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科学学习心得
内科学 学习心得-呼吸系统疾病
内科是日常中很常见的疾病,所以学医之人必须知道的常见疾病.其实对于临床课的学习而言是没有重点的,因为在工作中什么病种都有可能遇到的!如果要从事这一科的工作,最好还是都掌握比较好~但是,这么厚的一本书该怎么学习呢,我认为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重点,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了!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我们的学习目标,对于本科阶段的医学生来说,还是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下面我就来分章节来讨论一下(由于内容比较多,也许要分几次来完成): 内科学关键是要重点掌握呼吸、循环、消化三个系统的疾病,这在讲课和考试中占的比重会很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他系统的疾病就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就可以了!
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但是由于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一般不会讲,考试也一般不考,所以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个人认为,有时间的话还是熟悉一下,毕竟上了几年学,如果连这么简单的病都不会处理,我想也够没面子了吧?呵呵
2、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乃是绝对的重点,考试经常会出病例分析!一般的病例都是病史很长,由慢性支气管炎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且还会合并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所以要求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才能答满分。连接本节知识的主线是其病理变化,所以掌握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理解、记忆本节内容有很大帮助!下面归纳一下本节重点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诊断标准,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2)肺功能检查对于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意义;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相对重点);(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辅助检查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并发症(其中治疗相当重要)。
3、肺栓塞:一般上课不会讲述,考试也不会考,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4、支气管哮喘:一般不出大题,重点看一下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知道药物有哪些类)。另外,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也要熟悉,有时候会考简答题。
5、支气管扩张:一般不会考,可以看一下其临床表现还有X线特点。
6、呼吸衰竭:多数情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但是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简单的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另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就差不多了!7、肺炎: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肺炎的典型症状、X线征象和首选的抗生素(书上应该有一个总结表格)。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比较重要,但一般不会出大题!
8、肺脓肿:不是重点,熟悉一下临床表现、X线特点和治疗原则就可以了!
9、肺结核病:比较重要。要掌握其临床类型病原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定(尤其要知道阴性结果的意义)、并发症和化疗的原则(对于一线药物要掌握其不良反应)。另外熟悉一下咯血的处理方法和治疗失败的原因,本节就算基本掌握了!
10、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上课一般不会介绍,考试也不会出现,所以不是重点内容。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特别是要知道哪些人群需要排癌检查)。另外,熟悉一下病理分型(常以小题目出现)。
12、胸膜疾病:重点掌握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尤其是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临床表现是相对的重点!
1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是重点,有兴趣的话就看一下,呵呵~
内科学 学习心得-心血管系统疾病
个人认为本篇是内科学的一个难点,部分内容很不好理解,尤其是心律失常一节,如果前面的基础课没有学好的话,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要想真正把本篇学透的话,我认为还是先把有关的知识(如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复习一下为好!不过也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也不要想一下全部掌握,毕竟一些知识还是要在实习过程中慢慢融会贯通的,呵呵~记住:本科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这样,复习起来也就会有的放矢了!
1、心力衰竭:本节是重中之重,而且考点比较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诱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治疗(记住心内科治疗的三***宝:强心、利尿、扩血管)。其中,治疗部分最好要搞懂、吃透!如各类利尿剂的作用特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利尿剂的合理应用);血管扩张药的选择;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需重点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重点是要掌握起治疗原则,如果能知道如何用英文回答就更好了!
2、心律失常:是一个难点,很多同学在学的时候都没有学懂,而考试好象也很少涉及到本节的内容。本节要重点掌握心律失常的一般治疗原则。关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每一类记住一些代表药物就可以了,当然前提是知道其主要适用于哪些临床情况!心律失常分为很多种,我们上课的时候,重点讲述的是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要重点掌握其心电图的特征和治疗原则。另外,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也是比较受老师“青睐”的!
3、晕厥:不是考试重点,上课可能也不会讲述,我觉得掌握晕厥的病因,对于临床的一些疾病的鉴别还是很有帮助的!
4、原发性高血压:这是临床的一个常见病,还是要重点掌握的!要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分层以及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进性高血压的概念。此外,治疗方面是另一个重点,对于降压药物的应用,尤其是初始降压药物的选择(适应症、禁忌症)比较重要,在临床也比较常用。药物剂量可以放在实习以后慢慢积累!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病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关于动脉粥样硬化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就可以了。关键的两节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从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一直到治疗都应该全面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改变以及定位诊断是很有价值的,可能诊断学里面讲过,这里还是要好好复习一下。
6、心脏瓣膜病:风湿热在儿科会重点讲述,我认为还是看一下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心脏瓣膜病,我认为可以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入手,理解了这些。那么关于其临床表现就很容易记住!因为二尖瓣常受累,所以其相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其并发症和一些重要的体征要重点掌握。另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也比较重要!
7、感染性心内膜炎:据个人经验,考试涉及不多。其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培养)、治疗原则还是要知道的!
8、心肌疾病:重点掌握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掌握扩张型心肌病的四大特点、临床表现特点、重要的检查(X线和超声心动图)以及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心动图特点、治疗选药。心肌炎了解一下临床表现和诊断就可以了。
9、心包疾病:掌握不同病因类型的心包炎的特点(相对比较重要),以及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
内科学 学习心得-泌尿系统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掌握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关于发病机制有时会考填空,不过也许是因为太过于简单,考的几率也不是很大。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如果在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去理解,记起来不难。关于治疗,由于没有特殊治疗,所以只要知道原则就可以了。要提起注意的是要知道卧床休息的时间,考试有时会有的。还要注意一下肾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肾损害的鉴别。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重点掌握其病理改变,即确诊依据(两个50%)。其他内容熟悉一下即可,考试很少出这部分的题目。
(3)慢性肾小球肾炎:熟悉一下临床表现和诊断(注意排除继发因素才可以诊断)。另外,要注意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区别。
(4)肾病综合征:为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往往为出题者青睐。重点是其基本特征,是一定要掌握的,这也是临床诊断的基本条件。还有并发症也是要掌握的,经常考填空题。至于病理类型,主要是为了帮助判断激素治疗的敏感性的,知道一下哪些类型是激素敏感的就差不多了。关于治疗,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这其中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最为重要(即激素的使用原则)。本人建议,就算大家再不愿意背书,这一段文字也最好能背下来,考试中往往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在实习的时候,老师查房最喜欢问这个问题了,由此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另外,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也最好能熟悉一下。
2、尿路感染:根据我的经验,这一章考试出的题目不多。其实我认为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在实习中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病人。要熟悉一下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关于治疗,我认为知道抗生素选用原则就可以了,具体到各种疗法和治疗方案掌握起来还是有些难度,考试时也很少涉及到。
3、慢性肾衰竭:要知道肾功能不全可以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表现。要重点掌握的是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和促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关于治疗只要大概了解一下即可,透析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内科学 学习心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1、贫血:
(1)概述:掌握诊断贫血的标准,尤其是贫血程度的划分。知道关于贫血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大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等。临床表现分为一般表现和各系统的表现,这些了解一下即可。治疗方面主要是了解有哪些治疗的方法,具体内容会在各个章节分别讨论的。
(2)缺铁性贫血:掌握实验室检查,尤其是生化检查,但是参考值范围可以不用记。重点是治疗,尤其是铁剂治疗的疗效判断,常会考问答题的。另外,还要注意1个名词解释: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虽然在临床上不是很常见,但是考试曾经出现过。(3)再生障碍性贫血:了解骨髓象的特点、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以及治疗的方法。本章考试涉及的不多。
(4)溶血性贫血:本章是一个难点。重点掌握一下几个试验: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其他内容大致了解一下即可。
2、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掌握其临床表现,尤其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曾出过简答题)。还有就是确诊的骨髓象的标准和常见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很重要)。在治疗方面要知道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具体方案不需要掌握。此外,注意几个名词:类白血病反应、“裂孔”现象、Auer小体。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了解分期,还要知道慢粒可以急变,转为急淋或急非淋。(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熟悉诊断标准,其他一般不会考。
3、淋巴瘤:熟悉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知道霍奇金病的治疗策略是化疗为主的放化疗综合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点掌握诊断标准(曾在多次考试中出过简答题)。熟悉治疗原则。了解其临床表现。
内科学 学习心得(五)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熟悉临床表现,掌握甲亢危象的名词解释,最好了解一下良、恶性突眼的鉴别。实验室检查是另外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临床上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关于甲亢的治疗要掌握3种不同方法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可能有问答题),对于药物治疗要记住首选的药物名称。最好熟悉一下甲亢危象的抢救原则。
2、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掌握其临床表现。
3、糖尿病:本病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首先是要掌握诊断标准以及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熟悉临床表现,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有所了解。要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5个方面)。虽然具体药物剂量不需要记忆,但是我认为还是要了解每一类药物的特点和适应症。在本章有许多名词也要引起重视,如黎明现象、蜜月期、Somogyi现象、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等等,经常会考的。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这两个内容,掌握其诱因和治疗原则即可,顺便了解一下临床表现。
风湿性疾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可能上课时不会讲授,但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在这里提一下。重点掌握其诊断以及与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熟悉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点掌握一下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熟悉治疗原则和临床表现。同时注意一下狼疮危象的概念。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急性中毒:
(1)概述:掌握中毒的机制,熟悉诊断的方法(病史很重要)。重点是治疗的原则。(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掌握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大蒜味、流涎、多汗、肌颤、瞳孔缩小、肺水肿)以及治疗措施。注意3个名词解释: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阿托品化。(3)毒品与中毒:熟悉中毒机制、诊断以及拮抗药物。掌握戒断综合征的概念。
第二篇:内科学学习心得
内科学 学习心得-呼吸系统疾病
内科是日常中很常见的疾病,所以学医之人必须知道的常见疾病.其实对于临床课的学习而言是没有重点的,因为在工作中什么病种都有可能遇到的!如果要从事这一科的工作,最好还是都掌握比较好~但是,这么厚的一本书该怎么学习呢,我认为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重点,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了!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我们的学习目标,对于本科阶段的医学生来说,还是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下面我就来分章节来讨论一下(由于内容比较多,也许要分几次来完成):内科学关键是要重点掌握呼吸、循环、消化三个系统的疾病,这在讲课和考试中占的比重会很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他系统的疾病就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就可以了!
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但是由于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一般不会讲,考试也一般不考,所以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个人认为,有时间的话还是熟悉一下,毕竟上了几年学,如果连这么简单的病都不会处理,我想也够没面子了吧?呵呵
2、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乃是绝对的重点,考试经常会出病例分析!一般的病例都是病史很长,由慢性支气管炎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且还会合并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所以要求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才能答满分。连接本节知识的主线是其病理变化,所以掌握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理解、记忆本节内容有很大帮助!下面归纳一下本节重点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诊断标准,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2)肺功能检查对于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意义;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相对重点);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辅助检查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并发症(其中治疗相当重要)。
3、肺栓塞:一般上课不会讲述,考试也不会考,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4、支气管哮喘:一般不出大题,重点看一下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知道药物有哪些类)。另外,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也要熟悉,有时候会考简答题。
5、支气管扩张:一般不会考,可以看一下其临床表现还有X线特点。
6、呼吸衰竭:多数情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但是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简单的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另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就差不多了!
7、肺炎: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肺炎的典型症状、X线征象和首选的抗生素(书上应该有一个总结表格)。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比较重要,但一般不会出大题!
8、肺脓肿:不是重点,熟悉一下临床表现、X线特点和治疗原则就可以了!
9、肺结核病:比较重要。要掌握其临床类型病原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定(尤其要知道阴性结果的意义)、并发症和化疗的原则(对于一线药物要掌握其不良反应)。另外熟悉一下咯血的处理方法和治疗失败的原因,本节就算基本掌握了!
10、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上课一般不会介绍,考试也不会出现,所以不是重点内容。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特别是要知道哪些人群需要排癌检查)。另外,熟悉一下病理分型(常以小题目出现)。
12、胸膜疾病:重点掌握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尤其是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临床表现是相对的重点!
1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是重点,有兴趣的话就看一下,呵呵~
内科学 学习心得-心血管系统疾病
个人认为本篇是内科学的一个难点,部分内容很不好理解,尤其是心律失常一节,如果前面的基础课没有学好的话,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要想真正把本篇学透的话,我认为还是先把有关的知识(如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复习一下为好!不过也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也不要想一下全部掌握,毕竟一些知识还是要在实习过程中慢慢融会贯通的,呵呵~记住:本科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这样,复习起来也就会有的放矢了!
1、心力衰竭:本节是重中之重,而且考点比较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诱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治疗(记住心内科治疗的三***宝:强心、利尿、扩血管)。其中,治疗部分最好要搞懂、吃透!如各类利尿剂的作用特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利尿剂的合理应用);血管扩张药的选择;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需重点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重点是要掌握起治疗原则,如果能知道如何用英文回答就更好了!
2、心律失常:是一个难点,很多同学在学的时候都没有学懂,而考试好象也很少涉及到本节的内容。本节要重点掌握心律失常的一般治疗原则。关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每一类记住一些代表药物就可以了,当然前提是知道其主要适用于哪些临床情况!心律失常分为很多种,我们上课的时候,重点讲述的是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要重点掌握其心电图的特征和治疗原则。另外,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也是比较受老师“青睐”的!
3、晕厥:不是考试重点,上课可能也不会讲述,我觉得掌握晕厥的病因,对于临床的一些疾病的鉴别还是很有帮助的!
4、原发性高血压:这是临床的一个常见病,还是要重点掌握的!要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分层以及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进性高血压的概念。此外,治疗方面是另一个重
点,对于降压药物的应用,尤其是初始降压药物的选择(适应症、禁忌症)比较重要,在临床也比较常用。药物剂量可以放在实习以后慢慢积累!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病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关于动脉粥样硬化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就可以了。关键的两节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从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一直到治疗都应该全面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改变以及定位诊断是很有价值的,可能诊断学里面讲过,这里还是要好好复习一下。
6、心脏瓣膜病:风湿热在儿科会重点讲述,我认为还是看一下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心脏瓣膜病,我认为可以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入手,理解了这些。那么关于其临床表现就很容易记住!因为二尖瓣常受累,所以其相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其并发症和一些重要的体征要重点掌握。另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也比较重要!
7、感染性心内膜炎:据个人经验,考试涉及不多。其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培养)、治疗原则还是要知道的!
8、心肌疾病:重点掌握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掌握扩张型心肌病的四大特点、临床表现特点、重要的检查(X线和超声心动图)以及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心动图特点、治疗选药。心肌炎了解一下临床表现和诊断就可以了。
9、心包疾病:掌握不同病因类型的心包炎的特点(相对比较重要),以及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
内科学 学习心得-泌尿系统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掌握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关于发病机制有时会考填空,不过也许是因为太过于简单,考的几率也不是很大。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如果在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去理解,记起来不难。关于治疗,由于没有特殊治疗,所以只要知道原则就可以了。要提起注意的是要知道卧床休息的时间,考试有时会有的。还要注意一下肾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肾损害的鉴别。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重点掌握其病理改变,即确诊依据(两个50%)。其他内容熟悉一下即可,考试很少出这部分的题目。
(3)慢性肾小球肾炎:熟悉一下临床表现和诊断(注意排除继发因素才可以诊断)。另外,要注意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区别。
(4)肾病综合征:为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往往为出题者青睐。重点是其基本特征,是一定要掌握的,这也是临床诊断的基本条件。还有并发症也是要掌握的,经常考填空题。至于病理类型,主要是为了帮助判断激素治疗的敏感性的,知道一下哪些类型是激素敏感的就差不多了。关于治疗,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这其中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最为重要(即激素的使用原则)。本人建议,就算大家再不愿意背书,这一段文字也最好能背下来,考试中往往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在实习的时候,老师查房最喜欢问这个问题了,由此可以看出其重
要性。另外,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也最好能熟悉一下。
2、尿路感染:根据我的经验,这一章考试出的题目不多。其实我认为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在实习中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病人。要熟悉一下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关于治疗,我认为知道抗生素选用原则就可以了,具体到各种疗法和治疗方案掌握起来还是有些难度,考试时也很少涉及到。
3、慢性肾衰竭:要知道肾功能不全可以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表现。要重点掌握的是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和促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关于治疗只要大概了解一下即可,透析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内科学 学习心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1、贫血:
(1)概述:掌握诊断贫血的标准,尤其是贫血程度的划分。知道关于贫血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大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等。临床表现分为一般表现和各系统的表现,这些了解一下即可。治疗方面主要是了解有哪些治疗的方法,具体内容会在各个章节分别讨论的。
(2)缺铁性贫血:掌握实验室检查,尤其是生化检查,但是参考值范围可以不用记。重点是治疗,尤其是铁剂治疗的疗效判断,常会考问答题的。另外,还要注意1个名词解释: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虽然在临床上不是很常见,但是考试曾经出现过。
(3)再生障碍性贫血:了解骨髓象的特点、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以及治疗的方法。本章考试涉及的不多。
(4)溶血性贫血:本章是一个难点。重点掌握一下几个试验: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其他内容大致了解一下即可。
2、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掌握其临床表现,尤其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曾出过简答题)。还有就是确诊的骨髓象的标准和常见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很重要)。在治疗方面要知道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具体方案不需要掌握。此外,注意几个名词:类白血病反应、“裂孔”现象、Auer小体。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了解分期,还要知道慢粒可以急变,转为急淋或急非淋。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熟悉诊断标准,其他一般不会考。
3、淋巴瘤:熟悉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知道霍奇金病的治疗策略是化疗为主的放化疗综合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点掌握诊断标准(曾在多次考试中出过简答题)。熟悉治疗原则。了解其临床表现。
内科学 学习心得(五)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熟悉临床表现,掌握甲亢危象的名词解释,最好了解一下良、恶性突眼的鉴别。实验室检查是另外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临床上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关于甲亢的治疗要掌握3种不同方法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可能有问答题),对于药物治疗要记住首选的药物名称。最好熟悉一下甲亢危象的抢救原则。
2、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掌握其临床表现。
3、糖尿病:本病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首先是要掌握诊断标准以及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熟悉临床表现,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有所了解。要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5个方面)。虽然具体药物剂量不需要记忆,但是我认为还是要了解每一类药物的特点和适应症。在本章有许多名词也要引起重视,如黎明现象、蜜月期、Somogyi现象、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等等,经常会考的。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这两个内容,掌握其诱因和治疗原则即可,顺便了解一下临床表现。
风湿性疾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可能上课时不会讲授,但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在这里提一下。重点掌握其诊断以及与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熟悉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点掌握一下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熟悉治疗原则和临床表现。同时注意一下狼疮危象的概念。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急性中毒:
(1)概述:掌握中毒的机制,熟悉诊断的方法(病史很重要)。重点是治疗的原则。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掌握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大蒜味、流涎、多汗、肌颤、瞳孔缩小、肺水肿)以及治疗措施。注意3个名词解释: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阿托品化。
(3)毒品与中毒:熟悉中毒机制、诊断以及拮抗药物。掌握戒断综合征的概念。
第三篇:中医内科学学习心得
学习中医内科学心得体会
缪雪莲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
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第四篇:内科学
(一)内科学
心血管病学
定义: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常见病种:冠心病和高血压运动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血脂高血脂等。(见附页三)
呼吸病学
定义:呼吸病学是一门新兴的医疗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的预防与治疗。随着科学的进步,呼吸病学将会在医学中越来越广泛应用。主要是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支气管炎等呼吸疾病,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等呼吸疾病特征,常见病种:哮喘疾病(儿童哮喘·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老年哮喘·运动性哮喘·变异性哮喘·心源性哮喘)。肺部疾病(肺气肿·慢阻肺·肺纤维化·支气管肺炎·肺心病·病毒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尘肺病)支气管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过敏性支气管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支气管炎)
消化病学
定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本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局限于本系统,也可累及其它系统及全身;而全身性或其它系统的疾病和精神神经因素,亦可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和症状。
常见病种: 食管病胃部疾病(胃溃疡·食道炎·胃炎·胃下垂·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糜烂性胃炎·胃穿孔·胃癌)。肠部疾病(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肠菌群失调·克罗斯病·肠癌)肝胆疾病
第五篇:内科学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2009)
课程代码
学时数:189学时
理论环节学时数:169 实践环节学时数:20 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诊断学 开课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内科学是整个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临床医学专科层次社区医生培养特点,加强“三种能力”、“三种意识”、“三项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农村基层社区医生岗位,成为用得上、受欢迎的实用卫生人才。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二大部分。
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双语教学、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查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内科学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讲解内科学定义和内科学的发展史。
2、本章教学难点为内科学的发展史与今后内科学的发展瞻望。教学内容:
1、掌握内科学的定义。
2、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范围、今后的瞻望及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ARDS、肺结核、肺癌、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肺炎球菌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葡萄球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肺脓肿、自发性气胸、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的教学难点为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变化、鉴别诊断和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掌握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早搏、房颤和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心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和鉴别诊断。了解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和心肌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肝性脑病的代谢紊乱、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和胃癌、肝癌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掌握消化性溃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胃炎、肝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胃癌、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改变。
教学内容:
1、掌握尿路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六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和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溶血性贫血、骨骼异常增生综合征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教学内容:
1、掌握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 治疗原则。
2、熟悉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了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瘤、骨骼异常增生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七章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的教学难点为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了解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要点。
3、了解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第九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急性中毒概述和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教学内容:
1、掌握急性中毒概述和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中暑、电击、淹溺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常见中毒的鉴别诊断。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急性脑血疾病和癫痫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检查与定位诊断。教学内容:
1、掌握急性脑血疾病和癫痫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和面神经麻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帕金森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偏头痛、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十一章
精神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精神科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精神科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常见症状及鉴别诊断。教学内容:
1、熟悉精神科疾病临床常见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了解精神病的临床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第十二章
传染病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传染病学绪论和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本章教学难点为传染病学绪论、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掌握传染过程五种临床表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预防和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传染和免疫的概念。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染病的诊断要点、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传染病的发展和新进展。了解脊髓灰质炎、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艾滋病、霍乱、百日咳、白喉、钩端螺旋体病、原虫感染性疾病和蠕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四、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内科、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特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临床上各种辅助检查申请单的书写,标本采集,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了解危、重、急诊病人的抢救顺序、注意事项及其观察要点,为今后的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主
要
内
容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血液和造血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见习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体征见习精神病常见症状、体征见习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见习
学
时 2 3 2 2 2 2 2 2 3 合计
五、学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绪论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传染病 主
要
内
容
讲课 1 20 24 20 10 14 8 6 8 20 8 30 169
实
验2 2 2 2 2 4 2 20
总
计 1 22 26 22 12 16 10 6 8 22 12 32 189
六、考核
学习考核方式有课堂提问(包括口头和书面),平时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临床实习报告、操作考核等。
评价来源为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可选用教材,主要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内科学》,马家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传染病学》,刘应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2、主要教学参考书:
陈灏珠主编,第十二版《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陆再英主编,第七版《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绍基主编,第七版《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维治主编,第五版《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郝
伟主编,第五版《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宗明主编,第三版《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罗慰慈主编,第一版《现代呼吸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董承琅等主编,第三版《实用心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
迪主编,第一版《临床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郁志非主编,第一版《现代血液病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系学生。
2、本大纲所列课时和教学内容仅提供任课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参考使用,任课教师应据具体情况适当作一些完整性与适应性调整。
3、本大纲所列掌握、熟悉、了解的教学要求是据临床上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目前教学计划所限定的课时下最低要求,任课教师可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4、在大纲所列实践教学计划,是据集中教学实习情况而制订,具体执行时带教老师可据临床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
[附] 执笔人:
制定日期:2009.6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