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正确认识考勤工作的意义
要正确认识考勤工作的意义
考勤不是只简单地说明这位人员来单位上班了,付出时间成本了,单位可以给予劳动报酬兑现了。更重要的是:
一、考勤是组织纪律管理的基础工作,若没有考勤工作的约束,人人都没有时间观念对时间进行管理,那么组织管理的第一要求:组织行为的一致性就很难做到。再说,组织的时间管理常常是由全体人员的时间资源有效组合而成的。若因某位人员时间管理无法与组织时间管理相对应,那么,组织其他成员的时间资源就很有可能被浪费。忽视考勤管理工作,人员上班纪律松懈,可早点也可晚点,若部门遇到某个责任人员常常晚点上班,那么当主管的难道不烦吗?
二、考勤要考什么?考勤的三要素是:时间、地点与责任。人员来上班是来履行责任。考勤证明人员在岗,他在履行责任。若对考勤工作马马虎虎,以为若太认真会影响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工作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员,对时间管理观念是非常强的。组织的考勤制度是他们自觉遵守的底线,只是那些平常对工作缺乏自动性与积极性的人员需要考勤来约束他们。
三、从考勤的三要素出发,考勤是在考人员的责任与能力。管理事件的发生,需要考勤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与责任”来验证。平常对考勤工作不重视的管理者,你们若不信,那么你们自己可以想想:曾经发生过的责任事件当需要考证责任时间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人时,你们是怎么来“考证”的?
联想思维一:你是否有遇过,来了服务对象,而责任人员不在岗的心烦事?
联想思维二:你是否有遇过,你交代的工作需要信息沟通时,责任人员却不在岗的心烦事?
联想思维三:当你批评一位人员脱岗时,他却大声地反驳你:“你怎么不把某某人管好?”
第二篇: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互联网
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互联网
刘浩
10年前,中国网民是3370万,那时候许多人对互联网知之甚少;今天,中国网民总数达4.7亿,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让我们始料不及。
互联网真方便,这是我们的感受,可当你听到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现任国务卿希拉里两次发表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说,以及看到发生在身边一件件网络热点事件时,又可能会对互联网心存畏惧。互联网来得太快,许多同志对它不适应,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深感自已是网上的弱势群体,充满无奈,敬而远之。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
无论我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态,互联网依然迅速地、全方位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它,努力去认识这个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互联网。
首先,互联网是一个全新媒体。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如同报纸、电台和电视,我们称之为第四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互联网具有鲜明的特点:传播速度快,可以瞬间传遍全球;覆盖范围广,没有了国界的限制;互动性能强,所有网民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接受者,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形式多媒体,文字、图片、音视频俱全;信息巨无霸,数字化技术使互联网能承载海量信息。这些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律,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全新的、属于普通网民的大众媒体。
我国互联网媒体起步于上世纪末,民营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网发展迅猛,影响遥遥领先。新闻网站起步稍晚,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国家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正迎头赶上。省内新闻网站中国江西网、江西文明网、大江网和今视网各具特色,在网络宣传、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动类社区网站是热点事件的多发地,较为知名的有天涯、凯迪、猫朴、百度贴吧等。近两年呈爆炸式发展的微博在信息传播中表现十分突出,成为传播突发事件,形成网络热点的最重要渠道。互联网进入中国仅15年,其拥有的网民规模已大大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可以预测的是互联网媒体将迅速成为影响最大的主流媒体,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互联网是政府的稀缺资源。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巨大的资源。社会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社会资源都不是无限的,互联网也不例外,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却不是资源的垄断者。苏荣书记曾强调“互联网是政府的稀缺资源”,精辟地道出了互联网对政府的重大意义。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互联网对政府而言不是坏东西,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巨大的社会资源,具有高效、低碳、高科技的特点和鲜明的文化属性;二是非政府力量在互联网上占据重要位置,民营互联网企业稳居互联网媒体前几位,民营资本在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等市场更具有难以撼动的优势,互联网资源对政府而言已然稀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不断完善互联网管理法规,各级政府也加大对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力度,但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互联网的力量格局,互联网资源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如果松懈不作为,政府将越来越被动;三是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之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因素。这是义务,更是责任。
第三,互联网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互联网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互联网培养了一个迅速壮大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规模已是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活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有着与现实社会不一样的心理、思维和行为方式,认真分析研究网民群体,形成有针对性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推动文明办网和文明上网,对加强社会管理有着重大意义。其次,互联网为社会管理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条件。信息化是互联网的属性,我们要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在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上下功夫,探索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第三,互联网聚集了大量社情民意和民间智慧。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听取民声,了解民情,汲取民间智慧,及时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实现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社会化和科学化。
第四,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媒体是党的喉舌,按照党管媒体的传统,我们管理媒体一般都是采取红头文件的形式,只要管住了总编、台长就管住了媒体的导向。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这个管理模式,作为大众媒体,全国有4.7亿网民(江西有950万),每一个网民都有表达诉求、发布信息的权利,理论上有4.7亿位总编和台长(这个数字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面对这样规模的群体,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起作用,目前我们管理互联网媒体主要靠几部公开的法规(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但互联网技术更新太快,新的功能层出不穷,从实际效果来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者力不从心。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要按照“充分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管好互联网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对互联网管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互联网管理开始驶入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西方势力打着“人权”和“自由”的幌子指责我们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其实他们是别有用心,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放任互联网不管,美国也不例外。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
互联网不可怕,它实实在在是一个好东西。作为一项科学技术,敌对势力用它来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传播主流声音。各级政府应改变过去保守、被动的信息处置局面,树立“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观念,积极推行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互联网在信息公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受版面、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传播和接收成本十分低廉。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及时发布政策规定、民生工程等重要信息,以通俗化的“网言网语”解疑释惑;要注重运用网络多媒体功能,使信息更加丰富,传播效果更加突出,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水平。政务网站是信息发布的主阵地,新闻网站是信息传播的放大器,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了解社情民意。互动是互联网的最大特色。目前,网络互动功能主要体现在论坛、博客、微博、播客、新闻跟贴、贴吧,国内知名的互动社区网站有天涯、凯迪、猫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土豆、酷
六、百度贴吧等。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是微博,新浪和腾讯微博都号称有超过一亿的注册用户,众多热点事件都发源于微博,中国社科院《2010
年中国法制蓝皮书》公布的119宗经典事件中,有78宗案例(超过六成)曾由微博传播,部分热点事件由微博首先披露,较为典型的如唐骏造假门,方舟子遇袭门,李刚门,肖传国手术专利,以及我省的宜黄拆迁事件等。
互联网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相对传统的诉求渠道(如信访、上访),这个平台十分便捷,而且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各级政府应该重视从网络倾听民声、关注民意,以使决策更科学,更符合民意,更能取得预期效果。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难以预料,如果我们从网上先一步获取情报,就能掌握处置事件的主动权,防患于未然。分析近几年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有很多事件最早在网上出现苗头,继而酝酿,直至爆发。
3、缓解社会矛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各种矛盾日益突显,利益诉求多元化、复杂化,如果处置不当将激化矛盾,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情绪长期郁积容易以极端的形式暴发,而采取适当方式释放则能达到心理平衡,从而平稳度过。从现实来看,人们表达诉求、发泄情绪的渠道不多、不畅,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社会情绪的释放口、减压阀,于是在虚拟的网络上以匿名形式或畅所欲言,或无所顾忌地曝料,表面上这些言论大多是不良信息,一堆垃圾,但这种渲泄满足了不少人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可以重点建设和管理好一些网络互动社区,允许网民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畅所欲言,对网民各种情绪化的言论,我们要理性、客观看待,既不能太在意,也不能太大意,充分发挥互联网“减压阀”作用,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4、有序政治参与。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标志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成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个目标,互联网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渠道,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知政府信息,并表达自已的诉求,实现网络问政。在这方面我省有不少成功的实践,如于2008年开展的“苏荣书记问计于民”活动,收到了有效建言4.2万条,其中有许多内容被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纳,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问计网”坚持每个月向社会公布涉及全省的问计主题,广泛听取民意,汲取民间智慧。江西文明网推出的民生博客聚集了全省70多名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他们通过博客与公众交流,征求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同时还对网民诉求及时处理、及时反馈,三年来,民生博客共解决了3100多件民生诉求,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民生博客因此入选全国“十大地方新政”,并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称号。
三、切实加强互联网的建设
用好互联网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也是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在互联网发展方面,我省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时间相近,差距也不是太大,迎头赶上是有机会的,关键是各级政府要真正重视起来,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我省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把互联网建设列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我国网民总数已处在世界首位,但发展不平衡,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省的网民总数是950万,互联网普及率列全国第30位,与我省经济社会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海南省是小省,但却是互联网的大省,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等知名网站都在那,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远远超过一些发达省市。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抓互联网的建设,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把互联网
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有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互联网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网用网。苏荣书记曾强调:“对于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不仅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同志,而且从事其他各项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它、研究它、熟悉它、运用它,善于用网民和广大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这是领导的一种能力,是一门学问,是领导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响应苏荣书记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在繁忙的工作中多一些学习和思考,把学习互联网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一项重要内容亲力亲为,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学网用网不仅能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而且对推动互联网在全省的普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互联网建设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我省在政务网站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存在扩大化、重复化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重投入、轻管理,浪费十分严重,还损害了政府形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除在思想上重视外,在互联网建设布局上要讲究科学,能抓好省、市、县三级政务网站就很好了;在互联网管理上要建立机制,落实力量,提供保障,把政务网变成沟通百姓、提高效率、公众欢迎的活网。新闻网站建设是互联网建设的重要一翼,省一级应该集中资源和力量把1—2家网站做大做强,市一级只需抓好一家。新闻网站建设要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学会经营品牌“特色店”,不搞“超市”大而全。做足特色内容,打造品牌栏目,网站才能有影响力,才能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第三篇:关键要正确认识自己
关键要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时刻坚持党性原则、公正配置班子,我认为三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是对一名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时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时刻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公正配置班子;只有公正配置班子,才能使得党和政府的决策顺利进行。其中,正确认识自己最为关键,这也是对组工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力观。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权力观建设,每年的纪委工作会议、政治工作会议和精神文明建设会议都必讲党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提醒广大干部时刻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权力观,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格要求,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一是要认识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的重要性。组工干部担负着管组织、管干部、管人才的重任,组工干部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识权力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正确认识权力,正确行使权力需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思考权力是谁给的,要时刻想到是人民给的、是党组织给的。权力是党组织和人民赋予的一种使命,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思考如何用好权力,要时刻想到权力和义务是相辅相承的,权力是执行使命和履行义务的前提,所以要谨慎用权,要在群众的监督下行使权力。三是要思考用不好权力的后果,要善于用人民赋 1
予的权力,正确履行公仆义务,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以公为首,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时刻明白随意的决策和错误的决策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可估计的损失。这三个问题只要我们经常思考,就会正确认识权力,正确行使权力,使得权力来自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就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自觉承担使命;就会刻苦学习,海纳八方,提高各方面素质。
二是要正确认识加强学习的紧迫性。组工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是管理干部队伍的保证。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面对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面对社会管理的复杂化,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各级组工干部迫切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本领。只有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才能为党和政府选拔出更优秀更有创新力的人才队伍。组工干部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经济、法律和科学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廉洁从政重要意识。结合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学以立德,学以致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情操,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三是要正确认识增强自律的关键性。有人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组工干部手中有权,求办事的人多,受到的诱惑
和考验也多。因此,组工干部自律非常重要,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有“如履薄冰”之感,都要始终坚持秉公办事、刚正不阿、不谋私利、谋公利的工作作风。只有时刻不忘这种感受和坚持这种工作作风,才能更好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廉洁从政。组工干部要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自律,牢固筑起思想道德防线,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发生。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思想意识不淡化,党性原则不丧失,选拔干部不唯亲。在增强自律意识的同时,还要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增强自律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是评价一名组工干部是否是“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标准之一。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只有时刻保持着全心全意为组织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始终把组干工作作为追求的事业,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更好履行新使命,更快创造新业绩,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组工干部这一称号。
第四篇: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教育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对我们老师提出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做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身为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众多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地处理各类问题,有些容易解决,有些不易解决;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好,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不尽人意,问题众多,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科研课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教科研课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作为教科研课题的问题应具备哪些特点。改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它和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是密切联系的,课题的提出就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育教学行动,而课题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达到师生双赢。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识字任务重,容易出现疲倦、机械、回生等现象,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理知识,我们进行了“识字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形义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学生畏作文,作文难的问题,我们进行“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课题研究,用于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可见,做课题不是教师的“副业”,不是加重工作的负担,而是帮助教师更高效,更高层次的工作的途径,应成为教师的“主业”。
1.所选的课题是否可行
搞教育科研的选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是不是可行,是否具备条件进行科研。比如研究者的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是否对科研中的主要问题起到突破的作用。另外还要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
2.所选课题是否结合教学实际
现在搞科研的人多了,很多工作者总是喜欢搞“办公室科研”。研究的时候查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可就是忽视了身边最实实在在的教学事例,最后弄出来的成果对实际工作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3.所选课题是否具有创造精神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
第五篇:中职生要正确认识就业
中职生要正确认识就业
一、中职生的就业现状
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她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要求中考分数,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中职学校的设备与企业设备还有不小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是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也就是说,所有的中职学校都不可能在学生毕业时安排学生坐办公室,进机关,开小车,当经理。在校期间,学校会教给你基本的职业技能,引导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督促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入到岗位之后,要想得到发展,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指望不劳而获,工作拈轻怕重,妄想一步登天的人永远不会有成绩。
二、中职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中职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初出校门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对自己的专业技能
估计过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你暂时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例如今年2月我校送到浙江宁波奇信的学生第一个月全部安排培训)再次,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计算机、机械、模具、电子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在校有的同学,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工人。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工人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有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实习,可以在心里掂量一下,我们做工人时到底做的怎么样?
(二):娇气
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同学。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
加上我们的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绍兴的一个学生,一去分到品保部,这是别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我当时就说,你以为这是在家里在学校啊?上班之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谁还管你在家里的是多么宝贵啊?
问题三: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同学们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同学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有些学生工作后,在生产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以上是中职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下面我们了解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三、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选择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就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在校期间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四、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不好好学,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这不仅仅是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理想的极度不尊重。
第二,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工资,重则除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课堂上不要玩手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聊天,要么听音乐。上次,我们送学生到杭州,正好碰到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非常沮丧的被保安遣送出厂门,一打听才知道,就是因为他上班时
戴耳机听歌,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企业是不会宽容你的。
第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
第四,热爱班集体。现在具有强烈班级荣誉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的欢迎吗?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
最后,我提三点希望:
1、准确定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就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就业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
3、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从小到大我们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难受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