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全鸣波)

时间:2019-05-12 16:2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全鸣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全鸣波)》。

第一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全鸣波)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全鸣波

【一】、学情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积累的生活常识不多。因此,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声像同步、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动态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各种奇异的变化。通过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学习,拓展思路,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这样,既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不会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第3册第八单元第30课《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四】、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六】、教具: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我读完谜面最后一个字,你们才能举手。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很好。第一个谜面是这样的,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我是什么? 生:我是云。

2、师:嗯,她肯定听得很认真,小耳朵特管用。第二个谜语: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我请这位小朋友,因为他是听完最后一个字才举手的。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生:我是雪花。

3、师:说得真好!第三个谜语: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我是什么? 生:雹子。

师:真好!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大谜语。告诉我,想读吗? 生:想读。

4、师:你们真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请大家打开课本,老师听一听,谁读得最好听。自己读,老师一个一个来听。(学生读,教师巡回倾听。)这个大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生:水。

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

1、师:大家都猜出来了。老师把他请到了黑板上(师贴画)。请大家打声招呼。

生:水珠娃娃,你好!

师:水珠娃娃,这个称呼真好!

师:水珠娃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投影出示词语)

生:飘浮、暴躁、灾害。

师:很好,每个字都读得很准。下面我们一起读。顺着读

生:飘浮、暴躁、灾害。

师:反着读。生:灾害、暴躁、飘浮。

2、师:请看第二组词语(投影出示词语)。谁能够读? 生:红袍、雹子。

师:读得很好。特别是“袍”送气,“雹”不送气。一起读。生:红袍、雹子。

师:真好!看看,“袍”和“雹”像一对兄弟,但有不一样的地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偏旁不一样。

师:请把话说完,继续说下去。

生:“袍”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衣字旁,右边是个“包”。师:那么“雹”呢?

生:“雹”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雨字头,下面也是一个“包”。

师:小朋友,其实像这——类的字,我们已经学过。比如提手旁的是什么字?

生:抱。

师:足字旁的是什么字? 生:跑。

师:老师给大家编了两句顺口溜,我们来记一记(出示)。

生: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

师:真好,看你能不能给“袍”和“雹”也编句顺口溜。试试看? 生:有衣穿红袍。

师:对了!有雨是——生:有雨是雹子。师:真好!如果我们这样记,就会很快汜住。、为了更加好听,老师将“雹子”改成了“冰雹”。(出示顺口溜)一起读顺口溜。这位小朋友特别好,渎之前先把胸挺一挺。开始。

生: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有衣穿红袍,有雨是冰雹。

3、师:下面我们再看第三组词语。(出示词语)谁来读?

生: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师:很好,老师最喜欢大家有这样的自信。虽然看上去生字很多,很可怕,其实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就像这位同学一样。来,自信的小朋友一起读——(生读)

师:有一个字,老师要给个小小的提醒。“庄稼’’的“稼”单个读第四声,在词语“庄稼”中读轻声。跟老师一起念一遍——生:庄稼。生:淹没庄稼。

师:去掉拼音,谁还能读? 生: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词语之间连得要紧一些。(生读)如果请你只读第一行,你会发现什么? 生:第——行都是做好事,第二行都是做坏事:

师:老师发现你不但反应快,而且很聪明?、我们——起先读水宝宝做的好事——

生: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师:我们再读读水宝宝淘气的时候做的坏事—— 生: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三、读文探究,理解感悟

板块一:我会变

1、我们知道这个“我”在课文中是一位小小的魔术师,它会变,这位小小魔术师是谁?他会变成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44页,自己读课文,读完了告诉老师这位魔术师的名字。这位魔术师的名字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多么厉害的魔术师啊,它都会变什么呢?自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我是怎样的变的呢?谁来读文中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 生:水宝宝变成了云,变成了雨,变成了雹子,变成了雪,师:还有补充吗? 生:水宝宝变成了汽。师:(板书)汽 云 雨 雹子 雪。

2、出示: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师:这时水宝宝变成什么了? 生:云。

师:噢,变成了一朵飘浮的云。这里有一个词“飘浮”,你看云高高地飘起来了,请你再读一读。生:读词语。

师:是啊,同学们看,水被太阳一晒,变成汽,升上天空,一个小水珠可不够,无数无数的小点儿连成一片,就成了云。师:还有哪个小水珠也学会变云了?(指名读)

3、课文中是怎么形容“云”的?(指生读句子,出示课件)

4、你们看,课文用了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把云的三种颜色写出来了,让我们感到非常神奇。你们愿意读吗?自己读一读、指生读

5、你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小魔术师水是很会打扮自己,它给自己准备了不同颜色的漂亮衣服,是什么衣服呢? 生: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

师:那它分别是什么时候用到这些衣服的呢?

(你说的是晴天的时候是吗?睛空万里,白云朵朵;快下雨的时候,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早晨与傍晚,那是朝霞与晚霞啊!)

5、有了这不同的衣服,云可美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漂亮的云吧!欣赏(蓝天白云、乌云密布、朝霞、晚霞)

喜欢吗?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美?(学生练读)指名读(这个小朋友还不是特别喜欢)(这朵云笑眯眯的,多可爱啊!)(看你穿上漂亮衣服得意的样子,谁来挑战他?)(瞧你读得美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吧!)还有很多小朋友想夸夸自己的衣服吧!我们一起读(齐读)

6、师:是的,地上的水变成了天上的云,流动的水变成了飘动的云,无色的水变成了多彩的云,水真是一个魔术师!水这么会变,要感谢谁? 生:太阳。

师:对,读书的时候,不能把太阳给忘记。一起读整个自然段。(生读)

7、当云在空中飘浮着,遇到冷风时,它又会变成什么?(指生说,出示课件)云有时候变成小硬球,有时候变成小珠子,有时候又变成小花朵。真会变。

你看,这个小朋友读懂课文了,云遇到冷风会变成雨、雹子、雪,雨、雹子、雪分别是怎么回到大地上来的呢?看大屏幕,谁会填,先自己轻轻填填看:

(出示:飘

落 打 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___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___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___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指名说,同意他的看法吗?水珠是_________,雹子是______雪花是______ 那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呢?为什么不能?那你来说说看该水珠该怎么读?雹子呢?能加上个动作吗?

是啊!语文在很多时候都要求用词形象准确,所以小花朵最轻最柔是飘下来,小硬球最重最有力是打下来,小雨滴不轻不重刚刚好是落下来。同学们有信心读好这一段吗?自己练一练,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指名加动作读,齐读,有没有小朋友能把三种变化背出来吗?(表演背)

8、小朋友想一想,这小魔术师还会变什么呢?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水变成什么吗? 师:同学们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再给大家猜两个谜语,请看(屏幕出示,生读):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遇风可飘动,日出开始散。生:雾。

师:秋末冬初的早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大雾。水还会变成什么?晶莹透明像水滴,光滑圆润像珍珠。夜晚来天明去,又爬又滚真顽皮。师:是霜吗?生:不是霜,是水珠。师:比“水珠”更好听的名字——生:露珠。老师这里也有小魔术师在变化,看谁知道他们的名字。

早晨,我躺在小叶子上,人们管我叫_______ 夏天,雷阵雨过后,我挂在天空,人们管我叫_______ 秋天,我像小白花洒在地上,人们管我叫___________ 到了冬天,我变成一块块玻璃,人们管我叫____________ 小结:水真有趣,它真会变,会变成汽、变成云、变成雨、雹子、雪,还会变成露珠、霜、雾、彩虹、冰呢!

板块二:我的家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太神奇了,水竟然有这么多变化!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水?指名说一说

2、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交流:水平时生活在哪里呢?(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

3、你见过池塘吗?池塘里的水怎么样?(引导学生理解睡觉)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句?小溪里的水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黄河吗?黄河里的水又是什么样的呢?细心地同学会发现“像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这些动词时人类才会做的事情,作者把它们用在了水的身上,把水当成人来写,这种手法就叫“拟人”。(板书:拟人,带学生齐读两遍。)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可以使用这种修辞手法。

4、填空理解水的可爱:平常,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

5、播放课件,师配上画外音解说。

6、引导学生读出在小溪里慢慢的散步,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奔跑,并体会在江河里奔跑。读出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感觉。

师:水娃娃的旅行真有趣啊!你发现了吗?水娃娃遇到的伙伴越来越多,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气势,他旅行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怎么样,能用你的朗读加入到水娃娃的队伍中去吗?

好,那老师请第一大组同学来当池子的水,第二组同学当小溪里的水,那你们组就是江河里的水,第四组就是大海里的水,好,先进入状态,拿好书(轮读),齐读(哎,注意了,轻一点,别把水娃娃吵醒了,4、水娃娃的生活真丰富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哎,轻一点,别把水娃娃吵醒了,哦,不错,散步是很欢快的,)

板块三:我的脾气

学习第四自然段,进一步认识水。

过渡: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结合板书)看,雨、雪、雹子回到地面后又将变回到水的模样,水就这样不断的循环变化着。可是要真正认识水,了解水,还要熟悉它的脾气呢。小朋友到课文中找一找,水有什么脾气呢?生自由读课文

2、来,谁来说,水有什么脾气?(温和、暴躁)师板书,这是一对反义词,小朋友知道什么地方的水是温和的吗?

这些水可以做什么呢?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呢?(出示晶莹宁静的水,可以___________)3、水暴躁的时候,又做了哪些坏事呢?(播放暴发洪水的图片)

4、你看懂了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是啊,水一发起脾气,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许许多多人无家可归,许许多多人变得贫困穷苦,甚至有许多人失去了亲人朋友,同学们,我们离不开水,可我们也不希望有这样的洪水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是吗?刚才同学们看到了水温和与暴躁时的样子,请你轻轻读课文,看看谁能把水的两种脾气都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两个小朋友对读,还有小朋友想读吗,那好,老师请女生读温和时的水,男生读暴躁时的水,注意,水有不同的脾气哦!

5、人们为了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同学们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呢?(建水库、植树造林)你懂得真多,瞧,这是长江上的三峡水电站,人们造起了大坝,利用水来发电,水再有脾气也得乖乖听我们使唤。植树造林也是好办法,绿色娃娃的本领最大了!

6、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涓涓的溪流„„美丽的水圈构成了万物生长的源泉。(蓝色的地球)水是万物生长的乳汁,水是生命的摇篮,有了水,才有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你能为水写写赞美诗吗?能写一句,不错,能写两句,能干,能写三句,真了不起!

写一写:因为有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看一看(轻轻读诗歌)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花儿开得灿烂。

因为有你,鸟儿唱得响亮。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因为有你——水 世界如此美妙!

四、回顾全文

升华教育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我是什么了吗?教师擦去课始写的“?”号

2、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些什么呢?你有什么体会?教师相机出示:水是生命之源,请合理利用水资源!

3、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五、扩展练习。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水的变化、水在自然界的不同形态,还知道了水对人类的贡献。同时我们还知道了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写话当中,也可以学着作者的样子去写日记,写作文。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我会变: 云

雹子

雪(冰 霜„„)

我的家: 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我的活动:睡觉 散步 奔跑 唱歌 跳舞 开大会

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

第二篇:教学设计(波跃)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简析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孩子在复述中生长语言!二.、教学目标

根据此教学重点及其课文本身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件和板书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核心目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难点都是对“实验过程”这部分内容的复述。突破这一重难点的策略主要是先弄清实验的经过,再按照一定的顺序,紧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天火之谜》,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火之谜的天火就是雷暴,在天火之谜未解之前,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可怕的天火,可怕的雷暴。

2、播放ppt(雷暴视频),谁来给这段视频配音,请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是呀,长期以来,这雷暴一直被人们视为天火,一直是个谜。

2、ppt出示:第二自然段

3、师质疑:同学们,这段没写解谜,我觉得是可有可无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天火之谜的谜是如何揭开的,是读者最关心的,也是作者要重点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既而思考:这个谜是怎样一步步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2、师生交流:

师:读书说先要把书读薄了,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解谜

师:解谜分几步?哪三步? 观察——推测——实验

(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来把这解谜过程简单的说一说)

过渡:这样说虽然简单,但不能吸引读者。会读书,还要把书读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个过程写详细,写生动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Ppt出示自读要求: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富兰克林是如何观察和推测的,从中你看到一个这样的富兰克林?(2)师生交流: 观察的仔细

推测可否换成猜测,为什么?Ppt出示两个句子。对比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学习第4自然段

(1)ppt出示自读要求:自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写“风筝实验”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师生交流:

过程:准备——实验——成功

师质疑:同学们,“风筝实验”四个字,作者却用了写315字的大篇幅来描写,但其中大都是跟风筝实验没什么直接关系。你找到了吗? 交流:

A、Ppt出示: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师生讨论:这些语句这文中有什么作用?

是的,这些环境描写说明当时天气的恶劣,从而更加突出了风筝实验的不容易与危险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师板书:环境渲染

B、ppt出示: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直直的竖了起来。

说一说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 师板书:形象 生动(画面感)

C、ppt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什么叫“欣喜若狂”?从哪里看出他的“欣喜若狂”? 成功了当然欣喜若狂,关于三个“!” 关于短句子。短而有力!

Ppt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我的实验成功了!我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语言是情境的真实表达!)★D、复述,表达

师:同学们,我们要想把“风筝实验”说完整,就得抓住顺序说过程;我们要想把“风筝实验”说得绘声绘色,还得抓住环境渲染,生动形象的语言。

谁能来用自己的语言将“风筝实验”绘声绘色说个大家?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听听富兰克林是怎样向那些嘲笑他的人庄严宣告的吧!出示并齐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听听富兰克林是怎样向全世界的人庄严宣告的吧!出示并齐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Ppt出示:富兰克林人物图片

师:他认真观察,大胆推测,勇于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震惊了世界。然而,在荣誉和成功面前,富兰克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又经过20多年的实验,富兰克林终于发明了避雷针。他就是这样对科学不懈的追求。

Ppt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

(五)关注写法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后部分(对比烘托手法)

课文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惧怕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三、拓展迁移 绘声绘色说故事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伽利略的学生在人们的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实验证实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师:同学们能根据所给的故事梗概,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将这个故事说的绘声绘色!你打算用上哪些方法?

第三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鸣蝉)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的:

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四首诗的思路。

2.通过抓手法、意境和主要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感悟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内容和思路。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内容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与重点辨析欣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鉴赏《再别康桥》

一.新课导入:听朗读录音,谈感受。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生于富商家庭。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xù),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新月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写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文其代表做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拉拉》《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等。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被林雨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2.背景: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里。1922年8月下旬返国。

1928年秋诗人再到英国,重访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当时,诗人拜访完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并一直让他魂牵梦萦的剑桥大学,他没有见到他的英国朋友,只有美丽的剑桥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他慢慢走过这熟悉的校园,回忆着难忘的求学岁月;他深情地向夕阳下的康河问候,轻轻地和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同年十一月在回国的船上,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魅力的一篇。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

三.听朗读录音,确认生字,然后竞读课文。

畔()荡漾()荇()榆()篙()斑斓()笙箫()

四.赏析全诗: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从文章的眼睛推断,这首诗抒发的大致是什么情感? 离别之情。“再” 交代了这是诗人再一次离开,“别”可以说是离别、告别,也就是再次告别康桥。

临别之际,诗人向康桥的哪些对象一一做了道别? 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等。

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些诗离别的对象都是人,而《再别康桥》却由人间向“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自然物转移,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这可谓作者构思新颖之处。1.第一节:挥手作别云彩图(难分难舍的离情)

“轻轻的”反复,“西天的云彩”拟人,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要特别注意“轻轻”这个词。因为它反复了三次,反复的目的在于强调诗人动作之轻微。让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掂着脚尖,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诗人是怕打破康桥的宁静和美好才“轻轻的”来去的,反映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和留恋不舍之情。

怎样理解作别“西天的云彩”? 傍晚适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正如“秋”“雨”中写离别能泻染出这特定的意境一样,同时作者是别西(方)而东去,因此别“西天的云彩”.。

2.第二节:河畔金柳倒影图(更加欢喜和眷恋)

采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因“柳”与“留”谐音,送别时人们往往都有折柳赠别习俗。真是伤心不过灞桥柳呀。可见,诗人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霪雨霏霏。(《诗经》)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金柳”为什么像“新娘”? “金柳”有新娘妩媚、色彩光泽鲜艳好看的特点。“金柳”有新娘柔美的姿态。把柳比做新娘有怎样的效或者说好处呢? 生:把无生命的景物比作有生命的人,温润可人。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没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心中的地位。金柳美的不敢让诗人正视,只能低头看她倒映在水中的艳影。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艳影”在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谁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娘呢? 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3.第三节:青草水底招摇图(更加欢喜和眷恋)

在诗人的眼里,“泥”是“软泥”,“波”是“柔波”,草是“油油的”。这样的修饰有怎样的效果呢? “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让人有亲近的愿望; “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招摇过市”中的“招摇”都是这个意思。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也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本来很一般的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却变得如此美好。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

正因如此,诗人才愿怎样? “甘心做一条水草” 做康河里一条普通的水草,特别是“甘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

采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轿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4.第四节:榆阴浮藻清潭图(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这里的潭即指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这里游玩。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般的梦。清泉→虹→梦:再深化,回答了为什么“留恋”这个问题:①景美②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自己的梦想。“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暗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作者在康桥有过许多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六)赏析第五节 采用比喻手法写榆树下的清潭。参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见《语文读本》第三册),可知这所谓“榆阴下的一潭”即指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人景,诗人的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5.第五节:撑篙漫溯寻梦图(感情达到高潮)

设问、拟物和夸张手法使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高潮。

6.第六节:黄昏夏虫沉默图(情绪低落静思默想)

诗人幻想后最终还得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怎样 “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看似一对矛盾呀? 不矛盾,因为笙萧是在诗人心理响起的。虽然此时诗人内心波动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在矛盾中达成统一。诗人说:“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究竟是谁在沉默? 是诗人。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倒是诗人自己因为想到离别在即而沉默了。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侧面烘托的手法。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把情感抒发得委婉含蓄。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明明是自己喜爱康桥,可诗人竟“自作多情”地说青荇“在水底招摇”,在向他招手致意,欢迎他的到来。

本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7.第七节:招手惜别云彩图(悄悄作别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这一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句式相似,节奏相同,文字也差不多。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最后一节用“悄悄”替换了第一节的“轻轻”,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悄悄”渲染了一种无边的寂静,从而强化了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情感,多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情绪,升华了情感。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排出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之感。

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五.总结诗歌特点: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全诗以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其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2.意境鲜明,具有三美: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音乐美:A,每节用韵基本相同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1)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多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2)多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之变成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对白话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新月诗派灵魂的徐志摩与闻一多先生更是居功至伟。

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4.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六.作业:

课后练习一;针对徐志摩“回归自然”的问题,写一段200字的评论文章。

七附: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内容 情感 现实(1)飘然离去

金柳

水草 欣喜昂奋 寻梦(2-5)清潭

星辉

现实(6-7)飘然离去 凄婉哀

感情主线是惆怅的哀惋的离情。第一节奠定了难舍难分的基调,第二、三、四、五节是对康桥美好的回忆,进而由此产生“寻梦”的幻想,第六、七节,又从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思。因此主线是离别之情的“愁——乐——愁”。梦醒了,才知道无路可走的悲痛。

第四篇:李林波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品》新课 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第八讲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丹凤县商镇中学 李林波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了解目前的国际形势、时代主题,并分析对我国的影响。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理解我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材料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所处的环境,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我们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我们先来看看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板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一:学生翻阅课本和内参等资料,搜集各国和地区之间密切往来的事例和现象。

归纳: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已经发展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活动二:展示资料和课本相关结论观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显著特点。(板书)

一、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归纳:(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注意点:影响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是否改变了目前和平和发展主题?

问题:中国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背景和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板书)

二、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活动一:翻阅查找资料,条理化整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注意观点的条理性、准确性、正确性和用语专业性)

(一)地位和作用(板书)

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性大国

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的重要力量,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二)机遇和挑战

学生依据课本条理化整理;

教师做完善强调归纳;

提问:中国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来源,与和平、发展主题有什么关系?

活动二:5分钟理解性记忆,比谁的记忆更全面,表达更准确。

活动三:中国为了迎接机遇和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国内外困难获得更大发展,制定了哪些发展战略、基本国策和政策措施?

结论:中国应该清醒的认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挫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板书)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国家角度:清醒认识困难和风险,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个人角度:树立全球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合作、参与意识;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本领。

注意点: 这两个知识点属开放性问题,应该紧依课本,全面深入思考,灵活作答。

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复习,我们了解了目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时代主题,了解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中面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使命和责任。

板书设计:

一、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二、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地位和作用

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性大国

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的重要力量,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二)机遇和挑战

三、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国家角度:清醒认识困难和风险,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个人角度:树立全球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合作、参与意识;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本领。【学习自测】 1、2011年4月,金砖国家峰会在我国海南举行,我国政府表示,将致力于进一步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彼此间的互利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表明(c)a.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我国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德国媒体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世界重大议题均无法获得解决,从气候保护、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到联合国的改革等等。”这说明(b)

a.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最大

b.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中国已跻身为世界强国 d.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让世界感受“中国行动力”

材料一:德国时间12月4日,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首次在大会期间举行“中国角”活动。

材料二: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新奥集团仅就推广天然气应用131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6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55万吨、二氧化硫38万吨、氮氧化物23万吨。此外,英利集团、比亚迪等众多国际知名的中国民营清洁能源企业,也都是节能减排的积极践行者。通过此次“中国角”活动,有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社会将深入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行动、成就和进程。而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的通力配合和卓越贡献,让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一种“中国行动力”。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首次在气候大会上举行“中国角”活动,说明了什么?

(2)中国政府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第五篇: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

西滨中学

汤文耀

一、教学内容:欣赏、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介绍、欣赏、分析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使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增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划拍视唱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

2、难点:准确掌握附点节奏、弱起节奏、高音的科学发声。

四、教法:欣赏法、听唱法、示范法、图像法、创设情景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音响

六、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几张图片,猜猜是哪里?

2、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鼓浪屿风景视频,介绍鼓浪屿的得名。

3、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鼓浪屿有关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

1、播放《鼓浪屿之波》MTV,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情绪来演唱?

2、简介《鼓浪屿之波》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张藜、红曙、钟立民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在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

(三)、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划拍视唱简谱

3、学生跟着音乐用“U”模唱旋律,教师提醒学生“U”的正确发声,要求学生自行找出歌曲的难点,并由教师示范,解决难点。

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旋律(一遍),然后进行填词演唱。教师提醒学生歌唱的正确姿势、呼吸、正确地咬字等。

5、歌曲演唱情感处理:师生讨论后,课本中标出p----mp---f---p

6、学生完整演唱《鼓浪屿之波》,教师及时给与肯定、表扬。

7、欣赏合唱《鼓浪屿之波》感受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介绍有关台湾的名胜古迹及歌曲

2、表演活动:将学生分成两组(大陆组、台湾组),大陆组表演诗歌朗诵《乡愁》,台湾组介绍《阿里山的姑娘》视频等

(五)、课堂小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海隔不断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情深,海峡两岸的人民日夜盼望着祖国统一,同学们,为了实现祖国早日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我们共同努力吧!

(六)、布置作业:

1、背唱《鼓浪屿之波》

2、课后收集与海有关的音乐作品

下载《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全鸣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全鸣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刘波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刘波 【教学目标】 1、 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全英教学设计

    Teaching contents: Oxford Primary School English /fun with english 5B Unit 1 Teaching aims: Four skilled words: Four skilled sentence patterns: Three skilled......

    波的图象教学设计

    《波的图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振动图象到波的图象,由原先的对单个质点的研究到对大量的质点的研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能力上的提高。有了对波动图象的比较清楚的认......

    学波洛克叔叔作画 教学设计

    学波洛克叔叔作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行为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初步认识......

    波点地毯(教学活动设计)

    小班美术创意活动:波点地毯 活动目标: 1、欣赏“怪婆婆”——草间弥生的作品,尝试运用大小、色彩不同的圆点点,装饰长长的地毯。 2、通过找点子游戏、欣赏、讨论,了解不同的圆点......

    “波的形成和传播”的教学设计

    “波的形成和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条件; 2、知道机械波的种类——横波和纵波 3、明确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

    乡愁教学设计(刘云波)

    设计理念:文学评论家唐建新说“ 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教学设计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人的心情。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