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期间讲座总结与感想
大学期间讲座总结与感想
临近本科毕业了,回首过去的几年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虽然明知对过失耿耿于怀也已无济于事,但还是难免有些愧疚。上次高春燕老师的讲座也许是最后几个讲座之一了吧。当时是期末考完试,或许是有些惜别之情,所以听的格外认真,她讲的很详细,讲怎么写好一篇论文,一个半小时确实获益匪浅。也有些悔不当初的感觉,因为之前没有去认真听那些名师名家的讲座。
专家教授讲的都非常好,他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历、还有高超的讲课经验令人折服。专家们的眼光、视角、观点就是与平民百姓不一样。他们讲课的高度、广度、深度,还有讲课的技巧,没有一定的学识是做不到的.专家讲课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我们是越听越想听。或许有一些讲座我们觉得不知所云,我想是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的缘故,但是认真听,总会有很大收益的。
话说我们学校的讲座,历来是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去听。不管是自己的老师,还是外面的大师们。所以每次总是学院下命令,各个班抽多少人去听。在听的过程中,大家也总是各干各的事,没有人会真正静下心来去听。昨天去听报告的,大多是大二的学生。大三的寥寥无几。粗略看了一下,不超过十个。看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在那玩手机、看闲书、聊天,心情很是复杂,很不是滋味。想到了当初的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大一大二,我们听不懂讲座,被领导们强迫去听,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而如今,我们学的知识足够多,多到足以听懂那些大师们在讲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了时间去听。昨天的讲座,还是逃了课去听的。想想我们当初错过了多少和大师交流的机会。希望以后学院能真正注意到这些。真正的讲座,还是安排能听懂的学生去。即便不想去听,但当你发现自己能听明白时,你就会不自禁的听下去。别为了面子,让那些听不懂的大一大二的去。当整个会场都没人去听的时候,只是在报告结束时才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掌声时,那才是真正的丢面子。
如今,想到当初自己在浪费时光的时候,心里总是隐隐的痛。为什么总是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看着那些大二大三的学弟学妹们,心里多想告诉他们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多想让他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当他们有一天真正想去听报告时,真正静下心来去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但愿我们今后不会后悔。如今自己准备要考研了,有时间还是多听听吧!
李朋飞
2013.09
第二篇:设计院实习培训讲座感想与总结
设计院实习培训讲座感想与总结
在为期三天的设计院实习培训讲座中,我收获了些许心得。对于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的我们来说,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是多种多样的,设计院的前辈们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下面我就分三个方面谈谈我这几天的收获。
关于设计
在第一天的讲座中,设计师王小工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北京澳际国际学校的实际设计案例,他分别从前期分工,策划管理,设计理念落实,空间与概念的结合,功能关系,近人尺度的细节处理,外观材料考虑,技术考虑等多个方面一一介绍。
在前期分工中,他提到了国外学校的一种管理特色,即策划公司与管理团队的相互配合的运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运行到了一种很成熟的程度,这种运营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满足有着不同管理理念的不同的学校的个性化设计要求。虽然这是在管理方式上的不同,但它也与日后的建筑设计息息相关。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以这样的策划管理模式为基础,国内外建筑设计公司进行合理的分工,保证了整个设计流程的正常有效进行。我想这样的工作模式国内是可以借鉴的。
北京国际澳际学校的设计理念是“培养创新领袖”,以这个概念为出发点,设计师在建筑语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诠释。首先,建筑师们提出了“创新中心”这一功能核心,其余的功能如音乐,媒体,科学,技术,设计,艺术,工程等围绕着它排布,从流线上来说,这些功能区都应经过“创新中心”。除此之外,功能上进行复合化处理,呼应“创新”的内涵。关于复合化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例如餐厅的多功能的使用,教师的多功能使用,活动区看台与跑道的结合等处。
除了“创新”这个理念,设计师们还想体现“交流随时随地”这个概念,通过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吸引并引发经过者的好奇,想要进入空间并体验空间,进而利用交流增加环境的丰富性,达到弹性的使用空间的目的。在这一点上,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设计者所推崇的“宿舍区应相互交流”的想法。在国内,大部分的学校对于宿舍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尽可能的避免同学之间由于过于自由的交流引发的冲突,总是希望同学们按照既定的规则“和谐相处”。在我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管理,但是缺点就在于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容易形成一种内向的氛围。但是,在这个学校的设计中,设计师们认为交流虽然可以引发冲突,但是冲突被解决之后,带来的是一种成长。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可以互相交流的宿舍空间,达到这一目的。这一点对我很有触动,它充分展现了建筑对于人,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在几轮初步构想方案之后,设计师们才开始细化方案。这一点和国内很不同,这样把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用在前期方案推敲上的设计方式我认为很有借鉴性,这样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深入,渐渐细化方案,减少了日后不必要的返工,保证了设计质量。
设计师们的细化首先从“功能关系”开始,即学生动线与功能分区,保证使用者不走回头路,同时功能合理,并把设计理念一一体现在设计当中。除此之外,还要进行近人尺度的细节处理,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考虑外观与材料等方面的细化设计。对于办公区,设计者进行了办公室空间模式的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场地分析,形态与容积率的平衡,商业价值的估算等分析,这一系列的分析使这个方案真正从“图纸”变成了具有可建性的“实体建筑”。
在这个设计案例中,国外的学校设计思路启发了我很多。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学校设计,我们要注意对于交流与沟通空间的营造,拒绝宿舍的“宾馆化设计”,理解细节处理的重要性,同时在前期考虑,总平面规划上要花时间与精力,保证一个设计“骨骼”的健全。这个设计对国内的学校设计有很多启发,国内的学校大多数在设计之初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设计时容易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而国外通常是将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相结合,在设计之初会对设计者提出要求,因此,设计的学校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我想这些方面还需我们在未来进一步完善。
建筑师的职业要求
在第二天的讲座中,北建院的会展建筑设计师给我们讲了一堂关于“我的大学和我的职业”的讲座,他提到了很多建筑师应具备的职业要求,对我很有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师的团队精神
设计师提到,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被称为一盘散沙,团队精神相对较弱,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尤其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有艺术性的一面,比较容易注重个人价值,而忽视团队精神。从行业角度上讲,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成为必需。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起重视这一点。2.不断学习的态度
建筑行业在飞快的发展之中,无论是从建造技术,表达技术,设计技术还是材料更新上来说都处在一个快速更新的阶段,因此,对于当代的建筑师来说,一定要有不断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3.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
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设计师提到,建筑师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岁以后,而50岁以下的建筑师都属于“青年建筑师”之列。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设计最著名的朗香教堂时是63岁。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在我看来,积累的实现来自于对生活点滴事情的关注,据说中国建筑界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开会还随身携带卷尺,遇见坐着舒服的沙发,他就拿出卷尺来量一量尺寸。对很多建筑师而言,关注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和细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习惯。4.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
创造良好的城市、建筑空间,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责任。在我看来,空间尺度是建筑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一些建筑师在追求建筑理念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城市和建筑群的空间尺度存在着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律,才不会导致建筑创作时的方向性失误。
5.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
“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提出的最早判断建筑优劣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在生活中关注美,留心进行有益的思考,一点一滴的培养自己的审美与造型能力。6.表达和沟通能力
表达和沟通合称“交流”,是说明自身意图,进行讨论,并接受反馈意见的过程。包括建筑和思想两方面内容。建筑师的建筑表达能力,即将自己对空间和形态的设想用图的形式反映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7.方案表现能力
首先是徒手绘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头功夫”。徒手绘图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达设计意图,也可以用来记录,很适合于面对面的交流。其次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可以精确的绘制图纸,易于修改,也可以很真实的表达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能够缩短图纸和现实的距离,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我想我们应该在在大学期间,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勤奋练习,努力掌握好这两种基本功。
以上是设计师提到的一些建筑师职业要求,其实对于未来的建筑师,我们需要的能力还有很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我们就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踏实认真的做好每一次设计。
建筑法规与建筑设计
在第三天的讲座中,北建院的毕晓梅建筑师从建筑法规的发展与示例方面为我们做了演讲,从中我收获了以下三点: 什么是建筑法规?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2.如何正确的认识建筑法规与优秀建筑的关系?
建筑师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行业,感性在于建筑所具有的充满艺术性的造型以及富有人文气息的内涵,而理性的一面就在于如何将“图纸”变为现实。这就关系到了建筑规范,而在实际中,建筑规范的尺寸源于人体工程学,是一种实际经验的总结。但是,是不是满足建筑规范的建筑就一定是优秀的建筑?答案是否定的。满足规范只是优秀建筑的基本标准,真正的优秀建筑应能满足功能,形式,内涵,建造等方面的多种要求。3.如何对规范有更深入的要求?
建筑规范的尺寸来源于人体工程学,但是作为建筑师,我们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那么,如何理解?这就要求建筑师要处处留心,在生活中体验建筑,真正从人的使用角度入手,去理解建筑空间的尺度以及各种功能需求,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于这次为期三天的讲座些许心得,对于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我们,除了从理论上了解建筑,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了解建筑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但是,不论身处于何种阶段,我们都应该踏实认真的走好每一步!
2014年6月30日
第三篇:大学排球技术、总结与感想
排球动作技术
准备姿势
技术特点:屈膝提踵,含胸收腹,微动。
原地垫球
脚下站稳,屈膝,手臂伸直夹紧,手腕下压,手臂尽量与地面平行,但是要同时靠蹬腿和提肩来发力,蹬腿好理解,因为你是屈膝而且手臂是不宜挥动的,提肩也很重要,提肩时手臂与地面要保持基本平行不变(控制球队方向变动除外),手臂是伸直的,肘腕关节是不动的。触球前沉肩,弯膝,发力时蹬腿,提肩。击球时你会发现你的肩膀都要夹住你的下巴了。
为什么提肩也很重要呢,因为球直接由手来感觉,而且手臂比腿更敏感灵活,你控制球的方向和力度时,用肩控制的手臂比用大腿肌肉控制的膝盖用力更加柔软,更加好操控。
但是光靠提肩力量不够,所以屈膝蹬腿的动作也很重要。
发球
由队员自己抛球,用一只手将球从网上空两标志杆内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发球是比赛和进攻的开始。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别人制约的技术动作。攻击性强的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还能削弱乃至破坏对方的进攻,打乱对方的部署,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威慑。
传球
传球是在胸部及以上部位用双手(或单手)借助蹬地、伸臂动作,通过手腕手指的弹击力量来完成的击球技术动作。传球主要作用是把接起的球传给其余队员进攻或直接进攻。一个队的进攻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队的传球水平。为了争夺网上优势,使进攻战术快速多变,二传手更起着核心作用。垫球
是借助蹬地、抬臂动作,用双手前臂的前部,利用来球的反弹力将球击出的技术动作。垫球在比赛中多用于接发球、接扣球和接拦回球,是比赛中争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动变主动的重要技术。
扣球
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臂作弧形挥动,用手将本方场区上空的球,从两标志杆内的球网上空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扣球在比赛中是进攻最积极最有效的武器,因此是得分、得权的主要手段。
总结与感想
到了大学以后,明显就感觉体育课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首先要进一步增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体育课时占学分的。大学的体育课不再是跑两圈就自由活动,老师教给我们了很多的体育知识。
排球运动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青项目,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一直被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排球是因为中国女排的精神,在历史上,女排以顽强的意志获得了世界的一致好评,振奋人心。我从高中就喜欢上了排球。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使我知道排球这项运动是一个团队的运动,具有团队精神。其次,排球的学习和锻炼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会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再次,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领悟到了体育精神,领会到了排球运动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一项体育运动,我需要学习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使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进步,较为熟悉的把握了排球技能,身体的协调能力、弹跳能力都得到了进步,通过一些素质的练习,使我在气力上、爆发力上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次,学习排球后,使我领悟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团队所不可缺少的,每一个成员在团队中发挥中不同的作用,使我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对于排球课(1),老师态度认真和蔼,方法得当,深得大家的一致好评与赞叹,在此对于课堂本身没有任何意见。
总之,大学的体育排球课让我学到好多,理解了好多,在此我感谢老师教会我这么多东西……
第四篇:讲座感想
保持积极心态,笑对人生
时雪玉
有幸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去听了李逸龙博士的讲座,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李博士脱稿完成,讲完之后我们依然意犹未尽。
李博士讲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学生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第二是消极思维的六个特点,第三是积极思维的六个特点。李博士从一开始就强调他并不是在讲正确的观点,是在讲他认同的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而已,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李博士认为学生工作要更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开始备受关注的。我们很多时候过多的关注了消极情绪,对积极情绪对人生的影响介入不足。他还介绍了“心理资本”这个新的概念,就是在人的众多资本中,心理资本越来越显得重要,主要是你知道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我记得当时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对发展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原始和朴素的想法是,我不会过多的关注人的消极甚至变态的心理问题,而是会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问题。后来又听了清华樊富珉教授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讲座,知道早有人开始研究针对更广大人群如何生活得更幸福的积极心理学。
消极心理有六个特征,当然也可以归纳为更多或者更少的特征。1,在关键的时刻怀疑自己;2,总是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播给他人;3,不停地抱怨;4,特别爱找借口;5,自我设限;6,感受不到幸福。我们可以一一对应自己的情绪是否消极。
积极心理也有六个特征。1,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放弃;2,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很自然的传染给他人;3,不抱怨,会感恩;4,遇到问题不找借口,而是想办法;5,能发挥自己的潜能;6,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和幸福。其实就是消极情绪的对立面。
李处长在讲座中举了许多精彩的例子,我也偶有碰到。对李处长的一些观点我也深有同感。摘录他其中几处精彩的片段。
有一种喜欢抱怨的人是很危险的,当他们的身体或者心理比较强大的时候,他们越抱怨,越有可能由怨生恨,会产生报复行为。
抱怨有一种模式,先抱怨大的,离自己比较远的事情,然后抱怨自己周边的人和事。
人不能没有激情,但是不能在激情的时候做承诺。
历史总在证明,年轻人是对的,所以我们现在也不用担心年轻人。
年纪大了,我有理由抱怨的人越来越少,有理由感谢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好不容易想出来的一些经典的话,早就被我们的前人说完了,我们只不过是在贩卖前人的观点而已。
遇到问题,你解决不了,不是不能解决,而是你没有能力去解决。不是遇到的问题多,而是解决的问题少。
积极思维者有理由,也能够获得积极地结果;消极思维者有理由,也能够获得消极地结果。
第五篇:讲座感想
151014 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专题 任金政 rjzheng@cau.edu.cn
助教:牛贝贝,博士研究生,oubeigo121@163.com
一、课程安排与考核说明 课程安排见照片
学习目标:了解学院基本情况;掌握经济管理学科整体情况;熟悉各本科专业的发展情况;初步设计未来的专业发展规划。
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写作与表达能力 考核:出勤情况20%+平时作业80%平时作业:每次讲座后写一篇与讲座内容相关的认知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下次上课之前由各班班委收齐后交给本课程助教 考核结果:优、良、中、合格等
二、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发展历程:见照片
本科专业与师资 本科专业:
7个系:农业经济系、国际贸易系、财政金融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应用经济系
6个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 4个双学位专业(面向其他院系):工商管理(对生物、动物医学/科技)、市场营销(工科)、金融学(所有)、电子商务(所有)
PS:会计(MPAcc)、金融(MF)
学科发展情况 学科与研究生
“十二五”人才培养
三、本科教学情况 培养要求与环节 本科生总体情况 本科生培养特点 本科生
本科生深造情况
四、各专业情况
五、相关规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