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6:3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

麦酷网原创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存在的问题

组织和设计好班级活动是集体观念形成的基础,是班级发展的催化剂,然而,纵观一些班级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缺乏明确目的,教育性不强

班级活动具有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开发智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可以增加审美情趣,进行强身健体,有助健身等等多方面收益。良好的班级活动可以发挥教育的综合功能。但有些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时,不注意思考活动目的,认真设计指导活动的开展,只片面满足于娱乐性,满足于让学生嘻嘻哈哈,一笑了之,不注意活动的教育性,偏离了组织和设计班级活动的初衷。

例如,曾看到一位老师在组织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整个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表演自己排练的小品,却没有让学生深入体会活动的内涵。由于缺乏指导,小品质量也不是很高。这样的活动,不仅没有对学生起到教育效果,反而起了反作用。

(二)活动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不能体现时代特点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要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这就要求班级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引进时代的活水,选择有时代感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而有些老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在组织和设计班级活动时,不注意紧扣时代特点,不注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注意符合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紧守老阵地,抱着老套套,凭自己的老经验,老思维,老调重弹,不给学生有选择机会,这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求知、求乐的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长知识才干,丰富精神生活。

(三)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班级活动要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就必须注意活动形式、组织方式的多样性。班级活动有广阔的天地,既有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甚至是三五个人自由结合活动;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扩大到校外;既要“走出去”--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也可以“请进来”--请生产能手、科技人员做辅导,请英雄模范做报告„„使活动既有教育性,又有趣味性。

实践中,许多班主任老师没有深入去研究、探索,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计和组织的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给他们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独立地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怎能激发学生兴趣,让活动充实,有效?

麦酷网原创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麦酷网原创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四)不注意系统整合,整体性不强

整体性是指班级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教育力量都要成为一个系统,用整体的教育思想指导整体的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实现的整体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的最高境界,而有许多老师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时,却忽视了这一点。

从活动内容看,一些老师往往片面理解为,班级活动就是德育活动,而没考虑到它还包含智、体、美、劳诸方面活动,没有从整体教育进行考虑,没有形成全面的信息网络,这样,学生就得不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发展。

从活动的全过程看,也存在不注意活动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各个活动之间互不关联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老师在设计活动之前,缺乏整体、长期的计划,想到一出是一出,随意性大。

从教育力量看,许多班主任不注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功能,忽视争取各科教师的支持,向他们咨询,请他们协作,孤军奋战,活动封闭,结果是花了很大力气,却没达到预期目的,活动的效果不佳。www.xiexiebang.com

(五)不注意活动规模、频率,不易操作

一些班主任老师在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时,热衷于追求大规模,主题突出,认为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结果几个活动搞下来,老师、学生精疲力尽,怨声载道,反而得不偿失。

在活动的频率上,有的班主任每学期组织的班级主题活动的次数过多,使学生花费很大精力在活动上,这必然会冲击学生学习,造成一些人静不下心来学习;而有的班主任怕麻烦,组织的活动又过少,这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只有恰当控制活动的规模、频率,才能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又易于操作,让活动起到应有的效果。

麦酷网原创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如何组织班级活动

如何组织班级活动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小学,大家应该有共识,就是活动非常多。活动可以教育人,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素养,活动可以加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等等,活动带来的好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而且孩子们大多热情高涨,喜闻乐见,积极参与。

那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觉得还应该从下面几点出发:

一、统筹策划,找准切入点

一个活动布置下来,老师不要急于开展,而是想想如何做到高效,学生乐于参加,向老教师请教,向同学要点子等等。寻找较好的活动切入点,少走弯路,增加活动的兴趣,以免浪费了时间,活动到最后还没搞好。

二、安全第一,确保活动没有遗憾

所开展的活动,大多户外活动比较多,而且孩子也愿意走出教室门,甚至是校门。例如校运动会,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之上,加以选拔、适当训练,其中就要做到安全。运动员发挥拼搏精神,其他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尤其是安全服务方面的事。例如搀扶等。

三、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有的活动,几名,十几名同学就可以完成。比如征文比赛、出黑板报、朗读比赛、小歌手选拔„„但是如果只让他们参加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成为了少数人的表演,也违背了教育实质。比如小歌手比赛,可以先在班级里搞一个比赛,每人都可以参加,但为了节省时间,先在小组内自主开展。这样学生不仅愿意,还能真正的发现人才,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再例如,出黑板报,可以采取分组竞赛、轮流的形式,每组选拔一两个带头的,做到人人参加,人人有事情。

四、及时总结,提高活动效果

每一个活动,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育、提升。及时恰当的总结、表扬是必须的。表现好的,成绩大的,大力表扬,树立典型榜样。培养了学生进取精神、勇于奋斗精神。表现不大令人满意的,鼓励他们“失败乃成功之母”,做到不灰心,不放弃。真真正正体现了活动的意义。

第四篇:《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体会

班级,一个小集体,却充满了情与爱,它是师生用智慧和艺术描绘的迷人世界。这个世界曾给学生无数的感动和无穷的力量,这个世界曾教会学生许多知识,培养学生许多能力。为使这个世界能更有凝聚力,成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都因为这个集体而骄傲自豪,让每个学生都发挥特长为班集体增光添彩。这就需要我们每位班主任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一方五彩斑斓的活动舞台。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往往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在所有集体成员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学生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活动的集体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集体”而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良好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是形成这个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做好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班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地方。日常的教育教学就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其长处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走到自己的最高峰,尤其对于班主任来说,更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的长处的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组织和设计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

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白,某些班级活动给与学生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正当需要,更是一次良好的锻炼。通过锻炼, 学生更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知不觉给他们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前进的动力。

(二)班级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活动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是学生萌发了自信,激活了新的憧憬.在班级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良好个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应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舞台上创造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戏剧”来展示个性和锻炼个性。

二、有利于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班级是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境。班级活动会为学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和机会。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对于班主任来说,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办法就是设计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深理解,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三、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是一种教育集体。它是建立在各个学生的个性积极发挥的基础上,但又不是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简单综合。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由此可见,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每个集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班集体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健康发展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参照群体,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斜滩中心小学

胡盛辉

第五篇: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

民勤四中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干部的能力要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活动是班级教育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桥梁。

班级活动具体包括班级团队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参观旅游活动、公益劳动等。

一、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级活动?

1、主体性

2、趣味性

3、非功利性

4、时代性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全校性的活动

2、班级内的活动——自主、自发组织的活动

三、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设计的要领:

1.配合学生的需要与身心发展规律

2.结合班级组织结构与发展特性

3.注意方案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4.注意活动实施的安全性

5.有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

(二)组织班级活动的步骤

1.确定活动的选题

2.制订活动计划,落实组织工作

3.具体准备工作

4.活动实施

5.班级活动展示

6.活动总结

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新视角——团体心理辅导

1、何谓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2、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

(1)发展性团体

(2)训练性团体

(3)治疗性团体

五、班级团体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是学校团体工作的形式之一,是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运用班级的特性,为班级学生提供发展性的服务。通过班级团体辅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能力。

第一部分:促进大家互相认识

一、目的:

1、帮助班里同学尽快熟悉,增进学生之间了解,增强新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2、帮助班里同学尽快融入班集体。

二、活动举例

名字的故事、猜猜我是谁、猜猜他是谁

猜猜他是谁

目的:增进学生之间了解,增强新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时间:30-40分钟

准备:照片、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操作:

1、准备阶段:全班同学把自己在童年、少年时期的照片各选一张上交,背面写上名字。

2、竞赛:将这些照片打乱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或做成幻灯,以抢答或小组竟答的方式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以活跃班级气氛,消除大家的紧张、陌生的感觉,拉近彼此距离。(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参与其中)

猜猜我是谁

目的:增进学生之间了解,增强新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时间:30-40分钟

准备:卡片若干

操作:

1、提前让大家准备,把自己的名字编成谜语,或把本人的主要特征写在卡片上

2、由主持人提问:猜猜我是谁?(难度比上一活动大,可以用选择题的方式,提供一些姓名,让同学自己判断选择)

第二部分:新生适应

目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时间:约40分钟

准备:《乌龟与乌鸦》的故事,事先布置学生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

操作:

1、游戏:乌龟与乌鸦。

(1)先请大家两两结队组成1组,面对面站好。接着选择角色,一个扮“乌龟”,另一个扮“乌鸦”(可猜拳决定)。

(2)预备姿势站好(教师与班里一个同学示范:两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面对面站着,每个人双手掌心相对)。接着公布游戏规则:等会儿我会讲一个关于乌龟与乌鸦的小故事,请大家注意听。当念到“乌龟”时,扮演乌龟的人要用双手去夹对方的左手或右手,对方则把手甩向背后来躲避。念到“乌鸦”时则二人角色互换,即扮乌鸦者用手去拍乌龟,乌龟设法躲避。只要碰到对方的手就算赢了一次。

(3)问学生是否明白了游戏规则,明白之后,成员两两结队玩游戏。

乌龟与乌鸦

森林里的池塘边住着一只小乌龟,他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一天,乌龟在外面玩,突然看见一只乌黑羽毛的乌鸦在天上飞,边飞边喊:“兄弟,快跑,巫婆来了!”乌龟连忙把头缩进壳里,乌鸦则躲进了池塘边的茅屋。

过了一会儿,乌龟见周围没什么动静,探出头来一看,才发现刚才乌鸦看到的既不是巫婆,也不是巫师,而是乌云。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好心的乌龟把乌鸦请到屋里避雨,可是乌鸦看到乌龟家满地污泥,乌漆抹黑,就喋喋不休数落乌龟,乌

龟听了很生气就骂乌鸦无理取闹。后来,乌鸦把乌龟家弄得乌烟瘴气,乌龟不得不把乌鸦赶到屋外,弄得乌鸦呜呜大哭。

2、提问并引出观点:想法影响情绪,而情绪影响行为。

(1)你们刚才玩这个游戏快乐吗?是赢了的快乐还是输了的快乐还是都快乐?(都快乐。)为什么?(因为输赢都不重要,这只是个游戏)对,因为这仅仅是个游戏,无论输赢都没有什么利害关系。

(2)那如果我说赢了的同学会得到XX奖励,输了的同学则会受到XX惩罚,你们还会玩得那么开心吗?

(3)为什么同样是玩游戏,我们的心情会有变化?什么变了?(心态或看法)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的看法不同,心情也会不同,而心情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行为。有些同学可能因为过分害怕失败受罚而发挥失常。

3、结合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进一步阐述观点。

思考:到底是“谁拿走了我奶酪?”哼哼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认为哼哼一直这样等下去能等到奶酪吗?(不能)最后结果会怎样?(在饥饿中死去)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害怕改变,当环境已经改变,他不愿面对现实)所以这个结果是由哼哼的心态决定的。

唧唧在寻找新的奶酪的过程中,在走过的地方写下了自己的体会,请大家看看唧唧写的话,并思考每一句话说明了什么。(可分组讨论)

(1)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变化总是在发生)

(2)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要能预见变化)

(3)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尽快适应变化)

(4)尝试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享受变化的乐趣)

(5)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要有危机意识)

4、教师小结:

究竟是谁搬走了你的奶酪?是谁?自己?为什么?害怕改变?

面对由初中生活到高中生活的转变,很多同学可能也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很怀念初中时的生活。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适应?哼哼和唧唧的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第三部分:人际交往

一、目的:

1、让学生感悟到人际交往中理解、合作、信任的重要性。

2、建立信任,相互接纳。

3、促进合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举例

同舟共济

目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时间:30—40分钟

准备:胶版40张左右,快节奏的音乐,奖品。

操作:

1、同学们自由组队,每组人数相当,并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字。

2、规定起点和终点,其中距离一定要足够。指导老师向同学们说明游戏的规则:“假设起点和终点之间有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现在大家就站在这条大河的一边,每一组成员需要乘坐一只小船到达对岸,然后又从对岸返回。这些胶板就是飘浮在大河上的小船,游戏规则是看哪一组的速度更快,最先完成整个来回,但要注意:在前进的过程中,所有的成员都必须站在胶板上,脚不许落地,只要有一个成员的脚落地,就等于这个成员落入了水中,这时,这一组的成员都必须回到起点线,重新开始。”然后指导老师进行示范。(若成员较多可采取接力的方式)

3、活动开始,同时播放音乐。

4、活动结束后,随机在各组找一些同学谈谈感受。老师小结,并按名次派发奖品。

图画接力赛

目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时间:约40分钟

准备:教室内,黑板或白板1-2块。

操作:

1、将黑板分成3-4部分,团队组建好的3-4个队分列站好,每个队 对应一部分黑板。

2、教师介绍活动规则:各组根据所规定的题材(如:我们的未来),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充分讨论,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轮流接力将图画完成。要求每个同

学都必须动手,成员间可提供意见但不能代画,每人限画1-2分钟,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画完。

3、每组派代表进行解说。根据各组合作的程度、图画的新颖、解说水平等进行评比。

4、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无家可归

目的:体会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时间:20—30分钟

准备:宽敞的空间,快节奏的音乐。操作:

1、全体同学手拉手,围成圈,随音乐缓缓移动,充分体会大家在一起的感觉。

2、然后,教师突然宣布 “变,4人一组”,成员须按要求重新组成四人组,形成新的家,请那些没有找到家的人谈感受。

3、多次变换人数,让大家充分体验有家与无家可归的感觉。

4、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信任之旅

目的:体会人际关系中信任的重要性。

时间:20—30分钟

准备:宽敞的空间,人为设置的障碍。

操作:

1、班里同学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者的搀扶之下,沿着教师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其间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限时3-5分钟)

2、活动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如果时间充裕可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

 讨论:

(1)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

(2)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使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

3、教师小结。

趣味心理测试

目的:体会人际交往中付出的重要性。

时间:30-40分钟

准备:趣味心理测验

操作:

1、你带着以下五种动物:老虎(1号)、大象(2号)、孔雀(3号)、猴子(4号)、狗(5号),到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去探险,由于周围的环境危险重重,你不得不一一放弃,你会按什么样的顺序放弃?

2、学生将选择序号写在纸上。教师随机挑4-5个同学,让其公布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通常大部分人会选择先放弃孔雀,放弃的理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孔雀对自己最没有帮助,或认为孔雀华而不实,起不了多大作用。

3、问其他同学是否有持同样观点的,请班里选择最先放弃孔雀的举手问班里有没有同学选择最后放弃孔雀的?如果有说明理由。

4、告知学生答案的象征意义:老虎—对金钱和权利的欲望,大象—父母,猴子—子女,狗—朋友,孔雀—你所爱的人。

5、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1)尽管这个测验未必科学,但它揭示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通病,那就是我们通常更多的考虑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而较少考虑自己对别人的付出。

(2)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考虑别人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而很少考虑 “我能为别人做一些什么”,结果将会怎样。故事:天堂与地狱

乌龟与乌鸦

目的:体会人际交往中“双赢”的重要性。

时间:30分钟

准备:“乌龟与乌鸦”的故事

操作:

1、游戏:乌龟与乌鸦。

2、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1)请赢了的同学举手。赢了的同学有没有想过要给输了的同学一点鼓励?有这种念头或是确实在行为中体现出来的请举手。接着要举手的同学谈谈想法。

(2)输了的同学有没有想过要给赢了的同学一句真诚的赞美?

(3)对那些赢了的同学而言,如果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你一直是赢家,而对方老是输,你还会觉得快乐吗?有没有想过或试过故意输给对方?如果对方因为输得太多了,不想再继续跟你玩,转身离去了,这时你还会觉得快乐吗?

(4)教师小结。人际关系的几种模式:

你好,我不好;

你不好,我好;

你不好,我也不好;

你好,我也好

单方面的赢可能只会带给你一时的快乐,但双赢带给人的快乐要持久得多。

第四部分:自我探索

一、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需要的能力。

2、通过互动与分享,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3、学习接纳自我,自我肯定,提升自信心。

4、发掘自身潜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挑战自我,促进自我成长。

二、活动举例

20个我是谁

目的:认识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

时间:约50分钟

准备:1张白纸,1支笔

操作:

1、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同学示范,连续让他回答“我是谁”?当他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时,如“我是男人”,指导者告诉大家,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

2、然后教师让大家开始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至少写出20个。当指导者看到最后1位放下笔时,请团体成员在小组(5—6人)内交流。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一个个独特的人。

3、交流活动的感受,教师小结。

天生我才

下载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精选五篇)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与班级活动 班级,一个小集体,却是一方五彩斑斓的舞台。它是老师和学生用智慧和心血描绘的奇妙世界。它曾给学生许多知识和能力,也曾给老师们无数......

    班级活动组织反思

    班级活动组织反思 10091550202张利霞 时光荏苒,转眼间六周的日子就从我手缝中溜走。依然记得刚上这门课时的情景。老师说这门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主要由学生组织活动。还说不能......

    初中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应付检查专用)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是......

    班级活动设计

    班级活动设计 提交者:坐石乡洞头山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沈峰 活动策划缘起:农村有着开展班级活动的广阔天地,很遗憾,却为很多老师所忽视,把孩子们带进自然,带到土地上,在活动的同时,增进......

    班级活动设计(范文)

    一、指导思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劳动人民便开始提倡读书,书籍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如今的信息时代,一切飞速发展,如果不读书、不学习,那必将被社会......

    班级活动设计

    班会主题: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班 李玉梅 活动背景:(励志主题班会) 现在的学生,很多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少数甚至成为了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因此,通过本......

    班级活动设计

    争做“节约能手”班级活动案例 一.活动产生背景: 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但是在我们行知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被丢弃在角落里的半包饼干,垃圾桶里......

    班级文化建设与活动组织

    班级文化建设与活动组织一、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概念。 1、什么是班集体: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包括学生为主体,家长,任课教师)的教育培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