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训心得体会:领略军人的风采
一进入xx中校门,就让我感觉小学的活泼气已经不复存在了。军训的前两天,我都在想,在学校里是不是大家铺着席子在地板上睡觉?因为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也军训过,大家都是睡地板的。可是第一天军训就让我感觉,军人的训练是多么的苛刻。
军训完了,我回想起军训的种种事情都历历在目。第一天,我们就开始站五分钟的军姿,我和很多同学都不能站得和军人一样,一动不动的——动不动就摸摸脸,挠挠手,全身痒痒的感觉,趁教官不注意,还有个别抖腿的、扮鬼脸的,在我们站得不好的时候,陈老师说过,我们要是有军人百分之十的作风,做一切都能成功。第二天,我们站军姿十分钟,也许是陈老师的话起了作用,大家几乎都一动不动,个个像松柏一样,威风凛凛。教官也表扬了我们,让我们多休息了一会儿。
第三天上午,军训一开始,我们就一如既往地练习站军姿,这次也是十分钟。到了最后一分钟,我们教官以“龟速”来计算我们站立的时间——“59„„56„„52„„”时间嘀嗒嘀嗒一秒一秒地从我们脚边挪过,班上同学无不抱怨地说,这教官难道不会看时间吗?怎么还没有到哦?我们的脚都麻了,况且烈日当头,我们都又热又累,都快变成“热狗”了。还好我们都坚持下来了,终于听到了教官那句低沉而洪亮的救命声“原地休息一分钟”!原本以为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会儿,可是屁股一挨地,就听到教官那恐怖的魔音“起立!继续训练!”我们都唉声叹气的,懒懒散散地站起来,抱怨起来:“这教官时间观有问题吧?站的时候过得那么慢,坐的时候时间飞一样地过去了!他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下午开始了军训汇报演出,教官和班主任千叮咛万嘱咐地说,一定不能出错,要超过7班。对于我这种左右不分的孩子,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全班同学都做得很好,只要我一个人出错,那会是多么地尴尬啊!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汇报演出开始了,我们班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艰苦训练、骄阳不惧、超越自我、八班最强、八班最强、八班最强”,一声比一声响,对于教官的口令,我们都照做不误,我还以微笑来掩盖自己紧张的心情,三分多钟,我们的汇报表演顺利完成,大家轻松地踏着步子回到了方阵里,后来,陈老师说,我们班博得了全校领导老师的表扬,还特别表扬了我的步子没有踏错,要知道,刚开始我可是不能按节拍来踏步的哦。
短暂而艰苦的三天军训虽然结束了,可我的收获是非常丰盛的。教官跟我们说,其实军人平时训练站军姿时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一动都不能动,而且还是前脚掌着地悬空站在水泥沿边,连报告都不能打,如果坚持不了倒地了就直接抬走,这就是军人的毅力和精神。而我们仅仅只站了十分钟,就叫苦叫累,怨气冲天,教官让我们蹲个两分钟,我们却摇摇晃晃,还骂教官没人性。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这一代的小公主或小皇帝们几乎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娇生惯养的。进入初一以后,我决定重新开始,改掉以往不良习惯,热爱运动,认真学习,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学习军人的作风,在初中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第二篇:领略名师风采
领略名师风采 品味经典课堂
在这秋高气爽的10月,我与同事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心情自是无比的激动与渴盼。因为第2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就在这里举行。
会场里座无虚席,台上,大师们展示着自己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和各具风格的教学技巧,台下,我竖起耳朵、目光逡巡,手不停笔,生怕错过了一句话,一个课堂细节。
两天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风,精神舒畅,目彻心明。感慨之余,赶快记下我的听课心得,以便吸取宝贵经验,有助自我提升。
这些年,教改如日中天,先进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专家们的课也在不断创新。例如褚向阳老师执教的《微课程.梅花三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载体,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做引,引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从本词的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学生的反复情感诵读中分别抓住一“笑”、一“愁”,结合当时各自写作背景,来体会这两首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然后,诸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微课程《梅花三弄》,分别为: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三个模块,带领学生一起深情地、忘我地吟诵这些流传千古美词佳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我国古典诗词文化;让看似会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变得灵动亲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古典诗词文化嵌入了孩子们的心中。储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教学的魅力妙不可言。储老师还为我们做了讲座,鼓励我们要有课程意识,要敢于尝试从课文走向课程。
还有张祖庆老师带来的习作教学《微电影.微辩论.创意写作》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习作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却是很少有人愿意去上一节观摩课的。张老师却另辟蹊径,没有选材于课本,没有选材于小说,没有选材于游戏,而是选材于“电影”,课伊始,他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电影里一段画面,是关于两个父亲怎样对待争执,看后让学生就两个父亲的表现进行正反方辩论,然后写出观点及原因。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的研究课《陪伴—温暖与需要》,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教学策略——群文阅读。二年级学生在一课时中学习了八篇短小精悍的童话,赖老师并没有拘泥于字词的学习,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她只是俯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亲情,温暖,朴实无华却扣人心弦。从她的报告里,我明白了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群文阅读中,我们要摒弃按部就班的学习、面面俱到的学习、思想感情至上的学习,我们要真语文,真阅读。一组文章,就抓住那一个切入点学习。
国学经典吟诵也是如今阅读教学的热点。吟诵专家邓锦芸给我们带来一堂全新的国学经典吟诵课,她把文言文,古诗当做歌来诵读,吟唱,一节课不仅把所教的文言文《马说》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会读、会意,甚至会背,而且还带着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和文章,感谢这位“草根”又富有博学的邓老师。
孙双金、赵志祥、管建刚等老师的课毋庸置疑是经典课堂了,他们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又有突破,对于我来说同样是受益匪浅,望尘莫及的。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春联》,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春联的特点,还通过讲故事对对联,让孩子畅所欲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爱上了春联这一种语言形式。孙老师轻松幽默的课堂,真实展现了孩子的智慧力无穷,当然正是因为孙老师的文化底蕴丰厚,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管老师的《黄山奇松》是节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他使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准与巧妙,从而给以写作典范。我觉得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
赵志祥执教的是《赵州桥》一课,初观摩,觉得跟我们平时教学无异,一般的流程。但是我们越听越上瘾,他的课是由浅入深,平淡中见高潮。他的第一大高招是听写。小小的听写居然让学生喜爱上听写,当然他的听写可不是一般的听写,而是老师讲述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要根据意思写出这个词语。老师描述词语的意思并不简单地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而是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在解释这些词语的时候就相当于把课文的内容讲解了一遍。这个讲解学生还真得认真听,因为他们要听清楚了然后写出这个词语。“设置悬念”是赵老师教授课文的第二大高招。比如让学生猜猜老师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于是,赵老师就水到渠成地跟学生讲了“中心句”和“过渡句”的知识。通过欣赏各种美丽而雄伟的现代大桥,对比古老朴素的赵州桥,及时出示一些名家对赵州桥的赞美之言辞。赵老师带着学生尽情地诵读这些诗文,甚至背诵。赵老师顺势把话题一转:“为什么,你们都不喜欢的赵州桥,作家赞它,诗人诵它,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答案:因为赵州桥历史悠久,因为赵州桥坚固美观,因为赵州桥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最后,赵老师带给我们课后分享,他说:“我就这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对课文的处理我更主张要有课程观而不是课文观,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语文。语文就该姓‘小’,比如要坚持积累字词,„„”
南京之行给我留下的收获不是笔墨就能表达得完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的脑海中还在回荡着会场上播放的歌曲“我要飞得更高„„”我希冀自己尽可能克服一切惰性,坚忍在我的岗位,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开出自己的一片“小语”乐园。
第三篇:军人的风采
军人的风采
我没有华丽的词语来形容军人,没有动听的歌来赞美军人,也没有珍贵的礼物来送给军人,我有的,只是一种朴实的橄榄情怀,一个普通人对军人的真诚尊敬。
军人是坚强的,他是大山;军人是宽广的,他是大海;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从懂事到如今,我依然这样看。只要听说他是个兵或者曾经在部队呆过,我就会肃然起敬,我相信,在部队滚爬过的人,一定是刚强血汉,就值得我尊敬!
很多女孩都喜欢军人,爱看军人的小说,爱看军人的影片,我也不例外。初中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还能背上一段,影片《高山上的花环》是百看不厌,多少次模仿《上甘岭》和伙伴们一起冲杀,《血染的风采》总是唱一回感叹一回。从小军人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只要看见穿了一身橄榄服的人,就觉得神气多了,平添一股英气,走路都不同一般人。有些人说,打仗的时候那些军人才威武,才显得英雄,现在和平年代了,谁还稀罕什么大兵呀?可我觉得,现在金钱横流、知识爆炸的时代,军人更显得质朴、有内涵。因此我对军人还是分外的关注,还是有种默默的情怀。前几年抗洪救灾,我是揪着心看战士们在洪水里打捞,当他们的肩扛出血,脚走出了泡,嘴唇发白,夜晚就那样躺在大坝上,就那样蜷缩在泥水里,我的心一直在疼,泪一直在流,看啊!这就是最可爱的人,无论什么年代,他们永远在困难的最前面,永远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幸福让给大家。
朋友里也有几位退伍军人,在家里他们真是能工巧匠,用自己的手把家拾掇得有模有样,好象困难在他们眼里就是小儿科;脾气也是相当的豪爽、大气,有什么困难,他能帮上,就绝对会百分百的真诚。最喜欢和他们聊天喝酒,一碗就是一碗,不做任何掩饰;做起事来,一事就是一事,不做任何搭牵。而且他们非常重情谊,只要听说你曾经是军人,他们就当亲人、兄弟,部队就是他们共同的家。
在我眼里,今天写下的文字就算是无力,情感就算是苍白,就连叙述就算是非常的零乱,但又能怎样?我还是感觉到了我对军人的崇敬,对军人的赞美。在这些可爱可敬的军人前,我要用我的文字,用我一颗真诚的心,献上对军人的祝福!
中国军人,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来讴歌和赞美的群体。他们不仅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还代表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所具有的全部的优良品德和大智大勇,他们才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他们才是保卫祖国安全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有力的保障,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
中国军人,从南昌起义的硝烟中走来,二万五千里长征练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体魄,延安窑洞的灯光指引着抗日战争的方向,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武装力量,英勇善战,与敌人展开了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灵活多变的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敌人致命的打击,八年抗战打败了骄横一世的日.本鬼子,挽救了山河沦陷、国破家亡于危难之际的中华民族。
中国军人不爱打仗,但也不怕打仗,在中国军人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敌人。谁不想过和平的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和平年代,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中国军人又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最前面,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扑火、抗击非典,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中国军人高大的身影,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
尤其在中国军队里还藏龙卧虎。无论是文艺界、体育界,还是科技界,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文体界的明星,无需我点名大家都能如数家珍。中国军人对科技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每次南极科学考查,都活跃着中国军人的身影;“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是中国军人研究的成果;宇宙飞船载人傲游太空,是中国军人帮助人们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
我要大声赞美中国的军人!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无论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中,只要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我的心中就会升起由衷的敬佩之情。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如果觉得长自己可以减点句子段落啊)
第四篇:畅游异国文化,领略欧美风采
畅游异国文化,领略欧美风采
2012年7月6日,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服务社区项目暑期实践队开展“畅游异域,领略欧美风情”活动,畅游异国文化,领略欧美风采。
为帮助社区孩子们了解欧美国家的礼仪文化,实践队精心策划了“畅游异域,领略欧美风情”主题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报告《畅游异国文化,领略欧美风采》。本次活动,除了简单的教学形式外,我们还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活动由实践队队员以课堂形式帮助他们学习见面礼仪及餐桌礼仪,以现场表演的形式教孩子们中日、欧美国家不同的见面问候语及打招呼的方式,譬如握手礼、亲吻礼等。在教孩子们刀叉使用方式和节日的同时,帮助他们复习或学习相应的英文单词。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热情极高,纷纷举手发言,热烈响亮的回答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还有的同学自己要求上台做相关礼仪表演,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今天的“畅游异域,领略欧美风情”活动圆满完成,相信随着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我们的活动也会越来越出色精彩。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服务社区项目暑期实践队
2012年7月6日
第五篇:领略专家风采 感悟教育真谛
领略专家风采
感悟教育真谛
——华东师大学习之旅
府东街小学 李晋玲
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新课改的诸多迷茫,11月上旬我们一行数人走进了华东师大,走进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我们领略到了数位专家大师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实践考察了3所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学校,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感谢这次的教师研修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李政涛教授、李伟胜教授,还是郅庭瑾等教授,他们渊博的学识,科学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多元化明晰了教育的真谛。他们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
一、本次学习的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详细阐述了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他指出:有效教学必须抓住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教师在教时要遵循:学生已经会的或懂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师教了学生也学不会听不懂的不教;要教就教那些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的东西;学生认为需要的是重点要教,学生没发现但老师认为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教。在听课时要带着自己的“钉子”和“钩子”。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不是看课堂活跃不活跃,热闹不热闹。要看学生变了没有、发展了没有,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相比有没有差异?李教授这些精辟的见解,使我明白了只有认真解读课标、教材、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感悟之二:重建课堂文化,为思维而教。
华师大郅庭瑾教授列举了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文化差异,就中小学校开展思维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文化、思维教学的学科视界、思维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及追求道德文化、培养学生思维人格等。它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作为教育群体中的一员,我感到“为思维而教”是现今教育迫切要做的事情,并且也是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感悟之三:改变教学观念,整合课前课后。
李伟胜教授谈到了以1节课为单位,整合课前课后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加强预习指导,改进课堂学习,完善课后作业。他精彩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指导,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前课后的整合。
感悟之四: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转化。
吴亚萍教授通过数学课例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诊断,分析得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割裂了知识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割裂了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不开放现象、“替代思维”等,都在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要重视教学转化即:重视知识的整体关联,重视教学的互动生成,重视学生的过程经历。
感悟之五:理清课堂教学的“前因后果”。周彬教授从戏说公开课与家常课入手,详细阐述了课堂教学的“前因后果。他的整堂报告充满了欢声笑语。讲座处处闪耀着思辩的火花,语言幽默、事例生动,不仅引发了教师的共鸣,更激发出教师对日常教育有意识的反思,重新审视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与任务,构建有质量的高效课堂。对课堂改革的“前因”部分,周教授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脸面”这一独特的视角,引发出教师需具备的素质素养:口才、逻辑、知识面和对待学生宽容的态度。学在课堂改革的“后果”部分,周教授结合具体事例充分论证提出了:学习成绩=兴趣*方法*智商。依次从与学生家长相关的智商、与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和与学科教师相关的兴趣,分析三者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整个讲座视角独特,还穿插着不少周氏“典故”,用心谛听,妙趣横生。
二、本次学习的几点思考
1、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你总是停留在初始阶段不去学习,教书三十年,教龄只三年,其余二十七年都是重复三年的故事,那么你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李政涛教授说:“华东师大的教授个个都是精英,学识渊博,但是他们从不敢懈怠,必须不断学习。”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教师,同样需要坚持终生学习。
2、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否明白我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呢?培训还是教育?答案当然是后者。可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学生只有技能,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却被忽视掉。
3、我们是合格的教师吗?作为一名教师,将全部时间用来工作只是敬业的表现,但没有给自己的学习与反思留出时间,只能是让自己一直在探索之中,而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做研究型教师不做教书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
4、我们的课堂有效吗?新课改之风在基础教育中蔚然兴起,但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真的有效?我们看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学生依然不能轻松愉悦的学习等,我们的课堂改革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自我发展工作规划
短暂的研修学习结束了,但每位大师的精湛理论和精辟的见解,依然耳熟能详,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我加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改革浪潮中。特制定今后三年发展规划:
1、继续高举新课程改革大旗,探索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课改之旅已经起航,但经过此次上海之行的精神洗礼,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改之皮毛。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大师们的精髓移植课堂,抓好分管数学、科学、音体美等学科的课改工作,与广大教师一起实践研究,打造愉悦高效的课堂。
2、抓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工作。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经过几年的历练,他们已经逐步成长起来,但还需要继续磨练提升,我将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与他们一起备课、研讨,诊断课堂教学,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我校课改的主力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孝义名师、教学能手等。
3、争做一名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坚持学习,研究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此次近距离的与大师接触,给我震撼之大,影响之深远,与大师相比自己远远做的不够。我将以广大大师为榜样,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刻苦钻研各种教学理论,主动承担新课改的研究,每学年至少撰写二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力争发表或获奖,努力做一名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而我的记忆与思考却是永恒的。这次培训,将使我终生受益,假如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是舵手,那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便是引航人,是培训让我们补足了元气,增添了灵气,焕发了生气,使我真正感到了“教育做什么?——是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润泽。我真诚地感谢华东师大给与我们创设的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学习,抱着感恩的心以更饱满的激情把自己获取的新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去,为不断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