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长征》读书心得
《走进长征》读书心得
2018.6 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下面是学习《走进长征》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七十多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第二篇:长征行读书心得
长征行—一场灵魂的苦行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今年是长征胜利的81周年,去年10月21日,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长征的伟大历史,总结了长征的深远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长征路的要求。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气势磅礴、内涵深刻,体现了宽广的历史视野、深沉的责任担当和坚定的意志品格,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章。聆听了习总书记讲话后,我深感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既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从我对身边人的了解来看,我们大多数对长征的认识还是离不开雪山、草地、大渡河这些人尽皆知的故事,出于对长征的兴趣,经同学推荐,我阅读了这本党史专家石仲泉教授撰写的《长征行》。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下作者,石仲泉,男,1938年生,湖北红安人,中共党史学家,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曾参加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工作。主编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等曾荣获国家图书奖等大奖。《长征行》是石仲泉教授断断续续用了近10年时间,重走了红
一、红二方面军的全部长征路及红二十五军的部分长征路,对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重要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全书共三十三章,结合作者实地考察的经历,以所见、所闻、所思、所论,对红军长征史作了全景而又十分具体、饶有趣味的描绘和叙述,读起来颇具新意,仿佛能够把人带回两万五千里征程中的艰难境地,既感人又真实,丝毫没有一般党史著作的枯燥感、疲劳感。
《长征行》对整个长征过程描述脉络清晰、概括性强。例如,书中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走向和目的地的确定是个动态过程,最初想到湖南西部,后来又想跟红二、六军团会和,黎平会议曾决定到黔北建立根据地,遵义会议又提出向川西发展,接着又想在川陕甘区域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决定到陕北落脚。又如,本书对长征途中召开的许多重要会议,包括会议的背 景、议程、过程、与会人员及重要意义等都有详细的叙述,并且把这些会议划分为三个系列,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再如,本书对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作了详尽的、生动的描述,并且还把这些艰难险阻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设置的艰难险阻,其中以湘江之战为最,这一战中央红军折损三万多人;二是自然界设置的江河、雪山、草地三大险阻,其中草地是最大险阻。过草地有行难、食难、暖难、宿难,每一难都足以置人于死地,有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长征行》写得有血有肉,它把思想性、政治性寓于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石仲泉教授结合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调查研究,结合大量文字资料,讲了许多红军长征路过的重要区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状况、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使人看完了觉得美不胜收。例如,邓颖超将自己的棉被剪下来一半给房东御寒的动人故事、红军年龄最长的徐特立老人奋不顾身跳水救人的故事、贺子珍分娩白沙村的故事,毛泽东深夜提马灯往周恩来住处说服周的故事,以及延安为何曾名“肤施”,一张旧报纸决定长征最后落脚地,红军是否用茅台酒洗澡洗脚之类的趣闻。类似上述这样的故事和 趣闻,全书比比皆是,几乎每个章节都有。
《长征行》再现了长征途中的真实场景,读完此书,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感触,长征不仅是肉身的磨砺,精神的洗礼,也是灵魂的苦行,每一名经历了长征的革命前辈都在我党建设历程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都为谱写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历史的壮丽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深刻认识“四个伟大远征”的时代意义,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五种精神”,按照“六个必须”的政治要求,切实提高敢担当、有作为的思想觉悟,始终坚持把学和做统一起来,使之贯穿于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处处体现在工作和行动上。
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长征中,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那些虽经敌人严刑拷打仍英勇不屈的革命志士,那些忘我工作、艰苦奋斗的新中国建设者,那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中国梦缔造者,靠的也是坚定的理 念信念。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理想信念是前行的灯塔,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结合“两学一做”,不断加强思想理论的学习,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其次,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税收工作中,展现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新风采,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处处体现“聚财为国、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已的力量。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还要注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共产党人不是空谈家,而是实践者,党员先进性的可贵,就是知与行的统一。我们要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升自身敢于担当和履职尽责的能力;要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同时,要在税收工作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扬下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推动税收工作再上新台阶。
红军长征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是永存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因而也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将发扬光大,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将继续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并定将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
谢谢大家!
第三篇: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专题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其一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故事分明告诉我们:地狱充满自私,天堂充满友爱。恶性的嫉妒源于极端化的自私,而极端化的自私只能通往地狱之门,要想摆脱恶性的嫉妒,走出地狱,就要拥有“合作”这张通往天堂的“绿卡”。应当看到,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强调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因为“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
第四篇:红军长征读书心得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第五篇:红军长征读书心得
精选范文:红军长征读书心得(共2篇)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读书心得(共2篇)]篇一: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磨难。不仅要面对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江河,与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的斗争,还要壮烈牺牲。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屈服,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顽强毅力,完成历史使命,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场伟大壮举,最最惊人的一幕。
红军长征途中,硝烟弥漫,危机重重,随时都有危险。我们的战士巧施计策,凭着机智、勇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草帽计》中就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贺龙师长为保护战士,灵活运用军事战术。他命令战士们扔下草帽,继续行军。骄阳似火,敌人忍受不住煎熬,纷纷抢着戴上了红军战士“赠送”的草帽。果然不出所料,一会儿空中弹如雨下,敌人被自己的军队打得抱头鼠窜,落花流水。从这件事中看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团结一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敌人。《丰碑》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为了让一位战士温暖些,军需处长竟把身上厚厚的棉衣让给了那位战士,结果自己冻死在寒冷的雪山上。难道那位军需处长没有权利穿那棉衣吗?不,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战士们受苦。这就是红军的优秀品质,令人称颂,让人值得[红军长征读书心得(共2篇)]学习。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来的勇敢、智慧、友谊、团结、顽强„„这些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作为小学生,我们时刻要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它们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国家,甚至想法设法搞分裂。面对这些丑陋的行为,我们应该以长征的精神要求自己,时刻来维护国家利益,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比以往更加强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如今我以上了五年级,我也应该像红军一样,不怕困难,遇到困难也不退宿!两万五千里长征令世人瞩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精神巨著!它时刻提醒我们青少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篇二:读红军长征心得体会
读红军长征心得体会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
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红军长征读书心得(共2篇)]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