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教下乡 学习感悟
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2017年 4 月20、21日,市教育局举行了 2016“国培计划”
—— “送教下乡”活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培训,内容全面,精彩纷呈,有麻城的两位骨干老师的精彩展示课,有讲学团老师的名师示范课,有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经验分享,更有教科院专家的中肯点评课和专业专题讲座。整个的培训过程,我认真地聆听,细心地感受,真心地体会,收益匪浅,也收获多多。此次活动来自武汉市崇仁路小学黄老师的示范课让我感触很深,她的课堂非常精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她在课堂上采用了全英教学,运用的非常贴切自然,也富有感情,她在设计活动时考虑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把一些难记的内容以一些自编歌曲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学生不仅接受的快,又很好地营造了一个英语的学习情趣,深深吸引了学生,这是我所应该学习的。
另外,她能将态势语很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以自己的照片,借助自己的头发等等来让课堂更加清晰易懂,使得态势语成为课堂的又一亮点。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怕学生听不懂英语指令,多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态势语使用也很少。听了黄老师的课后,自己感到很惭愧,今后我应尽量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组织教学,适当使用态势语,让态势语服务于课堂。
纵观这些示范课,老师们的常规教学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她们的课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落实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如二小周老师的课上,她由单词到句型逐渐深入,一步一步练习,让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去表达。一小袁老师的课堂语简洁、准确,却能很好地引领学生,通过反复训练两种相反句型的表达,从而让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够做到简单的表达自己的爱好,这些无不取决于她较高的英语文化素养。而黄老师的课程内容应该是最难理解的,涉及到语法知识的运用,但是在黄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下,学生居然也能很快的掌握其用法,这样的教学手段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杨老师的课注重了整体,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把所学的单词连贯的表达出来,这既是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又是对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提高。
而教科院的专家朱老师提出了在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渗透也是一个好的出发点,她的点评也是博而精,讲座内容具体实用,切实中肯,认真的聆听后,我如雷灌耳,哦,原来英语的教学还可以这样啊。
总之,这次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要感 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吃 透教材,吃透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 会,积淀自己的教学素养,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第二篇:教学感悟——送教下乡
浪漫和现实——记一次送教下乡
友谊中学:马玉凡
看到天空闪烁的星星,有人会陶醉于这美妙的夜空,这种人初称为浪漫主义者。
看到盛开的玫瑰而联想到它的价格,这种人通常被称为现实主义者。
浪漫主义令人神往,现实主义却是生活的本色。能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才是最高的境界。
——题记
对于我来说,在我的记忆中农村只是一个概念,但今天虽然很短的“送教下乡”活动,却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对农村产生了一份别样的感情。
一个星期前,我就从彭校长那接到任务——到一分场中学送教下乡,由于一分场中学没有电教设备,因此,彭校长特地叮嘱我不要用多媒体课件。
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去上这课,尤其面对陌生的学生,陌生的环境,又没有事先的交流,活动该如何开展?该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最后,我决定上一堂常规课,课堂中稍微设计点活动。
当我走进一分场中学的那一刻,我就被老师们的热情感动了,上午第三节课,我在九(2)班展开教学活动,几乎全校的文科老师都挤进了教室里。
导入新课时,我做了个小小的设计,那就是从学校带了一个自己设计的挂图,一幅为人均收入曲线图,一幅为“印”的变化,(即脚印___皮鞋印___摩托车印___汽车印),然后让学生分析说明了什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回答的非常好,然后我又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的杨家帐本的变化,通过杨家帐本的变化来感受身边的变化,更令我惊奇的是,学生分析的非常透彻,而且能联系自家变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使我能顺利地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在后来的评课中,也被各位听课的老师认可、赞同。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我采用情境式教学,以情入境,以境说情,以境说理。整节课上下来,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一分场的老师也很满意,原有的顾虑没有了.这次支教,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可爱与朴实,纯真与好学.老师们也对我这节课给予了肯定,很多老师提到我能把本课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做到了学科整合.回来后,我想了很久,新课程改革不仅让我们改变师生关系,更应该带着情感去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你的学生,他们一定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出色!
这次支教还有一个收获和感悟,那就是:如果说教学方法是现实主义,那么形式就是浪漫主义,只有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完美。所以,我们现在每一次教学,都要尽力去追求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只有这样,中国的这次新课程改革才会真正贯彻下去,才会真正成功,才不会误了一代人!
第三篇:“送教下乡”观摩感悟
小学语文“送教下乡”观摩感悟
木鱼中心学校
陈开荣
10月16日,我们一行人在木鱼小学观摩了由林区教育举行的“送教下乡”活动。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优质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高桂春老师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她首先让学生在听课老师那里找《小苹果》手机铃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还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在找铃声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课题,整节课在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高老师在这课时,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重点的语句,体会情感;再读课文,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 肖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高老师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真了不起、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教好语文这门课。
第四篇:名师下乡送教观摩感悟
名师下乡送教观摩感悟
——评《读后续写》一课有感
三门中学
孙惠云
今天观摩了来自宁波市鄞州中学徐佩璐老师的应用文写作课和宁波市第二中学的梁莲红老师的读后续写课。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她不但让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深厚的教学底蕴,更让我不断地反思我应该如何针对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下面我重点来谈谈我从梁莲红老师这堂写作课中学到的一些教学心得和体会。
1、文章选材
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真实感,这堂课选用10月份高考真题引入,材料权威,学生有切身感受。老师抓住了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抓住了文本解读的技巧,然后抓住机会,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课堂续写。所以我往后在平时写作课选材上,也会像梁老师这样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或者事件,并且是学生能力范围内能表达出来的题材;少用在网上或者教辅书上的一些考试题目作为题材。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2、教学过程方面
梁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是在为后面做铺垫,过渡十分自然,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首先,梁老师针对文本提出了“Did you write a happy ending or sad ending?”让学生回顾高考,回顾文本中的plot。这个小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燃烧了整个课堂。然后梁老师从beginning, climax 和 ending 这三个点来对文本进行解读,在解读过程中,梁老师从文本中的words, action, thoughts, looks和surroundings这五个方面重点分析每一个plot 中主人公的feelings。梁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模拟学生在考试中拿到作文题目后的思考过程。而且,梁老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老师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文本中的语法结构和句子结构,积累优美的句子。如:Hungry and thirsty,...;with...;V-ing...;If only...;Never...;The more...,the more...;...so that...;...make it impossible...;梁老师在适当时候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形成了一个应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写作非常完整的思路。为写作做了充分地准备后,老师引入写作材料,一切都水到渠成。从最后学生按words, action, thoughts, looks和surroundings分组写作和展示的习作来看,学生本次课堂的收获很大。
3、课堂气氛方面
本次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这些都离不开梁老师超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梁老师娴熟的课堂掌控技能使学生既能自由思考,又都围绕着主题展开活动。在肯定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梁老师能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方向,及时点拨,使得整个课堂师生互动在有序、有节、适当的范围内进行。
通过本次写作课,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互动的课堂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开放、真实、多维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多元对话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关键,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我们的互动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今后在教学中仍应经常以梁老师的课例提醒自己,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好的facilitator。
第五篇:2017国培送教下乡感悟
2017年“国培计划“旬邑县送教下乡培训感悟
学校
郑家镇中心小学
姓名
鲁静妮
2017年1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7)” 陕西省旬邑县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在这里,让我感受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苏争艳教授和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赵精兵教授的精彩讲座。此次培训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让我受益匪浅。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现就将本次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此次讲座中两位专家尽显风采,他们的学识、他们的幽默、他们的言谈、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他们在教育行业独到的建树无不使我们国培班学员折服与钦佩。也让我们更好的认知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责任以及正确认识建构个体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讲座,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豁命讲课只因热爱”
一切的成功源于热爱,那一个个光环更是始于热爱。那惟妙惟肖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朗诵,出色的演员,优秀的教师,激情、睿智集于了他一身,赵教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音响等多重手段,为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教学情境,引起了一阵阵掌声,一片片笑声。他创造性的组织教学,使我们大家在愉快中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同时让我们更折服于他精湛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三个多小时的讲座,赵教授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坐一分钟,他用自己的风格在陶冶大家,他用自己的精神在浸润大家,他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教学的艺术。三个多小时,太多太多的思维撞击,太多太多的思想引领,太多太多的自我觉醒„„而那一句句至理名言,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生命的光彩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源于那份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
在林林总总的教授行列中,赵教授无疑是与众不同的。他被誉为“疯子教授”,“奇葩教授”等等,但所有的称呼中都不约而同地含着褒扬之意。的确,看着赵教授在讲台上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我们惊羡于他的记忆力、敏锐力、洞察力、表演力。我们也许只是自叹没有如他的天赋。但是,当我们看到他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教案设计,看到他在教案中所粘贴的一张张随时记录和摘抄的便签时,我才真正领悟到他与众不同背后那无比寂寞的勤奋。可以想象,作为五十多岁的他,在繁忙的授课、讲座之余,每晚伴着灯光研读的场景。其实,不仅仅是赵教授,但凡与众不同的人背后,都是无比的勤奋。此时我不由得又联想到了自己。说真的,原来的自己一直也很努力,也很好学,曾为了教学而翻看各类杂志,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观看更多名师讲课视频,探索他们的教学机智,学习他们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设计,偶尔还会加注一些自己的见解或更好的建议„„而现在呢,常常以有了一点点经验为由,渐渐疏离了曾惺惺相惜的台灯,以白天工作的繁忙为理由,将曾每晚陪伴自己的笔端束之高阁。这是不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但长此以往,怎能继续前进?怎能做到与众不同?
四、“教学模式与叙事方式的改变是最美的教学艺术” 同样的教学内容经赵教授的演绎,变得那么妙趣横生,而又深入浅入,这就是“变化”的魅力。赵教授说;“教师教得如何,本人最清楚。”他还说:“当学生已不愿再听你的课时,就该进行自我反思了。”的确,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有些学生不愿听讲的现象,这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批评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上进心,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很少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我的课是不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我的授课内容是不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触发点?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对孩子抱怨自己以前的学生在学到这一课时,表现多么多么的优秀,而现在他们却这样的启而不发。我们还是把原因归结在孩子身上,殊不知我们的教育对象已发生了改变。就如赵教授在讲座中谈到的一样,不同时代的人在拍照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与之相同,不同时代的孩子在接收教育时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何不想着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呢?反观自己的课堂,一直想着力打造“深邃课堂”和“诗意课堂”,这个想法本身没有不妥之处。在前些年的践行中,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觉得已无法突破。这就是一种思维的定势,更是一种缺乏变化所造成的结果。在课堂上,为了“深邃”,为了“诗意”,我似乎成了“不苟言笑”的代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孩子们进入“深度思维”,但殊不知“一节课中没有笑声,是失败的”。赵教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要富有时尚感”。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真正走进教育对象——零零后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他们所能接收的形式,与他们共读、齐乐、同聊,着力将自己的课堂打造得既“深邃诗意”又“时尚新潮”。
五、“小故事诠释大道理”
赵教授的讲座始终以故事贯穿其中,让我们在小故事中自然而然明白大道理,这对我们的教学有极大的启发。但我们毋庸置疑的是,这所有的小故事不是凭空而来,这全是他厚积薄发、日积月累的积淀。“不是你上课不活,而是你肚子里没有东西”。这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话,却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其实,有时候更应该是一海洋的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天天都要有阅读量。有了量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变化,就不相信我们的课堂不活。
一天的讲座,我们两眼发光,双颊泛红,两手发红。这时,严冬中的寒冷早已被浓浓的温暖所替代。这难道不就是一种最理想的课堂形式吗?两位教授带给我们的启迪经过我们的内化后,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会让孩子们小眼发亮,小脸发光,小手高举——那样,迎接我们和孩子们的将永远是——四季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