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19-05-14 22:0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篇: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处处皆“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认为作文的指导与写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应该更多地在课外,在平时的实践生活中,抓住时机,顺势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熏陶和渲染。

一、作文指导在各种晚会上。

晚会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是欢乐的海洋,是喜庆的象征,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逢年过节总少不了它的存在,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晚会上也能给孩子们作作文指导。如去年我们学校举行了文艺汇演,对每一个表演的节目要进行打分评奖,结果出来了,我们班的合唱只拿了三等奖,而小品、相声却全都名居榜首。学生跟我埋怨说,新年晚会怎么搞得,晚会不是应该以歌舞表演为主的吗,为什么唱歌、跳舞的,不讨人喜欢,反倒是对小品、相声相当给力呢?听到学生的疑问,我非常开心,她们能想到这个问题,说明她们很会思考。就这个问题,我从作文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一是小品、相声表演主题鲜明,有意义,有内涵。我们搞得是新年晚会,而你们唱的是什么歌曲?流

行歌曲。你想表达什么愿望呢?大家都没听出来。而小品、相声,虽然短小、但是有实际意义,比如“正话反说”这个相声,大家都能听明白,它是教育我们说话时要注意正确表达,注意语序的排列;小品“课堂风云”,它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尊重老师,它有内涵,有意义,所以拿高分;二是演绎的道具与主题不相符。唱歌、跳舞,虽然通过了长时间的排练、挑选表演服装、精心的化妆,但是我们最终的服装也不符合歌曲本身,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青春活力,动作不整齐划一,面无表情,纯粹就是为表演而表演。这不就像你们的作文吗?虽然在作文中,你运用了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句子,华丽的语言,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但是却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不符合主题,看起来空空洞洞,更是像无病呻吟。你说这样的作文能获得好评获得高分吗?再看看小品、相声,他们虽然以校服登台,但是他们只使用了一个话筒,却能逗得全场捧腹大笑,而且你们也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精彩语段给逗乐了,不是吗?一番话,说得学生们心服口服,频频点头。就这样,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作文指导课,相信以后,他们再看文艺表演或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想:作文的内容是否符合主题,作文的表达是否为表达中心服务,表达的方式是否恰当,心中就会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了,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作文指导在黑板报中

黑板报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智慧,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小学生刚开始接触黑

板报时,根本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而这个指导无疑又是一次印象深刻的作文指导。

上个星期学校接到紧急任务,要求每个班要出好一期关于安全教育的黑板报,我叫了几个学生帮忙弹线、画边框,他们忙了半天,连个基本框架也没搭好,真是急死我了!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再看看其他班级,江山已完成一半了,他们的设计框架一目了然、主次分明地呈现在黑板上。这时,“作文指导”几个字又忽闪在我的脑海里,趁此机会,我何不对他们进行黑板知识结合作文构思进行一次恶补呢?于是,我忍住心中的怒火,把几个帮忙的学生叫到一起,带他们先去参观其他班的黑板报情况,走了一圈之后,我问他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他们都是把黑板分成几个框框,有的学生说,他们的标题很醒目,他们的版面有文字亦有图案,还有的说,他们的颜色很漂亮,框与框之间还有花边„„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很好!你们观察得很细心,没错!主题鲜明、版面醒目、图文并茂、色彩和谐,这就是成功黑板报的标准。而出黑板报的基本步骤就是先整体后部分,整体指的黑板报设计的版面,部分指的画线、图案、间隔,就像我们平时的作文,先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合理安排材料的先后和详略,然后才是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你们之所以落后,杂乱无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明白了吗?”经我这样指点,他们恍然大悟,连忙点头称是。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只见他们拿起黑板报设计图,群策群力,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设计

方案,调整顺序,从头开始,拿着尺子在黑板上量了,接着把黑板分成了若干个区域,然后兵分几路,写标题的写标题,弹线的弹线,画画的构图„„果然不出一会儿,黑板报已初显雏形。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我没有马上叫学生回去,而是带他们再一次去参观其他班出好的板报,从主题是否鲜明,设计是否合理,版面是否整洁,文字是否工整清晰,文章之间及黑板报四周是否有空隙或者花边装饰等方面进行评价,每个同学必须说出一个优点和缺点。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评价对于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评价将会对活动的主体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积极导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内心享受到美的滋味,使他们一走进校园就情不自禁的要看一看自己的杰作,成功感自心底升起。做人的自信心有了,学习作文的自信也会慢慢地随之而来。

三、作文指导在演讲之后

有名师指出:学生作文最好的修改方式就是当面修改,单独辅导,这也是学生作文提高最快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对于学校的大班额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能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一两个学生上台演讲,每次演讲完之后,老师对演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点评,然后让学生再修改演讲稿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前,让学生准备以“我的一次科学实验”为题的演讲,每个学生演讲之后,老师再针对其演讲的过程、内容、方式进行简单的点评,以肯定表扬为主,然后总结出“我的一次科学实验”的演讲流程,实际

上就是作文框架:开头可以引用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中间部分要把整个实验过程解说清楚,最后给大家解释实验原理和切身体会。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都可以在一次演讲中暴露无遗,而老师恰好就可以借引机会,相机进行单独、有针对性地指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我的一次科学实验”,当生演讲完之后,通过老师具体到位地点评,进行二次修改,他的那份演讲稿就已经是经过老师修改过的成功习作了。“不留一丝痕迹,我已飞过“,还没等到百花三的学习,学生的作文已经完成。

在浩如烟海的语文大世界里,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像作文,如果纯粹靠单元的练习和指导,永远也不能有所长进、有所提高、有所创新。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你能用心体会,用心感受,领会其中的奥妙,挖掘生活中的有利因素,学生作文,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一样可以进行,因为生活处处皆“作文”。

第二篇: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教五年,一直带的是中高年级的语文,突然之间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才发现,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多么重要。从最简单的阅读习惯上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其具体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首先要改掉学生唱读,学会有感情的读,在读的基础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训练:

一、让朗读贯穿课堂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要求学生充分的读书,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重要过程和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些层面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1、教师真情范读

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在听朗读录音的时候,他会觉得那很好,可是离他很远,似乎那是遥不可及的,而老师站在课堂上深情并茂的朗读消除了这种距离感,老师的朗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茅盾的《白杨礼赞》时,老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被文章的美景所陶醉,就会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不由自主的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范读能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要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在头脑中浮想鲁提辖和镇关西的精神风貌,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速,指导他们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经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读着读着,他们有的推出拳头,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神情严肃,一拳比一拳更猛,一句比一句读得更有气势。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有味、有声、有色、有形、有神、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辉形象。、教师创设情境,提倡多种形式朗读

在朗读教学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能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他们的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如采取自由朗读,不同的分组方式朗读,配乐朗读,接力朗读等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之间的统一,对学生的朗读都要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人人都乐意去读,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如在教学诗歌时,就安排诗歌朗诵比赛,这样,学生就能更好领悟诗的感情;在教学《愚公移山》、《卖油翁》、《戴震难师》等课文时,就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更好感受人物形象。

二、让说话闪亮登场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

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说话应该怎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根据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尽量让学生多说,让多个学生说,并让学生评议。这样的回答,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如我在教《小巷深处》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个 的 故事(要求:从不同角度概括)。学生说出的内容有: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盲目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2、探讨问题,对话交流

“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积极探讨、研究问题,这样在小组合作形式下,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会各抒己见,他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品的主题。

如我在教《白杨礼赞》时,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它是不平凡的树,有的说它有力求上进的精神⋯⋯ 我接着问:它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有的说:它生长的环境不平凡,有的说它有不平凡的外形,有的说它有不平凡的内在气质。当我再一次要求学生品读第八自然段,大多数学生说∶是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在愉快的对话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知不觉的领悟了作品的主题。在探讨问题中持之以恒的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既能使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又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品味语言,谈感受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词汇训练。我在现代文的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在课文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这样,学生在领悟语言的魅力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如我在教《囚绿记》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喜欢的原因,有位学生说了喜欢“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因为作者在这里用了排比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绿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有位同学说喜欢“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因为这句话表面上赞扬“绿”“永不屈服于黑暗”,实际上作者借“绿”抒发了自己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加强写的训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写”的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改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如我教《白杨礼赞》时,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后,要求学生仿照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方法,描写一种树的外形特点。教学第八自然段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整篇课文讲完后,又要求学生以一种树木为题,描写它的形态特点,并赋予它象征意义,注意了从段到篇的过渡。教完《捕蛇者说》后,要求学生把封建社会与当今社会进行对比,写一篇读后感,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提倡说话,加强写作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浅论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商

浅论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商

摘 要: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情商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情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即情感指数,它是一个度量情绪的指标,也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并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语文的美质,通过多渠道地渗透情商教育来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商 教师情商 学生情商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社会评价学校和学生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学校和家庭只注重对学生和子女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和子女的情感教育。并且当今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很少有吃苦、独立自主的机会。我们历来追求培养品学兼优、人格健全的学生,可越来越多的优等生充其量只能称得上学业优良,在性格上都有依赖、自私、脆弱和被动的弱点。

从生理和心理上看,学生的情感内倾性和稳定性增强,出现了“情感闭锁”现象。也就是说,学生身上虽然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感情,却不轻易动情或表达感情。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日益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状态无法回避。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情绪低落,缺乏积极进取的内动力,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正如前苏联教育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所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列宁也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激励着人们去创造、去奉献。”由此可见,健康积极的情绪是促使学生智力正常发挥的催化剂。

如何开发健康积极的情绪呢?确切地讲就是发展情感智商。情感智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准确观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一种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一种调节情绪,以帮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力阵地,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并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这既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一、营造温暖、和谐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情商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结构诸要素中,师生关系是最为灵动、最富魅力的一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要求师生要心理相容、情感交融,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而适当紧张,不同水准、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适时、恰当地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尤其是注重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尽管学生认为教师是万能的,身为教师的我们仍要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例如当学生指出了一个老师上课出现的错误时,老师应心平气和地接受,在和学生的不断交流中,一些不经意的信息也许有助于找到答案,这正是新课程要求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当一个人了解到他人的情绪时,也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教师一定要重视“言传身教”的影响力。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加强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的情商品质。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乐观积极的心态是教师提升情商品质的基础。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人生对教学抱消极态度的教师,必然带着悲观、消沉的情绪色彩生活有社会上,走进课堂里,给教学蒙上阴影。试想,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积极乐观,怎么可能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只有对人生抱着正确、积极态度的教师,才会以乐观、振作的情绪生活在社会上,活跃在课堂里,才能在教学中要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在教学中创造积极的情绪氛围,从而感染学生。正如赞科夫说的那样:“教师也应当这样:来到学校里,他整个的人就是属于学生,属于学生的教育事业的。”一些优秀的教师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们“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生病了,也不在学生面前表示出来。”

其次,关爱学生,在爱中提升自身情商。

爱,是我们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出自社会的需要、对教育的需要、更是一种对学生的责任。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自身的情商也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以及学生犯错时,也要有一颗慈爱的心。

营造一个温暖的、气氛和谐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并了解学生。例如,教师了解一个学生之后,如果授课内容和该学生的先前知识结构之间有差距,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去弥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语文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尤其要面向那些后进生。教育心理学认为,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一般有三个:学习心态、学习的方法和智商数值。三个因素中,学习心态具有支配调 节作用。学习心态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果的差异。如何缩小差异,将后进生转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激励他们的斗志,培养兴趣。后进生大多对问题的敏感度不高,反应不积极。可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要学好,不想成为优秀。只是,孩子们的这个愿望被惰性和一次次不理想的成绩所掩埋。他们需要被引导和激励,需要去和惰性“战斗”,需要的是不服输的斗志。古语有云:志不立则智不达!当孩子们有了斗志,愿意一次次去尝试,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成功经验的慢慢积累孩子们对学科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强。对于个别学生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如“激将法”,“游戏法”,“语言刺激法”等。

二、注重学生情商,力求以情动人

情商是人成功的要素。如果注重思维的形象性和情感释放的委曲有致,语言就会有一种隽永的情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积极的情感。在21世纪的今天,民族素质的优劣决定国家、民族的前途。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物质世界极为丰富的同时,物欲横流、功利主义也较为盛行,一些人的精神世界荒漠贫乏,没有人生目标,情感偏激封闭,人际关系淡漠,道德滑坡。因此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需要具有高水平认知和高水平情感的人才,一个人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具有优秀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它更多的强调未来的学习不是以认知内容的获得为主,而是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的获得、情感能力的培养。教育应使学生明确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教育应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在当今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世界里,人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要成就一番事业,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依靠一支队伍、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的合力作用;要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更要认识自己。帮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社会。因此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为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情感,用情感去理解情感,用情感去体味情感,用情感去欣赏情感,把语言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愫挖掘出来,艺术的光辉才能照亮读者心扉。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个人情感,去体会、去揣摩、去联想、去想象,伴随着心灵的颤动、情感的愉悦,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去构筑自己的心灵世界。

但是有人以为情感丰富就等于情商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只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顾听众的心理需要,即使情感再浓也是情商不高的表现。所以学生与教师必须学会语言上的沟通,不管是情浓意切的散文还是议论性的文章,如果学生阅读时能体味文章的内质,那么他亦可欣赏到作者那潇洒的气质或儒雅的风度。因此,我们不能只注意学生的语言是否严密,还要使之变得优雅,洋溢着人情味。

三、找到情感激发点,形成情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善于运用好语文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感情,陶冶学生情操。人的情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学作品将是各种情感 的综合。举杯对月、临风起舞、沙滩嬉戏,阳光明媚、狂风骤雨、孤身一人„„这些都会激发起人的微妙情感,用这些情感去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笔下的这些情感,充分调动个人情感,去体味、去感动、去联想和想象。

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导入最佳学习心境。创设和谐、愉快、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境激情,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心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王国,使学生在轻松中紧张思考,在活泼中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提高了语文能力。这样,学生处在适宜的情境中,就会愉快地接受知识的传播,主动兴奋地投入学习。

诵读经典古诗文培养良好美感,增强学生领悟情感的能力。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象,能领略意境美,绘画美。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多读多诵能让学生体验情感美,感受到古诗蕴涵的崇高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从而让学生在感受着诗的情怀的同时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美、感悟美,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转变观念 树立提升情商的意识

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说,语文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识字写字阅读等基本功知识技能的层面,更高的目标应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知道,一个缺乏知识技能的人只是次品,而一个道德沦丧的人却是危险品。社会、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应看到高情商的人在这个社会已占有越来越多的优势。李开复就说:“从我的经验和一些最近的研究结果看来,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情商’。据研究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在高级管理中,情商对于个人成败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九倍。”英国《泰晤士报》针对EQ评价说:情商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激发潜能的要决,它像面魔镜,令你时刻反省自己,调控自己,激励自己,是获得成功的力量来源。正如丹尼尔•高曼在《EQ》中所说:“社会过度强调智商的重要,忽略了情商当道之际,再高的智商也是惘然。”[2]因此作为一个现代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提升情商的意识,改变过去重智商,轻情商的传统观念,使智商与情商一同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提倡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提升学生情商

传统教育一般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要是大家共同完成一份作业,老师会鼓励吗,如果要求老师不要把学生的成绩排名贴在公众场合,只让与学生家长了解就行,老师会支持吗?而在美国的中小学,许多作业,必须是两三个或更多的同学合作完成,如果做不好,所有的成员都有要受到批评,荣辱与共,因此学生都有很强的合作意识。

灌输式的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期教改提出新的学习方法中,就包括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沟通,倾听他人意见与想法,为了共同的目标探讨研究,统筹规划,根 据自己和同伴的优势与弱势安排任务,处理学习中出现的争执和冲突。可见这样的过程实际上与是情商教育的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时也让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一代人所走的人生弯路就是社会的弯路,一代人的无意义甚至是负意义的付出,就是社会的无意义或负意义的付出”。现代教育,需要智商与情商并重。我们在努力培养学生智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须努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帮助学生拥有健康人生,逐渐建立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社会、整个民族人格素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最迫切的要求。语文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要提升学生的情商,必须明确提升情商的重要性,树立情商教育的意识,努力提升自身情商品质,开发教材的情商教育功能,多动脑研究,广辟渗透情商教育途径,多用心关爱,超越传统,预见未来,培养学生懂得关爱,懂得感恩,懂得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健全人格,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艺术必然打上情感的烙印。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弹奏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让我们用情感拉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越过思维的障碍,绕过暗礁,驾着学习的航船乘风破浪。参考文献:

[1]李佳东.《情商主宰人生》海潮出版社,2005年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7年 [6]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叶运生,姚恩源.《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8]蒋 蓉.《语文教育新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9]《语文课程标准》

第四篇:《浅论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商》

梅州市 中 小 学 语 文 学 科 发 展 规 划(征求意见稿)

(2004 - 2010)

梅州市中小学自2003年全面采用语文版新课标教材教学以来,多次成功举办了全省乃至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使用的要求,推动梅州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课改,在梅州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在过去一年实验的基础上,由教研室具体制订、实施梅州市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具体规划如下:

一、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以“三个代表”为理论指导,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全国教材改革为契机,以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为中心,充分利用省内外一流专家资源,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优质教育,促进梅州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努力把梅州市中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的必要性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

面对新世纪地球村的形成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掀起的课程实验改革,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道风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必修学科,如何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发展,方能深入开展语文课改实验和课程改革。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既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教育部制订课程标准,并组织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改革,就是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第一步。广大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实践的主体,必须紧跟这一时代的步伐,做好

自身教学实践的改革。因此,为达到中小学语文教改目标,实施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三)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造与提高。虽然梅州中小学语文在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梅州市仍然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课程教学与教师实际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观念同新教材的接轨与跟进显得尤为迫切。

(四)梅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梅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就小学而言,全市共有小学语文教师

多人,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

%,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

%,具有中级职称的只有

%,高级职称的只有

%;在职特级教师只有

人;参加省级名师培训的仅有

人;专职小学语文教研员只有

人。初中教师达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

%,有中级职称的只有

%,有高级职称的只有

%。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职教师还严重缺编,因此中小学语文学科规划中的师资培训计划对语文课改发展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改变目前落后的状况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评价体系严重滞后。

目前梅州许多地方的中小学语文评价体系僵硬、滞后,语文测试题型单一,内容陈旧,知识僵化。传统考试的指挥棒依然引导着重死记硬背、轻能力考核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中的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思路大相径庭。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考试质量,仍然在大搞题海战术,盲目让学生抄几遍,甚至几十遍。大量的无效劳动,致使学生苦学、厌学、怕学,家长们也怨声载道。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面前,梅州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既面对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改革面前,人人都有机遇。但梅州经济欠发达,教育投资短缺,给各学科改革带来严重制约。梅州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如何保持优势,必须紧抓课改,全面规划,施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教师素质这一能动因素,促进语文教育的全面而稳定发展。

三、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目标

1、完成教师职能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由过去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课程的探索者、文化的传播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合作者、智力的开发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2、熟悉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特点,使教师具有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这次课改,教师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即完成调适教材内容的能力,设计地方课程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科学设计习题的能力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3、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打破封闭的学科体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做到从语文到文化、文史哲的和谐统一,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4、夯实基础,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双基”,学生要通过阅读实践去整体感悟,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中小学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

5、建立生动、活泼、开放的大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中外优秀成果,形成开放型的语文课程,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效率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6、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人文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实施人文主义的教学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倡导师生平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教师不再唱独脚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一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推行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

汉语作为母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壁垒”,“触须”于其他学科之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同时也运用实践于其他学科,形成一种学科之间的互动,用语文架起一座学科“互联网”的桥梁。

9、目标一致,分段实施 小学语文学生学习目标规划:

小学低年级(1-3年级),主要是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学掌握汉语拼音和基本字词的使用,同时以说、读、听、写、拼训练为重点,切实提高认字量和词汇量的积累,认字量应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2500个左右;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在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在要求的同时,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50万字。

小学高年级(4-6年级),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应以字、词、句的运用和说、写为重点;口头与书面表述能力(篇幅)应达到600个字左右。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在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在要求的同时,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

中学语文学生学习目标规划:

初中语文(7-9年级),抓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以培养学生爱读爱写、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爱好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写作的基本技法(写作手段)、文章层次、文章艺术构思与审美、文章主题思想创新、文章想像力创新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达到一定的文字驾驭和语言审美的能力。初中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使学生突破原先狭

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300万字。

四、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

(一)组织管理

在梅州市教育局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教育局教研室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按照学科发展规划方案,积极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同时优化培训资源配臵,确保新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工作顺利、高效、有序地进行。

梅州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陈连豪

副组长:古小光

员:林建忠

曾桓恩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开展高效、务实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训体系

在语文新课程实验推广进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是主力军,为保障语文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拟定发展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自主的可持续发展,达到观念先导,能力为本,教学相长,评价科学的目标,使教师能成为一个合乎时代需求、基本把握新课程、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型的教师。

具体的培训安排:

第一年(2004年7月—2005年7月)

通识培训:面向全体语文课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为重点,旨在促进教育工作者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接受

新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改革的组织措施、推进步骤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版新课程教材培训:诠释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与语文版新课标教材结合研究,使《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具体目标落实到语文学科的课程实施中,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功能、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的框架与内容、课程标准的特点、学习和运用;学习语文版新课标教材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中学七年级、八年级的编写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驾驭语文版教材的能力,使教师较快适应语文版新教材的教学工作。

语文学科教学培训:从教学中的几个基本关系入手,讨论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的关系、知识技能与整体素质的关系、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示范课展示,或观看示范课光盘,并由专家点评。

第二年(2005年7月—2006年7月)通识培训:专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版新课程教材培训:课程标准专题报告。学习语文版新课标教材小学三年级和中学八年级的编写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

语文学科教学培训: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示范课展示,或观看示范课光盘,并由专家点评。

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定期的网络培训。第三年(2006年7月—2007年7月)通识培训:专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版新课程教材培训:课程标准专题报告。学习语文版新课标教材

小学四年级和中学九年级的编写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

语文学科教学培训: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示范课展示,或观看示范课光盘,并由专家点评。

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定期的网络培训。第四年(2007年7月—2008年7月)通识培训:专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版新课程教材培训:课程标准专题报告。学习语文版新课标教材小学五年级的编写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

语文学科教学培训: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示范课展示,或观看示范课光盘,并由专家点评。

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定期的网络培训。第五年(2008年7月—2009年7月)通识培训:专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版新课程教材培训:课程标准专题报告。学习语文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六年级的编写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

语文学科教学培训: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示范课展示,或观看示范课光盘,并由专家点评。

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定期的网络培训。第六年(2008年7月—2009年7月)通识培训:专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版新课程教材培训:课程标准专题报告。学习语文版新课标教材小学五年级的编写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

语文学科教学培训: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示范课展示,或观看示范课光盘,并由专家点评。

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定期的网络培训。

2、建立梅州市地方专家和教学骨干团队

在梅州市中小语文学科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语文出版社、全国和广东省内专家的培养和支持下,初步建立梅州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地方专家和教学骨干队伍,进一步推动梅州市中小学语文课改的发展。

梅州市小学语文专家组成员:(15人)梅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26人)梅州市:梅 州 市:(6人)梅江区:(4人)梅县:(4人)兴宁市:(6人)丰顺县:(4人)大埔县:(4人)五华县:(4人)平远县:(4人)蕉岭县:(4人)

中学语文专家组成员:(10人)中学语文课改标兵: 梅州市:梅 州 市:(6人)梅江区:(4人)梅县:(4人)兴宁市:(6人)丰顺县:(4人)大埔县:(4人)五华县:(4人)

平远县:(4人)蕉岭县:(4人)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要使每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深切感到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发掘课外资源,实施文学教育、情感熏陶的语文教学方式,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又使学生文化品位、语文素质得以提高,因此讲解一篇课文,就要精选出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美文至少三篇,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实施主要分为,小学语文由曾桓恩老师负责,中学语文由林建忠主任负责,并按各县区划分,由各县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负责。通过听课、座谈、质量调研等形式进行检查和评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反馈给专家,并共同研究解决,由此提高教学效果。

中小学语文具体教学教研活动设计: 校级教学活动:

1、每所学校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师在本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讲授一堂公开课,并评课交流,大学校由年级组长负责,小学校由科组长负责。

2、每所学校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每一单元课文集体备课一次,总结交流上一单元的经验,并开展下一单元的备课,大学校由年级组长负责,小学校由科组长负责。

3、每学年组织一次读书周或读书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会、作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主要由校领导负责。

4、学校组织实施“五个一计划”。即是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做到:至少读一本好书,上一节好课(公开课),写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论文,写一篇课堂教学教后感。

镇级教学活动:

1、每个乡镇的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每学期在镇中心中小学讲授一堂或两堂研讨课或观

摩课,组织全部的课改教师观看交流,由镇级以上的中小学校语文科组长组织负责。

2、每个乡镇的中小学语文课改教师每学期在镇中心中小学进行一次网络课例的观摩和交流评价,由镇级以上的中小学校语文科组长组织负责。

县级教学活动:

1、县(市、区)教研室组织实施“二三四评选计划”。即是每个县(市、区)每年组织评选二节优秀课例(光盘)、三篇优秀教学设计、四篇优秀教学论文上送市教研室,参加全国性“三优”评选,由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小学语文教研员负责。

2、以镇中心小学、中学为单位,每一学年准备一堂优质课例参加县级评选,县教育局评选出优秀课例参评市级优秀课例的评选,并将优秀课例推荐参加语文出版社的全国性

“三优”评选,获奖课例出版发行并向全省、全国推广。

3、每一位课改教师每学期写一篇课改论文,或教学经验心得等交乡镇中心学校,推荐优秀论文交县教育局评选,评出优秀论文参评市级优秀论文的评选,并将优秀论文推荐参加语文出版社的全国性优秀论文评选,部分优秀论文可以在语文出版社的中小学《课改实验》上公开发表,同时还可以结集出版。

市级教学活动:

1、在语文社的支持下,市中、小语会每年进行教师伯乐奖的评选,将课改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全国公开发表较多,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多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作品可以向《语言文字报》推荐)

2、在语文社的支持下,市中、小语会每年进行课改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将语文课改实验研究中突出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3、由教育局主办,积极开展每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倡导“书香”社会,开展读百本好书的活动,让广大的中小学生读万卷书,形成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以学校为单位,开辟读书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的朗诵会、作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

4、每一学年进行一次语文版教材的回访活动,利用本次活动,由教育局组织全市的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优质课和公开课的讲授和交流,促进中小学语文的课改,小学语文由曾桓恩老师负责,中学语文由林建忠主任负责。

5、在各县(市、区)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市的“二三四评选”和“三优”评选活动,由全市中小学课改教师参加,各县区教研员负责本县区的组织落实,最后由市教研室组织专家评选。

6、为提高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每学期举办一次新课标教材教改论文评比和一次优秀教案评比,由全市中小学课改教师参加,分县区和市两级进行。

上述成果,可以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教学研讨会或课改观摩会(以上具体时间由市教育局根据工作安排来定)加以展现,组织全市课改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教育教学、教研考察活动

每学年由市教育局组织全市课改教学能手和课改标兵组成粤北、粤东中小学语文考察交流小组,与揭阳、河源等地进行中小语文课改交流,加强区域合作,相互沟通课改经验,实现区域联合,资源共享。

5、课题研究活动

由市教育局统一计划安排管理全市中小学语文的课题研究,组织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实行课题研究负责制。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主持: 组员:

(1)小学语文总课题:

总课题的组织、策划、实施、管理与总结主要由课题小组的主要成员负责。子课题的选题目录:(2)中学语文总课题:

总课题的组织、策划、实施、管理和总结由市教研室莫尧道负责。

子课题的选题,由各县(市、区)组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师确定实验课题。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本系列课题研究计划是时间较长的一项实践研究性活动,计划安排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主要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前期理论研究准备工作。时间约三个月。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主要是展开行动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内容分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时间约两年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通过反思和总结,形成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方法体系的建构。时间约四个月。

课题组织与管理形式

市教育局教研室与各级教研室在今后五年内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监督和课题成果的推广与实施工作。

七、教改评估体系开发规划

(一)教师课改成效评价

根据新课标教材,重新建立试题库,以指导语文教学的方向;由市小语会每年组织一次教科研成果展示会,奖励教学、教大研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并出版全套《教研成果集》。

(二)学生成绩评价

语文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考试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形式,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包括听力测试、口语测试(含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操作能力测试(包括查字典的能力、查找课外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测试)和书面测试(含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习作能力的测试)。其中前三项的分值分别占10%、20%和10%,书面测试占60%,口语测试可以在平时(考试前)进行,听力测试和查字典等也可以和书面测试同时进行。

要运用多种方式,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过程。(1)建立学生评价表——根据评价的需要,列表格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专项评价(如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也可以是语文教学的综合评价。

(2)建立学生展示台——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展示(包括成果、进步情况等),例如学

生优秀习作展示,朗读、背诵课文展示,积累好词佳句展示等,以夺红旗、贴星星等形式,以学生评学生的方式公开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3)要建立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各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汇集在记录袋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含进步过程)的依据。

总之,评价要体现每学段的目标,并突出每学段的重点。同时,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语文课程评价要因地制宜,评价的标准要根据各地语文教学发展的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以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八、学科规划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中小学英语学科规划在市、县(区)二级领导的重视和直接领导管理下,分部分阶段实施,具有严密的组织保障。

(二)人力资源保障:在梅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中小学英语的省内外专家梯队和全市的教学骨干,在专家的定期指导和教学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下,梅州市中小学英语学科课改规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资金保障:在出版社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活动开展的经费也有一定的保障。

梅州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课改规划制定课题组

2004年5月14日

第五篇:浅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人的文化素养、情感、人格和教养的综合表现。2011年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在学生的教育中要“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如果一味追求语言华美、结构精巧,技巧娴熟,而轻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忽视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技巧训练做出的文章无疑都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单薄而贫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鼓励学生阅读写作中有真实的感悟

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特长,张扬个性,培养创造力。培养学生写作个性,首先要发现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进而给予肯定及大力支持。要积极鼓励学生表现具有个性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重视学生观察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论学生是构思巧妙,还是想象丰富;是思维深刻,还是语言富有文采;是技法高超,还是语言有个性,总之,只要有独特的个性,就应积极鼓励。

注重感悟,要善于利用教材,突出教材的导引作用。长期以来,语文课仅仅是语言文字课,忽视了语文教材中大量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其实教材所选的作品涉及到多方面的精神,有孟子的“舍生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对自我追求、对人性的认识,有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从精神培育的特点出发,注重感悟,通过心灵的体味、精神上的熏陶,促成人格、信仰等的形成。如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不应当通过空洞的说教来进行。依托《最后一课》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以在小弗朗士的后悔和陆游对往昔“铁马冰河”生活的怀念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人文感动,进而转化为自觉主动的思想行为以指导作文实践。

二、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有生活的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而教材中获得的感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转化为主动行为。要让学生学会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也可运用到其他方面,解决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

注重体验,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站在特定的角色角度去体验和思考生活,从而获得不同的人文体验。如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在面临母亲和儿子的矛盾时,你会怎么样处理呢?是否也会像文中的“我”一样,爱幼先尊老,共同谱写一曲家庭的赞歌呢?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的爱是在丧母、赋闲等特定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尤其是月台送别的场面,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老子云: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言,由此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我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样表达父爱的,我又将怎样来回报这份爱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选材拟题训练、材料选角训练、话题评说训练。

三、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有心灵的释放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可见,教材与生活中的感悟体验毕竟是假想的,只有自己去亲身实践,才能使之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下载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情商”

    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情商” 1、情绪智商的正式提出及其内涵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人才价值认识的提高,智力开发越来越受到众的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不......

    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的一些实际做法长春市第九中学李金花 长春朝鲜族中学 赵永安 长春市第九中学 韩春广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

    在散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散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近期,教育部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它主要包括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拓展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拓展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分教改”课堂模式探究 东方明珠学校 郑 蕾 内容提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素养 贾丽娟[大全5篇]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素养摘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它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开放......

    在体验感悟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体验感悟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所谓体验,是指学生在接触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内心需要出发,通过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设身处......

    以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以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集中反映了体育与健......

    在活动中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活动中提升班级凝聚力 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起点,班级凝聚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切实培养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呢?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