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心得
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研修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学院组织的这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为期四天的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研修学习结束了,此次的培训和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也是受益匪浅和收获颇丰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是一次难得的、终身受益的、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契机。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榜样和内涵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需要高技能人才的,也是促进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能量,那么人才如何培养,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如何培养出有修养和内涵的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艰巨任务。
首先,高技能人才需要学生求知欲+人格素质+刻苦努力+教师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力和天赋,是全面的努力和重点的培养的结晶,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且不可范范培养,道理很简单,就是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高技能人才,而是要广泛培养懂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的一般技能型和重点培养具有高技能人才潜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次。技能很重要,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素质方面要适当适度,完美的学生是没有的,要以优盖缺,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德育和情商等的教育和培养,以求人格上更健康,能力方面先要让学生能自食其力吃上饭,然后再让学生吃饱饭。最后让学生吃好饭,挑饭吃,不能急,不能目标高,更不能一山望着一山高;没有那个学生是高智商,也没有那个学生是天生从恶,更没有那个学生不努力就成才。
二、教材的认识与实践、编审
职业教育是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育,是关系民族发展和国家兴旺的教育,是极度依赖良心和教师能力责任的教育,更是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的教育,职业教育离不开教材。
教材具有局限性,教材具有时效性,教材具有导向性,教材具有客观性,教材具有吸引力,教材是理论、实践、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果,是几代包含教师在内的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的不断出现,对教材的编著和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很多教材已经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一条可行之路就是根据不同职业院校的特色特点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不断完善和行业认定来编著和选用教材,时间跨度不一和企业标准不一是主要问题,而且受到经济发展和地域性质的制约,职业教育需要好的教材,好的教材需要从一线生产性和服务性企业和研究类行业中来,根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调研中不断总结凝练成果中来,还需要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反馈,过程复杂且短时间不能完成,职业教育不是短期教育,不是速成教育,是净化心灵、提升能力、紧跟时代、增强竞争力和不断发展、改进、完善和提高的教育,体现出来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教材,职业教育的教材要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要具有灵活性,重要是不能滞后,教材滞后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根据行业和企业标准从实践和一线中总结出来的自编讲义或教材是很好的,也很实用,相对成本也不高,是教材选用的一个方向。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单打独斗的职业教育不钢性不强势,职业教育要发展和壮大必须建立灵活且适应性强的职业教育架构和体系,要有基础和内涵,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要着重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要不断改进职业教育的思想和探索出改革新章,要博众家之长,摒自家之短,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难度,各方面要求和适应性都非常强,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发展。
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德国的经验已经说明问题,但是现在学习和照搬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是有问题的,不会可以学,不长可以长。但是要活学活用,国情不同也会导致职业教育的不同,体系也就更不同了,看的到摸得着的东西好学,深层次的思想和观念及体系是学不来的,是需要自力更生发展创新的,好学就学,不好学就“学”能行么?我看不行,国情反映民情,民情反映教育,教育反映国情,过程中蕴含很多不知和未解,短时间或是一个时期之内就能解决的了么?需要全社会去努力,有些事是可以跨越式发展的,有些事是不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在具体环节上,在软硬件建设上,在新时期的体系构建上还是可以采取跨越式发展的,但是培养目标上,教师观念上,学生培养上就不能这样了,的打牢基础,确定节奏,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并发展,不能求快求近求成果,要先开花后结果结出好果再结出硕果,过程是艰辛曲折的,是需要我们去不断努力奋斗的,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是一家之事,不是一朝一夕,要想好发展快发展,就脚踏实地不断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展之路。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的个体是成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健康生长,目前,学生个体发展个性化鲜明,倾向性又很不明显,伴随着多方向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引导好了健康了,优势明显,反之就是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怀有情趣和暴力倾向以及报复心理,心理医生不能包治所有学生的心理疾病,更何况学生处在一个认知、学习、适应和再发展的时期,本身有的问题根本就是不是心理疾病,而是意识形态和主管认知所为,那么这个时期,学生在校的时期就是很关键的阶段,这个时期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了,教师的言行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好的教师是既要教会学生该如何学习和传授技能经验,又要教授学生走向健康、和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教师的负面影响是很关键的引导因素,而正面的引导因素则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影响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甚至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德育教育和自身学习,不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时代思想,深化教师内心责任感和学生的感恩之心,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基石,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目标。
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平时交流、教学过程中和生活接触中达到教书育人、美化心灵、传授技能和引领健康发展的目标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究的课题,当然也是个重大难题,需要广大教师去不断努力。
五、建构高效课堂心里软环境,有效沟通成就作魅力教师 教师是人师,为人师是不容易的,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在课 堂,课堂也是学生与教师、授课的欲望与学习的欲望交织在一起场所,离开课堂的传道授业是不完整的,课堂是不是仅仅是教室,又或是实训场所,可以说到处都是课堂,只要有教师和学生完成的这一过程,就可认为是,就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气场够大么?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么?学生出现不和谐的行为怎么办?课堂上与学生发生矛盾怎么办?如何用教师的自身魅力去吸引和引导学生?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如何达到最佳效果?等等。
教师在课堂的魅力是关键,构成魅力的元素是知识、学识、视野、眼界、人格、责任心、包容心、自信心和热情等的集合,教师的魅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关键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心理软环境,加强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教师的个性是不同的,高效课堂的心理软环境也是不同的,但是有效的沟通是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关键在教师魅力,当然魅力也是不同的,不同教师的魅力也是不同的,只要能够起到积极的健康的引导和吸引作用就好,反之就不好了。
通过这短短四天的学习,很辛苦,但是和收获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感觉自己变的强大了,不再有负担了,感受到了自身的巨大价值,同时也有了危机感,知识是要不断学习的,经验是要不断积累的,教师是任重道远的职业,不是那么简单,同时我们是幸福的,是最年轻的人。
作为教师无上光荣,也是关系重大,更是责任重大。
第二篇: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心得
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心得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认为任何时候学习都不迟,人生需要不断学习。圣人都如此谦虚学习,我们又如何不学而上进呢。2014年11月6日,我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参加了“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究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在宝贵的学习过程中,中大教授们先后为我们讲授了《广东省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城乡统筹与城镇发展规划》、《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等8们课程,期间还参访了萝岗开发区展厅和黄埔军校。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让我们迅速感受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局面,同时也学到了新型管理理念和发展策略。这些都使我受益良多,既拓宽了视野,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面就浅谈个人在本次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经济的思考
相较于长三角的省域经济,广东省的县域和镇域经济的发展相对广泛多样,有效地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使总体经济更均衡。赵超老师在《广东省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发展战略》课程上给我们展示了广东省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经验,对此我有两点想法:
1、广东和云南在县域和镇域经济上不同。广东省是全国改革的先锋,在产业集群和上下游产业链上比较完备。由于交通方便,新兴产业和乡镇经济可互通有无,便于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所以推动专业镇集聚发展。同时由于广东教育文化发达,大力打造产学研一体,以此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但这两点在云南很多偏远乡镇无法实现,在发展项目更多倾向于农副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上更多依靠于地区间借鉴摸索和民间智慧。
2、广东经验借鉴和云南推广经验。一方面是创新合作方式。比如广东揭阳首创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组织、公司运营、市场化运作,把经济更多交给市场自主调节。今年我们陇川县清平乡养牛场的发展也是异曲同工,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技术入股和承包责任制的灵活制度,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养牛场扭亏为盈,走上正轨。另一方面是发展循环经济。陇川县景罕镇的糖厂和酵母厂比邻而居,制糖和酵母产业之间的链条互补循环,实现了产业循环。景罕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危机管理的学问
《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必须有忧患意识,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准备。林景新老师讲授的《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能力提升》让我获益匪浅。做为一名乡宣传委员,面对危机时我必须有意识有能力妥善处置。
首先做好预防。避免危机是最好的危机管理。平时工作中协助三安工作人员做好检查和评估。特别近期春节临近,对烟花炮竹的存放要求必须严格把关,亲自到现场确认。
然后是危机处置。危机一旦发生,大家都无法改变,只能正确处理,避免损失。比如一些纠纷问题,第一时间做好疏散,不让不良现象影响群体。另外领导干部应亲自安抚并做适度的表态和承诺。同时 把事情真相客观理性地告知媒体和公众。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态度,危机沟通时即要诚实也要尊重群众感受。政府要勇于担当责任,把维护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有效的利用媒体策略来公布消息,连续不断提供原始权威信息,将危机淡化处理,尽力缩小事态范围,以达到民情稳定和维护政府形象。
三、法治的核心——制度和意识的共举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然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作为一名乡党委副书记,党的治理是我的工作重心。建立完善党内制度和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必须同时推进。
刘华老师在《依法治国》课程里引用卢梭的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确实,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共产党员作为社会的治理主体,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才能正确的行使执政权利,才能成为典范和标榜,才能让人民信服于心并跟着学习。近期有网友说“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名党员的政治责任。对一般群众来说,主要的是做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党员来说,还应该在此基础上,以党章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遵‘章’行事。”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党员都应当严于利己,不只遵守社会公序良俗,还要遵守党内制度。真正把制度内化于心,才能在行政中外放于行。守和法是两个分不开的字眼。在共产党员团体内,上层的法律规章需要不断修正,而我们党员更是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遵规守法。制度和意识的共举,我们的党才能更纯洁,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四、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每段学习历程都是塑造自我的机会,中大的老师用广博的知识为我们铺好了成长之路,接下就是行走。自己要审视不足的地方,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看看广东乡镇的飞速发展和高效管理,对比我们乡镇的执政能力,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乏创新。我们的自然资源向经济成果转化效率偏低,政府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导向不清晰。社会管理方式较单一,比如户口转移的相关工作缺乏助力,民间和企业资源参与少。二是实践不够。在很多向外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思想的触动很大,但回来后少有实验、验证、改进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今后的工作中,创新和实践将是我们在社会管理和经济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多学习思考,想到就去做,不怕担当,开拓进取。把政府工作和党委工作真正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而在个人的修养上,作为领导也应成为积极阳光的典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思考反省的做事习惯,同时不断完善理想信念,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积极心敬业,用向善心助人,用谦卑心为民,这样才能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第三篇: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
“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今年元月份,我们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赴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培训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专家的核心理念,又有国家示范校建设成功实例报告,还有实地观摩研讨。短短5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个讲座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教授,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理念,进一步认识到了职业教师任重而道远,着实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培训情况总结如下,呈请领导审阅,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收获
首先是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对象是我们传统的认为不聪明者,或者是失败者、淘汰者,所以人们把职业学校看成是比普通学校低一个层次。我作为一个职业教育者,过去也是这么认为的,通过聆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教研究专家姜大源的精彩讲座,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教育的类型不同,因此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
1.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一个“生物人”只有经过职业教育才能 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
在现代社会,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它表现在:一是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本领;二是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跨职业的本领;三是信息爆炸催化一次学习向终身学习跃迁,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促使劳动者要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四是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能一生维系于静态的一次性职业岗位而保持不变,一次性职业的思维定势也已经过时,跨职业、跨行业、跨产业的三大职业变动成为可能,迫使劳动者要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市场变化的本领。
为此,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里的体现。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 1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显然,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的序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问题。答案是: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采用行动体系的框架,即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鉴于每一行动顺序都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序列,而且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序列,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含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
3.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4.基于多元智能的评价观
人的智力类型的不同,其成才的目标、方式、途径也不同,对其评价标准也应不同。拿普通院校的考核标准去评价职业院校学生,成绩确实不甚理想。但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中,特别是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拿一把尺子去考核、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从根本上忽略智能的差异,显然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例如,用数论的理论知识试题去考数控机床操作工人,结果肯定是负面的;同样,用数控机床的操作知识(这也是一种知识)试题去考数学家,其结果也必定是负面的。所以,对具有不同智能结构与类型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去考核、去衡量,才是正确的做法。
其次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
1.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张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诙谐幽默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讲述了职业教育中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不仅在教学方法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启发,更让人感动的是张教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深厚的人文素养,使我敬仰和折服。
张学政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好好做人、认真做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艺术对待,精益求精,不能误人子弟。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来,然后,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心,用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概括为“四点四性一注意”,即“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课堂语言表达艺术”;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坚持采用“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课件一定要详略得当,最好图文并茂,忌讳长篇大论,教材搬家,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另外,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过好三关,即“理论关、实践关和科研教研关”。
2.蒋乃平老师说:教师应该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中职学校的老师不能用普通高中 学校老师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换一种眼光看学生。那种学习好就是好学生的传统思路不行。中职生可能数学不及格,可能26个字母没学会,在小学、初中学了那么多年了都没学会,跑到中职学校来,两年就能学会了吗?所以从什么角度看待我们的孩子们,通过职业教育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因为社会不是只需要一种规格的人。只有我们具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才能引导孩子们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信念。
第三通过参观和听汇报初步了解示范校建设的具体做法。我们先后参观了两所北京市第一批国家示范学校,在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印象最深的是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通过搭建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实训车间内建设一体化教学讨论区,通过网络及大屏幕投影技术,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另外,在此区域内还可以实时看到视频采集到得机床面板操作视频及机床内零件加工视频,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师的操作,解决了现场教学受环境限制的难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参观完昌平职业学校,感受颇多,惊叹于该学校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实力之强。听完郑燕秋校长真挚朴实的汇报,获知昌平职业学校在办学理念上把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命线,他们的使命是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以师生为本,锲而不舍,坚持“六个转变”,科学经营学校,让职业教育引领产业的发展,树国内一流职教示范;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因专业特点而定,比如汽修专业,以“校企一体,多点对接”为人才培养模式,而园林专业是“四真”模式,将“产、学、研、训”相结合;在课程建设上,立足岗位建课程。
二、今后打算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借他山之石励自身成玉,鼓足干劲,努力工作,本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本校实际特点为示范校建设尽最大之力。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发展自我,为打造高平中专这一品牌而努力。
2013-2-21 7
第四篇: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班学习心得
我参加了省教育厅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山西省中(高)等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班。二周来按照培训的日常安排,认真聆听专家、教授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内容的讲座,参与校长论谈、分组研讨、现场教学、课外考察多种形式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而且增强了搞好职业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以下就这次培训谈三点体会:
一、结识了一批优质骨干院校领导,提升自身素质。
担任中职学校领导多年来,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时间长的脱产培训,能够和全省各中高职院校长一起学习、研讨、交流,机会十分难得。每位校长有每位校长的思路和经验,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色和亮点,在聆听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升了对职教工作的新认识。
二、分享了一批优质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经验,拓展了思路
通过参加名校长论谈,听取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刘月红院长)大同市第一职业中学和太原铁路机械学院(张凌云校长)大同市职业学校教育校长等多名校长论谈,他们从各自学校培养目标到办学定位,从特色专业发展的示范学校建设,从内部管理到校企合作建设,从招生就业到升学培养,分别交流了各校的办学特色和经验。听后深受启发,对我校今后发展,尤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了新的思考。
三、聆听了一批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感悟职教
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
这次培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聘请十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做了专题讲座:北京大学郭建如作的主题报告,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使我们加深了对《意见》精髓的领悟和把握。尤其是他以中山沙溪职业学校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优秀经验案例的讲解,生动的展现了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方面的做法和典型成果,深入浅出,收获颇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晖辉教授作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治理提升》专题讲座。邢教授从新时代应该具备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历史思维等“五个思维”为切入点,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成果、新挑战、新特征、新文件和老问题,提出了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三环节‘4+2’、两保障”的建设思路,她提出专业建设是主线,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建设是关键,基地建设是条件。职业院校要立足本校和区域经济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东城区教委原职教中心教研员胡嘉牧教授作了《职业教育助力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与实现路径》主题报告,胡教授从职业教育的全面认知入手,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工具,认为职业教育不仅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服务输出系统来实现本体价值,也可以通过智力服务与技术输出系统的工具价值,直接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价值。同时她用北京昌平职业学校与康陵村和昌平的“四大宴”等成功经验为案例,指出了职业院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
北京科技大学曲绍卫教授作的《当代教育与经济强国建设的战略考量》主题报告,曲教授围绕当代教育经济强国建设的战略考量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力资本内在的深层内涵,有很深的意义。还通过对中美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历程的分析,揭示了建立教育强国与经济强国本质上的关联。
还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善学作的《职业教育理论,制度与方法》专题讲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飞星作的《素质拓展训练》专题讲座,天津东丽区党校副校长李珊教授作的《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报告等等。通过聆听多位专家教授独特、新颖的专题讲座,使自己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感悟到职教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考、新思路。
第五篇:参加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参加成都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阿右旗职教中心教师:苏雅拉图
2017年7月27—8月1日,我有幸参加成都“中小学教科研创新、教学变革与教研员及骨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作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感谢校领导和教研研组领导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专题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差距甚远。下面谈一些自己的培训体会:
一、6位专家的专题讲座。
第一讲是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罗庆红,他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主任。其专题报告为《大数据时代的万人课堂》教育的爱心与创新,他指出,以课堂改革为核心和主要载体实现学校的整体性变革,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他还指出,在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他们具有团队精神。
第二讲是成都市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贺慧女士,她的主题报告为《中小学深度学习的教研实践-》。以成都锦江区“深度学习”项目学校教研活动为例,从中说明,解决教师自身的教学问题和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善于学习,甘于奉献的精神,每个老师重心放在课程与教学(探寻课堂改进的方向和着力点)教师的工作线索从如何教转变到如和学、,让学生参与活动。这样的课堂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了高效课堂。其模式如下:
1、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他们每节课精心设计导读,力戒平铺直述,提倡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造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他们的理念是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参与的快乐。高校长指出,“最伟大的老师是会放手的老师”,“你给学生舞台,他真的给你精彩”。的确,作为教师,只有放手才能把学生培养。把时间、把机会放给学生,你才会收获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3、让学生会学。要在课堂教学中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总而言之,让学生乐学、愿学、会学,激发兴趣,通过主动参与,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第三讲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他的主题报告为“观课议课的变革实践”,讲主题是观课议课的含义主要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依据、活动、行为)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活动,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 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四讲是成都市监道街中学卿平海,他所讲的“微课探研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进”核心素养的缘起、概念和内涵以及在生命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尤其对实验实验特色的“生命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阐述。在这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指针,更让我明确了“价值观”,“思维方式”,“品格”是学生和教师应重点培养的学生的素养。教师应该关注的是“乐学善学”——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是“勤于反思”---学生学习的学法;是“数字学习”----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教师要在生命课堂中将“育人点位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力
第五讲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教育部国培专家游永恒,他所讲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劲与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教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并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为此,在世界各国,无论是教育界人士,还是政府部门都已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为组织适应未来中国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正是面对着这一近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具有浓厚学术味的词语,对于我们广大基层教师而言,并没有多少明确的概念.倡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本身就说明我们的职业身份与我们的职业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的导言中说: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校的转型.教师的重要性及受关注度可见一斑。
那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就其本质内容来看,应该包含专业知能,专业智慧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专业知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智慧是指教师的行为水准和工作技巧.专业精神是老师基于自我期待而表现出来的风范与活力.专业知能是教师专业的前提;专业智慧是教师专业的关键;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的动力.这三个方面在教师专业构成中是缺一不可的.传授知识是教育最基本的目的;而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沌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觉醒.通过教育,人要成为真正人,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这时实施者必须是一个自身人格完美者和自身生命觉醒者.这是对教师起码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必须达到的境界。人格残缺者不能做教师,生命处于迷蒙状态的同样不能做教师。
第六讲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大春,他所讲的内容“3+X个文明用语” 培训会上,刘大春紧紧围绕“课堂管理”、“师生”、“技巧”三个关键词,从言语交往技巧和非言语技巧两个方面入手,用深入浅出、言语幽默、纵观古今的实例给全校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语言艺术课。并从“课堂管理的秘诀”、“言语沟通中的表达策略”、“言语沟通中的倾听策略”、“常用的3+X个文明用语”、“学生最爱听的阳光语录”等方面,用一个个真实、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为老师们讲解了课堂管理中的表达技巧,倾听技巧。在言语沟通中要善于表达和倾听,在言语表达时要“让人接纳”、“想法接近”、“主动交流”;在倾听对方意见或建议时要“特为积极”、“同理倾听”、“把握情绪”。同时还向老师们列举了10条“不利于沟通的言语”和21条“学生最爱吸的阳光语录”,让全体教职工受益匪浅。
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培训中的所学到的课堂管理技巧落实到自已的课堂管理实践之中,让自已的课堂管理水平得到新的提高。通过这次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接受了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使老师们的课堂管理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下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