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上海交大医院管理学习心得
赴上海参加医院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郭奕文
2015年9月21日至9月25日,本人参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的医院高级管理专题培训班学习。短短4天半时间,感觉收获不小,心得体会如下:
本次培训班内容涉及医院管理的多个方面,学习紧张而充实,达到了学习医院管理理论知识,开阔医院管理视野的目的。
培训学习过程中,主办单位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了上海东方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两家医院。在上海东方医院,最吸引我的亮点在于绩效考核和医务人员考勤系统,该院全面实行指纹考勤并运用成熟,考勤管理非常规范和成功。我院即将在门诊试运行指纹考勤,目前在技术层面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相信运行后会帮助医院人事考勤管理达到更规范更便捷的目的。另外,东方医院体检科面积不大,但设置合理,空间基本没有浪费。而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我们看到的是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现在许多细微之处,门诊流程虽然没有运用多少先进手段,但是整个门诊诊疗区域秩序良好,按疾病发生的脏器系统分类设置诊室对快速分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学习之余,本人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两个院区参观,曙光医院一些设计比较合理,比如针灸诊室采用前诊室后治疗间的一体化格式,自制了患者辅助坐姿的工具,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该院2014年住院量超过6万人次,医务人员工作效率非常高。;另外,本人还和上海浦东医院医务处人士进行了交流,该院通过接近两年的艰苦准备,9月7日至9月11日刚刚通过美国JCI总部4位评审官的JCI第五版认证,是上海市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综合医院(9月29日正式获美方确认)。因为一起意外事件,本人还于夜间到上海瑞金医院总院急诊科停留了近1小时,该院急诊流程较合理,所有患者均需先经过预检分诊才能挂号就诊,预检分诊工作由高年资医务人员承担,挂号时缴纳挂号费和诊金。由于秩序好,诊疗处理较快,病人虽多,但医务人员并不显得忙乱。
所到的几家医院信息化建设层次不一,但就诊环境和就诊秩序不错。建议我们也尽快建立门诊预约分诊处,分担挂号处承担的分诊任务并实施挂号即收诊金的措施。
我认为,由于投资额巨大,维护成本高企,在耗资惊人又缺乏财政支持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的是适合自己基本流程运行的信息化模式,没有追求高大上的必要。其次,运用市场之手建设信息化可以作为主导,比如上海市相当部分公立医院的药房都实行托管并建有自动取药系统,托管方指定为上药控股或国药控股,由于托管方高度集中,西药房建设自动取药系统的工作相对容易推进并由医药公司完成。
另外,几家医院给我留下的一个很深印象是医院职能部门和非临床科室对临床一线科室的支持。反观我院,部分非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有比较大的欠缺,不会也不愿意主动为临床解决问题或解释情况。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医院发展的绊脚石。
第二篇:赴上海交大干部培训心得
静心学习虚心工作 —记上海交大培训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聆听老师们上课了,感谢区局给了我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能在这浮躁的社会里,静下心来,做回学生时代的自己,听老师们讲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但内容非常丰富。七位专家教授给我们上了8堂精彩的课程,从宏观经济分析到税制改革,从领导力提升到国学智慧,有理论的,有专业的,每一堂课老师都讲得精彩纷呈,当然,我也听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
对这次培训,我是非常珍视的。因为我知道,到上海交大这样的高等学府,零距离接触这些专家教授,聆听他们的教诲,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平日里忙于繁杂的事务,是很难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也很难得听到这样高层次的讲课。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尚属于“壮而好学”时期,更要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
要说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颜廷君教授的《国学智慧与人生哲学》这节课了。听颜教授讲课,是一种享受。娓娓动听的声音,生动形象的故事,恰到好处的互动,趣味十足的幽默,把儒家思想的用人方略,中国式管理的精髓阐述得明白简练。他说到:中国式管理的精髓是法德管理;法者,制度化、规范化;德者,自我管理、文化管理。制度化建设的控制点不外乎就是这六点:建立规章制度,加大奖惩力度,建立预警系统,强化监督机制,不讲客观理由,取消特权阶层。他用了非常生动的例子讲了人生的“四象”,即:不知足不追求、知足而不追求、追求而不知足、既知足又追求,并且告诫我们要拥有自我调节的艺术(即: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不给小人以攻击的机会,不和不讲理的人讲道理,不和笨蛋辨真理)和对生活剪辑的艺术(即:对过去,删除坏的,回放好的;对未来,注意力指向愿景;对现在,活在当下,享受过程)。
要说这次培训给我最震撼的,莫过于李复耕教授的《领导艺术与领导力提升》这节课了。李教授年过七旬,但精力充沛,声若洪钟。在课堂上,用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对人性的洞察力,形象的、生动的诠释了人为什么都想当领导、什么是权力、领导艺术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提高领导艺术等。其中令我印象较深、使我备受启发的是:沟通艺术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对方,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强调你的事多么重要,而是要让对方感到他的重要,沟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很多时候,自己觉得某件事重要的很,急得要死,但和别人沟通起来总达不成共识,这也许是许多人常犯的毛病吧。这次培训,专家教授们结合实际且推陈出新,既引人深思,又催人奋进,使我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知能力,让我受益无穷。
最后,我想引用颜教授的一段话:乘公交车,是上班的组成部分,上班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人生之旅就好比是乘坐一班公交车,只不过这班车大一点,乘客多一点,路程远一点,乘坐的时间长一点,然而,在无穷的宇宙时光里,地球只是一粒尘埃,一万年只是一道闪电,公交车与地球,一小时的行程与百年人生千年历史,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从第一声啼哭开始,就踏上了地球这班公交车,每个人都是地球这班公交车上的匆匆过客,空手而来,空手而去,除了拥有过程并享受过程之外,没有别的享受,所以说,享受过程就是享受人生。让我们珍惜在财政工作的这一过程,静心学习,虚心工作,做到不愧自己、享受人生。
第三篇:上海交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上海交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经济与法学学院
王其辉
在学校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组织和管理下,从2016年7月18日到22日,我们一行30名教师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培训。此次教学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既从宏观上分析了“变革中的大学教与学”,也从微观上具体讲授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的构建与经营、项目式教学经验、讨论式教学经验、课程学习效果评估、翻转课堂、教学档案袋建立,同时也解读了课程教学中培育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元素。另外,组织大家参观上海交大工程培训中心、科技创新成果、李政道图书馆以及观摩教学相声剧和微格教学实训。通过此次培训和学习,本人感受很深、收获颇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因时而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二、以学生为中心,彻底转变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适时更新自身知识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课程改革时不我待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第四篇:医院管理沙龙学习心得
沙龙学习心得 人力资源科
近期参加聆听了徐教授的沙龙,感谢医院组织分享,受益匪浅。现将心得汇报如下:
一、关于教授
因和徐教授接触的机会不多,本次沙龙之前对他的印象大致停留在:全国知名的心脏内科专家、引领我院心内科的发展、清瘦刻板、脾气不好,经过2次沙龙学习,发掘徐教授不但对医院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并且通晓政治、经济、文学等多方面知识,难能可贵的是敢于实事求是的指出医院发展过程中高层至中层管理人员的不足之处,在引导和总结发言时有很强的课堂驾驭和理论概括能力。总体来说是本人喜欢的风格,同时也意识到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自身还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二、关于沙龙形式
所谓沙龙,一般是指非正式化的集体讨论会议,会议议题简单,形式轻松,畅所欲言。医院能够以沙龙形式组织讲座用心良苦,如果能够在会议服务方面,通过提供茶点、小组讨论等形式创造轻松环境,可能更有助于参会人员踊跃发言,谏言献策。三、一些想法
通过2次沙龙,我对医院发展所处的阶段、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医院目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定位是为区域人群提供健康服务的机构,作为一名行政科室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改变做“官老爷”的观念,一切行动以服务和便捷临床为宗旨,在服务态度和方式上做到徐教授总结的“温、良、恭、谦、让”,同时,通过《行政科室满意度调查》分析,个人认为目前医院的行政人员的服务态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思想意识转变和技能短缺。建院十年,不懈努力,目前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管理模式也从单一化运作的医疗机构向集团化管理转变,但是我院行政管理水平相对未跟上发展步调,我认为主要因历史遗留原因造成行政人员的构成较复杂,大多由卫生技术人员转岗、关系招聘甚至是顶替就业人员等构成。管理方式多凭资历、经验和上级行政命令进行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医院提供的培训资源方面,行政人员的培养力度又远远不如卫生技术人员,加之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大多数行政人员感到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工作压力大、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无所适从,对外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上级、临床或病患的不满意,对己体验不到工作认同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陷入“得过且过”的不良状态。因此,员工本身应不断转变事业单位“铁饭碗、大锅饭”的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医院管理者应意识到提高行政科室工作效能,不光需要施压,还需要土壤和时间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淘汰体制。
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正如徐教授在《干部的作用》沙龙中提出的:中层管理人员重在执行力、解决自身工作困难的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做好一件事情有一千个困难,做不好一件事情有一万个理由,在日常工作中要带领科室同事认真对待每项工作,遇事不推诿、少抱怨,同时善于发现科室工作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做好各项传达和汇报工作。
李总在第一次沙龙总结时用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一句话说道:“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医院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走向最好还是最坏,是摆在全院每个员工面前共同的选择,答案毋庸置疑。如何走向最好?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科的一员,深感科室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将人力资源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琐碎事务高效解决,减少人力投入,如何建立公平客观的干部考评、人员评价体系,如何更好的深入服务临床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和总结,为服务临床以及医院的快速发展尽绵薄之力。
第五篇:医院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医院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10月17日,学习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课程,他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使我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细细品味感受很多。以下是我个人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对于医院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实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非常少,大多数人,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做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导致全盘否定,就会出现100-1=0的现象,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细节决定实体发展的成败。
其次,对我自身而言,通过学习意识到,在日常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对目前管理工作而言,应该加强医院的各流程管理,完善内部的管理机制,随着病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上,特别是对护士和导医的工作都应该有详细的分工:定岗、定位、定责,只有分工越细,责任就越明确,医院的发展才能越健康,病人的满意度会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也会提高。
应该明白的是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是一种态度与文化,因此,在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事无巨细,不断培养职工扎实,严谨的工作风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班学习,使我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精细化管理的深邃,洞悉了精细化管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于个人,医院的深远意义。以往陈旧的、经验型、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及员工观念的创新,“差不多”,“还凑合”的工作心态及工作作风,无法适应精细化管理高标准、高精度、高质量的管理要求,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尚未充分得到重视。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放眼未来,与医院的职工团队一起,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医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