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在”语文素养“中的圆明园

时间:2019-05-12 16: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浸润在”语文素养“中的圆明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浸润在”语文素养“中的圆明园》。

第一篇:浸润在”语文素养“中的圆明园

浸润在“语文素养”中的圆明园

——观窦桂梅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10021224 周苏琦

今天观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视频,有幸随着窦老师一起走进那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走进那段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屈辱历史。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与窦老师的学生一起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升华,一起惊叹一起愤怒,一起悲愤一起惋惜。一堂荡气回肠的语文课在“圆明园究竟毁掉的是什么的?”的深思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体会,更多的是关于语文教学教法的反思。

这堂课将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着重就理念的第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整堂课下来,窦老师对于朗读技巧的点评指导和板书设计的精巧灵活让我印象深刻,全面贯彻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

朗读是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但现在很多老师找不到指导朗读的方向,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语永远也只是“你读得很好”“你真棒”之类的话。今天,窦老师这节课的朗读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初次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环节,窦老师按照一人读一段的模式请了五位学生分别朗读,但窦老师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就精彩得多。不仅每一次的评价方法不同,评价的语言更是丰富多彩。如第一位同学是请她自评,第二位是同桌评,第三位是任意同学点评。这样的点评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避免出现个别朗读过程中其余学生开小差的现象。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窦老师又再次让学生朗读,这次的朗读,老师更注重的是语境的体会和升华。例如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过程中,窦老师先根据学生查找的资料,让学生自己推算圆明园和教室大小的比较,从而在感受圆明园广大的基础上用欣赏、赞叹的语气读好这段话。再比如最后一段的教学中,窦老师和学生一起品味“统统”一词的含义,老师强调“统统”要读得慢,而学生似乎都比较心急,窦老师便用了这样的评价语言“英法联军拿了这么多,统统怎么就那么轻松?”仅仅一句话,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统统”的内涵,更使学生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对3000多名侵略者的滔天罪恶痛恨有加。

“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圆明园的美景里。”“让我们感受到你在欣赏这里的无限风光。”这样的指导朗读,分明是让学生漫步园中做导游、仔细品味园中的风景,但窦老师确实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根据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不同的特色。“你读得这么快,我都来不及看园中美景了。”“我体会到了你那么的无奈”“我听到了你心中那深深的惋惜。”„„没有一处技术指导,却在随意中蕴含着淳朴语言的点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窦老师在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掌握朗读这项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获得感情的升华和审美的情感熏陶。

这堂课另一个出彩的地方是窦老师的板书设计。上课之始,窦老师并未将课题完全呈现,反而只写了圆明园三个大字。接着从书上的插图引出毁灭一词,再将课题补写完整。这样写课题的方式很新颖很独特。一方面强调了难写字“毁”的基本笔顺,使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另一方面从“毁灭”一词引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窦老师更是将书中丰富多彩的成语全部呈现在黑板上。现在很多老师打着尊崇新课标的旗帜,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抛之脑后,不重视字词的书写,一味地让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展。窦老师的这一做法,不仅提醒了学生重要词语的书写和掌握,也为课文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窦老师这节课最让人佩服的板书设计是在对关联词的正确运用上。学生理解2、3、4自然段后,窦老师将其中的“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关联词书写在黑板上,对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窦老师提出了一条逻辑暗线,于第五自然段教学中对比盛世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并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回顾,对比所带来的震撼效果于是产生。在这一过程中,窦老师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情感的体验牢牢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是看完这堂课后,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学生在上完课后心中留下的好像只有对英法联军的仇恨和对祖国曾经遭受过这样的磨难的耻辱。虽然在窦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说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感悟,但窦老师这次的引导显得有些生硬。我觉得,窦老师可以摘录一些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现:圆明园在当时并不是我们老百姓的,而是咸丰皇帝搜刮百姓用来寻欢作乐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的入侵,在自身原因上是咸丰皇帝违反国际法拘禁外交官而自己造成的祸患。这样一来,可避免学生产生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更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

王崧舟老师说过:“学语文要保持‘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以为,窦老师的这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不论是课文的朗读指导,还是内容的理解升华,乃至最后的课外延伸,窦老师的课都让我体会到了“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品”的语文味。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窦老师始终将这句话贯穿课文,并在结尾处让学生写作延伸,最终体现语文教学的更高层面——自省,及人格和个性的养成,这是课程基本理念的最终目标。它不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灌输,而是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走上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窦老师的这堂课,让学生在浸润“语文素养”的圆明园中感染熏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奋自强!

第二篇: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浸润式教学方式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粗暴”,通过更加委婉温和的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同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下面主要谈谈几种浸润式教学方式:

一、活动浸润教学

活动浸润方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浸润式教学的有效形式,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活动浸润教学,就是通过一些实际的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环境和氛围的构建。二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浸润式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通过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可以强化其开放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一定的规则下可以实现自由发挥。三是具有主动性,即活动浸润通过一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只是承担引导者和规范者的角色,学生在其中自主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达成教学目的。

而活动浸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趣味活动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整体教学气氛。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陛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阿Q正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活动浸润的方式展开教学。若是构建趣味性活动激发课堂活力,那么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一个课前表演的任务,提前选出几名学生,将课文内容编排为一段小品或是话剧,在上课之前进行表演。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班级其余学生感受到阿Q的精神,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若是要构建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眭合作学习,则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总结阿Q精神的内涵,并从生活实际中找出符合阿Q精神的一些社会现象,对阿Q精神的好坏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一个任务,学生就可以自主分析课文内容,然后通过网络、书刊等渠道对现实生活中的阿Q现象进行总结,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生活中有的学生考试不如意,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责怪老师出题太难太偏;有的人工作受到上司批评,当面不敢反驳,只敢在背地里说上司的坏话。这些行为都是阿Q精神的一种表现,学生对其进行总结,然后在课堂上针对生活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阿Q精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不值得提倡;有的学生认为阿Q精神可以暂时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有的学生则认为阿Q精神是现实所迫,怪不得阿Q。通过这样的活动浸润,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及阿Q精神形成了深入认识,更联系实际实现了升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浸润教学

情感浸润一种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教师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引导,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与语文之间的情感交互。情感浸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方式,它包括了态度、兴趣、求知欲、学习动机等多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情感浸润的实现,可以通过挖掘教材性内容和增强师生情感交互这两种方法实现,前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使其体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后者是构建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在这一范围中教师抛出自身的情感,引导学生情感的表达,最终实现交互,在此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融入渗透。

比如,在教学《师说》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教师这一角色进行的分析,突出了教师的作用和定位。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话就说明了教师的作用所在。要让学生理解这一观点,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挖掘文章内容情感。教师在课前可以从文中找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对其进行翻译,学生由于不知道文章内容,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翻译不准或错误的问题。这时,教师结合学生表现的问题指出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这样,先让学生遭遇困难,再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和文章对教师的作用定位形成了相互照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构建情感氛围,通过现实生活中“病重教师一边打点滴一边上课”“地震中教师保护学生”等案例,营造一个与文章内容主题紧密联系的氛围,在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共鸣,以此渗透课文内容的教学。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加强鼓励和赞扬,以此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言浸润教学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科,一字一句间都是语文的体现。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浸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浸润环节。所谓语言浸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打动学生心灵等作用。实现语言浸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眭,塑造一个深入人心的教师形象,取得学生的认可;二是提升教学语言的精炼性和准确性,给予学生准确的教学指导;三是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强化学生认知,打动学生心灵。

比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诙谐有趣的小故事,讲述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与中国社会现实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教师则需要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对这一史实进行呈现,让学生体会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则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展现李冲的动作神态,对林冲这一人物进行巧妙表现,加强学生的认知。

浸润式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热点,它能够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师生分立、思维共性等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而要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浸润式教学,可以从活动浸润、情感浸润以及语言浸润三个角度切入,通过合理的方式构建教学环境,营造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第三篇:在交互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交互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江中学语文组秦艳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学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福斯坦大学校长说“学生学习的80%来自同学的影响”,笔者认为使学生的全面素养能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是关键,施教中交互主动权是较为积极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交互主动权,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1.交付主动学习的权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如在教《边城》之前,可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在上课和学生商量:我们是阅读课文中节选的小说部分,还是想看电影从整体上了解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在已经激发起了学生看电影的兴趣时,交付学习主动权,如果要看电影就必须先答应老师的要求。那就是在看电影的时候 1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记下来,并能提出自己不理解和感觉重要地方。看谁记得又多又好,好的有奖赏。

2、交互学习成果

新课之初,交互学习成果,即把观看电影时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及提出自己不理解和感觉重要地方与同学交互。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学内容本身内在志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这样,在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首先把学习主动权交付,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交互学习成果中使学生对《边城》的内容,甚至对作者沈从文的文风有了基础性的、感性的、多方面的认识,同时学生对学习《边城》感到既轻松有有兴趣;最后,在记重点和记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自觉地就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交互主动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交互主动权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求知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激发创新因素。看完影片后,进行课文阅读随后,让学生查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把每组自己所有同学的问题和重点都进行分析归纳,并由各组选出自己的代表负责把本组的问题和重点以及分析结果向其他同学作出说明。而其他组的同学则认真

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总评,对学生分析内容的得失,及对于作者的认识给予科学评判的与解说。对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掌声和小纪念品进行奖励。并对平时胆小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为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表现自己储备自信。

这样在交互中,各小组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都积极参加讨论,并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热情,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交互中,他们有机会择善而从,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交互主动权,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的训练。在分组讨论及总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边城》中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教师在学生进行归纳时适当引导:把《边城》中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美丽的心灵进行对比,把《边城》中人们之间善良和睦的关系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边城》中最美好的人情同现代

社会的拜金主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交互中具体感受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应该为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美丽富强。以达到学生在学习中能“择其者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样,在师生、生生交互中,而能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那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从而教会学生如何抉择,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

四、交互主动权,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和鉴赏现当代小说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与学习学习的目的。在前面观、看、读、想、听、说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体、小组、讨论交互中知道:青少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看那些表现美的善的文学作品,对那些宣传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文学影视作品则应该拒绝。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一篇好的小说作品应该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鉴赏。

这样,既达到了为考试服务的目的,而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如何鉴赏现当代小说的方法。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切实的锻炼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也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出语文的学科魅力。

第四篇: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

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

先锋小学 连笑红

【论文摘要】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本文从“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厚积薄发,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无心插柳,墙内开花墙外香”、“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有益之处。“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乐园,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诵读,引领着学生们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关键词】

诵读经典 少年君子 启迪心智 激发潜能

学习文言文 学习型家庭 优化技能

【正文】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文明、文化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君子。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

自从接触经典诵读以来,我校师生甚至家长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开展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谐”等传统价值观远播欧美,发扬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还编进了100多个中国儒家和东方传统价值观的故事和典故。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千古美文,引领孩子们争做少年君子,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成了我们必然的选择。

二、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

熟读并且背诵经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小学生的原始积累。比较建国以来出台的多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是最为重视积累的一份。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顶点。一旦错过了,就不能形成知识、情感与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

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对此,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小时候读书、背书,犹如在天空布云彩,云彩积厚了,自然就会落雨。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读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蕴自然就能厚实。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

三、厚积薄发,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训练、养成阶段,最合适“熟读”成诵。日积月累,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而文言与白话,是母子关系,根叶关系,源流关系。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不少中学老师认为许多老一辈的人之所以能够对文言等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是得益于他们小时候读私塾的那几年。培养语感,小学是关键;诵读经典,当从娃娃抓起。

四、无心插柳,墙内开花墙外香。

经典诵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地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记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我们也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不然该如何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呢?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何乐而不为。”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

见效快——学生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学生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五、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免不了与学生一起谈古论今、激扬文字,要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技能的优化,需要坚守与超越。坚守是优化的前提,没有成功经验的坚守,优化就失去了基础,而超越则是优化的本质。“人的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这项学生活动的开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领读,需要全校氛围的熏陶。在必要的时候,把阅读上升为诵读内心体验外化为外部情感,进而可以通过你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回低转,变成一声声动人的船歌,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引人入胜,你的诵读技能就在此时被不断超越。

总之,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读书兴趣,变化身心气质,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社会关系和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

“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自从学习了经典之后,全校师生便有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经历,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长期诵读经典诗文,一生与经典同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同杜甫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携文天祥《过零丁洋》,陪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张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诵《滕王阁序》,到杜牧的《题乌江亭》小憩,和李煜的《虞美人》同悲喜。读《论语》、《三字经》,学《弟子规》、《千字文》,到四大名著中畅游,到四书五经中去感悟人生。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

“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身体力行,不断探索,让经典渗融于学生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参考文献】

1、《浅说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

3、《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篇:《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读后感

《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读后感

刘老师

最近我常常拜读《人民教育》,它期期都那么精彩,给我以启迪,篇篇都那么深奥,促使我思考。尤其是读了第12期的一篇文章《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让我感想很多。俗话说:“好习百日修”!其实学习语文也是一样的。学好语文,从习惯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学好语文重在平时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听话习惯。

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或者抓不住要点,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是不专心的结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课,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指出他们记录的优缺点。这样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说话习惯。

虽然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不准确、不完善,往往还夹杂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带有一些粗野的话。我们必须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如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对于那些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的学生,我们通常要进行个别纠正。

有良好的说话习惯。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

1、能大胆说。敢于在公开场合与人使用普通话,要求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回答问题。

2、会主动说。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对话,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表达自己愿意表露的感情;并且说话口齿清楚、语意连贯。

3、要说得好。平时说话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内容上,做到观点鲜明语言上,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方式上,做到能灵活运用多种说话方式。

三、读书习惯。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1,首先养成抓住边角时间读书的习惯。好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读书。

2、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要有一个开卷有益的意识,凡是好书、好报刊,凡是有必要读的读物,都广泛涉猎。

3、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会用心思考,理解内容,把握主题,理清思路,领会写法,并关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好是能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

4、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笔墨圈画点评,圈画精妙之处;要边读,边思,边写,写出读书笔记。

四、写作习惯。

我们的古人曾几千年来用一纸定终身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确定官员,仔细想来这样做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这其实是一个综合考查。所

以,良好的写作习惯应从小培养,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1、先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写生活就要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积累和掌握写作的素材,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下笔有神,真实地反映生活。

2.养成勤练笔的习惯,例如:写随笔,记日记的习惯。著名的作家冰心说:“要想使文章有进步,须从日记开始。”我们小学生要求可以写的少一点,但一定要写。

3、养成善用古诗词,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习惯,学以致用,使语言丰富生动。

4、养成书写清楚、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

总之,语文学习习惯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本,无非是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还有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合作竞争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等。

语文习惯的培养需要在生活里探寻。我们要坚信“语文来自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理念。让学生知道语文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喜怒哀乐里。只要你去寻找,就会找到语文。比如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底下马儿跑,你觉得真好,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语文;无意中撒

下一粒种子,却亲眼看到它发芽、开花、结果,用你的笔记下这份欣喜,这就是语文;看一场电影,踢一场球赛,用笔写下你的激动,这就是语文;你参加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用笔写下来,别忘了,这还是语文。语文是游子的思乡情,语文是征夫的望乡泪,语文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博大胸怀。这是语文学习应达到的极佳的境界,至高无上的境界。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境界,他才会乐在其中。

我们都知道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所以让我们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吧!因为这不是只培养语文习惯,更是优化其美好人生!

下载浸润在”语文素养“中的圆明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浸润在”语文素养“中的圆明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学院广德函授站 郑培雷 【内容提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

    试论在高考作文中展示语文综合素养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在高考作文中展示语文综合素养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陈玉兵 作文,是一个同学语文综合素质的......

    名校必备在高考作文中展示语文综合素养

    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 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 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在高考作文中展示语文综合素养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陈玉兵 作文,是一个......

    在朗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精选五篇)

    在朗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柞水中学陈忠章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当前,在实践和推进新课......

    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探究

    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这就要求教师在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

    浸润校园中国风

    浸润校园中国风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呈现,感受传统文化,闲暇时听一首古风音乐、练练书法,蕴含大量中国元素的因子在校园里浸润开来,呈现出一幅属于校园的中国味儿!......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内容提要】 小学语文复习注重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体,还课与学生,建立高效课堂,让复习成为发展学生思......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处处皆“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