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5:2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本站推荐)》。

第一篇: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本站推荐)

推:拇指或食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直,旋,分,合)

直:腕部发力,带动着力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220~280次/分

旋: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160~200次/分

分:双手或双掌稍用力附着在所需治疗部位上,腕部或前臂发力向两旁做直线推动

合:肘臂发力,带同着力部分自两旁向中间做相对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 揉:以手指的指端或罗纹面手掌大鱼际掌根着力吸定于一定的治疗部位,做轻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指: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或指端,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着力

鱼际:以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前臂主动运动,腕关节带动

掌根:以掌根部着力,吸定,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 按:以拇指或中指的罗纹面,或掌根着力,附着在一定的部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按而留之或一压一放持续进行

拇指: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我空拳,食指中节桡侧轻贴拇指指间关节掌侧,以协同用力

中指:中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略屈,稍悬腕以中指罗纹面或指端着力,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掌按:腕关节背伸以掌面或掌根着力,吸定,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摩:以四指的指面或掌面着力,吸附在一定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运动

指:四指并拢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悬屈指面着力前臂主动运动

掌:指掌自然伸直腕部微背伸掌面着力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 捏: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做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肌肤或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

1,患儿俯卧,医者双手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两拇指指面的前1/3处或指面的桡侧缘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食指中指的指面前按,三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皮肤夹起并稍提起,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松一紧的挤压,向前推至大椎穴处

2,患儿俯坐或俯卧,医者双手陈半握拳状,拳心相对拳眼向下,食指半屈曲,用其中节的桡侧缘及背侧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拇指端前按,拇指食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皮肤夹起并稍提起,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松一紧的挤压,向前推至大椎穴处

3,患儿坐位或卧位,以一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面前1/3处相对着力,或用拇指指面与食指中节掌侧的桡侧相对用力,稍用力将治疗处的肌肤夹持住,一紧一放挤压,并在该肌筋上下端之间做缓慢移动和挤压

运:以拇指的螺纹面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在患儿体表做环刑或弧形运动(60~120次/分)注意:1着力部分轻贴体表2,宜轻不宜重,作用力仅达体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

下组织运法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幅度比旋推法大 3宜缓不宜急

复式手法

黄蜂入洞: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食指中指指端着力紧贴患儿两鼻孔下缘,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分作反复揉动(发汗解表宣肺通窍)

双凤展翅:医者先用两手食指中指夹患儿两耳,并向上提数次后,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按掐眉心太阳听会人中承浆颊车诸穴 每穴按掐各3~5次提3~5次(祛风寒温肺经止咳化痰)开璇玑:医者先用两手拇指自患儿璇玑穴处沿胸肋分推,并自上而下分推至季肋部,再从鸠尾处向下分推至脐部,再由脐部向左右推摩患儿腹部,并从脐部向下直推至小腹部,最后再做推上七节骨50~100次(宣通气机消食化痰)

按旋搓摩:患儿坐位,将患儿两手交叉搭在对侧肩上,医者面对患儿坐其身前,用两手掌面着力,轻贴在患儿两侧胁肋部,呈对称性搓摩,并自上而下搓摩至肚角处50~100次 龙入虎口:患儿仰卧位,医者坐其身旁以一手托扶住患儿掌背使掌面向上,用另一手叉入虎口,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处患儿板门穴处按揉或推50~500次(退热泌别清浊)

二龙戏珠:患儿坐位,医者坐其身旁,用一手拿捏患儿食指无名指的指端另一手按捏患儿阴池阳池两穴,并由此边按捏边缓缓向上移动按捏至曲池穴,如此五次左右。寒症重按阳穴热证重按阴穴最后一手拿阴阳两穴5~6次另一手拿捏患儿食指无名指端各摇动20~40次

双龙摆尾:患儿仰卧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托扶患儿肘部,用另一只手拿住患儿食指或小指向下扯摇并左右摇动,似双龙摆尾之状,扯摇5~10次(行气开通闭节)

苍龙摆尾:患儿仰卧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拿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另一手自患儿总经穴至斗肘穴来回搓揉几遍后,拿住斗肘处,前手拿患儿三指摇动如摆尾状摇动20~30次(开胸顺气退热通便)

丹凤摇尾: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拇指食指按捏患儿内外劳宫穴,另一手先摇患儿中指端再拿捏中指摇动(调和气血镇惊)

水底捞月: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捏住患儿四指将掌面向上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另一手拇指罗纹面着力,紧贴患儿掌心并做旋推法,边推边用口对其掌心吹凉气反复3~5分钟(清心退热泻火)

打马过天河: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将掌心向上用一手的中指指面运内劳宫后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由总筋沿天河水打至洪池穴或用食指中指沿天河水弹至肘弯处,弹击约20~30遍(清热通络行气活血)

引水上天河: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将患儿前臂掌侧向上将凉水滴于腕横纹处,以另一手食指中指从腕横纹中间起,拍打至洪池穴止一边拍打一边吹凉气约20~30遍(清火退热)大推天河水: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将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内劳宫穴经总经沿天河水穴向上直推至洪池穴止单方向100~200次(大凉清热)飞金走气: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将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将冷水滴于内劳宫穴处,用一手中指罗纹面着力,自内劳宫穴始,用中指将冷水引至天河穴复用口吹气跟水上行直至洪池穴,可操作20~40次(清肺泻火顺气消胀)

飞经走气: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将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用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罗纹面着力,自曲池起向下弹击至总经穴反复数遍,拿住患儿阴池阳池二穴,前手将患儿四指屈伸摆动数次(行气通窍化痰)

斗肘走气:患儿坐位,医者坐其前,以一手拿住患儿之手摇动,另一手托拿住患儿斗肘,两手协同,运摇肘关节(行气消滞)

黄蜂出洞:患儿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拿患儿四指使掌面向上,用另一手拇指甲先掐内劳宫穴总经穴,再用两拇指分手阴阳,然后再用两大拇指在总经穴一撮一上至内关穴处最后用拇指甲掐坎宫离宫(发汗解表)

天门入虎口: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使食指桡侧向上,另一手拇指罗纹面的桡侧着力蘸葱姜水自食指尖的桡侧命关处推向虎口处,然后再用大指端掐揉虎口穴约数十次左右(健脾消食顺气生血)

老汉扳僧: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以一手拇指掐住患儿拇指根部,另一手拇指端掐捏患儿脾经穴并摇动患儿拇指20~40次(健脾消食)

运土入水: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握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脾土穴推起,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掌小横纹推运至小指端肾水穴止,单方向反复推100~300次(滋补肾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

运水入土: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握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肾水穴推起,沿手掌边缘,经掌小横纹小天心,推运至拇指端脾土穴止,单方向反复推100~300次(健脾运胃润燥通便)

总收法:患儿坐位,医者坐其前,用一手食指或中指罗纹面着力,先掐后按揉患儿肩井穴,用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捏住患儿食指和无名指,屈伸患儿上肢并摇动其上肢20~30次(通行一身气血,提神)

穴位

脾经:拇指末节指纹面

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 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 五经: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脾肝心肺经,小指末节罗纹面稍偏尺侧至阴池穴,即肾经小横纹

五经纹:五指掌面第二指间关节之横纹

四横纹: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小横纹:账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大肠: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肾顶:小指顶端

肾纹: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

内劳宫: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的中点

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八卦穴在 此圆周上(对小天心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拇指侧离至坎半圆的中点小指侧半圆

中心为兑)天门:手掌心内侧乾宫处

小天心: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大横纹: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为阳池,近小指端为阴池 阳穴:在腕横纹桡侧端,相当于太渊 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

青筋:总筋与阳池连线的中点 白筋:总筋与阴池连线的中点

三关:前臂桡侧缘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天河水:前壁正中,自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六腑:前臂尺侧,阳池至斗肘成一直线 洪池:仰掌肘部微曲当肱二头肌肌腱内侧 十王: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老龙:中指甲后一分处

端正: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五指节: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

后溪:轻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横纹头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 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中

二人上马:手背无名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威灵:手背第二三掌骨歧缝间 精宁: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 外劳宫: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虎口: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二掌骨中点的桡侧 甘载:手背合谷后第一二掌骨交接处凹陷中 外八卦:手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

螺狮骨:屈肘,掌心向胸,尺骨小头桡侧缘骨缝中 阳池:第三四直上腕背横纹凹陷处

外间使:前臂尺骨与掌骨之间,与内间使相对处 斗肘:在肘关节,鹰嘴突处

腹泻(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

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操作: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腹痛肠鸣加揉 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湿热泄腹痛即泄急迫如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操作: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伤食泄腹痛胀满泄前哭闹泄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操作: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脾虚泄:久泄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

后即泄舌淡苔薄脉濡

操作: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肾阳虚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腹胀加运内八卦,久泻不止加揉百会)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便秘(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先天不足身体虚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亏损)

实秘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短赤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痛苔黄燥指纹色紫

操作: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摩腹按揉足三里推下七节骨搓摩胁肋

顺气

行滞清热通便

虚秘面色光白无华形瘦乏力神疲气怯大便努挣难下,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操作补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上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 益气养血滋阴 发热(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肺胃实热)

外感发热:风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

风热:发热微汗出口干鼻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

操作: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天河水(风寒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咳嗽痰鸣气急: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

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

揉中脘推揉板门分腹阴阳推天柱骨

烦躁不安睡卧不宁惊惕不安:清肝经掐揉小

天心掐揉五指节

阴虚内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

操作:补脾经补肺经揉上马清天河水推涌泉按揉足三里云内劳宫

滋阴清热(烦躁不

眠:清肝经清心经按揉百会

自汗盗汗:揉肾顶补肾经)

脾胃实热高热面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渴而引饮舌红苔燥指纹深紫 操作: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

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斜颈:在出生1~2周内颈部一侧可出现梭形肿物呈椭圆形或条索状底部稍可移动以后患儿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当将患儿颈向健侧转

动时肿块突出明显头颈活动旋转受限颈部伸直时出现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

操作:1,操作部位以局部为主,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

2,拿患侧胸锁乳突肌

3,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

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数次

4,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推 揉 拿 扳)

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第二篇:推拿学重点总结

第十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 按摩≠推拿

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明代,明以前又称作按摩、按跷等。其中按摩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推拿一词的出现,不单纯是名称的改变,更深一步看,它体现了手法的提高和这一治疗方法的发展。

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飞跃。推拿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医者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推拿是一种外治法,它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

根据推拿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推拿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以巩固、延伸临床的治疗效果。再者,医生需强健自己的体魄。第一节 推拿的原理和作用 调整阴阳 补虚泻实 活血化瘀 舒筋通络 理筋整复

二、注意事项

1.手法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精神集中。2.医者要保持双手清洁和适当温度,勤剪指甲。3.诊断明确,辨证施治,合理选用手法。

4.操作时,一般由轻而重,以病人对手法反应敏感度为准。5.操作时间(1)病在经脉关节或是在脏腑气血。前者一般10 ~ 20分钟,后者15 ~ 30分钟或更长。(2)选用何种手法。一般使用摆动类及轻柔缓和的手法,时间可稍长些,而压力大、刺激强的手法,如按、压、点等手法,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不良后果。6.体位的选择 患者常用体位

– 卧位(仰卧位、俯卧位与侧卧位)– 坐位(端坐位、俯坐位)– 立位较少采用

术者常用体位

– 站立位 – 坐位

7.推拿介质的选择

 滑石粉  冬青膏  葱姜汁  薄荷水  麻油 滑石粉

功效:干燥除湿,润滑皮肤。适用: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以及在炎热夏季手法 操作时应用。冬青膏

配制:以冬青油(水杨酸甲酯)与凡士林按1:5 比例混合调匀而成。

功效: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适用:跌打损伤的肿胀、疼痛,以及陈旧性损 伤的寒性痛症等。葱姜汁

配制:取葱白、鲜生姜等量切碎、捣烂,按1:3比例浸入95%酒精中,停放3~5日后,取汁液应用。

功效:通阳解表,温中行气。

适用:风寒引起的感冒、头痛等症,以及因寒凝气滞而致的脘腹疼痛等。薄荷水

配制:取鲜薄荷叶(可用于薄荷叶替代,浸泡 于适量的开水中,容器加盖停放1日后 去渣取汁液。

功效:清凉解表,祛暑除热。适用:一切热病,如发热或局 部红肿热痛诸症,以及 夏日治疗时应用。麻 油

功效:祛风清热,和血补虚。

适用:久病虚损或年老体弱、婴幼儿等。白 酒

配制:浓度较高的粮食白酒或药酒。功效:温通经络,活血止痛。

适用:损伤疼痛日久或麻木不仁,手足拘挛,腰膝痿软无力及瘀肿等病症。鸡蛋清

配制:将生鸡蛋(鸭蛋亦可)一端磕一小孔后,悬置于容器上,取渗出蛋清应用。功效:除烦去热,消积导滞。

适用:热病、久病后期,手足心热,烦躁失眠,嗳气吐酸等。

三、禁忌症

1.恶性肿瘤部位 2.骨折部位

3.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的部位

4.皮肤疾病(湿疹、癣、疙疹、脓肿等)患处 5.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患处 6.骨与关节结核患者 7.化脓性关节疾患

8.妇女妊娠期、月经期腰骶部和腹部

9.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饥饿状态等,或极 度虚弱者

10.醉酒后神志不清者 第二节 推拿的基本治法 温、通、补、泻; 汗、和、散、清。

第三节 推拿的基本手法 手法 用手、肢体其他部位或手持器具,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做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手法。

一、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深透—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持久

以上各点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

二、手法的分类

一、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是以摆动为主要特征的手法。操作时是以腕部、掌部或指部的连续摆动来完成的。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法和揉法。临床应用

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指面接触较小,故适用于全身各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多梦、健忘、面瘫、眼疾、颈项酸痛等。

(二)法 动作要领

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部分贴附于施术部位,利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内外旋转,使小鱼际和手背做持续不断的滚动。临床应用

适用于身体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四肢部等。可治疗肢体、肌肤麻木、瘫痪以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三)揉法 动作要领

以指、掌吸定在施术部位,做轻柔缓和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叫揉法。

掌揉法 以掌根或鱼际部位吸定于施术部位,腕部放松,肘为支点,前臂旋转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和缓旋揉,称掌揉法。掌揉法因手作用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鱼际揉法、全掌揉法和掌根揉法。

鱼际揉法:以鱼际部位吸定施术部位,持续进行揉动,也可紧揉、慢移的操作,常用于头、面、肩背部;

全掌揉法:以全掌着力于旋术部位,进行揉法,既可吸定一处,又可边揉边缓慢移动,常用于腹部;

掌根揉法:以掌根着力进行揉法,称为,主要用于腰臀部。临床应用

1.掌揉法着力面积较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以及四肢。

2.指揉法临床上多用于小儿推拿,施术面积小,功力较集中,动作柔和而深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二、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是以摩擦为主要特征的手法,操作时以指或掌紧贴皮肤(不带动皮肤)作直线或直线往返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等。

(一)摩法 动作要领

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三指相并指面附着于穴位或部位上,腕关节作主动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称为摩法。手指面着力的手法为指摩法,手掌面着力的手法为掌摩法。

临床应用

摩法刺激轻柔缓和,属于轻刺激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常用于胸腹及胁肋部,治疗胃脘痛、胸胁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

(二)擦 法 动作要领

用指、掌贴附于体表一定治疗部位,作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称为擦法。动作稍快,用力要均匀。

临床应用

运用擦法能使局部产生温热感。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健脾和胃,消瘀退肿,祛风散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脘痛、消化不良、腰背酸痛,肢体麻木及软组织损伤等。

(三)推法 动作要领 用指、掌、或肘尖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称为推法。临床应用

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散瘀消肿。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部、颈部及肢体远端,用于治疗头痛、落枕、肌腱炎、腱鞘炎等。掌推法适用于腰背、胸腹及上、下肢等,用于治疗腰背酸痛,上、下肢肌肉痉挛、麻木,胸腹胀痛等症。肘推法刺激性较强,用于形体肥胖、肌肉丰厚或因宿疾痹痛而感觉较迟钝的患者。多施于腰背两侧或臀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病症。

(四)搓法 动作要领

用双手的掌面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的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临床应用

搓法具有疏肝理气、散结开郁、舒畅筋络、恢复疲劳、调和气血的作用。用于治疗臂痛、腰背痛及胸胁痛等。

三、振动类手法

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称振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等。抖法 动作要领

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操作时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临床应用

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常用。临床上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治疗作用与搓法相同。

四、挤压类手法 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称挤压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按、点、捏、拿、捻和踩跷等法。

(一)按 法 动作要领

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临床应用

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胃脘痛,头痛,肢体酸痛麻木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二)点 法 动作要领

有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屈指点有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体表,或屈食指,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本法与按法的区别是: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

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对脘腹挛痛,腰腿痛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三)捏法

动作要领

三指捏是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五指捏是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在作相对用力挤压动作时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性。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四)拿法 动作要领

捏而提起谓之拿。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的提捏。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临床应用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五)捻法 动作要领

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作搓揉动作。操作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劲不可呆滞。

临床应用

本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趾)间关节的酸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症。

(六)踩跷法 动作要领

用单足或双足踩踏一定部位,称踩跷法。患者俯卧,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腰部腾空。医者双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上,以控制自身体重和踩踏时的力量,同时用脚踩踏患者腰部并作适当的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要离开腰部。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质有病变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五、叩击类手法

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桑枝棒叩打体表,称叩击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拍、击法。

(一)拍法 动作要领

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临床应用

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二)击法 动作要领

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称为击法。1.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叩击体表。

2.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

3.侧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4.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第四节 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头痛 失眠 落枕 颈椎病

肩关节周围炎 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 踝关节扭伤 慢性疲劳综合征 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等。操作

1.外感头痛:用拇指点法或屈拇指点法点按风池、大椎、风门、肺俞,每穴2分钟左右;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印堂、鱼腰、太阳、头维、角孙等,每穴1分钟左右;用抹法分抹前额2分钟左右;在两则颞部用扫散法治疗8分钟左右;用一指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膀胱经,重点在肺俞、膈俞,时间约3分钟;用拿法拿肩井、曲池、合谷各1分钟左右。

2.内伤头痛:用一指禅推法或屈指推法,沿颈部两则膀胱经上下往返操作约5分钟;用拇指按揉法按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各1分钟左右;用一指禅偏峰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重点在印堂及太阳;用五指拿法,从头顶至风池,拿到风池后改为三指拿法,并沿颈项两侧向下拿至肩井,往返4~5遍;在腰骶部用擦法,重点在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以透热为度。自我推拿保健

用三指按揉颈部约6分钟,以颈部两侧有酸胀感为度;用中指按揉太阳约3分钟;用拇指按揉风池约3分钟;用两手的指尖击法击打头顶部约5分钟。风寒头痛证者,用拨法拨上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约5分钟。风热头痛证者,用拇指点外关约2分钟。风湿头痛证者,用拿法拿下肢外侧约3分钟。肝阳头痛证者,用拇指点太冲约2分钟。肾虚头痛证者,拿下肢内侧约3分钟。血虚头痛证者,掌揉气海约3分钟。痰浊头痛证者,用拇指点丰隆约2分钟。调护

1.不要随便服用止痛药。2.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4.不要过度劳累,尤其不要思虑过度。要劳逸结合,适度运动。

5.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炙煿辛辣的厚味食物,以防生热助火,同时限制烟酒。不寐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经常不能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容易惊醒,甚至彻夜不寐。长期、持续失眠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操作

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太阳约2分钟;用中指按法按印堂、攒竹、鱼腰、百会各1分钟;用五指拿头法在头部施用约2分钟;用拇指分抹法或三指分抹法分抹前额约3分钟;用扫散法在头两侧颞部操作约1分钟;用掌摩法摩腹部约5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各1分钟左右。自我推拿保健 中指按揉太阳、印堂、攒竹、鱼腰各约1分钟;三指分抹前额约3分钟;掌摩腹部约5分钟;三指按揉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各约1分钟。调护

1.注意精神调摄,喜怒有节,心情舒畅。因为本病属于心神病变,心理调节尤为重要。2.睡前不宜饮咖啡、浓茶等刺激之品。3.尽量避免或消除居处环境噪音,入睡前关闭灯光。4.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5.作息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6.饮食有节,晚饭不宜过饱。落枕

落枕又称“失枕”,是指由于睡眠时卧枕不适所致,以颈项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长期反复的落枕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者,多为颈椎病的前驱表现。操作

1.用拇指点法或按法点按风池、天柱、肩井、天宗、落枕等穴,每穴约1分钟。2.用滚法施术于患侧颈项及肩部,配合颈项屈伸和侧屈被动运动,约5分钟。3.用拨法拨痉挛的颈肩肌肉,约2分钟,以压痛点为重点。4.用鱼际或掌根按揉法按揉患侧颈项部,约2分钟。5.用拿法拿风池、颈项部及肩井,约2分钟。6.用擦法擦颈项及肩背部,以透热为度。自我推拿保健

用按揉法或拨法在颈项部及肩部治疗,约3分钟;用拿法拿肩部约3分钟;用指按法或压法按压风池、落枕、天柱等穴,各约1分钟;用掌擦法擦颈项部,以透热为度。调护

1.急性疼痛时应选用颈围制动或卧床休息。

2.早期可用冷敷减轻局部反应,后期局部可配合热敷以促进炎症消退。3.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伏案工作。卧枕以舒适为宜,并保持良好睡姿。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临床证候群。颈椎退行性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外伤和劳损常是发作的诱发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较高。操作

用一指禅推法从风池沿颈项两侧推至颈肩交界处,往返10~20遍;用按揉法按揉两侧颈肩部,以椎旁及肩部的压痛点为重点,同时配合颈部的屈伸、旋转等被动运动,运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时间约5~8分钟;用拿法拿肩井,约1分钟;用指按法按天鼎、天宗及阿是穴,每穴约1分钟。自我推拿保健

以食、中、无名指置于项部两侧肌肉处,先自上而下按揉3~5分钟,然后拨动两侧肌肉约5分钟;做颈项部各方向的自主活动,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每个方向20次,活动时速度宜慢,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再按揉颈椎两侧肌肉5分钟;进行耸肩、缩肩、扩肩活动,两侧交替或同时进行20次。调护

1.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风着凉。

2.避免颈部不正常体位,防止颈部肌肉的持续静力性收缩。3.睡眠时应避免高枕,一般枕头高度不超过10cm。

4.对颈椎病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肩周炎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和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是一种多部位、多滑囊的病变。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其临床特征是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好发于40~6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常在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变基础上发生,与肩局部疾患和肩外疾病引起的上肢在躯干旁固定时间过久、活动受限有关。1.急性期

(1)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施治于肩周各部,以压痛点和粘连较重的部位为重点,时间约8分钟。

(2)用拇指按揉法按揉中府、缺盆、极泉、肩髃、肩髎、肩贞、曲池等穴,每穴约1分钟。(3)用拿法拿肩部,约5分钟。(4)用掌揉法揉肩部,约3分钟。(5)用搓法搓肩部及上肢,约1分钟。

(6)用大鱼际擦法擦肩部痛处,以透热为度。2.慢性期

(1)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施治于肩背部,重点在肩前侧、肩后侧和肩外侧,同时另一手握患者上肢,配合做肩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时间约8分钟。

(2)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肩髃、肩髎、肩贞、肩井、天宗等穴,每穴约2分钟。夜间疼痛重者,重点按揉天宗。

(3)用搓法搓肩部及上肢,时间约2分钟。(4)用抖法抖上肢约1分钟。自我推拿保健

1.用三指按揉法或三指拨法按揉或拨中府、缺盆、极泉、肩髃、肩髎、肩贞、曲池、阿是穴等处,每穴约1分钟;用五指拿法拿肩部约5分钟,用三指拿法拿合谷2分钟。

2.双上肢后伸,用健侧的手拉住患侧的手向健侧拉,反复进行10余次;面对墙壁,上举患肢,患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放下,反复进行10余次;用掌擦法擦肩前部、肩外侧,以透热为度。调护

1.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风受凉,避免患侧上肢的过度疲劳。

2.对剧烈疼痛而产生焦虑和抑郁者,应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3.患病初期要加强休息,减少肩关节活动。后期要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本病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疾病之一,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操作

1.用滚法或按揉法沿腰部两侧膀胱经由上而下往返施术8~10分钟,用力由轻到重。2.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等穴各约1分钟,以酸胀为度。

3.用点法、压法、拨法施术于痛点及肌痉挛处,反复操作3~5分钟,以达到提高痛阈、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目的。

4.用手掌或小鱼际直擦腰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5.用拍法有节律地拍击腰部及下肢膀胱经部1~3分钟,用力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自我推拿保健

将两手搓热,然后分别放在两侧腰部,上下搓腰10~20次;三指按揉腰眼6~8分钟,由轻到重,以腰部酸胀发热为宜。调护

1.在日常工作中,纠正不良姿势,经常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2.宜睡硬板床,可用腰围护腰。3.注意休息和局部保暖,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4.可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热敷、熏洗等。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退变基础上,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以20~4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病变部位可见于腰椎各节段,多发于L(4~5)及L5~S1椎间隙,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是其临床典型症状。腰椎间盘退变是发病的基本因素,外伤和劳损、受凉常为诱发因素。操作

1.用滚法施于腰部和患侧下肢部3~5分钟。

2.用掌根按揉法自上而下按揉腰部两侧骶棘肌至骶部2~3分钟。继而从骶部按揉至臀股沟,然后沿坐骨神经走行顺序按揉至足跟,反复操作3~5分钟。

3.用双手拇指和中指端按压患者腰三角处约1分钟,力量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然后用两拇指叠指按压法按压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每穴约半分钟。4.用两拇指叠指拨法拨腰部两侧骶棘肌,左右各3~5遍。

5.用拇指按揉腰部两侧骶棘肌,自上而下到腰骶部为止,反复操作3~5遍。

6.牵抖腰椎:即患者取俯卧位,以双手攀扣住床头上沿。术者以两手握住患者双足踝部,拉直患者躯干向下牵引。待患者腰部放松后,术者横摇摆动两踝部,引两膝左右旋转,待患者周身肌肉松弛后,握紧足踝突然抖动2~3次。抖颤时要使躯干呈波浪式活动,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意外。

7.用拍法拍击患者双下肢约1分钟。自我推拿保健

用掌揉法按揉腰部两侧肌肉5~10分钟。然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1.背伸锻炼:患者俯卧,双下肢伸直,两手贴在身体两旁,两腿不动,抬头时上身躯体向后背伸,每日3组,每组做20~30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适应后,改为抬头后伸及双下肢直腿后伸,同时进行腰部尽量背伸,每日5~10组,每组30~60次。以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对腰痛后遗症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最好在发病早期就开始锻炼。2.拱桥(五点支撑):患者取卧位,以双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半屈膝成90°,脚掌放在床上,以头后部及双肘支持上半身,双脚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旁分开,速度由慢而快,每日3~5组,每组10~20次。等到适应后,每日10~20组,每组30~50次。以锻炼腰、背、腹部肌肉力量,以解除劳损,达到治疗损伤所致的腰背痛。调护

1.推拿结束后,令患者卧床休息15分钟左右。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宜采用半抬高上身的卧位或屈髋屈膝侧卧位卧硬床休息。绝对卧床休息时间以1周左右为宜。

3.可佩戴腰围制动。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4.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受风着凉。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踝部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但主要是指韧带的损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病,尤以青壮年多见。1.急性踝关节损伤

(1)用拇指点法或按揉法施于太溪、丘墟、昆仑、三阴交、阳陵泉,每穴约1分钟。(2)用捏法、拿法、按揉法施于患肢小腿内外侧下端3~5分钟。(3)用拇指点法或拨法点、拨压痛点3~5分钟。

(4)术者一手托足跟部,另一手用掌根在足背和伤处进行轻柔缓和的按揉3~5分钟。(5)做踝关节摇法5~6次。2.慢性踝关节损伤

(1)患者侧卧,伤肢在下。助手用双手握住患者伤侧小腿下端,固定肢体。术者用双手相对拿住患足,两手拇指按住内侧伤处,环转摇晃踝关节后,用力将足外翻位拔伸,然后将足内翻,拇指在伤处反复按、揉6~8分钟。(2)做踝关节摇法5~6次。

(3)用拇指点法、拨法施于损伤处3~5分钟。(4)用按揉法施于损伤处3~5分钟。自我推拿保健

用掌根及大鱼际按揉踝关节及周围(如足跟、跟腱)约6分钟,使局部有热感;用拇指罗纹面推、揉踝部的解溪穴约5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拿捏足内外踝处约3分钟;用拇指推、揉、点、拨患部踝关节周围压痛点约5分钟;做踝关节摇法3~5次;用双掌夹搓内外踝部约1分钟。调护

1.损伤轻者可用绷带或胶布将踝关节固定于韧带松弛位。即外侧副韧带损伤将足外翻位固定,内侧副韧带损伤将足内翻位固定。若韧带撕裂严重者,可采用石膏托按上述方法固定,约三周左右拆除外固定。外固定期间,应练习足趾的屈伸活动和小腿肌肉收缩活动。拆除外固定后,逐渐练习踝关节的内、外翻及跖屈、背伸活动,以预防踝关节粘连。2.抬高患肢,有利于肿胀消退。注意踝部保暖。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为主要特征的证候群,常见的伴随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操作

1.头面及项部操作:用五指拿法从前发际头顶部拿至枕部3~6遍;用分推法自额部向两侧分推至下颌(即分前额、分印堂、分迎香、分人中、分承浆),反复2~5遍; 2.躯干部操作:用掌平推法沿锁骨下缘做左右直线往返平推,由上而下边推边慢移至十二肋,再向上移动,反复3~5遍;用掌平推法沿两肩井、大椎做左右直线平推,慢慢由上向下移动,平推到腰骶部,反复3~5遍;用掌平推法由腋后向前平推,自上而下慢慢移动,反复2~5遍。

3.上肢部操作:用掌平推法自腕部沿上肢掌侧手三阴经向上做直线平推15~20遍,换手用掌平推法自腕部沿上肢背侧手三阳经向上做直线平推15~20遍;用拿法自肩部三角肌、上臂、前臂至腕部分别提拿,时间约5分钟;用搓法和抖法搓抖上肢各半分钟。

4.下肢部操作:用掌平推法自患者踝部沿小腿内侧至大腿根部自下向上直线平推足三阴经10~15次,换手自患者踝部沿小腿外侧至髋部由下向上平推足三阳经10~15次;用拿法拿股四头肌、三头肌、内收肌、腓肠肌,由上而下往返2~3次;用掌拍法拍击大腿及小腿,由上向下2~3遍。

5.结束:用掌根击法击囟门,拳背击法击大椎、八髎各三次。自我推拿保健

以两手拇指推法开天门约10~20次;双手十指端自前额发际从前向枕后梳理10~20遍;拇指按揉攒竹、太阳约2分钟;用指尖击法自前发际至枕部轻击头部约1分钟;拇指按揉两侧风池约1分钟;叩点肩井约1分钟;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腹约5分钟;掌揉法顺时针方向揉腹部约5分钟;擦腰骶部、涌泉,以透热为度;拇指按揉合谷约1分钟。调护

患者宜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平衡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摒弃不良嗜好,保持良好心态。谢 谢

第三篇:推拿学 考试 复习重点 总结 笔记

推拿的治疗原理: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

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扌衮

法:

【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 【要求及注意事项】

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 / 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放松,肘部自然下垂。腕部放松。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紧推: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慢移:缓慢的移动。

(二)操作要求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

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

二、揉法:

1.大鱼际揉: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沉肘,屈肘成120°—140°,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2.掌根揉: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3.拇指揉:拇指罗纹面吸附于施术部,余四指合适位置助力,腕微屈或伸直。以腕为支点,拇指主动环转运动,罗纹面在施术部上连续不断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中指揉:中指之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肘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使中指罗纹面在术部上轻柔灵活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为加强揉动力量,可以食指搭于中指背侧进行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所施压力适中,受者舒适为度。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

3.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推法:

1.指推法: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余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助力,腕关节略屈并偏向尺侧。拇指及腕臂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有拇指平推、三指推法。2.掌推法:以掌根着力于施术部,腕背伸,肘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施力,通过前臂、腕关节,使掌根向前单向直线推进。

3.肘推法: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另一侧手以掌扶术手拳顶以固定、助力。【治疗作用】推法通经活脉,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外感发热,腹胀便秘,食积癃闭,高血压病,头痛失眠,腰腿痛,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感觉迟钝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紧贴皮肤,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适中,单向直线推进。不可推破皮肤。可用介质或间歇操作。擦法:

【操作要领】全掌、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腕关节放平。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使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做前后方向的连续擦动并产生一定的热量。【治疗作用】较好的温经散寒作用,能治疗一切寒证。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恶寒,风湿痹痛,胃脘痛喜温喜按者,肾阳虚所致的腰腿痛、小腹冷痛、月经不调以及外伤肿痛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

1.着力部紧贴体表,不宜过度施压,直线往返运行,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力量均匀,动作连续不断如拉锯状。

2.产生热量以透热为度。3.不可擦破皮肤。

4.不可屏息操作。

五、按法:

1.指按法: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余指张开,置于相应部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压力达到所需力度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动作平稳有节奏性。

2.掌按法: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垂直下压,施力原则同指压法。

3.肘压法:按法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多用肘压。

【治疗作用】有刺激强和舒适特点。可补虚泻实。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风寒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偏瘫等多种病症。【要求及注意事项】

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组织深部。2.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3.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4.不可突施暴力。开始又轻而重,结束时又重而轻。掌握好患者骨质情况。

六、扳法:

1.颈椎扳法: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和环枢关节旋转扳法。2.胸背部扳法 :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扳肩式胸椎扳法。3.腰部扳法:包括 腰部斜扳法、旋转扳法、后伸扳法。

4.肩关节扳法:包括 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

5.肘关节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上臂平放于床面,术者坐于其侧。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如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加压,使其进一步屈曲,向功能位靠近。遇到明显阻力时,握前臂的手施加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短促而有控制的肘关节屈曲位加压扳动;如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则向反方向依法扳动。

6.腕关节扳法:主要分为 屈腕扳法 和 伸腕扳法。7.髋关节扳法:分为屈髋屈膝扳法、后伸扳法、“4”字扳法、外展扳法、直腿抬高扳法。

8.膝关节扳法:(1)膝关节伸膝扳法(2)膝关节屈膝扳法 9.踝关节扳法:分为 背伸扳法 和 跖屈扳法。

【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生理功能和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

2.扳法操作宜分阶段进行。第一步先小范围活动或摇动,使其放松、松弛;第二步将关节极度屈曲或伸展、旋转,使其达到明显阻力位,稍停片刻再进行第三步扳法。3.扳法实施时用的是“巧力寸劲”。

4.发力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5.操作时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

6.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7.不可强求关节弹响及粘连组织的撕裂声。

8.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

9.老年人有较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或禁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

10.时间久、粘连重的肩关节周围炎在实施扳法时不宜一次性分解粘连,以免关节囊撕裂而加重病情。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严重侧隐窝狭窄者,在实施直腿抬高扳法时不可强力操作。以免腰部神经根撕裂

七、拔伸法:{ 拔伸 颈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 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正骨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1.颈椎拔伸法:

(1)颈椎掌托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双手拇指端及罗纹面分别顶抵住其枕骨下方的两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两小臂置于其两侧肩上部的肩井穴内侧。两手臂部协调用力,即拇指上顶,双掌上托,同时前臂下压,缓慢的向上拔伸1—2分钟。

(2)

颈椎肘托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于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套住其下颌部,手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两手臂协同用力,向上缓慢拔伸1—2分钟。

颈椎拔伸亦可 仰卧位拔伸。2.肩关节拔伸法:

(1)

肩关节对抗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合前臂上段,于肩关节外展45°--60°位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其身体向对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以与牵拉之力相对抗,持续拔伸1—2分钟。

(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身侧。以近其身侧下肢的足跟部置于其腋窝下,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部,将其上肢约外展20°左右,身体后倾,手足及身体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在外展20°位得到一个持续的对抗牵引,持续一定时间后,再内收、内旋其肩关节。

3.肘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方。将其上肢置于外展位,助手两手握住其上臂上段以固定,术者一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握其前臂下段进行拔伸。

4.腕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方。一手握住其前臂中段,另一手握其手掌部,两手对抗施力进行拔伸。

5.腰椎拔伸法:受术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或助手固定其肩部,术者立于其足端,以双手分开握住其两下肢足踝部,身体宜后倾,逐渐向其足端拔伸。

6.髋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助手以双手按于其两髂前上棘以固定。使其一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于膝部,另一侧上肢屈肘以前臂部托住其腘窝部,胸胁部抵住其小腿。两手臂及身体协调施力,将其髋关节向上拔伸。

7.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足端,助手以双手合握住其一侧下肢股部中段以固定,术者以两手分别握住足踝部和小腿下段,身体后倾,向其足端方向拔伸膝关节。8.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足端,一手握其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跖部,两手对抗用力,持续拔伸踝关节。【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分解粘连的作用。用于关节脱位、骨折及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要求及注意事项】

1.动作宜稳、用力宜均,要掌握好拔伸的方向和角度。

2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加力。拔伸到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

3.不可以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颈椎病:

常见疾病,随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直接刺激、压迫或影响血运实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分颈型、N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N型。

治疗目的:改善其力学特性,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治则:松解,调整。

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手法: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一指禅推法、扌衮

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

颈椎病 推拿的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

指腰部受较重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的一系列症状。多发于L4 / 5、L5 / S1之间的椎间盘。【诊断】

临床症状: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疼痛,反射至小腿或足部;腰背部板滞、活动功能障碍。病程较久者,常有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的主观麻木感。直腿抬高、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屈颈试验(+),严重者坐位屈颈试验不能完成;下肢后伸试验(+)。腹压增高时腰痛加剧,且伴有下肢反射性疼痛。L4 /

5、L5 / S1棘间韧带侧方可触及明显压痛点,按压痛点时可引起小腿或足部的反射性疼痛。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体征

1.压痛点。2.麻木及感觉异常3.腱反射异常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6.脊柱功能受限7.脊柱侧凸8.X线正位片见侧弯;侧位片见受限椎间盘变窄,腰椎前凹消失;9.CT显示神经根受压、突出大小和相应位置。10.MRI显示突出部位及椎管内情况。

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见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唯一依据,可借此排除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疾患。

【鉴别】和

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增生性脊柱炎、梨状肌综合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感染性腰骶神经根炎、原发性坐骨神经炎、L3横突综合征等病鉴别。

【治疗】目的:1.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2.降低椎间盘内压,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3.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4.加强气血循行,促使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分型】

(一)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分:1.向后突出(最重要);2.向前突出;3.向椎体内突出

(多发于青年)。

(二)根据向后突出部位不同分:1.单侧型:临床最多见,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一侧。2.双侧型:髓核自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神经根均受压迫。3.中央型:髓核自后中部突出,不压迫神经根,只压迫下行马尾神经,引起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三)根据髓核突出程度分:1.隐藏型(幼弱型):纤维环不全破裂,外层尚保持完整。2.突出型(移行型):纤维环裂隙较大,但不完全破裂,外层尚保持完整。3.破裂型(成熟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外突出。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

部位及取穴:背腰部及下肢、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手法:揉法、按压法、扌衮

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

【治疗操作】:

(1)松解腰肌、解痉止痛:腰臀部及下肢先用轻柔的扌衮、按、推等手法。轻到重反复约10分钟。(加强气血循行)

(2)拉腿抖腰,导引减压:主要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降低椎间盘内压)

(3)压腰扳腿,增加外压:患者俯卧,医者双手节奏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固定患部,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然后改为仰卧,腰部垫上一至二个枕头,尽量延长后伸姿势时间。(改变突出物位置)

(4)阴阳开合,调后关节: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后伸扳法或旋转扳、定位扳复位手法,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持续十多天反复进行,逐渐松解。

(5)直腿压脚,剥离粘连:患者仰卧位,用强制手段进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等法牵拉坐骨神经、腘绳肌,用力逐步加大!不可用蛮力。

(6)促进受损神经根恢复功能:以上手法进行后,要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扌衮、按、点、揉、拿多种手法。

(7)随证加减:1肾虚明显者,肾俞、关元俞、命门等穴用直擦、横擦督脉及腰骶,透热为度。

2腰脊柱侧弯兼后凸明显者,经悬吊下肢压腰法后无明显改善者,加用踩跷法。急性腰扭伤

指在外力作用下引起腰部两侧肌肉和腰背筋膜、韧带、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称“闪腰”青壮年多。

【目的】增加局部组织痛阈,加强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防止主症粘连,修复腰肌病损组织,恢复腰部活动功能。

【治则】急性扭伤24小时内,要进行冷敷,使受伤血管收缩,防止和减少继续出血,减轻肿胀和疼痛,休息1-2天后可进行推拿治疗。治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取穴和部位】腰阳关、肾俞、委中、环跳、承扶等。

【手法】扌衮、按、揉、擦、提、拿法,以及腰部被动活动。【操作】(1)腰部痛点扌衮

法:俯卧,医者用扌衮

法在压痛点周围适力治疗,逐渐移至疼痛之处,然后在外侧顺骶棘肌纤维方向扌衮

法操作,往返3-4遍从轻到重,要有渗透力。(2)腰部诸肌提拿直擦法:患者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对合用力,提拿腰部各肌肉。提拿方向与肌腹垂直,从腰1至骶5至臀大肌,由上而下,由轻而重,先健侧后患侧进行。重点放在腰骶棘肌和痛点处,反复3到5分钟。然后,在受伤一侧沿骶肌纤维方向直擦,透热为度。

(3)腰部推揉舒筋法:俯卧,医者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病变部作半环形揉压。上而下,下而上,先健侧后患侧,微热为宜,约2分钟。再掌根部或小鱼际肌紧贴患腰皮肤,掌根用力,沿脊柱作鱼摆式推揉,由下而上,先健侧后患侧,重点在患处,反复3到12次。(4)腰部斜扳法:侧卧位,两手交叉于胸前,上肢伸直,下肢屈膝屈髋。医者一手固定患者肩,右手推压患者臀部。先摇松再闪动,可听到自腰部的“咯嗒”声。(5)下肢单腿倒扳法;(6)双下肢倒扳法;(7)点按揉拍腰结束法(重点在腰阳关、肾俞、腰骶部肌肉)。梨状肌综合征和臀上皮神经损伤的 对比异同?

都是在下腰部及臀部、股部等部位疼痛。严重时一样会影响活动使体位受限,都有压痛和条索状物。年壮劳力多见。

梨状肌:1.疼痛在深部;2.向下肢放射;3.压痛点在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区。

臀上皮神经:1.下腰部或臀部皮肤及肌肉;2.无神经根刺激征,是牵拉痛;3.在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明显。肩关节周围炎:

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属“肩痹”范畴,因风寒湿邪侵袭致病。多为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粘连性关节囊炎”少数人可自己康复。【X线】病程日久者,可见肱骨头有斑点状骨质疏松,肱骨大结节有不规则增生的致密阴影,余无异常发现。

【鉴别】1.神经根型颈椎病;2.风湿性肩关节炎;3.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部扭挫伤。

【治疗目的】初期增加痛阈,改善血循环,加速吸收,促进修复;后期改善关节活动,松解粘连,加大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为主要目的。

【治则】1.急性期:手法柔和轻巧,以解痉活血、通络和炎症吸收为目的; 2.恢复期:手法强度加大,功力要深透,主要松解粘连、活动关节为目的。【取穴与部位】天宗、肩井、肩贞、肩前、缺盆、曲池、臂臑、合谷等穴。【手法】扌衮、一指禅推、点、按、拿、扳、拔伸、摇、搓、抖等。【操作】

1.患肩松解法:患者坐位,垂肩或医者托肘使外展,对肩颈及上臂周围软组织拿、揉、扌衮

。对胸大肌和背部肌肉反复提拿,局部穴进行点、按、揉;

2.患肩分筋法:用于胸大肌筋膜挛缩,或肱二头肌长头腱粘连。医在患肩斜前方,一手虎口按在患肩前方,大拇指扣住挛缩胸大肌筋膜,另一手拿住患肢四指,将患肢肘部屈曲抬高,手指到肩部,用力将患肢向斜前下方拔伸,同时扣住挛缩的性大肌筋膜的拇指,向上用力推按胸大肌筋膜。

3患肩点按弹拨法:在二头肌腱短头周围和结节间沟的二头肌长腱进行点按、弹拨。在三角肌前部锁骨外1 /

3、肱骨粗隆附着处、肱骨大结节冈上肌附着处、冈下窝的冈下肌及大、小圆肌等附着处的反应点,进行点按、点揉和弹拨。然后用抖法、搓法疏解肩周肌肉和韧带。4.患肩摇扳法:根据病情酌情选用摇、扳法,循序渐进,以患者能忍为度,不可蛮干。1托肘摇肩法;2肩关节多方向活动法;3患肩内收扳肩梳头法;4患肩后伸屈肘摸脊法;5扳肩旋转法;6患肩轻柔搓抖结束法。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又称肱外侧疼痛综合征。指前臂伸肌点(外上髁是肱桡肌和前臂伸肌总腱附着部)因急、慢性损伤造成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无菌炎症,出现患肢肘关节疼痛,乏力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体征】1.压痛点:1肱骨外上髁上方压痛---为桡侧伸腕长肌起点损伤。2肱骨外上髁上压痛点---桡侧伸腕短肌起点损伤;3桡骨小头附近压痛---环状韧带损伤;4桡侧伸腕肌上部广泛而明显压痛,则为血管神经束受挤压。

2.网球肘试验阳性:伸肘,前臂旋前,腕关节被动屈曲时,肱骨外上髁疼痛。(桡侧腕长伸肌起点处扭伤)

3.密耳征试验阳性: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伸肘时,肱桡关节外侧发生疼痛则为阳性,(肱骨外上髁炎)。4.X线检查:有时显示骨旁或骨膜有钙化点甚至骨化,极少数患者也有外上髁边缘骨质改变。【鉴别】骨化性肌炎:骨化性肌炎疼痛面积广泛,伴有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治疗】1.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2.取穴:尺泽、曲池、天井、阿是穴、外关、合谷。3.手法:扌衮、按、揉、弹拨、拿、推、擦法等。4.操作:

(1)肘臂扌衮

法:重点在肘部的内外侧周围。(2)拇指按揉法:清冷渊、尺泽、曲池、天井、痛点、外关、合谷等。(3)肘部推法:前臂,透热为度。(4)肘部屈伸弹拨法:肱骨外上髁前方及前上方周围。(5)肘关节运摇拔伸法(6)肘部旋转运动(7)肘关节扳法。屈肘曲腕前臂旋前,肘屈伸摇动数次,顺势向伸肘方向扳,常闻响声。退行性膝关节炎:

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退化性膝关节炎,由退行性变和慢性劳损而成。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增生、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体征】1.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关节挛缩或股四头肌萎缩。

2.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硬化,骨赘形成,股骨内、外侧髁粗糙,胫骨髁间隙变尖,髌骨边缘增生。

【鉴别】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折、半月板损伤、十字韧带或副韧带损伤,膝内外翻及关节感染。

【治疗】治则: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滑利关节。

【取穴】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犊鼻、足三里、委中、承山、太溪、患膝髌周部位。

【手法】扌衮、按揉法、弹拨法、摇法等。

【操作】1.点按扌衮

揉拿捏膝髌法;2.推挤按揉髌骨法;3.被动运动膝关节法;4.腘窝扌衮

动法。

中风后遗症

1.治疗原则: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2星期,适宜推拿治疗。平肝熄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是本病的治疗原则。2.基本治法:

取穴及部位:大椎、肩井、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居髎、环跳、殷门、承扶、委中、承山、昆仑、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风市、梁丘、肾俞、大肠俞、命门等穴。

手法:扌衮

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捻法、配合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操作: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以扌衮

法于背部脊柱两侧为时5—8分钟,在扌衮

腰骶部的同时配合腰后伸被动运动,接着扌衮

臀部及下肢后侧及跟腱,为时3分钟,在扌衮

臀部的同时配合髋外展被动运动,然后按揉大椎、膈俞、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诸穴以酸胀为度,擦腰骶部以热为度。

2患者取侧卧位:医者施扌衮

法于居髎、风市、阳陵泉3分钟,并按揉上述诸穴以酸胀为度。

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施扌衮

法于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至足背部并对患侧膝关节作极度屈曲,足掌踏床的姿势下扌衮

足背部,然后按揉伏兔、梁丘、两膝眼、足三里、丘墟、解溪、太冲诸穴以酸胀为度,拿委中、承山、昆仑、太溪,以酸胀为度。

4患者取坐位:医者施扌衮

法于肩井和肩关节周围到上肢掌指部5分钟,在扌衮

肩前缘时结合肩关节上举、外展的被动运动,扌衮

腕部时结合腕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按揉肩内陵穴以酸胀为度,拿曲池、合谷穴以酸胀为度,摇掌指关节,捻指关节,最后搓肩部及上肢。5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施一指禅推法于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穴5—8分钟,拿两侧风池、肩井结束。

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分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外感发热

苔薄黄,指纹红紫者为风热。指纹鲜红为风寒。

(酒精浴、耳尖放血)【治法】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及操作】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风寒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风热多清天河水,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外关、揉合谷。【肺胃实热】 舌红苔黄燥,指纹深紫。【治法】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处方及操作】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便干推下七节骨、摩腹。【阴虚内热】

脉细数,指纹淡紫。

(水底捞月

清虚热)【治法】滋阴清热。

【处方与操作】揉二马、清天河水、运内劳宫、补脾经、补肺经、揉足三里、推擦涌泉。盗、自汗揉肾顶、补肾经、捏脊、补脾经;烦躁不睡者,加清肝经、开天门、揉百会、掐揉五指节。

【气虚发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指纹色淡。【治法】健脾益气,佐以清热。

【处方及操作】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摩腹、分手阴阳、揉足三里、揉脾俞、揉肺俞、清天河水、清大肠、捏脊。腹胀、纳呆加运板门、分推腹阴阳、摩中脘;便稀,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恶心呕吐,推天柱骨、推中脘、横纹推向板门、揉右端正。腹泻:

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如水样。多见于1岁一下婴儿。多发于夏秋季。相当于单纯性消化不良。

夏多为细菌感染;秋多为病毒感染。

止泻: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治则:消食导滞,理肠止泻。

1伤食泻: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助运。方: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2寒湿泻: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方: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肠鸣腹痛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开天门。

3脾虚泻:治法:健脾益气,温阳止泻。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久泻不止加按揉百会;腹胀加运内八卦;肾阳虚加补肾经、揉外劳。

4湿热泻: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疳积:

指疳证和积滞总称。积滞指伤于食,积聚留滞;疳证指气液干凅,身体羸瘦。感染诸虫,可转为疳证。

1.积滞伤脾: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单用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隔日一次或周二次,效果亦好。腹痛:

此指腹中寒,乳食积滞所引起腹部绞痛。分:寒痛、伤食痛、虫痛、虚寒腹痛。

1.寒痛: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2.伤食痛:消食导滞,和中止痛。方: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

3.虫痛:温中行气,安蛔止痛。方: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4.虚寒腹痛:温补脾肾,益气止痛。方: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第四篇: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高级)带答案

小儿推拿师复习题 间:2016-08-2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A.阴经 B.阴维脉 C.阳经 D.奇经 E.带脉

2.髓海位于(C)A.项部 B.胸部 C.头部 D.背部 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B)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C)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是(D)A.少海 B.小海 C.少泽 D.少列 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C)A.2条 B.3条 C.4条 D.5条 E.6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A)A.胃 B.胆 C.脾 D.肝 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B)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E)A.足太阴脾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E)A.天泉 B.少列 C.中冲 D.少府 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D)A.肝 B.耳 C.胆 D.胃 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B)A.百会 B.大椎 C.风府 D.神庭 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D)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14.心的募穴是(A)A.巨阙 B.鸠尾 C.中庭 D.膻中 E.华盖

15.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C)A.会阴 B.中极 C.长强 D.腰俞 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是(C)A.列缺 B.通里 C.内关 D.支沟 E.偏历 17.任脉起于(B)A.会阴 B.小腹内 C.神阙 D.承泣穴 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D)A.四满 B.四渎 C.四缝 D.四神聪 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是(B)A.攒竹 B.印堂 C.鱼腰 D.太冲 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C)A.惊风 B.发热 C.疳积 D.腹泻 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B)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 A.耳垂、对耳轮体 D.三角窝、耳甲 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23.七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称为(C)A.青春期

B.幼儿期

C.学龄期

D.学龄前期

24.三岁的幼儿,正常身高应该是(A)A.92 cm

B.82cm

C 85 cm

D 96 cm

25.在小儿基本手法中,逆运内八卦的功效是(A)A.宽胸利膈,行滞消食

B.健脾和胃,通调气机,除滞消食C.补气行气,温阳散寒

D.清热泻火,利下通便

26.小儿推拿过程中,当用力不当,导致小儿皮肤破损,处理措施选择错误的是?(C)A.立刻用自来水冲洗

B.不用担心,不去管,自然会好

C.较轻者可局部涂红药水

D.较重者可以涂红药水

27.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症状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D)A.发热重、恶寒轻

B.鼻塞留浊涕C.口干而渴,舌质红

D.指纹浮红

28.以下不属于小儿养心安神推拿基本手法的选项是?(C)A.清肝经

B.补脾经 C.揉中脘 D.清天河水

29.不属于小儿补肾益智基本手法的是?(C)A.揉二马

B.摩囟门

C.推三关

D.揉丹田

30.在小儿强肺卫、增体质的手法中,分推坎宫的功效是?(C)A.宣肺气,通鼻窍 B.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C.疏风解表,调和阴阳和气血

D.宣通气血,疏风解表

二、简答题

1.何谓手法作用层次的三步骤? 答案:第一步手法力的发动,第二步手法力的传递,第三步组织接受力后产生的生物效应。

2.何谓保健推拿? 答案:保健推拿是指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保健推拿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观点,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发。可分为他人推拿和自我推拿

3.推拿的复合手法有哪些?强直性脊柱炎推拿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案包括按揉法、拿揉法、牵抖法。强直性脊柱炎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

4.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器官有哪些?小儿腹泻,推拿时主要取穴为哪些? 答案:耳 鼻 目;脾经 大肠 龟尾 七节骨 5.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有邮些? 五,病例分析

男孩3岁半,一周发烧两次过几天再烧,无汗,大便一粒一粒,偏瘦,脚底心热,低烧,不超过38°5,四肢凉,口臭 +打屁,舌苔厚腻。请做病情分析,并组推拿方?

三、判断题:(对A、错B)

1.小儿泄泻如注,质地清稀淡白,多泡沫,为寒邪内犯。(A)

2.小儿指纹重,有“风”“气”“命”三关,其定位分别为第一节为“气关”第二节为“风关”第三节为“命关”。(B)

3.小儿指纹鲜红,多主热证,里热亢盛,脉络扩张,气血壅滞所导致的。(B)

4.婴幼儿啼声频频,兼有烦躁易怒,胃纳呆滞,头部多汗,发稀枕疏者,这是脾胃不和的表现。(B)

5.小儿出现咳嗽阵作,咳声连续,咳剧则气逆涕泪俱出,甚则呕吐,并有鸡鸣样回声,常为“百日咳”。(A)

6.小儿答辩酸臭而质稀,多为湿热。(B)

7.若睡眠时间少,易烦躁,睡中多汗易惊,头达发稀,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还失养。(A)

8.小儿颈部结节肿大,如连珠成串,质地较硬,推之不易移动者,多为瘰疬。(A)

9.恶寒发热,无汗,头身困重,胸脘痞闷,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濡数,属于寒邪证候。(B)10..小儿出现恶风,鼻塞流涕,咳声重浊,痰成泡沫状,咳甚则汗出,多为痰证。(A)

11.小儿出现呛咳气急,或呃逆,嗳气,往往是气逆的表现。(A)

12.小儿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时有痰中带血,口咽干燥,或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是燥邪犯肺的表现。(B)

13.小儿推拿手法强调手法轻而不浮,频率要快,速度在120到160次/分。(B)

14.拿法是小儿推拿里面常用的手法,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拿起方向为朝后上方,快拿快放,节奏感强。(A)

15.在复式手法中,水底捞明月,主要治疗痰鸣,气逆。(B)

16.少儿生长发育主要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两方面的影响,先天因素中包括了种族、父母、胎儿期、家庭、社会条件,后天因素包括了气候、地理环境、饮食营养、作息等(B)

17.小儿推拿中,汗法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有开泄腠理、祛除表邪的作用。(A)

18.小儿推拿常用介质中,具有无毒,入足太阳膀胱经,又入足阳明,手少阴,太阳,阳明经的是薄荷冰。(B)

19.在小儿推拿的常用介质中,具有解表散邪,利湿除风,理气和中的是藿香。(A)

20.小儿推拿中,深透有力,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其含义是,一步到位的将作用力到大筋脉,骨肉,最后达到脏腑。(B)

21.手法轻巧柔和、平稳着实是我们队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A)

22.小儿发病容易,传遍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指的是小儿的生理特点。(B)

23.在小儿强肺卫、增体质推拿操作中,拿风池这个步骤,其功效是疏风解表,调和阴阳。(B)

24.在外感咳嗽里面,治疗风热咳嗽,在最后我们会做搓摩两胁的操作,其功效是疏肝解郁,顺气化痰。(A)

25.在小儿健脾胃、增食欲推拿中,按揉足三里,其作用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A)

26.在小儿厌食的疾病中,中医认为最常见的两种证型就是脾胃气虚和肝脾不和。(B)

27.在小儿补肾益智推拿操作中,揉丹田能健脾和中,温补下元。(A)

28.在小儿遗尿的中医推拿操作步骤中,有揉涌泉,揉肾俞,其作用是为了补先天之肾。(A)

29.养心安神推拿操作中,捣揉小天心,是为了平肝泻火,熄风镇惊。(B)

30.开天门、分推坎宫、补脾经等都是小儿养生保健推拿的基本手法。(A)

31.所有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等都是小儿推拿的禁忌症。(B)

32.若用力不当导致小儿皮肤破损,用红药水涂抹即可。(B)

1,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2,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迅速,传变容易;脏气清灵,易趋康复。3,小儿推拿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爽身粉,葱汁,姜汁,蛋汁,凉水,薄荷水等。

4,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包括:推法 运法 按法 摩法 掐法 揉法 挤捏法 捏脊法

5,小儿的穴位呈:点状,线状,面状。

6,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7,小儿出生后,脏腑柔弱,血气未充,经脉未盛,阴阳二气不足,故称小儿为: 稚阴稚阳-。

8,小天心是指:[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9,开天门是指:天门是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的作用。

10,天柱骨是指:颈后发迹正中至大椎穴成一条直线。有降逆止呕,祛风清热作用。

一、选择题

1,宜清不宜补的穴位是:A A. 肝经 B. 脾经 C. 肾经 D. 肺经

2,常作为小儿推拿结束手法的是:A A,拿肩井 B,开天门 C,板门 D,鼻通穴

3,补肾滋阴的要法是:A A,揉二马 B,推三关 C,揉太阳穴 D,内八卦

4,有泻热通便作用的是:A A,推下七节骨 B,揉二马 C,气冲穴 D,外劳宫

5.小儿伤食可引起:A A,腹泻 B,腹痛 C,便秘 D,呕吐 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六邪之一(D)A.风

B.寒

C.火

D.冷

7小儿推拿手法要求以下那一项不对(D)A.轻快

B.着实

C.柔和

D.力度重 与肺相表里的腑是(A)A.大肠

B.小肠

C..膀胱

D..胆

三,写出下列穴位的定位、操作与主治作用。

1,百会

组方单元:压百会

部位: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交点处

具体操作: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压住后保持不动 功效: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适用范围:惊风、目眩、脱肛、遗尿、夜惊、头痛、癫痫

2,推三关

部位:前臂前侧、由腕至肘为三关

具体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推至肘为推三关

功效:有大补大热之功,能培补胃气肺气,发汗解表,宜与退六腑搭配使用 适用范围:一切虚寒病证

3,七节骨

部位:尾骨尽头至第四腰椎成以直线缘 具体操作:上推为补

功效:调理胃肠,上推为补,向上推可提升 适用范围:补法,用于虚寒泻痢,脱肛等

4,脾经 部位:大拇指桡侧末端第一节

具体操作:往返推为清补脾,离心推为清脾经

功效:清补脾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清脾经可以除湿建运。适用范围:一切消化疾病 5,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连掌横纹处。

操作: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

功效:调理脏腑,疏通气机

适用范围:疳积,瘦弱,腹胀,不思饮食,脚软,气促,咳痰等

6,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拇指第一节掌面,由掌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功效:去胃火,清胃积热,降气和胃

适用范围:牙龈肿痛,扁桃体发炎,伤食呕吐,食积,腹胀,口臭等

7,中脘

组方单元:揉中脘

部位:肚脐正中直上4寸 具体操作:拇指按揉 功效:健脾和胃

适用范围:积食、腹胀、呕吐、泄泻

8,一窝风

组方单元:揉一窝风 部位:手背腕横纹中点 具体操作:顺时针旋揉

功效:解表散寒为主,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将气血向体表调配 适用范围:一切外感表征、中焦寒证 9,箕门

组方单元:推箕门 部位:大腿内侧

具体操作:以食、中二指自髌骨上缘推至腹股沟 功效:清热利尿

适用范围:夜啼,胎黄,流涎,湿疹,小便短赤,淋沥不尽

10,涌泉

组方单元:揉涌泉

部位:足底面前中1/3交界处

具体操作:用指尖揉或按双脚涌泉穴各3~5分钟 功效:引火归元,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

适用范围:治潮热盗汗,神经衰弱,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夜啼;多动,抽动,磨牙,急躁易怒;目赤,耳鸣,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四,简答题

1,有解表作用的穴位(含操作方法)。

答:揉一窝风、平肝、清肺、清天河水

2,五经穴的清补关系?

答:五经补泻,脾经宜补不宜清,若清,清加补,2 肝经心经宜清不宜补,若补,补后加清 3 肺经既可清,亦可补 4 肾经只补不清。

3,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哪些?

答: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掐法、拿法、摩法、运法、捣法、捏挤法、捻法、搓法、振法等

4,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感冒的病因病机?

答:感冒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外邪入侵和正气虚,外邪之中以风邪为主,在气候反常,冷热失调,人体卫气不固之时,风邪乘虚侵入。因风为六淫之首,常挟肘气侵入而致病。因此感冒在临床上,又有风寒、风热、兼湿、挟暑之不同.外邪侵袭人体,与人之正气强弱有关。若生活起居失常,冷暖不调,或过度疲劳之后,正虚失于防御,则易为外邪所害。在禀赋样偏弱情况下,也易感受外邪而发病。此外,肺有痰热,则风邪易乘,也可引起感冒。

第五篇:小儿生病总结

小儿生病配药记录

2012.12腹泻、消化不良:

1、秋泻灵颗粒(云南永安制药),饭前服用。大便稀散没有悬液状等不严重情况下,单吃这一种就可以了;2思必敬·蒙脱石悬液,空腹吃效果佳,稍微严重时加上前一种药;

3、乐度消旋卡多曲颗粒,饭后吃,这种有轻微炎症或病毒性感染时,配合前面两种服用。这三种药同时服用不冲突,蒙脱石最好单独使用。这是南充市妇幼保健院医生开的药方。此外,注意饮食,因病情情况而定吗,饭量(奶粉)由少逐渐增多,吃清淡些少吃油腻的汤或菜,如稀饭。不能吃鸡蛋等消化不良的东西,幼儿可以将普通奶粉换成不添加乳糖的奶粉。生病期间可以喝少量的淡盐水或白开水。如果有脱水、精神不好等现象,可到医院找医生输液,主要是补充养分和水分。

2012.12普通感冒如病毒感冒:流鼻涕、眼泪,打喷嚏等轻微症状,可服用小儿大卫颗粒(舒独欣,四川国康药业)、饭前吃最好。该药为中层药,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透表。对病毒性感冒、高热者尤实用。普通的风热感冒是因为时冷时热引起的,应穿衣适当,不能让娃娃出了汗湿了衣服凉了背心。这种引起的风热感冒只要不严重,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能乱吃药,发病周期在一周内。

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4度,如果是发高烧,体温超过38.5度,可吃些降温的药:大卫颗粒,泰诺林。泰诺林按剂量服用,且间隔时间必须超过4个小时,24小时内不能超过4吃服用。如果有效果便不能再服用。经验表明,小儿发烧头一两天是反复性的,主要定时量体温观察情况,不必着急。一般情况下,服用泰诺林一次即可,最多两次,其作用就是帮助排汗降温,同时注意内衣干湿情况,以便换干净的内衣。同时,配搭物理降温法:用温水敷额头,用毛巾沾温水擦身。切忌:小儿发烧时,不能采用民间用酒精擦额头、太阳穴,手心和脚心等,因为酒精通过皮肤渗透到大脑神经,会对智力有影响,在此可用温水或冷水敷。同时,感冒生病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少吃多餐等。

注意:类似泰诺林这种同功效的快速降温药不能同时服用,也不宜多用,尽量结合物理降温方法。

下载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拿学试题(总结全面版)(共5篇)

    推拿学试题1 一、名词解释:( 5 分) ★伤筋——凡人体各关节因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不慎而跌仆闪挫,以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

    大连小儿推拿地点总结

    大连小儿推拿地点总结(来自天健网) 本帖最后由 bamboo2005 于 2011-7-27 16:22 编辑 很久以前,孩子总生病,天天泡天健论坛网搜集推拿地点,现在把这些这些妈妈发的归纳总结出来,希......

    中医小儿推拿工作 总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中医小儿推拿总结 为进一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推进中医小儿推拿工作,根据晋中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

    小儿推拿改变生活 学习小儿按摩

    小儿推拿改变生活 学习小儿按摩一、小儿推拿改变生活博文出处: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其实很早就听说了小儿推拿,但是对效果没有什么信心,也一直没有真正尝试,直到慢慢失去了对医......

    学习小儿推拿的心得2

    按摩学习心得 果果妈 首先介绍一下我为什么要学习小儿推拿:我家宝贝小名果果,明天(6.23)满四岁,于2012年9月进入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三岁前在全家人的悉心呵护下,基本上健康成长。......

    重点总结

    第一讲 广告与广告学 1、广告的起源和发展 (1)以叫卖招徕为主的古代广告:口头叫卖、实物广告、招牌广告、幌子广告、灯笼广告 (2)以印刷技术为主的近代广告 (3)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现......

    苏教版英语一二年级学习重点总结

    低年级一、二年级英语掌握要求: 1 能按三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按四会要求掌握字母。 2能运用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活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

    2016年度小儿外科护士培训总结(5篇)

    2016年小儿外科护士培训总结 本年度,根据护理学科发展方向及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的目标,制定并落实病区培训计划,各项培训计划能如期完成,我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