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学习心得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学习心得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学习心得
(一)张新云 山东盛和塾
2015年7月9日-11日有幸的参加了盛和塾在青岛的哲学课程《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体系系统>培训课程》我本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听我们单位的老总说过稻盛和夫导师的相关事迹,在这次学习我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稻盛哲学,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我影响颇深。
下面是我在这三天两夜的学习中所记录的语录及感悟,也是以后要坚持力行的法则:
1.稻盛哲学的原点是把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不二法则。
2.境由心造,人在改变不了命运的时候其实就是人的心在失控,我们的心创造了我们眼中的世界。
3.提高心性,企业家有什么样的心性就会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唯有提高心性,才能拓展经营,世出世间之理不离心性二字,提高心性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4.深明因果,深信因果。世出世间之事不离因果二字,要改变命运在因上好好努力,不要在果上羡慕、嫉妒、妄想,抑制住自己的邪恶之心,善善不断,才是日行一善。
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一直思考的一句话是作为'人'何谓正确,经营的原点是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人,对还是错,好还是坏,善还是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从而引申出来的正义、公正、公平、勤奋、谦虚、正直、博爱等等,这些都是儿时老师、父母天天教导我们的,最朴实的伦理价值观,这些话引我深思,让我感受颇深,一句作为人何谓正确,也是让我们深思这句话的基准我们做的如何。
深明因果,深信因果,人们常常因为不明白因果而犯下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常常的在为一些事而烦恼,这些事是从哪里来,这就是我们在以前所种下的烦恼因,所以到现在我们才会有烦恼果,所以在我们做每件事的时候,我们要深思做的这件事是对还是错,做事先分析,可能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要想减少烦恼只能在因上好好努力。
在学习完以后我需要谨记稻盛先生的哲学理念,积善行,思利他。提高心性改变自己。
东泰磨具/张新云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学习心得
(二)2015年7月9日-11日有幸的参加了盛和塾在青岛的哲学课程《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体系系统培训课程》我本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听我们单位的老总说过稻盛和夫导师的相关事迹,在这次学习我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稻盛哲学,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我影响颇深。
下面是我在这三天两夜的学习中所记录的语录及感悟,也是以后要坚持力行的法则:
1.稻盛哲学的原点是把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不二法则。
2.境由心造,人在改变不了命运的时候其实就是人的心在失控,我们的心创造了我们眼中的世界。
3.提高心性,企业家有什么样的心性就会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唯有提高心性,才能拓展经营,世出世间之理不离心性二字,提高心性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4.深明因果,深信因果。世出世间之事不离因果二字,要改变命运在因上好好努力,不要在果上羡慕、嫉妒、妄想,抑制住自己的邪恶之心,善善不断,才是日行一善。
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一直思考的一句话是作为'人'何谓正确,经营的原点是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人,对还是错,好还是坏,善还是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从而引申出来的正义、公正、公平、勤奋、谦虚、正直、博爱等等,这些都是儿时老师、父母天天教导我们的,最朴实的伦理价值观,这些话引我深思,让我感受颇深,一句作为人何谓正确,也是让我们深思这句话的基准我们做的如何。
深明因果,深信因果,人们常常因为不明白因果而犯下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常常的在为一些事而烦恼,这些事是从哪里来,这就是我们在以前所种下的烦恼因,所以到现在我们才会有烦恼果,所以在我们做每件事的时候,我们要深思做的这件事是对还是错,做事先分析,可能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要想减少烦恼只能在因上好好努力。
在学习完以后我需要谨记稻盛先生的哲学理念,积善行,思利他。提高心性改变自己。
东泰磨具/张新云
第二篇: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学习心得
《企业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学习心得
在读完稻盛和夫的《企业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后,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启发。下面就分三个方面谈谈读完后的心得体会:
一、精华分享
1、什么是经营哲学?
在工作和经营中领悟出来的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具体的方法模式,归纳起来就是哲学。
2、企业为什么需要哲学?
所谓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这些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确立。
所谓哲学,它用来表明企业的目标,即要将这个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
二、思想认识
在深刻领悟这篇文章后,觉得在工作中,我们主要要树立一下几点思想意识:
1、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2、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态度,无论工作任务是小是大,重要或不重要,每个细节我们都要进行缜密的思考。
3、遵守企业的规范准则。要认同公司的规范准则并加以严格实行,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才会导致他们日益下降甚至于崩溃。”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确立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里面渗透。
4、与公司保持一致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企业一定要揭示自己的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渗透给下面的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理解并与其保持一致定位自己的目标;才能以“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这样的思维来工作。
三、实践应用
有了良好的思维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我们要将其应用于具体实践当中去。公司的“哲学”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实践,而且要认真的灌输始终。
首先,我们要常常记录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要诀和心得,并要记录我们与人接触中的一些感悟,将这些工作和经营中的心得重新整理,得出的可以称为我们自己的“哲学“。并且,这个“哲学”要与公司的“哲学”保持高度的一致。
其次,公司的目标就是我们员工共同的目标,所以我们要以这个共同的目标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协调好一切工作。企业就是一个集团,为了实现高目标,大家在工作中必须配合协调,不管个人好恶,全体人员都需要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需要理解并赞同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是做好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
最后,优秀的公司具备优秀的品格,那么作为优秀的员工,我们就要培养自己优秀的人格。“正确的为人之道”可以提高工作的办公效率,使得事半功倍。
品牌管理与市场研究部 媒体采购科 方宝桢
2010年9月29日
第三篇: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
(一)正确的哲学,是企业永续经营的灵魂。这句话是本书腰封上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本书中所有论点的出发点。
其实,一切企业都有自己的哲学,其不同点仅仅是企业哲学的用处不同而已。有的企业将自己的哲学就定位在“忠诚、踏实能干、创新”等上面,这种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全力管好员工,让员工为自己创造最大的财富。另一种企业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积极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想尽各种方法来提高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员工在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同时,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初劣的比喻:一个作坊,有了自己最基本的哲学并被经营者接受时,可以被称为公司。一所公司,有了自己好的哲学并被所有员工接受时,公司才能被称为企业。从这儿,我们可以明晰一个东西:企业的哲学应该是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用一个很时髦的词语,企业的哲学应该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文化层面的内容,也是每一个企业亟需构建的内容。
企业和人一样,有自己生存的具体目标。对于企业,这个目标无疑为解决三个问题: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做些什么?我们怎么做?一个企业能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这个企业肯定已经是或者将要是很成功的企业。
商业社会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重视起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很粗枝大叶地选择了几个很积极向上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将这些词语、句子刷在公司的围墙上,挂在车间的走道里。他们认为,这就算是构建好了企业的文化,企业以后只要照着这个方向发展就可以了。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这些企业忽略了企业文化里最重要的一环:人!这种企业文化是没有人的企业文化,这不能被称为企业文化,充其量可以勉强被叫做企业>口号。
正确的企业文化应该和共产党的口号一样:以人为本!企业应该时刻牢记两件事:我们为员工做了什么?我们为所有的人做了什么?人才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出发点,离开了人,那些所谓的利润、增长率、销售额,甚至美好的战略规划,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一纸空谈而已。所以,企业在构建自己企业文化的时候,更应该多考虑企业基层员工、老员工的意见或建议。管理者不要盲目地以为自己是企业里最懂企业的人,那些基层员工、老员工多半比你更了解企业。“在企业里,经营者被授予极大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应该是为了保护员工,为员工创造幸福,而不可以用来压制员工,不可以用来满足经营者个人的欲望。”
正确的企业文化应该被企业所有的员工认同,包括打扫清洁的阿姨。“企业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协作的集团。为了实现高目标,大家在工作中必须配合协调,不管个人好恶,全体人员都需要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需要理解并赞同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是做好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那些假大空的、被自己员工睥睨的企业文化无疑会使企业陷入不团结的困境。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比物质奖励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正确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历史的积淀。企业文化不是三两个人坐在一起,翻上三五本书,浏览七八上十个网站就能鼓捣出来的。它更应该是整个企业群策群力,对企业刨根问底之后提炼到的最精华也是企业最核心的部分。这种企业文化应该是永葆青春的。企业创始时就存在,企业发展时还靠它,它可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有小的改进、补充,但是永远不会被自己的企业放弃。
正确的企业文化应该有博爱之心。用稻盛和夫的话,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要“以‘共生’观念和‘利他’观念来经营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在自己的发展和盈利道路上,一心只为自己的目标,丝毫不顾忌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这种企业是不能长久的。“不管对未来的预测多么暗淡,只要我们还是经营者,我们就有使命,就要让同企业有关的所有的人得到幸福。不仅如此,作为企业经营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公司负责,我们还承担着为社会作贡献的崇高使命。”这份崇高的使命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这本书的核心是怎样构建企业文化。稻盛和夫也在书中谈到了他的看法。但是他的叙述重点是从企业领导者的立场来叙述,他在书的最后三章更是很具体地讲述了企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者。我对企业文化的观点是从一名普通员工的立场入手,这是我们的差异。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
(二)《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是由日本稻盛和夫的>演讲稿和其学生的感想组成的一本书。
其实刚拿到这书是,觉得里面的内容很迂腐,感觉这种书里写得肯定很泛、很冠冕堂皇。看过之后觉得这本书写的很朴实,也很实用,也让我受益匪浅。
书里面写的很多都是关于经营管理的,但是我觉得道理都是一通百通的,这些都可以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很喜欢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也可以这么概括吧。但是我还没有到达“达”的地步,所以就“穷”这一方面写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第一点是关于“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句话在书本里出现很多次,这句话给我的震动很大。我问自己,你有没做到这一点,我沉默了,我根本就不能理直气壮的说出我很努力。在不久之前就有人和我说,这个世界的恐怖不在于别人和你一样努力,而在于比你优秀比你有能力的人比你更加的努力。于是我就想要怎样去做?
第二点是关于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都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浮躁,高不成低不就,确实是有这样的现象,刚开始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人,没有人能够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买单的。所以对于脚踏实、坚持不懈地这句话的真正的意义才有了一点的了解。但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并不是你在每天重复的做着同样的工作,这样只是浪费生命,要看每天自己有什么进步,有什么提升。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做,这就是我现在想的事情。坚持是一件很很困难的事,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跟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我也坚信剩者为王。
以前在学校总是想以后自己想要怎样,就觉得好多事情都好容易的,自己所想的那个职位是唾手可得的,现在想想真的满天真的。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想想那些成功的人有那一个不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不过是为自己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自己在日后可以站稳。
第三点是关于“利他”精神。关于“利他”,我想的真的很少。总觉得自己本身的东西就不多或者说拿不出手,就紧紧的抓住自己手中仅有的东西,现在想想也挺好玩的。利他使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寝室有 6 个人,每个人买了不一样的水果,如果大家都乐意分享的话没人都可享受到 6 种不同的水果,反之就只能是一种;这种分享其实也就是现在大家经常讲的双赢。
现在想想自己其实没有必要考虑自己所给予别人的东西是什么样的,而是要做到将自己认为好的与别人分享。吸引力法则有说,你能给予说明你越富有,而宇宙同时也会给予你更多你想要的。用妈妈的话说,你不对别人好,别人凭什么对你好啊。
这些都是我在看这本书所想到的,但是我要比以前更进一步,将这些所想的运用到生活中。
第四篇:读《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有感
读《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有感
稻盛和夫,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在他的管理下,两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世界五百强,退休后在寺庙精修,2010年受政府之邀,担任破产的日本航空CEO,并在一年内让其盈利。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一直对管理感兴趣,早就听过“阿米巴经营”,这是稻盛和夫提出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财务完全透明的基础上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独立核算,称为一个独立的细胞,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是这个细胞的主人,从而最大发挥每个员工和部门的能力。
稻盛和夫是一个工科生,干技术出身,有过世界顶尖的发明,后自己开公司,自己悟管理,有了自己一套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而本书主要是收集了他的几次关于经营哲学的演讲,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和读书笔记。
一、经营哲学的起源及内涵
稻盛和夫说他创办京瓷的时候,有一些自己的技术专利,但是深知一个企业的管理绝不是技术就能搞定的,于是他思考应该怎样去管理企业。然而他是工科生,完全没有管理经验,很烦恼。此时,他忽然想到,既然不会什么高深的管理,那就从最简单的开始,虽然没有学过什么管理理论,但是自己分得清善恶,既然想不出怎么管理企业才对,就想“怎样做人,才是正确”,从基本的哲学入手,来进行企业的管理。
于是他告诉员工,我们要做好事,要做善事,决定和决策的依据就是善恶。他认为这个标准每个人小时候就知道的东西,所以在决策的时候很容易获得大家认可,容易形成一贯性。
衍生来说,稻盛和夫认为一个老总要成功,不能仅仅是自我利益最大化,要让员工也获得利益,一个企业要成功,不能仅仅是自己多挣钱,要让其他企业、国家和社会都获益,一个人要成功,不能想着利己,而要利他。
然后他研究了很多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并构成了他的基本哲学体系。例如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明代思想家吕新武),而“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实际上很多企业做不大、衰退消亡甚至被惩治的原因,往往是只具备第三等资质的人当了领导者。他认为第三等资质的人,是能人,能够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具备高尚的人格,当上领导者,就会让企业出现混乱,例如员工觉得领导都总在损害社会利益,自己损害点公司利益不算什么等。顺便在一次中央党校的演讲中说到,国家的领导人也是如此。总而言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是一种向善的、利他的哲学,我认为主要原因是:
1、向善的标准很简单,不高深,每个员工无论学历高低阅历多少都可以做出判断;
2、向善的标准比较容易达成一贯性,实际上要求员工把企业当成家,不是嘴上说说的,当领导者不想着让家人更好,当企业都不把国家当成家的时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3、利他的思想,让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每个相关方都收益,一方面不会触碰“高压线”,另外一方面大家都会希望这个企业成功。
二、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知道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起源及其含义,那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呢?稻盛和夫认为有三个理由可以说明在企业经营时,经营哲学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也有自己的规矩或是规范,大家遵循了这个规则企业才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在多数企业里,没有经营者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而稻盛和夫思考的所谓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我们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原则,要善良诚实不能骗人、撒谎等等。有人就会说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在企业里面再提到吗?正是因为很多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其次,稻盛和夫认为所谓哲学是用来表明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标,也就是要将这个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京都陶瓷还是中小型企业的时候,稻盛和夫就立志把京都陶瓷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精密陶瓷企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方法模式,这种思考归纳成为哲学,就是适合于京都陶瓷攀登高山时所需要的装备和准备。“要攀登什么样的山峰?”你想创办什么样的公司?由于目标的不同,规范公司所需要的哲学思想也不同。一旦确立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很自然的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最后,由于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品格。企业经营需要非常优秀的哲学,这是因为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优秀的品格。稻盛和夫提到的霸道和王道治人都不是最佳的治人之法,他倡导的人的品格企业的品格,在我理解来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德,我们经常说以德服人,在中国的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生活中与人相处需德,作为企业来说,想朝更高的更远的攀登迈进,必会有良好地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德最终的演变体现也是以企业文化出现,体现在具体人与人、人与企业、管理层与员工方面,就像稻盛和夫举例说的在美国一事,其实就可以看出要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要先学会尊敬和信任他人,自己首先得具备好的德行,因为这样才能够超越人种、语言、历史、文化的障碍,能够打动世界不同国家人们的心,这样企业才会越做越大,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学习的第三个理由。
三、人生方程式
人生和工作的结果=理念人格*热情*能力
其中理念人格可以是-100~100的区间,热情和能力则是0~100的区间。这里蕴含着多重意思。
1、人的能力有高低(我觉得公式中的能力解读为先天素质会比较准确,因为稻盛和夫认为它很难改变),但是热情可以弥补,例如一个能力是90分的人,热情只有30分,那么只有2700的结果(先不考虑理念人格因素),而一个能力只有60分的人,热情如果有90分,那么就有5400的结果,是前者的两倍。
2、在这个基础上,理念人格(决定了思维方式)不同结果又有更大不同,如果一个人不是向善的,那么他就是负面思维,例如是-10,那么他的能力和热情越大,结果反而越坏。而一个人如果是正思维,例如100分,那么能力60分热情90分,结果就是54万的超高数值。
3、所以人首先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然后要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然后要有利他的为人和玻璃般透明的经营,“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最重要”,“以德经营,积善之家有余庆”。
四、思想领悟
总体而言,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核心就是两个词“向善”“利他”(热情是向善的必然态度)。东西很简单,道理也不高深,但是让人思考的是,如何真正的做到。
在深刻领悟这篇文章后,觉得在工作中,我们主要要树立一下几点思想意识:
1、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2、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态度,无论工作任务是小是大,重要或不重要,每个细节我们都要进行缜密的思考。
3、遵守企业的规范准则。要认同公司的规范准则并加以严格实行,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才会导致他们日益下降甚至于崩溃。”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确立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里面渗透。
4、与公司保持一致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企业一定要揭示自己的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渗透给下面的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理解并与其保持一致定位自己的目标;才能以“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这样的思维来工作。
第五篇: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学习心得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学习心得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来自于王阳明的心学,受到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很大的影响,在京瓷和KDDI的创建过程中经过自己的诸多体悟,总结为稻盛和夫独特的经营哲学。稻盛的书读起来不心烦,其实里边讲的道理大致是相同的,至少是想通的。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现场有神灵”、“敬天爱人”、“精进、感恩、谦虚、反省”等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并非鲜为人知,但是稻盛和夫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演绎让这些原本普通的言语更具可信和传播。要做好一件事情,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贵在自信,信什么?
第一是,信自己的能力,有了信,才肯付出,有了付出才会有阶段的回报激励自己继续付出,从而形成一个“自信-行动-结果-更自信”的正向循环,能力的积累和沉淀是最基本的准备;
第二是,信自己所作事情的战略意义,因为并非所有事情一做就成,一做马上就有回报,如果做了之后阶段结果看不到呢?人自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所做事情的正确性。这时候就是考验一个人对所做事情目标是否坚定的时候了,你是否相信这样做是对的,是一定可以成功的?这时候站在河中看河流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从5年10年甚至更长远时间来看判断的能力,时间的长短正式代表规律的体现。
第三是,信自己的做事方式。做事情的过程中,不仅会出现结果上实际和预期的偏差,还会出现自己做事方式和价值观的动摇。别人没有这么做一样活得好好的,自己为何这么辛苦付出?当回报不如期望的如期而遇时,每个人都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做事方式和思维习惯能不能注定给自己带来回报?世界上没有一个事情是注定会怎样的,就像你手中小鸟的命运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旁人的预测。而稻盛和夫更多就是在第三个层面上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
从这个角度讲,第一个对应的是专业的能力和知识,体现在你过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训练;第二个对应的是基于行业、企业基本信息的战略分析;第三个对应的是心学的内容,通过心态和意志的作用影响事情的最终结果。而其中第一个是日积月累的,第二个是客观存在却能否勤奋总结获得的,第三个是在不断实践中历练的。
首先这有不同经历和体会的人不同的感悟,作为团队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之争,从来是一个辩证动态的话题。表面上看自然应该选择团队利益最大化,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好的制度能够让团队受益最大而且人人收益均衡。由此难免会出现贫富差距,相对的剥削和被剥削。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队”一词也趋个人化。过去或许单独一个人干不成什么事情,或者为了底线的生存要压低自己的姿态,但是现在个人的力量日益强大,每个人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旁人评价的生活方式。其次,任何一个观点,没必要让所有人信服称赞。有的人信上帝,有的人信名人,有的人信自己。社会的多元化注定是未来的趋势,世界上每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变化。稻盛的哲学我想也在于此,正是东西方基本原点上的差异不同,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一直认为东方的哲学更多是以性本善为前提的,所有孔子会循序诱导,毁人不倦。如今稻盛和夫也是在做同样意义的事情,据说京瓷和日航的员工每天早生要先读一篇稻盛和夫的文章,让这些信念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投影在自己的行动上;而西方市场经济学基于人性本恶建立监督监管机制,结果管理系统,差异化奖惩激励机制,鼓励产生精英和英雄的制度设计等。而世界是平的不仅拉近了国家的联系,更是拉近了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这一点上,作为管理者确实要能够把握好“二”,王道和霸道如何平衡兼得。东方哲学思维的智慧,西方理性逻辑的思辨,不变的核心是价值的创造和人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