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

时间:2019-05-12 16:5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

第一篇: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

摘要:王绩,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在隋末唐初的**社会中,三仕三隐,最终绝意仕途,皈依自然,走上归隐道路。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思想状态及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人物,其诗歌对唐代五律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平淡”之美,自拔于但是绮靡的诗风,融情于景,物我交融,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关键词:王绩;诗歌创作;艺术风格及成就

王绩(585—644),字无功(“无功”①是他挂冠归田后,按照“有道于己,无功于时”的老庄哲理给自己起的表字),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郡望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他是唐初重要作家之一。

王绩出身贵族世家。他天资聪慧,少年时即能赋诗作文。十五岁,他便开始了干谒活动,奔走于权势显赫的杨素之门,受到名流薛道衡的嘉许。王绩渴望建功立业,期待得到权贵的赏识,从而干一番事业。隋炀帝大业年间,登孝悌廉洁科,担任秘书省正字,步入仕途。在这期间积极用世是他的主导思想。但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横残暴、荒淫奢侈以及上层官僚之间野蛮的明争暗斗。面对昏暗**的时局,他清楚地认识到建功立业希望的破灭,于是以酒纵情,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不理政事,屡遭弹劾。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辞官归里。在家乡绛州龙门县过了一段悠闲自在的隐居躬耕生活,云游四海,跋山涉水。此时隋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奄奄一息,行将就木,为了躲避战祸,他一直隐居山林。但他并没有完全遗忘世事,只要政治清明他还是会重返朝阁。很快唐王朝统治了中原大地,高祖武德初,他弃隐入仕,以前官待诏门下省。唐太宗贞观初,由于兄长王凝得罪朝廷重臣,招致报复,王绩受到株连,七、八年的待诏希望再次破灭,于是他借口身染疾病退隐归田。此时的王绩表面看似悠闲旷达,但实际上内心郁郁不平,因此只好以谈论玄虚、饮酒服药、纵意琴酒的方式委婉地发泄自己的愤懑。到了贞观中,他第三次出仕,担任太乐丞,终不得重用,此外善酿酒的太乐府史焦革夫妇相继去世,因此借口“天乃不令吾饱美酒”②,遂挂冠归田。一生三仕三隐,皆沉沦下僚,壮志未酬,最终一蹶不振,栖息山野,甘于寂寞。贞观十八年,忧愤而卒。临终自剋死日,遗命薄葬,兼预自为墓志。他的《自撰墓志铭》真实地回顾了自己坎坷的一生:“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才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时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来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世号东皋子。”

王绩的父兄仕隋,由于魏晋以来时局的动荡,王朝更迭,使这个崇尚儒术的家族也沾染了老庄的社会风尚,迷信阴阳历数。他的父亲王隆虽然是儒士,但也用天命之说来附会人事。长兄王度喜仙道,崇尚阴阳之术。三兄王通(即隋末大儒文中子)自命为当世孔子,但也酷爱神仙方术。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王绩从小就接受了儒、道、阴阳,乃至佛学等思想。他一方面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但另一方面又不守礼法,简放自由,凡事率性而为。伴随着朝野风云变幻,王绩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仕途之路的凶险,因此弃仕归田,走上归隐的道路。他一生坎坷多变的生活经历对他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王绩诗歌的思想内容

1、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批判。由于个人坎坷的人生遭际,王绩同隋唐统治集团有一定的矛盾。这类作品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专横残暴、荒淫奢侈以及上层官僚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例如《过汉故城》,这是一首五言长诗,由四十八句组成。诗歌

以汉长安城的兴衰为题材,通过对其由兴到衰场景的描述,诗人深刻地批判君主王室骄奢淫逸、专横残暴的生活,谴责了那些企图窃夺王权的“豺虎”们卑鄙可耻的行径,同时也指出封建君主的昏庸无能。正是这些众多的原因才导致“何其赫隆盛,自谓保灵长”的汉王朝的倾覆。我们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可知这首诗歌是他吊古伤今之作,对隋王朝的飘摇不定、动荡不安发出内心深切感慨。此外,还有诗歌《赠梁公》,该诗以历史上位高禄重而遭到帝王的猜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的悲惨教训来劝告梁公房玄龄要功成身退。诗中运用了范蠡、疏广二人的事例来增强说服力。这首诗不仅表现出王权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最高统治阶级内部的明争暗斗,以及爵禄富贵的幻灭无常。这种抨击时世的作品在唐初极为罕见,我们应该给予王绩肯定的评价。

2、山水田园诗。王绩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隐逸生活中度过的。诗歌表现出诗人对农村悠闲自得、惬意舒适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但在这类诗歌中,也时时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内心的孤独无依、寂寞苦闷。例如,王绩广为传诵的诗作《野望》: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从表面看,诗歌描绘归隐后农村的山野秋色,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但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二句诗人就以自问的方式写出自己彷徨无依的感受。颔联诗人带着这种心情远望连山秋色,用视觉的冲击把萧瑟的秋意渲染得更加浓烈,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接着诗人把镜头拉近写动态的近景,在萧索的秋色下,斜阳渐没,牧人驱犊而返,猎马带禽而归,闲适的感受让人陶醉其中。人们都有所事事,生活充实,这无疑更加触发诗人内心无所依靠的感受。“相顾无相识”,只好独立苍茫,唱出怀念采薇者的诗句。字里行间可以透露出诗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企慕以及内心孤苦无依的感慨,间接地表达了其对封建政治的愤懑和反抗精神。诗人的隐逸生活并不像陶潜那样可以做到完全得超然洒脱,而是依旧忧国忧民,心有所忧。

当然,王绩也有一些单纯反映清新自然田园生活的诗歌。例如,《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小诗。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颇具朴素自然之气。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东皋”点明诗人归隐躬耕的身份。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才把诗人对悠闲自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就构成了下两句描绘“秋夜喜遇”的背景。后两句写诗人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的轻微疲乏,怀着对隐逸生活的欣然自得与老朋友在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整个田野笼罩在一片月满之夜的明辉中,显得格外静谧和谐,空中到处又穿梭着星星点点的秋萤,组成一幅变幻不定的图案。夜萤的出现给安适的山村夜景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机,同时局部的流动也反过来衬托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整首诗中没有对“喜”做任何直接描写,但通过溶溶月光、点点流萤所构成的山村秋夜图,再借助“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的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的快意,那种与环境相契合的安适心境,以及共对良夜幽静的故友得意忘言的情景,都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

此类诗歌还有《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见,丛枝幸易攀。清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这首小诗清新淡雅,诗人把主观感受赋予山水自然以新奇的活力,情景交融,自然生动,颇具田园气息。

3、饮酒诗。王绩一生放诞饮酒,嗜酒如命,一辈子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传世诗作中,留下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酒不仅代表着一种生活习惯,而且象征着诗人复杂的心境。王绩晚年耽于饮酒,以酒纵情,与众同醉。正如唐代吕才《东皋子集·序》中所说:“或乘

车驾驴,出入郊郭,止宿酒店,动经岁月,往往题咏作诗。”王绩这种率性而为、狂放轰饮的行为透露出逃避世事的消极思想,表现出诗人深居山中寂寞孤苦的心境,但同时他的放荡不羁又是对礼教束缚的反抗,对黑暗混乱政局的强烈批判。例如: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过酒家五首》其二)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赠程处士》)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独酌》)

王绩极为效法两晋时期阮籍、嵇康、刘伶、陶潜等人不重名利、蔑视礼教、躬耕自取、放诞纵酒,亦诗亦酒的人生姿态。这些信息我们在王绩的诗歌中也不难发现,例如: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田家三首》其一)王绩追求阮籍的“懒”,嵇康的“疏”,相逢时的杯中真,独处写作的怡然自得。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醉后》)

在诗中王绩以阮籍、陶潜自许,决意应像他们那样随兴而饮,表明已一种人生短暂、以酒作乐的放达的生活态度。

王绩诗歌的成就可以说得益于他一生对酒的沉湎,酒给了他太多的诗意,他将诗、酒、人生紧密地糅合起来,酒中有景,酒中有情,美轮美奂,这不禁会想起他的一些酒香四溢的诗句: 风鸣静夜琴,月造芳春酒。(《山中叙志》)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过酒家五首》其三)稍觉池亭好,便宜酒翁香。(《初春》)

4、游仙诗。中国古代文人大多既爱老庄,又信神仙,王绩也不例外。无论是在隋末的乱世还是在唐初的有为之时,王绩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都格格不入,终究还是辞官归田。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心向道。他轻视名利,不守礼法,读道书,采药服食,甚至企慕修道成仙。例如《游仙四首》无一不透露出诗人对道教编造的三门八洞、金精石髓、仙姑真经、羽化成仙的企慕。在诗歌中他对自己跋山涉水,潜心访仙的过程进行细致描写,从而表现出他对仙道的痴迷狂热程度,同时也抒写出自己消极避世之念,以及内心苦闷之情。再如,诗歌《采药》也充分体现了王绩注重学习道教养生方术。全诗详细介绍了诗人采药的全过程及其道经的情况,显示了他熟悉道教养生方术及对道教的痴迷程度。

5、表现其他内容的抒情写志诗篇。这些诗歌有的托物言志,有的怀旧述志,在充斥着“应制”、“奉和”的应酬诗的初唐诗坛上也是难能可贵的。在《古意六首》其二中,诗歌描述了宝龟处身不慎,因此落入罗网,惨遭杀身之祸的场景,诗人运用比兴手法,以宝龟自喻,通过宝龟惨遭杀害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对动荡不安、起伏无常的政治生涯的畏惧,从而透露出其内心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希望隐逸避祸的思想。在《石竹吟》中诗人托物言志,感慨身世,归结到人生应顺从自然,不必以得失萦怀。诗人以石竹“常恐霜露降,不得全其生”的自况发出了“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的感伤,揭示执政者不但不重用人才,反而残害人才的恐怖时局。再如,《晚年叙志赠翟处士正师》从中可以了解王绩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退隐的人生经历,为我们了解封建制度迫使贤才志士弃官归隐的罪恶提供了真实可靠地材料。

二、王绩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成就

初唐众多的诗人沿袭齐梁余风,倾心绮靡,争作“应制”“奉和”之作,以华丽的词藻表现婉转妩媚的情意,而王绩则古调别弹,独树一帜。无论诗还是文都别具一格,成为洗却官体脂粉气息的第一人,摆脱了轻靡华艳诗风的束缚。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王绩的作品“气格遒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置之开元、天宝间”③。王绩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派,是六朝山水田园诗到唐代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为盛唐田园诗的繁荣开辟了先路。

王绩在艺术上形成了一种平淡疏野的风格,自拔于当时绮靡的诗风。他的诗不事雕琢,不像“宫体”和“上官体”那样铺列锦绣。语言通俗浅淡,情境质朴自然。例如《在京思故园乡

人问》,诗歌中用了一连串问句,在表现手法上颇为别致,语言家常化,明白质朴,通俗浅淡,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词藻修饰点缀,给人以优美清新之感。诗人多年在外,通过对孩童子侄、林木花果、茅斋深水等一系列的设问,使其隐藏在内心的思乡之情自然流出,亲切质朴。诗人表达感情、意境平淡自然,既不似狂涛喷涌,也不似深情缠绵,极富有自然气息。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王绩在诗歌创作中多用白描手法来写景状物,自然质朴,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淡远的意境。如《夜还东溪》,诗文素笔白描,不加点缀,用质朴的字句描绘出夜还东溪的画面,自然生动,极富感染力。

2、王绩诗歌中大多都是情由景生,物我交融,感情自然质朴。如《秋夜喜遇王处士》,就是通过对秋夜各种景色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情景交融。

3、诗歌中多处用典,用最精炼的诗词来表达最吩咐的思想感情,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如《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就用采薇的典故来昭示归隐的决心。再如诗句“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就化用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典故来变大自己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强烈反抗及壮志难酬的感慨。但有的作品中用典太多,刻意对语言进行雕饰。

4、在有些诗歌中,王绩受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用隐晦的比兴手法抒情写志。如他的《古意六首》就是运用比兴手法抒写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感受。

5、王绩善于写五言诗歌,对唐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名作《野望》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6、语言洗净浮华,不事雕琢,通俗浅显,有一种与“宫体诗”“上官体”的绮错婉媚截然不同的朴素美。

参考文献:

1、王绩《自撰墓志铭》

2、唐·吕才《东皋子集·序》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四九集部别集类二)

第二篇:王绩《野望》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注解:

①“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薇,是一种植物。

②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以琴酒诗歌自娱。)

2、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3、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描写手法:

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第三篇:王大绩作文专题讲座

王大绩作文专题讲座——

《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引导》

2010年高考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思索与回味。特别是高考作文命题,更给人许多鲜活的启示。高考作文命题虽小,但折射出来的问题却不小,可谓是从细微处切入了时代。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给笔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多地方的命题已逐渐摆脱“八股式”命题方法,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贴近现实,富有“时代内涵”。我们研究20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既能看出在过去一年里语文教学的导向和追求,又能找出命题的规律和特点,对2011年的高考起良好的预测和引导作用。

综观20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发现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点:

2010高考作文回顾

题型渐趋明朗,偏重材料作文

2010年各地高考作文的命题的题型,我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平分秋色,话题作文一枝独秀。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打破了以往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在今年的19套试卷中,新材料作文略占上风,为10个,分别是陕西卷、辽宁卷、上海卷、全国卷I、海南宁夏卷、福建卷、湖北卷、安徽卷、四川卷、山东卷;命题作文紧随其后,有8个。分别为江西卷、北京卷、江苏卷、广东卷、浙江卷、湖南卷、重庆卷、全国卷II;话题作文仅仅有一个,是天津卷。天津卷去年的以“我说九零后”为话题的作文是全国高考作文题中仅存的一个话题作文,今年也是仅仅这一考区以话题作文的方式出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很值得我们关注。按照高考作文命题一般保持三年连续性和一贯性的原则,2011年天津卷的作文题也很有可能是话题作文。这是倒是我们拭目以待的。

命题直面现实,关注社会生活

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生活可以说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突出特点。如浙江卷的考题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转换之间,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题中给的材料很具象,也适合学生引申发挥。谈的是与父辈的“文化反哺”,相信在这个网络时代,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关键在于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倡导是吻合的,在审题下笔前多反思、反省,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从而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

全国卷I的试题所给的材料是幅漫画,漫画画的是,四只猫正在餐桌上吃饭,丰盛的鱼摆在面前,其它三只猫都在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了一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这句话精妙至极,是这幅漫画的点睛之笔。漫画的本质就是讽刺,讽刺现实中的那些丑恶、痼疾,敢用漫画出高考作文,这说明我们命题专家已经有了直面现实的勇气,不管现实有多么的不完美,有多少令人愤怒的罪恶和不公,作为已经成人的高中生尽管需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方面,以培养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但同时必须具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做一个“真的猛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否则,一 味的遮蔽双眼,逃避现实,即使在学校里能侥幸得逞,保持一种伪天真,但到了社会上要么沉沦颓丧,要么愤世嫉俗,这些都不是正确对待人生的方法。而唯有直面现实,才能培养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这种直面现实的命题思路是以前所没有的,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现象。

强调生活体验,提倡独抒性灵

今年高考作文又一个显明的特点是都强调了高中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命题贴近学生实际。总的来看,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以人为本,关注生活,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提倡学生独抒性灵,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如广东卷《与你为邻》,可以写得很纯粹很家常,甚至相当“故事化”,而不会担心跑题偏题。事实上,日常中蕴藏着生命最奇崛的波澜。人生的千姿百态,都在日常时光里光怪陆离;困惑、迷惘、坚忍、刚强,都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生活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感喟,能使文字绝不雷同,呈现出万千气象。如果我是考生,会选择在最平常处下笔。是的,日常很平凡,但只要在平凡中求新求异,就能展示出奇巧构思、惊心动魄。

全国卷II的作文题,材料的主要信息聚焦于“世界读书日”和“浅阅读”,材料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出了几种对于“浅阅读”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读。每一个考生都不乏读书的经历和体会,可以在作文中记见闻、写体验、谈感想,这些都有利于考生抒写一个真实的自我。又如山东卷的作文题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理解“阴影与光明”,凸显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人生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好逆境与顺境、处理好面对人生中光明与阴影的时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也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人生,转向了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今年的命题意旨很明确,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如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更体现了这个特征。

这个作文题目时代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该话题利于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世界出发,写出他们观察到的世界,体味到的人间真情,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展示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个性。考生写作时不妨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可以写物质世界的丰富,也可以写精神文明的进步;可以写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亲人的温暖、校园的苦乐;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到自己构思立意的切入点,小处落笔,使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凸显出考生的个性特征。

富含哲理色彩,注重理性思辨

高考作文不仅是一次作文水平的考查,还让考生在写作时注重思考,接受人生的教育是今年命题的一大亮点。这在命题中的体现就是文题极具哲理色彩。如全国卷II的作文题,十分注重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要写好这篇作文,要在强调“世界读书日”的意义之后,表达出对“浅阅读”的明确认识。无疑,对于“浅阅读”可以从正面、反面或辩证的角度立论,关键在于观点明确,有细节上的展开。“浅阅读”恰恰与我们饱受争议的应试体制和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功利性阅读形成鲜明对照,它代表的是一种在知识中获得实用能力和愉悦身心享受的新方向。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更加平易近人,才能让阅读在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时代在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与各种的诱惑中抢占领地。材料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出了几种对于“浅阅读”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读,再 一次印证了高考作文注重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又如山东卷的作文题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理解“阴影与光明”,凸显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人生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好逆境与顺境、处理好面对人生中光明与阴影的时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用它作为材料来命题,思辨不言而喻。

今年命题最能体现理性思辨的要数安徽卷和上海卷。安徽卷所给材料是一首哲理诗,读而再作玩味,则能获得某种智慧和启迪: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从自然,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也可说是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绝对化。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哲理主要体现在“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上,在不同的地方,适合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推出在做其它事情上也是如此,要因地制宜,要符合实际情况。上海卷的是一篇带着哲理性的材料作文,这道作文题也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等。考生可以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耐得住寂寞,不要重数量不重质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浮躁,学会等待,要有更宽广的胸襟,为子孙后着想等角度展开等等,引导社会关注这一现象。

紧跟国际概念,倡导环境保护

环境关系着每一个人,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在今年的高考命题中也鲜明的体现了出来,就是紧扣当下的一些国际概念,包括这一次大家看到世博主题也是环保,事实上从2009年年底中国哥本哈根大会参加回来以后,我们对于环保的态度是今年的一个主旋律,所以我们看到像绿色生活,还有像关于捕鱼,鱼要从中国孟子的古训一直到丹麦的,我们怎么样来看捕鱼的事情,其实都是紧扣着时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它是给考生一个社会责任的思考,它让考生走出书斋去想今天一个中国人、一个大国对于世界的承诺。因为中国的环保在世界上一直受诟病,所以我觉得这些题目是正合适的。

2011高考作文展望

以上是我们对20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所作的简要的分析,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对未来高考作文命题无外乎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向。

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地,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和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止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于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惟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就是高考命题的方向,今年很多地方的作文题目都很明显地打上“自然”的烙印。二者强调的是,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 3 索取,掠夺!在自然中保有心灵的清纯和快意。那么,对2010年考生来说,这是应该值得关注的问题。

是关心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类的活动是离不开社会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作,那么,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亦如此。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时事,必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一直都是一个热点,一直深受关注,特别是今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特别多,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视野放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关注这些事件;如果我们只是把文章角度放在写“古人”,满篇全文与“古人”对话这些方面,怎能体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又怎能体现出对未来的想望?所以,考生如果希望在作文方面获得好成绩,除了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功底和写作技巧之外,还要对国事家事有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远离现实、比较虚的题目,恐怕不是高考试题所需要做的。

看重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今年部分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呈现出一种“换位”思考的趋势,从过去过重强调关注自我这一角度,转向于要学会关注他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只关注他人而已不注重自我了,也没有绝对化,而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四篇:野望诗歌赏析 王绩

篇一 :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案: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6.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带着不满于社会黑暗,不愿意堕身委服于现实名利之心退隐山林,然世人无有同自已志同道合的,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苦闷惆怅之情。

篇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诗句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第五篇:王绩野望赏析

王绩《野望》简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水乳交融。王绩的《野望》用语朴素自然,意境清新质朴,格外引人注目。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 景—— 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正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

下载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绩传(节选)原文和翻译(最终定稿)

    王绩一生性情旷达,嗜酒如命,被尊为“斗酒学士”,曾因出任太乐丞,可以喝到太乐署史焦革酿的酒,主动出仕。后因史焦革及其妻子相继去世,而辞官归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绩传(节......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

    王勃诗词鉴赏 一、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

    高考名师王大绩:作文高分

    高考名师王大绩:作文高分五大技巧 王大绩老师在访谈中强调,作文高分有五大技巧:1、记叙文适度含蓄,议论文鲜明亮观点,需要独到感悟和见解;2、议论文充分地写好两个自己熟悉的例子,......

    《野 望》赏析(王绩)(sn)

    《野 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

    听王大绩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王大绩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王大绩老师的讲座已经不止一次了,但每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词幽默、讲解生动,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讲述了他的语文观和教学经验。他......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

    浅谈王绩隐逸诗的艺术风格(五篇材料)

    安徽电大淮北分校汉语言本科论文浅谈王绩隐逸诗的艺术风格 姓名:朱卫茹 学号:1***8 学校:安徽电大淮北分校 指导老师:陈成文 目 录 摘要、关键词- 一、初唐诗歌1 1.隋代......

    听王大绩专家讲座心得体会5篇

    听王大绩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江华三中:黎良彦 3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永州四中举行的王大绩专家讲座―――解读高考。报告历时一天,王大绩专家的高考理论观深入我心,归纳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