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时间:2019-05-12 16: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一篇: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理解凝固的含义.5.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难点】 1.对熔化的理解.2.对凝固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概念和性质的理解.3.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别.【教具准备】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试管两支、石蜡、冰、火柴、坐标纸、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 2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

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

师 教师演示蜡烛“流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生:熔化.师 教师播放炼钢厂炼钢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生:熔化、凝固.师 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9-14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定、规律,以及晶体、非晶体的不同点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

熔化

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 举例说明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生:冰冻的黄河解冻;固态的铁、锡等金属丝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是熔化,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等,这些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为液体?

(2)冰在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相同吗?

学生提出假设与猜想:(1)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应该不断上升;(2)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应该不同.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论证.(为了让学生发挥团结协作且更好地完成探究实验,教师将整个班级的同学分成6个科学研究组,每个小组推举一个小组长)

组长组织讨论:(1)怎样设计实验,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装置?(2)怎样组装这些实验装置,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使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组讨论并汇总,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讲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①先调整石棉网的高度,再调整铁夹高度,使温度计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实验时为了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③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④实验过程中分工要求一人报时,一人报温度值,一人搅拌,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照顾仪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冰与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实验参照示例,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

实验探究冰与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实验参照示例)A.设计并进行试验:

①我们利用冰和石蜡进行实验研究.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盛有冰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可以使试管均匀受热.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冰和石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③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再过3min后,停止加热.④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所测温度,将所有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标在方格纸上,然后再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冰与石蜡熔化的两个图像.提示: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冰受热均匀,注意采取以下措施:(1)试管应选择较细的,从而增大冰的受热面积;(2)冰不宜过多;(3)加热应缓慢,使试管内外温差保持在2℃~3℃.B.分析论证:

①从描绘出的图像容易看出,冰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如AB段图像,此过程中冰仍是固态);当温度达到48℃时,冰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冰的温度保持不变(如BC段图像,此过程中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当冰完全熔化完后,温度继续上升(如CD段图像,此时冰处于液态).②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由图像可以看出,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如石蜡熔化图像中AB段所示).C.探究归纳:

①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②不同物质的熔化情况不一样,有些物质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③有些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所测数据描绘冰、石蜡熔化图像.【师生互动归纳总结】:①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收热量;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需要吸收热量.三、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解答下列问题: 师 什么是熔点?能不能用锡锅熔化铁?

生: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锡的熔点是232℃,低于铁的熔点1525℃,故不能用锡锅熔化铁.师 观察下列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晶体熔化时,____热,温度____;非晶体熔化时,____热,温度____.(2)常见的晶体有冰、钻石、水晶以及各种金属;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塑料、沥青、石蜡.(3)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①晶体____固定的熔点,非晶体____熔点.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③非晶体熔化时由硬逐渐变软,最后变成液体,晶体没有由硬变软的过程,而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生:(1)吸保持不变吸不断升高(3)①有无②保持不变不断升高

凝固

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 什么是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有怎样的关系? 生: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师 晶体和非晶体溶液的凝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致冻坏?

生: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降得太低,从而避免菜被冻坏.师 48℃的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

生:48℃既是海波的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5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

1.因为高山上终年气温低,大多数时,其气温在0℃以下,低于雪的熔点,故终年雪不化.2.C 3.C4.晶体80吸热

1.本节课通过对冰和石蜡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过程中,有三个易错点要让学生理解:①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有哪几种存在的状态;②溶化和熔化、融化的区别;③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也不一定降低.3.对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展开,为学生留下了继续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第二篇: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温度》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

温度》知识点归纳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0℃1℃同上。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

第三篇: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了解冰箱的制冷原理.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冰箱制冷原理.【教具准备】玻璃片、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新课引入】

师 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请同学们积极思考

并发言.生:应该可以吧,比如固态空气清新剂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甚至消失了.这就是固态的空气清新剂直接变成了气态,并飘散到空气中去了.师 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固态物质是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那么气态物质是否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呢?请大家举例说明.生:气态物质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比如深秋和初春时出现的霜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体小冰晶.师 同学们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升华和凝华.【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22-25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冰箱制冷原理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

升华 凝华

一、教师向学生演示“人造雪景”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樟脑丸消失,再将一枯树枝放入烧瓶内,这时便可以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变成雪花状.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疑问:这个实验真神奇,樟脑丸粉末是如何跑到枯树枝上的?

师 同学们问得很好,这个实验涉及了两个物态变化,首先是固态的樟脑丸粉末在受热后,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这个过程就是升华,然后是气态的樟脑丸遇到冷的枯树枝又凝结成了固态樟脑丸,这个过程叫做凝华,我们一会儿再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1.升华: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2.识别升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二、学生分组实验:利用课本图12-36碘的升华进行实验验证,并回答下列问题:

师 指导学生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这说明碘发生了____现象.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甁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____现象.现象灯泡或日光灯管用的时间长了,管壁会变黑,这是因为钨在高温下为____气态,又在灯壁上____为黑色的固态钨.生:升华凝华升华凝华

师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后试着回答:舞台上的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是如何形成的?解释人工降雨.生: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大量吸热,周围的温度快速降低,使周围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淡淡薄雾;将干冰“喷”入高空冷空气层,干冰很快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这时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口袋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B.路边的“雪人”没有融化却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 C.霜的形成

D.碘放在火上烤一烤,产生紫色的气体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辨别升华现象.升华现象就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樟脑丸、雪、碘都是固态,后来都变成气体,故选项A、B、D都是升华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不属于升华现象.答案:C

三、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 什么是凝华?你识别凝华现象的方法是什么?

生:像霜的形成那样,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识别凝

华现象时,也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师 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也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凝华现象.生1: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2: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生3: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出现,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树枝,在树枝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雾凇”.例题2(多媒体展示)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正在跑步的人嘴中呼出“白气”

解析:A项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属升华;B项中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冰晶(冰花),属凝华;C项中湖面的冰晶是由水冻成的,属凝固;D项中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由此可见,本题选B.答案:B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师 我们知道汽化和液化互为相反过程,熔化和凝固互为相反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相反过程.已知一个过程为吸(放)热过程,则它的逆过程一定为放(吸)热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试着来分析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生1:我们在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把装着固态碘的试管放入热水后,出现了固态碘升华成碘蒸气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热水对碘加热了,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生2:我们把装着碘蒸气的试管放入冷水中时,出现了碘蒸气凝华成固态碘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碘蒸气遇冷放出了热量,因此碘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2)物质升华时吸收热量,凝华时放出热量.2.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并讲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多媒体课件)

(1)我们可以把物质的三态分为低能态(固态)、中能态(液态)、高能态(气态),如图所示,当物质由低能态向高能态变化时要吸热,反之则要放热,从图中可知,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在判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时,对物态的“称呼”日常化用语导致我们判断错误.如“烟、粉”一般由固体小颗粒组成,为固态.“雾”、“白气”、“汗”一般由小液滴组成,为液态.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电冰箱的构造,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冰箱的制冷原理.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水之旅中的物态变化(多媒体展示)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6作业1 2 3.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

1.(1)液化(2)液化(3)升华(4)凝华(5)凝华(6)液化(7)汽化(或

蒸发)2.升华凝华

3.河水蒸发到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发生了液化,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淡淡的白雾.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2.我在教学中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态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

学习重点,因此我在这里没有过多讲解实验设计.3.用碘做升华、凝华实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物质,但是碘蒸气有毒,做实验时必须把它封闭起来,以免影响学生健康.

第四篇: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课时 汽化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液体(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交流探讨知道生活中的汽化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热现象中的物理规律.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难点】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新课引入】

师 请同学们思考: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到了空中.师 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态向气态的转化——汽化.【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6-19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等内容,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

汽化的方式一:沸腾

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 举例说明什么是汽化?

生:像水变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师 汽化有哪几种方式,什么是沸腾?

生: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二、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师 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4)水沸腾后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5)最后水煮干了,水去哪里了?

师 上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先不着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并讲解,帮助学生完

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多媒体课件)

(1)设计并进行实验.(2)实验过程中的“三观察”.a.仔细观察:沸腾发生的部位和剧烈程度: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是说,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对比观察:沸腾前后物理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c.定量观察: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左右时,每隔1min(或2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3)实验现象:随着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不再升高.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描绘水沸腾图像,并分析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实验结论.师 为什么水沸腾前内部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表示疑惑.(估计学生暂时无法给出答案,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情况的印象)

教师总结: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后,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后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师 请各小组代表积极举手发言,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生1: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生2: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生3: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生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1.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2.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液面上气压不同,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在不同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水中加盐或糖,沸点升高,加入酒精沸点降低).3.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汽化的方式二:蒸发

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 什么是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什么?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什么?

生:只有液体表现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将衣服展开,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动.师 请同学们将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 生1: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清凉的感觉,用手扇时会感到更凉.生2: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制冷作用.生3: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得慢,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生4: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制冷作用.师 蒸发和沸腾有什么异同点?(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回答)

生: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表面和内部吸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1作业2 3 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 2.C 3.B

1.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虽然沸腾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学生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呈现出探究活动较为详细的探究过程,如实验后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画出图线,分析数据,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可提出“怎样使水尽快沸腾”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突出实验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2.教学中,突出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从蒸发快的晾衣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利用课堂学生小实验——在手背上滴、擦酒精,让学生感知蒸发有制冷作用,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以此培养学生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3.教学中,在得出沸腾的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后,我将沸腾和蒸发现象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蒸发和沸腾的理解.

第五篇: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案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难点】

1.对熔化、凝固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理解.2.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别.【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9-14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定、规律,以及晶体、非晶体的不同点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拓展探究】 熔化 凝固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5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1.本节课通过对冰和石蜡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过程中,有三个易错点要让学生理解:①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有哪几种存在的状态;②溶化和熔化、融化的区别;③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也不一定降低.3.对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展开,为学生留下了继续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下载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件: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