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上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6:4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上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上课教案》。

第一篇: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上课教案

课题:爱因斯坦与原子弹(1课时)

课型:比较探究课型

上课时间:2014年5月12日

枣庄市第七中学 七年级语文

张成龙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搜集有关爱因斯坦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运用人物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及烘托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评价任务:

1、通过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在对比中领悟人物不同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视频:原子弹爆炸过程

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后同学们从中得知了这种武器的什么特点?原子弹的研制与谁有关?为何要研制原子弹,他的研制是要真正用于战争吗?在讨论研制前后爱因斯坦有着怎样的思想斗争,体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何种人格精神?

二、认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三、初读文本,感知内容。

1、解决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文本大意。

四、再读文本,揣摩探究

1、课文中写了爱因斯坦和原子弹有什么关系?写了哪几件事?

2、爱因斯坦对原子弹工程持什么态度?

3、勾画出描写爱因斯坦的句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又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质疑点拨)爱因斯坦和原子弹的关系:(1)、爱因斯坦被称为原子弹之父——他的公式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2)、他给罗斯福的信启动了原子弹的研究和制造。2)、课文重点围绕以下几件事来写:(一)说服罗斯福总统研制原子弹。(二)原子弹研制成功,爱因斯坦内心痛苦。

爱因斯坦对原子弹工程所持态度:一开始反对,后来考虑到德国法西斯的野心同意原子弹工程,并写信给罗斯福。当原子弹研制成功并爆炸给人类带来危害时,爱因斯坦内心极为痛苦。——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

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热爱科学、热爱和平的伟大人格的句子,可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勾画,请朗读能力好的同学带着感情朗读或者全班齐读,体会文中的感情和性格,然后总结爱因斯坦的优秀品质:热爱科学、热爱和平。教师在期间点拨总结作者在对爱因斯坦写作上独特的几方面:

1、文章并没有把他绝对神圣化,甚至也没有把在科学上的成就绝对化。

2、作者没有把爱因斯坦当作天才的偶像,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一个有心理活动过程的人,十分注意层层深入的表现他的情绪发生变化的过程。

3、得知法西斯德国正在进行原子弹研究,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虽然说话声音仍然“很低”,但是神情“很专注”。

小结:文本写出爱因斯坦在决定人类命运的关头的思想斗争,表现了疑问伟大科学家的洞察力合人道主义精神。

五、经典语句揣摩 谈谈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大自然把原子能禁锢着。我们有权利把它释放出来,用它杀人吗?

2.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阴影。

六、拓展提高、探究异同

1《居里夫人和一克镭》和《爱因斯坦和原子弹》都是写著名科学家的文章?两文的核心有何不同?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爱因斯坦在决定人类命运的关头的思想斗争。这和《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不同,居里夫人所涉及的是她的信念和美国公众的炒作之间的矛盾,而爱因斯坦面临的却是科学家的历史选择和良知之间的矛盾。)

七、作业:

1、搜集资料,谈谈原子能的利用及危害。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结合实际讲述原子弹的发展及功过,学生很感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对爱因斯坦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对他的远见卓识。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很关心,更认识到原子弹的重要性。

第二篇: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高二语文指导教学书(兼最小作业量)

课题:爱因斯坦与艺术

科目:语文

课型:精读

备课人:苏明芳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目标:

1、通过了解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个现实意义。

2、感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认识艺术的本质。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以及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的特点。重点:

1、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概括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及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联结背景,创设情境。

作者自述:20岁那年,我读到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季树写的一本物理书。在扉页上,作者用庄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给了我的精神双重震撼。

第一重震撼是这句格言本身所具有的气魄,研究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的人应当拥有这样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伟大贡献。为什么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数学物理教科书的扉页上,不把庄子的这句格言写上去呢?

第二重震撼,是我从一个外国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理论物理学家那里第一次知道庄子的这句格言的。从那以后,我就没放松过从中华古诗文中吸收营养。我尤其欣赏唐诗。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缓慢,几千年不变,唐诗的每句话都让我们感动,就象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去年有位研究生去加拿大,临行前问我需要带哪些书。我说,至少要带两本,《英汉词典》和《唐诗三百首》。不管你原先学什么专业,也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你肚子里有几首唐诗,你便是“正宗”的中国人。这是另一种“护照”,无形的护照。

从作者自述中你感悟到什么?

二、新课传授:

(一)自学:

1、自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利用简洁的结构图形式显示)

2、筛选出文章写爱因斯坦热爱艺术的章节段落,重点阅读思考:(1)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热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2)爱因斯坦对科学艺术执著追求的根源是什么?(划出关键语句,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分析本文叙议结合、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的特点。

(二)释疑讲解

1、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提纲挈领。

第二部分:(5-16)通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7-18)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指出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结语。

2、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1)爱因斯坦对艺术热爱的具体体现:

音乐上,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喜欢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倾心于钢琴。

文学上: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托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他朗诵海涅的诗;盛赞托思妥也夫斯基;极力推崇文学艺术。

(2)爱因斯坦对科学艺术执著追求的根源是什么?

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词:“之所以┅┅是因为┅┅” “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莫大的精神安慰”; “深深懂得它们的伦理价值”;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 “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

“还在于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3、写作手法例析:

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叙述)、划出的9-16段的表达作者观点,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句。(议论);——叙议结合。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三)巩固训练

1、本文叙述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奏的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他们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问题上看法相似。

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

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或:文学艺术作品或文艺作品)能提高人们的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

(从认识上说)二者都没有终点的世界,都需要不断的追求;(从创造上说)二者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背景的。

精神境界,因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科学家。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B C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使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极力推崇艺术美,必然像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那样酷爱音乐、酷爱文学。

C.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D.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创造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E.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四)思维构建

1、结合本文内容观点,探讨: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一个爱因斯坦?

2、整理汇总课堂内容,对于课堂上有感悟的内容加以思考,总结并写出自己的学后感,小组交流。

(五)课堂总结

1、本文的结构思路、论证方法。

2、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三、作业:

(一)最小作业量

我们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圈画出了许多彰显主旨的关键句;而作者是叙议结合,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从中选择2-3句,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另举事例对其进行评价议论。

(二)知者加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对于我们来说.爱因斯坦的意义不只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更在于他是一位曾经爱过思考过并从中获得乐趣的非凡的思想者。本世纪没有哪一位物理学家像他那样在二十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近乎单枪匹马地完成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同时又与普朗克和玻尔共同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背景;而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他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考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科学是一个集体的作品,如同一代代能工巧匠共同盖一座楼,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具、砖石和对楼的设想。科学大厦就是这样建造起来的。每建到一定高度,总会有人用新材料把整个大楼翻盖一次。爱因斯坦正是如此。他在迷宫般的建筑中穿行,在危险的地方拆墙毁垣,以卓越的创造精神,将物理学大厦翻盖一新。如果没有爱因斯坦,我们今天的科学大厦必定是另一个样子。

我们的物理教科书上所描写的科学似乎有一条直路,从牛顿一直铺到爱因斯坦。但事实上,摆在爱因斯坦面前的,是一重重迷雾,一丛丛荆棘。他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在黑暗中探寻我们感觉到却说不出的真理的岁月里,渴望越来越强,信心时来时去,心情焦虑不安。但最终穿过迷雾到达光明。”爱因斯坦所见到的光明其实是他自己燃起的荆棘。如果在迷雾和荆棘的后面,有一丝光亮诱惑着爱因斯坦.这丝光亮就是爱因斯坦对他的上帝的信念。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离我们大多数人实在过于遥远,我们永远无法亲身感受;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则可以给所有热爱思考的人以有益的启示。正如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所说:“伟大人物在道德人格上对人类的贡献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思考自然的本性,抚摸上帝的脉搏,是爱因斯坦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使他获得了极大的思维乐趣。爱因斯坦曾说,广义相对论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思想。这一发现是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中,或许也是他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爱因斯坦告诉穗哈斯“当他看到他的计算和还未经解释的天文观测一致时,他感到身上有什么东西响了一下”,这是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倘无这种乐趣,就算给个诺贝尔奖,他也未必愿意。

作为一个热爱思考的人,爱因斯坦坚信自己对自然的理解。1919年,爱因斯坦听到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星光弯曲得到了观测证实时,非常激动。有学生问他如果没有得到证实,他会怎样,爱因斯坦回答:“那我只好为亲爱的上帝感到遗憾。”但爱因斯坦并不偏执。他曾这样评价玻尔:“他发表见解时总像一个不断摸索的人,从不像相信自己已占有了真理的人。”爱因斯坦本人也是如此,例如他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就物质实在性进行讨论时所持的态度。

1、文中提到的泰戈尔是 印度(国籍)诗人,请写出他的代表作品 《吉檀伽利》《飞鸟集》。

2、作者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可概括为 伟大的物理学家 和 非凡的思想家。

3、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完成了相对论,与他人一起奠定了量子力学基础,在第2段中,与此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将物理学大厦翻盖一新

4、第5 段中“抚摸上帝的脉搏”的意思是

探索并揭示大自然的规律

5、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D F A.“爱因斯坦对他的上帝的信念”,是说他对揭示有关物理学的规律充满信心。

B.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极大的乐趣。C.爱因斯坦坚信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但不偏执。

D.本文的主旨是认识爱因斯坦对我们的意义,做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F.本文结构严谨,第一段统领全文,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

《爱因斯坦与艺术》最小作业量

“那优美、和谐、充满了想象力的旋律,激发他对物理学的深思,引导他在数学王国里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作用。”

评论: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音乐给爱因斯坦以精神的慰藉和想象的空间,使其想象能够展翅高飞。

相关例证:美国人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研究了150位科学家的传记,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大手笔都同时是诗人、提琴手,或者是作家、业余画家,如:玻尔、普朗克、郎之万等;又如,《科技日报》在1987年设专栏发表了近30位我国著名科学家畅谈文艺的文章,表明他们的艺术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科学想象力,如: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苏步青等。

“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 评:科学和艺术的相通,都在于求真与创新。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妙并不矛盾,而是交相融汇。“艺术是科学的血脉,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境界”,也就是说,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科学本质上是艺术事业。科学虽然用的是逻辑思维,里面却不乏形象思维的成分,到处都有诗情画意。所谓“科学中艺术的奇迹,艺术中科学的奇迹”,此语出自哈佛大学的植物博物馆展厅。该校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了科学的艺术或者说没有了艺术的科学都是残缺的,都将行而不远。

“从事艺术和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评: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霍金,当被人问及是否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感到悲哀的时候,他自豪地回答:“我没有悲哀,我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当有人问到霍金,除了享受科研成功的快乐之外,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他说:“如果我只能带走一张唱片,就选莫扎特的《安魂曲》,可以一直把它听到光碟唱机的电池用完为止。”从事科学让思想在宇宙深处飞扬,热爱音乐又正是自己归宿的地方,这两者都是霍金所追求的人生乐趣之所在。

“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评议:中国古代儒家认为文艺可以“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等。鲁迅认为:把文学艺术与焕发民族精神和中国社会的改造联系起来,把艺术教育与改造人性、启示人生联系起来,并亲自实践。蔡元培则认为:人类能在音乐、雕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梁启超则认为: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握住了。

所以,文学艺术能够使受众感同身受,并进入作者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受众的情操,净化、影响或者塑造受众的灵魂,点亮精神的星空。

第三篇:《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点拨阅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作者叩问现实、谛视天地的人文情怀。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旁征博引,融叙述议论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2、体会本文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思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教学用时:二课时。教学设想:

1、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作者简介:ppt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取得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博士学位。

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出生,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位平静、温顺的好心人,爱好文学和数学。他的母亲个性较强,喜爱音乐,并影响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从六岁起学小提琴,从此小提琴成为他的终生伴侣。爱因斯坦的父母对他有着良好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家中弥漫着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气氛。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

100年前,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问世。这一年,他相继发表了3篇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是著名的“相对论”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一奇迹,联合国确定这一年为“国际物理年”。

有人问爱因斯坦,死亡是什么?爱因斯坦脱口而出:“死亡就是我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啦。”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分小组讨论(1)课文写作结构疏理;(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内涵

(1)课文结构疏理:

第一部分:⑴—⑷ 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⑸—⒃ 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第三部分:⒄—⒅ 揭示主题,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内涵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爱因斯坦追求艺术的原因。

一、重点分析:

1.文章从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的一句话写起,有什么好处?

爱因斯坦的话回顾了自己从小爱好音乐的事情,这与文章论述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写直接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原来还十分热爱音乐艺术。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作了铺垫。

2.支撑爱因斯坦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由此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哲学。

一个人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3.作者认为研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对艺术本质的认识。4.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哪些地方 ? 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热爱程度。

他在研究物理学时每天都拉小提琴。

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曾与普朗克合奏。

他还推崇文学,文学在他心中占有重要地位。5.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喜欢文学艺术? 爱因斯坦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爱因斯坦认为:

追求艺术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同科学一样具有永久的魅力,具有伦理价值,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艺术还同科学一样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二者在人们心中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的,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6、说说你对下面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的话的理解: 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在爱因斯坦看来,不空虚的人生应该是不断地追求心中理想的人生,对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而这个理想应该是崇高的、伟大的、是真善美的统一。7.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① 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告诉我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残缺的。

②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必需的,那么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满足的途径。

8、爱因斯坦的认识和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启发人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和艺术学习,尽量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没有定向的中学生来说,既要学好数理化等理科课程,也要学好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绝不应存有偏科现象。9.本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作者赵鑫珊从自身经历和学习经历出发,高屋建瓴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的关系。他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证,说明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篇文章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二、写作技法: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举例论证和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列举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并通过细致的分析推理,充分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启发人们,特别是中学生要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和艺术学习,杜绝不应有的偏科现象。

补充资料: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由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小精灵)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关心。他是“伟大的守护者”

三、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本文作者赵鑫珊从自身经历和学习经历出发,高屋建瓴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的关系。他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证,说明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四、作业:

1、课后习题

2、练习卷

五、教后记:

第四篇: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2

《爱因斯坦与艺术》

执教人:海大附中 陈思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意的能力,感受文章内在的逻辑之美;

2.懂得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体会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关键词句,探行文思路,理内在逻辑。

难点: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探索爱因斯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标题,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引入作者赵鑫珊关于“科学与艺术”独到的见解。随作者一起走进爱因斯坦的艺术世界。

二、探行文思路,理内在逻辑

这是一篇充满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章,同学们在阅读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其实,这篇文章看似文意跳断,却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文章的行文思路,感受文章内在的逻辑之美。

(一)提示阅读方法

通过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感受文章内在的逻辑之美。

关键词句:关联词、过渡词,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等。

(二)通读课文,抓提纲挈领

请同学们寻找最能体现“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的语句:“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三)探究思路,深入理解文意

作者是如何阐释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的? 悬而不答,我们由浅入深,先来探讨以下问题: 1.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热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最推崇„„ 除„„还推崇„„ 事实论证(1—8)2.爱因斯坦对于科学和艺术的执著追求原因何在?

是出于„„ 也是因为„„

还因为„„

理论探讨(9-16)

3.爱因斯坦对于科学和艺术的执著追求,源于他对科学和艺术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出示前面悬而不答的问题:作者在分析爱因斯坦热爱艺术的表现和原因的过程中,是如何阐释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的? 学生小组合作,勾画讨论。

科学与艺术: 相通的美,不可或缺

无限永远,魅力永久

互相补充,情理交融(互补与统一)绝对和谐,等价相通 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4.小结:

通过分析关键词句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爱因斯坦之所以执著追求艺术的三方面分析,是始终围绕着科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展开的,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统一的关系,逻辑严谨。

三、联系现实,拓展探究

1.“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一个爱因斯坦?”分析17、18段。

2.结合《邂逅霍金》一文,谈谈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怎样的文化背景? 分享: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

不能过于短视和功利,要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人才的成长,社会也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等等。

四、布置作业(二选一):

A.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思考或启示,写一个叙议结合的作文片段。B.课文运用了理性和感性相融的散文笔调,请选取语句,赏析语言的严谨与优美。

第五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优秀教案

课时

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伟大而又平凡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研究

天真可爱

不拘生活小节

有礼貌

谦虚好学

第一次

撞(相撞)

第二次

遇(相遇)

第三次

等待(相邀)

相处

下载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上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上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爱因斯坦与艺术 教案(精选合集)

    爱因斯坦与艺术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本的关键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理清结构归纳主旨的阅读能力; 2.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3.借助本文......

    爱因斯坦与音乐

    爱因斯坦与音乐 李醒民 音乐是爱因斯坦的最大爱好,音乐伴随他度过了70余个春秋。他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也能熟练地弹奏钢琴。 他外出时总是带着心爱的小提琴,并且常常想起钢......

    爱因斯坦与毕加索

    《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片段 2004-11-11 16:30:19 来源:易文网 两个世界合二为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巴勃罗·毕加索(Pa......

    爱因斯坦与音乐

    爱因斯坦与音乐 2014-09-22美歌者美歌者文化 读过爱因斯坦传记的人。也许都不会轻易忘记这位科学巨匠的另一种生活:他常常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并在美的和谐中触摸宇宙的“神......

    教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和“只好„......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案

    四议“最伟大的人”——《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8.少年爱因斯坦 王滨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特别是“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课时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东川区因民镇中心学校 朱晓玲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