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

时间:2019-05-12 16:3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

第一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多数都有流血、抽血的经验,对血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血液的成分、各成分的功能并没有多少了解,因此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复习导入到具有运输功能的血液,并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引入血液构成——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比较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区别方法——自主学习掌握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为主,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但由于学生在自主观察和学习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全面性,因此,教师应加强指导。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补充,使学生对血液各成分尤其是血细胞的功能和区别能够清晰明了,同时也体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血液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一节内容,它和血管与心脏共同构成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又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并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知识,了解食物通过消化和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也了解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血液进行运输。学生对血液虽然很熟悉,但多数情况下并不清楚血液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必须让学生亲眼看看血液的成分,认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要联系生活实际来介绍它们的功能,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也不太熟练,教学中适合采取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形式、小组竞赛等形式,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医院里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以及简化的血常规报告单 学生:预习并完成学案,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

观察法——观察血液静置分层图,结合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分析血液的成分 实验法——观察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特点

自主学习法——课前预习并完成学案,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交流讨论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单,根据血液的功能尝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投影:

1.食物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后随什么被运往全身各个细胞?

2.在肺泡处经过交换进入肺泡外缠绕的毛细血管中的氧气通过什么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根据这两个问题的复习导入本章的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那么,血液具有什么样的成分又是如何完成运输功能的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本堂课的学习。

二、互动授课

(一)血液的成分

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血液的认识。学生:血液是红色的、有腥味、会凝固等。学生:汇报学案中的自主学习1。

老师:把搜集到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复印若干份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血常规的化验项目分析血液的成分可能有哪些?

学生:说出报告单上面所有的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学生也会把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淋巴细胞等当做是不同的血细胞成分。老师可以适时的告诉学生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老师:演示加入了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分层实验装置,再通过课件展示血液分层图,出示问题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化验单分析,阅读教材后回答:血液分成了几层?每一层的成分是什么?

学生:血液由不同的成分构成,所以加入抗凝剂后会分层,分成了三层,上半层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半层暗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薄薄的一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老师:我们看到报告单上有各种成分的英文名称,请同学们找出三种血细胞及血红蛋白的英文名称。

学生: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血红蛋白——HB 创设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血常规化验报告单猜测血液的成分,再亲眼目睹加入了抗凝剂后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让学生将教材上的内容和感官的认识联系起来。

(二)血液的功能

老师:血液的各个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完成自主学习2)

教师总结: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教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各种血细胞的真面目?(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教师给出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观察讨论: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血

细胞?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我们无法观察到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一样容易观察到吗?为什么?

学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学生:红细胞呈红色,数量多;白细胞呈球状,体积比红细胞大,数量没有红细胞多。(学生在介绍的同时,教师分别出示红细胞、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图片,帮助学生辨认)教师:为什么不容易看到血小板呢?

学生(思考):血小板太小了,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数量也不多,所以在显微镜下很难分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热情,不仅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加深了对三种血细胞在形态、数量上的特点,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血液的组成,了解了血浆的主要功能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不同的血细胞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形态特点,那么,三种血细胞各自有什么结构特点及功能呢?血常规报告单如何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

第二篇: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热孜古丽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流动的组织——血液》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而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成员关于血浆、血细胞的扮演角色的自我介绍,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观察血液分层图来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分组介绍三种雪细胞来掌握血细胞的功能,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2)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说教法

血液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初一学生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充分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

同时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视频录像、图片及FLASH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分组讨论法

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因此,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关于血浆,教师只需做简单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个血浆的绝大部分,这既与血浆的功能密切相关又可以为后面介绍无偿鲜血作铺垫。关于血细胞,教师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时,应该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发生物观察人血涂片炎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课件(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图片,结合简短的说明。),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对为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是其命脉,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那么这个运输系统叫什么呢?

这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和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引入课题。

2、推进新课

(1)展示资料认识血常规化验单

你能读懂这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吗?项目一栏中的RBC、WBC、Hb、PLT 各代表什么含义?通过测定值能说明什么问题?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用课件展示血液分层图(更直观,不照搬教材)

设问:样品分为几层,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样品血分几层?各层是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血液的什么成分?(不要求学生立即给出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适时予以点评)

(2)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通过血液分层现象观察到的最上层过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血浆成分示意图,并提问:血浆包括哪些成分?请推断血浆的功能(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3)血细胞的成分及功能

角色扮演:

全班学生分三组分别扮演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角色。

每组选一名代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自己的。

红细胞

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应内容,找出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之后通过发问:“红细胞为什么能运输氧?”引导学生描述血红蛋白的特性。

白细胞

展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抽象的生理过程)

血小板

幻灯片显示思考题:当皮肤划破流血体视显微镜之后,一会儿血就会自然止住,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会初步说出与血小板有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

(4)血细胞的概念图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血细胞的概念图,并适时予以引导(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总结

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大家能否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呢? 通过黑板板书来总结本节课。

4、练习

5、板书设计

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同时解决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学生笔记的难题。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按照“面向全体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如设计导入情景时,从自身出发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创设问题情境时,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和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本节课容量大、节奏快,但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去认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表现出了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等特点。

(3)充分利用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特别应用显微镜连 接到白板,使学生通过白板看到显微镜下的结构,很新颖,收到了预期效果。

(4)三维目标具体、清晰,并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2)由于教学时间紧迫,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准确,通过试讲把握的就比较准确了,效果好!

第三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体会

教 学 体 会

新课程改革提倡营造高效课堂,这需要教师在多方面下功夫,其中一点就包括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面。因为如今各种媒体诱惑越来越多,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一节课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效果自然不会好。如果采用信息化作为教学手段,利用多种媒体组合,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并辅助以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可以达到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科教师要有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只有具有了使用的意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地调整教学,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基础。例如,我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懂一些基本的如PPT、WORD、画板的使用,可能对搜集到的资料还要做一些视频的修改和剪辑工作,这需要我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这里要求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有不怕麻烦和耐心学习的素质。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还要求教师有很好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课间制作过程中,可能某些问题是你所无法解决的,这时候你需要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往往,你自学半天,还不如别人的一句话的指导。再者,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整合的进程。

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它仍然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根本上来讲还是要为课程教学服务,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还是要更多地考虑到课程的需要。

第四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沔城回中陈敏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意味着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上努力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血栓、人体血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试管中血液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为什么对失血多的病人要及时输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求知,科学的精神;通过家庭小医生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质疑使学生更好的省晤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目标方面,血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最为关键,像血浆的组成、作用;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让学生了解就足够,不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逐步学会比较图片,分析数据的能力。在情感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献血以及正视抗生素(后者是后来才发现可以深入的点)。

我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反思能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也是一再学习的过程。经过梳理我发现在以后的教学上还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更突出一些,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另外,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可以参考练习册来明确教学的主干,而我这两点都没有达到,在今后的备课过程当中,第一:要进行有梯度的练习;第二:多思考,把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第五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描述血液队成分及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c.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三.课时分配:1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及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于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展示课件)学生讨论,引入新课。2.新课讲授(读图实验,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及分层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试管通过实验处理过的血液,下面我请一个同学起来简单的讲述一下这个实验的做法。

生: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的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师:现在请认真观察并思考:(出示课件)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各呈什么颜色,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

生:试管中的血液分成了………………………………

师:(给予一定评价和鼓励,板书。)很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到医院看病,有时医生会让我们做血常规化验。你们都知道血常规化验单上都有那些内容吗?

生:(摇头)不太清楚。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出示课件)接下来我们一同来看一下。请同学们在阅读血常规化验单时,着重看项目和测定值两栏,并结合着友情提示,了解RBC、WBC、Hb、PLT英文缩写所表示的含义(出示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两栏成分并相互讨论)。

师:结合着加了抗凝集的分层的血液和血常规化验单,你认为血液可能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各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上?小组讨论。

生:通过探讨我们小组觉得血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叫血浆;下层深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还有上、下层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部分应该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板书)

师:回答的很好,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知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师: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出示课件)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组织? 生:组织是……………

师:好,那么,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呢?

生:血液中有很多血细胞,这些血细胞与液体状的血浆共同构成了血液,有运输体内物质的功能,所以说血液是一种组织,又可以流动,因此就把它称作流动的组织。师:这个同学分析的非常好。不过我给咱同学再补充一点,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都有它自己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我们人体内的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也各有其主要作用与功能,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出示课件)血浆:

师: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出示课件)它里面溶有多种物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着分层血液图和血浆成分示意图,看一下血浆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生: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0%,还含有血浆蛋白,约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占3%,这些物质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生:血浆中还含有这个图中没有标明的物质,它们是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很好。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通过血浆的成分,推断一下血浆的功能呢?

生: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师:很好,(边评价边板书)分层的血液上层是血浆,下层是什么? 生:是血细胞。

师: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血细胞。血细胞包括哪几种细胞? 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

师:大家回想一下,血液分层后,血细胞在血浆的下面,呈什么颜色? 生: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呈白色。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同学们,你们有过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这是显微镜下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吧。(出示课件)师: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细胞? 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板书)

师:好!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呢?

生:红细胞数量多,体积小,没有看见细胞核,不染色就能看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的大,数量少,有细胞核,只有经过染色才能看得清楚(板书)师:好。观察的非常仔细。你看到血小板了吗?为什么看不到? 生:可能它啊太小了。………..师:下面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三种血细胞。首先来看一下红细胞。

红细胞:

师:刚才同学们在显微镜下看到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老师告诉同学们:红细胞的正常数值是:男:(4---5.5)×10¹²个/升;女:(3.5----5.0)×10¹²个/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并一起探讨一下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示课件)

生:比刚才光学显微镜下的清楚多了。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红色。……….师:上节课有同学问血液为什么是红色。这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红细胞就呈红色了。血红蛋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特性,(出示课件)

生: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板书)

师:好。请同学们来当小医生,小明同学经常面色苍白并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请根据生活常识分析一下他可能患有什么病? 生:可能是贫血。

师:请你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建议他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生:首先到医院看病,然后适当多吃些营养品。因为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所以我建议他多吃一些含铁质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肝脏、豆腐、牛肉等等。白细胞:

师:刚才我们在显微镜下还看到了一种数量比红细胞少,但个体比较大的血细胞,有哪位同学知道它是谁? 生:它是白细胞。

师:结合着老师给你的图片,(出示课件)你能描述一下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吗? 生: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数目比红细胞少。

师:(板书)回答的非常全面。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10)×109个。

白细胞的个体比较大,在特殊的情况下它可以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大家猜测一下白细胞去干什么呢?它会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放录像)好,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白细胞能将细菌包围、吞噬掉,这样可以保卫我们的身体。师:(板书)有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外伤发炎的情况?

生:前段时间我的手被小刀划伤流血了,伤口周围红肿、发烫,后来有些化脓,到医院作了处理,没几天就好了。

师:也许有不少同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下面我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原因因为当时伤口没有及时消毒处理,病菌就侵入到伤口内。体内的白细胞就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病菌侵入的部位,去吞噬病菌,伤口周围就出现了红肿发炎的现象,那些英勇的卫士----白细胞在吞噬了许多病菌和死亡的细胞后,也英勇的牺牲了。脓就是它们的尸体。这一次明白脓是怎么会事了吧。血小板: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用塑料带盛水,如果塑料带被针扎了一个小洞,水会怎样呢? 生:水会源源不断的从塑料带中流出,直到流干净了。

师: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有时我们磕破了点皮,出血了,你不用管它,它自己就止住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血液中含有血小板。刚才有同学说看不到血小板是因为它太小了。的确如此,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也不规则。同学们可以看一下电镜下血小板,(出示课件)它的正常数值是:(100---300)9×10个/升。根据刚才老师说的请你想一想,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呢? 生:有帮助止血的作用。

六.知识小结:

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七.布置作业:

查阅血友病和血栓的相关知识。

八.板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

血浆

还有其他养料废物 成分:主要是水,功能: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止血和凝血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土龙山中学

李婷

下载《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大肚川中学 刘峰 一、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第二章)后,氧经呼吸系统(第三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人教版)(五篇范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

    流动的组织--血液的教学设计5篇范文

    公开课教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第四章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刘阳[大全]

    生物送教下乡《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龙江县头站乡中心学校刘阳 有关血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都见过血液,也有流血的经验;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血......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篇)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创新整合点 1.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用白板软件的聚关灯功能作为显微镜视野,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2.采用图片、动画和......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实验教案 时间:2017年3月 地点:生物实验室 教师:穆小军 教学目标 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