音乐作品的整体技术形态构造。值得特别说明并需要大家关注与讨论的是作曲家的人本意识与审美理想是社会物化及人化的产物,它是在社会历史影响下兼及对人本生态的思考而形成的,带有深度的社会性内容与历史意义,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必定带有深刻的社会因素,从而,也就不会逃脱社会性的内容与史论意义。正因为如此,完全否定音乐的内容,否定音乐作品的历史性意义而宣称音乐作品的纯粹形式意味是肯定站不住脚的!更何况,音乐自身的形式逻辑也包含着形式意味上的逻辑内容与方法论内涵。

在这里我想讲讲我对于音乐审美的理解。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正如人类的意识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一样,音乐审美意识作为人类意识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它也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美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音乐艺术的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意识的发生。出人类的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以音乐艺术的存在为前提,还只说到了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从主体方面说人类的音乐审美意识究竟是怎样发生的?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这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主观因素。即使是生活在音乐艺术获得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假如没有音乐审美的实践,没有对音乐艺术的长期接触,那么他就不可能具有音乐审美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来存在着,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可能感知的程度为限。”① 音乐审美意识作为人的一种主体能力,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人的主观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只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音乐的审美意识才会发生。“一方面为了使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而另方面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② 音乐的审美意识,首先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只是在有了音乐艺术美的存在,才可能有音乐的审美意识,同时,又只有当审美主体作为一个社会的实践着的人,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观照中产生了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来肯定的音乐审美感受时,音乐的美对他来说才能成为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他才能真正具有音乐的审美意识。这就是我们对音乐审美意识的根源及其发生所持的基本观点。

人的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又会反转来影响和促进音乐美的发展,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特别是音乐家的音乐审美意识的高度发展,音乐艺术本身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音乐艺术本身就是音乐审美意识的物化,是音乐审美创造的结晶。音乐审美意识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音乐美的创造之中。由于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与非具象性的特点,它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更多的是以主观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态度的方式来进行,即更多的是客观因素消融在主观因素之中,因此,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审美意识的参与就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音乐审美意识的积极参与,音乐美才能更好地表现现实生活的美和人的思想情感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音乐审美意识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对现实生活美、对人的思想情感美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音乐审美意识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音乐美的创造,并且能够通过丰富人的思想情感的美来增进现实生活的美。音乐审美意识的积极作用正是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篇:音乐美学论文

内容摘要:

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美学课的学习,我的体会颇多。尤其是老师在讲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中的音乐欣赏的一般本质时深深触动我。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聆听音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则有助于我们对音乐作品欣赏与理解。关键字: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的本质 韦伯 《自由射手》歌剧

从美学上认识音乐欣赏的本质

在经过一个学期学习音乐美学,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解,让我懂得什么是美,美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也让我逐渐感觉到音乐的美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音乐美可以大到一步庞大的音乐著作,小到我们身边几个动作发出的音响。也让我明白了罗丹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我就从美学角度上谈谈我对音乐欣赏本质观点欣赏的理解。

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脱离了音乐欣赏,离开了听众,音乐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也就会失去意义。在课堂上,老师已经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音乐欣赏的本质有:

1.听觉审美的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我们人的耳朵不仅有接受外部信息的功能,还有对音乐美与丑的判断,即听觉审美的能力。

2.感性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

我们人通过听觉获得对音乐内容的体验,享受从美好的音乐感觉来获得音乐价值。

3.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

理性认识我认为就是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我们对作品所作的功课,即了解这部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品经历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

下面我用实例来解释一下我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本质的理解。我第一次听《自由射手》歌剧时,只是知道到这部歌剧大概内容是讲,一个守林园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相爱。为了能与阿加特成婚,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第一天马克斯在射击比赛中失败了,为此他忧心忡忡。这时出现了一个猎人轿卡帕尔,卡帕尔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骗了马克斯去与魔鬼交换一种叫百发百中的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告诉他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要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全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向一只白鸽,但是没想到这只白鸽居然是与他相爱的阿加特化身。王子特别生气,决定要治马克斯的罪,就在这时,丛林中走出一位老人为马克斯求情,最后马克斯与阿加特终于结为伴侣的爱情故事。

欣赏音乐剧时,我其实很不理解音乐为什么这样出现。只能感觉到音乐律动所带来的美。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我知道欣赏音乐要有听觉审美,通过音乐审美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再通过了解音乐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与作曲家的生平及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于是我又重新对这部歌剧进行了一番功课。

《自由射手》又叫《魔弹射手》,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人物韦伯的作品。韦伯创作高峰是他完成《自由射手》,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后的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时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在黑暗社会现实下,他们强烈渴望追求新的社会理想,阐发新的音乐思想,表达自我的感情色彩。这些在韦伯的《自由射手》都有体现。歌剧的序曲用圆号和单簧管的配合表现了作者向往的社会生活。森林自由和平,欢乐的生活。突出了猎人马克斯与护林官女儿阿加特相爱的浪漫气息。第一幕中马克斯在射击比赛中失败所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无法忍受失败的痛苦”,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绝望,然后用抒情的咏叹调表述自己的失败回忆起以前欢乐的记忆不由得心痛,最后能听到单簧管显示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也为下一幕做了铺垫。第二幕,主人公向恶势力屈服,也表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祈祷歌“微风轻吹,将我祷告带上天”表现力女主人公善良的心。第三幕,带有民族风格的合唱“猎人大合唱”雄伟壮观,与序曲中的圆号描写的森林自然景色相互照应,也能从这里表达出韦伯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从韦伯这一部作品能够深刻体会到音乐欣赏活动本质,理解认识对我们欣赏音乐审美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音乐欣赏的本质从美学方面的理解。

音乐学院

第三篇:微笑服务心得体会见解

微笑服务见解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时间过得很快,来到淮南所收费站工作已有两个多月了。来到这个新环境中,有很多的不懂,也面临着问题。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成长了很多。转变自我角色,努力适应新环境、新工作、新同事。

在两个个月的实习工作中,学习了入口发卡、出口收费、道口设备认识了解、日常卫生维护、亭内仪容举止、微笑服务。也逐步的认识到,在熟悉掌握业务知识的同时,提高微笑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对微笑服务有了初步的认识与见解。

我们收费所是从事服务性工作,在保证自身效益的前提,让广大司乘人员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最大可能的提高司乘人员的满意度、愉悦度是我们最求的目标。所以微笑服务显得格外重要,在当今和谐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微笑服务更加彰显我们收费人员神奕风采。

微笑服务是规范礼貌服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微笑服务无疑可以大大的改善服务天都,提高服务质量。微笑服务提供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和心理享受,本身就具有含金量。所谓诚招天下客,客从笑中来,笑脸可以增添欢乐,消除隔阂。也许司乘人员本来心情不是很好来到你的亭子窗口,当你一声“您好”一个微笑,就能消除他一个疲惫、烦恼的心情。因喜悦而开颜,微笑是一种特殊的情趣语言,微笑可以充 分的表达尊重、情切、友善、愉悦的情趣。能购很好的与广大司乘人员进行沟通,缓解紧张的气氛,消除陌生、消除怨气、消除彼此的距离,微笑不仅可以提供高层次、高规格的礼貌服务,更可以时刻彰显我们高文明素质服务。

我们每天要在收费亭中工作八个小时,要时刻微笑的对待每一位司乘人员。但人有悲欢离合,好坏情绪的波动,空暇无聊时间的枯寂,都会影响我们微笑的质量。但我们又要时刻准备着、微笑着,这就需要我们自我内在调节,掌握正确的方法与要求。如何调节微笑、如何展现微笑,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与思考的问题。

微笑本来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在脸颊绽放的魅力。微笑这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起的词语,他很简单做起来也很容易,有谁不会“笑”。但我们高速收费员不一样,我们要笑还要持续的笑,高兴了要笑不高兴也要笑,微笑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情感行为,但更是一种职业要求。我们的微笑是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的微笑要亲切、自然,但是在八个小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怎样才能使微笑变的情切美丽呢?我认为我们收费员要对形色万千的司乘人员始终保持微笑,需要谨记两个部分,一是博爱、二是用心。

第一:博爱,博爱精神能让人心胸广大的,既然心中有了爱,再暴躁的人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柔情似水。百炼精钢都能化为绕指柔,博爱乃为仁者之爱!我们是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必然面对着行色万千的人,有的对你微笑、有的对你抱怨刁难。在多样的情绪中我们就要有博爱的精神,当别人对你抱怨时,叫喧搞的这 么慢、取笑你笑的不够真诚、你要有博爱,你要换位思考,当你是一位司乘人员是,等了长时间你也有抱怨,面对一个笑的很勉强的笑脸,也许你也会博笑一而。当你恶意刁难无理取闹受了委屈事,我们更要坚强,我们更要有博爱,以一颗博爱的心宽恕别人,也要有颗博爱的心宽慰自己,既然我们选择了收费员的这份工作,我们就应该承受住这些时常发生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多了,渐渐的学会了用微笑来对待,保持平和的心态。当别人对你微笑时,我们就应该悠然而笑,因为我们的微笑获得了尊重。微笑有一种作用,对朋友,微笑是友爱;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微笑是宽容;对陌生人,微笑是交流。所以,如果我们心中充满博爱,将微笑作为每天工作的一个爱的习惯,那么就可以预先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怨气,化解许多不必要的争执。就有了好的心态好的微笑。

第二;就是用心。工作就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我们在工作是要认真,好多人把工作的八个小时看成混的八个小时。这当然干不好工作。全身心的投入,长时间的微笑一般都难做,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当看见车我就开始微笑,在收费发卡过程中持续的笑,无论监控是否监控到,都要认真保持,不能侥幸偷懒。微笑服务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认真的思考,具体到每一个点上,标准化、规范化。我们只有加倍的努力、加倍的付出。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成绩。用心去做,就能把微笑服务做的得心应手。

我们调节自己的内因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外因对我们的 影响与帮助。我们要放大外部因素对我们的帮助。

第一:要向领导与同事请教。像我们新员工有很多的不足,工作很不熟悉,做的不够到位,这就需要我们向他人请教。他人能够更好的发现你的缺点不足,给予我们于指正。学会与他们沟通,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更好的提高微笑服务质量水平。

第二:要经常查看录像做好回头看。查看自己的录像,作为一个旁观者观看自己的录像,在观看录像时就可以轻易的发现其中那些做的不正确、不足之处,予以纠正。我们需要调看微笑服务做的较好同事的录像,仔细观看他人优秀之处,吸取他人精华以弥不足。跟监控员做好交流,让监控员留意观察你的欠缺,及时通知你,才可是你在第一时间内纠正自己错误。

我们在微笑中享受工作,在微笑中体验快乐,热情主动的微笑服务,才能创造和谐的关系。给别人一个美丽的微笑,换来自己美丽的工作。

微笑服务对于我一个新员工来说,要做的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至今我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不断的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微笑服务的质量,给广大的司乘人员一个自信、亲和的微笑。

淮南所:梁泳 2011年06月25日

第四篇:音乐美学试题及答案

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

(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

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

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

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具有较弱的表义功能,不具语义性。语言是一种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符号,能够表达确切的含义,语言声音中的表情音调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语言中的表情音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发展成为音乐的音调,从而为歌曲等音乐的创作提供借鉴。

音乐美学中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基本差别是什么?

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可以表现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实现世界中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其形式可以表现各种非音乐性的内容,而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不表现各种现实中的事物,甚至也不表达情感,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之外没有其他内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念上的对立,是因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它的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我们不太容易发现这种联系。

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我们认为音乐形式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趋势等音乐形式的产生无疑是伴随着现实生活内容的复杂而不断发展,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也是建立在现实中人们审美心理基础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音乐的形式绝对不是对现实的概括和美学提炼,而是不依它表现的对象的变化而改变的,比如乐律和调式等形式的独立性。所以我们认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6.简述人与音乐形成审美关系需要具备的条件。

人与音乐要构成审美关系,需要处于,审美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审美的能力,审美趣味的音乐类型,进入倾听过程。1.审美目的或欲望。2.合适的音乐类型3.直接的感性接触。

7.简述西方概念的“作曲”需要具备哪些美学原则

1.技术与艺术的结合。2.理性与感性的结合。3.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8、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音乐形式所赖以存在的客观依据(即时间、空间和运动),与这些依据本身的物质性含义不尽相同,它们往往赋予音乐形式的存在以物质性和客观性以外的某些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成份。音乐中的时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一种观念性的时间,一种时间表象。音乐中的空间与客观世界中的空间概念也不同,而是在听觉经验基础上由主体想象出来的一种空间幻象。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运动与其实际上的音响运动也不同,是一种由音调变换给主体造成的想象中的运动。所以,音乐的形式存在于主、客观的统一之中,存在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之中。

9、音乐怎样表现感情?

首先,人的情感可以体现为表情动作,在人体的三种表情动作——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中,言语表情和音乐关系密切,包含情感信息的言语表情的音调可以通过向音乐音调的移植,成为音乐表现情感的内在依据。

其次,人的情感和音乐虽然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是两者都是在时间中伸展变化的,而且两者在运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共同点。这种情感和音乐之间的同构关系是音乐表现情感的另外一个依据。

最后,音乐和情感都具有非概念性和非视觉性,这造成了音乐表现感情的单纯性和直接性,也是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原因之一。简述音乐创作的本质。

音乐创作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

二、音乐创作是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

三、音乐创作是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

四、音乐创作是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谈谈职业作曲的艺术创作的特点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职业作曲的一般性具有萌发、酝酿、突破、写作的过程性特点。音乐创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声音想象或演绎及其记录几方面。一般性特点:

(1)萌发。在审美领域,职业作曲家受到外界或内心某些因素的促动,产生创作欲望,便萌发了创作意念。

(2)酝酿。萌发了创作欲望,并非即刻就能进入具体创作过程,而往往需要一段或长或段时间的酝酿。

(3)突破。灵感是为有准备的心灵准备的。

(4)写作。当准备或动机出现,作曲家就可以开始具体写作。特殊性特点:

(1)声音想象实验。音乐创作声音效果的想象。作曲家为了选择自己需要的声音效果,往往采取音响实验的方法。(2)声音演绎:套路。经过长期的音乐创作实践,后人在一定时期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形成系统“作曲技法”,如西方作曲“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和乐器法。

(3)声音记录:乐谱。除了许多后现代主义反美学的音乐不采用常规记谱方式外,常规审美范畴的音乐创作都将乐思落实在乐谱上

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

(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

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

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

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具有较弱的表义功能,不具语义性。语言是一种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符号,能够表达确切的含义,语言声音中的表情音调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语言中的表情音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发展成为音乐的音调,从而为歌曲等音乐的创作提供借鉴。

音乐美学中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基本差别是什么?

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可以表现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实现世界中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其形式可以表现各种非音乐性的内容,而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不表现各种现实中的事物,甚至也不表达情感,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之外没有其他内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念上的对立,是因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它的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我们不太容易发现这种联系。

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我们认为音乐形式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趋势等音乐形式的产生无疑是伴随着现实生活内容的复杂而不断发展,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也是建立在现实中人们审美心理基础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音乐的形式绝对不是对现实的概括和美学提炼,而是不依它表现的对象的变化而改变的,比如乐律和调式等形式的独立性。所以我们认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6.简述人与音乐形成审美关系需要具备的条件。

人与音乐要构成审美关系,需要处于,审美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审美的能力,审美趣味的音乐类型,进入倾听过程。1.审美目的或欲望。2.合适的音乐类型3.直接的感性接触。

7.简述西方概念的“作曲”需要具备哪些美学原则

1.技术与艺术的结合。2.理性与感性的结合。3.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8、如何理解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音乐形式所赖以存在的客观依据(即时间、空间和运动),与这些依据本身的物质性含义不尽相同,它们往往赋予音乐形式的存在以物质性和客观性以外的某些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成份。音乐中的时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一种观念性的时间,一种时间表象。音乐中的空间与客观世界中的空间概念也不同,而是在听觉经验基础上由主体想象出来的一种空间幻象。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运动与其实际上的音响运动也不同,是一种由音调变换给主体造成的想象中的运动。所以,音乐的形式存在于主、客观的统一之中,存在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之中。

9、音乐怎样表现感情?

首先,人的情感可以体现为表情动作,在人体的三种表情动作——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中,言语表情和音乐关系密切,包含情感信息的言语表情的音调可以通过向音乐音调的移植,成为音乐表现情感的内在依据。

其次,人的情感和音乐虽然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是两者都是在时间中伸展变化的,而且两者在运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共同点。这种情感和音乐之间的同构关系是音乐表现情感的另外一个依据。

最后,音乐和情感都具有非概念性和非视觉性,这造成了音乐表现感情的单纯性和直接性,也是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原因之一。简述音乐创作的本质。

音乐创作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

二、音乐创作是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

三、音乐创作是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

四、音乐创作是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谈谈职业作曲的艺术创作的特点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职业作曲的一般性具有萌发、酝酿、突破、写作的过程性特点。音乐创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声音想象或演绎及其记录几方面。一般性特点:

(1)萌发。在审美领域,职业作曲家受到外界或内心某些因素的促动,产生创作欲望,便萌发了创作意念。

(2)酝酿。萌发了创作欲望,并非即刻就能进入具体创作过程,而往往需要一段或长或段时间的酝酿。

(3)突破。灵感是为有准备的心灵准备的。

(4)写作。当准备或动机出现,作曲家就可以开始具体写作。特殊性特点:

(1)声音想象实验。音乐创作声音效果的想象。作曲家为了选择自己需要的声音效果,往往采取音响实验的方法。

(2)声音演绎:套路。经过长期的音乐创作实践,后人在一定时期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形成系统“作曲技法”,如西方作曲“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和乐器法。

(3)声音记录:乐谱。除了许多后现代主义反美学的音乐不采用常规记谱方式外,常规审美范畴的音乐创作都将乐思落实在乐谱上

第五篇: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一)

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美学课的学习,我的体会颇多。尤其是老师在讲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中的音乐欣赏的一般本质时深深触动我。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聆听音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则有助于我们对音乐作品欣赏与理解。

关键字: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的本质 韦伯 《自由射手》歌剧

从美学上认识音乐欣赏的本质

在经过一个学期学习音乐美学,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解,让我懂得什么是美,美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也让我逐渐感觉到音乐的美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音乐美可以大到一步庞大的音乐著作,小到我们身边几个动作发出的音响。也让我明白了罗丹的一句话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我就从美学角度上谈谈我对音乐欣赏本质观点欣赏的理解。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脱离了音乐欣赏,离开了听众,音乐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也就会失去意义。在课堂上,老师已经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音乐欣赏的本质有:

1.听觉审美的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我们人的耳朵不仅有接受外部信息的功能,还有对音乐美与丑的判断,即听觉审美的能力。

2.感性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我们人通过听觉获得对音乐内容的体验,享受从美好的音乐感觉来获得音乐价值。

3.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理性认识我认为就是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我们对作品所作的功课,即了解这部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品经历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下面我用实例来解释一下我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本质的理解。

我第一次听《自由射手》歌剧时,只是知道到这部歌剧大概内容是讲,一个守林园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相爱。为了能与阿加特成婚,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第一天马克斯在射击比赛中失败了,为此他忧心忡忡。这时出现了一个猎人轿卡帕尔,卡帕尔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骗了马克斯去与魔鬼交换一种叫百发百中的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告诉他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要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全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向一只白鸽,但是没想到这只白鸽居然是与他相爱的阿加特化身。王子特别生气,决定要治马克斯的罪,就在这时,丛林中走出一位老人为马克斯求情,最后马克斯与阿加特终于结为伴侣的爱情故事。欣赏音乐剧时,我其实很不理解音乐为什么这样出现。只能感觉到音乐律动所带来的美。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我知道欣赏音乐要有听觉审美,通过音乐审美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再通过了解音乐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与作曲家的生平及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于是我又重新对这部歌剧进行了一番功课。

《自由射手》又叫《魔弹射手》,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人物韦伯的作品。韦伯创作高峰是他完成《自由射手》,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后的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时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在黑暗社会现实下,他们强烈渴望追求新的社会理想,阐发新的音乐思想,表达自我的感情色彩。这些在韦伯的《自由射手》都有体现。歌剧的序曲用圆号和单簧管的配合表现了作者向往的社会生活。森林自由和平,欢乐的生活。突出了猎人马克斯与护林官女儿阿加特相爱的浪漫气息。第一幕中马克斯在射击比赛中失败所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 “无法忍受失败的痛苦”,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绝望,然后用抒情的咏叹调表述自己的失败回忆起以前欢乐的记忆不由得心痛,最后能听到单簧管显示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也为下一幕做了铺垫。第二幕,主人公向恶势力屈服,也表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祈祷歌“微风轻吹,将我祷告带上天”表现力女主人公善良的心。第三幕,带有民族风格的合唱“猎人大合唱”雄伟壮观,与序曲中的圆号描写的森林自然景色相互照应,也能从这里表达出韦伯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从韦伯这一部作品能够深刻体会到音乐欣赏活动本质,理解认识对我们欣赏音乐审美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音乐欣赏的本质从美学方面的理解。

音乐学院关于音乐的本质

音乐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由古代的相对单一到近现代的复杂多变,音乐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音乐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伴着音乐的节奏生活,可以说,没有音乐,世界将变得异常寂寞。如今,音乐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已不言而喻,然而,生活在音乐海洋中的人们也许很少深思过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对人类社会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的问题。关于音乐的本质的问题,即音乐究竟表现什么的问题,自音乐产生以来便长久地困扰着人们,同时也吸引着人们为之探索,并导致了一门专门学科一音乐美学的诞生。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音乐理论家都曾孜孜以求,在音乐本质问题上耕耘播种,著书立说,形成众多的美学流派,这些流派在音乐艺术发展的各个时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然而迄今为 止,仍找不到一种较为完善、普遍为世人所接受的权威理论。但是这些流派和学说的存在,对于音 乐本质问题的探索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对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窥探音乐王国的奥秘,进行音乐欣赏是大有好处的。以下将介绍几种主要理论:

一、造型说

造型说是音乐美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个美学流派。这个流派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立的 “模拟论”为理论依据,认为音乐是对于客观现实中各种音响的模拟,它从属于现实,也依赖于现实;现实中的声音原形象是第一性的,根据现实中声音原形象而创造的音乐形象是第二性的。

二、表情说 音乐学中造型说的缺陷引起了表情说的出现,并与之相抗衡。表情说以感情论作为立论的根据,在德国的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观念中得到了特别的发扬。它倾向于主要地、有时是绝对地把音乐的内容看做是人的感情和灵魂的“内在世界”的表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 “仅仅与具有完全直接性质的内在精神运动有关,可以说是与没有思想的情绪的音响有关系”。

三、快乐主义

快乐主义的音乐美学倾向在古代就巳出现。该倾向认为,音乐不能模拟任何东西,不能影响人 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因素具有纯形式的性质,而音乐所给予人的快感,类似于烹调艺 术产品、吃饭和饮水带来的快感。

四、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美学观点与快乐主义是对立的。快乐主义强调的是感性,而形式主义则完全诉诸 于理性,但两者都否定音乐内容。

(五)快乐主义强调的是感性的享受

形式主义的美学观认同理性,把纯粹而狭隘的职业性提到首位,将音乐外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人类的情感等隔离起来。尽管以上理论的美学观点各不相同,但各派理论都同意音乐具有意义。自音乐产生以来 , 西方音乐以不同的审美思想、艺术风格,以及相应的体裁形式为标志,形成了不同时期的流派和思潮。各个时期的流派对音乐的本质和意义均有不同的理解,音乐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不仅为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感,而且可以起到调节情绪、净化灵魂和陶冶化育的作用 在音乐艺术的大千世界里 , 各种美学标准和艺术需要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风格、类别、形式和体 裁, 这一切都体现在浩瀚的音乐作品中,并且 , 还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丰富和发展。因此,很难用美学观点来解释音乐的全部本质和意义。但是, 各种理论观点对于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上了解、探索和把握音乐艺术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具体的观照和体验 ,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二)

周训能用之 , 和乐如一。“移风易俗,莫乐于安;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这组观念,叶郎先生对这组观念有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 “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谈的是诗的社会作用。但是如果单就“兴”、“观”、“群”、“怨”这组概念来说,我以为主要是对诗歌欣赏的美感心理特点的一种分析。荀子,著有《乐论》。荀子认为,“礼”和“乐”的社会作用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乐合同,礼别异。如果每个人都无限制得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必将产生“争”和“乱”。因为“乐” 最终是体现 “道”的,是“道”对于人的情感欲望的节制和规范。由此可见,在荀子看来,音乐所起的“和” 的作用,首先作用于人的心灵,有了人心灵的净化与 “和”,才会有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和”。《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记》认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记》认为,不但“乐”和“礼”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且它们同“刑”、“政”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有关音乐的功能作用主要集中在对所谓“淫声”的论述。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而“太平由实非由声”,则否定了音乐社会功能的无限性。

关键字:音乐美学 社会功能 孔子 荀子 《乐记》 白居易

音乐美学从诞生开始,就渗透着人的认识思维与人的某种需要的欲望,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思维与需要的关系,才有了音乐起源的各种学说。虽然,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需要的实际性远远大于审美的表现性,而只有当创造以表现性审美为目的的感觉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式不再被简单的定义为模仿的时候,表现的审美功能才得以显现。古代文献中曾对 《葛天氏之乐》 做过如下描述: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本》,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长》,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段话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中的文字描述,为我们描绘出原始先民在当时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音乐和整个音乐生活的全过程。

这一远古的歌舞形式标明,“音乐是明显的与原始人的人际关系、人际互动、人与自然以及他们在这些关系基础上所诱发出的情感、情绪联系在一起的,即音乐是与原始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更确切的说,原始先民们只知道运用音乐和运用到什么地方,只知道音乐对神有用,而不知道音乐本身是什么,不知道总结出一种音乐与社会直接相连的观念。他们虽然相信神灵,但是并没有亲眼见到神灵。他们所受遇的所谓所谓神灵给予的祸福凶吉,其实本身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后果,其本质是社会、自然现象。只不过是他们还未充分掌握其规律、无能为力而已。因此,他们认为的音乐对神有用,即音乐作用于神,其实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音乐作用与社会的观念。”自然也包括它的社会功能。而对人类音乐现象的认识,以至于总结、归纳出人类某一时期的音乐思想,这显然是人类在认识领域的一大进步,一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成熟的标志。由此看来,探讨音乐美学的历史本质,已历史存在为依据,客观的研究和分析它的特殊存在和意义。据有关史料显示,我国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相对成熟的音乐社会观念。《国语 郑语》记载:“公曰 : “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哲》曰:“民之欲,天必从之……周训能用之 , 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无一物讲……得乎?。” 史伯的观点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天、人关系。这是一种“天人合一”观念,“天”仍有意志,但已不再凌驾于人,因而少了人格神的色彩,具有客观规律的意义。第二,客观规律是“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即“以他平他”,异类相杂,才能产生新的事物,并使之繁衍不息;“以同裨同”,同类相加,则只有量的增多,而不可能产生新的事物,事物也就不可能继续发展。

第三,所谓“以他平他”,异类相杂最基本的就是“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五种事物构成,音乐也不例外。另外,史伯从他的哲学观点特别是政治观点出发,认为音乐的作用在于“聪”周王之耳,即培养周王听取臣下不同意见的品德,而能妥善处理一切矛盾,达到“和乐如一”的“和之至”的境地,维护周王的统治。在史伯看来,不仅音乐的形式和内容,而且音乐的作用都在于 “和”,“和”是真、善、美的统一。

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这组观念,并不是独立的、互不干涉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叶郎先生对这组观念有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 “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谈的是诗的社会作用。如果从孔子的整段话来看,这样说自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单就“兴”、“观”、“群”、“怨”这组概念来说,我以为主要是对诗歌欣赏的美感心理特点的一种分析。孔子关于诗的社会作用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他对美感心理特点的这一分析的基础上的。” 他进一步认为: “在孔子看来,美感活动不单纯是认识活动,它同时包含理性的内容;美感活动不单纯是认识活动,它同时是情感活动;美感活动不单纯是被动的接受,它同时是主动的抒发;美感活动不单纯是的人的活动,她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活动。这样来理解美感活动,是比较全面的,因而也是比较客观的,比较深刻的。

荀子认为,“乐合同” 主要是通过音乐以影响人的情感而起作用。人的“性”是天生的,“性”能产生好恶喜怒哀乐之情。如果每个人都无限制得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必将产生“争”和“乱”。因而必须通过音乐对人的情感欲望加以节制和规范。因为“乐” 最终是体现“道”的,是“道” 对于人的情感欲望的节制和规范。荀子说: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者,治人之盛者也。”荀子还认为:“社会效果的正与负,在于音乐内容的正与反。”强调了音乐功能对人的心灵的影响作用。“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其成像而治生焉。”正声引起“顺气”,对社会的影响是“治”奸声引起“逆气”,对社会的影响是“乱”。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三)

论述了作者对人的情感,理智,艺术,音乐和美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的认识。通过分析情感,理智,艺术,音乐和美的关系及其社会价值,得出了情感决定理智的实践对象,而理智的精确分析又反馈于情感;就个人来说“美”是人认识世界的原则和改造世界的方向;就社会来说 “审美” 体现了社会的现状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音乐美的本质在于音乐传递了美;创造力来源于对广义艺术的感知等结论。

关键词: 音乐美学,广义艺术,美,情感,理智,创造力

一、情感与理智

1.情感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心理学大辞典》 中认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概括而言,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2.理智

理智,一种人类的心智能力。它被认为是一种思考、计算、衡量、推理与逻辑的能力,通常被当成形容词来使用。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智的,代表他的行为都是经过思考,考虑过对错、前因后果,有道理,合乎逻辑的。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我们会说他是理性的。与理性相对的心智能力,为直觉、感觉、情绪等,这些都是不经过仔细计算与推理,由内在冲动引导,进行决策的能力。可见理智的作用在于使人能够精确,准确,客观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情感和理智的关系

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情感告诉理智要做什么,理智则结合实际情况,对情感要求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精确的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满足情感的需要。因此情感对人类的实践起了主导作用,没有情感只有理智的人是没有创造力的,没有情感的社会更是无法发展和进步的。一般来说,理性往往被看作高级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荣誉,而作为低级能力的情感则被看作对真理的干扰。因此,历来理性一直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基础,而情感则最多只能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然而,然而这是错误的看法。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二者不可缺一。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其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御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可见情感决定理智的实践对象,而理智的精确分析又反馈于情感,但归根结底情感在实践和认识中起了主导作用。

二、谈“美”

美,一般指 “ 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的特殊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们在密切接触具体事物,受其刺激和影响产生了愉悦和满足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丑是对立统一的,即,如果没有丑的存在也就没有情感对美的追求。丑的本质在于情感对美的趋向。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总是先通过感觉来感受,并用最简单的美与丑来评价,评价结果决定了你是否对被认识的事物感兴趣,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理性认识。我们知道追求愉悦和美好的感觉远离痛苦是情感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在前面论述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时提到,情感对人类的实践起了主导作用,如此一来人类便在情感所认识的美的指导下通过理智的实践去创造美好消灭丑陋。从这种意义上来看的话,显而易见的是:就个人来说“美”是人认识世界的原则和改造世界的方向。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从人类社会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美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恐怕无法统一,因此不同的人对如何改造世界的观点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出现。换句话来说人类社会内部矛盾的根源来自于社会内部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一段时期的矛盾化解后,新的社会就形成了,从而社会总体的审美观是区分社会所处的时代的标志。可以想象,在理论上你到了一个未知的文明之后,你只要用统计学的方法了解多数人的审美观,就可以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民族。说到这读者可能会想到,审美观如此重要,它是怎样形成的?能否通过通过某种方式改变某个人的审美观,进而化解社会内部的矛盾?

我的看法是审美观是在人类的实践中形成的,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播实践经验可以塑造或者改变人的审美观。如果你是古代的一个皇帝,你想让社会更安定,你肯定会通过政治思想教育的方法让社会中人的审美观统一,使社会更团结,这样你的统治就更方便了,当我觉得从促进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应当保护审美观的多样性,这样社会才可能更快的进步。事实上只要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和第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后的社会相对比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前者不允许有不同审美观(在中国必须为孔子的审美观)后者则保护思想的自由。可见就社会来说“审美” 体现了社会的现状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艺术和创造力

艺术的目的分为两类即无动机的目的无动机的艺术是指那些本来就是人类不可或缺一部份的艺术,这类的艺术超越个人,或是不是为某一特定目的所创作。以此观点,艺术和创造力一様,是人类依其天性而来的,因此超过实用的层面。这些常常没有特定实际的目的,人类学家认为这些是文化的一部份,多半不是由个人提供,而是许多世代变化之后的结果,也和此文化和宇宙的关系有关。有动机的目的有动机的艺术是指那些因为特定目的产生的艺术。可能是为了政治的变革、对社会的某一议题表示意见、表达特定的感情或是态度无动机的目的、陈述个人心理、描述另一个事物、销售产品,或是作为一个交流的工具。

在我看来狭义的艺术指的是,人类用于表达情感的而创造的事物,目的是人为的表达和传递某种情感。这里所谈的是广义的艺术,即艺术就是令人产生某种情感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事物,只要在某一时间能令人产生某情感,那么在人体验这种情感的过程中,这个事物被认为是广义的艺术。即艺术是由主观认识决定的。狭义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广义的艺术是个人通过情感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当久居城市处于喧闹,光污染,雾霾的你,有一天登上青藏高原面对青海湖时会产生很多情感,是什么是你流连忘返?当一个军事指挥官面对强敌临危不惧的发布一条条军令,将敌人击溃的时候是什么令你拍手叫绝?当困扰全世界科学家的一个个世界难题,被爱因斯坦1905 年发表的 3 篇论文巧妙的解决的时候,是什么让你看到这论文后惊呼,原来是这样是艺术,在那一瞬间你的眼里这些都是艺术,很多事物使你经历的情感震撼不亚于那些顶级艺术家的作品。这就是广义的艺术。体验到这种艺术的瞬间,创造力仿佛瞬间被激发,右脑的想象力变得异常兴奋,随即便是不可阻挡的灵感洪流,强烈的创造欲望。用情感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在情感驱使下改造世界的欲望决定了人的创造力。当别人看来平平常常的事物都能够给你精神震撼的时候你的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往往这种艺术感知力强的人创造力强,很多被誉为天才的人都有超常的感知力。

要提及的是,现代社会高度结构化,我们住在规则的楼房里,走在平整的公路上,每天生活在人造环境中,到处都是前辈已创造的东西,感知不到最本源的东西,因此对广义艺术的感知正在逐渐减少,所以创造力正在下降,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中国流行音乐创作就会发现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狭义的艺术内容是有限的,长期依赖于对狭义艺术的感知而进行创作其造成的结果只能是灵感逐渐枯竭一代不如一代。反观当代社会,中国善于“山寨”乐于“山寨”把外国人的产品看作艺术来欣赏拿来模仿,却不从实际生活中去感知,什么样的产品会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长此以往永远不能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忽略对世界的广义艺术感知是不会有创造力的,即使有也不过是在完善已经有的理念。

总之人对广义艺术的感知力决定了人的创造力,培养艺术感知力在认识和实践中情感去感知世界的一切,而不是仅仅用理智,才能使你拥有灵感涌动的大脑。

四、音乐之美

1.音乐和语言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就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来说,音乐的功能相当于语言中的一个字的作用,音乐和组成语言中的一个字都是用来刻画一个意向,只不过音乐刻画的意象更加清晰完善。比如让一个不识字也没听过音乐人听一段音乐,他能够感觉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象,但让他看一个字他就不知道这个字是表达什么,得经过长期领悟才能直到这个字的表达的什么。但是如果描述一件事情,单纯的用音乐来表达,恐怕就很难让人领悟到音乐表达了什么事情。不过用语言来表达就容易多了。看来语言善于描述事情音乐善于描述感觉,往往用音乐描述事情时就要加入语言形成歌曲,用语言描述感觉是就要加上音调与节奏形成朗诵。

2.音乐的作用

音乐善于描绘形象,感觉等这些必须用情感认知的东西,可以说音乐是情感的载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音乐是情感的记录仪,它可以将当时人的感觉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当你再听到同一段音乐后会有相同的感觉。然而几千年后的人听到今天的音乐能否体验到今天的人的情感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不那么准确罢了,这是因为时代变迁引起的。前面论述过 “审美”体现了社会的现状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当代人和未来的人,和古人审美观都不同,因此体验到的东西也还会有所偏差,只有先了解作曲人的审美观才能体验作曲者的感情。这就是音乐具有了时代性,也寄托了社会理想。对于个人而言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音乐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伴着音乐的节奏生活,可以说,没有音乐,世界将变得异常寂寞。

1)情感与理智的桥梁

前面说过 情感决定理智的实践对象,而理智的精确分析又反馈于情感,但归根结底情感在实践和认识中起了主导作用。理智的精确分析反馈于情感的时候就可以音乐为桥梁。例如情感使一个人拥有了远大的理想,而理智去脚踏实地的向理想前进,当你懈怠的时候就可以理智的选择一些音乐,让情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继续努力美好的理想终究会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和理性是通过音乐来沟通的。

2)情感与情感的桥梁

同一段音乐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人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和自己情感相近的音乐来听,并且将自己的感觉寄存于音乐中。这就实现了人的情感沟通。例如,国歌沟通了整个公民对国家的情感。教会音乐沟通了有相同信仰的人。流行音乐沟通了同一时代的人。

3.音乐美的本质

音乐本身不是情感,但能传递情感音乐美的本质在于音乐情感传递的作用,前面说过,情感总是会趋向美的事物,因此音乐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实际上传递了美和对美的追求。音乐美的本质在于音乐传递了美。

五、结论

情感决定理智的实践对象,而理智的精确分析又反馈于情感,但归根结底情感在实践和认识中起了主导作用。情感总是趋向于美,以情感为实践主导的人就变得总是愿意认识美的东西,并把丑的东西改造成美的东西,因此 就个人来说“美”是人认识世界的原则和改造世界的方向。而社会的审美斗争决定社会的发展所以 就社会来说“审美”体现了社会的现状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人对广义的艺术的感知产生了新的情感这是创造力的来源,这意味着新的审美的产生,并在理智的协助下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音乐美的本质在于音乐传递了美,也因此将人类世界跨越时空的用情感联系起来为人类的进步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下载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美学结业论文

    音乐美学结业论文 主题:论迪里拜尔与吴碧霞演唱《一杯美酒》的区别。 摘要:《一杯美酒》是一首新疆民歌,它有它浓郁的民族特色。演唱者们,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接受的艺术熏陶也不同......

    什么是音乐美学5篇

    什么是音乐美学 什么是美? 美学的研究开始于柏拉图对美的千古疑问“美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哲学家、美学家都在苦苦寻求答案,寻找美是什么。 美的定义是什么呢?答案是丰富多彩......

    美学与人生

    美学与人生 多变的图案 叠翠的波浪冲上沙滩 岸边留下条条迷人的曲线 每次潮水总要变换美丽的图案 涨潮退潮永不会有相同的瞬间 波浪一次次冲上沙滩,在岸边留下迷人的曲线。涨......

    美学与修养

    一、美学的含义及美的本质的探讨(一)什么是美学。人类对于美的认识,从原始人开始就有了初级的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到了近代,对于美的研究已成为人们难以舍离的物质和精......

    美学与艺术欣赏

    ·············································美学与艺术欣赏 音乐之声之影评 创作起源: 《音乐之声》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玛......

    音乐研究 浅谈后现代主义音乐美学(5篇材料)

    音乐研究 浅谈后现代主义音乐美学一【摘 要】“在所有艺术中都存在着一种已不再能像以前那样去观赏和对待的物质成分,因为这种物质成分也不能不受制于现代科学和现代实践。......

    浅谈音乐的美学现状及走向[本站推荐]

    关于音乐的本质一音乐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由古代的相对单一到近现代的复杂多变,音乐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音乐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现代社会......

    浅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和”5篇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 中国 传统 音乐 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