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经营模式 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广东物资集团公司
创新经营模式 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广东物资集团公司
广东物资集团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与关心支持下,按照“主业经营集约化、汽车贸易连锁化、金属贸易网络化、物流服务现代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流通服务产业化和资产证券化”要求,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模式,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有效地增强了集团的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1年集团公司真抓实干,在去年市场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的条件下,公司逆境而进,业绩逆市而上,成效显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3.07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确立未来发展战略
2010年底,集团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审时度势,抓紧制订和确立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公司聘请华南理工大学专家组,多次召开规划研讨会,与集团顾问共同探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凝聚集体智慧,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论证,提出了广物“12366”中期发展战略,即: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实现销售额翻一番,利润总额翻两番的一个远景;培育两个上市公司;完善资本运作、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三个平台;不断做大做强汽车、金属、煤炭、石油化工、再生资源、商业地产六大主业;形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投资、风险防控、长效激励机制、审计纪检监察六大管理系统。并对照国内外标杆企业,制订了集团“十二五”战略规划。集团“12366”发展战略和“十二五”战略规划,得到集团上下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实践,为打造销售上千亿的企业、建设幸福广物,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和描绘了蓝图。
二、创新经营模式,加快科学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流通企业单纯靠赚差价获取利润的做法已失去竞争力。按照“12366”发展战略,我们以贸易为平台,注入服务、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元素,从过去的“一买一卖”做法向“贸易+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了贸易链的延伸。形成了价差、利息差、汇率差和增值服务等多种收入的叠加,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经营模式和赢利模式,促进企业大发展。
一是紧密与银行、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宽阔、坚实的经营网络。背靠银行、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和政府,加强银企、企企和政企的战略合作,谋求更大发展空间。集团与中行、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开展银企合作,增强了集团的信用程度,不断提升了集团品牌影响力。集团与中国五矿、中国诚通、中国建材等4家央企和11家钢铁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与佛山南海九江镇政府战略合作,举办“广东金属物资市场九江钢材城”开业和第三届华南金属论坛大型活动,集团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集团加大与银行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不但扩大了集团在行业和社会上的影响度,更为经营业务的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积极“走出去”,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全面优化进口煤供货商体系,在省内外布点创造效益,构建国内外两种资源互为补充调节的资源体系,提高源头掌控能力。除已在日照港、京唐港、大丰港及阳江港等粤东粤西设点外,还新增省内广州港西基、正兴,省外秦皇岛、天津港、安徽及江西等网点,全年销售煤炭700万吨,其中省内外网点销售同比增加68.5%,国内煤炭业务同比扩大126%。林产工业公司以“公司+基地”模式出口松香,与外国客户签定长期合同,打签单与供货时间差,松香出口连续6年规模和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二)完善营销“三大体系”,夯实企业做优做强基础。
一是着力完善网络营销体系,做大汽贸连锁网络。紧抓“后市场”发展机遇,形成新车销售与“后市场”齐头并进的格局,降低了对新车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提升了对整个汽车市场的控制力,广物汽贸进入了新的上升通道。积极开拓国内二、三线城市,设立汽车销售专卖店。2011年在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四省新建或收购专卖店29家。目前广物汽贸已在全国拥有汽车专卖店160家。广物汽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4.8亿元,增长8.7%,在去年全国汽贸市场长期低位的环境下,逆市而上,创历史新高。
拓宽金属市场网络。去年在国内新增金属销售网点30个,扩大了规模,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011年集团钢材、铁矿石销售量增长了33%、155%。集团回收公司抓经营业态促经营模式转型,销售收入、利润增长10%、22%。集团建材公司与北新建材、安徽池州开发区等签订战略协议,使销售面辐射到太原、石家庄、连云港等地,销售收入增长52%,利润大幅提升。
二是着力完善终端配送体系,扩大终端客户群。集团借鉴浙江、天津等物资集团的经验,开展把每块钢板送到客户手中的服务活动。要求每个业务员都对接几个客户,利用信用评价体系把握好客户动态,培育一批忠实优质的客户群,让客户感受到广物一流的产品、配送和服务。提高终端客户比例,积极参与重点工程、地产、基础设施等大项目材料供应,发展一批有实力的终端客户,拓展建筑材与工业材相结合的终端网络。集团进出口公司优化客户结构,与工厂、灌桶商建立持续供销关系,终端客户比例已占总量的90%。
三是着力完善延伸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汽车经营服务水平,开展新车销售、旧车交易、租赁、检测维修、配件用品、评估拍卖、消费信贷、拆检定损、国际贸易、车管服务等业务,广物汽贸服务利润已占总利润的50%。利用香港公司开展金融延伸服务,满足集团金属、煤炭板块公司开证需求,赚取价差、息差和汇差。创新广东金属物资市场、鱼珠木材市场、九江鱼珠木材市场、电器市场和茶叶配送中心等现代专业市场服务,延伸服务链,提高服务经济效益。创新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供应链系统集成、资金和财务连通、财务业务一体化、协同办公应用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三、打造资本运作、物流服务两个“引擎”,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创新资本“引擎”运作,着力推进汽车板块整合改制。去年集团抓住机遇,以广物汽贸为主体,将集团内部9家经营汽车贸易的单位进行整合,组成汽车板块。在几个月内通过无偿划转优良资产、清理和剥离不良资产、解决职工代持股等问题,明晰了产权,形成了规模优势,强化内部控制,实现了集约管理资源。与此同时对组织资产结构、人力资源关系等要素进行优化。广物汽贸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进行了挂牌,为下步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广物汽贸股份的成立,统一了经营管理、营销模式和市场开发,提升了汽车板块的核心竞争力,板块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广物汽贸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作为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成果,标志着集团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步。
二是创新物流“引擎”发展,着力打造南北呼应物流网络。为推进物流基地的优化,集团制定了中长期物流基地建设发展纲要。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快整合并提升现有以广州为中心的物流基地建设,建立覆盖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等南北呼应的物流网络,构建水路、陆路、铁路联动的现代化物流服务新格局,为集团发展创造更大更好的内外贸条件提供依据。2011年起动了东莞中堂、南沙港、唐山市和南海九江等多个物流项目的建设,为集团物流基地南北概念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集团开展金融物流、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调整优化经营客户结构,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去年集团物流板块总体效益稳中有升,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利润增长147%。
四、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严控经营风险,确保科学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集团在开拓创新经营模式的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也积极创新,做到既开拓创新,又稳健运行,严格规避市场、法律和资金等风险,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去年以来集团未出现重大经营失误。
一是创新资金管理,用好用活资金。充分发挥集团结算中心作用,资金结算量超过2000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33%;归集大账户平均余额15亿元,增长45%,资金归集率达90%,高效顺畅的资金管理促进了经营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是实行财务经理委派制,加强财务管理。实施财务经理委派制,由集团对派驻各成员单位财务经理进行选拔任命,集团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薪酬和福利由集团统一发放,年终由集团对其考核。财务经理日常工作在二级公司进行,由集团财务部对其进行业务管理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是改革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薪酬管理,强化对成员单位的收入分配指导,制定实施《成员单位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做好对成员单位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干事创业,为广物多创经济效益。
四是加强巡视监管,确保廉洁从业。审计、内控、监事、财务监督、效能监察等管理与监督手段多管齐下,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巡视监管,强化对经营中重要或敏感环节的检查监督。完善了企业纪委书记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审计、监事、纪检监察”三位一体模式,强化综合监督检查。突出抓好对企业一把手的教育监督。在鼓励以经营效益和业绩论英雄的同时,倡导廉洁从业,确保企业风清气正。
2011年,集团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各项业务仍能逆势而上,取得可喜的成绩,最主要是确立了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了新的可行的经营模式,有效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展望未来,尽管我们的战略起动不久,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同时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创新模式。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国资委的正确领导,有公司打下的坚实发展基础,有全集团近万名员工的同心协力,未来的广东物资集团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稳更好。
第二篇: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 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根本,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创新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本文系统阐述了文化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并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发展模式,以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借鉴和参考,为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创新;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61-01
经济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这对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而言是考验,也是契机,如何抓住时机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并带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文化创新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积累性学识,这种学识集中表现在组织对不同生产技能、资源的协调、结合上。企业创新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打破旧东西,创造新技术、新管理,如今,创新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情,已经全面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一项无形的企业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它是其他企业最难以模仿的,因而一旦形成一种具有推动力的企业文化,将会形成一种持续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要持续不断的推动企业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内部经营与外部环境发展的要求,因而,文化创新既是企业文化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将创新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企业创造力、竞争力的要求。因而,文化创新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
(二)企业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文化、知识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出来,企业要不断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提升员工素质,建设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导向作用,因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潜在性。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土壤,一个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必然会促进企业创新的不断提升,进而推动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极大提高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断优化这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因而,企业文化创新自身形成一种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竞争力。
二、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创新模式
(一)做好企业文化的诊断为文化创新找出方向。企业文化诊断是企业文化创新的第一步,是指企业应客观、准确的对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进行评估,进而找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文化因素,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找准方向。对此,要梳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系统,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既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又要继承和发扬原来的好传统、好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来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将创新理念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为企业文化创新目标的建立做准备。
(二)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指导设立企业文化创新目标。企业文化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企业文化创新则是推动企业文化不断完善的动力,企业文化创新目标的设立应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指导,通过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内外经营条件下,调整和实施企业文化。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指导来制定企业文化创新目标,就要求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创新的预期目标时,更多的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角度来描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近期目标,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企业文化创新目标的设立,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既要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而言,企业在制定总体目标时应更注重目标的弹性,而在制定阶段性目标时应更注重目标的刚性。企业文化创新目标要进一步细化,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定文化等方面细化企业文化目标,并制定详细的企业文化创新实施计划,作为各部门文化建设的执行的准则。
(三)采取措施保障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有效实施
1、明确责任,加强落实。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应引起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在企业相关领导的领导下,由行政主管负责,公司宣传部门组织实施,各级部门共同建设,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强化认识,全员参与。企业要组织广大员工学习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新局面。
3、加大投入,做好监督。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企业根据情况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文化创新领导部门要做好预算,科学运营,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力、物力投入方案,由公司批准后投入实施。要做好文化创新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自查自评、年终考评等形式,实现“以评促建”。
(四)将企业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要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将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沟通,让企业员工更好的了解和应用文化创新的成果,将其贯彻落实到员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了促进文化创新成果的传播和沟通,企业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沟通渠道,以互动方式来促进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利用,不仅让员工认识企业文化,还要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因为,只有员工(全体员工)才是将企业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者。
作者单位:张邦栋 江苏省烟草公司徐州公司
魏贤运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志彬.论新型企业文化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J].江西烟草.2005,2:10-12.
第三篇: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内容摘要: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审视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然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有多种,本文仅从研究开发、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战略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表明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该文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但是,现实经济中往往存在一种现象:企业中很难找到常青树,其业绩排行榜也是风云变幻。这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在不同时间点上,其内涵与要求是不同的,企业的长期成功必须依托于不断更新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更新本质上就是技术创新。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指谁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笔者认为企业的研发能力就能使这个目标得以实现,而且核心产品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1.企业通过持续地研发(R&D)打造核心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企业也有其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但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却有很大差别,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却经久不衰。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很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产品,而且能保证其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研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表明,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菲利浦公司近一个世纪的持续技术创新,精确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使其在光学器材生产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更加惊人,如计算机芯片平均每两周就有一次技术更新。技术更新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所以,企业的研发能力实质上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2.研发是企业获得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如果说研发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的话,那么企业技术能力则是基石的基石。研究表明,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吸收能力,二是应用能力:三是创造能力,而且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在研发中形成的。其理由是:首先,企业的技术能力取决于企业拥有的人才、仪器设备等研发手段,所掌握的方法、诀窍、经验,以及队伍的协同性等。其次,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靠技术实践培育,尽管人才可以招聘,但研发所需的方法、诀窍、经济主要靠从实践中获得,具有各种才能、具备各种专业知识人才之间的配合、合作也需要长期的“磨合”,作风、传统、精神等更是要在长期磨练中养成。再次,技术能力的长期积累和发展,会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上三点,正是企业研发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研发离不开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的形成,则是研发的必然结果。因此,也可以说,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核心技术发展的历史。
二、依靠技术创新跨越市场进入门槛,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从市场价格战谈起。麦肯锡咨询公司潘望博认为,中国的产业或行业中有太多的竞争者,竞争环境十分严峻。因为任何一项产品,它只要赢利,就会有很多竞争对手进入参与竞争,此时,就会形成一种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结果爆发价格战。为什么价格战易起也易落,一项赢利产品会有如此众多厂商进入,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市场进入门槛太低。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要获取超额利润的常用法宝就是设置较高的产品入市门槛,亦即进入壁垒。比如,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即进入壁垒),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也因此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学家佩雷斯与荷兰经济学家苏蒂共同提出了“进入壁垒”模型(1988年)①,该模型认为,发明人和模仿者都要投入一系列成本,以克服创新、生产和模仿所面临的壁垒。
2.市场进入壁垒模型。模型由4个部分构成:
(1)固定投资成本(1)。这是发生在工厂和设备方面的投资成本。由于一定的固定资产投
资是研制或模仿的基本条件,因此,存在一个生产者进入的绝对最小值,称之为固定投资的进入阈值。若进入阈值越高,则进入门槛越高。
(2)弥补知识差距的成本。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几个部分:公开可获得的知识、自己生产积累的知识或发明范围内的知识。不管想拥有哪种知识都需要支付成本,进入发明和模仿也存在一个知识阈值。最小的知识阈值表示:如果企业处于或低于此水平,不管它是首创者还是仿制者,由于缺乏吸收能力而将面临与知识有关的无限的进入成本。如果用S表示最小的知识阈值:Sn表示使用发明所需要的有关知识的总量,Sp表示可获得的公开的知识总量,则发明范围内的知识量为(Sn—Sp)。假设企业起点的知识水平为Sa,Sa处于S和Sp之间,对于发明者来说,与知识有关的进入成本S包括:一是弥合Sp和Sa之间差距的成本。二是产生新知识(Sn—Sp)的成本。显然,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具有的有关科技知识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它必须弥合的差距就越小,它的进入成本就越低,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就越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就越强。对仿制者来说,这个结论同样成立。
(3)弥补经验技能差距的成本。为使一种创新产品设计或创新工艺技术走出实验室,成为进入市场中的成熟成果,需要获得从管理、生产到市场营销的一系列相关经验。对于成功的仿制者来说,同样如此,与弥合知识差距的成本一样,其中也存在一个最小的经验水平阈值,低于此值,企业将面临无穷大的进入成本。同样,较高的初始经验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弥合差距成本,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产品跨越市场门槛的能力越强,显然,其核心竞争力也越强。
(4)弥补缺少外部条件的成本。任何企业都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运作。其创新成本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由于周围环境提供的科技能力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由于与这些可能的知识来源的距离(地理的、文化的)存在差异,会使具有相同资金条件的企业,在获得所需的相关知识成本产生差异,也使进入成本的S部分增加到(S+Xs)。同样,Xs可以大到足以使创新者难以跨越,也成为模仿者难以逾越的障碍或门槛。
3.企业的超额利润应该来源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从进入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构成包涵的四个部分,实质上都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它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定义是吻合的。因此,产品进入壁垒模型实际是追赶创新模型。企业要想获取利润甚至超额利润,就必须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跨越所面临的门槛(壁垒)。
三、技术创新战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1.技术创新战略是现代企业战略的核心。实践表明,技术创新使现代企业经营出现了全新的概念。雄厚的资本、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员工不再成为企业成功的必然要素,而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内容的企业竞争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而不是当前。它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产品,运用什么技术,为谁服务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美国采取的是领先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超常规的、无可估量的。美国人未能在传真机方面做得比日本人好,但美国人另辟蹊径,实施领先技术创新战略,使其发展的个人计算机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真机。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以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并没有太大的规模,也没有庞大的员工队伍,但它们对世界信息技术乃至生产方式的进步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只有按消费者需求持久地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长期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英特尔公司是创新战略成功的典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它总是保持芯片设计技术领先地位、不断创新。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是成千上万PC机的“大脑”。领先的设计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二是英特尔的创新战略不仅是扩大规模,而是利用扩大规模来推动自己先进技术的研发,英特尔通过推出采取最新芯片的计算机,其他公司就不得不采用这些芯片,芯片的技术越好,价格就越高,利润也越大。三是英特尔战略最成功之处,就是向自己进攻,而不仅仅是创新领先。
由此观之,在新的生产方式革命面前,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也都具备新的发展机会,都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而处在中心地位的战略是技术创新战略。
3.企业竞争战略的目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战略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面临现有企业之间、新进入企业、替代品、买方和卖方5种力量的竞争。作为防御者或进攻者可采取的策略中,成本最小化、产品差别化、建立新的学习曲线(实质是采取新的技术路线和标准)、产品和原料替代、开辟新需求等都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没有技术创新,这些策略是无法实现的。
第四篇:创新管理提升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管理提升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管理核心竞争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阶段金融风暴的袭击,建筑施工企业已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施工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如何在金融风暴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靠“管理创新”,只有“管理创新”才能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管理创新统领发展全局
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和统筹企业全局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德治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和“(质量+服务)×市场=成功”的经营理念,运营好企业的各项业务。加强企业各类资源的整合,增强企业经营发展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靠“管理创新”。而在新的形势下,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是解决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作为天元的管理者,始终坚持天元科学的“三层九中心”的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进善退,兼顾企业现实和长远的利益,用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来谋划企业的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创新是现代所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作为我们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只有合理优化创新模板配制安装、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浇筑抹压、装饰装修和安装工程等各方面的施工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才能做出让客户满意的精品工程,才能在客户心中树立我们“天元”的良好形象,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公司今年在工程
质量技术方面做出的一些技术创新,很好的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一些质量通病。比如,外剪力墙、楼梯间、电梯井墙模板支设时进行下包不少于50mm,用定型槽钢支撑加固下包部分的模板,解决了墙体接茬错台现象的发生;室内剪力墙体模板支设时,墙体模板提升10mm,墙模根部放置一水平方木,解决了剪力墙体烂根的质量问题;三小间模板采用焊制的定型钢筋进行加固以及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压,解决了三小间现浇结构观感质量差的问题;剪力墙钢筋绑扎时采用水平梯子筋和竖向梯子筋进行定位,解决了钢筋位移的问题;止水梁、三小间、楼梯踏步、现浇板面混凝土的抹压的平整度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提升。通过这些技术方面的创新,提高了工程质量,解决了工程中的一些质量通病,在建设、监理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了先机。
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1、重视员工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具有其某种特殊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就是企业的员工,因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员工为出发点和中心,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古代在《晏子春秋·内杂篇下》中就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我们常以此来形容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我们建筑企业应该为员工营造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呢?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勇于争先;要创建一种宽松的选拔使用人才的环境,打破所谓“条条框框”的约束,建立一种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的机制;要健全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使广大员工抛弃后顾之忧;要完善员工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员工的知
识、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我们天元六公司作为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建筑施工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每年都要召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司各级领导都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工作上安排有经验的师父进行转帮带,公司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使他们尽快掌握业务知识;在生活上给他们安排舒心的住宿生活环境,使他们有一种“公司如家”的感觉。所以召进的人才对公司的发展环境都感到十分的满意,进而转化为他们在工作中的动力。
2、激励员工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责任制,确定每一岗位的责任及相关要求;通过上岗培训、工作实践等,让员工明确各自的责任;根据员工各自的责任及相关要求,设计考核方案,并对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培训、晋升等各种奖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对组织绩效、员工满意度等方面的考察,对这一责任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等。通过实行制度约束和责任制来确保激励机制实施的有效性,更好地体现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1)让员工参与管理、积极管理,增加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将他们的个人目标和事业的发展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各级领导要积极的和员工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不仅可以了解到员工的需求,更可以改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员工更加自愿地努力工作。
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创新是核心,人才是基础。只有以管理创新为突破,以“建自强和谐天元,筑百年常青基业”为目标,秉承“自强、创新、诚信、奉献”的天元精神,发扬“唯实,争先”的天元作风,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加
强科学管理,才能促进我们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第五篇: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1-28 11:22:00 ] 作者:张海燕 编辑:studa20
[摘 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界、产业界和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企业文化的构成、特点及作用机制,能够丰富管理理论,有助于企业实践,使企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达到增加企业绩效、提升管理效率等目标。本文以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核心竞争力导向的企业文化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创新之处和论文的框架结构作了简单介绍,在论文的主体部分,创新性地对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系统性地提出在以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方法途径。最后的结论与展望部分简要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对理论的发展前景作了相应的展望。
[关健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文化建设 文化创新
一、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内涵界定
1.企业文化内涵的界定
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细化,并相应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沉淀形成的,它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2)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判断及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为企业的日常活动提供指导方针。(3)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正是这种独特性使他人无法模仿。(4)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但企业文化的改变有相当大的难度。本文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实践形成的企业员工群体共同遵守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结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等的形态总和。
2.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经过分析多种研究观点,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过有效整合多种资源而形成的,支撑企业持久生存与发展的独特的综合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它的基本要点包括:(1)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的区别是它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一般竞争力带来的竞争优势可能是短暂或稍纵即逝的。(2)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战略能力,它以寻求企业内生的核心能力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具有很高的价值与独特性。(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决定了企业的效率水平。这些能力是有机结合的,对于不同的企业,最关键的能力是不同的,其他各种能力则起辅助支撑作用,但是各种能力必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1.在企业目标制定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