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
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3:14 作者:周霆
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油购销政策及其他金融政策,在实施国家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运行机制,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
农业发展银行成立10余年来,为履行好农业政策性金融任务、为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目标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重大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运用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撑,确保国家粮棉油定购制度和国家定价政策的落实。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之初的4年,国家对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仍实行定购制度。同时,对定购任务完成后仍交售余粮的农民,则出台了按定购价或保护价敞开收购的政策。为贯彻落实国家对粮棉油的定购制度和价格政策,农业发展银行实行了“企业收购多少粮棉油,发放多少粮棉油贷款,企业销售多少粮棉油,收回多少粮棉油贷款”的信贷支撑措施,既保证了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的需要,又遏制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挤占挪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撑在整个粮棉油收购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足额发放贷款,收购企业才能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和敞开收购,农民才能拿到足额售粮现金,才能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运用政策性银行信贷杠杆,确保国家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1998年,国家对粮棉油流通体制实施重大改革,先后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统派购和定购制度,积极推进粮棉油市场化进程和粮棉油购销企业改革。为确保国家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农业发展银行运用政策性信贷杠杆,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行按粮食储备数量和金额发放贷款的办法,保证了国家粮棉油储备资金的需要,支持了国家和地方重点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二是根据国有粮棉油企业经营情况评定信用等级,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设立不同信贷支持门槛,促进企业加快改革、改善经营;三是对粮棉油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开办粮棉油信贷业务。农业发展银行采取的上述信贷措施,改善和加强了国家对粮棉油的宏观调控,培育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推进了国有粮油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了粮棉油市场化进程。
加强管理,完善内控,逐步形成了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发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一是按照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原则,全行采取捆绑式管理等方法,抓住企业收购、储存、销售三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专款专户、购贷销还、库贷挂钩、全程监控”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制度和办法。二是适应粮棉油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全行实行政策性贷款的商业化操作,全面推进贷款准入、信用等级评定、风险保证金、有效资产抵押担保制度等措施,逐步建立了以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
当前,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现有政策性职能与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和形势要求不适应。因此,不断完善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是新阶段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客观要求。
首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农业发展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已从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移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目标的这一划时代转变,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投入的必然要求。作为农村公共品的提供者和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如何以政策性金融创新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上述客观要求,是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重大困难和问题:一是粮食连续5年减产,2004年产量虽有较大的恢复性增长,但制约粮食稳定增产的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二是农民增收缓慢,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三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相比形成很大反差。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农业发展银行加大支农力度,是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本保障。
其三,农村金融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相对城市金融,不是加强而是明显削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低效,商业性金融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趋势比较明显;二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从成立起,其主要职能是保障国家粮棉油购销政策的落实,但随着粮棉油流通市场化改革,其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呈逐年减少趋势;三是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受体制因素制约,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结算手段明显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导致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四是农村资金向城市倒流趋势明显。农村金融出现的这些变化,突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国家可以运用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较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吸引更多的商业性资金,对农村资金流向进行引导、调控,以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失效和低效的局面。
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当前,落实这一精神,农业发展银行应当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认真履行现有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职能,促进“三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一是认真做好各项信贷业务,大力支持粮棉油生产经营的发展。要切实做好收购信贷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加强对粮棉油收购的信贷支持;审慎发展对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的贷款业务,加强对粮棉油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围绕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对粮食仓储和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信贷支持。二是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努力增强支农能力。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三是积极化解不良贷款,着力防范信贷风险。要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妥善处理“老粮”、“老账”的贷款风险,有效控制新增贷款风险。
第二,继续完善运行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按照现代银行要求完善运行机制,是农业发展银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一是调整组织机构,建立精简高效合理的组织体系。要调整省市分行内设机构,优化基层机构布局,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二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完善内控机制,增强经营活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四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抓好规范化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第三,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进一步拓宽粮棉油信贷支持的农业产业链,为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目标服务。粮棉油特别是粮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粮棉油信贷业务当作最基本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始终抓紧抓好。二是适时开办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政策目标服务。从去年7月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加大了以完善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开办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要我们适时推进。三是进行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目标服务。农业发展银行要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引导县及县以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先试点后开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抵押担保,为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三农”提供政策性金融保障,促进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形成。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二篇:政策性金融改革对支农的影响
政策性金融改革对支农的影响
农发行成立18年来,在支持粮棉油收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历史原因,适合政策性银行特点的补偿、监管、考核和激励约束等制度安排严重缺失,制约了农发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削弱了其在农村金融中骨干和支柱作用的发挥。
一是支农范围有限。自2004年以来,国家陆续批准农发行开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新业务,农发行支农领域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各个行业,支持“三农”的作用更加显著,但农发行现有的业务种类仍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种养业大户贷款、农村助学贷款、民族用品生产企业贴息贷款等业务,对政策性金融需求十分巨大。
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农发行信贷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央行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企事业单位存款。农发行不吸收居民存款,而单位存款极其有限,在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从市场筹集资金的难度加大。农发行在成立之初,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就包括“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除粮食风险基金外,其余各项财政支农资金都没有通过农发行代理拨付。目前我国中央级直接分配、管理农业财政资金的部门有10多个,客观存在管理层次多、资金链条长、行政运转费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递减了支农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农发行作为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由于建行以来一直承办国家政策要求的农业政策性贷款,历史上累积了大量的政策性挂账贷款,对于国家已经明确消化政策的政策性挂账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落实,大量的挂账不仅影响农发行信贷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四是财政税收扶持政策不配套。政策性银行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成本较高,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筹资体系的市场化,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另外,目前国家对政策性银行没有实行减免税政策,税负较高,且没有税收返还补充资本金的机制。
五是外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国务院57次常务会议以后,农发行改革了业务经营指标考核体系,加大了经营绩效与财务资源分配挂钩的力度,调动了基层行的经营积极性。但由于涉及经营体制的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够健全,在外部缺乏“利润返还”等政策支持,造成在内部绩效挂钩比例低,经营成果与员工待遇联系不够紧密,对调动基层行积极性的作用还不够充分。
六是相关法律保障有待于完善。农发行成立18年来,国家仍然没有通过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农发行的法律地位、功能作用、经营目标、业务范围、管理方式、融资机制、补偿机制等不明确,尚未建立适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办法,不利于农发行的依法经营,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此外,增加信贷支农投入也缺乏立法保障。
推进政策性金融支农,需进一步明确农发行的定性定向问题,着力解决制约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改革的目标,一是把农发行办成符合现代银行要求的,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服务功能齐全、经营管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二是金融支农功能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促进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
第一,坚持政策性银行性质。无论从我国国情出发和政策性银行发展实践,还是借鉴国际经验,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农发行必须坚持政策性银行的性质。一要坚持国有独资;二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三要坚持按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
第二,明确职能定位。一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着眼于解决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凡是涉农业务,农发行都应该支持,应涵盖商业性金融和市场不愿意做或做不到的、商业性金融和市场愿意做但不能满足需求的业务。二是合理区分界定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政策性业务范围不仅包括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备、调控业务,那些明显缺乏商业回报,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低收益或无收益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也应界定为政策性业务,在做好政策性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商业性业务。两类业务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实现农发行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及财政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支农合力。
第三,改进业务运作。根据政策性和商业性两类不同性质的业务,实行不同的运作方式。政策性业务是指由国家批准、有关部门交办、业务对象明确并事前确定补偿机制的业务。政策性业务主要包括,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农产品生产、收购和储备,收益低或无收益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政策性业务主要按政府指令运作,有条件的也可借鉴市场化方式运作。商业性业务是指农发行在业务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业务。商业性业务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第四,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按现代银行要求,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行使对农发行改革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政策协调、高管人员任免提议和监督等职能,直接对国务院负责。
第五,实行倾斜的货币政策。在信贷计划管理上,将农发行信贷增量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农业和农村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领域,也是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加强的领域,农发行作为专门支农的政策性银行,资金完全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将农发行信贷计划管理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既可以将目前充足的流动性通过农发行投入农业和农村,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和货币政策的取向。在资金来源上,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中央银行对农发行再贷款的合理需求应予以支持。主要是因为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供应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粮棉市场稳定和保护农民利益,资金投放集中、量大、季节性强,具有需求刚性和很强的政策性;扶贫等政策性贷款业务具有收益低、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依靠市场发债筹资,因宏观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难以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
第六,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一是补充资本金。国家按照农发行业务发展需要,并以不低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通过财政注资、税收返还、利润转增或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补充农发行资本金,比较适宜的方式是中央财政直接注资。政府注资一举多得,既可以增加农发行中长期信贷资金的来源,也可以降低资金营运成本,更有利于提高农发行的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允许农发行设立专项支农信贷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建设等中长期信贷投入,可以由中央财政在预算中一次性安排,也可由中央银行提供无息或低息借款,也可以接受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及国内各界的捐赠。三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应减免农发行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用于充实资本金,并允许在税前增提呆账准备金。
第七,完善外部监管和考核评价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适用于政策性银行的监管和考核评价体系,缺少外部激励约束机制。解决这个问题,是必要而紧迫的。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和考评,应主要围绕促进政府支农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产安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银行经营业绩等方面,建立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和考评体系。通过完善外部监管和考评,建立有效的正向外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推动政策性银行内部改革不断深入,充分调动其加快有效发展、抓好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第三篇: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
作者:佚名 日期:2014/3/5 16:29:16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
去年以来,乐至县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广大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紧紧抓住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法律援助渠道,切实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在刑事辩护和民事代理上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成绩显著。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收获援助当事人赠送锦旗8个。另据法律援助中心数据统计,去年我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16件,比2012年增长近四成。其中:办理未成年人援助案件103件(民事62件,刑事41件),比2012年增长八成;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02件(工伤12件,交通事故26件,讨薪64件),比2012年增长近六成;办理残疾人案件36件(民事26件,刑事10件);办理妇女案件47件(民事45件,刑事2件)。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介入的案件有49 件,占全年刑事案件78%。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抓好贯彻落实。县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关于年未岁初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的情况报告》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援助志愿者、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以上法律法规,强业务并应用于日常工作。
二、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按照新刑事诉讼法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及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人员纳入援助对象;将审判阶段的指定辩护,扩展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均可通知辩护;将涉及农民工讨薪、保险、交通事故、工伤等纳入缓助。
三、建立联动机制。县法律援助中心与公安、检察、法院和工会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联动机制。
四、开通绿色通道。对可能判死刑、精神病及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按照程序简化审批,为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及时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五、增加刑事援助办案补贴。乐至县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严格按照《乐至县法律援助案件贴标准》的要求发放办案补贴,根据实际情况经讨论通过,对侦查及审查起诉阶段介入的援助律师给予适当办案补贴,用于办理案件的差旅费、文印费、调查取证、通讯费、伙食补助费的补贴。
六、加强监督和考核。按照《乐至县法律援助案件评查办法》、《律师事务所考核办法》、《案件投诉制度》,乐至县司法局案件评查小组严格进行法律援助案件的卷宗质量评查及回访调查和投诉核查,加强监督和考核,对案件评查在70分以下的承办人要求纠正并不发放办案补贴。
七、加强宣传工作。年初,县司法局制定法律援助工作目标任务,将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纳入乡镇司法所目标考核,同普法及法律六进等工作给合宣传。通过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援助工作站(点)宣传援助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晓率。
八、充分发挥“1+1”援助律师的作用。来自浙江杭州的援助律师陈丹为乐至县提供法律援助志愿服务,2013年7月份到位后积极办理援助案件,截止今年2月份,办理各类援助案件23件(刑事19件,民事4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件,精神病人犯罪案件4件,收获当事人送的锦旗3个。
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成倍增加,农民工维权案件降低门槛应援尽援的现状,也使得我县律师严重不足,观念滞后制约援助质量,案件经费补贴不足等问题更加突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四篇:加大反腐力度
加大反腐力度,推进廉政建设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查处大案要案、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商业贿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积累了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和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部署,以更加坚定地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领域的腐败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及金额巨大,违法乱纪行为越来越趋于隐蔽化、复杂化和智能化。因此,我国的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反腐败任务依然繁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更要加大反腐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廉政建设工程。
首先,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法制法规体系。要以国家宪法为依据,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律体系;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健全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其次,充分发挥网络监督作用。当今的互联网法制迅速,广泛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方式。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发挥互联网在加强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反腐倡廉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完善举报网站的制度建设,健全举报网站的受理机制和反馈制度,为公民利用互联网行使监督权提供便捷通畅的渠道。
第三,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查处腐败案件是惩治腐败行为的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对于腐败苗头具有强烈的威慑警示效果。
第四,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不懈的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在全社会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使国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崇尚廉洁的好风尚。、第五,加强反腐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腐败行为呈现有组织和跨国际的趋势,因此,加强反腐败的国际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共同合作打击腐败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史全社会人民的共同愿望。做好反腐倡廉这篇文章,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国家政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五篇:关于落实我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工作意见
关于落实我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工作意见
xx县人民政府:
2009年,我社充分认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把认真落实“两会”精神,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围绕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社将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特别是涉农贷款的发放力度,在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贷款产品,保证“三农”资金需求。2009年我社计划发放贷款3.4亿元,确保贷款余额纯增7500万元,力争10000万元。上半年信贷投放达到全年计划的60%以上,其中涉农贷款不低于80%,信用贷款不低于50%,对按季结息的农户信用贷款优惠利息10%。在保证农村贷款需求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农企业,我们将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倾斜。
第一、重点做好两类种植业贷款发放工作:一是烤烟种植贷款。烤烟生产是惠农强农的有效方式,为切实支持烟农生产、生活,我社建立了烟农数据库,指定信贷员进行跟踪管理,并将在3月至9月集中安排信贷资金投入,及时将信贷资金送到烟农手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烟农信贷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二是粮食种植贷款。粮食种植是事关民生工程的大事,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首要任务,凡是农户有粮食种植贷款的需求,我社将保证得到满足;在加大信用贷款发放力度的同时,我社还将有针对性的降低贷款利率,让利于民;对从事规模化种植和特种种植的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的农户,我社将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和期限,最大程度满足其信贷资金需求。
第二、突出支持两种“养殖”:一是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我社首先将全面收集、统计、分析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情况,取得第一手信息,为信贷资金有效、快速发放奠定基础;二是大力支持养殖大户。对有能力进行养殖的大户,在有技术、有市场、有计划的前提下,我社将联合保险机机构,大胆的投入信贷资金,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信贷资金中将养殖贷款纳入一定的比例进行考核。
二、加强外部监督、实行限时服务。根据我社的信贷政策,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农户信用贷款保证当天申请、当天发放,未评级的返乡农民工保证在7天之内完成授信和贷款发放,其他大额抵押贷款保证在15天之内完成调查、评估、审批和发放工作。同时为更好的为农户提供服务,我社将把各信贷员的服务范围、权限、联系方式等向社会公示,取得社会的监督与配合,实行限时服务。三、一事一议,优先照顾种、养殖农户。凡从事种、养殖的农户申请贷款和规模化种植贷款,我社将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在保证资金成本的基础上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利率政策;对在本县从事种养殖的返乡农民工,我社将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并适当放长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探索新的担保方式和贷款方式,如联保、贴息、保险、置换等,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的资金环境。
四、强化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农户资金需求情况。今年,我社继续组织信贷员深入各村、组,了解农户春耕生产资金需求情况和生产情况,及时反馈农村资金需求信息,做到早落实、早安排、早放贷。
五、积极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有关开发项目立项的基础上,我社将积极介入,在取得相关担保的前提下,及时解决。各基层信用社将及时与各乡镇政府进行沟通,争取项目早启动、早实施、早投入、早受益。
六、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农户信用记录将部分优秀等级信用农户及时升级为特优级,部分较好级信用农户及时升级为优秀级,部分一般等级信用农户及时升级为较好级,最高授信额度由3万元、1万元和5千元分别增加到5万元、3万元和1万元,进一步满足信用农户授信需求,降低农户贷款成本。
支持“三农”是我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我社的立社之本,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以最大的热忱和信心为xx县地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县农村农村合作联社 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